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试卷 6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 )(分数:2.00)A.拓宽民主渠道B.丰富民主形式C.健全民主制度D.人民当家作主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我国具体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质是( )(分数:2.00)A.权力机关B.行政机关C.咨询机关D.社会主义民主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分数:2.00)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族
2、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分数:2.00)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加强精神文明建设C.大力发展生产力D.依法治国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根本上体现的是( )(分数:2.00)A.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B.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C.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D.制度更具有根本意义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中,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分数:2.00)A.党的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8.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分数:2.00)A.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
3、方针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9.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政治协商C.参政议政D.民主监督1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分数:2.00)A.实现各民族的平等B.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是( )(分数:2.00)A.以聚居区为基础B.建立自治地方C.设立自治机关D.行使自治权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分数:2.00)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
4、权利B.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C.行使自治权利D.民族平等13.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形式是( )(分数:2.00)A.村民海选B.村民自治C.村民委员会D.村民小组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4.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5.“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分数:2.00)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D.计划和
5、市场是不能兼容的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有( )(分数:2.00)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C.宏观调控的存在D.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在于( )(分数:2.00)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不同所有制形式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巨大优越性1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分数:
6、2.00)A.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B.计划经济体制的根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1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分数:2.00)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0.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是( )(分数:2.00)A.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优势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1.所有制实现形式( )(分数:2.00)A.是所有制关系得以实现的具体形式B.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
7、经营方式C.直接影响到这种所有制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来D.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22.股份合作制经济( )(分数:2.00)A.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B.具有资本主义性质C.具有社会主义性质D.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23.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 )(分数:2.00)A.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B.公有制经济内部必须全部实行的分配原则C.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D.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分配原则24.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中非按劳分配收入主要有( )(分数:2.00)A.集体企业工资收入B.国有企业福利收人C.个体劳动所得D
8、.资产收益25.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有( )(分数:2.00)A.股份公司股票持有者的股息收入B.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投资分红收入C.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D.房产出租者取得的租金收入2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分数:2.00)A.按劳分配是分配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B.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C.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中实现D.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27.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做到( )(分数:2.00)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
9、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C.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D.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 )(分数:2.00)A.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C.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D.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29.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科技发
10、展的指导方针是( )(分数:2.00)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30.我们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是( )(分数:2.00)A.企业为主体B.市场为导向C.产学研相结合D.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31.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是( )(分数:2.00)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32.新世纪新阶段的“三农”问题之所以依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之所以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依据在于( )(分数:2.00)A.农业基础仍然落后,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
11、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B.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C.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D.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部挑战在农村33.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 )(分数:2.00)A.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中心环节,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B.生活宽裕是目的,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也是农村工作的基本尺度或衡量标准C.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乡风文明,是农
12、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新农民,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D.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对农民群众基层民主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3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是(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紧密联系、相辅相成D.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35.人民当家作主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
13、和核心要求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C.是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根本目的D.依法治国的主题和中心内容考研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试卷 6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 )(分数:2.00)A.拓宽民主渠道B.丰富民主形式C.健全民主制度D.人民当家作主 解析:解析: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4、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所以正确答案是 D。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我国具体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质是( )(分数:2.00)A.权力机关B.行政机关C.咨询机关D.社会主义民主 解析:解析:这些都是社会主义民主具体体现,实质是社会主义民主。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分数:2.00)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政体的确认。在题中的四个选项中,A 是我国的国体,C 和 D 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只有 B 才是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5.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15、的基本方略是( )(分数:2.00)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加强精神文明建设C.大力发展生产力D.依法治国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依法治国在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方针政策中的地位的确认。党治理国家制定了许多方针、政策,而基本方略就是依法治国。所以正确答案是 D。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根本上体现的是( )(分数:2.00)A.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B.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C.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D.制度更具有根本意义解析:解析:自由、民主是政治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一般的普世价值问题,所以 B 项不选;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而人民代表
16、大会制度从根本上就是为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所以正确答案是 C。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中,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分数:2.00)A.党的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问题。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都是由全国人大产生,并且对全国人大负责,所以选 B 项。8.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分数:2.00)A.遵循“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B.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C.坚持四项基
17、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解析:解析:四项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其他选项均不正确。A 项是基本方针,应该注意把握。9.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政治协商C.参政议政D.民主监督解析:解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但这种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文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BCD 是人民政协的职能。所以正确答案是 A。1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分数:2.00)A.实现各民族的平等B.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促进各民族间的团结解析:解
