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04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近代以来,世界上主要资本一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经欺凌过中国,强迫中国签订过不平等条约。资本一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分数:2.00)A.中英南京条约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3.1895 年 4 月 17 日,日本通过强迫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强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6 天后,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
2、“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归还给中国,史上称之为“三国干涉还辽”。促使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是(分数:2.00)A.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抵抗B.列强在争夺中国过程中的矛盾C.日本为了勒索“赎辽费”D.三国为了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4.洋务运动历时 30 多年,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是指(分数:2.00)A.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进程B.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C.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D.促成了清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5.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指(分数:2.00)A.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B.资产阶级革命派与
3、改良派的论战C.“问题”与“主义”的论战D.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6.1894 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尝试采取和平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但遭到冷遇。由此, 孙中山确信,“和平方法,无以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孙中山决心变“和平之手段”为“强迫”,从本质上反映了(分数:2.00)A.资产阶级想独立开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愿望B.社会各阶层推翻君主专治制度的共同要求C.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D.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7.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相对于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最根本的改变是(分数:2.00)A.强调的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
4、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B.对社会的研究扩展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C.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与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D.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8.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分数:2.00)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C.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D.要坚持共产党人的纲领和主张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27 年在汉口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开始了从
5、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这次会议是(分数:2.00)A.古田会议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10.为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实现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并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中国共产党放弃“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的标志是(分数:2.00)A.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的发布(1936 年 5 月 5 日)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提出(1937 年 8 月 22 日至 25 E1)C.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1937 年 9 月 22 日)D.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的通过(1935 年 12 月
6、 25 日)1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分数:2.00)A.京师大学堂B.“抗大”C.鲁迅艺术学院D.延安自然科学院12.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这条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分数:2.00)A.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B.学生运动的高涨C.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D.民主党派的积极配合13.下列选项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分数:2.00)A.土地改革B.没收官僚资本C.镇压反革命D.“三反”“五反”运动14.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原则是(分数:2.00)A.积极发展B.自愿互利C.稳步前进D.逐步过渡15.19
7、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分数:2.0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16.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的会议是(分数:2.00)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8.鸦片战争以后,
8、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加强了对中国政府的政治控制。其手段和表现主要有(分数:2.00)A.设教会,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B.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C.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D.在中国政府中扶持、收买代理人19.1895 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北京)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副对联所反映的史实有(分数:2.00)A.慈禧万寿庆典B.公车上书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D.马关条约签订20.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有(分数:2.00)A.商办B.官督商办C.官商合办D.官办21.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历时很短即告失败。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
9、(分数:2.00)A.既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也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和顽固B.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根本行不通C.证实了仅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转变民众的思想,不想推行政治制度改革也行不通D.再次证明,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2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含义是(分数:2.00)A.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B.核定全国地价,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C.推翻君主专
10、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23.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其反动性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并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B.在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C.在对待南京临时政府上,指使部下发动“兵变”,迫使革命派让步D.在文化思想方面,推行尊孔复古思想24.中共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其基本内容是(分数:2.00)A.打倒军阀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C.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D.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25.毛泽东指出:
11、“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其蕴含的实质是(分数:2.00)A.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C.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D.没有农民阶级参加,中国革命就不能取胜26.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恶果主要有(分数:2.00)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B.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 90C.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 100D.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27.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
