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1639       资源大小:52.5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 15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2.关于噪音掩蔽对语音知觉的影响效果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当语音比掩蔽噪音的强度大 100 倍时,噪音对语音知觉没有显著影响B.当语音比掩蔽噪音的强度大 10 倍时,噪音对语音知觉没有显著影响C.当语音与噪音强度接近时,大约 75的语音能够被正确知觉D.当语音与噪音强度接近时,大约 25的语音能够被正确知觉3.研究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的仪器是(分数:2.00)A.语图仪B.音笼C.听力计D.双通

    2、道耳机4.转盘闪烁方法用来考察(分数:2.00)A.临界闪烁频率B.联觉现象C.似动现象D.诱动现象5.视力表用来测定(分数:2.00)A.明适应B.暗适应C.视敏度D.临界闪光频率6.使用阈限法的研究表明,视杆细胞在极端黑暗转入极亮的条件下,其感受性下降(分数:2.00)A.100 万倍B.10 万倍C.1 万倍D.1000 倍7.关于用色轮混合颜色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混合色的亮度是各种混合成分亮度之和;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B.混合色的亮度是各种混合成分亮度之和;不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C.混合色的亮度介于混合成分亮度的中间;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D.混合色的亮度介于混合成

    3、分亮度的中间;不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8.人们能够在不必分清楚情景或者任务具体发生了什么改变的情况下,就能够意识到或知觉到情境中已经有部分特征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是(分数:2.00)A.“盲视”现象B.错觉C.注意瞬脱D.幻觉9.实体镜通过用来考察深度知觉的(分数:2.00)A.物理线索B.肌肉线索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10.根据赫尔姆霍茨三针原理制成的仪器是(分数:2.00)A.霍瓦一多尔曼(HawardDolman)仪B.似动现象研究装置C.动景器D.长度和面积估计器11.大小常性测量器测定大小常性的原理是(分数:2.00)A.比配法B.最小变化法C.恒定刺激法D.平衡法12.长度和面积

    4、估计器测定线段长度的感觉阈限和估计面积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分数:2.00)A.平衡法B.最小变化法C.恒定刺激法D.平均差误法13.巴甫洛夫通过大量实验,提出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分数:2.00)A.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配对B.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反复配对C.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反复配对D.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反复配对14.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分数:2.00)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华生15.斯金纳通过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分数:2.00)A.个体的自发行为后获得强化刺激B.环境刺激与随后的反应形成联系C.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形成联系D.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形

    5、成联系16.下面的实验中属于认知性学习实验的是(分数:2.00)A.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B.桑代克的迷笼实验C.斯金纳使用“斯金纳箱”做的实验D.苛勒的大猩猩“取香蕉”实验17.镜画描图实验可用来考察(分数:2.00)A.条件反射的形成B.顿悟学习的过程C.学习迁移现象D.试误学习的过程18.托尔曼认为,强化物不是引起学习的关键因素。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分数:2.00)A.顿悟学习实验B.位置学习实验C.系列学习实验D.潜伏学习实验19.“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开始时,计算机屏幕中央将相继呈现由三行字母组成的一系列字母矩阵,呈现的时间很短,您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矩阵消失时,您会

    6、听到高音、中音和低音,如果是高音将您所看到的第一行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如果是中音将您所看到的第二行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如果是低音将您所看到的第三行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采用此类指导语的瞬时记忆研究方法是(分数:2.00)A.部分报告法B.延迟部分报告法C.全部报告法D.顺序再现法20.斯珀林(Sperling)研究图像记忆的时限的方法是(分数:2.00)A.部分报告法B.延迟部分报告法C.全部报告法D.顺序再现法21.达尔文等(Darwin,et al,1972)使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声像记忆的研究与斯珀林(Sperling)采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图像记忆的研究表明(分数:2.00)A.声像记忆的容量

