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2722       资源大小:66.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3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03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对中国的侵略,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中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侵略方式是(分数:2.00)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3.鸦片战争中,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编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但是,这个在中国倾销商品的梦幻最终破

    2、灭。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分数:2.00)A.中国通商口岸少,关税税率过高B.中国民众不喜欢使用外国进口商品C.中国人民过于贫困,购买力太低D.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其的顽强抵制4.中日甲午战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最终没能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数:2.00)A.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B.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具有封建性C.洋务运动不想改变封建制度D.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5.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从内因上来看,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分数:2.00)A.袁世凯出卖

    3、维新派B.光绪皇帝被囚禁C.封建守旧势力强大D.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6.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最根本原因是(分数:2.00)A.“新政”只是骗局,并未真正实行B.列强给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C.“新政”无法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D.清政府借“新政”之名横征暴敛,引发人民反抗7.第一次在中国树起共产主义的大旗,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共产主义方向的刊物是(分数:2.00)A.新青年B.共产党(月刊)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劳动团体与政党8.1927 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分数:2.00)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C.

    4、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人农民运动转入低潮9.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分数:2.00)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前资本主义社会10.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提出这一新政策的会议是(分数:2.00)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11.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即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分数:2.0

    5、0)A.实行“三三制”原则B.普遍采取民主集中C.试行民族区域自治D.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12.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这一时期的人民民主运动的先导是(分数:2.00)A.学生运动B.非武装的群众与议会的斗争C.工人罢工D.民主党派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1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立过不同的政权形式。其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所建立的政权形式是(分数:2.00)A.人民民主专政B.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D.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14.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分数:2.00)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对

    6、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没收官僚资本D.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15.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形式是(分数:2.00)A.互助组B.高级合作社C.人民公社D.初级合作社16.论十大关系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分数:2.00)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分数:2.00)A.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7、讲话的发表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C.邓小平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的发表D.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8.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9.自从 1840 年英国率先发动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接踵而至,对中国对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疯狂的掠夺。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手段和方式主要有(分数:2.00)A.军事侵略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20.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

    8、的报告中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分数:2.00)A.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B.列强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C.清政府不再充当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D.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21.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直接和间接目的有(分数:2.00)A.镇压农民起义B.加强边防、海防C.发展资本主义D.扩充内部集团实力22.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具体体现在

    9、(分数:2.00)A.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B.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C.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D.它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23.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于 1901 年 9 月 7 日,以英、法、美、俄(沙俄)、日为典型代表的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这些危害有(分数:2.00)A.列强攫取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B.掀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24.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不敢彻底

    10、地反对帝国主义B.具有封建性C.没有真正代表广大劳动群众D.对地主阶级持妥协态度25.“中国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因为(分数:2.00)A.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B.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C.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独立进行民主革命26.1927 年 8 月 7 日,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其主要内容有(分数:2.00)A.确立农村为党的工作中心B.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C.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

    11、针27.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除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策略”外,还体现在(分数:2.00)A.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B.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C.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主张“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D.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2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因而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具体体现在(分数:2.

    12、00)A.坚持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B.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C.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D.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2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赢得胜利,从内部因素来说,原因在于(分数:2.00)A.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D.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

    13、利的重要法宝30.1947 年 5 月 30 ,毛泽东指出,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为了建立一个和平的、民主的、独立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应当迅速地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美国政府撤销了对国民党的援助B.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快速发展D.人民解放军开始准备战略反攻31.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分数:2.00)A.农民同封建主义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C.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3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14、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C.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成功给予的启示D.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3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3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15、制的主要形式有(分数:2.00)A.包产到户B.包干到户C.包产到组D.“政社合一”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 103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近代以来,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对中国的侵略,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甚至企图瓜分中国。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侵略方式是(分数:2.00)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C.经济掠夺D.文化渗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道识记为主的

