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中国科学院硕士普通遗传学真题 1993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0.00)1.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数:2.00)_2.自发突变、诱发突变(分数:2.00)_3.累加作用、倍加作用(分数:2.00)_4.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分数:2.00)_5.转化、转导(分数:2.00)_二、B/B(总题数:1,分数:10.00)6.某小麦群体中,染病性植株(rr)有 9%,抗病性植株(RR 或 Rr)为 91%。抗病性植株可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而染病性植株的幼苗致死。经三代随机交配后,该小麦群体中染病性植株的百分比是多少?(分
2、数:10.00)_三、B/B(总题数:1,分数:10.00)7.为什么白花授粉的四倍体植物比自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子代隐性表型的频率低?(分数:10.00)_四、B/B(总题数:1,分数:10.00)8.人们曾偶然发现过玳瑁色雄猫,此猫不育。试解释玳瑁色雄猫何以出现?(分数:10.00)_五、B/B(总题数:1,分数:10.00)9.何谓上位?它与显性有何区别?举例说明上位的机制。(分数:10.00)_六、B/B(总题数:1,分数:10.00)10.用基因型 Aabb的玉米植株的花粉给基因型为 aaBb的玉米植株授粉,根据胚乳的基因型将籽粒分类。预期将形成哪些类型的籽粒?它们的比例如何?(分数:
3、10.00)_七、B/B(总题数:1,分数:10.00)11.在番茄中,基因 O、P、S 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的 F1代用三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如下结果:(分数:10.00)_八、B/B(总题数:1,分数:10.00)12.为何红绿色盲的患者中男性比女性多,而在抗维生素 D佝偻病(一种显性伴性遗传病)的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分数:10.00)_九、B/B(总题数:1,分数:10.00)13.阐述自交繁殖的遗传效应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分数:10.00)_十、B十、/B(总题数:1,分数:10.00)14.杂交稻是利用哪些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培育出来的?简述杂交水稻研究和利用的现状
4、。(分数:10.00)_考研中国科学院硕士普通遗传学真题 1993年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0.00)1.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基因频率(alleles frequency):在一个二倍体的某特定基因座位上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座位上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定义为该基因的频率。 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y):群体中某特定的基因型个体的数目占个体总数目的比率。2.自发突变、诱发突变(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是在自然
5、状况下产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是有机体暴露在诱变剂中引起的遗传物质的改变。3.累加作用、倍加作用(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累加作用(cumulative effect):每个有效基因的作用按一定数值与尽余值(无效基因的基本值)相加或相减。 倍加作用(product effect):每个有效基因的作用按一定数值与尽余值相乘或相除。4.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在同一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 100%联系在一起传递到下一代。例如雄果蝇、雌蚕。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6、 linkage):由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使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连锁基因发生部分的重新组合,重组型远远小于亲本型,这种现象被称为不完全连锁。5.转化、转导(分数:2.00)_正确答案:()解析:转化(transformation):一个细菌品系的细胞由于吸收了另一细菌品系分离得来的 DNA(称为转化因子)而发生的遗传性状改变的现象。 转导(transductant):以病毒作为载体把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细胞传到另一个细菌细胞的过程。转导可分为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二、B/B(总题数:1,分数:10.00)6.某小麦群体中,染病性植株(rr)有 9%,抗病性植株(RR 或 Rr)为 91%。
7、抗病性植株可正常生长、开花和结实。而染病性植株的幼苗致死。经三代随机交配后,该小麦群体中染病性植株的百分比是多少?(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此题为选择对隐性纯合体不利的群体分析。在原始群体中,基因频率分别为:r 为 0.3,R 为 0.7。所以,在群体中各基因型的概率分别为:RR=0.72=0.49;Rr=20.70.3=0.42;rr=0.3 2=0.09。由于选择对隐性纯合体完全淘汰,所以此时 S(选择系数)为 1,亲本经淘汰后,基因 R、r 的概率分别为:r= 20.30.7/(1-10.32)=0.2308,R=0.7692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 R、r 的概率分别为:r
8、= 20.23080.7692/(1-10.23082)=0.1840;R=0.8160随机交配二代后,基因 R、r 的概率分别为:r=三、B/B(总题数:1,分数:10.00)7.为什么白花授粉的四倍体植物比自花授粉的二倍体植物子代隐性表型的频率低?(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在自花授粉植物中,Aa 自交后,产生 1:2:1的分离比,其中隐性纯合个体占 1/4;四倍体 AAaa自交后,会产生 35A_ _ _:1aaaa 的分离比,其中隐性纯合个体占 1/36;四倍体 AAAa自交后,会产生 AA与 Aa两种配子,自交后代无隐性个体;四倍体 Aaaa自交后,会产生 Aa与 aa