    7、小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短于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的容量大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长于图像记忆C.声像记忆的容量小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长于图像记忆D.声像记忆的容量大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短于图像记忆22.斯腾伯格(SSternberg)采用加法反应时法揭示短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方式是(分数:2.00)A.平行扫描B.自动停止系列扫描C.完全系列扫描D.直接通达23.Peterson-Peterson 法的实质是(分数:2.00)A.记忆广度法B.分散注意作业法C.探测法D.系列回忆法24.心理学家验证两种记忆说对系列位置曲线分析的方法是(分数:2.00)A.记忆广度

    8、法B.分散注意作业法C.探测法D.功能双重分离法25.沃和诺曼(Waugh&Norman,1965)考察间隔时间和间隔数字对遗忘的作用,从而将痕迹消退和干扰这两个因素分离开来的研究方法是(分数:2.00)A.记忆广度法B.分散注意作业法C.探测法D.功能双重分离法26.康拉德(Conrad,1963)研究短时记忆编码的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视觉呈现刺激,第二阶段为在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刺激。在这两个阶段中,实验材料即所用刺激均为 6 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研究发现(分数:2.00)A.字形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B.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C.字形相似和发音相似的字母都容易混淆D.字形相似和发

    9、音相似对混淆不产生影响二、多选题(总题数:5,分数:10.00)27.影响听觉方向定位的因素包括(分数:2.00)A.听觉刺激达到双耳的时间差异B.听觉刺激达到双耳的强度差异C.连续听觉刺激条件下双耳相位差D.视觉28.下面关于听觉掩蔽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对中等强度的纯音来说,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现在该频率附近的纯音B.低频的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的纯音,高频的纯音对低频的纯音的掩蔽效应要弱一些C.被掩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绝对强度的高低会影响产生听觉掩蔽的被掩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差异D.较听觉敏感的频率范围,在听觉不敏感的频率范围内,产生听觉掩蔽的被隐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强度

    10、差异要大一些29.语音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分数:2.00)A.音调B.音强C.音色D.音长30.影响语音知觉的因素包括(分数:2.00)A.语音相似性B.语音强度C.语境D.句法31.色光混合的规律包括(分数:2.00)A.互补律B.间色律C.替代律D.对立律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 15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选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分数:2.00)_解析:2.关于噪音掩蔽对语音知觉的影响效果的表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当语音比掩蔽噪音的强度大 100 倍时,噪音对语音知觉没有显著影响 B.当

    11、语音比掩蔽噪音的强度大 10 倍时,噪音对语音知觉没有显著影响C.当语音与噪音强度接近时,大约 75的语音能够被正确知觉D.当语音与噪音强度接近时,大约 25的语音能够被正确知觉解析:解析:当语音比掩蔽噪音的强度大 100 倍时,噪音对语音知觉没有显著影响;当语音与噪音强度接近时,大约有一半的语音能够被正确知觉。因此本题选 A。3.研究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的仪器是(分数:2.00)A.语图仪 B.音笼C.听力计D.双通道耳机解析:解析:语音知觉的声学线索可以采用语图仪来进行研究。音笼、听力计和双通道耳机是用来研究听觉方向定位的仪器。因此本题选 A。4.转盘闪烁方法用来考察(分数:2.00)A.临

    12、界闪烁频率 B.联觉现象C.似动现象D.诱动现象解析:解析:临界闪烁频率最早是用制成扇形的圆盘在光源前旋转来测定的,这种方法称为转盘闪烁方法。因此本题选 A。5.视力表用来测定(分数:2.00)A.明适应B.暗适应C.视敏度 D.临界闪光频率解析:解析:视敏度是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是人眼正确分辨物体的最小维度。医学界用视力表来测定视敏度。因此本题选 C。6.使用阈限法的研究表明,视杆细胞在极端黑暗转入极亮的条件下,其感受性下降(分数:2.00)A.100 万倍 B.10 万倍C.1 万倍D.1000 倍解析:解析:布兰查德(Blanchard)用阈限法揭示:视杆细胞在极端黑暗转入极亮的

