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5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抓住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分数:1.00)A.改革B.教育C.稳定D.发展2.当前,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分数:1.00)A.“三股势力”的危害B.本组织各成员国能否有效维护各自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C.外部势力的干涉D.成员国内部的凝聚力3.其所以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是因为(分数:1.00)A.价值以使用价值作为它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不以使用价值作为它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交换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交换价值仅仅表现了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并没有揭示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种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D.只有商品有价值,而交换价值既为商品所具有,亦为非商品的劳动产品所具有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分数:1.00)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B.世界观是哲学的理论化系统化,方法论则是世界观的自发地运用C.回答本体论的问题属于世界观问题,回答发展观的问题属于方法论问题D.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形成的观点属于世界观,在改造世界时形成的观点属于方法论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分数:1.00)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B.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
3、结合C.形成一、二、三产业的合理结构D.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6.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分数:1.00)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D.社会和谐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分数:1.00)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8.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是(分数:1.00)A.是否代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B.是否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密切关系C.是否与劳动人民存在对抗性质的矛盾D.是否带有革命性和动摇性这二重性9.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分数:1.00)A.社会保险B
4、.社会福利C.社会救济D.优抚安置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数:1.00)A.证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趋同B.证明了市场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C.证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存在于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之中D.证明了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存在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中11.中共第一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方针的会议是(分数:1.00)A.中共六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2.毛泽东在 1941 年对“实事求是”原则进行了精辟论述的著作是(分数:1.00)A.改造我们的学习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党八股D.学习和时局1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分数:1.00)A.
5、促进农民增收B.培养新型农民C.发展现代农业D.推进基层民主建设14.“物质是永恒的,恐龙是物质,因此恐龙是永恒的。”这一三段论的错误在于(分数:1.00)A.大前提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物质B.小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恐龙并不属于物质范畴C.大、小前提中的“物质”并不是同一概念。大前提中的“物质”,属于哲学上的共性概念,小前提中的“物质”,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D.该推理中的大、小前提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15.在下列关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分数:1.00)A.物质资料生产,是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社会现象B.物质资料生产,表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表现着人与人的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指
6、生产资料的生产D.物质资料生产必然表现为商品的生产16.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大大提高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但也发生了自然的报复等恶果。譬如森林日益减少,水土日益流失,空气、水源污染,物种绝灭步履加快,臭氧层变薄,气候变暖,等等。由此而论(分数:1.00)A.科技既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也推动着人类的毁灭B.惟有抑制科技的发展,才能停止环境的进十步恶化C.保护生态环境,应限制科技的适用范围D.科技与给人类造祸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体制所引致的科技使用的失控才是环境问题的根由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中非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中非友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历史岁
7、月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关键是我们在发展相互关系中始终坚持了正确的原则,即(分数:2.00)A.真诚友好B.平等相待C.相互支持D.共同发展18.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是(分数:2.00)A.二者是同一概念两个不同的语词B.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转复始的资本循环C.资本循环旨在考查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揭示价值增殖是怎样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中发生和实现的;资本周转旨在考查资本运动的速度,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是研究资本循环必须进行的划分,研究资本周转不必进行这一划分19.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里的“控制力”,是指(分数:2.00)A.
