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思维)-试卷 2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认知过程的核心是( )(分数:2.00)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3.想象活动的基本成分是( )(分数:2.00)A.概念B.表象C.语词D.动作4.思维过程的最基本形式是( )(分数:2.00)A.分析和综合B.比较和抽象C.具体化D.系统化5.3岁前儿童主要是( )(分数:2.00)A.想象思维B.抽象思维C.动作思维D.情绪思维6.借助于直观动作来解决问题是( )(分数:2.00)A.形象思维B.动作
2、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7.表象的概括性表明它接近于( )(分数:2.00)A.思维B.记忆C.感知D.想象8.将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人是( )(分数:2.00)A.吉尔福特B.桑代克C.斯皮尔曼D.冯特9.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组成的推理是( )(分数:2.00)A.线性推理B.关系推理C.条件推理D.三段论推理10.认知心理学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的过程(分数:2.00)A.尝试错误B.顿悟C.认知操作D.假设验证11.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叫( )(分数:2.00)A.定势B.知识表征C.功能固着D.提示12.重新组织已
3、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叫( )(分数:2.00)A.常规思维B.创造思维C.直觉思维D.经验思维13.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或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叫( )(分数:2.00)A.常规思维B.创造思维C.直觉思维D.经验思维14.概念形成的策略中,( )是更有效的策略(分数:2.00)A.保守性聚焦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15.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分数:2.00)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C.逆向搜索D.爬山法16.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潮润而雨”的结
4、论,这种思维特性属于( )(分数:2.00)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17.通过想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新形象,不是记忆的简单重现、而是对( )的重新改组和重现(分数:2.00)A.知觉B.语词C.表象D.以上都不是18.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其关键的步骤是( )(分数:2.00)A.发现问题B.分析问题C.提出问题D.验证假设19.下列对思维理解正确的是( )(分数:2.00)A.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B.思维不能对未直接感知的客观事物进行反映C.思维不能对没有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D.思维完全可以脱离感性的直观形象而顺利进行20
5、.当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 )(分数:2.00)A.创造性思维B.创造性想象C.灵感D.空想21.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 )策略(分数:2.00)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B.逆向工作法C.计划法D.联想法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00)22.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衡量是( )(分数:2.00)A.独特性B.流畅性C.概括性D.变通性23.表象的基本特征有( )(分数:2.00)A.直观性B.概括性C.可操作性D.间接性24.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有( )(分数:2.00)A.提出问题B.分析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25.以内涵划分概念,有( )(分数:2.00)A.集合概
6、念B.抽象概念C.普遍概念D.实物概念26.想象的综合过程有( )(分数:2.00)A.黏合B.夸张C.典型化D.联想27.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2.00)A.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越广B.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C.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外延越广D.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外延越广三、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0)28.简析表象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思维)-试卷 2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认知过程的核心是( )(
7、分数:2.00)A.感觉B.知觉C.记忆D.思维 解析:解析:思维活动的进行离不开感觉、知觉、记忆及想象等认知活动的参与,思维加工也使得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更为精确,记忆更加有效,想象愈发深刻和丰富。思维是认知过程的核心。3.想象活动的基本成分是( )(分数:2.00)A.概念B.表象 C.语词D.动作解析:解析: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因此它的基本成分是表象。4.思维过程的最基本形式是( )(分数:2.00)A.分析和综合 B.比较和抽象C.具体化D.系统化解析:解析:思维是通过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操作来实现的。人们在头脑中,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
8、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就是思维过程。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5.3岁前儿童主要是( )(分数:2.00)A.想象思维B.抽象思维C.动作思维 D.情绪思维解析:6.借助于直观动作来解决问题是( )(分数:2.00)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 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解析:7.表象的概括性表明它接近于( )(分数:2.00)A.思维 B.记忆C.感知D.想象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表象的特性的了解。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三个特征。其中直观形象性和可操作性说明,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人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
