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96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2097       资源大小:65.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96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政治-296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是(分数:1.00)A.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特征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实践C.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D.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2.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分数:1.00)A.生产力的变革B.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C.执政党的变化D.政权性质的变化3.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差别,这是因为(分数:1.00)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B.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2、的社会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企业职工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生产经营效益挂钩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分数:1.00)A.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分数:1.00)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目标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6.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一个“宣言书”是(分数:1.00)A.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C

    3、.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D.1992 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7.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分数:1.00)A.独立自主、不结盟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反对霸权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8.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是(分数:1.00)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是否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是否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是否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9.中国共产党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分数:1.00)A.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二后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10.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分数:1.00)A.经济的可持续发

    4、展B.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D.创造良好社会环境11.新世纪新阶段人才的根本任务是实施(分数:1.00)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C.可持续发展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12.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分数:1.00)A.市场经济理论B.初级阶段理论C.对外开放理论D.精神文明理论1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分数:1.00)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C.承包制D.租赁制1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分数:1.00)A.理论联系实际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C.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保证是(分数

    5、:1.00)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6.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分数:2.00)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和前提C.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17.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涵义是指(分数:2.00)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B.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C.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18.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中非按劳分配收入主要有(分

    6、数:2.00)A.公有制企业工资收入B.技术、信息收入C.资产收入D.资本收入1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必须(分数:2.00)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有利于改革开放C.从中国的国情出发D.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20.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共同富裕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B.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21.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分数:2.00)A.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B.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多层次、不平衡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D.它在实践中有巨大优越性22.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 2

    7、1 世纪中叶(分数:2.00)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B.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人民生活比较富裕D.基本实现现代化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00)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D.核心在坚持发展生产力2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五个统筹”是指(分数:2.00)A.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5.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进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分数:2.00)A.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B.

    8、推进国家知识创新体系建设C.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D.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26.21 世纪头 20 年我们要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主要是指(分数:2.00)A.经济更加发展B.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C.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D.人民生活更加殷实27.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2.00)A.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B.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C.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D.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28.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指(分数:2.00)A.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

    9、题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C.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2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因为(分数:2.00)A.它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B.它们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C.它们提供了解决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答案D.它们规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30.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重点加强(分数:2.00)A.社会公德建设B.职业道德建设C.家庭美德建设D.倡导文明礼貌三、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55.00)31.分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以及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分数:13.

    10、00)_32.试述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的思想。(分数:13.00)_33.如何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分数:13.00)_34.下面是有关政治文明的材料;材料 1 在 2001 年 1 月 10 日江泽民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同志座谈时,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在今年“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健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今年 7 月 16 ,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

    11、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摘自中广网 2002 年 12 月 6 日材料 2 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实施 2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十六大报告提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2、”。“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材料 3 十六大报告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这是哲学理论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它不仅开辟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文明认识的新境界,而且为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政治文明发生了质的飞跃,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后,随着杜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保证;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则进入新

    13、的发展时期。这期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巩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法制对民主的保障作用日益加强。我们远未达到社会主义高级阶级,只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框架和体系,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建设。历史所遗留下来的、现时产生的、国际局势的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有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问题和难题,需要我们着力解决。摘自新华社 2002 年 11 月 4 日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结合材料 1、2 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结合材料 2 说明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长期性。(分数:16.00)_考

    14、研政治-296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15.00)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是(分数:1.00)A.在和平与发展为时代特征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B.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实践C.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 D.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解析:解析 考查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A 项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B 项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D 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C 项是正确选项。2.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分数:1.00)A.生产力的变革B.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C.执政

    15、党的变化D.政权性质的变化解析:解析 考查对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掌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府永葆生机的源泉。通过理论创新,科技文化创新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因此,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所以 B 为正确选项。生产力的变革必须由人主动地去实施,执政党方面,在没有执政党之前,社会照样在发展和变革,何况有了执政党之后,有些国家的执政党在变化之后,社会才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至于政权性质的变化仍然要看是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因此,A、C、D 均为错误答案。3.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个人收入分配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的

    16、差别,这是因为(分数:1.00)A.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B.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社会C.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D.企业职工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生产经营效益挂钩 解析:解析 考查对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掌握。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职工获得的劳动报酬,往往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相关联,通常说来,生产经营效益好的,收入较多,反之,收入较少;同时,不同的企业,由于生产经营的项目不同,创造的社会经济效益不同,这就造成不同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却有差别。所以,D 项是正确选项。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分数:1.00)A.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

