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39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1670       资源大小:61.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39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39 及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实验的预测出现在论文的( )部分。(分数:2.00)A.讨论B.引言C.方法D.结果3.人格心理学家常用( )来研究人的认知风格。(分数:2.00)A.实体镜(立体镜)B.奇异房间C.棒框仪器D.动景盘4.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单被试实验设计?( )。(分数:2.00)A.ABAB 设计B.ABBA 平衡法C.ABACA 设计D.AB1AB2A 设计5.下列实验没有利用减数法的有( )。(分数:2.00)

    2、A.表象旋转实验B.波斯纳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C.句子一图形匹配实验D.斯伯林用部分报告法研究感觉记忆的实验6.最小变化法,阶梯法不同于( )。(分数:2.00)A.连续进行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B.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C.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进行D.呈现一个标准刺激7.SN 分布的平均数与 N 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分数:2.00)A.前者大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D.不确定8.情绪一心境测查量表是以( )的情绪理论为基础,用形容词核对表测量方法编制而成的。(分数:2.00)A.冯特B.詹姆斯一兰格C.普拉切克D.坎农9.在恒定刺激法求两点阈的各种计算方

    3、法中,下列哪种最精确?( )。(分数:2.00)A.直线内插法B.SZ 作图法C.最小二乘法D.SP 作图法10.一般来说,( )。(分数:2.00)A.温度反应比较快,冷觉反应比较慢B.痛觉反应比较快,触觉反应比较慢C.视觉和听觉比较快,触觉和嗅觉比较慢D.听觉和触觉比较快,味觉和嗅觉比较慢11.心理学实验研究中较具争议的道德问题之一是欺骗,即研究者故意隐瞒关于该实验的信息或有意误导被试。对于研究中的欺骗,下列表述不当的是( )。(分数:2.00)A.欺骗是一些心理实验研究中的必要研究策略B.为了使被试参加研究而欺骗他们是不道德的C.研究者在整理好实验数据后,有责任向被试解释欺骗手段的使用目

    4、的D.当研究会带来生理疼痛或极度情感焦虑时,研究者不得欺骗被试12.内隐联想测验是由格林沃德等人提出的一种对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是反应时在社会认知中的应用。其中测量内隐态度的指标是( )。(分数:2.00)A.概念词与属性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B.概念词与属性词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C.概念词与属性词在不相容与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差D.概念词与属性词在不相容与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和13.在一项广告再认的测试中,研究者以信号检测论为指导进行了实验,得出如下数据。 (分数:2.00)A.013B.025C.112D.20314.冯特对心理学最深远的贡献是( )。(分数:2.00)A.对感觉

    5、元素的描述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15.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分数:2.00)A.单眼线索B.视轴辐合C.双眼视差D.晶体调节16.李老师想做一个实验,他把主试叫过来和他们说了一大堆实验中的要求,却没有说实验目的;在实验中,主试也不告诉参与者他们实验的真正目的。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分数:2.00)A.随机实验B.双盲实验C.恒定法D.排除法17.多因素实验设计的自变量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优点不包括( )。(分数:2.00)A.实验控制较好B.可以获得交互作用C.实验操作简单D.效率高18.暂

    6、时的被试变量是指非持续的被试技能状态,例如( )。(分数:2.00)A.疲劳B.性别C.年龄D.职业19.采用 ABBA 实验设计控制额外变量的方式属于( )。(分数:2.00)A.排除法B.恒定法C.匹配法D.平衡法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00)20.研究课题通常来源于( )。(分数:2.00)A.实际需要B.个人经验C.理论需要D.前人的研究和文献资料21.事后设计主要包括( )。(分数:2.00)A.相关研究设计B.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C.单组前后测设计D.准则组设计22.在复杂任务的行为中,反应时间常包括( )。(分数:2.00)A.基线时间B.一个或者多个认知加

    7、工过程的时间C.反应键的延迟反应时间D.其他随机因素导致的反应时间误差23.恒定刺激法的变式有( )。(分数:2.00)A.分组法B.单一刺激法C.极限法D.最小可觉差24.噪音分布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分离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分数:2.00)A.噪音的强度B.信号的强度C.被试者感受性D.被试者反应偏好25.以下关于 ERP 研究技术和 fMRI 研究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ERP 研究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很高B.fMRI 研究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很高C.ERP 研究的时间分辨率较高,空间分辨率较低D.fMRI 研究的时间分辨率较低,空间分辨率较高三