12、其中,争取中间势力需具备的条件有(分数:2.00)A.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B.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C.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D.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2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B.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建立、坚持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C.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是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D.始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引领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29.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有利于实现中国
13、人民建设和平、民主新中国这一目标的国内政治形势有(分数:2.00)A.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逐渐放弃独裁统治B.世界反动势力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C.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D.共产党内部高度团结,人民军队不断壮大30.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期的社会基础主要有(分数:2.00)A.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B.少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C.部分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D.工人、农民和工商业者3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进
14、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分数:2.00)A.社会性质不同B.思想指导不同C.方针政策不同D.实际工作不同32.1953 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一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分数:2.00)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和平赎买D.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33.1957 年 4 月中共中央下发的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指出,这次整风主要反对的错误倾向是(分数:2.00)A.主观主义B.宗派主义C.自由主义D.官僚主义34.1981 年 6 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由邓小平主持、中共中
15、央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决议的主要内容有(分数:2.00)A.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B.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C.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D.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04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近代以来,世界上主要资本一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经欺凌过中国,
16、强迫中国签订过不平等条约。资本一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分数:2.00)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虎门条约C.中美望厦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1840 年 6 月爆发的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1842 年 8 月 29 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1843 年 10 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o 美国、法国等西方列强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1844 年 7 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 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o因此,A 选项正确
17、。3.1895 年 4 月 17 日,日本通过强迫清政府签署马关条约,强占了中国的辽东半岛。6 天后,俄国、德国与法国以提供“友善劝告”为借口,迫使日本把辽东归还给中国,史上称之为“三国干涉还辽”。促使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是(分数:2.00)A.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抵抗B.列强在争夺中国过程中的矛盾 C.日本为了勒索“赎辽费”D.三国为了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是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A 选项,中国人民的英勇顽强抵抗,是帝国主义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最根本原因,但是不能成为促使“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发生的决定因素。日本是被迫归还辽东半
18、岛的,因而 C 选项的理由不成立。D 选项,包括三国在内的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瓜分中国、灭亡中国。因而,不可能想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B 选项正确的原因在于,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把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领土的野心,并激化了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于是出现了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共同干涉日本还辽。4.洋务运动历时 30 多年,虽然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其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具体是指(分数:2.00)A.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进程 B.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C.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D.促成了清统治集团内部的分化解析:解析:本题考查
19、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是识记与理解相结合试题,难度较小。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这些做法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从而开始了中国早期的工业化进程。A 选项正确。B 选项最早是魏源于 1842 年在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并不是洋务运动时期提出;C、D 选项均不符合历史事实。5.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是指(分数:2.00)A.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B.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C.“问题”与“主义”的论战D.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运动的意义,是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
20、度适中。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因此 D 选项正确。6.1894 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尝试采取和平手段来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但遭到冷遇。由此, 孙中山确信,“和平方法,无以复施”“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孙中山决心变“和平之手段”为“强迫”,从本质上反映了(分数:2.00)A.资产阶级想独立开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愿望 B.社会各阶层推翻君主专治制度的共同要求C.资产阶级进行民主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D.清政府已经完全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属理解与识记相结合试题,难度较大。
21、孙中山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决心变“和平之手段”为“强迫”,实质是指中国资产阶级开始准备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以期独立开辟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故 A 选项正确。B 选项中“各阶层”说法不正确,因为封建地主阶级并不想推翻清王朝。C 选项,说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言之过早。真正的成熟要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夕(1911 年),而题干给出的时间是 1894 年。D 选项是此后逐渐达到的认识,因为孙中山在 1894 年开始,就决心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而清政府完全沦落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以后。7.五四运动以后的新文化运动相对于五四之前的新文化运动,最根
22、本的改变是(分数:2.00)A.强调的民主不再是狭隘的资产阶级民主,而是多数人的民主B.对社会的研究扩展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C.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与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D.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新文化运动性质的判定以五四运动为分界线,五四运动以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主要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领域中发挥指
23、导作用了。因此 D选项正确。A、B 两个选项是马克思主义逐步地在思想领域发挥指导作用的具体体现。C 选项是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8.大革命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最深刻的教训是(分数:2.00)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B.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C.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和武装 D.要坚持共产党人的纲领和主张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大革命的失败,从主观上来讲,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中央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特别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当时的中国共
