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2801       资源大小:66.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卷6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其中,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是(分数:2.00)A.富强B.民主C.文明D.和谐3.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中华民族的立身

    2、之本是(分数:2.00)A.团结统一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4.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包含多个方面。其中,国家安全的根本是(分数:2.00)A.政治安全B.经济安全C.文化安全D.军事安全5.被称为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的是(分数:2.00)A.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B.努力自我提升C.明确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D.社会实践6.道德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分数:2.00)A.辩护功能B.调节功能C.导向

    3、功能D.激励功能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分数:2.00)A.为人民服务B.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C.集体主义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8.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其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其中,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分数:2.00)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爱护公物D.遵纪守法9.法律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其他社会规范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数:2.00)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保证实施的D.法律的制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10.在法律

    4、运行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指的是(分数:2.00)A.立法B.守法C.行政执法D.司法11.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此话的核心蕴意是(分数:2.00)A.全民守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础B.科学立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起点C.严格执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D.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12.既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物质保障的是(分数:2.00)A.休息权B.物质帮助权C.劳动权D.社会保障权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3.二、

    5、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4.习近平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由此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数:2.00)A.有利于实现民族独立、实现国富民强B.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年进德修业、成长成才C.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价值支撑D.能够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精神动力15.俄国著

    6、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这句名言说明了理想的作用在于(分数:2.00)A.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B.它是源于人们主观意志的一种判断C.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D.能够为人生提供前进的动力16.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具体体现在(分数:2.00)A.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B.所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都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C.即使国家消亡,爱国主义也有存在的价值D.在民族精神的内涵中,爱国主义是兴家立国之本17.改革创新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既是对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也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体

    7、现出来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特征。主要体现为(分数:2.00)A.“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传统意识B.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C.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D.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8.江西省新余市罗坊镇的 80 岁退休教师蒋国珍资助、奖励的学生多达两万余人,累计金额 20 余万元,超过了他全部工资的总和。而他家住的是不到 30 平方米的土坯房,只有一张床,床上的棉絮已经发黑、发硬;一盏煤油灯是他家唯一的照明工具。家里最值钱的物品不到 10 元钱,每天的生活费不到 1 元钱。老人家认为,贪图物质享受是卑劣的,帮助别人才是一种享受。老人的行为表明(分

    8、数:2.00)A.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D.人生价值判别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19.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是一脉相承的。其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渊源之一B.它们形成的基础都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C.它们都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延续和发展D.中国革命道德超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局限20.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的同时,我国依然出台了许多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原因在于(分数:2

    9、.00)A.抑制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B.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C.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D.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1.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根据其指向和侧重可以分为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除教育作用外,其他作用中具有教育意义的还有(分数:2.00)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强制作用D.评价作用22.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分数:2.00)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3.我国民法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2.00)A.财产关系B.人身关系C.特殊群体权益D.

    10、劳动关系2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包括(分数:2.00)A.科学立法B.严格执法C.公正司法D.全民守法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其核心要义包括(分数:2.00)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D.坚持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26.治国理政必须奉守法律至上原则。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分数:2.00)A.法律的与时俱进性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D.法律的普遍适用性27.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

    11、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分数:2.00)A.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B.法律是在实践中是否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C.法律是否反映人民的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D.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是否占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28.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在如何看待的问题上,对其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00)A.它是个人依法享有的自由平等权利与其所在国家的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权利的统一B.不同国家的人权实际享有状况不受地域、种族和社会意识形态影响C.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权利与具体国家和地区承认的权利的统一D.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人权内容及其实现方式是不同的29.作为公民

    12、社会经济权利之一的社会保障权,是指公民享有国家提供维持有尊严的生活的权利。其基本特征包括(分数:2.00)A.它既包括对全体公民的普遍保障,也包括对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特殊保障B.它在公艮权利中具有物质基础性,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重要条件C.它既是一种社会权利,又是一种经济权利D.它也是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之一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30.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自 2013 年 3 月当选国家主席以来,从访问俄罗斯开始,习近平主席一年内四次出访,足迹已遍布亚、非、拉美、欧和北

