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试卷2-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1317       资源大小:5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试卷2-1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试卷 2-1 及答案解析(总分:8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记载“雷公炮制十七法”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炮炙论B.炮炙大法C.修事指南D.饮膳正要2.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滇南本草D.本草经集注3.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分数:2.00)A.救荒本草B.本草拾遗C.滇南本草D.白猿经4.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本草纲目拾遗B.图经本草C

    2、.新修本草D.开宝本草5.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的理论基础,中药归经学说之先导指的是(分数:2.00)A.山海经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D.五十二病办6.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是(分数:2.00)A.神农本草经疏B.新修本草C.本草品汇精要D.中国药学大辞典7.不宜与生姜同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黄芩B.大黄C.半夏D.莱菔子8.下列哪项不属于“十八反”的药物(分数:2.00)A.甘草反甘遂B.乌头反贝母C.莱菔子反人参D.甘草反大戟9.中药药性中,五味的确定是(分数:2.00)A.仅从口尝获得B.仅从药物疗效中推导C.以口尝获得为主,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辅D.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

    3、主,以口尝获得为辅10.下列哪项不是道地药材(分数:2.00)A.青海的大黄B.江苏的薄荷C.东北的细辛D.广东的薄荷11.下列哪项不是河南的道地药材(分数:2.00)A.大黄B.地黄C.牛膝D.菊花12.下列药物中,孕妇宜慎用的是(分数:2.00)A.连翘B.牛膝C.板蓝根D.大青叶13.下列药物中,孕妇禁用的是(分数:2.00)A.黄连B.桂枝C.商陆D.冬葵子14.早春二月和深秋时节最宜采收的药材是(分数:2.00)A.叶类B.全草类C.果实类D.根和根茎15.下列哪项属于水火共制法(分数:2.00)A.炒B.蒸C.炙D.水飞16.下列哪项不属于水制法(分数:2.00)A.漂洗B.闷润C

    4、.水飞D.煮17.炙法属于(分数:2.00)A.水制B.火制C.水火共制D.其他制法18.神曲的炮制方法是(分数:2.00)A.制霜B.精制C.发酵D.药拌19.生首乌制熟的目的是(分数:2.00)A.降低毒副作用B.增强药物功能C.改变药物性能D.引药入经20.除哪项外,都是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分数:2.00)A.剂量过大B.误服伪品C.炮制不当D.服药时间不当21.下列哪项配伍方法应当避免(分数:2.00)A.相恶B.相畏C.相使D.相杀22.下列哪项药物配伍应当避免(分数:2.00)A.巴豆配牵牛B.麻黄配桂枝C.陈皮配半夏D.全蝎配蜈蚣23.青黛、旋覆花入煎剂宜(分数:2.00)A

    5、.包煎B.后下C.先煎D.另煎二、B1 型题(总题数:5,分数:20.00)A载药 365 科 B载药 730 利 C载药 1892 利 D载药 1500 种(分数:4.00)(1).本草纲目的载药数是(分数:2.00)A.B.C.D.(2).本草经集注的载药数是(分数:2.00)A.B.C.D.A滇南本草B本草品汇精要C白猿经D本草衍义(分数:4.00)(1).明代著名的地方本草是(分数:2.00)A.B.C.D.(2).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是(分数:2.00)A.B.C.D.A陈皮、砂仁 B细辛、五味子 C山药、菊花 D川芎、贝母(分数:4.00)(1).道地药材产于河南的是(

    6、分数:2.00)A.B.C.D.(2).道地药材产于四川的是(分数:2.00)A.B.C.D.A蜜炙 B酒炙 C醋炙 D盐炙(分数:4.00)(1).为了增强药物的润肺止咳作用,宜采用(分数:2.00)A.B.C.D.(2).为了增强药物的疏肝止痛作用,宜采用(分数:2.00)A.B.C.D.A蜜炙 B酒炙 C醋炙 D盐炙(分数:4.00)(1).为了增强药物的补肾作用,宜采用(分数:2.00)A.B.C.D.(2).为了引药入肾,宦采用(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24.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有(分数:2.00)A.薄荷B.旋覆花C.人参D.沉香2

    7、5.入汤剂宜包煎的药物有(分数:2.00)A.蒲黄B.旋覆花C.滑石D.番泻叶26.下列服药时时间,正确的是(分数:2.00)A.滋补药饭前服B.健胃药饭后服C.驱虫药空腹服D.安神药睡前服27.以种子入药的药物有(分数:2.00)A.沙苑子B.菟丝子C.车前子D.覆盆子28.包煎的药物一般(分数:2.00)A.气味芳香B.带有绒毛C.粉末状D.粘性强29.煎药器具最宜选用(分数:2.00)A.铁锅B.砂锅C.瓦罐D.铝锅30.下列药物中,属于配伍禁忌的是(分数:2.00)A.硫黄与朴硝B.人参与五灵脂C.草乌与犀角D.牙硝与二棱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试卷 2-1 答案解析(总分:80.