9、的某些特征一样,这说明它接近于知觉特性。而概括性表明,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并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抽象性。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因此说明表象接近于思维的概括。所以,也可以说表象是由感知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8.将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人是( )(分数:2.00)A.吉尔福特 B.桑代克C.斯皮尔曼D.冯特解析:解析:吉尔福特将思维分为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发散思维往往能产生某些新奇、独特的思想,因而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辐合思维也是创造性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仅有发散思维,人们不可能从众多的方案中选择出最合理的方案。9.由两个假定真
10、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组成的推理是( )(分数:2.00)A.线性推理B.关系推理C.条件推理D.三段论推理 解析:解析:三段论推理是由两个假定真实的前提,和一个可能符合,也可能不符合这两个前提的结论所组成。10.认知心理学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 )的过程(分数:2.00)A.尝试错误B.顿悟C.认知操作 D.假设验证解析:解析:认知心理学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认知操作的过程。11.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叫( )(分数:2.00)A.定势B.知识表征C.功能固着 D.提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功能固着概念的理解。我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叫功能固
11、着,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的定势。12.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叫( )(分数:2.00)A.常规思维B.创造思维 C.直觉思维D.经验思维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创造性思维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雏叫创造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相反的是常规思维,它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的创造性水平低,对原有的知识不需要进行明显的改组,也没有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因而称之为常规思维或再造性思维。13.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或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叫(
12、 )(分数:2.00)A.常规思维B.创造思维C.直觉思维 D.经验思维解析:解析: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活动。直觉思维具有快速性、跳跃性等特点。与直觉思维相对应的是分析思维,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它是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做出合理的结论。14.概念形成的策略中,( )是更有效的策略(分数:2.00)A.保守性聚焦 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不同的概念形成策略的理解和掌握。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会采用的四种策略:保守性聚焦、冒险性聚
13、焦、同时性扫描、继时性扫描。保守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焦点)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以后只改变其中的一个属性。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做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但同时改变焦点卡片上一个以上的属性。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在选取一定的实例后,根据主试的反馈,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检验。继时性扫描是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主试的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如果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其中保守性聚焦由于记忆的负担较轻,是一种相对最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15.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
14、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分数:2.00)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C.逆向搜索D.爬山法 解析:解析:河内塔问题是一个流传很久的游戏:有三根杆子 A、B、C,B 杆上有若干碟子,每次移动一块碟子,小的只能叠在大的上面,把所有碟子从 B杆全部移到 A杆上。本题需要根据碟子的目标状态,需要暂时扩大初始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距,经过迂回前进,达到问题解决,因此是爬山法策略。16.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出“月晕而风”“潮润而雨”的结论,这种思维特性属于( )(分数:2.00)A.抽象性B.概括性 C.间接性D.情境性解析: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
15、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思维的概括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抽取事物的共性;其二,由部分联系寻求普遍联系。17.通过想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新形象,不是记忆的简单重现、而是对( )的重新改组和重现(分数:2.00)A.知觉B.语词C.表象 D.以上都不是解析:18.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其关键的步骤是( )(分数:2.00)A.发现问题 B.分析问题C.提出问题D.验证假设解析:解析:在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第一步。发现问题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善于发现问题是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19.下列对思维理解正确的是( )(
16、分数:2.00)A.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B.思维不能对未直接感知的客观事物进行反映C.思维不能对没有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D.思维完全可以脱离感性的直观形象而顺利进行解析: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它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利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解决人们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对未直接感知的客观事物进行反映、作出预见和抽取共同属性。人们在思维的过程中,经常伴有感性的直观形象(表象),这些直观的形象是思维活动的感性支柱,它有助于思维活动的顺利进行。20.当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