    16、试题,难度较小。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方式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其中,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它们依仗先进的武器和军事技术,或者进行武力威胁,或者发动侵略战争,或者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革命。故 A 选项正确。虽然本题在大纲解析中没有明确表述,但是考生仍需掌握。3.鸦片战争中,一个英国资本家预言:“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编织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应不上了”。但是,这个在中国倾销商品的梦幻最终破灭。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分数:2.00)A.中国通商口岸少,关税税率过高B.中国民众不喜欢使用外国进口商品C.中国人民过于贫困,购买

    17、力太低D.中国的自然经济对其的顽强抵制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是一道以理解为主、识记为辅的试题,难度适中。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陆续开通了东南沿海的五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又被迫开通的口岸沿长江深入内地。同时,中国逐步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因而 A 选项错误。B、C 两个选项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是表面的现象,并非根本原因。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在中国的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依然占据着明显的优势。这对外国向中国倾销商品产生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因而,D 选项正确。4.中日甲午战

    18、争一役,洋务派经营多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的失败,最终没能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的目的。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分数:2.00)A.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B.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具有封建性C.洋务运动不想改变封建制度 D.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题干强调的是“根本原因”,选项 A、B、D 都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但都没有道出其深刻实质。选项 B 解读了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不改变封建制度,以维护、巩固中国的封建统治为目的,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故 C

    19、 选项正确。5.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但最终还是失败了。从内因上来看,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分数:2.00)A.袁世凯出卖维新派B.光绪皇帝被囚禁C.封建守旧势力强大D.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较小。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当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袁世凯的出卖和光绪皇帝的被囚禁也是原因,但它们都是外因。从内因和根本上来说,是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决定的。故 D 选项正确。6.清末“新政”未能挽救清朝灭亡命运的最根本原因是(分数:2.00

    20、)A.“新政”只是骗局,并未真正实行B.列强给中国实行“新政”制造障碍C.“新政”无法解决当时的各种社会矛盾 D.清政府借“新政”之名横征暴敛,引发人民反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在试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A 项和 B 项所表达的内容本身就是错误的。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实行“新政”,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缓和同列强的矛盾,因此当时列强并不反对清政府实行“新政”;“新政”也并没有停留在纸面上,而是得到了一定的推行,当时清政府发布了数十道关于“新政”的上谕,推行了诸如编练新军、废除科举、兴办学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等各项“新政”措施。D 项

    21、所表达的内容虽然正确,但这不是导致清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因为致使清政府覆亡的辛亥革命是由于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而爆发的,换言之,清政府的灭亡是由于“新政”没有能够避免当时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而人民因捐税增加而反抗清政府的统治,只是当时各种社会矛盾激化的表现之一。因此选项 C 正确。7.第一次在中国树起共产主义的大旗,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共产主义方向的刊物是(分数:2.00)A.新青年B.共产党(月刊)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D.劳动团体与政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1920 年 11 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共产党(月刊),这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

    22、地上树立起来了。故 B 选项正确。A 选项是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C 选项是李大钊的文章,第一个比较系统、相对完整、基本准确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D 选项是第一个在报刊上呼吁“劳动团体应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的文章。考生还须了解的是,在中国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同时,李大钊也是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8.1927 年,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分数:2.00)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人农民运动转入低潮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大革命的失败,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较大。选项 B、C

    23、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选项 D 是大革命失败的结果。故选项 A 正确。9.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国民党的统治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分数:2.00)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前资本主义社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从 1840 年到 1949 年,中国社会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故选项 A 正确。10.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提出这一新政策的会议是(分数:2.00)A.遵义会议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D.中共七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

    24、线的提出,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处理自身问题的开端,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在抗日的条件下与民族资产阶级重建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洛川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规定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B 选项正确。11.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即抗日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府