8、对起决定作用的稀缺资源的控制力B.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控制力C.对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的控制力D.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控制力20.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可以看出(分数:2.00)A.等价交换不能实现价值增殖,不等价交换可以实现价值增殖B.从根本上说,价值增殖是资本流通违背价值规律的结果C.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21.有人认为,任何规律都具有普遍性,而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普遍规律。因此,任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分数:2.00)A.是一种正确的观点,准确地讲清了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B.是一种错误观点,否认了规
9、律的客观性C.是一种错误观点,扩大了唯物辩证法研究对象的范围D.是一种错误观点,不懂得普遍与特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2.恩格斯认为,单就某些自然现象的有规则的依次更替,就可能产生因果观念。例如,随太阳而来的热和光,但是在这一点上还没有任何证明。在这一点上,休谟的怀疑论说得对:“在此之后”不能论证“由此之故”。但是,人类的活动却可以对因果性做出验证。如果我们用凸透镜把太阳光集中在焦点上,取得像普通的火所产生的一样的效果,那么我们用这一点就证明了热来自于太阳。由此而论(分数:2.00)A.因果联系具有前后相继性,但并非所有具有前后相继性的现象都属于因果联系B.人们关于因果联系的观念来自于经验
10、,但经验不能证明因果联系C.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这一点只能通过实践予以证明D.因果联系只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性的联想23.我们知道,苹果树产生苹果,物质产生意识。但是苹果可以离开苹果树独立存在,意识却不能离开物质独立存在。列宁认为,在认识论研究的范围之内,看到意识和物质的这种对立是必要的,如果超出这一范围,“把物质和精神即物理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当做绝对的对立,那就是极大的错误”。由此而论(分数:2.00)A.意识本身不具有物理属性,它只是人脑的一种机能B.意识是一切物质的属性C.意识可以反映物质D.意识可以变革物质24.中国当代改革和近现代革命的共同点是(分数:2.00)A.根
11、本目的相同B.手段和形式相同C.内容和对象相同D.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25.毛泽东说,中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这意味着(分数:2.00)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B.中国红军可以很快地战胜敌人,取得全国胜利C.革命力量有回旋的余地D.中国红军可能发展和可能战胜敌人26.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分数:2.00)A.经济建设必须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C.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
12、指出,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包括(分数:2.00)A.工人阶级B.农民C.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28.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分数:2.00)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D.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9.“飞箭不动”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一个命题。芝诺认为,箭在飞行的某一瞬间一定处于也只能处于整个飞行过
13、程的某一位置上,它不能同时占有两个位置。箭所处的这一位置表现为静止。箭此时处于这一位置,彼时处于那一位置,整个过程便由一系列的静止组成,而静止之和不能构成运动。芝诺的错误在于(分数:2.00)A.不懂得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时空之中B.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不懂得静中有动C.由于不懂得静中有动,同时也不懂得肯定之中有否定D.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辩证矛盾30.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的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困惑:同样一种商品,有时极好卖,而且卖价高;有时不容易卖出,即使卖出去了,卖价也很低。到底是什么东西决定价格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故而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决定价格”。这说明(分
14、数:2.00)A.价格具有随机性,不受价值的制约B.他们不懂得价值的本质内涵,不懂得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C.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生产者无法自觉地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是产生“上帝决定价格”的认识上的根源D.商品生产者有可能由此敬畏商品,形成商品拜物教31.垄断利润的源泉有(分数:2.00)A.垄断组织中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B.非垄断组织的“局外企业”中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C.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所获得的利润D.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中所创造的全部的价值32.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不太平。这是因为(分数:2.00)A.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
15、治仍然存在B.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C.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D.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33.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历史使命是(分数:2.00)A.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B.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安全保障C.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战略支撑D.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三、分析题(总题数:5,分数:50.00)34.(2)阅读材料 2,运用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有关原理剖析路易巴斯德的这一命题。(分数:10.00)_35.(2)根据
16、材料说明市场经济同时是诚信经济。(分数:10.00)_36.(3)毛泽东说的“全部革命运动”包括哪“两个阶段”,“两个阶段”是什么关系?(分数:10.00)_37.(2)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应当从哪些方面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分数:10.00)_38.(2)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原理。(分数:10.00)_考研政治-5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16.00)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高度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始终坚持抓住的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分数:1.00)A.改革B.教育C.稳定D
17、.发展 解析:解析 因为离开了“发展”其他问题都无从谈起。2.当前,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分数:1.00)A.“三股势力”的危害B.本组织各成员国能否有效维护各自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C.外部势力的干涉D.成员国内部的凝聚力解析:解析 2007 年 8 月 16 日,胡锦涛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七次会议上发表演讲指出,本组织发展始终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当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本组织各成员国能否有效维护各自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3.其所以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是因为(分数:1.00)A.价值以使用价值作为它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不以使用价值作为它的物质承担者B