    17、相结合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解析:解析 考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的掌握。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经济是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所以,D项是正确选项。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分数:1.00)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B.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C.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目标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解析:D 解析 考查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确认和掌握。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18、四个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所以,D 项是正确选项,A、B、C 是干扰项。6.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一个“宣言书”是(分数:1.00)A.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D.1992 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解析:解析 考查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的掌握。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1978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是开辟

    19、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也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1992 年春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是他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第二个宣言书。所以,B 项是正确选项。7.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分数:1.00)A.独立自主、不结盟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反对霸权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解析:解析 考查对中国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的确认。A 项的内容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B 项的内容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C 项的内容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任务,D 项的内容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所以

    20、,A 项是正确选项。8.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是(分数:1.00)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是否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是否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D.是否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解析:解析 A 项内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C、D 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其中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工作的最高衡量标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的手段,必须服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D 项是正确选项。9.中国共产党恢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分数:1.00)A.党的十一

    21、后三中全会 B.党的十二大C.党的二后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解析:解析 考查对党的思想路线恢复的时间的掌握。毛泽东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拔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进行。所以,A 项是正确选项,B、C、D 是干扰项。10.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分数:1.00)A.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B.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D.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解析:解析 考查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基础、前提、本质的区分。A 项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B 项为

    22、可持续发展的目的,C 项为可持续发展的条件,D 项为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因此,A 项是正确选项。题中内容可以变换题干分别出单选题。11.新世纪新阶段人才的根本任务是实施(分数:1.00)A.科教兴国战略B.人才强国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D.西部大开发战略解析:解析 考查对人才强国战略的掌握。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分别提出的我国的基本发展战略,进入 21 世纪后,针对人才工作,新一届领导人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关键是做好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三个环节的工作。所以,正确答案为 B。12.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是社会主义(分数:1.

    23、00)A.市场经济理论B.初级阶段理论 C.对外开放理论D.精神文明理论解析:解析 考查对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的理解。邓小平理论十分丰富,包括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党的建设等内容,题中四个选项都是邓小平理论重要内容,其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因此,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A、 C、D 项是干扰项,B 项是正确选项。1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分数:1.00)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C.承包制D.租赁制解析:解析 考查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的把握。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它有利于所

    24、有制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所以,A 项是正确选项。B、C、D 项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但是,不符合题意要求。14.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分数:1.00)A.理论联系实际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析:解析 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要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发扬光大。党的三大作风相互联系,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B 项是正确选项。A、C 项

    25、不符合题意要求,D 项是干扰项。1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保证是(分数:1.00)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解析:解析 考查对四项基本原则相互关系的掌握。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坚持四项墓本原则的保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方向;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指导思想。所以,B 项是正确选项。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6.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分数:2.00)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内在要求和前提C.

    26、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解析:解析 考查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二者的关系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社会实践是二者的统一基础。因此,A、C、D 是正确选项。17.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涵义是指(分数:2.00)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C.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解析:解析 考查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涵义的认识

    2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新中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将把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题中四个备选项都是正确选项。18.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中非按劳分配收入主要有(分数:2.00)A.公有制企业工资收入B.技术、信息收入 C.资产收入 D.资本收入 解析:解析 考查对非按劳分配收入的确认和掌握,公有制是按劳分配的主体,公有制企业工资收入是按劳分配的分配形式,所以,A 项不符合题意。B、C、D 项都属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取得的收入,即非按劳分配的收入,应是正确选项。19.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

    28、本原则是必须(分数:2.00)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有利于改革开放C.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 解析:解析 考查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的掌握。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2)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3)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因此,A、C、D 项是正确选项。B 项是干扰项。20.根据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共同富裕是(分数:2.00)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B.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D.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 解析:解析 考查邓小平对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本质中地位的论断的确认和

    29、掌握。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本质内容和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体现。所以, A、B、C、D项都是正确选项。21.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是(分数:2.00)A.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 B.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多层次、不平衡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D.它在实践中有巨大优越性 解析:解析 考查对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的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题中 A、B、C、 D 项都是正确选项。22.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是 21 世纪中叶(分数:2.00)A.