    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记载“雷公炮制十七法”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炮炙论B.炮炙大法 C.修事指南D.饮膳正要解析:解析:炮炙大法作者缪希雍,书中所述的“雷公炮制十七法”对后世影响很大。2.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新修本草B.本草拾遗C.滇南本草D.本草经集注 解析:解析:本草经集注作者梁.陶弘景,载药 730 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还考订了古今用药的度量衡,并规定了汤、酒、膏、丸等剂型的制作规范。3.我国现存内容最

    9、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是(分数:2.00)A.救荒本草B.本草拾遗C.滇南本草 D.白猿经解析:解析:滇南本草作者兰茂,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4.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的本草著作是(分数:2.00)A.本草纲目拾遗B.图经本草C.新修本草 D.开宝本草解析:解析:新修本草由李勋、苏敬等主持编纂,载药物共 844 种,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学著作;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开创了世界药学著作的先例。5.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的理论基础,中药归经学说之先导指的是(分数:2.00)A.山海经B.神农本草经C.黄帝内经 D.五十二病办解析:解析:黄帝内经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的理论基

    10、础;是中药归经学说之先导;后世中药升降浮沉学说的理论依据。6.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是(分数:2.00)A.神农本草经疏B.新修本草C.本草品汇精要 D.中国药学大辞典解析:解析:本草品汇精要所附 1300 多幅药图,是古代彩绘本草图谱的珍品;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7.不宜与生姜同用的药物是(分数:2.00)A.黄芩 B.大黄C.半夏D.莱菔子解析:解析: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如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生姜恶黄芩,黄芩能削弱生姜的温胃止呕的作用;近代研究吴茱萸有降压作用,但与甘草同用时,这种作用即消失,也可以说吴茱萸恶甘草。8.下列

    11、哪项不属于“十八反”的药物(分数:2.00)A.甘草反甘遂 B.乌头反贝母C.莱菔子反人参D.甘草反大戟解析:解析:人参恶莱菔子,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此配伍属于“相恶”。十八反歌: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9.中药药性中,五味的确定是(分数:2.00)A.仅从口尝获得B.仅从药物疗效中推导C.以口尝获得为主,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辅D.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主,以口尝获得为辅 解析:解析:确定依据:五味不仅仅是药物味道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10.下列哪项不是道地药材(分数:2.00)A.青海的大黄B.江苏的薄荷C.东北的细辛D.广东的薄荷 解析:解析

    12、: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沿用至今。11.下列哪项不是河南的道地药材(分数:2.00)A.大黄 B.地黄C.牛膝D.菊花解析:解析: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砂仁等,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

    13、沿用至今。12.下列药物中,孕妇宜慎用的是(分数:2.00)A.连翘B.牛膝 C.板蓝根D.大青叶解析:解析:孕妇慎用的药物包括通经去瘀、行气破滞及辛热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等。13.下列药物中,孕妇禁用的是(分数:2.00)A.黄连B.桂枝C.商陆 D.冬葵子解析:解析:禁用的药物是指毒性较强或药性猛烈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等。凡禁用的药物绝对不能使用,慎用的药物可以根据病情的需要斟酌使用。14.早春二月和深秋时节最宜采收的药材是(分数:2.00)A.叶类B.全草类C.果实类D.根和根

    14、茎 解析:解析:根、根茎: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 2 月、8 月采收为佳。15.下列哪项属于水火共制法(分数:2.00)A.炒B.蒸 C.炙D.水飞解析:解析:水火共制:包括蒸、煮、炖、洋、淬等方法。16.下列哪项不属于水制法(分数:2.00)A.漂洗B.闷润C.水飞D.煮 解析:解析:水制法:漂洗、浸泡、闷润、喷洒、水飞17.炙法属于(分数:2.00)A.水制B.火制C.水火共制D.其他制法 解析:解析:火制:是将药物经火加热处理的方法,包括炒、炙、烫、煅、煨。18.神曲的炮制方法是(分数:2.00)A.制霜B.精制C.发酵 D.药拌解析:解析:发酵:在一定条件(温度等)下使药物发酵,从而改变原

    15、来药物的性质,可增强和胃消食的作用,如神曲、建曲、半夏曲等。19.生首乌制熟的目的是(分数:2.00)A.降低毒副作用B.增强药物功能C.改变药物性能 D.引药入经解析:解析:生首乌性平,炮制后成制首乌性微温。20.除哪项外,都是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分数:2.00)A.剂量过大B.误服伪品C.炮制不当D.服药时间不当 解析:解析:产生中药中毒的主要原因:剂量过大、误服伪品、炮制不当、制剂服法不当、配伍不当等。21.下列哪项配伍方法应当避免(分数:2.00)A.相恶 B.相畏C.相使D.相杀解析:解析:相恶,就是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应当避免这种配伍。22.下列哪项药物配伍应当避免