    13、美五大洲,行程约 10 万公里,走访了 14 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大国、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G20 峰会、上合峰会、APEC 峰会等数个多边舞台亮相,与多国领导人接触。特别是在中关“庄园会晤”上,习近平首次定义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一年中,包括出访和接待,会见了 150 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交往相当频繁。中国领导人这一外交安排,既突出了重点、又注重了平衡。中国全方位外交战略布局初现雏形。 摘编自北京青年报(2014 年 1 月 10 日)、新华网(2013 年 6 月 11 日) 材料 2 2014 年 3 月 24

    14、 日,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这次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共有 53 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包括联合国、欧盟、国际刑警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重要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与会。习近平应邀首先作了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介绍了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并首次在国际重大会议上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3 月 27 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了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15、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摘编自新华网(2014 年 3 月 24、28 日) 材料3 2014 年 5 月 21 日,习近平在上海出席了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在谈到安全的综合性时,习近平指出,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亚洲安全问题极为复杂,既有热点敏感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

    16、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 我们应该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摘编自新华网(2014 年 5 月 21 日) 材料 4 2014 年 2 月 2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用立法形式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拟将 12 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次通过国家立法确定这两个纪念日

    17、,使之制度化、法制化,明确了纪念活动的时间、层级和规格,决议无疑更有利于我们的国家、社会团体和民众参与到纪念活动中去,更体现为国家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京华时报(2014 年 2 月 26 日)、北京青年报(2013年 10 月 9 日)(分数:4.00)(1).如何理解“既突出重点、又注重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格局”?(分数:2.00)_(2).材料所体现出的中国对外工作的新思想、新论断是什么?(分数:2.00)_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卷6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

    18、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价值目标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其中,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是(分数:2.00)A.富强B.民主 C.文明D.和谐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的理解,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小。富强即国富民强,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国

    19、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动局面,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B 选项正确。3.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是(分数:2.00)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C.勤劳勇敢D.自强不息解析:解析: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勤劳勇敢是兴家立国之本,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A 选项正确。4.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包含多个方面。其中,国家

    20、安全的根本是(分数:2.00)A.政治安全 B.经济安全C.文化安全D.军事安全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中的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道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A 选项正确。5.被称为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的是(分数:2.00)A.确立科学的理想信念B.努

    21、力自我提升C.明确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D.社会实践 解析:解析: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因此,社会实践是人生价值真正的源头活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D 选项正确。6.道德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它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及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精神力量。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分数:2.00)A.辩护功能B.调节功能 C.导向功能D.激励功能解析:解析: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是主要功能。其中,调节功能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除此之外,道德还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这些功能都

    22、是道德的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在某些方面的具体体现,都建立在这两种功能的基础之上。B 选项正确。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分数:2.00)A.为人民服务B.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C.集体主义 D.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解析:解析: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原则是筛选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以及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和道德的原则。C 选项正确。8.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即社会公德,其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其

    23、中,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分数:2.00)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爱护公物D.遵纪守法 解析:解析: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之所以是遵纪守法,因为法律是道德的底线。D 选项正确。9.法律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等其他社会规范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数:2.00)A.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法律是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C.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保证实施的 D.法律的制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特征,是一道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虽然不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但部分内容中也

    24、蕴含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所以 A 选项不是本质区别。B 选项是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共同之处。其他社会规范的存在都有利于社会稳定,因而 D 选项也不正确。只有 C 选项最合题意,是正确选项。10.在法律运行中,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指的是(分数:2.00)A.立法B.守法C.行政执法 D.司法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运行,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因为我国大部分的法律法规都是由行政机关执行的。C 选项正确。11.培根曾经说过,“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

    25、好比污染了水源。”此话的核心蕴意是(分数:2.00)A.全民守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基础B.科学立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起点C.严格执法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D.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一道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D 选项更合题意,是正确选项。12.既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物质保障的是(分数:2.00)A.休息权B.物质帮助权C.劳动权 D.社会保障权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劳动权利与义务,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劳动权是公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行使其他权利的物质上的保

    26、障。C 选项正确。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3.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4.习近平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由此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数:2.00)A.有利于实现民族独立、实现国富民强B.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年进德修业、成长成才 C.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27、兴的中国梦提供价值支撑 D.能够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精神动力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是一道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BCD 选项正确。A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的,而民族独立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就实现了的。15.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这句名言说明了理想的作用在于(分数:2.00)A.能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它是源于人们主观意志的一种判断C.能够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D.能够为人生提供前进的动力 解析:解析:

