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2659       资源大小:52.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1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31及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1935年 8月 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为呼吁一致抗日,发表了 ( )(分数:2.00)A.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B.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3.党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口号是在 ( )(分数:2.00)A.八七会议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C.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后D.瓦窑堡会议4.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始于 (

    2、 )(分数:2.00)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C.华北事变D.西安事变5.1944年 4月至 1945年 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是 ( )(分数:2.00)A.豫湘桂战役B.淞沪战役C.忻口战役D.枣宜会战6.“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共同点是(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背景是面临民族危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始于北京后扩大到全国(分数:2.00)A.B.C.D.7.1936年 12月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加快国共合作进程的是 ( )(分数:2.00)A.“一二.九”运动B.福建事变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八一宣言的发表8.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

    3、表现在 ( )(分数:2.00)A.中国战场最广大B.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D.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9.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几乎都以失败而结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 )(分数:2.00)A.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B.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未能加以有效的配合D.国民党军队将领缺乏足够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10.抗日民主政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 )(分数:2.00)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C.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

    4、各占三分之一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11.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分数:2.00)A.牵制了日军大部分陆军兵力B.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C.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12.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 )(分数:2.00)A.由谁来领导抗日B.依靠哪些力量抗日C.采取哪些作战方法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13.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在于 ( )(分数:2.00)A.开展国共合作B.建立抗日根据地C.实行人民战争D.展开游击战争14.20世纪 30年代后

    5、期和 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明。其中不包括 ( )(分数:2.00)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5.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一战线有 ( )(分数:2.00)A.革命统一战线B.爱国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7.日军在 1938年 10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对华策略开始发生变化,推

    6、行 ( )(分数:2.00)A.“速战速决”B.“以华制华”C.“以战养战”D.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18.国民党政府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是 ( )(分数:2.00)A.蒋介石集团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B.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C.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D.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19.延安整风是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分数:2.00)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C.反对享乐主义以整顿作风D.反对党八

    7、股以整顿文风20.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 ( )(分数:2.00)A.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B.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C.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D.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21.毛泽东科学地预测抗日战争将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 )(分数:2.00)A.战略防御B.战略进攻C.战略相持D.战略反攻22.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其具体表现是 ( )(分数:2.00)A.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B.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C.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23.在抗日民族

    8、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包括 ( )(分数:2.00)A.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B.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C.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D.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24.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 )(分数:2.00)A.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B.促进经济发展C.实行精兵简政D.联合地主阶级抗日2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恰当的是 ( )(分数:2.00)A.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26.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的标志是 ( )(分数:2.00)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D.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27.针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的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口号是 ( )(分数:2.00)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C.“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D.“发展进步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 31答案解析(总分:5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

    10、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1935年 8月 1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为呼吁一致抗日,发表了 ( )(分数:2.00)A.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B.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C.停战议和一致抗日D.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解析:解析: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执行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后又继续侵略华北,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 年 7月,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新方针,起草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于 8月 1日以中国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公布

    11、,通称八一宣言。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是 1933年 10月 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和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及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名鸿在瑞金草签的;停战议和一致抗日是 1936年 5月 5日,中国共产党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 1937年 7月 15日,中共中央送交蒋介石的,宣言提出发动全民族抗战、实行民主政治和改善人民生活等三项基本要求,重申中共为实现国共合作的四项保证。3.党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口号是在 ( )(分数:2.00)A.八七会议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C.国民党

    12、五届三中全会后D.瓦窑堡会议 解析:解析:瓦窑堡会议规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 “工农共和国”;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表示同意国共两党进行谈判,并在会议文件上第一次写上了 “抗日”的字样。193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D。4.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始于 ( )(分数:2.00)A.卢沟桥事变B.九一八事变 C.华北事变D.西安事变解析:解析:1931 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故选项 B正确。选项 A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

    13、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选项 C指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的一系列事端,以便达到华北政权“特殊化”;选项 D指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抗日而发动的事变。5.1944年 4月至 1945年 1月,日本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战役是 ( )(分数:2.00)A.豫湘桂战役 B.淞沪战役C.忻口战役D.枣宜会战解析:解析:豫湘桂战役是 1944年 4月至 12月日本侵略军为挽救南洋日军孤立,摧毁美国在华空军基地,打通华北到华南以至印度支那的大陆交通线而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略进攻。6.“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共同点是(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背景是面临民族危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始于北京后扩大到全国(分数:

    14、2.00)A.B.C.D. 解析:解析:“一二.九”运动与五四运动比较,其共同点是:背景是面临民族危机,以青年学生为先锋,始于北京后扩大到全国。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故选项 D正确。7.1936年 12月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加快国共合作进程的是 ( )(分数:2.00)A.“一二.九”运动B.福建事变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D.八一宣言的发表解析:解析:1936 年 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加快了国共合作进程。选项 A“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选项 B“福建事变”是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及国民党内爱国人士李济深等在福建

    15、发动反蒋抗日事变;选项 D“八一宣言”是 1935年发表,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故选项 C正确。8.中国的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突出表现在 ( )(分数:2.00)A.中国战场最广大B.中国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牵制 C.中国反法西斯战争时间最长D.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解析:解析:反法西斯战争有三大战区,欧洲战区、太平洋战区、中国战区,中国战区牵制日本 150万以上军队,在中国战场我们拖住了日本总兵力的 80,也就是说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的日军只有20。9.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几乎都以失败而结束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 )(分数:2.00)A.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