    13、条件下,其感受性下降 100 万倍。因此本题选 A。7.关于用色轮混合颜色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混合色的亮度是各种混合成分亮度之和;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B.混合色的亮度是各种混合成分亮度之和;不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C.混合色的亮度介于混合成分亮度的中间;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 D.混合色的亮度介于混合成分亮度的中间;不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解析:解析:用色轮混合颜色时,混合色的亮度不像色光混合时的亮度相加,而是介于混合成分亮度的中间。用色轮混色也遵循颜色混合的三条规律。因此本题选 C。8.人们能够在不必分清楚情景或者任务具体发生了什么改变的情况下,就能够意识到或知觉到情境中已

    14、经有部分特征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是(分数:2.00)A.“盲视”现象 B.错觉C.注意瞬脱D.幻觉解析:解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能够在不必分清楚情景或者任务具体发生了什么改变的情况下,就能够意识到或知觉到情境中已经有部分特征发生了变化,这一现象是“盲视”现象。因此本题选 A。9.实体镜通过用来考察深度知觉的(分数:2.00)A.物理线索B.肌肉线索C.单眼线索D.双眼视差 解析:解析:实体镜是一种证实双眼视差和产生立体知觉的仪器。因此本题选 D。10.根据赫尔姆霍茨三针原理制成的仪器是(分数:2.00)A.霍瓦一多尔曼(HawardDolman)仪 B.似动现象研究装置C.动景器D.长度和

    15、面积估计器解析:解析:霍瓦一多尔曼(HawardDolman)仪就是深度知觉仪,它是根据赫尔姆霍茨三针原理制成的。因此本题选 A。11.大小常性测量器测定大小常性的原理是(分数:2.00)A.比配法 B.最小变化法C.恒定刺激法D.平衡法解析:解析:大小常性测量器是用比配法原理来测定大小常性的仪器。此仪器一般有两件,每一件都有一个可调面积的等边三角形放在立柱上,立柱的高矮可以调节。测定大小常性时,主试把一个三角形放在原处,把三角形的高调到一定的尺寸,要求被试调节近处三角形面积,使之与原处三角形的面积看起来相等,然后根据两个三角形的高之差,计算大小常性系统。因此本题选 A。12.长度和面积估计器

    16、测定线段长度的感觉阈限和估计面积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分数:2.00)A.平衡法B.最小变化法C.恒定刺激法D.平均差误法 解析:解析:长度和面积估计器是用平均差误法测定线段长度的感觉阈限和估计面积的仪器。因此本题选D。13.巴甫洛夫通过大量实验,提出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分数:2.00)A.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反复配对 B.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反复配对C.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反复配对D.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反复配对解析:解析: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经过反复配对,不管条件刺激是什么,最终都能够形成条件反射。因此本题选 A。14.工具性条件反射的提出者是(分数:2.00)A.桑代克 B.巴

    17、甫洛夫C.斯金纳D.华生解析:解析:在桑代克的研究中,猫被放入迷笼中,猫逃出去就会得到食物,经过反复,猫的正确反应越来越多,错误反应越来越少。桑代克提出猫形成了工具性的条件反射。因此本题选 A。15.斯金纳通过实验证明,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分数:2.00)A.个体的自发行为后获得强化刺激 B.环境刺激与随后的反应形成联系C.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形成联系D.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应形成联系解析:解析: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的条件是个体自发行为之后获得相应的强化刺激,从而导致这个自发行为在相应的环境刺激中发生的概率增加。因此本题选 A。16.下面的实验中属于认知性学习实验的是(分数:2.00)A.巴

    18、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B.桑代克的迷笼实验C.斯金纳使用“斯金纳箱”做的实验D.苛勒的大猩猩“取香蕉”实验 解析:解析:苛勒所作的大猩猩“取香蕉”实验证明学习的过程是顿悟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是组织一种完形,因此本题选 D。17.镜画描图实验可用来考察(分数:2.00)A.条件反射的形成B.顿悟学习的过程C.学习迁移现象 D.试误学习的过程解析:解析:镜画描图实验可用来考察优势手的练习对非优势手的影响,这是学习迁移现象。因此本题选C。18.托尔曼认为,强化物不是引起学习的关键因素。他得出该结论的依据来自于(分数:2.00)A.顿悟学习实验B.位置学习实验C.系列学习实验D.潜伏学习实验 解析:解析:

