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33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是 ( )(分数:2.00)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3.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
2、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这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分数:2.00)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同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标志是 ( )(分数:2.00)A.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5.1952年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 )(分数:2.00)A.分两步走,到 20世
3、纪末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行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是指 ( )(分数:2.00)A.加工订货B.代购代销C.统购包销D.公私合营7.新中国开始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开始的。 ( )(分数:2.00)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8.下列各项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结合中国国情反思苏联经验的第一部重要理论
4、成果的著作是 ( )(分数:2.00)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中共“八大”决议C.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9.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当前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分数:2.00)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重点发展重工业C.加强人民民主专政D.健全党外民主法制10.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分数:2.00)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百家争鸣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经济特区1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分数:2.00)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
5、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12.下列哪个运动包含反官僚主义的内容 ( )(分数:2.00)A.延安整风运动B.“五反”运动C.1957年整风运动D.“批林批孔”运动13.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 ( )(分数:2.00)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B.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平反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D.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分数:2.00)A.民主集中制B.改革开放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15
6、.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 ( )(分数:2.00)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16.1981年 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文件是( )(分数:2.00)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17.党的十三大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分数:2.00)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B.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18.中共十六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 )(分数:2.0
7、0)A.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C.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20.在过渡时期,要想真正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须完成两项任务,即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这两项任务 ( )(分数:2.00)A.都在 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而完成B.具有不同的性质C.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大约在 1952年年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8、在 1956年完成D.内容是完全一致的21.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 ( )(分数:2.00)A.减少运动的阻力B.稳定民族资产阶级C.发展农村经济D.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22.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正确地指出,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分数:2.00)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工人、农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矛盾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3.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认为
9、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4.1958年 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是 ( )(分数:2.00)A.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鼓足干劲C.力争上游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25.20世纪 60年代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 ( )(分数:2.00)A.第一步,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第二步,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C.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D.第
10、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 ( )(分数:2.00)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C.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D.标志着我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33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1
1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矛盾是 ( )(分数:2.00)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解析:解析:A 项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主要矛盾;B 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项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不过是在 1981年以后的新提法。只有 D项是基本矛盾。3.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这属于过渡性质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2、是 ( )(分数:2.00)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D.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同我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解析:解析:A 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C、D 两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B 项是毛泽东同志对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故 B选项正确。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确立的标志是 ( )(分数:2.00)A.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解析:
13、解析:1953 年,中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 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A 选项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大陆的基本解放,这意味着除了台湾和少数岛屿外全国领土的解放。选项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选项 D“土改的完成”,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个体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是私有制,并非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本题的正确
14、答案是选项 C。5.1952年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 ( )(分数:2.00)A.分两步走,到 20世纪末全面实现“四个现代化”B.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即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即完成三大改造的任务。A 选项是毛泽东时代制定的发展战略;B 选项是大跃进时期的总路线;C 选项是改革后,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6.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行的高级
15、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是指 ( )(分数:2.00)A.加工订货B.代购代销C.统购包销D.公私合营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选项 A、B、C 均是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改造形式。7.新中国开始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开始的。 ( )(分数:2.00)A.1950年B.1951年C.1952年D.1953年 解析:解析:1953 年,我国开始实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8.下列各项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结合中国国情反思苏联经验的第一部重要理论成果的著作是 ( )(分数:2.00)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B.中共“八大”决议C.论十大关系 D.关于
16、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析:解析:探索在新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再加上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在工业化建设中所取得的高速度显示了苏联模式的威力,所以中国共产党在 20世纪 50年代初期选择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但是随着苏共二十大对苏联模式弊端的进一步披露,中国共产党人决心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所以 C选项正确。9.1956年召开的党的八大提出,当前党和全国人民的
17、主要任务是 ( )(分数:2.00)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B.重点发展重工业C.加强人民民主专政D.健全党外民主法制解析:解析:1956 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当前党和全国人民的总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10.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分数:2.00)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C.大跃进百家争鸣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经济特区解析:解析:过渡时期是指新中国建立后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一特定时期,过渡时期完成的标志是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选项 A中符合
18、本题要求,选项 B中的“人民公社”是大跃进时期的词汇,选项 C中的“大跃进”和“百家争鸣”也不是过渡时期的词汇,选项 D中的“经济特区”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词汇。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 A。1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分数:2.00)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解析:1953 年 1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的宣传提纲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了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
19、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就是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 D。12.下列哪个运动包含反官僚主义的内容 ( )(分数:2.00)A.延安整风运动B.“五反”运动C.1957年整风运动 D.“批林批孔”运动解析:解析: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五反”运动的内容是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1957 年的整风运动的内容是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批林批孔”把矛头指向了周恩来。所以,正确答案为
20、选项 C。13.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理论界开展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场讨论的历史作用是 ( )(分数:2.00)A.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B.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C.平反了一批重大冤假错案D.正确评价了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解析:解析: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继五四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其实质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讨论明确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继而影响了党的政治路线的制定和贯彻,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选项 B、c、D 不是真理标
21、准问题讨论的历史作用。所以,正确答案为选项 A。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分数:2.00)A.民主集中制B.改革开放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解析:解析:此题容易误选 B选项。要注意题目问的是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15.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在 ( )(分数:2.00)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解析:解析:此题容易误选 B选项。一定要分清楚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在时间上的区别,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
22、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党的十三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6.1981年 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文件是( )(分数:2.00)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解析:解析: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 1981年 6月 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一项决议。A 项表述不准确。C 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邓小平同志在 1978年 12月 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D 项,中共中
23、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在 1993年 11月党中央召开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审议并通过的。17.党的十三大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分数:2.00)A.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B.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确立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D.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解析: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的十三大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是在党的十四大上。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在党的十五大上。18.中共十六大的主要历史功绩有 ( )(分数:2.00)A.明确以建立社会主义
24、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C.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D.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解析:解析:2002 年 11月 8日至 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要在 21世纪头二十年,紧紧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选项 A是中共十四大中提出的;选项 C是中共十三大中提出的;选项 D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内容。所以,正确答案
25、为选项 B。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9.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20.在过渡时期,要想真正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必须完成两项任务,即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这两项任务 ( )(分数:2.00)A.都在 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而完成B.具有不同的性质 C.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大约在 1952年年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在 1956年完成 D.内容是完全一致的解析:解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是在 1952年年底完成,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在 1956年完成,这是性质不同的革
26、命,一个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一个具有无产阶级革命性质,而且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答案为 B、C。21.1950年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了保存富农经济、中立富农的政策,其目的是 ( )(分数:2.00)A.减少运动的阻力 B.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C.发展农村经济 D.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解析:解析:1950 年至 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
27、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这次土改并没有改变小农经济的个体性质,农民对土地仍保有所有权。D 为干扰项,与题干无关。22.毛泽东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正确地指出,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分数:2.00)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B.工人、农民与民族资产阶级矛盾C.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解析:解析: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会议上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
28、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23.1957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他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分数:2.00)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C.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析:解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考生要注意
29、把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矛盾和改革开放后所确定的主要矛盾区别开来。24.1958年 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是 ( )(分数:2.00)A.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鼓足干劲 C.力争上游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解析:解析:选项 A是中共八大确定的经济建设的方针。25.20世纪 60年代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即 ( )(分数:2.00)A.第一步,不发达的社会主义B.第二步,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C.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解析:解析:把社会主义区分为不发达
30、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是毛泽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正确理论,不是具体的发展战略。26.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 ( )(分数:2.00)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 C.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D.标志着我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解析:解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通过 1942年的延安整风在全党得到确立的,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是重新确立,所以 A表述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故正确选项为 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