    25、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分数:2.00)A.实行“三三制”原则 B.普遍采取民主集中C.试行民族区域自治D.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的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在政权内部普遍采取民主集中,抗日民主政权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试行民族区域自治。因此 A 选项正确。12.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民主运动迅速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这一时期的人民民主运动的先导是(分数:2.00)A.学生运动 B.非武装的群众与议会的斗争C.工人罢工D.民主党派争取政治权利的斗争解析

    26、: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条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A 选项正确。13.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立过不同的政权形式。其中,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所建立的政权形式是(分数:2.00)A.人民民主专政 B.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C.无产阶级专政D.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党在不同时期建立的政权形式,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

    27、的人民民主专政”(包括资产阶级民主分子)。A 选项正确。B 选项是抗日战争时期,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其性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民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D选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瑞金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C 选项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而本题考查的是政权形式,而不是政权实质,故也不选。14.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分数:2.00)A.解放区的公营经济B.对民族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没收官僚资本 D.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

    28、务和恢复国民经济,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没收官僚资本。因此 C 选项正确。15.在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组织形式是(分数:2.00)A.互助组 B.高级合作社C.人民公社D.初级合作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人民公社是“大跃进”时期出现的。故 A 选项正确。16.论十大关系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

    29、民主党派要实行(分数:2.00)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应当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加强统一战线工作。选项 A、C 是发展科学文化工作的方针,选项 D 是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故 B 选项正确。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开始了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分数:2.00)A.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

    30、结一致向前看讲话的发表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 C.邓小平关于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的发表D.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的通过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属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B 选项正确。A 选项既是 1978年 11 月 10 日至 12 月 15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的闭幕会讲话,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又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重要基础。C 选项,是 1980 年 1 月邓小平关于国际局势的讲话。在这次讲话中,邓小平做出一个重要判断:“如果反霸权主义斗争搞得好,可以延缓战争的爆发,争取更长时间的和平。”他还提出:“

    31、我们的对外政策,就本国来说,是要寻求一个和平的环境来实现四个现代化。”D 选项是 1979 年 9 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有关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 注:考生还须注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的意义和目前的形势和任务讲话的内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8.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9.自从 1840 年英国率先发动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中国的门户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接踵而至,对中国对进行了野蛮的侵略和疯狂的掠夺。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侵略的手段和

    32、方式主要有(分数:2.00)A.军事侵略 B.政治控制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很小。A、B、C、D 选项均正确。20.八国联军总司令、德国元帅瓦德西在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说,“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分数:2.00)A.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破产 B.列强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C.清政府不再充当列强“以华治华”的工具D.列

    33、强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志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的意义,是理解性的试题,难度适中。A、D 选项正确。帝国主义从未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因此 B 选项错误。C 选项与事实不符,故也不选。21.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直接和间接目的有(分数:2.00)A.镇压农民起义 B.加强边防、海防 C.发展资本主义D.扩充内部集团实力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首先是为了购买和制造洋枪洋炮以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加强边防、海防,扩充内部集团实力。因此 A、B、D 选项正确。C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虽然洋务运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

    34、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但并不是其本意。22.戊戌维新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仍然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具体体现在(分数:2.00)A.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B.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C.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D.它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是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戊戌维新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它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第二,它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第三,它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了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维新派主张采用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这对中国

    35、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也不可低估。A、B、C 选项正确。D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洋务运动时期,为了培养通晓洋务的人才,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开始。一些理论界的人士将维新派主张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视为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23.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于 1901 年 9 月 7 日,以英、法、美、俄(沙俄)、日为典型代表的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这些危害有(分数:2.00)A.列强攫取了

    36、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 B.掀起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是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大。其难度主要体现在,本题综合了第一章和第三章中所有关于辛丑条约的内容,并将马关条约的内容作为干扰项。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 12 处“留兵驻守”,通过这一规定,帝国主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还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高达 45 亿两白银,分 39 年还清,本息合计 10 亿两之巨,这就造成了中国严