    8、、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6.如何提高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分数:2.00)_27.简述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分数:2.00)_28.简述判断声源方向的主要线索。(分数:2.00)_29.什么是启动效应?(分数:2.00)_四、综合题(总题数:3,分数:8.00)30.某研究者想了解不同的数学计算过程(加、减、乘、除)所需的运算时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同时还想考察不同年龄段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要求详述实验设计、变量安排、统计方法)。(分数:2.00)_31.现代越来越多的家庭请家庭教师来给学生补课,但是经验表明,有家庭教师补课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不一定

    9、能提高。因为有人认为,在学校学习和在家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不同,而且由于考试是在学校进行,因此在家里学习的许多东西很难被运用到正式的考试中。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设计实验来验证。(分数:2.00)_1964 年 3 月,在纽约昆士镇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谋杀案,并很快引起了大众的震惊。吉娣格罗维斯是一位年轻的酒吧经理,她于早上 3 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刺死。据报纸报道,这个过程长达 30 分钟。在引起一位邻居的注意后,杀人犯逃离现场,10 分钟后重回现场并继续捅她直到她死亡。报纸报道 38 个人目击了凶杀过程,但是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止或者打电话报警。根据之后社会心理学家对此事件的研究,

    10、他们认为这是由于旁观者效应引起的。(分数:4.00)(1).对旁观者效应进行简单解释;(分数:2.00)_(2).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旁观者效应是否存在(请写明自变量、因变量、简单的实验过程以及可能得出的结果、结论)。(分数:2.00)_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 39 答案解析(总分:6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实验的预测出现在论文的( )部分。(分数:2.00)A.讨论B.引言 C.方法D.结果解析:解析:引言部分包括提出问题(包括对实验结果的预测)、说明研究背景(主

    11、要对以往相关文献进行讨论)、阐明研究目的和理论基础三部分内容。3.人格心理学家常用( )来研究人的认知风格。(分数:2.00)A.实体镜(立体镜)B.奇异房间C.棒框仪器 D.动景盘解析:解析:实体镜(立体镜)用来说明立体知觉;奇异房间即艾姆斯小屋,用来说明知觉恒常性;动景盘用来说明似动现象。4.下列哪种方法不属于单被试实验设计?( )。(分数:2.00)A.ABAB 设计B.ABBA 平衡法 C.ABACA 设计D.AB1AB2A 设计解析:解析:在单被试实验设计中,凡没有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都用字母 A 表示,接受自变量作用的历程用字母 B 或其他字母表示,实验设计的主要形式有: (1)A

    12、BAB 设计; (2)ABACA 设计; (3)AB1AB2A 设计。 ABBA 平衡法是组内设计平衡顺序的一种设计方法。5.下列实验没有利用减数法的有( )。(分数:2.00)A.表象旋转实验B.波斯纳的短时记忆编码实验C.句子一图形匹配实验D.斯伯林用部分报告法研究感觉记忆的实验 解析:解析:应用减法反应时证实的实验有:句子一图画匹配实验、心理旋转实验、波斯纳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区别在于,反应时实验的因变量一定是反应时,而斯伯林部分报告法的因变量为记忆的准确率。6.最小变化法,阶梯法不同于( )。(分数:2.00)A.连续进行增加和减少刺激强度的程序连续进行 B.以间隔相

    13、等的小步变化C.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进行D.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解析:解析:阶梯法就是将极限法中的递增和递减系列连续进行。7.SN 分布的平均数与 N 分布的平均数的关系是( )。(分数:2.00)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D.不确定解析:解析:在信号检测论中,假定信号总是叠加在背景噪音之上,所以总体上信号强度平均数要大于噪音强度平均数。8.情绪一心境测查量表是以( )的情绪理论为基础,用形容词核对表测量方法编制而成的。(分数:2.00)A.冯特B.詹姆斯一兰格C.普拉切克 D.坎农解析:解析:情绪一心境测查量表是以普拉切克的情绪理论为基础,用形容词核对表测量方法编

