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2554       资源大小:180.50KB        全文页数:36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1及答案解析(总分:20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7,分数:94.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 )(2008 年单选)(分数:2.00)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大形态。它们是( ) (2007 年单选)(分数:2.00)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时间经济

    2、社会B.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4.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这个范围是指( )(分数:2.00)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为重要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2000 年单选文科卷)(分数:2.00)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C.认为人的思想是

    3、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6.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2005年单选)(分数:2.00)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7.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锐敏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为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美之外,还因为( )(2012 年单选)(分数:2.00)A.人不仅有感

    4、觉还有思维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8.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2001 单选文科卷)(分数:2.00)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1999年单选文科卷)(分数:2.00)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0.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

    5、形象的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2013 年单选)(分数:2.00)A.运动的普遍状态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衡量尺度D.运动的存在方式11.“风定花犹落,鸟呜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2007 年单选)(分数:2.00)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2006 年单选)(分数:2.00)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13.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2

    6、004 年单选)(分数:2.00)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14.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 )(1999 年单选文科卷)(分数:2.00)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15.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7、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2008 年单选)(分数:2.00)A.普遍有效性B.客观规律性C.主体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16.右边这张图片反映了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 (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17.20世纪 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

    8、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2004 年单选)(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8.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2003 年单选)(分数:2.00)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D.

    9、工具的制造与使用19.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1999 年单选理科卷)(分数:2.00)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洽促使事物发展20.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此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

    10、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昕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2011 年单选)(分数:2.00)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1.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2001 单选理科卷)(分数:2.00)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埘事物既要肯定,义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22.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 59,90 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

    11、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这里蕴含的辩证法原理是( )(2012 年单选)(分数:2.00)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23.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2010 年单选)(分数:2.00)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24.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池在农场劳动,有一天领导要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脑子一转办法就来了,他把羊都赶去看羊吃什

    12、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意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 )(2013 年单选题)(分数:2.00)A.主观联系B.必然联系C.因果联系D.本质联系25.“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2001 年单选理科卷)(分数:2.00)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26.“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日吾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日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

    13、也。”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2007 年单选)(分数:2.00)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B.对人是否有利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27.“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2001 年单选理科卷)(分数:2.00)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28.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2000 年单选文科卷)(分数:2.00)A.决定性

    14、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29.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2000 年单选理科卷)(分数:2.00)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30.毛泽东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谈到,调查研究有两种方法:一是走马看花、一是下马看花。走马看花,不深入,还必须用第二种方法,就是下马看花,仔细看花,分析一朵花。毛泽东强调“下马看花”的实际意义在于( )(2012 年单选)(分数:2.00)A.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有先进理论的指导B.运用多种综合方法分析调查研究的材料C.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适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D.只有全面深入地了

    15、解中国的实际,才能找出规律31.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2006 年单选)(分数:2.00)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32.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2005 年单选)(分数:2.00)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33.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

    16、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 )(2002 单选理科卷)(分数:2.00)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34.“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2006年单选)(分数:2.00)A.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35.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hm(纳米)

    17、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hm 为红色,580hm为黄红,510nm 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 )(2003 年单选)(分数:2.00)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阀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36.“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 )(2005 年单选)(分数:

    18、2.00)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7.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实践之所以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2009年单选)(分数:2.00)A.真理的主观性和实践的客观性所要求的B.真理的相对性和实践的绝对性所预设的C.真理的属性和实践的功能所规定的D.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38.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1999 年单选文科卷)(分数:2.00)A.能否满足人的需要B.能否被多数人认可C.能否付诸实践D.能否在实践中

    19、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3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2002 年单选文科卷)(分数:2.00)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B.人类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D.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40.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2003 年单选)(分数:2.00)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4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

    20、会性质的是( )(2011年单选)(分数:2.00)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42.制约人的行为和动机的根本条件是( )(1999 年单选理科卷)(分数:2.00)A.传统意识B.阶级关系C.生产方式D.政治制度43.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2007 年单选)(分数:2.00)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

    21、会存在的反映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44.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2000 年单选文科卷)(分数:2.00)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45.近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 )(200

    22、9 年单选)(分数:2.00)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4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1999 年单选理科卷)(分数:2.00)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47.生产力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 ) (2003 年单选)(分数:2.00)A.政治法律制度B.生产关系C.历史文化传统D.伦理道德规范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28,分数:56.00)48.多项选择题。下

    23、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分数:2.00)_49.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奠定这一飞跃的理论基石是( )(2011 年多选)(分数:2.00)A.阶级斗争说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论50.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 ) (2008年多选)(分数:2.00)A.个别一般个别B.实践认识实践C.群众领导一群众D.团结批评团结5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解放的根本体现。人类解放包括( ) (2013 年多选)(分

    24、数:2.00)A.从自然的压迫下解放出来B.从客观规律的制约下解放出来C.从旧的社会关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D.从旧的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解放出来52.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时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这是因为( )(2002 年多选文科卷)(分数:2.00)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53.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免、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 )(2007 年多选)(分数:2.00)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