18、.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交换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C.交换价值仅仅表现了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并没有揭示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种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 D.只有商品有价值,而交换价值既为商品所具有,亦为非商品的劳动产品所具有解析:解析 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亦为商品所特有,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显然,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没有交换价值的。价值和交换价值都不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才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一种商品之所以能够用于交换,之所以具有交换价值和价值,就是因为它有用。因此,使用价值既是商品的交换价值的物质栽体,也是商品价值的物
19、质载体。交换价值和价值虽然同为商品所特有,但交换价值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价值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这是因为交换价值仅仅表现了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并没有揭示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种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显然,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即价值量决定着商品交换价值的大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只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据此,C 为应选项,A、B、D 为淘汰项。4.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是(分数:1.00)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B.世界观是哲学的理论化系统化,方法论则是世界观的自发地运用C.回答本体论的问题属于世界观问题,回答发展观的问题属于方法
20、论问题D.人们在认识世界时形成的观点属于世界观,在改造世界时形成的观点属于方法论解析:解析 世界观是指人们关于整个世界总的观点和根本看法,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一致性,前者决定后者。据此,A 为应选项。B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同时,方法论也不是世界观的自发地运用。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世界观与方法论全都涉及了本体论与发展观的问题。D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无论对于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世界观和方法论都起作用。5.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分数:1.00)A.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B.科技、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C.形成一、二
21、、三产业的合理结构D.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解析:解析 A、B、C 讲的都不是可持续发展的话题,可以排除。十六大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写入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强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使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七大将“生态文明”首次写入报告,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6.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分数:1.00)A.改革开放B.快速发展C.与时俱进 D.社会和谐解析:
22、解析 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分数:1.00)A.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析:解析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新的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A 选项是经济建设中的问题,C 选项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D 选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概述。8.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区别是(分数:1.00)A.是否代表资本主
23、义的生产关系B.是否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密切关系C.是否与劳动人民存在对抗性质的矛盾D.是否带有革命性和动摇性这二重性 解析:解析 1939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有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区别。”“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是直接为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服务并为他们所豢养的阶级,他们和农村中的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故选 D。9.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分数:1.00)A.社会保险B.社会福利C.社会救济 D.优抚安置解析:解析 社会救济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
24、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社会生活水平的单措,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防线。据此,C 为应选项,A、B、D 为淘汰项。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数:1.00)A.证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趋同B.证明了市场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范畴C.证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存在于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之中D.证明了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存在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中 解析:解析 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社会主义一般原则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属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据此,D 为应选项,C 为淘汰项。A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该命题抹杀了社会主
25、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背离了四项基本原则。B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制度范畴,它只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11.中共第一次确定实行土地革命方针的会议是(分数:1.00)A.中共六大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解析:解析 土地问题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常考知识点。考生要注意掌握。1925 年中共中央在告农民书中,第一次提出“耕地农有”的主张。1927 年八七会议第一次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12.毛泽东在 1941 年对“实事求是”原则进行了精辟论述的著作是(分数:1.00)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整顿党的作风C.反对党八股D.学习和时局解析:解析
26、 毛泽东在 1941 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原则进行了精辟论述。1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分数:1.00)A.促进农民增收B.培养新型农民C.发展现代农业 D.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解析:解析 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14.“物质是永恒的,恐龙是物质,因此恐龙是永恒的。”这一三段论的错误在于(分数:1.00)A.大前提是错误的,因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物质B.小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恐龙并不属于物质范畴C.大、小前提中的“物质”并不是同一概念。大前提中的“物质”,属于哲学上的共性概念,小前提中的“物质”,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 D.
