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40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一个 n=10的样本,其均值是 21。在这个样本中增添了一个分数,得到的新样本均值是 25。这个增添的分数值为( )。(分数:2.00)A.65B.50C.40D.253.一位研究者取了 n=12的样本对其先后进行三种条件的处理,如果用方差分析计算此研究的结果,则 F比率的自由度为( )。(分数:2.00)A.(3,36)B.(2,35)C.(2,24)D.(2,22)4.计算的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样
2、本均值分布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 )。(分数:2.00)A.总体分布是正态分布B.样本容量在 30以上C.同时满足 A和 BD.满足 A或 B之中的任意一个条件5.一位研究者欲考查一组 n=16的失眠放松训练前后病人的睡眠状况有无改善,想用 t检验时却发现数据与正态分布的差异较大。于是他将记忆成绩的原始分数转换成等级数据,这时最适合的检验方法是( )。(分数:2.00)A.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B.卡方检验C.维尔克松 T检验D.弗雷德曼等级检验6.有四个评委对八份作文进行等级评定,要表示这些评价的相关程度,应该选择( )。(分数:2.00)A.肯德尔 W系数B.肯德尔 U系数C.斯皮尔曼等
3、级相关D.点二列相关7.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 与 。( ),相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越扁平。(分数:2.00)A. 越大B. 越小C. 越大D. 越小8.平均数的抽样分布的平均数等于( )。(分数:2.00)A.原总体分布的平均数B.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一半C.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 n分之一D.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9.已知某次英语期末考试的标准差为 6,考虑到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应试者都加了 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 )。(分数:2.00)A.增大B.减小C.不变D.以上皆有可能10.在癌症检查中,虚无假设 H 0 为“该病人无癌症”,下面哪一种情况最危险?( )。(分数:2.00)A.H
4、 0 是虚假的,但被接受了B.H 0 是虚假的,并被拒绝了C.H 0 是真实的,但被拒绝了D.H 0 是真实的,并被接受了11.会导致测验分数出现系统误差的情况是( )。(分数:2.00)A.某阅卷老师的情绪波动B.测验时室内燥热而且照明良好C.编制读卡机程序时机器出现故障而少编了最后一道小题D.每张考卷最后一行都有印刷不清之处,由主试现场提示更正12.如果一个被试在一个学绩测验中的百分等级为 94,其含义是( )。(分数:2.00)A.他正确回答了 94的题目B.他的得分超过了 94的被试C.他的得分低于 94的被试D.以上均不正确13.第一个使用心理测验一词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
5、00)A.高尔顿B.卡特尔C.桑代克D.推孟(特曼)14.下列对于项目特征曲线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P()=1 为上渐近线B.P()=C 为下渐近线C.题目难度参数 6为它的定位参数D.区分度参数 a越小,曲线越陡峭15.使用同一测验向同一批被试分别施测两次,由此获得的信度可用以下哪条公式计算?( )。(分数:2.00)A.斯皮尔曼一布朗公式B.卢伦公式C.皮尔逊相关公式D.克伦巴赫公式16.项目分析时一般将总分最高和最低的( )的被试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数:2.00)A.7B.17C.27D.3717.测验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 )问题。(分数:2.00)A.
