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59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固定资本价值为 100 万元,20 年周转一次,流动资本价值为 25 万元,每年周转 3 次,那么预付总资本每年周转(分数:1.00)A.0.64 次B.1.53 次C.3.05 次D.2.15 次2.2006 年 4 月 22 日23 日,博鳌亚洲论坛 2006 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会议主题是(分数:1.00)A.“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B.“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C.“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D.“亚洲寻求共赢: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3.科学发展观强调
2、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分数:1.00)A.以人的自由为本B.以人的生存为本C.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D.以人民为本,以人民利益为本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物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分数:1.00)A.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B.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D.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5.“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在乎均利润形成后,商品被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必然导致(分数:1.00)A.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价值出售B.商品价格越来越高C.商品价值不再由生产商品的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价值规律被彻底否定6.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是(分数:1.00)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发展科学技术D.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7.发展的实质是(分数:1.00)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分数:1.00)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9.毛泽东指出:“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
4、其他的一切,例如民众的组织和民众的斗争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一定不可少,一定不可忽视,但都是为着战争的。”这说明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这是由(分数:1.00)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B.中国反动统治者的性质决定的C.中国千百年来的斗争传统决定的D.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条件决定的10.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2006 年 1 月 9 日11 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分数:1.00)A.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C.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
5、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D.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11.易经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这是(分数:1.00)A.相对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二元论的观点12.“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分数:1.00)A.改革是社会形态的质变B.改革也是一种阶级斗争形式C.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惟一途径D.改革是社会生活深刻变革的“制度创新”13.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分数:1.00)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4.
6、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分数:1.00)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分数:1.0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16.中共中央政治局 2006 年 3 月 27 日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研究了(分数:1.00)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B.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工作C.实施西部大开发工作D.振兴东北地区
7、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分数:2.00)A.对劳动力的剥削因素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C.预付资本的大小D.所有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1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是(分数:2.00)A.科学地总结了建国 32 年的历史,并评价了毛泽东思想B.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C.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19.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主要有(分数:2.00)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B.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C.跨国公司主导作用增强D.劳动力在全
8、球自由流动20.毛泽东从 1928 年到 1930 年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文章有(分数:2.00)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21.清代哲学家魏源提出“及之而后知”,他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这种观点在认识上是(分数:2.00)A.坚持了唯物论B.重视感觉经验的作用C.重视实践的重大作用D.坚持辩证法22.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分数:2.00)A
9、.把人的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D.否定社会历史的规律性2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24.2006 年 6 月 15 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上海举行。胡锦涛发表题为共创上海合作组织更加美好的明天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地倡导和实践“上海精神”,即(分数:2.00)A.互信、互利、平等、协商B.尊重多样文明C.谋求共同
10、发展D.和平、发展、合作2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分数:2.00)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C.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D.历史规律的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26.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矛盾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的特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巩固D.社会主义
11、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27.公有制经济是指(分数:2.00)A.社会主义国有经济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D.国家和集体可以控股的股份制经济28.从 1982 年的十二大到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基本轮廓的形成时期。这个阶段形成了下列观点(分数:2.00)A.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社会主义本质论D.完整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29.“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话指出了(分数
12、:2.00)A.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B.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D.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统一30.市场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B.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实现总量平衡C.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D.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保证收入的平等分配3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分数:2.00)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C.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D.加强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32.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
13、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分数:2.00)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B.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D.抓住了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根本33.在资本主义社会,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的有(分数:2.00)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C.农业资本D.借贷资本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3)综合材料 1、
14、2、3,阐述它们体现的共同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分数:10.00)_35.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分数:10.00)_36.请结合以上论述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分数:10.00)_37.(3)简述我国产权格局以及加快进行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分数:10.00)_38.(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分数:10.00)_考研政治-59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固定
15、资本价值为 100 万元,20 年周转一次,流动资本价值为 25 万元,每年周转 3 次,那么预付总资本每年周转(分数:1.00)A.0.64 次 B.1.53 次C.3.05 次D.2.15 次解析:2.2006 年 4 月 22 日23 日,博鳌亚洲论坛 2006 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会议主题是(分数:1.00)A.“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 B.“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角色”C.“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D.“亚洲寻求共赢:一个向世界开放的亚洲”解析:3.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归根到底是(分数:1.00)A.以人的自由为本B.以人的生存为本C.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D.以人民为本,
16、以人民利益为本 解析: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主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系对同一物理事物或物理过程进行时空度量,所得的结果可能不一样。在认识论上来说是(分数:1.00)A.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所造成的B.由于主观认识的错觉所造成的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的变化所造成的 D.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所造成的解析:5.“商品不只是当作商品来交换,而是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在乎均利润形成后,商品被当作“资本的产品来交换”必然导致(分数:1.00)A.商品按照生产价格而不是价值出售 B.商品价格越来越高C.商品价值不再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D.价值规律被彻底否定解析:6.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是(分数:1.