27、该推理中的大、小前提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解析:解析 三段论推理的一个重要规则是三概念原则,即推理必须要有大项、小项、中项。可本推理却存在着四概念。在本推理中,大项是“永恒的”,小项是“恐龙”,而大前提中的“物质”与小前提中的“物质”并不是同一概念。大前提中的“物质”是指哲学上的具有共性的“物质”概念,即客观实在性;小前提中的“物质”,则是指具体的物质形态。显然,本推理是把同一语词下的两个概念混淆了。据此,C 是应选项。A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作为具有客观实在这一内涵的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具有永恒性,它不能创造,不能消灭。B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恐龙属于物质范畴,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D 之所以是
28、淘汰项,是因为该推理之大、小前提全都经过了实践的检验。15.在下列关于物质资料生产的判断中,正确的是(分数:1.00)A.物质资料生产,是伴随人类社会始终的社会现象 B.物质资料生产,表现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表现着人与人的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就是指生产资料的生产D.物质资料生产必然表现为商品的生产解析:解析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据此,A 为应选项。B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物质资料生产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显然,没有一定的生产关系,人与物无法结合。C 之所以是淘汰项,是因为物质资料生产可以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和消费资料的生产。D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在非商品经济的
29、社会中,物质资料生产不表现为商品的生产。16.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大大提高了征服自然的能力,但也发生了自然的报复等恶果。譬如森林日益减少,水土日益流失,空气、水源污染,物种绝灭步履加快,臭氧层变薄,气候变暖,等等。由此而论(分数:1.00)A.科技既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也推动着人类的毁灭B.惟有抑制科技的发展,才能停止环境的进十步恶化C.保护生态环境,应限制科技的适用范围D.科技与给人类造祸没有必然的联系,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体制所引致的科技使用的失控才是环境问题的根由 解析:解析 环境问题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科技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或社会体制下使用失控造成的。人类要想解决环境问题,不仅
30、不能排斥科技的作用,反而要进一步的运用科技手段。据此,A、B、C 为淘汰项,D 为应选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7.中非人民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中非友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关键是我们在发展相互关系中始终坚持了正确的原则,即(分数:2.00)A.真诚友好 B.平等相待 C.相互支持 D.共同发展 解析:解析 胡锦涛在 2006 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非友好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历史岁月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关键是我们在发展相互关系中始终坚持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正确原则。18.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
31、是(分数:2.00)A.二者是同一概念两个不同的语词B.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转复始的资本循环 C.资本循环旨在考查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揭示价值增殖是怎样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中发生和实现的;资本周转旨在考查资本运动的速度,揭示资本周转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是研究资本循环必须进行的划分,研究资本周转不必进行这一划分解析:解析 B、C 正确地阐释了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区别与联系,由此可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据此,B、C 为应选项,A 为淘汰项。D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研究资本周转必须进行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显然,固定资本的比重愈大,资本周转愈慢;流动资本的比
32、重愈大,资本周转愈快。19.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这里的“控制力”,是指(分数:2.00)A.对起决定作用的稀缺资源的控制力 B.对经济运行态势的控制力 C.对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的控制力 D.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势的控制力 解析:解析 上述选项,都是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没有与主导作用相矛盾的地方,因此都是正确的。20.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可以看出(分数:2.00)A.等价交换不能实现价值增殖,不等价交换可以实现价值增殖B.从根本上说,价值增殖是资本流通违背价值规律的结果C.剩余价值产生于生产领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33、 解析:解析 等价交换不能实现价值增殖,不等价交换也不能实现价值增殖,只能使全社会的价值总量在人们之间进行再分配。剩余价值不产生于流通领域,因为它是在流通之中断的生产领域中被劳动者创造出来的。有着特殊的使用价值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之矛盾的前提条件,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应当指出的是,剩余价值虽然不能产生于流通领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因为没有流通,就没有生产。其中,流通中的购买阶段为剩余价值的生产做准备,流通中的销售阶段则实现剩余价值。据此,C、D 为应选项,A、B 为淘汰项。21.有人认为,任何规律都具有普遍性,而唯物辩证法研究的就是普遍规律。因此,任何规律都是唯物辩