6、信度控制B.效度控制C.难度控制D.标准化18.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结构模型不包括以下哪个因素?( )。(分数:2.00)A.操作因素B.内容因素C.特殊因素D.结果(产品)因素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00)19.对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组内误差,下面哪些说法是对的?( )。(分数:2.00)A.其自由度为 k(n一 1)B.反映的是随机因素的影响C.反映的是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的影响D.组内误差一定小于组间误差20.在下列说法中属于 F分布的特点的有( )。(分数:2.00)A.F分布为一个正偏态分布,它的分布曲线随分子分母的自由度的增加而渐近正态分布B.F总为正值C.当分子自由度为 1
7、、分母的自由度为任意值时,F 值和分母自由度相同的 t值(双侧概率)的平方相等D.F可判别两样本是否来自同一总体21.对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估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分数:2.00)A.Nedelsky方法B.分类一致性信度C.Angoff方法D.荷伊特信度22.可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的信度有( )。(分数:2.00)A.复本信度B.荷伊特信度C.重测信度D.多个评分者的评分一致性23.如果一个测验的难度值太小,测验分数会出现( )。(分数:2.00)A.地板效应B.天花板效应C.分数分布太宽D.分数分布太窄24.为进行等值的两个测验寻找转换和沟通的中介或“桥梁”,这个中介或“桥梁”可以是
8、( )。(分数:2.00)A.能力水平相同的两个被试组B.锚测验C.不同的测验题目D.能力水平不同的两个被试组25.下列关于人格测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自陈量表的项目形式一般采用选择式或者是非式B.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属于非自陈量表C.艾森克人格问卷属于个别测验D.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常模采用 T分数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6.简述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区别和联系。(分数:2.00)_27.简述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和传统的能力理论的不同之处,以及这些理论对编制智力测试的启发。(分数:2.00)_28.测验手册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分数:2.00)_考
9、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统计与测量)模拟试卷40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一个 n=10的样本,其均值是 21。在这个样本中增添了一个分数,得到的新样本均值是 25。这个增添的分数值为( )。(分数:2.00)A.65 B.50C.40D.25解析:解析:此题就是小学数学题!设新加的数字为 x,则有3.一位研究者取了 n=12的样本对其先后进行三种条件的处理,如果用方差分析计算此研究的结果,则 F比率的自由度为( )。(分数:2.00)A.(3,36)B.(2,35)C.
10、(2,24)D.(2,22) 解析:解析:这是一个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SST=SS (被试间) +SS (被试内) =SS (被试间) SSA+SS (残差) ,其中 F= 4.计算的时候,在什么情况下,样本均值分布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 )。(分数:2.00)A.总体分布是正态分布B.样本容量在 30以上C.同时满足 A和 BD.满足 A或 B之中的任意一个条件 解析:解析:当总体呈正态分布,或样本容量在 30以上时,样本均值分布就是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5.一位研究者欲考查一组 n=16的失眠放松训练前后病人的睡眠状况有无改善,想用 t检验时却发现数据与正态分布的差异较大。于是他将
11、记忆成绩的原始分数转换成等级数据,这时最适合的检验方法是( )。(分数:2.00)A.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B.卡方检验C.维尔克松 T检验 D.弗雷德曼等级检验解析:解析:非正态、相关样本、等级数据,这三个条件决定了用维尔克松 T检验较好。6.有四个评委对八份作文进行等级评定,要表示这些评价的相关程度,应该选择( )。(分数:2.00)A.肯德尔 W系数 B.肯德尔 U系数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D.点二列相关解析:解析:肯德尔 W系数就是肯德尔和谐系数。7.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 与 。( ),相应的正态曲线的形状越扁平。(分数:2.00)A. 越大B. 越小C. 越大 D. 越小解析:解析: 为正态
12、分布的平均数, 为正态分布的标准差。标准差表示次数分布的离散程度,也表示开口大小。因此选择 C。8.平均数的抽样分布的平均数等于( )。(分数:2.00)A.原总体分布的平均数 B.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一半C.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 n分之一D.原总体分布平均数的解析:解析:此较为简单,不再多作解释。9.已知某次英语期末考试的标准差为 6,考虑到这次考试的题目太难,评分时给每位应试者都加了 10分,加分后成绩的标准差( )。(分数:2.00)A.增大B.减小C.不变 D.以上皆有可能解析:解析:所有观测值都加上一个常数 C,标准差不变。10.在癌症检查中,虚无假设 H 0 为“该病人无癌症”,下面哪