    19、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在没有强化物的条件下,动物照样进行了学习,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因此本题选 D。19.“这是一个关于记忆的实验。实验开始时,计算机屏幕中央将相继呈现由三行字母组成的一系列字母矩阵,呈现的时间很短,您要尽可能地记住它们。当矩阵消失时,您会听到高音、中音和低音,如果是高音将您所看到的第一行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如果是中音将您所看到的第二行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如果是低音将您所看到的第三行字母记录到记录纸上”。采用此类指导语的瞬时记忆研究方法是(分数:2.00)A.部分报告法 B.延迟部分报告法C.全部报告法D.顺序再现法解析:解析:题中实验只要求被试将记住了的东西的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

    20、是报告全部。因此是部分报告法。该方法是由斯珀林(Speding)首创的。20.斯珀林(Sperling)研究图像记忆的时限的方法是(分数:2.00)A.部分报告法B.延迟部分报告法 C.全部报告法D.顺序再现法解析:解析:为了研究图像记忆的时限,斯珀林在实验中,变化呈现字母与出现决定该报告哪一行的信号(如声音)之间的时间间隔,要求被试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用部分报告法再现。该方法是延迟部分报告法。因此本题选 B。21.达尔文等(Darwin,et al,1972)使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声像记忆的研究与斯珀林(Sperling)采用部分报告法进行图像记忆的研究表明(分数:2.00)A.声像记忆的容量小于

    21、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短于图像记忆B.声像记忆的容量大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长于图像记忆C.声像记忆的容量小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长于图像记忆 D.声像记忆的容量大于图像记忆;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短于图像记忆解析:解析:与斯珀林的实验相比,达尔文等人实验显示声像记忆有两点不同于图像记忆。其一,声像记忆的容量小于图像记忆。在听觉的部分报告法实验中,即时回忆的数量仅为 5 个左右的项目,而视觉实验的相应数量为 89 个项目。其二,声像记忆的作用时间可达 4 秒,比图像记忆的几百毫秒要长得多。因此本题选 C。22.斯腾伯格(SSternberg)采用加法反应时法揭示短时记忆信息的

    22、提取方式是(分数:2.00)A.平行扫描B.自动停止系列扫描C.完全系列扫描 D.直接通达解析:解析:斯腾伯格(SSternberg)的实验结果表明短时记忆内容的提取采取的是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因此本题选 C。23.Peterson-Peterson 法的实质是(分数:2.00)A.记忆广度法B.分散注意作业法 C.探测法D.系列回忆法解析:解析:分散注意作业法的关键是,在记忆保持阶段使用干扰作业,把被试的注意力从所保持的记忆内容上转移开来,以防止他对所保持的记忆内容进行练习、复述,进而测得短时记忆保持量与保持间隔时间之间的函数关系。有关分散注意的研究中较为典型的是布朗(Brown,1958)

    23、及彼得森等(Peterson&Peterson,1959)所做的实验。因此本题选 B。24.心理学家验证两种记忆说对系列位置曲线分析的方法是(分数:2.00)A.记忆广度法B.分散注意作业法C.探测法D.功能双重分离法 解析:解析:心理学家通过功能双重分离(functioned double dissociation)的方法验证了两种记忆说对系列位置曲线的分析。功能双重分离是指:一些自变量可以改变首因效应和渐近线,但不影响近因效应;另一些自变量可以改变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近线。为区分两种记忆,根据功能双重分离原则,可变化下列两个自变量。(1)单词的呈现速度。增加每个单词的呈现时间,这将

