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92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2292       资源大小:85.50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92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92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分数:1.00)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2.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分数:1.00)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3.我国农村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关键和基础是(分数:1.00)A.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

    2、.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C.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D.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4.我国城乡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是(分数:1.00)A.民营经济B.私营经济C.集体经济D.个体经济5.20 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确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是(分数:1.00)A.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B.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C.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构想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6.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

    3、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 为红色,580nm 为黄色,510nm 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分数:1.00)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局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7.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分数:1.00)A.开始萌芽B.初步形成C.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D.得到继续发展8.纸币流通规律是(分数:1.00)A.纸币发行量应当等于商品流通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B.纸币发行量应当小于商品流通对于金属货币

    4、的需要量C.纸币发行量应当大于商品流通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D.纸币发行量与商品流通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无关9.“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分数:1.00)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10.2005 年 4 月 23 日下午,亚非峰会闭幕,会议通过了(分数:1.00)A.中国与菲律宾联合声明B.中国与印尼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C.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D.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11.我国社会主

    5、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分数:1.00)A.城乡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之间的矛盾D.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的矛盾12.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上加以考察的根据是(分数:1.00)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B.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存在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退,日军占地甚广13.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分数:1.00)A.具体劳动而增殖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14.中国政府对朝鲜核问题的

    6、立场(分数:1.00)A.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支持半岛无核化,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B.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支持朝鲜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C.反对朝鲜和平利用核能,主张支持半岛无核化D.不赞成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六方会谈是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最佳选择15.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分数:1.00)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D.论人民民主专政16.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流通形式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实质是(分数:1.00)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和比较劳动的关系B.商品生产者之间按照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的关系C.货币在资本流通

    7、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D.货币已转化为资本,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二、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自然必然性”。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B.劳动是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C.人类劳动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唯一来源D.人类劳动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1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方这一命题的内涵包括(分数:2.00)A.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B.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C.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D.科学技术代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发挥作用19.2000 年资本家甲投资设立机床厂,甲在 2000 年初一次性投入资本 2 亿元,其中 1.5 亿元用于购置机器设备和建造厂房,3000 万元用作采购钢铁等其他原材料,2000 万元用于支付工人工资(一年的工资)。现已知甲在 2000 年通过出售机床获得的货款总额为 1 亿元。核算表明,该厂 2000 年机器厂房的折旧费为3000 万元。则该资本家甲 2000 年(分数:

    9、2.00)A.赚取利润总额为 2000 万元B.剩余价值总额与利润总额相等C.剩余价值率为 100%D.利润率为 10%20.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个基本方针的共同之处是(分数:2.00)A.都强调了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B.都指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C.都捉出了团结一切力量打倒蒋介石D.都强调了争取中间势力21.胡锦涛说:“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无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科学发展观就其本身来看(分数:2.00)A.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

    10、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B.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D.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22.2005 年 4 月 29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会谈后发表了题为“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新闻公报”。公报指出两党基于“三项体认”,须共同促进的工作包括(分数:2.00)A.促进快速恢复两岸谈判,共谋两岸人民福祉B.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C.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D.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2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等于我们

    11、就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尤其是不等于我们搞清楚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完全清楚之处主要有(分数:2.00)A.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怎样与实践相结合B.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是否符合中国实际C.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D.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和以往社会主义实践没有出现过的新事物的社会性质的判断24.中国大跃进时期党中央提出了 1959 年钢产量比 1958 年翻两番的口号,于是全民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各地出现了许多高炉,并大量砍伐树木用作燃料,这个口号和与之相应的措施使得 1959 年钢产量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日标,然而这些钢却有近一半质

    12、量不合格。这件事情反映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要正确发挥这种能动作用必须(分数:2.00)A.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B.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C.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D.不顾一切完成党提出的高指标2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直接目标实现的重大意义是(分数:2.00)A.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创造出必要的条件B.检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唯一标准C.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D.改变了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26.2005 年 3 月 5 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