13、一种情况最危险?( )。(分数:2.00)A.H 0 是虚假的,但被接受了 B.H 0 是虚假的,并被拒绝了C.H 0 是真实的,但被拒绝了D.H 0 是真实的,并被接受了解析:解析:根据题意,最危险的情况是,病人有癌症,却被误诊为没有癌症,耽误了病情。在这种情况下,虚无假设是错误的,但是它被错误地接受了。笔为剑在写这道题的解析时,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就是因为这样被误诊而含恨离世的,眼泪刷刷地往下掉。11.会导致测验分数出现系统误差的情况是( )。(分数:2.00)A.某阅卷老师的情绪波动B.测验时室内燥热而且照明良好C.编制读卡机程序时机器出现故障而少编了最后一道小题 D.每张考卷最后一行都有印
14、刷不清之处,由主试现场提示更正解析:解析:A、B、D 三项都属于随机误差。12.如果一个被试在一个学绩测验中的百分等级为 94,其含义是( )。(分数:2.00)A.他正确回答了 94的题目B.他的得分超过了 94的被试 C.他的得分低于 94的被试D.以上均不正确解析:解析:百分等级是次数分布中低于这个原始分数的次数的百分比。13.第一个使用心理测验一词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高尔顿B.卡特尔 C.桑代克D.推孟(特曼)解析:解析:1890 年,卡特尔在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中首次提出“心理测验”这个术语;高尔顿把统计方法应用到对个体差异资料的分析中;桑代克制定了第一个标准化的
15、教育成就测验;推孟(特曼)采用比率智商来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14.下列对于项目特征曲线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A.P()=1 为上渐近线B.P()=C 为下渐近线C.题目难度参数 6为它的定位参数D.区分度参数 a越小,曲线越陡峭 解析:解析:a 越大,曲线越陡峭。所以 D项是错的。15.使用同一测验向同一批被试分别施测两次,由此获得的信度可用以下哪条公式计算?( )。(分数:2.00)A.斯皮尔曼一布朗公式B.卢伦公式C.皮尔逊相关公式 D.克伦巴赫公式解析:解析:这个是重测信度,用皮尔逊积差相关来计算。16.项目分析时一般将总分最高和最低的( )的被试划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
16、分数:2.00)A.7B.17C.27 D.37解析:解析:就是 27,这个是心理学常识。17.测验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 )问题。(分数:2.00)A.信度控制B.效度控制C.难度控制D.标准化 解析:解析:测验的“四度”的控制都属于测验标准化的过程。18.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结构模型不包括以下哪个因素?( )。(分数:2.00)A.操作因素B.内容因素C.特殊因素 D.结果(产品)因素解析:解析:吉尔福特智力结构模型包括操作因素、内容因素、结果(产品)因素。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00)19.对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组内误差,下面哪些说法是对的?( )。(分数:2.00)A.其
17、自由度为 k(n一 1) B.反映的是随机因素的影响 C.反映的是随机因素和系统因素的影响D.组内误差一定小于组间误差解析:解析:组内误差反映的是随机因素的影响,个体差异属于随机误差,处理效应反映的是系统误差。20.在下列说法中属于 F分布的特点的有( )。(分数:2.00)A.F分布为一个正偏态分布,它的分布曲线随分子分母的自由度的增加而渐近正态分布 B.F总为正值 C.当分子自由度为 1、分母的自由度为任意值时,F 值和分母自由度相同的 t值(双侧概率)的平方相等D.F可判别两样本是否来自同一总体 解析:解析:四个选项都是 F分布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当分布自由度为 1时,F 值等于 t值
18、的平方(双侧概率),可以用各自的公式来推导。21.对标准参照测验的信度估计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分数:2.00)A.Nedelsky方法B.分类一致性信度 C.Angoff方法D.荷伊特信度 解析:解析:在标准参照测验中,信度估计的方法有分类一致性信度和荷伊特信度。效度估计的方法有内容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决策效度)。确定分数分界点的方法有专家评定法(Nedelsky 方法、Angoff 方法)和效标组预测法。22.可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的信度有( )。(分数:2.00)A.复本信度 B.荷伊特信度C.重测信度 D.多个评分者的评分一致性解析:解析:B 项,荷伊特提出的荷伊特信度,是用方差
19、分量比来描述测验内部一致性的方法;D 项,使用肯德尔系数,如果评分者大于 7个,还可用卡方计算。所以 B、D 两项都不能选。A、C 两项显然都是对的。23.如果一个测验的难度值太小,测验分数会出现( )。(分数:2.00)A.地板效应 B.天花板效应C.分数分布太宽D.分数分布太窄 解析:解析:测验难度值太小,分数都聚集在低分一端,会出现地板效应,并且分数分布过窄。24.为进行等值的两个测验寻找转换和沟通的中介或“桥梁”,这个中介或“桥梁”可以是( )。(分数:2.00)A.能力水平相同的两个被试组 B.锚测验 C.不同的测验题目D.能力水平不同的两个被试组解析:解析:如果使用不同的测验题目,