    24、增加复述的时间,使更多信息转入长时记忆,但不会影响短时记忆。(2)干扰活动。系列单词呈现后进行延缓回忆,为防止复述进行干扰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地干扰短时记忆,但不影响长时记忆。因此本题选 D。25.沃和诺曼(Waugh&Norman,1965)考察间隔时间和间隔数字对遗忘的作用,从而将痕迹消退和干扰这两个因素分离开来的研究方法是(分数:2.00)A.记忆广度法B.分散注意作业法C.探测法 D.功能双重分离法解析:解析:探测法的主要程序是:出示一系列刺激物(通常为字母或数字),紧接着再出示这一系列中的一个项目作为探测项目,被试的任务是对探测项目以及系列中的下一个项目进行反应。应用此方法,由于被试事

    25、先不知道将对哪一个项目作反应,所以他必须密切注意探测项目之前的所有刺激及其出现顺序。沃和诺曼(Waugh 和 Norman,1965)利用探测法非常巧妙地设计了有关短时记忆遗忘原因的实验。实验中,给被试逐个呈现一系列数字,如 16 个数字,最后一个数字呈现时伴随一个高频纯音,这个数字就是探测数字,它在前面呈现的数字序列中只出现过一次。要求被试听到声音信号,就报告出前面序列中紧跟在探测数字后面的那个数字。因此本题选 C。26.康拉德(Conrad,1963)研究短时记忆编码的实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视觉呈现刺激,第二阶段为在白噪音背景上,听觉呈现刺激。在这两个阶段中,实验材料即所用刺激均为

    26、6 个字母组成的字母序列。研究发现(分数:2.00)A.字形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B.发音相似的字母容易混淆 C.字形相似和发音相似的字母都容易混淆D.字形相似和发音相似对混淆不产生影响解析:解析:该实验中回忆时出现的错误主要表现为声音混淆,如误 B 为 P,误 C 为 T,误 V 为 B,误 S为 F 等。总之,发音相似的字母混淆度较高,而发音不相似的字母较少发生混淆。实验结果说明,短时记忆的信息代码是声音代码或听觉代码。因此本题选 B。二、多选题(总题数:5,分数:10.00)27.影响听觉方向定位的因素包括(分数:2.00)A.听觉刺激达到双耳的时间差异 B.听觉刺激达到双耳的强度差异 C.

    27、连续听觉刺激条件下双耳相位差 D.视觉 解析:解析:听觉方向定位受到下面几种因素的影响:(1)听觉刺激达到双耳的时间差异;(2)听觉刺激达到双耳的强度差异;(3)连续听觉刺激条件下双耳相位差(4)视觉对听觉方位判断的影响。因此本题选ABCD。28.下面关于听觉掩蔽效应的描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对中等强度的纯音来说,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现在该频率附近的纯音 B.低频的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的纯音,高频的纯音对低频的纯音的掩蔽效应要弱一些 C.被掩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绝对强度的高低会影响产生听觉掩蔽的被掩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差异 D.较听觉敏感的频率范围,在听觉不敏感的频率范围内,产生听

    28、觉掩蔽的被隐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强度差异要大一些 解析:解析:听觉掩蔽效应受到声音频率和声音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听觉敏感的频率范围内,产生听觉掩蔽的被隐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强度差异要小一些,在听觉不敏感的频率范围内,产生听觉掩蔽的被掩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强度差异要大一些。对中等强度的纯音来说,最有效的掩蔽是出现在该频率附近的纯音。低频的纯音可以有效地掩蔽高频的纯音,高频的纯音对低频的纯音的掩蔽效应要弱一些。在声音强度方面,被掩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绝对强度的高低会影响产生听觉掩蔽的被掩蔽音和掩蔽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差异。因此,本题选 ABCD。29.语音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分数:2.00)A.音调 B.音强 C.音色 D.音长 解析:解析:语音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调、音强、音色和音长。因此本题选 ABCD。30.影响语音知觉的因素包括(分数:2.00)A.语音相似性 B.语音强度 C.语境 D.句法 解析:解析:语音知觉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语音相似性、语音强度、噪音掩蔽、语境、语义、语法或句法等因素。因此本题选 ABCD。31.色光混合的规律包括(分数:2.00)A.互补律 B.间色律 C.替代律 D.对立律解析:解析:色光混合有三条基本规律,分别是互补律、间色律和替代律。因此本题选 ABC。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实验心理学)-试卷15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