    13、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5年政府工作基本思路是(分数:2.00)A.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C.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D.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27.2004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向安南秘书长提交报告,建议将安理会的席位从现在的 15 席增加到 24 席。报告中提出的方案包括。(分数:2.00)A.增加日本、印度、巴西、德国为常任理事国B.增加 6 个常任理事国和 3 个非常任理事国C.增加日本、印度、巴西、德国为非常任理事国D.增加

    14、 8 个“半常任理事国”,同时增加 1 个任期 2 年的非常任理事国28.“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受动的方面、客体的方面去理解世界,不理解实践对物质的作用B.辩证唯物主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和客观的存在C.是否把人类世界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和客观的存在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D.理解了实践的真正内涵就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29.爱因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

    15、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在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愤怒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首次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次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分数:2.00)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由实践宋检验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D.追求真理也是为了创造价值30.马克思认为,“货币储藏的蓄水池,对于流通中的货节来说,既是排水渠,又是引水渠;因此货币永远不会溢出它的流通渠道”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金属一旦作

    16、为货币发挥作用,就不能退出流通领域发挥其他作用了B.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的这种调节作用是自发进行的C.纸币发行条件下,中央银行可以随时利用货币的贮藏功能自发调节货币发行量D.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作用使得流通中的货币不会持续多于或少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31.“举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耀、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一定的尺度,超越这尺度就会招致沉沦和毁灭,”这一论断(分数:2.00)A.说明了一切事物都有一个度,超出这个度,事物的质就会发生变化B.反映了质量互变规律C.要求我们需要把事物量的变化控制在适当的、所要求的限度内D.表明认识事物的度对生活实践和认识有重要的意义32.小平为我国制定的“

    17、三步走”战略是一个循序渐进互相衔接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战略具有如下特点(分数:2.00)A.重点强调经济增长B.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C.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D.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3.2005 年 4 月 24 日27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审议通过的草案有(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五十三条第二款的议案和决议草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修订D.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法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3)依据材料 3,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

    18、关系说明抗击“非典”的伟大精神必将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分数:10.00)_35.(3)综合分析上述材料,指出如何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解决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分数:10.00)_36.(4)根据材料 3 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分数:10.00)_37.(2)结合材料 1、2、3,论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及重大意义。(分数:10.00)_38.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分数:10.00)_考研政治-92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19、。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分数:1.00)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 D.主动性解析:解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人的意识创造客观世界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选项 C。2.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问题上,宿命论的错误在于(分数:1.00)A.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 B.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夸大人的自觉活动C.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统一D.承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解析:解析 割裂人的自觉活动

    20、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会犯两种错误:如果夸大人的自觉活动,否认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就是唯意志论错误:相反如果夸大社会规律的必然性,否认人的自觉活动就是宿命论错误。题中所给出的四个选项,A 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 项是唯意志观点,C 项是二元史观观点,D 项是一个不完整的错误观点,B、C、D 项作为干扰项应当排除。此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认真审题,就能找出正确选项。3.我国农村要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关键和基础是(分数:1.00)A.加快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C.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D.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解析:解析 题中四个备选项将的是发展

    21、农村经济的措施。题干问的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关键和基础,本题只能选 C。本题答题关键是审清题意。4.我国城乡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是(分数:1.00)A.民营经济B.私营经济C.集体经济 D.个体经济解析:解析 股份合作制是以城乡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经济形式,其性质属于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之一。应选 C。5.20 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确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是(分数:1.00)A.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B.以工业为主导,以农业为基础 C.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和三个“补充”的构想D.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

    22、稳步前进解析:解析 毛泽东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方针。到 20 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把“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思想确定为发展国民经济经济总方针,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探索的深化。因此,备选项 B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 A、C 是陈云提出的观点,D 是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6.人的视觉器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到 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颜色,一般来说,700nm 为红色,580nm 为黄色,510nm 为绿