24、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没有经验,缺乏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深刻认识,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所以,右倾机会主义在大革命后期才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占据了统治地位。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也是教训之一,但 C 选项更为深刻。B、D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并坚持共产党的纲领和主张。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 1927 年在汉口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批判和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
25、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这次会议是(分数:2.00)A.古田会议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D.瓦窑堡会议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27 年召开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大大前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还着重阐述了党必须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思想)。故 B 选项正确。1929 年 12 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党指挥枪)。1935 年 1 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
26、织问题,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及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 年 12 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 评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冒险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倾向。考生必须重点掌握这几次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10.为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实现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放弃了“反蒋抗日”的口号,并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对象。中国共产党放弃“反蒋抗日”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的标志是(分数:2.00)A.停战议和一致抗
27、日通电的发布(1936 年 5 月 5 日)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的提出(1937 年 8 月 22 日至 25 E1)C.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1937 年 9 月 22 日)D.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的通过(1935 年 12 月 25 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大。A 选项正确。本题为了加大难度,从共产党对待蒋介石的态度的转变角度加以考查。同时,为了降低难度和提示考生,在每个选项后边又加上了事件发生的时间。本题既微观考查了中共对待蒋介石的态度的变化、瓦窑堡会议和洛川会议的内容,以及国共两党二次合
28、作形成的标志,又宏观考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全民族抗战)的提出过程。因而考生还要注意其他角度的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从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思想的提出,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确立;从“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再到国共二次合作的正式形成。1933 年 11 月,中共与蔡廷锴、蒋光鼐、李济深等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开始提出“反蒋抗日”的口号。1935 年 11 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不久,发布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明确提出“抗日反蒋”。1936 年 5月 5 日,毛泽东、朱德联名发布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放弃了“抗日反蒋”
29、的口号,第一次公开把蒋介石作为联合的对象。9 月 1 日,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明确提出“逼蒋抗日”。之所以实现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转变,是因为 1935 年 8 月 1 日,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又称八一宣言)的发布,中共开始萌发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1935 年 12 月 25 日,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明确提出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1937 年 8 月 22 日至 25 日的洛川会议,提出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组织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到 1937 年 9 月 22 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
30、国共合作宣言,23 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是(分数:2.00)A.京师大学堂B.“抗大”C.鲁迅艺术学院D.延安自然科学院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1940 年 8 月创办的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开展自然科学教学与研究的专门机构。因此 D 选项正确。12.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这条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分数:2.00)A.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B.学生
31、运动的高涨C.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D.民主党派的积极配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属理解兼识记的试题,难度适中。解放战争时期,军事战线为第一条战线,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是第二条战线。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是第二条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B、C、D 三项也都是促进国统区第二条战线形成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选项 A 正确。13.下列选项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双重性质的事件是(分数:2.00)A.土地改革B.没收官僚资本 C.镇压反革命D.“三反”“五反”运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双重性质,从反对外国帝国主义
32、的附庸中国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具有民主革命的性质;从反对中国的大资产阶级的意义上看,它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任务。“三反”“五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运动。因此 B 选项正确。14.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原则是(分数:2.00)A.积极发展B.自愿互利 C.稳步前进D.逐步过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原则,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是农业互助合作发展的方针。故 B 选项正确。15.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分数:2.0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
33、事业服务 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论十大关系概括出了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即“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选项 D 为中共八大提出的方针,选项 B 为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选项 C 为八届九中全会提出的八字方针。故选项 A 正确。16.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34、的会议是(分数:2.00)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十二大的主要功绩,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1982 年 9 月 1 日至 l 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 选项正确。注:考生还必须知道,中共十二大还提出了“小康”这一概念,以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1981 年 6 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35、的历史地位;十二届六中全会阐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和根本任务、基本方针。十三大正式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7.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8.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统治中国,加强了对中国政府的政治控制。其手段和表现主要有(分数:2.00)A.设教会,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B.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C.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在中国政府中扶持、收买代理人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
36、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试题,难度适中。为了统治中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有: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持、收买自己的代理人。B、C、D 选项正确。A 选项是文化渗透的内容之一,故不选。19.1895 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北京)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这副对联所反映的史实有(分数:2.00)A.慈禧万寿庆典 B.公车上书C.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D.马关条约签订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试题,难度适中。“
