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政治-400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分数:2.50)A.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B.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D.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2.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分数:2.50)A.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B.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D.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3.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通和最基本的关系是(分数:2.50)A.商品交换关系B.竞争关系C.阶级关系D.金钱关系4.商
2、品经济是(分数:2.50)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分数:2.50)A.社会分工B.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发达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存在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分数:2.50)A.社会分工B.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发达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存在7.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分数:2.50)A.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D.用来
3、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8.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分数:2.50)A.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它是商品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通过交换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9.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分数:2.50)A.价值构成的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C.资本构成的D.货币构成的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或者说,商品区别于产品的本质属性)是(分数:2.50)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1.价值是商品的(分数:2.50)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物质属性D.一般属性12.价值的实体是(分数:2.50)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13.两种不
4、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分数:2.50)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14.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它的基础或内容是(分数:2.50)A.商品B.货币C.使用价值D.价值15.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表明(分数:2.50)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取决于其价值量B.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其使用价值量C.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与其使用价值无关D.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16.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分数:2.50)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C.生
5、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17.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枢纽的是(分数:2.50)A.商品二因素学说B.劳动二重性学说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18.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分数:2.50)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1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分数:2.50)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D.具体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使用价值20.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分数:2.50)A.具体劳动而增殖
6、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21.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分数:2.50)A.抽象劳动B.具体劳动C.脑力劳动D.体力劳动22.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分数:2.50)A.具体劳动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2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分数:2.50)A.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B.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24.“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分数:2.50)A.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
7、,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25.生产商品的劳动,作为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是(分数:2.50)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必要劳动D.剩余劳动2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分数:2.50)A.劳动产品不同B.劳动过程不同C.劳动支出不同D.在生产商品中所起的作用不同27.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而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相交换的比例则是(分数:2.50)A.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B.由政府部门规定的C.由生产者之间协商决定的D.在商品生产者背后,由自发的社会过程确定的2
8、8.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分数:2.50)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种“正常生产条件”是(分数:2.50)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3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分数:2.50)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
9、的31.31_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分数:2.50)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B.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32.劳动生产率是指(分数:2.50)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生产率D.具体劳动或抽象劳动的生产率33.当农业受灾,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里(分数:2.50)A.随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随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也减少C.随着价值量增加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
10、.随着价值量减少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34.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分数:2.50)A.增加B.减少C.不变D.增减不定35.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分数:2.50)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36.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原先生产的商品的(分数:2.50)A.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B.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
11、的变化C.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D.价格不变,价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37.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时生产的(分数:2.50)A.价值量越多B.价值量越少C.使用价值量越多D.使用价值量越少3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分数:2.50)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39.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分数:2.50)A.价格等于价值B.价格高于价值C.价格低于价值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0.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的要求表现为(分数:2.50)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
12、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考研政治-400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0,分数:100.00)1.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分数:2.50)A.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B.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C.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D.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资本原始积累这一概念的把握。马克思说:“创造资本关系的过程,只能是劳动者和他的劳动条件的所有权分离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使社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使直接生产者转化为雇佣工人。因此,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
13、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进行的:一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可见,A 是正确的。BCD 都是其实现途径。2.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是(分数:2.50)A.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B.商品经济和产品经济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D.自然经济和市场经济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社会经济基本形态的把握。社会经济形态是指社会经济活动的联系方式。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产品经
14、济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经济形态的一种设想。A 项是正确答案。注意把握选项中的几个概念,以便今后能正确区分这些概念,答好类似的题。3.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通和最基本的关系是(分数:2.50)A.商品交换关系 B.竞争关系C.阶级关系D.金钱关系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品交换关系的认识。商品经济发展到资本主义时期,达到了高度发达的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涵盖全社会的商品经济,正像列宁指出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首先分析了资产阶级社会(商品社会)里最简单、最普通、最基本、最常见、最平凡,碰到过亿万次的关系商品交换。它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必须从分析商品开始。4