    23、色,470nm 为蓝色,400nm 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分数:1.00)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官所具有的生理局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解析:解析 排除法:A 项是机械唯物论的观点,只看到感觉的反映性,忽视了感觉的能动性:B 项是休谟不可知论的观点;D 项把人的感觉说成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是典型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因此 C是惟一正确选项。7.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分数:1.00)A.开始萌芽B.初步形成C.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D.得

    24、到继续发展解析:解析 答对本题的关键是对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几个阶段能够准确区别:在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毛泽东思想萌芽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因此,备选项 C 为本题正确答案。8.纸币流通规律是(分数:1.00)A.纸币发行量应当等于商品流通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 B.纸币发行量应当小于商品流通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C.纸币发行量应当大于商品流通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D.纸币发行量与商品流通对金属货币的需要量无关解析:解析 纸币是货币符号,

    25、是金属货币的替代品,它的发行量取决于所需的金属货币数量,而金属货币数量取决于整个社会商品流通总量价值,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应等于商品所需的金属货币数量。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知道纸币不过是一种货币符号,它的发行量最终取决于整个社会的流通商品总价值。B 项错误,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商品流通对于金属货币的需要量,则满足不商品流通需求:C 项错误,如果纸币发行量大于商品流通对于金属货币的需求量,则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9.“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分数:1.00)A.唯

    26、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C.非决定论的观点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解析:解析 唯物主义决定论承认客观必然性,分为辩证决定论与机械决定论。前者既承认客观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后者虽承认客观必然性,但否认偶然性。唯心主义决定论否认客观必然性,是非决定论。题干中“精确无误”“完全被确定”等语是承认客观必然性的,但否认偶然性的存在及其作用,因此是机械决定论的观点。10.2005 年 4 月 23 日下午,亚非峰会闭幕,会议通过了(分数:1.00)A.中国与菲律宾联合声明B.中国与印尼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C.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D.亚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宣言 解析:11.我国社

    27、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分数:1.00)A.城乡之间的矛盾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之间的矛盾D.工人,农民与知识分子的矛盾解析:解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对主要矛盾进行了重新认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主要矛盾作了明确的概括: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二大把它载入了党章。十六大修改过的党章仍旧沿用了这个提法。因此,B 是正确的选项。选择项 A、C、D 等指出的矛盾在目前有加剧的趋势,但是尚不能构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12.中国共产党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

    28、略地位上加以考察的根据是(分数:1.00)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B.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存在D.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溃退,日军占地甚广解析:解析 1938 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 20 世纪 30 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毛泽东从 这个总根据出发,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国我大国;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抗日战争就是中日双方这些特点的比赛。因此,备选项 B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13.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

    29、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分数:1.00)A.具体劳动而增殖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解析:解析 本题有一定难度。正确选项是 B,因为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随着生产资料的物质形态在生产中的改变,它的价值也就转移到新的产品中去,是在新产品中的再现。原有价值多少,转移多少,不发生价值增殖。所以,选项 A、C 错误。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劳动,所以选项 D 也不正确。14.中国政府对朝鲜核问题的立场(分数:1.00)A.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支持半岛无核化,主张通过对话解决问题 B.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支持朝鲜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C.反对朝鲜和平利用

    30、核能,主张支持半岛无核化D.不赞成朝鲜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六方会谈是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最佳选择解析:15.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分数:1.00)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新民主主义论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解析:解析 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所以备选项 C 符合题干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备选项 A 是在 1925 年发表的,主要是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B 是在 1940

    31、 年发表的,主要是揭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规律,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代表作之一。D 是在 1949 年发表的,主要是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所以备选项 A、B、D 都不符合题干要求,不是本题正确答案。16.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流通形式体现的生产关系的实质是(分数:1.00)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和比较劳动的关系B.商品生产者之间按照价值规律实行等价交换的关系C.货币在资本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D.货币已转化为资本,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解析:解析 资本流通形式(GWG)和商品流通形式(WGW)在买卖顺序、媒介、起点和终点、流通的目的等方面都有本质的区别,