20、或者能力水平不同的两个被试组,那么测验分数不具备可比性,因此不能选 C、D 两项。等值设计有单组设计、等组(能力水平相同的两个被试组)设计、共同被试设计和锚测验设计,所以要选 A、B 两项。25.下列关于人格测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自陈量表的项目形式一般采用选择式或者是非式B.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属于非自陈量表 C.艾森克人格问卷属于个别测验 D.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常模采用 T分数解析:解析: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问卷属于自陈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属于团体测验。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6.简述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区别和联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
21、:(正确答案: 型错误和 型错误,前者又被称为弃真错误(拒真错误),指当零假设为真时却错误地拒绝了它,因此其大小等于事先设置的显著性水平 ,一般为 005 或 001;后者又被称为取伪错误(纳伪错误),指当零假设为假时却错误地接受了它,其大小为 。 区别:二者的性质不同,前提条件不同。 联系:它们都是在做假设检验的统计决策时可能犯的错误,决策者同时面临犯两种错误的风险,因此都极力想避免或减少它们。在总体间真实差异和样本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它们之间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要同时减小两种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可用的办法是增大样本容量。)解析:27.简述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和传统的能力理论的不同之处,以及这些
22、理论对编制智力测试的启发。(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认知心理学关于智力结构的研究,以斯腾伯格提出的三元论和戴斯(又译为达斯)等提出的 PASS模型最具代表性。 (1)传统的能力结构理论把能力看作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如单因素说、双因素说、多因素说。这些理论将能力划分为一些成分,对认知能力的结构有了一些认识,但是没有发掘出能力的内在机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斯腾伯格提出了三元理论。他着重研究了人的推理过程,特别是类比推理过程。他认为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即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过程:元成分、操作成分和
23、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操作成分表现在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存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得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受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与储存。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智力经验亚理论提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的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结果。 (2)纳格利尔里和达斯提出的 PASS模型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学说之上的。PASS 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它包含了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其中,注意系统是整个系统
24、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被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三个系统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力活动的运行。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用信息的输入、存储、检索、加工、输出等概念来说明能力形成的全过程,该理论对认知进行了正确的理解,这对深入了解能力的内在机制,形成科学的能力结构层次观有重要意义。 (3)对编制智力测验的启发:传统的 IQ测验的内容只体现分析性智力,只强调学业智力,而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在 IQ测验中根本得不到体现。能力的信息加工理论把智力看作多结构、多层次的,注重能力的结构和功用性,对多个成分进行评估,认为各个成分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设计测验时,要注重它们的联系。)解析:28.测验手册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测验手册一般包括: (1)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2)测验的理论背景及选择项目的依据; (3)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 (4)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记分方法; (5)常模表或其他有助于分数转化与解释的资料; (6)测验的信度、效度资料,包括信度系数、效度系数以及这些数据是在什么情境下得到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