    28、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理想信念的作用。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主要讲述的是理想对人生的意义和作用,ACD 三个选项是正确的。B 选项描述的是理想的形成和来源,而且表述得不准确。因为理想不仅仅是人们的主观意志,更重要的是,理想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人们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16.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具体体现在(分数:2.00)A.热爱祖国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 B.所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都服务于爱国兴邦这一主题 C.即使国家消亡,爱国主义也有存在的价值D.在民族精神的内涵中,爱国主义是兴家立国之本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理解。A

    29、B 两个选项正确。C 选项的错误在于,国家消亡后,爱国主义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D 选项的错误在于,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勤劳勇敢才是兴家立国之本。17.改革创新精神作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既是对中华民族革故鼎新优良传统的继承弘扬,也是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品格和精神特征。主要体现为(分数:2.00)A.“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传统意识B.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 C.坚忍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D.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改革创新的主要体现,是一道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BCD 选项正

    30、确。A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它不仅不是当前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它核心强调的是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与改革创新无关。18.江西省新余市罗坊镇的 80 岁退休教师蒋国珍资助、奖励的学生多达两万余人,累计金额 20 余万元,超过了他全部工资的总和。而他家住的是不到 30 平方米的土坯房,只有一张床,床上的棉絮已经发黑、发硬;一盏煤油灯是他家唯一的照明工具。家里最值钱的物品不到 10 元钱,每天的生活费不到 1 元钱。老人家认为,贪图物质享受是卑劣的,帮助别人才是一种享受。老人的行为表明(分数:2.00)A.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

    31、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人生价值判别的是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解析:解析:正确选项是 BCD。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社会价值的实现并不是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因而 A 选项错误。19.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是一脉相承的。其一脉相承性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渊源之一 B.它们形成的基础都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精华 C.它们都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D.中国革命道德超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局限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中国革命道德的理解,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大。中

    32、国革命道德是指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中所形成的优良道德。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传统美德新的升华和质的飞跃。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革命道德的渊源之一,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中华传统美德的长期发展和丰厚积淀,就不可能有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中国革命道德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摒弃了传统道德的糟粕,是中国优良传统道德的延续和发展,是超越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局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道德。ABC 选项正确。D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它是讲中国革命道德与中华传统

    33、美德的不同。20.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全新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成为重要的信息平台与交流工具的同时,我国依然出台了许多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原因在于(分数:2.00)A.抑制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B.兴利除弊,促进我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C.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D.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很小。BCD 选项正确。A 选项的错误在于,制定互联网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而不是为了抑制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21.社会主义法律的规范作用根据其指向和侧重可以分为指引作用、

    34、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除教育作用外,其他作用中具有教育意义的还有(分数:2.00)A.指引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评价作用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作用,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ABCD 四个选项均是正确选项。因为,法律的教育作用主要有三种实现形式: 一是法律作出规定,通过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学习,发挥教育作用; 二是法律通过对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教育; 三是法律通过对各种先进人物、模范行为的嘉奖与鼓励,为人们树立良好的法律上的行为楷模。而法律的所有作用都蕴含在这三种形式中,所以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需要注意

    35、的是,法律的教育作用实现的三种形式有可以单独考多项选择题。22.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分数:2.00)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CD 选项正确。A 选项是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23.我国民法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2.00)A.财产关系 B.人身关系 C.特殊群体权益D.劳动关系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

    36、点是民法商法法律部门,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AB 选项正确。CD选项是社会法律部门调整的内容。24.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包括(分数:2.00)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的十六字方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ABCD 选项正确。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其核心要义包括(分数:2.00

    37、)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D.坚持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包括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38、。ABC 选项正确。中华民族传统伦理思想之中的精华只能为法治提供支撑,不是核心要义之一。故 D 选项不选。26.治国理政必须奉守法律至上原则。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分数:2.00)A.法律的与时俱进性B.法律的优先适用性 C.法律的不可违抗性 D.法律的普遍适用性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法律的至上性的具体表现,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法律的至上性,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优先适用性、不可违抗性,故 BCD 选项正确。A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它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与题干无关。27.法律权威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法