    16、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 B.敌我力量对比悬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未能加以有效的配合D.国民党军队将领缺乏足够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解析:解析:从 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 1938年 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中国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个阶段,国民党军队组织了淞沪、忻口、徐州、武汉会战等一系列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爱国将士表现了空前的民族义愤和抗战热情,但由于蒋介石集团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群众,而把希望仅仅寄托在政府和军队的抵抗上,因而必然失败。故本题选项 A正确。选项 B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选项 C、D 明显错误。10.抗日民主政

    17、权的“三三制”原则是指 ( )(分数:2.00)A.进步势力、中间势力、顽固势力各占三分之一B.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各占三分之一C.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 D.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各占三分之一解析:解析:根据地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故选项 C正确。11.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多次会战,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分数:2

    18、.00)A.牵制了日军大部分陆军兵力B.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C.消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侵略计划 解析:解析: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毛泽东语),使日军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化为泡影。此后,侵华日军日益深陷中国战场泥潭不能自拔,直至最后葬身于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之中。A 项“牵制了日军大部分陆军兵力”是中华民族的抗战对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意义。12.全面抗战路线和片面抗战路线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 )(分数:2.00)A.由谁来领导抗日B.依靠哪些力量抗日 C.采取哪些作战方法D.在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抗日解析:解析:片面

    19、抗战路线是指只依靠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路线,全面抗战路线是指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即人民战争路线,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依靠哪些力量进行抗日。13.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在于 ( )(分数:2.00)A.开展国共合作B.建立抗日根据地C.实行人民战争 D.展开游击战争解析:14.20世纪 30年代后期和 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明。其中不包括 ( )(分数:2.00)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新民主主义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 解析:解析:20 世纪 30年代后期和 40年代前期,毛泽东撰写了一批重要的理论著作

    20、,对新民主主义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明,其中包括(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这些理论著作中,毛泽东阐明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选项 D是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的代表著作,其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作了系统的解释。故正确答案是选项 D。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3,分数:26.00)15.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解析:1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所建立的统

    21、一战线有 ( )(分数:2.00)A.革命统一战线 B.爱国统一战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解析: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进行了两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大革命即北伐战争时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组成了革命统一战线。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再度携手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选项 B爱国统一战线”是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统一战线;选项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此两项不是国共合作时期。故选项 A、C 正确。17.日军在 1938年 10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对华策略开始发生变化,推行 ( )(分数:2.00)A.“速战速决”B.“以华制华” C.“以战养

    22、战” D.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解析:解析: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动员几乎全部军事力量,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向华北、华东、华中地区发起战略进攻。日军相继占领了北平(今北京)、天津、太原、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一大批城市。由于遭到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日军在 1938年 10月占领广州、武汉以后,被迫停止对正面战场的战略性进攻。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日本调整侵华政策,实施“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在占领区加紧扶植傀儡政权,建立和发展汉奸组织;逐步将主要兵力用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B、C

    23、。18.国民党政府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观原因是 ( )(分数:2.00)A.蒋介石集团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 B.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C.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D.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 解析:解析:从 1937年 7月卢沟桥事变,到 1938年 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这个时期,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其政策的重点还是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身上。但是,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战役取得大捷外,其他战役几乎都是以退却、失败而结束的。

    24、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是由于在敌我力量对比上,日军占很大的优势;主观原因,则是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蒋介石集团在决心抗战的同时,却又害怕群众的广泛动员可能危及自身的统治,因而实行的是片面抗战的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将希望单纯寄托在政府和正规军的抵抗上;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就使得大多数作战未能给敌人以更大的消耗,并在短时间内丧失了大片国土。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19.延安整风是中共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 )(分数:2.00)A.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享乐主义以

    25、整顿作风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解析:解析: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是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选项A、B、D。20.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 ( )(分数:2.00)A.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B.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 C.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D.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 解析:解析: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观点,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阐发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选项 C“抗日民族统

    26、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在瓦窑堡会议上提出的。故选项 A、B、D 正确。21.毛泽东科学地预测抗日战争将经过的三个阶段是 ( )(分数:2.00)A.战略防御 B.战略进攻C.战略相持 D.战略反攻 解析:解析:1938 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历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选项 A、C、D。22.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其具体表现是 ( )(分数:2.00)A.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B.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 C.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冲破国民党的限制

    27、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 解析:解析:中国共产党强调,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既统一,又独立。为此,共产党必须保持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冲破国民党的限制和束缚,努力发展人民武装和抗日根据地;必须对国民党采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方针。故选项 A、B、C、D 正确。2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中,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包括 ( )(分数:2.00)A.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 B.尊重中间势力的利益 C.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D.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解析:解析:中间

    28、势力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争取中间势力需要一定的条件:一是共产党要有充足的力量;二是尊重他们的利益;三是要同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 A、B、C。选项 D是同顽固派作斗争时要坚持的原则。24.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 )(分数:2.00)A.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 B.促进经济发展C.实行精兵简政D.联合地主阶级抗日 解析:解析: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和联合地主阶级抗日。故选项 A、D 正确。25.下列关于抗战胜利的意义评述恰当的是 ( )(分数:2.00)A.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

    29、略的胜利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解析:解析:选项 A是中法战争胜利的意义,抗战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的完全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但不是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故选项 B、C 正确。26.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分数:2.00)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正式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解析:解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只是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只是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7.针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统一战线内部出现的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口号是 ( )(分数:2.00)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C.“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D.“发展进步势力,孤立顽固势力”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卷3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rrownail38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