    30、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B.赶上和超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C.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基本实现现代化 解析:解析 考查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理解。A、C、D 项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的具体内容,从而是正确选项。B 项是干扰项。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分数:2.00)A.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保持党的先进性 C.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D.核心在坚持发展生产力解析:解析 考查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确认和掌握。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

    31、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因此,A、B、C 项是正确选项,D 项不符合题意要求。24.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五个统筹”是指(分数:2.00)A.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解析:解析 考查对“五个统筹”的确认和掌握。A、B、C、D 项的内容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标准提法,因此,四个选项都是正确选项。25.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进步,必须采取以下措施(分数:2.00)A.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B.推进国家知

    32、识创新体系建设 C.实现国防科技和民用科技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D.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 解析:解析 考查对促进科技进步的措施的掌握。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进步,必须使科技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必须大力发展创新体系建设;在科技发展中要做到“军转民”和“民转军”的互相促进;市场经济中的主体是企业,必须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成为创新和投入的主体。四个选项都是正确选项。26.21 世纪头 20 年我们要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主要是指(分数:2.00)A.经济更加发展 B.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 C.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

    33、谐 D.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解析:解析 考查对小康社会含义的确认。A、B、C、D 项的内容是党的十六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概括。四个选项都是正确答案。27.党的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分数:2.00)A.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B.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C.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D.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解析:解析 考查对党的组织建设的内容的掌握。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根本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B、C、D 项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内容,因此,B、C、D 项是正确选项,A项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不符合题意。28.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

    34、主要是指(分数:2.00)A.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我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 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解析:解析 考查对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的掌握。A 项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时代依据,B 项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理论依据,C 项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依据,D 项的内容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与发展的现实依据。因此,A、B、C、D 项都是正确选项。29.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这是因为(分数:2.00)A.它们揭示了人类社会

    35、发展规律 B.它们决定着精神文明的性质 C.它们提供了解决精神文明建设的正确答案D.它们规定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 解析:解析 考查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的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科学的世界观规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所以,A、B、D、项是正确选项。30.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当前要重点加强(分数:2.00)A.社会公德建设 B.职业道德建设 C.家庭美德建设 D.倡导文明礼貌解析:解析 考查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点内容的掌握。A、B、C 项的内容是当前加强社

    36、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而“倡导文明礼貌”也是道德建设的内容,但不是当前的重点。所以,A、B、C 项是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选项。三、分析题(总题数:4,分数:55.00)31.分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以及它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分数:13.00)_正确答案:(1)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摘市场经济;计划多一点还是巾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要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37、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道路,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大地解调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解析:解析 考查对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思想的掌握。这是一道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说明实际的“直接论述”类题型。解答此类型题应分两步进行,首行阐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然后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32.试述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关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的思想。(分数:13.00)_正确答案:(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的发

    38、挥。(2)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意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4)规范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解析:解析 考查对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

    39、序的理解和掌握。解题时首先阐明理顺分配关系的重要性,然后重点分析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的途径,应联系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分配秩序不规范的实际进行分析。33.如何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分数:13.00)_正确答案:(1)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2)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

    40、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4)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解析:解析 考查对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根本任务的掌握。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它决定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解题时应着重阐明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和途径。34.下面是有关政治文明的材料;材料 1 在 2001 年 1 月 10 日江泽民与出席全国宣传部长会议

    41、的同志座谈时,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在今年“五三一”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健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今年 7 月 16 ,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摘自中广网 2002 年 12 月 6 日材料 2 胡锦涛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

    42、布实施 2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十六大报告提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历来以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为己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材料 3 十六大报告提出并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念,这是哲学

    43、理论上的一次重大创新,它不仅开辟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文明认识的新境界,而且为我国整个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理论指导。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我国的政治文明发生了质的飞跃,党的十一后三中全会后,随着杜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我国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进一步保证;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则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这期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巩固,基层民主不断扩大,法制对民主的保障作用日益加强。我们远未达到社会主义高级阶级,只是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框架和体系,还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建设。历史所遗留下来的、现时

    44、产生的、国际局势的变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有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问题和难题,需要我们着力解决。摘自新华社 2002 年 11 月 4 日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结合材料 1、2 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2)结合材料 2 说明如何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长期性。(分数:16.00)_正确答案:(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它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共同构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

    45、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保证和支持。(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因为:第一,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第二,封建意识残余和资本阶级思想影响长期存在,阻碍了我们民主政治的建设。第三,认识和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客观发展过程的认识,对于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形式、制度、措施、办法的选择,对于民主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观察和处理,都需要依靠长期的实践,大胆探索和经验积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解析:解析 考查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地位、作用、长期性的理解和掌握。解题时分为三个层次:(1)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证。(2)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长期性。(3)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296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