    39、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分数:2.00)A.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 B.法律是在实践中是否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 C.法律是否反映人民的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 D.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是否占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决定法律权威的基本要素,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法律有无权威,取决于四个基本要素:一是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起主导地位和决定作用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二是法律本身的科学程度,反映客观规律和人类理性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三是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程度,在实践中得到严格实施和一体遵循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四是法律被社会成

    40、员尊崇或信仰的程度,反映人民共同意愿且为人民真诚信仰的法律有权威,否则无权威。ABCD 四个选项均是正确选项。28.人权是指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在如何看待的问题上,对其理解正确的是(分数:2.00)A.它是个人依法享有的自由平等权利与其所在国家的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权利的统一 B.不同国家的人权实际享有状况不受地域、种族和社会意识形态影响C.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权利与具体国家和地区承认的权利的统一 D.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人权内容及其实现方式是不同的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权,是一道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 第一,人权是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的统一。前者是指个人依法

    41、享有的自由平等权利;后者是指一个共同体(如国家)的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权利。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第二,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有的人权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权利,有的人权则是具体国家和地区才承认的权利。 第三,人权的评价标准是多元的。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下的人权内容及其实现方式是不同的,不能用一种标准评价各国的人权状况。人权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取决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发展中国家的人们不能盲目去攀比发达国家的人权,发达国家的人们也不能按照自己的观点看待和评判发展中国家的人权保障。因而,ACD 选项正确。29.作为公民社会经济权利之一的社会保障权,是指公民享有国家提供维持有尊严的生活的权

    42、利。其基本特征包括(分数:2.00)A.它既包括对全体公民的普遍保障,也包括对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特殊保障 B.它在公艮权利中具有物质基础性,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重要条件 C.它既是一种社会权利,又是一种经济权利 D.它也是我国公民基本政治权利之一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公民的社会保障权利与义务,是一道识记为主、理解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ABC 选项正确。D 选项的错误在于,社会保障权并不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的内容。三、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8.00)30.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4.00)_解析: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43、1 自 2013 年 3 月当选国家主席以来,从访问俄罗斯开始,习近平主席一年内四次出访,足迹已遍布亚、非、拉美、欧和北美五大洲,行程约 10 万公里,走访了 14 个国家和地区,涵盖了大国、周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G20 峰会、上合峰会、APEC 峰会等数个多边舞台亮相,与多国领导人接触。特别是在中关“庄园会晤”上,习近平首次定义了“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一年中,包括出访和接待,会见了 150 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交往相当频繁。中国领导人这一外交安排,既突出了重点、又注重了平衡。中国全方位外交战略布局初现雏形。 摘编自北京

    44、青年报(2014 年 1 月 10 日)、新华网(2013 年 6 月 11 日) 材料 2 2014 年 3 月 24 日,习近平出席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这次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共有 53 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包括联合国、欧盟、国际刑警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重要国际组织的负责人与会。习近平应邀首先作了主旨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介绍了中国核安全措施和成就,并首次在国际重大会议上阐述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呼吁国际社会携手合作,实现核能持久安全和发展。 3 月 27 日,习近平在

    45、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了重要演讲,全面深刻阐述对文明交流互鉴的看法和主张,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摘编自新华网(2014 年 3 月 24、28 日) 材料3 2014 年 5 月 21 日,习近平在上海出席了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 在谈到安全的综合性时,习近平指出,综合,就是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亚洲安全问题极为复杂,既有热点敏感问题又有民族宗教矛盾,恐怖主义、跨国犯罪

    46、、环境安全、网络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带来的挑战明显上升,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都在进一步拓展。 我们应该通盘考虑亚洲安全问题的历史经纬和现实状况,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协调推进地区安全治理。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摘编自新华网(2014 年 5 月 21 日) 材料 4 2014 年 2 月 2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草案和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草案。用立法形式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拟将 12 月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次通过国家立法确定这两个纪念日,使之制度化、法制化,明确了纪念活动的时间、层级和规格,决议无疑更有利于我们的国家、社会团体和民众参与到纪念活动中去,更体现为国家的高度重视。 摘编自京华时报(2014 年 2 月 26 日)、北京青年报(2013年 10 月 9 日)(分数:4.00)(1).如何理解“既突出重点、又注重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格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既突出重点、又注重平衡的全方位外交格局”主要是指我国的“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试卷6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umcourage2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