18、析:本题考查的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题中 ABD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只有 C是基本政策。所以选 C。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是( )(分数:2.00)A.以聚居区为基础B.建立自治地方C.设立自治机关 D.行使自治权解析: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是设立自治机关,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落实。所以选 C。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 )(分数:2.00)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C.行使自治权利D.民族平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解决我国民族问
19、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各级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的核心,就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所以正确答案是 A。13.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形式是( )(分数:2.00)A.村民海选B.村民自治 C.村民委员会D.村民小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形式。AC 项是村民自治的具体内容,村民小组是村民委员会领导下的基本单位,所以只选 B 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2,分数:44.00)14.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
20、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5.“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 )(分数:2.00)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解。“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说明了计划和市场只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所以正确答案是 BC。16.社会主义市场
21、经济的主要特征有( )(分数:2.00)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 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宏观调控的存在 D.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解析:解析: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必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身特征。ABCD四项即这些特征的概括。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在于( )(分数:2.00)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不同所有制形式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巨大优越性 解
22、析:解析: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依据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ABCD 四个选项都是正确表述,故全选。1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分数:2.00)A.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B.计划经济体制的根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23、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1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 )(分数:2.00)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D.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公有制经济含义的理解。党的十五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因此,ABD 符合题意,为本题正确答案。20.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是( )(分数:2.00)A.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优势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
24、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解析:解析:公有制主体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可以有所不同,也可以不是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优势,因为二者是公有经济主体,但不等于公有经济,公有经济还包括混合经济中的公有经济成分;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所以只选 BD 两项。21.所有制实现形式( )(分数:2.00)A.是所有制关系得以实现的具体形式 B.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C.直接影响到这种所有制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来 D.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所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解。所有制实现形式能直接影响生产力
25、的发挥程度,但不能决定所有制性质,即同一形式可以为不同所有制所运用,同一所有制也可采取不同实现形式。22.股份合作制经济( )(分数:2.00)A.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B.具有资本主义性质C.具有社会主义性质D.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股份合作制经济的认识。股份合作制经济不能简单说它是资本主义性质的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关键要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或集体控股的,可以扩大公有制经济的控制范围。所以正确答案是 AD。23.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 )(分数:2.00)A.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 B.公有
26、制经济内部必须全部实行的分配原则C.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D.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分配原则解析:解析: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在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也体现在它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已经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职工持股、法人持股以及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合营等各种形式纷繁多样。因此,企业内部的分配形式也呈现多样化,企业职工收入的来源和形式已经不仅仅是依靠按劳分配。但是,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和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配就应当仍然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仍然来自按劳分配。所以正确答案
27、是 AC。24.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中非按劳分配收入主要有( )(分数:2.00)A.集体企业工资收入B.国有企业福利收人 C.个体劳动所得 D.资产收益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非按劳分配收入的认识。集体企业工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形式,所以 A项不可选。正确答案是 BCD。25.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有( )(分数:2.00)A.股份公司股票持有者的股息收入 B.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投资分红收入 C.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D.房产出租者取得的租金收入 解析:解析:C 项是按劳分配的收入形式。正确答案是 ABD。2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分数:2.00
28、)A.按劳分配是分配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 B.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C.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中实现 D.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与过去计划经济下的按劳分配有不同的特点:第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而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第二,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标准实现;第三,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第四,还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所以 ABCD 是正确答案。2
29、7.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深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做到( )(分数:2.00)A.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C.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D.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解析:解析:本题内容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权威表达,需要加强记忆。2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 )(分数:2.00)A.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 B.
30、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 C.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 D.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 解析:解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主要是: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
31、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后三个方面不仅是产生收入差距的经济条件,而且必然在一定时期内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所以,正确答案是 ABCD。29.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 )(分数:2.00)A.自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解析:解析:这是科技发展的十六字方针。30.我们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是( )(分数:2.00)A.企业为主体 B.市场为导向 C.产学研相结合 D.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们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内
32、容。技术创新体系不包括 D 项内容,D 项是整个科技发展的基本要求。正确答案是 ABC。31.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是( )(分数:2.00)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解析:解析:这是党的政府文件中的权威表述。需记忆掌握。32.新世纪新阶段的“三农”问题之所以依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之所以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依据在于( )(分数:2.00)A.农业基础仍然落后,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B.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
33、 C.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D.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部挑战在农村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党重视“三农”的依据所在。城乡都存在科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所以D 项不选。正确答案是 ABC。33.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 )(分数:2.00)A.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中心环节,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 B.生活宽裕是目的,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也是农村工作的基本尺度或衡量标准 C.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
34、的窗口,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新农民,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D.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对农民群众基层民主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解析:解析:这是对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具体阐述。3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是( )(分数:2.00)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紧密联系、相辅相成 D.三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选项 ABCD 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关系的具体阐述,为本题正确答案。35.人民当家作主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和核心要求 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 C.是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根本目的 D.依法治国的主题和中心内容 解析:解析:党的领导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依据宪法和法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所以 ABCD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