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思维)-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是( )(分数:2.00)A.记忆B.思维C.感觉D.知觉3.表象的概括是一种( )概括(分数:2.00)A.本质B.形象C.语词D.动作4.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叫( )(分数:2.00)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5.“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品质(分数:2.00)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逻辑性6.利用人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
2、题是( )(分数:2.00)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7.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属于发散思维的( )品质(分数:2.00)A.流畅性B.变通性C.独特性D.社会性8.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叫( )(分数:2.00)A.线性推理B.关系推理C.条件推理D.三段论推理9.桑代克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的过程(分数:2.00)A.尝试错误B.顿悟C.认知操作D.假设验证10.20世纪 70年代,提出了“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的是( )(分数:2.00)A.桑代克B.苛勒C.纽威尔和西蒙D.冯特11.知识在头脑中的呈现过程和方式叫( )(分数:2.00)A.定势B.知
3、识表征C.功能固着D.提示12.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 )(分数:2.00)A.常规思维B.创造思维C.直觉思维D.经验思维13.在人的大脑皮层上,各种暂时神经联系痕迹以不同方式组合,这种生理机制用来解释( )(分数:2.00)A.想象B.表象C.记忆D.思维14.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分数:2.00)A.所有 A都是 B,所有 C都是 B,因而所有 A都是 CB.所有 A都不是 B,所有 B都是 C,因此所有 A都不是 CC.所有 A都是 B,所有 B都是 C,因而所有 A都是 CD.有些 A是 B,有些 B是 C,因此,有些 A是 C15.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
4、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种思维特性属于( )(分数:2.00)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16.儿童遇到熟悉材料时能应用分类记忆策略,而在遇到陌生材料时,却不能应用该策略。这说明儿童的策略应用受( )制约(分数:2.00)A.思维能力B.反省认知C.年龄D.相关知识17.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称为( )(分数:2.00)A.表象B.再造想象C.梦D.幻想18.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是( )(分数:2.00)A.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B.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C.制作人工概念的办法D.形象思维的具体策略19.鲁班因丝茅草划破手而发明锯;邓录普因手握充水的橡皮管感觉到其弹性而发
5、明了充气轮胎,均属于( )(分数:2.00)A.迁移的作用B.原型启发C.定势的影响D.功能固着20.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分数:2.00)A.明确问题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00)21.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 )(分数:2.00)A.知识经验B.思维定势C.表征D.提示22.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 )(分数:2.00)A.社会文化B.学校教育C.家庭D.个性特征23.关于概念的结构,心理学中的主要观点有( )(分数:2.00)A.特征表说B.原型说C.层次网络说D.顿悟说2
6、4.思维的一般过程有( )(分数:2.00)A.分析B.综合C.抽象D.概括25.根据想象活动有无目的,把想象分为( )(分数:2.00)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26.下列属于原型启发的例子有( )(分数:2.00)A.瓦特看到水开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B.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C.阿基米德洗澡时觉得身体受到水的浮力发现了浮力定律D.鲁班被带齿的丝茅草划破了皮肤而发明了锯子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7.简要评价概念形成的两种理论。(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0)28.试述推理中常见的偏差。(分
7、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思维)-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是( )(分数:2.00)A.记忆B.思维 C.感觉D.知觉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对思维本质的认识。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映像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我们的感、知觉只能反映事物的表面、外在的特征。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这种对客观事物的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使人们能够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从而把
8、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表象的概括是一种( )概括(分数:2.00)A.本质B.形象 C.语词D.动作解析:解析:想象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者符号。想象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4.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叫( )(分数:2.00)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 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思维的不同种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把思维分成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它是以