34、证法的研究对象。这种观点(分数:2.00)A.是一种正确的观点,准确地讲清了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B.是一种错误观点,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C.是一种错误观点,扩大了唯物辩证法研究对象的范围 D.是一种错误观点,不懂得普遍与特殊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 任何规律都具有普遍性,但普遍与特殊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唯物辩证法的研究范围是整个世界,但它不研究特殊规律,只研究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相对于唯物辩证法所研究的规律来说,其他规律都属于特殊规律。据此,C、D 为应选项,A 为淘汰项。B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从题干的观点中推不出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的结论。22.恩格斯认为
35、,单就某些自然现象的有规则的依次更替,就可能产生因果观念。例如,随太阳而来的热和光,但是在这一点上还没有任何证明。在这一点上,休谟的怀疑论说得对:“在此之后”不能论证“由此之故”。但是,人类的活动却可以对因果性做出验证。如果我们用凸透镜把太阳光集中在焦点上,取得像普通的火所产生的一样的效果,那么我们用这一点就证明了热来自于太阳。由此而论(分数:2.00)A.因果联系具有前后相继性,但并非所有具有前后相继性的现象都属于因果联系 B.人们关于因果联系的观念来自于经验,但经验不能证明因果联系 C.因果联系的本质特点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这一点只能通过实践予以证明 D.因果联系只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性的联
36、想解析:解析 因果联系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前后相继性,即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二是必然的联系,即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此为本质的特点。人们在经验中,直接可以感知的就是先行后续性,而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不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能借助于抽象思维并通过相应的实践予以把握。正因为如此,很多不具有引起与被引起的先行后续性也被误认为是因果联系了。据此,A、B、C 为应选项。D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该命题否认了因果联系的客观性。事实上,因果联系是真实存在的联系,人们头脑中的因果观念,不过是对客观存在的因果联系的反映。23.我们知道,苹果树产生苹果,物质产生意识。但是苹果可以离开苹果树独立存在,意识却不能离开物质独
37、立存在。列宁认为,在认识论研究的范围之内,看到意识和物质的这种对立是必要的,如果超出这一范围,“把物质和精神即物理的东西和心理的东西当做绝对的对立,那就是极大的错误”。由此而论(分数:2.00)A.意识本身不具有物理属性,它只是人脑的一种机能 B.意识是一切物质的属性C.意识可以反映物质 D.意识可以变革物质 解析:解析 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的确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不具有任何物理属性。意识依赖于人脑,是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的重要表现。据此,A 为应选项。意识虽是物质的产物,但不能说任何物质都有意识。意识既为人类所共有,也为人类所特有。据此,B 为淘汰项。列宁认为不能把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绝对化,那就
38、意味着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变革物质即在意识的指导下改造物质,正是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的重要表现。据此,C、D 为应选项。24.中国当代改革和近现代革命的共同点是(分数:2.00)A.根本目的相同 B.手段和形式相同C.内容和对象相同D.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 解析:解析 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从根本目的来看,两者都是为了解放、发展生产力,以对社会发展起的作用来看,都推动了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都是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但是,中国近现代革命与改革也有不同之处。第一,内容和对象不同。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其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
39、本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对象是改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第二,形式和乎段不同。革命是大规模的群众式的阶级斗争,主要运用暴力手段。而改革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它依靠群众,但又不属于阶级斗争。第三,条件不同。革命是在半殖民半封建制度下进行的,人民群众处于被压迫的地位。而改革是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的条件下进行的。25.毛泽东说,中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这意味着(分数:2.00)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 B.中国红军可以很快地战胜敌人,取得全国胜利C.革命力量有回旋的余地 D.中国红军可能发展和可能
40、战胜敌人 解析:解析 这是 1936 年 12 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打的比喻,“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说明中国大而发展不平衡,革命力量也不平衡但能回旋地生存下去,这就决定红军可能积聚力量最终战胜敌人,但不可能很快打败敌人,取得胜利。因此,除选项 B 外,其他选项都是正确的。要理解透彻毛泽东话语中隐含的内容,一方面要求记忆有关考点,另一方面把它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26.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分数:2.00)A.经济建设必须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C.走出一条
41、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 D.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解析:解析 党的八大前后,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更是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因此,选项 B、C、D 都是正确的。选项 A 虽然是在八大前后提出的,但是由周恩来、陈云等人提出的,毛泽东并不赞同,不久后对此进行批评,直接导致“大跃进”的发生。27.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包括(分数:2.00)A.工人阶级 B.农民 C.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解析:解析 关键在