17、00)A.发展先进生产力B.发展先进文化C.发展科学技术D.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7.发展的实质是(分数:1.00)A.事物的前进上升运动B.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解析:8.久旱缺雨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好处;雨涝成灾时,下雨对庄稼生长有害。这说明(分数:1.00)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事物的联系是现实的、具体的 C.事物的运动是客观的、绝对的D.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引起事物的运动解析:9.毛泽东指出:“在中国,主要的斗争形式是战争,而主要的组织形式是军队。其他的一切,例如民众的组织和民众的斗争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都
18、是一定不可少,一定不可忽视,但都是为着战争的。”这说明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这是由(分数:1.00)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的B.中国反动统治者的性质决定的C.中国千百年来的斗争传统决定的D.中国社会、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条件决定的 解析:10.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2006 年 1 月 9 日11 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分数:1.00)A.发展能源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B.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C.掌握装备制造业和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D.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解析
19、:11.易经说:“易之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无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惟变所适。”这是(分数:1.00)A.相对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二元论的观点解析:12.“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指(分数:1.00)A.改革是社会形态的质变B.改革也是一种阶级斗争形式C.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惟一途径D.改革是社会生活深刻变革的“制度创新” 解析:13.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分数:1.00)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析:1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0、是(分数:1.00)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解析:1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分数:1.00)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解析:16.中共中央政治局 2006 年 3 月 27 日召开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研究了(分数:1.00)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 B.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工作C.实施西部大开发工作D.振兴东北地区等老
21、工业基地工作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分数:2.00)A.对劳动力的剥削因素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预付资本的大小 D.所有资本和所费资本之间的差额 解析:18.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是(分数:2.00)A.科学地总结了建国 32 年的历史,并评价了毛泽东思想 B.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C.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肯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解析:19.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主要有(分数:2.00)A.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区域经济集团化日益发展 C.跨
22、国公司主导作用增强 D.劳动力在全球自由流动解析:20.毛泽东从 1928 年到 1930 年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主要文章有(分数:2.00)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解析:21.清代哲学家魏源提出“及之而后知”,他说:“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这种观点在认识上是(分数:2.00)A.坚持了唯物论 B.重视感觉经验的作用 C.重视实践的重大作用 D.坚持辩证法解析:22.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
23、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段话的错误在于(分数:2.00)A.把人的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把历史看成是偶然事件的堆积 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 D.否定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解析:23.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分数:2.00)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解析:24.2006 年 6 月 15 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在上海举行。胡锦涛发表题为共创上海合作组织更加美好的明天的重要讲话。胡锦涛在讲话中说,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地倡导和
24、实践“上海精神”,即(分数:2.00)A.互信、互利、平等、协商 B.尊重多样文明 C.谋求共同发展 D.和平、发展、合作解析:25.“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分数:2.00)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C.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D.历史规律的作用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活动 解析:26.1957 年 2 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讲话中系统阐述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非
25、对抗性矛盾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基本适应、部分不适应的特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完善巩固 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 解析:27.公有制经济是指(分数:2.00)A.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国家和集体可以控股的股份制经济解析:28.从 1982 年的十二大到 1987 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基本轮廓的形成时期。这个阶段形成了下列观点(分数:2.00)A.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论D.完整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6、解析:29.“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话指出了(分数:2.00)A.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B.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D.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统一 解析:30.市场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分数:2.00)A.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 B.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实现总量平衡 C.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D.单纯依靠市场调节,难以保证收入的平等分配 解析:3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7、,必须(分数:2.00)A.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C.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D.加强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32.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鲜明的特点和最突出的贡献,在于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分数:2.00)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D.抓住了新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
28、执政使命的根本解析:33.在资本主义社会,参加利润平均化过程的有(分数:2.00)A.产业资本 B.商业资本 C.农业资本 D.借贷资本解析: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3)综合材料 1、2、3,阐述它们体现的共同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1)材料 1 中荆人不懂得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情况是不断变化的,处理事情也要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如果把事情看成静止不变,不去适应新的情况、采用新的措施,结果必定遭到失败。(2)材料 2、3 中郑人和东施都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原理,其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郑人不依据自己脚的真正尺寸而只知道机械地