9、具体动作为工具解决直观而具体问题的思维。三岁前的幼儿只能在动作中思考,他们的思维基本上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它是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多发生在个体的三岁到六七岁之间。 抽象思维。它是以语言为工具来进行的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应用的就是抽象思维,这种思维也称为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发生与发展在六七岁以后。故本题答案为 B。5.“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品质(分数:2.00)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 D.逻辑性解析:6.利用人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是( )(分数:2.00)A.形象思维 B.动作
10、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解析:解析:形象思维。它是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多发生在个体的三岁到六七岁之间。7.发散项目的范围和维度属于发散思维的( )品质(分数:2.00)A.流畅性 B.变通性C.独特性D.社会性解析:解析:可以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好坏来衡量创造性的高低。流畅性是指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数量。8.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叫( )(分数:2.00)A.线性推理B.关系推理C.条件推理 D.三段论推理解析:解析:条件推理是指人们利用条件性命题进行的推理。9.桑代克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的过程(分数:2.00)A.尝试
11、错误 B.顿悟C.认知操作D.假设验证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不同的代表人物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不同观点的掌握。桑代克认为,动物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10.20世纪 70年代,提出了“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的是( )(分数:2.00)A.桑代克B.苛勒C.纽威尔和西蒙 D.冯特解析:解析:20 世纪 70年代,纽威尔和西蒙提出了“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他们试图设计解决问题的电子计算机,后来制作了叫做“通用问题解决者”或称“一般问题解决者(简称 GPS)”的计算机程序,根据这个程序,电子计算机可以解决数学或逻辑问题,也会下国际象棋或西欧跳棋,其实这是信息加工说在“问题解决”领域的一个研究
12、成果。这种“模型、技术及微型理论”,开创了以信息加工理论模式研究认知的范例。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11.知识在头脑中的呈现过程和方式叫( )(分数:2.00)A.定势B.知识表征 C.功能固着D.提示解析:解析:知识在头脑中的呈现过程和方式叫知识表征。12.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 )(分数:2.00)A.常规思维B.创造思维C.直觉思维D.经验思维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思维种类的理解和掌握。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错误或曲解的结论。与经验思维相反的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
13、指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事物,解决某个问题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我们要注意区别常规思维和经验思维,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说思维的内容没有创新性,后者是指思维的依据来源于日常经验而不是确切的理论。13.在人的大脑皮层上,各种暂时神经联系痕迹以不同方式组合,这种生理机制用来解释( )(分数:2.00)A.想象 B.表象C.记忆D.思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想象的生理机制的理解。各种暂时神经联系痕迹以不同方式组合,这种生理机制是想象的机制,组合在一起的痕迹诞生新的形象。神经联系的不断加强和恢复是记忆的生理机制。14.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14、(分数:2.00)A.所有 A都是 B,所有 C都是 B,因而所有 A都是 CB.所有 A都不是 B,所有 B都是 C,因此所有 A都不是 CC.所有 A都是 B,所有 B都是 C,因而所有 A都是 C D.有些 A是 B,有些 B是 C,因此,有些 A是 C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三段式推理的理解和掌握。正确答案是“所有 A都是 B,所有 B都是 C,因而所有 A都是 C”。15.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种思维特性属于( )(分数:2.00)A.间接性 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解析:解析:医生根据病人外在体温、血压、心电图等表现,来推论内在健康的状况,这
15、正是思维的间接性表现。16.儿童遇到熟悉材料时能应用分类记忆策略,而在遇到陌生材料时,却不能应用该策略。这说明儿童的策略应用受( )制约(分数:2.00)A.思维能力B.反省认知C.年龄D.相关知识 解析:解析:儿童对熟悉材料有相关的知识和表征,所以能够很好地利用分类记忆策略,而陌生材料没有相关的知识,因此策略受到了局限,这是由于儿童的抽象思维不强,没有办法通过表面的问题,找到问题的共同特征。17.一种与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称为( )(分数:2.00)A.表象B.再造想象C.梦D.幻想 解析:解析:幻想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愿望相联系的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不会立即体现在
16、人们的实际活动中,而带有向往的性质,幻想的形象是人们希望寄托的东西。18.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是( )(分数:2.00)A.通用的问题解决策略 B.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C.制作人工概念的办法D.形象思维的具体策略解析:解析:在任何问题的解决中,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都是可以应用的。算法策略是罗列出所有的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启发法是根据经验做最快的选择。19.鲁班因丝茅草划破手而发明锯;邓录普因手握充水的橡皮管感觉到其弹性而发明了充气轮胎,均属于( )(分数:2.00)A.迁移的作用B.原型启发 C.定势的影响D.功能固着解析:解析:原型启发就是指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某种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17、或途径的现象。其中,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称原型。定势指先前解决问题的方法影响了后来同种问题的解决。功能固着是指人们只了解物体的主要用途,而限制将物体移作它用。迁移指学习过的内容对后来的学习造成了影响。20.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称为( )(分数:2.00)A.明确问题 B.模糊问题C.有结构问题D.无结构问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问题的种类的理解和掌握。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可分为界定清晰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根据在问题解决时,问题解决者是否有时手,可分为对抗性问题和非对抗性问题;根据问题解决时,解题者具有的相关知识的多少,问题又分为