    25、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54.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2002 年多选理科卷)(分数:2.00)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同于事物自身E.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55.左边这幅漫画对于我们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警示意义在于( ) (分数:2.00)A.人类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将受到自然界的报复B.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来自于不当的人类实践方式C.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对立的D.人类依附于自然是

    26、摆脱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56.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2007 年多选)(分数:2.00)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57.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 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

    27、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2005 年多选题)(分数:2.00)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58.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 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2001 多选理科卷)(分数:2.00)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C.整体的所有属性存在于部分之中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E.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5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

    28、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2012 年多选)(分数:2.00)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60.2006年 7月 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 110米栏比赛中,以 12秒 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 13年之久的 12秒 91的世界纪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

    29、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2007 年多选)(分数:2.00)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61.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 WT0达成了“双赢”的协议它将对两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2001 多选文科卷)(分数:2.00)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面使自己获得发展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E.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

    30、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62.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1999 年多选理科卷)(分数:2.00)A.事物的自我否定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C.包含肯定的否定D.主观、任意的否定E.抽象的否定63.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2005 年多选)(分数:2.00)A.是有层次的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64.马克思指出:“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这表明

    31、( )(2006 年多选)(分数:2.00)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65.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主动积极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2009 年多选)(分数:2.00)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66.从上世纪 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

    32、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例如 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 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 年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 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2010 年多选)(分数:2.00)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67.从社会发展的主体选择性的角度看,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原因在于( )(分数:

    33、2.00)A.社会主义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B.在历史进程中没有多种道路可供人们选择C.中国人民在国际交往中受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启示D.中国共产党对历史必然性及本国国情的正确把握E.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社会制度并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68.1971年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了“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格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原因是在迪斯尼乐园主题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格暂停修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洒上草种,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被游客走出了不少宽窄不一定的小路,格罗培斯格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了人行道,成了“优雅自然、简洁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格罗培

    34、斯格设计智慧对我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启示( )(2011 年多选)(分数:2.00)A.要从生活实践中获取灵感B.要尊重群众的实践需求C.不要对自然事物作任何改变D.要对事物本来面目做直观反应69.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2006 年多选)(分数:2.00)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70.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2000 年多选理科卷)(分数:2.0

    35、0)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已在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71.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2008 年多选)(分数:2.00)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72.邓小平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

    36、为全国的指导。”这对我们实现思想理论创新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它要求我们( )(2009年多选)(分数:2.00)A.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B.打破一切理论的约束C.关注生活实践的需要D.尊重人民群众的诉求73.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 )(2001 多选文科卷)(分数:2.00)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B.人们实践活动所利用的自然资源C.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D.人们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生产力E.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74.有一幅广告幽默画,画的是几个行人在看一家饭店外贴的告示,上写:“快进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得挨饿。”这幅广告画的寓意有( )(2004 年

    37、多选)(分数:2.00)A.生产者和消费者是相互依存的B.生产和消费具有直接的同一性C.利已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D.商品交换活动背后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E.生产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75.在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1999 年多选理科卷)(分数:2.00)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E.社会风俗习惯三、分析题(总题数:26,分数:52.00)76.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分数:2.00)_77.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分数:2.00)_78.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

    38、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2005 年分析题)(分数:2.00)_79.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材料 1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 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 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

    39、均占有量的 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 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 120。1999 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 606亿立方米,其 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漫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 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1 年 5月 21日材料 2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

    40、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话材料 320世纪 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 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 2700万立方米,并以 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就达到日产 3

    41、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吨成本一般在 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 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要经历 10年之久。1958 年起步,1965 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 年建设日产 3000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 年建成舟山日产 50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 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 年 3月 10日材料 4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

    42、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 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 年5月 22日(2002 材料题文科卷)请回答:(1)结合材料 1、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原理分析我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2)根据材料 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转化原理。(3)结合材料

    43、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分数:2.00)_80.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人类社会面临着三种主要因素的制约,即经济增长,资源以及环境。人们将发现我们面临的是相互制约的三重困境(如下图),人类必须从这种三重困境结构中去寻找出路。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分数:2.00)_81.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对漫画中所反映的工作方式进行辨析。(2004 年辨析题)(分数:2.00)_82.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

    44、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各国交流的障碍更不应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摘自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 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发表的

    45、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讲话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运用辩证法的观点说明为什么不同文明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2)简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2007年分析题 38题选做题):(分数:2.00)_8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

    46、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辨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结合材料回答问题:(1)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2)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2009年分析题)(分数:2.00)_8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人类每天都在产生垃圾、垃圾总量一天比一天多,由此带来的问题非常棘手,不产生垃圾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那就退而求其次,倡导大家减少垃圾,然而减到多少才是少?这里并没有一个标准,而且从总体上看生产和消费必然产生垃圾,减少垃圾很可能抑制生产和消费,接着往后退,把垃圾收集起来填埋或焚烧,但填埋只是把垃圾从地上转移到地下,既与人争地,也有再次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隐患,焚烧不过是把污染从地上转移到空中,产生二恶英等有害物质。于是,人们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比填埋、焚烧更好的出路?一句“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让人茅塞顿开,垃圾可以回收利用,乃再生资源,但变废为“宝”前提是垃圾的有效投放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