17、出现的心理状态是( )(分数:2.00)A.创造性思维B.创造性想象C.灵感 D.空想解析:解析:灵感状态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典型特征之一。灵感是人们在创造性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认知飞跃的一种心理状态。灵感一般是由对疑难问题的百思不解转化为某种新形象、新观念、新思想的顿悟而突然产生的心理状态。21.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实际就是( )策略(分数:2.00)A.手段一目的分析法B.逆向工作法 C.计划法D.联想法解析:解析:逆向工作法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几何证明中的反证法就是已经知道结论去逆推原因产生的过程。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00)22.创造性思
18、维的基本衡量是( )(分数:2.00)A.独特性 B.流畅性 C.概括性D.变通性 解析:解析:发散思维往往能产生某些新奇、独特的思想,因而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可以用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的好坏来衡量创造性的高低。23.表象的基本特征有( )(分数:2.00)A.直观性 B.概括性 C.可操作性 D.间接性解析:解析:表象的基本特征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24.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有( )(分数:2.00)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解析:解析:问题解决的具体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发现问题:是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善于发现
19、问题是思维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分析问题:是找出问题的要求和条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 提出假设:提出假设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或途径。 验证假设:通过实际活动或思维操作验证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真正解决问题,达到目的。25.以内涵划分概念,有( )(分数:2.00)A.集合概念B.抽象概念 C.普遍概念D.实物概念 解析:解析:根据概念所包含的属性的抽象与概括程度可以把概念分为实物概念和抽象概念。实物概念是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又称“具体概念”,如“飞机”“椅子”等;又如,幼儿将苹果和球归为一类,将香蕉和口琴归为一类。按事物的内在、本质属性形
20、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如“硬度”“运动”等;又如,将香蕉和苹果归为一类,将口琴和球归为一类。26.想象的综合过程有( )(分数:2.00)A.黏合 B.夸张 C.典型化 D.联想 解析:解析:想象过程是一个对已有形象(表象)分析、综合的过程。想象的分析过程,是从旧形象中区分出必要的元素或创造的素材;想象的综合过程是将分析出来的元素或素材,按照新的构思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想象的分析、综合活动有以下几种形式: 黏合,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夸张与强调,是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事物的某一部分或一种特性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
21、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拟人化,是把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 典型化,就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普遍采用的方式。 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相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27.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关系是( )(分数:2.00)A.概念的内涵越深其外延越广B.概念的内涵越浅其外延越广 C.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外延越广D.概念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外延越广 解析:解析:每一个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内涵是指概念的质,即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22、外延是指概念的量,即概念的范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紧密联系相互制约的。外延确定以后,内涵也会随之得到确定;反之亦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还存在一种相反的关系:如果一个概念的外延增多,其内涵就会减少;如果一个概念的内涵增多,其外延就会减少。三、综合题(总题数:1,分数:2.00)28.简析表象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表象具有直观形象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三个特征。 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人头脑中产生某种事物的表象,就好像直接看到或者听到这种事物的某些特征一样。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表象和知觉中的形象具有相似性,但是表象知觉
23、的形象又有所不同。知觉的形象鲜明生动,表象的形象却比较暗淡模糊;知觉的形象持久稳定,表象的形象不稳定、易变动;知觉的形象完整,表象的形象不完整,时而出现这一部分,时而出现另一部分,甚至有些部分脱落。 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它并不表征事物的个别特征,而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因此表象具有概括性。表象是关于某个事物或某类事物的概括形象。应当注意的是,表象的概括不同于思维的概括。思维概括事物的本质,是抽象的概括;而表象的概括是一种形象概括,概括中既有本质属性,也有非本质属性。 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这种操作就像人们通过外部动作控制和
24、操作客观事物一样。表象的可操作性使得人们在完成作业时可以借助于表象进行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支柱就是人们已经形成的各种各样的表象。表象的可操作性可以用“心理旋转”实验来说明。 (2)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表现为: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性的认识。表象是认知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从直观性来说,它接近了知觉;从概括性来说,它接近于思维。表象离开了具体事物,摆脱了感知觉的局限性,因而为概念的形成奠定了感性的基础。例如,对“水果”这个概念,孩子们常常用苹果、梨、香蕉等具体形象来说明。另外,表象的形成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 表象促进问题解决。表象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例如在小学生低年级学生解决数的运算问题时,在很大程度上要有表象的参与;中学生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依赖表象的支持;成人在利用概念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如工程师在审阅建筑施工图纸时,他们倾向于在头脑中利用建筑物的形象帮助思维。另外,在进行推理时,也需要表象的作用。比如人们比较人的身高时,常常需要以两个不同高度的圆柱体作为参照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