    14、制而成的。9.在恒定刺激法求两点阈的各种计算方法中,下列哪种最精确?( )。(分数:2.00)A.直线内插法B.SZ 作图法C.最小二乘法 D.SP 作图法解析:解析:在用恒定刺激法求两点阈的各种计算方法中,最精确的是最小二乘法。10.一般来说,( )。(分数:2.00)A.温度反应比较快,冷觉反应比较慢B.痛觉反应比较快,触觉反应比较慢C.视觉和听觉比较快,触觉和嗅觉比较慢D.听觉和触觉比较快,味觉和嗅觉比较慢 解析:11.心理学实验研究中较具争议的道德问题之一是欺骗,即研究者故意隐瞒关于该实验的信息或有意误导被试。对于研究中的欺骗,下列表述不当的是( )。(分数:2.00)A.欺骗是一些心

    15、理实验研究中的必要研究策略B.为了使被试参加研究而欺骗他们是不道德的C.研究者在整理好实验数据后,有责任向被试解释欺骗手段的使用目的 D.当研究会带来生理疼痛或极度情感焦虑时,研究者不得欺骗被试解析:解析:研究者应及早向被试解释欺骗是实验设计及实施的要求,解释时间最好在被试刚参加完实验时,但不可迟于整理数据时。因为一旦被试不愿意,研究者可以在那时剔除数据。12.内隐联想测验是由格林沃德等人提出的一种对内隐社会认知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是反应时在社会认知中的应用。其中测量内隐态度的指标是( )。(分数:2.00)A.概念词与属性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B.概念词与属性词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C.概念词与

    16、属性词在不相容与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差 D.概念词与属性词在不相容与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和解析:解析:内隐联想测验以概念网络模型为基础,认为网络中的对象被激活,会使得相关的评价信息也被激活,即态度的自动激活。因此,概念词与属性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要小于不相容条件下的反应时。这样就可用两种条件下的反应时之差来衡量个体的内隐态度。13.在一项广告再认的测试中,研究者以信号检测论为指导进行了实验,得出如下数据。 (分数:2.00)A.013B.025C.112 D.203解析:解析:d =Z 击中 一 Z 虚报 ;题中 P 击中 =12(12+28)=03,P 虚报 =2(2+38)=005。查 P

    17、Z 表得:Z 击中 =一 052,Z 虚报 =一 164,故 d =一 052+164=112。14.冯特对心理学最深远的贡献是( )。(分数:2.00)A.对感觉元素的描述B.建立了作为实验科学的心理学 C.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测量D.发展了最小可觉差的方法解析:解析:心理学常识。15.正常情况下,人们产生深度知觉的最重要来源是( )。(分数:2.00)A.单眼线索B.视轴辐合C.双眼视差 D.晶体调节解析:解析:空间知觉线索包括:生理调节线索、双眼线索和单眼线索。生理线索包括晶体调节和视轴辐合。单眼线索主要有遮挡、阴影、直线透视、纹理梯度、单眼运动视差。双眼线索即双眼视差,是产生深度知觉的最主

    18、要的线索。16.李老师想做一个实验,他把主试叫过来和他们说了一大堆实验中的要求,却没有说实验目的;在实验中,主试也不告诉参与者他们实验的真正目的。这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是( )。(分数:2.00)A.随机实验B.双盲实验 C.恒定法D.排除法解析:解析:B、C、D 三项都是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双盲实验是主、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恒定法是控制额外变量保持不变;排除法是在实验中排除额外变量,使其不致混入实验的方法。17.多因素实验设计的自变量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其优点不包括( )。(分数:2.00)A.实验控制较好B.可以获得交互作用C.实验操作简单 D.效率高解析:解析:多因素实验设计的优点

    19、在于:可以同时控制多个自变量,提高效率,获得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实验更接近实际环境。缺点在于实验操作比较复杂。18.暂时的被试变量是指非持续的被试技能状态,例如( )。(分数:2.00)A.疲劳 B.性别C.年龄D.职业解析:解析:性别、年龄、职业都是持续的状态,不会在短时间内轻易改变。而疲劳可以由主试根据实验目的人为操作引起,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故属于暂时的被试变量。暂时的被试变量(无关变量)还包括兴奋水平、诱因等。19.采用 ABBA 实验设计控制额外变量的方式属于( )。(分数:2.00)A.排除法B.恒定法C.匹配法D.平衡法 解析:解析:在实验中,我们需要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