    32、根本的在于它们体现的生产关系不同。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体现出本题 A 和 B 项的关系(由此可见 C 项是错误的)。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资本流通形式中,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增殖、能够带来剩余价值,已经转化为资本,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选项是 D 项。二、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自然必然性”。对这一说法理解正确的有(分数:2.00)A.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任何社会形态

    33、中都存在B.劳动是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 C.人类劳动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唯一来源D.人类劳动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 解析:解析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手段,是社会物质财富的重要来源,因此,BD 是正确的。抽象劳动是历史的范畴,是商品经济赋予人类劳动的特殊形式,因此,不能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排除 A。由于社会物质财富有两个来源,一个是自然资源,另一个是人类劳动,因此 C 的说法也是错误的。1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34、方这一命题的内涵包括(分数:2.00)A.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着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B.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C.科学技术使管理日益现代化 D.科学技术代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生产中发挥作用解析:解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的内涵主要包括 ABC 所列三项。至于 D 项,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作为实体性要素发挥作用,这一点始终是不变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三要素只能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生产资料质量在生产中发挥作用,因此 D 的说法是错误的。19.2000 年资本家甲投资设立机床厂,甲在 2000 年初一次性投入资本 2 亿元,其中 1.5 亿元用于购置机器设备和建造

    35、厂房,3000 万元用作采购钢铁等其他原材料,2000 万元用于支付工人工资(一年的工资)。现已知甲在 2000 年通过出售机床获得的货款总额为 1 亿元。核算表明,该厂 2000 年机器厂房的折旧费为3000 万元。则该资本家甲 2000 年(分数:2.00)A.赚取利润总额为 2000 万元 B.剩余价值总额与利润总额相等 C.剩余价值率为 100%D.利润率为 10% 解析:解析 以计算题形式考查基本概念及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近年来的命题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类试题的特点是:综合性强,迷惑性大,容易出错。本题综合考查了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利润、利润率等概念,综合性非常

    36、强。依据定义,剩余价值就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而利润实际上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把价值增殖部分看做是可变资本(劳动力)的产物时,它是剩余价值。把价值增殖部分看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是利润。显然,2000 年资本家甲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价值增殖)为:(货款总额 1 亿元一原材料 3000 万元一工人工资 2-000 万元一折旧费用 3000 万元)=2000 万元。因此 AB 都是正确的。剩余价值率反映剥削程度,在数值上等于一次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结果 2000 万元不是一次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剩余价值,而是 2000 年一年获得

    37、的剩余价值总额,一次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剩余价值应当等于年剩余价值总额除以资本周转次数,但本题中未给出资本周转次数,因此一次生产过程中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无法计算,从而,剩余价值率也就无法计算了。因此,选项 C 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述应当是“年剩余价值率为 100%”。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在本题中:利润率=2000 万元2 亿元=10%。20.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与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个基本方针的共同之处是(分数:2.00)A.都强调了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B.都指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 C.都捉出了团结一切力量打倒蒋介

    38、石D.都强调了争取中间势力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遵循的重要思想、基本方针之间的相同之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以推翻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为重要目标的统一战线形式,目的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阶级、阶层或集团)来反对他们共同的敌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B 项是两者共同的基本思想;D 项是两者都要调动的积极因素,因此都符合题干要求。A 项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的重要思想、基本方针的一项内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中没有这项

    39、内容,因此该项被排除;C 项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的一项内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的重要思想、基本方针中不具有这项内容,故而也被排除。21.胡锦涛说:“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事情就全力以赴地去做,不符合的就毫无迟疑地去改,真正使促进发展的各项工作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科学发展观就其本身来看(分数:2.00)A.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 B.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是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的 C.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D.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个飞跃 解析:解析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观