37、万寿无疆,普 天同庆”指慈禧万寿庆典;“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指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A、C、D 选项 正确。B 项“公车上书”虽然也发生在 1895 年,但与对联无关,故不选。20.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有(分数:2.00)A.商办B.官督商办 C.官商合办 D.官办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的形式,是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的主要方式有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几种形式。因其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没有商办的形式。故 B、C、D选项正确。21.戊戌维新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历时很短即告失败。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分数:2.00)A.既
38、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也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和顽固 B.说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的道路根本行不通 C.证实了仅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转变民众的思想,不想推行政治制度改革也行不通D.再次证明,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启示,是一道识记和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D选项正确。C 选项的错误在于,戊戌维新运动不但要求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求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他们不是不想推行政治制度改革,而是没有推行下去。本题旨在提示考生,这类考
39、题的选项不是固定的,只要选项表述正确,并与题干有关即是正确选项。2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含义是(分数:2.00)A.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 B.核定全国地价,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C.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建立中华民族“独立的国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属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D 选项是民族主义所包括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的含义,是正确选项。B 选项是民生主义,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的“平均
40、地权”;C 选项是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的含义。23.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反动政权。其反动性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并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 B.在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C.在对待南京临时政府上,指使部下发动“兵变”,迫使革命派让步D.在文化思想方面,推行尊孔复古思想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的失败,属于识记与理解相结合试题,难度适中。A、B、D 选项正确。C选项,指使部下发动“兵变”,迫使革命派让步,发生在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之前所采用的手段,与题干无关,故
41、不选。24.中共二大宣言规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其基本内容是(分数:2.00)A.打倒军阀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C.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共二大的主要内容,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A、B、C 选项正确。D 选项是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纲领。25.毛泽东指出:“如果不帮助农民推翻封建地主阶级,就不能组成中国革命最强大的队伍而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其蕴含的实质是(分数:2.00)A.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C.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D.没有农民阶级参加,中国革命就不能取胜 解析:解析:本
42、题考查中国革命的同盟军问题,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 80以上,因此,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农民无论从数量上还是革命要求上都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选项 A、C、D 正确。B 选项的错误在于,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26.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其恶果主要有(分数:2.00)A.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B.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 90
43、 C.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力量几乎损失了 100 D.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左”倾教条主义的危害,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国民革命的失败是在1927 年,和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没有关系。因此 A、B、C 选项正确。考生还必须知道,王明等人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最大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27.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其中,争取中间势力需具备的条件有(分数:2.00)A.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B.要坚持有理、有利、
44、有节的原则C.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 D.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一步一步地取得胜利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A、C、D 选项正确。B 选项是同顽固派做斗争时应坚持的原则。28.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主要体现在(分数:2.00)A.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 B.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建立、坚持和发展广泛的抗日民主统一战线 C.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开辟了广大敌后战场,是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D.始终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维护团结抗战大局,引领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是夺
45、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A、B、C、D 选项均正确。本题还可以从材料分析题角度加以考查。29.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有利于实现中国人民建设和平、民主新中国这一目标的国内政治形势有(分数:2.00)A.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逐渐放弃独裁统治B.世界反动势力难以集中起来干涉中国革命C.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组织程度空前提高 D.共产党内部高度团结,人民军队不断壮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属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C、D 选项正确。A 选项不符合客观事实,B 选项是有利的国际
46、政治形势。30.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时期的社会基础主要有(分数:2.00)A.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B.少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C.部分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 D.工人、农民和工商业者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中国各民主党派形成时期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同这些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和其他爱国分子。A、C 选项正确。3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区别主要体现
47、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分数:2.00)A.社会性质不同B.思想指导不同 C.方针政策不同 D.实际工作不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B、C、D 选项正确。A 选项,改革开放前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指 1956 年至 1966 年,又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这两个建设时期的社会性质是相同的,两个时期都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是相同点,故不选。考生切记要读懂题干,题干的关键词是改革开放前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就是指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的这个时期。如果题干
48、给出的是“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那么这一时期既包括三大改造结束之前的阶段,也包括三大改造之后的历史阶段。那么,社会性质就不完全相同了。个别考生可能对 B 选项“思想指导不同”不理解。这里主要是指,改革开放前坚持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改革开放后坚持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2.1953 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一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分数:2.00)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官僚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和平赎买D.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A、B、D 选项正确。C 选项的错误在于,对待官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推翻他们的统治,在经济上没收他们的资本。而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则实行赎买的政策。33.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