    20、响,因此我们需要运用特定方法排除一些额外变量的影响: ABBA 平衡法又名抵消法、轮组循环法,是指将每一种实验条件以正反两种顺序呈现给被试。它是一种用来平衡顺序效应的方法。 恒定法将可能影响因变量的额外变量保持在一个固定的水平上,例如对实验室物理环境、仪器及实验过程的控制。 匹配法匹配法一般用来分配被试,当被试数量较少时,使用随机分配法很难保证创设出真正相等的组。这时,为了把被试分成几个相等的组,研究者可采用匹配法。另外,匹配法还可以用于实验材料的分组和选择。 排除法从实验中排除额外变量,如为排除主试和被试影响的双盲法。二、多选题(总题数:6,分数:12.00)20.研究课题通常来源于( )。

    21、(分数:2.00)A.实际需要 B.个人经验 C.理论需要 D.前人的研究和文献资料 解析:解析:研究课题的 4 个来源:实际需要、个人需要、理论需要、前人研究和文献资料。21.事后设计主要包括( )。(分数:2.00)A.相关研究设计 B.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C.单组前后测设计D.准则组设计 解析:解析:A、D 两项为事后设计的两种方法,B、C 两项为准实验设计。22.在复杂任务的行为中,反应时间常包括( )。(分数:2.00)A.基线时间 B.一个或者多个认知加工过程的时间 C.反应键的延迟反应时间 D.其他随机因素导致的反应时间误差 解析:解析:A 项基线时间即简单反应时;C

    22、项反应键的延迟反应时间即按键后到反应键触动的事件发生之间的时间。23.恒定刺激法的变式有( )。(分数:2.00)A.分组法 B.单一刺激法 C.极限法D.最小可觉差解析:解析:恒定刺激法的变式有:分组法、对数单位的比较刺激系列、单一刺激法。24.噪音分布与信号加噪音分布的分离程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分数:2.00)A.噪音的强度 B.信号的强度 C.被试者感受性 D.被试者反应偏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辨别力指数 d 的因素。D 选项一定是错误的,信号检测论最大的特点就是将感受性 d 与被试的选择偏好 相区分,被试者反应偏好只影响 。响 d 的因素包括噪音的强度、信号的强度和被试者感

    23、受性。25.以下关于 ERP 研究技术和 fMRI 研究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2.00)A.ERP 研究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很高B.fMRI 研究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都很高C.ERP 研究的时间分辨率较高,空间分辨率较低 D.fMRI 研究的时间分辨率较低,空间分辨率较高 解析:解析:ERP、PET: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低。fMRI: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低。三、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6.如何提高实验研究的内部效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内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研究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要使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就必

    24、须控制各种额外变量。所以在设计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长和成熟; (2)前测的影响; (3)被试的选择偏性; (4)被试的缺失; (5)实验程序的不一致; (6)统计回归; (7)主试一被试问的相互作用; (8)经历,即特定事件; (9)仪器的使用。)解析:27.简述史蒂文斯的神经量子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是由史蒂文斯等人提出,用来解释阈限的一种理论。他们在响度和音高的辨别实验中,推论其基本神经过程是按全有或无规律进行的。神经量子理论假设反映刺激变化过程的神经结构在机能上被分为各个单元或量子。具体地说,被试只有在此增量大到足以兴奋一个附加的神经量子单位时,才

    25、能够察觉到刺激增量。)解析:28.简述判断声源方向的主要线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对声源方向的判断,主要有三种线索:双耳强度差、双耳时间差和双耳周相差。双耳强度差:当双耳与声源的距离不同时,会产生强度上的差异,声源很少发自人体的正中面,这样它与双耳的距离之差就会导致双耳声强差。强度差不仅与方向有关,还与波长有关。双耳时间差:来自非正中面的声音,不仅会产生双耳强度差,还会产生双耳时间差,它是辨别声音方向的重要线索。双耳周相差:当声源不在正中面上时,声波是由一系列正压和负压组成的,因此最大的正压到达两耳的时间不同,声调在两耳产生周相差。)解析:29.什么是启动效应?(分数:2