    40、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因此,它与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一致的。科学发展观是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理论是上的创新,是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执政历史的一个飞跃。22.2005 年 4 月 29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会谈。会谈后发表了题为“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的“新闻公报”。公报指出两党基于“三项体认”,须共同促进的工作包括(分数:2.00)A.促进快速恢复两岸谈判,共谋两岸人民福

    41、祉 B.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C.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D.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 解析:2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并不等于我们就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尤其是不等于我们搞清楚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完全清楚之处主要有(分数:2.00)A.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怎样与实践相结合B.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是否符合中国实际C.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 D.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讲过和以往社会主义实践没有出现过的新事物的社会性质的判断 解析: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们在补

    42、:会主义理论探索中搞清楚了一些问题,但仍有一些问题我们一直没有搞清楚,例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国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等一些基本问题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新问题与社会主义是否有关等问题。我们党一直努力按照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去实践,在某些领域搞清楚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但仍有一些领域还处于探索中,其中少数领域的探索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因此 A 项表述太笼统,不符合题干要求。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是否符合中国实际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我党一直致力研究的问题,并在党的八大前后进行了系统总结,可以说是基本搞清楚了,所以 B 项被排

    43、除。24.中国大跃进时期党中央提出了 1959 年钢产量比 1958 年翻两番的口号,于是全民掀起了大炼钢铁的热潮,各地出现了许多高炉,并大量砍伐树木用作燃料,这个口号和与之相应的措施使得 1959 年钢产量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日标,然而这些钢却有近一半质量不合格。这件事情反映了意识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要正确发挥这种能动作用必须(分数:2.00)A.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B.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C.借助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 D.不顾一切完成党提出的高指标解析:解析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它的发挥又是有条件的,这些条件主要有:必须遵循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践,必须借助一定的物

    44、质条件和手段。BD 虽然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但是却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发挥,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错误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如题干内容就是例证。2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人民共和国。直接目标实现的重大意义是(分数:2.00)A.为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创造出必要的条件 B.检验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胜利的唯一标准C.从根本上解放了被束缚的生产力D.改变了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政治上层建筑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目标的重大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目标的实现,彻底改变了买办的封建的

    45、生产关系,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为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B 项,只有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才是检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唯一标准;C 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直接目标的实现仅仅为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创造条件,被束缚的生产力的解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 BC 项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26.2005 年 3 月 5 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05年政府工作基本思路是(分数:2.00)A.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C.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

    46、主义和谐社会 D.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解析:27.2004 年 11 月 30 日,联合国改革问题高级别名人小组向安南秘书长提交报告,建议将安理会的席位从现在的 15 席增加到 24 席。报告中提出的方案包括。(分数:2.00)A.增加日本、印度、巴西、德国为常任理事国B.增加 6 个常任理事国和 3 个非常任理事国 C.增加日本、印度、巴西、德国为非常任理事国D.增加 8 个“半常任理事国”,同时增加 1 个任期 2 年的非常任理事国 解析:28.“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

    47、是从主体方面理解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分数:2.00)A.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受动的方面、客体的方面去理解世界,不理解实践对物质的作用 B.辩证唯物主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和客观的存在 C.是否把人类世界理解为一种客观的活动和客观的存在是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D.理解了实践的真正内涵就理解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 解析: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产生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旧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把实践引入人类活动,也把客观实践贯彻到历史领域,从而建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实践沟通主客体,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性而上学性,旧唯物主义不懂得实践的作用。对实践的正确理解是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钥匙。因此上述四个选项的表述都正确。29.爱因斯坦 1939 年在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后,曾在匈牙利物理学家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然而,让爱因斯坦感到愤怒的是,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首次将原子弹用于战争。这对爱因斯坦震动很大,从次开始投身反对核战争的运动。这段材料蕴涵的哲学原理是(分数:2.00)A.真理和价值总是一致的B.真理和价值统一于人类的实践中,由实践宋检验 C.真理和价值都是人类活动追求的目标 D.追求真理也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92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boatfragile1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