9、两种配子,且分离比为1:1,自交后隐性纯合个体占 1/4。综合以上三种情况,杂合四倍体自交后所产生的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小于杂合二倍体自交后所产生的隐性纯合个体的比例。四、B/B(总题数:1,分数:10.00)8.人们曾偶然发现过玳瑁色雄猫,此猫不育。试解释玳瑁色雄猫何以出现?(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玳瑁猫也叫三色猫,是由一对 X连锁基因 O与 o制约的,在不是黄色和黑色的地方表现出白色。白色是由常染色体上不完全显性基因 S决定的。由于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的两个 X染色体中,有一个在个体发育早期异染色质化,在这个染色体上的基因随之处于失括状态,而只有处于活化状态的染色体可以表达出该
10、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因而表现出花斑状。在个别情况下,由于雌猫在形成配子过程中,X 染色体不分离,产生了 XX型配子,且两条染色体分别带有 O和 o基因,这种配子与 Y型配子结合后就形成了XXY型个体,性别为雄性,可以表现出玳瑁猫的特征,但是由于性染色体的不均衡,导致个体不育。五、B/B(总题数:1,分数:10.00)9.何谓上位?它与显性有何区别?举例说明上位的机制。(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所谓上位是指某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等位基因的影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这种现象叫做上位效应。上位可分为显性上位和隐性上位。而显性是指一对等位基因中,当其处于杂合状态时,只表现一
11、个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该基因为显性基因,这种现象叫做显性。所以上位是指不同对等位基因间的作用,而显性是指一对等位基因内的作用方式。例如家兔毛色的遗传是一种隐性上位的表现形式,灰兔与白兔杂交,子一代为灰色,子二代出现 9灰兔:3 黑兔:4 白兔的比例。这是由于基因 G和 g分别为灰色与黑色的表现,但此时必须有基因 C的存在,当基因型为 cc时,兔毛色白化,所以为隐性上位。 六、B/B(总题数:1,分数:10.00)10.用基因型 Aabb的玉米植株的花粉给基因型为 aaBb的玉米植株授粉,根据胚乳的基因型将籽粒分类。预期将形成哪些类型的籽粒?它们的比例如何?(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
12、:基因型为 Aabb的植株可以产生的花粉粒类型有 Ab和 ab,而基因型为 aaBb的个体可以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 aB和 ab,一个胚囊中极核的组成为 aBaB或 abab,所以胚乳的类型有 AaaBBb、aaaBBb、Aaabbb和 aaabbb四种类型,比例为 1:1:1:1。七、B/B(总题数:1,分数:10.00)11.在番茄中,基因 O、P、S 位于第二染色体上。对这三个基因是杂合的 F1代用三隐性个体进行测交,得到如下结果:(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1.因为亲本型为 OP+,+S,双交换型为+P+,O+S,所以三基因的顺序为 P-O-S或 S-O-P。 2交换值分别
13、为:P-O 之间=(110+96+4)/1000=21% O-S 之间=(73+63+4)/1000=14% O-P 之间=(110+96+73+63+24)/1000=35%。 3这些基因间的图距是:P-21-O-14-S P-35-S 4并发系数=0.4%/(21%14%)=13.6%。八、B/B(总题数:1,分数:10.00)12.为何红绿色盲的患者中男性比女性多,而在抗维生素 D佝偻病(一种显性伴性遗传病)的患者中女性比男性多?(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红绿色盲为隐性伴性遗传病。假设色盲基因在群体中的频率为 q,且假设人群为一个理想群体,则男性中患病率为 g,基因型为
14、XBY,女性中患病率为 q2,基因型为 XbXb,因为 q小于 1,所以 q2小于 q,即女性患者少于男性患者。同理,由于抗维生素 D佝偻病为显性伴性遗传病,所以在男性中 XDY为患者频率为 1-q,在女性中,基因型 XDXD和 XDXd均为患者,频率为 1-q2,由于 q2小于 q,所以(1-q 2)大于(1-q),因此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九、B/B(总题数:1,分数:10.00)13.阐述自交繁殖的遗传效应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自交是近亲繁殖中最极端的一种方式,自交使基因快速纯合,杂合体迅速减少,以至趋于零,最后,纯合体的频率分别等于它们相应的基因
15、频率。并且,自交降低群体基因型值的平均值。自交对群体均值的影响程度与近交系数、显性程度以及基因频率三个因素呈正比,自交还可以使群体发生分化。在育种过程中,自交加选择是提高杂种优势的重要手段。通过人工选择,可以选择保留理想的纯合体,淘汰不理想的纯合体。自交可以较快地加大群体间的基因频率差异,因而也成为提高杂种优势的有利手段。十、B十、/B(总题数:1,分数:10.00)14.杂交稻是利用哪些遗传学理论和技术培育出来的?简述杂交水稻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我国的杂交水稻主要是在袁隆平教授的主持下研究成功的。他提出了通过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打破了“水稻等自花受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丰富了遗传育种理论和技术,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三次突破:20 世纪 50年代矮杆水稻的培育成功,将水稻单产由每公顷 6000kg提高到 7500kg左右;70 年代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将单产水平提高到 9000kg左右;现在正在进行的第三次突破,即“超级杂交稻”的研究,把株型育种和远源杂种优势结合起来,可以使单产水平提高到 12 000kg以上。我国目前杂交稻的种植量占水稻种植的 50%,杂交稻产量占水稻总产量的六成以上。 (李雅轩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