    26、.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启动效应是指人在信息加工活动中,自身的知识、经验、期望以及上下文对加工活动产生影响,当人们产生某种期待时,这种期待将易化随后进行的加工。启动效应又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重复启动即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之外,还允许两刺激有差别。启动效应的实验为激活扩散模型提供了有利证据。)解析:四、综合题(总题数:3,分数:8.00)30.某研究者想了解不同的数学计算过程(加、减、乘、除)所需的运算时间是否有显著差异,同时还想考察不同年龄段在这一问题上的差异。请你帮助他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要求详述实验设计、变量安排、统计方法)。(分数:2.0

    27、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两个自变量。一个自变量是不同的数学计算过程(加、减、乘、除),可各找100 道题作为题库,难易程度相当,例如题目都是两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另一个是年龄,可选不同年级的学生。 因变量为答题时间,可采用答题器,答完按铃,以此来记录做题时间。 整个实验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选择 40 个 9 岁的被试(性别、学习成绩或数学成绩等匹配),将这试分为 4 组,分别进行各 20道不同类型的数学题的计算,并记录时间(可能存在组间差异)。或让所有被试都完成 4 种类型的题目,每组被试所做题目的题型顺序不同(排除顺序效应)。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看差异是否显著。

    28、 第二部分:先选取不同年龄(或不同年级)的被试(如 11 岁组、13 岁组),在性别、数学成绩等方面尽量匹配,再进行上述实验,并记录结果。比较 11 岁组的差异情况、13 岁组的差异情况是否同 9 岁组一致,并做出结论。)解析:31.现代越来越多的家庭请家庭教师来给学生补课,但是经验表明,有家庭教师补课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不一定能提高。因为有人认为,在学校学习和在家里学习效果会有很大不同,而且由于考试是在学校进行,因此在家里学习的许多东西很难被运用到正式的考试中。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设计实验来验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该研究是探讨知识迁移的条件。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

    29、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习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这种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形成了知识的迁移。 影响知识迁移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个人因素(智力、年龄、认知结构、态度、定势等)和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特性、教师指导、迁移的媒体和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在学校学习和在家里学习的区别是学习情境的不同,影响了迁移的发生。因此我是同意这种观点的。下面设计实验来验证。 实验设计:首先选择被试。在某普通小学随机选取 60 名三年级学生,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两个组(家庭学习组和学校学习组),要求他们学习一部分知识,或一种

    30、技能(注意,在家庭中学习的学生即使在学校也不对该知识或技能进行强化)。经过一段时间后,在学校里对两组被试同时进行同样内容和同样时间的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以探究在学校学习的被试的成绩是否显著优于在家里学习的被试,从而验证知识迁移是否受学习情境相似性的影响。)解析:1964 年 3 月,在纽约昆士镇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谋杀案,并很快引起了大众的震惊。吉娣格罗维斯是一位年轻的酒吧经理,她于早上 3 点回家途中被温斯顿莫斯雷刺死。据报纸报道,这个过程长达 30 分钟。在引起一位邻居的注意后,杀人犯逃离现场,10 分钟后重回现场并继续捅她直到她死亡。报纸报道 38 个人目击了凶杀

    31、过程,但是没有一个人出来阻止或者打电话报警。根据之后社会心理学家对此事件的研究,他们认为这是由于旁观者效应引起的。(分数:4.00)(1).对旁观者效应进行简单解释;(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旁观者效应指的是目击一件紧急事件的旁观者越多,他们中的任何人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越小的现象。)解析:(2).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旁观者效应是否存在(请写明自变量、因变量、简单的实验过程以及可能得出的结果、结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自变量:事件旁观者人数(四组,每组分别有 1、3、8、15 人)。 因变量:提供帮助的人数百分比。 实验过程: 通知被试来进行心理学实验,在被试到来后,告知被试在走廊的椅子上坐下,等待通知; 实验助手(被试并不认识)抱着一大沓书,从走廊经过,并在被试面前使书本掉下来,散落在走廊上; 记录帮助实验助手捡起书本的被试人数及百分比。 可能的结果:被试人数越多,帮助实验助手的人数百分比越小。 可能的结论:存在旁观者效应。)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模拟试卷39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ventdump27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