29、按照量好的脚的尺寸去买鞋子。东施则没有具体分析自己的举止是否会与西施的举止达到一样的效果,而盲目地学西施病的时候捂着胸口的样子,结果使自己的样子更加难看。(3)材料 1、2、3 体现的共同哲学原理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方法论上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变化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解析:35.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分数:10.00)_正确答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尽管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价值是由劳动者的活劳动创造的,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不是财
30、富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批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说法,赞同威廉配第所讲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财富即使用价值。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区别:价值创造与抽象劳动相关联,财富生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不能把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混为一谈。)解析:36.请结合以上论述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分数:10.00)_正确答案
31、:(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1)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要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就必须发动和依靠农民,在政治上推翻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在经济上消灭封建主义土地制度、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总之,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2) 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 80%,他们既是帝国主义最大的掠夺对象,也是地主阶级直接压榨对象,他们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所以,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3) 农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
32、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实现对农民的领导,只有这样,其他中间阶级才会向无产阶级靠拢,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保障。中国革命战争,实际上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4) 农民的内部也在激烈分化的过程中。带有半封建性的富农,是农村的资产阶级,他们一般在农民群众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可能参加,在反对地主的革命斗争中,也可能保持中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 20%左右,可以成为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是革命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贫农,连同雇农在内,约占农村人口 70%,他们是中国革命的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者。)解析:37.(3)简述我国产权格局以及加快进行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分数:10
33、.00)_正确答案:(1)产权是以所有权为核心的一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支配权等等。从表现形式上说,又可分为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产权制度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有关产权界定、保护、流转等环节的一系列政策和法律规定的总称。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将为我国的产权制度改革带来实质性突破。国有企业的产权界定要在不改变原所有权归属的前提下,对模糊不清的产权给以明确界定,要明
34、确界定国家的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的法人所有权,并在法律上确立企业法人所有权。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要努力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运营机构,理顺和规范国有资产代表和国有资产运营机构以及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权制度,是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一个根本点就在于它是以产权规定而不是行政规则调整和规定经济运行的程序和流程,通过一系列明确界定的产权规则为经济运行提供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和调控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2)当前,我国产权市场还很不发达,产权交易还很不规范。为此,要进一步消除体制性、政策性障碍,发展多层次的产权交
35、易市场,探索多样化的流转方式,健全交易规则,加强监管。应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对各类产权的保护意识,严厉打击各种侵犯合法产权权益的行为,保障所有产权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要解决计划经济遗留下的旧问题,更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体制,并最终促成一个公平、有序、高效的市场环境。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决定,使我们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更加深刻。只要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一定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提供强大的动力,为全面建没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3)目前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除了国有和集体资本外,个体、
36、私营、外资等非公有资本和城乡居民的家庭财产迅速增加,单一的公有产权已经被多元化的产权所取代。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维护公有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创业、创新和创造性劳动的积极性。有利于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形成良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有利于提高资本的运行效率,实现社会资本的优化配置,从而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善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解析:38.(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选做题(1)美国提出的国际新秩序的内
37、容是:第一,美国是世界的领袖。第二,以美国价值观为基础,使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美国越来越露骨地以接受西方的价值观作为它提供对外援助、贷款、贸易优惠的先决条件。第三,在美国“领导”下建立新的集体安全体系和伙伴关系,利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机构与地区组织来为美国利益服务。第四,建立地区新秩序,遏制地区冲突,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2)中国主张的国际新秩序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具体内容是:第一,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别国无权干涉。第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霸权,推行强权政治。第三,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之间
38、的一切分歧和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通过多边、双边协调合作逐渐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和问题。第四,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加强和扩大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和繁荣,反对经济贸易交往中的不平等现象和各种歧视政策与做法;更不允许动辄对别国进行所渭经济制裁。胡锦涛指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要包括以下“五个应该”:应该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一员,不仅有权自主地决定本国事务,而且有权平等地参与决定国际事务。应该维护和尊重世界的多样性。多样性是世界文明的基本特征。各种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借鉴,不断丰
39、富和发展,将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应该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应该促进全球经济均衡发展。应该尊重和发挥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重要作用。(3)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的分歧是:第一,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还是一个多样化世界。第二,是少数大国主宰世界,还是世界各国共同解决世界问题。第三,在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还是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四,是建立互利互补、共同发展的新型国际经济关系,还是搞贸易歧视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这种分歧的焦点是搞强权政治还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选做题(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
40、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客观要求,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产物,适应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
41、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
42、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有利于建立法治型国家和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