15、.商品经济是(分数:2.50)A.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D.存在于一切社会的经济形式解析:解析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统一。商品经济是与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联系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与较低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济形式,是以自给自足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式。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分数:2.50)A.社会分工 B.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发达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D.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存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的掌握。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分工的出
16、现。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分为农业和手工业这两大主要部门,便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A 是正确选项。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分数:2.50)A.社会分工B.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发达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存在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根本依据的理解。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它决定了从事不同产品生产的各个所有者都是具有各自经济利益的经济主体,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需要通过对等的原则相互交换产品,即根据产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17、,这样,产品便表现为商品,其经济形态也就是商品经济。A 项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条件,B 项并不能决定相互交换的产品一定要采取商品的形式,D 项是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之一,具有特殊性,ABD 都不是正确答案。7.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分数:2.50)A.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效用或有用性 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D.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的理解。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表现在: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或载体,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两者相互依存,
18、缺一不成其为商品。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移动电话的有用性,或者说是移动电话的使用价值,因此,B 项是唯一正确答案。考生在回答本题时容易误选 A,这里要清楚: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并不代表这些功能对消费者是有用的。所以,A 项是不正确答案。8.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分数:2.50)A.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B.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C.它是商品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通过交换用于满足他人的需要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的认识。解答本题关键是要区分“使用价值”和“商品的使用价值”这两个概念。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商品的使用价值
19、不是用于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的,其目的在于通过交换让渡其使用价值而实现商品的价值。因此,本题应选择D 项。本题上述内容可变换角度命制多项选择题。9.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分数:2.50)A.价值构成的B.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构成的 C.资本构成的D.货币构成的解析:解析 在任何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都是由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所构成的,使用价值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10.商品最本质的因素(或者说,商品区别于产品的本质属性)是(分数:2.50)A.使用价值B.价值 C.交换价值D.价格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品的本质因素或属性的掌握。由于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价值
20、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 CD 不是商品的因素。商品只有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物品都具有的共同属性,不是商品所特有的因素。只有价值是在商品经济关系下,为了交换的需要,才赋予一般人类劳动形成价值这一社会形式,所以,价值才是商品的本质因素。11.价值是商品的(分数:2.50)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 C.物质属性D.一般属性解析:解析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其劳动的关系。12.价值的实体是(分数:2.50)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解析:解析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由抽象劳动创造的,因
21、此它的实体是抽象劳动。13.两种不同的商品可以按一定比例互相交换的原因,在于它们(分数:2.50)A.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C.对人们有共同的效用D.在生产中都耗费了一般人类劳动 解析:解析 不同商品的使用价值在质上是不同的,不同质的东西在量上无法进行比较。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互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耗费了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都包含着价值这个共同的东西。14.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它的基础或内容是(分数:2.50)A.商品B.货币C.使用价值D.价值 解析:解析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因此它的基础或内容是价值。C 和 D
22、是商品的二因素,货币是价值或交换价值发展的完成形式。15.实行“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价格政策表明(分数:2.50)A.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取决于其价值量B.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其使用价值量C.商品的价值和价格与其使用价值无关D.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所以商品因不同的质而具有不同的价格。D 选项正确。16.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分数:2.50)A.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C.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的解析:解析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
23、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17.作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枢纽的是(分数:2.50)A.商品二因素学说B.劳动二重性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D.平均利润学说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二重性学说的重大理论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它科学地回答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没能回答的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有机构成以及资本积累理论等。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可命制对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的认识的多项选择
24、题。18.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分数:2.50)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二重性的作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的多样性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的多样性的体现。正是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的多样性,决定了商品使用价值的多样性。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因此无论是新价值、必要价值还是剩余价值都不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可将题干改为考查抽象劳动作用的多项选择题。19.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分数:2.50)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
25、象劳动形成价值 D.具体劳动形成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使用价值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的掌握。生产者通过具体的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商品的价值则是由生产该商品所付出的抽象劳动来决定的。因此,本题应选择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因此 A 不正确,B 也不正确。D 的讲法则刚好与正确的相反。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和联系也可以分析题的形式命题。20.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分数:2.50)A.具体劳动而增殖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解析:解析 这是根据“劳动二重性”知识点的内容命的
26、题,考查对具体劳动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本题有一定难度。正确答案为 B,因为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随着生产资料的物质形态在生产中的改变,它的价值也就转移到新的产品中,是在新产品中的再现。原有价值多少,转移多少,不发生价值增殖。所以,选项 AC 错误。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劳动,所以选项 D 也不正确。21.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分数:2.50)A.抽象劳动 B.具体劳动C.脑力劳动D.体力劳动解析:解析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正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作为抽象劳动具有同一性,才使各种商品的价值可以相互比较。说商品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指的就是抽象劳动的凝结。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27、的总和构成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22.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分数:2.50)A.具体劳动 B.剩余劳动C.商品的生产形式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析:解析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劳动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在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同时抽象劳动形成了价值,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创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23.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分数:2.50)A.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B.生产同一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解析:解析 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