42、于如何对待选项 D 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是动摇的,毛泽东认为,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可以争取的同盟者,而不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其他三项是正确答案。28.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分数:2.00)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D.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解析:解析 这是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论断,正确答案选 A、B、
43、C。29.“飞箭不动”是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的一个命题。芝诺认为,箭在飞行的某一瞬间一定处于也只能处于整个飞行过程的某一位置上,它不能同时占有两个位置。箭所处的这一位置表现为静止。箭此时处于这一位置,彼时处于那一位置,整个过程便由一系列的静止组成,而静止之和不能构成运动。芝诺的错误在于(分数:2.00)A.不懂得运动着的物质存在于时空之中B.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不懂得静中有动 C.由于不懂得静中有动,同时也不懂得肯定之中有否定 D.不能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辩证矛盾 解析:解析 恩格斯曾就物体的位置移动提出了如下见解:“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连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
44、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按照这一见解,我们应当说,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的某一瞬间,箭既在某一位置上又不在这个位置上。说它在某一位置上,是因为它总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即处于一定的静止状态,亦即是对箭存在于该位置的肯定;说它又不在这个位置上,是因为它此时并没有牢牢地固定在这一位置上,它们在运动,正在离开这个位置即否定这个位置而移向另一个位置,这也正是静中有动。显然,芝诺的错误就在于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同时也割裂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据此,B、C 为应选项。芝诺的这一命题及其解析触及了运动中的辩证矛盾,但却未
45、能正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它。据此,D 为应选项。 A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芝诺对这一命题的解释并没有否定物质的存在方式一, 时间与空间。其中所说的瞬间,指的就是时间;所说的位置,指的就是空间。30.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的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困惑:同样一种商品,有时极好卖,而且卖价高;有时不容易卖出,即使卖出去了,卖价也很低。到底是什么东西决定价格呢?他们百思不得其解,故而西方有句谚语;“上帝决定价格”。这说明(分数:2.00)A.价格具有随机性,不受价值的制约B.他们不懂得价值的本质内涵,不懂得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C.私有制条件下的商品生产者无法自觉地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
46、动的矛盾,这是产生“上帝决定价格”的认识上的根源 D.商品生产者有可能由此敬畏商品,形成商品拜物教 解析:解析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生产者的劳动首先表现为私人劳动,若使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进行商品交换,并在交换中获得成功。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并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商品需要多少,致使商品或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其价格或上涨或下跌。另外,如果商品经常卖不出去,私人劳动不能转化成社会劳动,商品生产者有可能破产。显然,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能否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但这一矛盾又为商品生产者本人无法解决。由此,有可能产生商品生产者对商品的敬畏,形成
47、商品拜物教,同时也把价格的决定推给了冥冥中的上帝。所有这些,同时表现着他们不懂得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决定的。据此,B、C、D 为应选项,A 为淘汰项。31.垄断利润的源泉有(分数:2.00)A.垄断组织中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组织的“局外企业”中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所获得的利润D.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中所创造的全部的价值解析:解析 垄断利润是在生产中被创造的。垄断资本家既剥削本垄断组织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而且通过规定垄断价格把非垄断组织中的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攫为已有。据此,A、B 为应选项。C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规定垄断价格只是垄断资产阶级获取垄断利润的途径,并非源泉。D 之所以为淘汰项,是因为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乃是劳动力价值。32.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不太平。这是因为(分数:2.00)A.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B.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C.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 D.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解析:解析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这是因为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