18、语义丰富的问题和语义贫乏的问题。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00)21.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 )(分数:2.00)A.知识经验 B.思维定势 C.表征 D.提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的理解和掌握。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与变通、动机、情绪和人际关系。提示也能影响问题的解决,但不是心理因素。22.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有( )(分数:2.00)A.社会文化 B.学校教育 C.家庭 D.个性特征 解析:解析:社会因素也是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因素之一。_些研究表明,当人们知道他人会对自己的成果做出评估时,创造性程度会降低。另外,还有研
19、究发现,人们在工作时,如果有他人在旁观,或创造者为竞争某种奖励,或在创造过程中他人限制了人们的创造性,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造性的水平。23.关于概念的结构,心理学中的主要观点有( )(分数:2.00)A.特征表说 B.原型说 C.层次网络说 D.顿悟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概念的结构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关于概念的结构,心理学中的主要观点有:特征表说、原型说和层次网络说。顿悟说是解释学习机制的学说。24.思维的一般过程有( )(分数:2.00)A.分析 B.综合 C.抽象 D.概括 解析:解析: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操作来实现的。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
20、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也称为思维操作。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25.根据想象活动有无目的,把想象分为( )(分数:2.00)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想象的分类的理解和掌握。按照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划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无意想象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不由自主地产生的想象。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在有意想象中,根据想象内容的新颖程度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26.下列属于原型启发的例子有( )(分数:2.00)A.瓦特看到水开
21、时蒸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 B.牛顿看到苹果掉到地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C.阿基米德洗澡时觉得身体受到水的浮力发现了浮力定律 D.鲁班被带齿的丝茅草划破了皮肤而发明了锯子 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1,分数:2.00)27.简要评价概念形成的两种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概念形成的两种理论为假设检验说和样例学习说。 (1)假设检验说是由布鲁纳等人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被试根据对实验材料的分析、综合与主试提供的反馈,提出了种种假设,当某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概念也就形成了。 假设检验说受到一些实验的挑战。有人研究了在
22、概念形成中的某一时刻,被试对前一次尝试中的刺激、反应、反馈情况和所形成的假设的记忆情况。按照假设检验说的观点,被试应对前一次尝试中所形成的假设有清晰的记忆。但研究结果表明,被试对前一次尝试中的反应与反馈的再认成绩相当好,而对假设的再认成绩最差。这说明被试可能并没有形成很明确的假设,他们可能采用了另一种途径形成概念。 (2)样例学习说是由茹什提出的。他认为,自然概念的形成以样例学习为主,即在掌握自然概念时,不是掌握它的一个或者几个本质特征,而是对概念样例的记忆。记忆中有代表性的一个或者几个样例就是概念的存在形式。)解析:四、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0)28.试述推理中常见的偏差。(分数:
23、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推理是从已知的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它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思维活动出现,也经常参与许多其他的认知活动。推理的突出特点是它总是一个逻辑问题。但是,实际进行的推理往往偏离逻辑规范,表现为不合逻辑。推理中常见的偏差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三段论推理中常见的偏差。三段论通常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评价一个三段论就是在假设两个前提为真的情况下,来判定该结论是否来自前提。常见的偏差有以下三种: 气氛效应。气氛效应是指前提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具体地说就是两个肯定前提使人得出肯定结论,两个否定前提使人得出否定结论,两个全称前提使人得出全称结论
24、,两个特称前提使人得出特称结论,而一个全称前提和一个特称前提使人倾向于得出特称结论。其实这样推理的很多结论都是错误的。 换位理论。换位理论认为错误地解释前提导致了推理的偏差。在三段论中,往往将一个全称肯定前提解释为逆转亦真,即认为“所有 A是 B”的意义理解为“所有 B也是 A”,这样就会发生推理错误。 心理模型理论。约翰逊一莱尔德等人认为,人们推理的过程就是创建并检验心理模型的过程,推理中的错误,是由于人们对前提的信息加工不充分,或者说受工作记忆容量的限制,只根据前提创建了一个心理模型,而没有考虑建立更多的心理模型造成的。 (2)命题检验中常见的偏差。命题检验是将证据和命题的真伪联系起来,它
25、关心的是哪些证据能够说明命题的真伪,即可进行证真或证伪,以及怎么收集证据。在命题检验中,常见的偏差是人表现出强烈的证真倾向,即极力去证实命题是真,而很少尝试证命题为伪。不管一个规则或命题得到多少次肯定,它都不能被普遍认为是真的,但仅仅一个矛盾的例子就可以将它否定。在命题检验过程中,人们往往偏离逻辑的要求,表现出强烈的寻求肯定的倾向,很少作出否定的尝试。 (3)概率推理中常见的偏差。 概率论和统计学为处理概率信息提供了形式化模型,人们可以学习并掌握模型,但人们在直觉加工不确定信息时,往往偏离这些形式化系统的要求。对事情发生的概率的分析常基于个人的主观经验或希望,因此,主观概率与客观概率往往不相符合,从而出现偏差。 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客体或事件在知觉中或记忆中的可利用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客体或事件被判定为更常出现。这在事件的可利用性与客观频率高度相关时是非常有用的,否则就可以引起推论错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