    37、重的财政危机,直接破坏和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辛丑条约中,帝国主义列强还强迫清政府做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他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同时,慈禧在条约签订前,甚至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而,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已经彻底放弃了抵抗外国侵略者的念头,甘当“洋人的朝廷”,也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当时的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因此 A、C、D 选项正确。B 选项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所带来的危害,故不选。2

    38、4.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不敢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 B.具有封建性C.没有真正代表广大劳动群众 D.对地主阶级持妥协态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局限性,属于识记与理解相结合试题,难度适中。这场论战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比如,他们主张推翻清政府,但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的问题不敢做出理直气壮的正面回答,只是希望通过“有秩序的革命”来避免动乱和帝国主义的干涉。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而不是广大的劳动群众。他们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也是语焉不

    39、详,并且反对贫困农民“夺富人之田为己有”。A、C、D 选项正确。选项 B 不是革命派的缺点,而是洋务运动的缺点。25.“中国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因为(分数:2.00)A.它掌握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 B.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C.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D.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独立进行民主革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属于理解性试题,难度适中。A、B、C 选项正确。D选项的错误在于,工人阶级必须在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进行民主革命。26.1927 年 8 月 7 日,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

    40、议(即八七会议)。其主要内容有(分数:2.00)A.确立农村为党的工作中心B.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C.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D.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八七会议的内容,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B、C、D 选项正确。A 选项,党的工作以农村为中心的确立,是在 1930 年以后,故不选。27.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除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策略”外,还体现在(分数:2.00)A.在革命性质和统一战线的问题上,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一味排

    41、斥和打击中间势力 B.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宗派主义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方针 C.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主张“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 D.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特征,属于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大。A、B、C、D 选项均是 1931 年 1 月至 1935 年 1 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的主要错误,故均是正确答案。2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因而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具体体现在(分数:2.00)A.坚持对人民军

    42、队的绝对领导,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B.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 C.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D.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属理解与识记相结合试题,难度适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上述四项都是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具体表现。A、B、C、D 选项均正确。29.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日本军国主义、赢得胜利,从内部因素来说,原因在于(分数:2.00

    43、)A.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C.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D.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B、C、D 选项正确。A 选项不选的原因在于,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因,而 A 选项讲述的是外因。本题的内容还可以从单项选择题角度加以考查,同时注意与中日甲午海战失败的教训结合考查材料分析题。30.1947 年 5 月 30 ,毛泽东指出,中国事变的发展

    44、,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为了建立一个和平的、民主的、独立的新中国,中国人民应当迅速地准备一切必要的条件。“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美国政府撤销了对国民党的援助B.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C.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的快速发展 D.人民解放军开始准备战略反攻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内战爆发以后,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制独裁统治和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导致国统区迅速丧失民心,政治经济陷入危机,人民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同时,人民解放军经历一年多的艰苦斗争,迅速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政府不仅在军事战线上,而且在政治

    45、战线上都打了败仗。在这种前提下,毛泽东指出,“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C、D 选项正确。A 选项,美国一直到战争结束,都没有撤销对国民党的援助;B 选项,这一时期的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确实存在矛盾,但没有分裂。故 A、B 选项不选。31.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分数:2.00)A.农民同封建主义的矛盾B.无产阶级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矛盾C.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确立,是一道理解与识记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即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

    46、经济。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与之相适应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及其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这就是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一时期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基本被废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基本被消灭。因此 C、D 选项正确。32.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在于(分数:2.00)A.进行经济建设,首先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B.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 C.苏联社会主

    47、义工业化道路的成功给予的启示 D.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是一道识记与理解相结合的试题,难度适中。B、C、D选项正确。A 选项讲述的是为什么要实现工业化,而不是为什么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原因,故不选。33.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属于一道识记性试题,难度适中。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选项 B 是主要矛盾,选项 D 不是基本矛盾。故 A、C 选项正确。3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有(分数:2.00)A.包产到户 B.包干到户 C.包产到组D.“政社合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属识记性试题,难度较小。A、B 选项正确。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卷10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cleanass30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