    16、(分数:2.00)A.巴豆配牵牛 B.麻黄配桂枝C.陈皮配半夏D.全蝎配蜈蚣解析:解析: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和破坏药效,因而应该避免。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23.青黛、旋覆花入煎剂宜(分数:2.00)A.包煎 B.后下C.先煎D.另煎解析:解析:包煎:主要指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二、B1 型题

    17、(总题数:5,分数:20.00)A载药 365 科 B载药 730 利 C载药 1892 利 D载药 1500 种(分数:4.00)(1).本草纲目的载药数是(分数:2.00)A.B.C. D.解析:(2).本草经集注的载药数是(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载药数达到 1892 种,附方 11000 多个。本草经集注作者梁.陶弘景,载药 730 种。A滇南本草B本草品汇精要C白猿经D本草衍义(分数:4.00)(1).明代著名的地方本草是(分数:2.00)A. B.C.D.解析:(2).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是(分数:2.00)A.B. C.D.解

    18、析:解析:滇南本草作者明代兰茂,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本草品汇精要所附 1300 多幅药图,是古代彩绘本草图谱的珍品;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A陈皮、砂仁 B细辛、五味子 C山药、菊花 D川芎、贝母(分数:4.00)(1).道地药材产于河南的是(分数:2.00)A.B.C. D.解析:(2).道地药材产于四川的是(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四川的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山东的阿胶,浙江的贝母,江苏的薄荷,广东的陈皮、

    19、砂仁等,自古以来都被称为道地药材,沿用至今。A蜜炙 B酒炙 C醋炙 D盐炙(分数:4.00)(1).为了增强药物的润肺止咳作用,宜采用(分数:2.00)A. B.C.D.解析:(2).为了增强药物的疏肝止痛作用,宜采用(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炙: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蜜炙可增强药物的润肺止咳作用;醋炙可增强药物的疏肝止痛作用。A蜜炙 B酒炙 C醋炙 D盐炙(分数:4.00)(1).为了增强药物的补肾作用,宜采用(分数:2.00)A.B.C.D. 解析:(2).为了引药入肾,宦采用(分数:2.00)A

    20、.B.C.D. 解析:解析:炙:用液体辅料拌炒药物,使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盐炙可增强药物的补肾作用和引药人肾。三、X 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24.入汤剂宜后下的药物有(分数:2.00)A.薄荷 B.旋覆花C.人参D.沉香 解析:解析:后下: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而降低药效,须在其他药物煎沸 510 分钟后放人,如薄荷、青蒿、香薷、木香、砂仁、沉香、白豆蔻、草豆蔻等。此外,有些药物虽不属芳香药,但久煎也能破环其有效成分,如钩藤、大黄、番泻叶等亦属后下之列。25.入汤剂宜包煎的药物有(分数:2.00)A.蒲

    21、黄 B.旋覆花 C.滑石 D.番泻叶解析:解析:包煎:主要指那些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宜先用纱布袋装好,再与其他药物同煎,以防止药液混浊或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及沉于锅底,加热时引起焦化或糊化。如蛤粉、滑石、青黛、旋覆花、车前子、蒲黄及灶心土等。26.下列服药时时间,正确的是(分数:2.00)A.滋补药饭前服 B.健胃药饭后服 C.驱虫药空腹服 D.安神药睡前服 解析:解析:服药时间:滋补药宜在饭前服;驱虫药和泻下药大多在空腹时服;健胃药和对胃肠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宜于饭后服;其他药物一般也宜在饭后服;而安眠的药物则应在睡前服。无论食前或饭后服药,都应略有间隔,如饭前后 1、2 小时左右,以免

    22、影响疗效。27.以种子入药的药物有(分数:2.00)A.沙苑子 B.菟丝子 C.车前子 D.覆盆子解析:解析:果实类药物除青皮、枳实、覆盆子、乌梅等少数药材要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实外,一般都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槟榔、马兜铃等。以种子入药的,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如莲子、银杏、沙苑子、菟丝子等。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种子入药的,可在种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将种子打下后分别晒干贮存,如车前子、苏子等。28.包煎的药物一般(分数:2.00)A.气味芳香B.带有绒毛 C.粉末状 D.粘性强 解析:解析:金石、矿物、介壳类药物一般先煎;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久煎其有效成分易于挥发一般后下;粘性强、粉末状及带有绒毛的药物一般包煎;某些贵重药材一般另煎;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一般溶化;某些贵重药,用量较轻一般冲服。29.煎药器具最宜选用(分数:2.00)A.铁锅B.砂锅 C.瓦罐 D.铝锅解析:解析:煎药器具最宜选用砂锅、瓦罐。30.下列药物中,属于配伍禁忌的是(分数:2.00)A.硫黄与朴硝 B.人参与五灵脂 C.草乌与犀角 D.牙硝与二棱 解析:解析: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总论)-试卷2-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medalangle36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