28、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或两重属性,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24.“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分数:2.50)A.劳动和土地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才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不是它所生产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解析:解析 要生产某一种使用价值,总要有一定的自然物质为条件。因此,当我们说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时候,总是以自然物质的存在为前提的。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25.生产商品的劳动,作为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
29、费,是(分数:2.50)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 C.必要劳动D.剩余劳动解析:解析 马克思说:“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2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分数:2.50)A.劳动产品不同B.劳动过程不同C.劳动支出不同D.在生产商品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解析:解析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不同方面,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这表明两者在生产商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27.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而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相交换的比例则是(分数:2.50)
30、A.由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B.由政府部门规定的C.由生产者之间协商决定的D.在商品生产者背后,由自发的社会过程确定的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由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形成的商品的价值量的准确理解。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不同种类商品的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因而,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产品,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相互交换。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这种交换比例并不是由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而是由自发的社会过程确定的,也就是通过一系列的交换过程确定的。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
31、为 D。选项 A 会形成平均利润,选项 B 是计划经济模式,C 项是物物交换模式,都不符合题意。28.商品价值的大小是由(分数:2.50)A.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B.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决定的C.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解析:解析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是相同的人类劳动,是同一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个别生产者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即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而应由生产该商品所必需的平均必要劳动,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2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
32、种“正常生产条件”是(分数:2.50)A.全社会各部门的平均技术装备水平B.全社会大多数部门的技术装备水平C.某一生产部门内部的先进技术装备水平D.某一生产部门内部大多数产品已经达到的技术装备水平 解析:解析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同一部门内部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最终决定必要劳动时间的不可能是先进水平的生产条件,也不可能是落后的生产条件,而只能是平均水平或大多数产品的生产条件。3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分数:2.50)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确定,实际上考查商品价值量的确定。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
33、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两者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不等的。复杂劳动是自乘的或倍加的简单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以社会必要的简单劳动量为单位来确定的。复杂劳动可以折合或换算成多倍的简单劳动。这种换算并不是由商品生产者自觉地进行的,而是“在生产者背后由社会过程决定的,因而在他们看来,似乎是由习惯确定的”。由此可见,本题应选择 B项。31.31_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分数:2.50)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部门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
34、中实现的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有关商品价值量决定的理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某类商品的生产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显然,在衡量“正常的生产条件”和“平均劳动强度”时只能是同一部门内部的比较和竞争。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其直接目的也是领先同类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是在同类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至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当然会影响
35、供求关系从而影响价格,但并不能改变商品本身的价值量。因此,答案应该是 A。32.劳动生产率是指(分数:2.50)A.具体劳动的生产率 B.抽象劳动的生产率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生产率D.具体劳动或抽象劳动的生产率解析:解析 劳动生产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或单位商品生产所需的劳动时间衡量,它是生产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因而指的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33.当农业受灾,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里(分数:2.50)A.随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随着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也减少C.随着价值量增加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随着价值
36、量减少而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理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也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因而使用价值量增加,单位(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减小;反之,劳动生产率降低,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商品价值量增大。所以,选项A 是唯一正确的答案。34.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分数:2.50)A.增加B.减少C.不变 D.增减不定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由凝结在商品
37、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从而商品的价值量也是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然而,劳动生产率总是与具体劳动相联系,而与抽象劳动无关。具体劳动生产率只会影响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不会影响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抽象劳动凝结成的价值总量。所以,应选择 C。本题考查的是本章乃至本学科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可变换各种角度命制选择题,复习时一定要予以重视。35.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分数:2.50)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
38、大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解析:解析 这是根据“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知识点命的题,考查能否正确理解和掌握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有一定难度。回答这道题,(1)要注意所给命题有一个限定条件即“活劳动量不变”。这就是说,生产出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2)要明确,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具体劳动的生产率,因而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出的商品数量是增加的,两者是同方向变化的。(3)在活劳动量不变,从而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单位商品所包含的劳动量即单位商品价值量必然减少,两者的变化是反方
39、向的。所以,正确答案为 C,选项 ABD 均不正确。36.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原先生产的商品的(分数:2.50)A.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B.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C.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D.价格不变,价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解析:解析 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从而单位商品的价值变小,价格降低,因此价值和价格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同方向变化。B 是符合题意的,要注意题干中的主语这个限制词。37.整个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这时生产的(分数:2.50)A.价值量越多B.价值量
40、越少C.使用价值量越多 D.使用价值量越少解析:解析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劳动生产率提高,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不变。38.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分数:2.50)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商品经济基本规律的把握。ACD 都是影响商品经济运行的规律,而支配 CD 和支配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全过程的是价值规律。只要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有价值规律在起作用,因此,价值规律才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 是资本主义特有的基本规律。39.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分数:2.50)A.价格等于价值B.价格高于价值C.价格低于价值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解析:解析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就是价格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0.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的要求表现为(分数:2.50)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解析:解析 不同使用价值量无法进行比较,从而不同使用价值交换数量和比例相一致也就毫无意义。交换双方价值量相一致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但并不是货币出现后“等价交换”的表现形式,因此也不能选A,正确答案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