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1205       资源大小:59.50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了(分数:2.00)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2.关于精气的运动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B.气的运动,称为气机C.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沉、浮等几种D.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是对气的运动的经典阐释3.下列关于气化的叙述不

    2、正确的是(分数:2.00)A.气化是指气与形之间的转化B.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C.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D.气化是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中的一部分4.“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指的是(分数:2.00)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5.“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指的是(分数:2.00)A.阴阳互根互用B.阴阳消长平衡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6.阴阳学说用于分析四诊资料时,脉象分阴阳,中如以部位分,寸为,尺为;以动态分,则至者为,去者为(分数:2.00)A.阴,阳;阴,阳B.阳,

    3、阴;阳,阴C.阴,阴;阳,阳D.阳,阳;阴,阴7.“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说明了阴阳学说中的什么内容(分数:2.00)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8.脏腑辨证中,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阴证(分数:2.00)A.心血虚B.心气虚C.心阴虚D.心血瘀阻9.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夏日在肤”,则可见(分数:2.00)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10.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秋日下肤”,则可见(分数:2.00)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

    4、虫周密11.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冬日在骨”,则可见(分数:2.00)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12.心病及肝属于(分数:2.00)A.母病及子B.子病及母C.反克D.倍克13.五行学说可以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五脏的病变部位。如面见赤色,口味苦,脉洪,为(分数:2.00)A.肾水凌心B.肝病犯脾C.肝病D.心病14.心在“五音”归属于(分数:2.00)A.角B.征C.宫D.商15.脾之“变动”为(分数:2.00)A.握B.忧C.哕D.咳16.肾之“变动”为(分数:2.00)A.握B.忧C.哕D.栗二、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

    5、16.00)A土 B金 C水 D火(分数:4.00)(1).泻南补北法泻的是(分数:2.00)A.B.C.D.(2).啰是的病变(分数:2.00)A.B.C.D.A土 B金 C木 D水(分数:4.00)(1).呼是的病变(分数:2.00)A.B.C.D.(2).肝气病者,病情为吉中顺时,人面色见之色(分数:2.00)A.B.C.D.A井穴 B荥穴 C输穴 D合穴(分数:4.00)(1).按五行相生,肝虚证时,取肾经的行补法。(分数:2.00)A.B.C.D.(2).按五行规律,肝实证时,取本经进行治疗。(分数:2.00)A.B.C.D.A取象比类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分数:4.

    6、00)(1).奠定中医理论体系方法论基石的是(分数:2.00)A.B.C.D.(2).能最好地说明万物同源性和物质统一性的(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7.下列属于中医学哲学基础的是(分数:2.00)A.精气学说B.阴阳学说C.五行学说D.脏腑学说18.下列治法体现了阴阳制约的是(分数:2.00)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19.下列体现阴阳交感的是(分数:2.00)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C.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7、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D.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20.下列体现阴阳互藏的是(分数:2.00)A.天为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B.万物负阴而抱阳C.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D.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21.下列能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是(分数:2.00)A.阳根于阴,阴根于阳B.阴生于阳,阳生于阴C.孤阴不生,孤阳不长D.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22.下列能体现阴阳消长失调的是(分数:2.00)A.阴胜则阳病B.阳胜则阴病C.阳胜则热D.阴胜则寒23.下列不是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分数:2.00)A.气与血B.寒与热C

    8、.水与火D.动与静24.阴偏盛的病机是(分数:2.00)A.阴邪偏盛B.阳不化阴,滋生痰湿C.阳气被遏而寒盛D.阳不制阴,虚寒内生25.下列属于阳中之阳的是(分数:2.00)A.心B.肺C.上午D.下午26.下列体现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的是(分数:2.00)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C.虚者补之D.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了(分数:2.00)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 C.阴阳对立制约D

    9、.阴阳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噩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意思是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2.关于精气的运动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B.气的运动,称为气机C.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沉、浮等几种 D.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是对气的运动的经典阐释解析:解析:自然界一切事物的纷繁变化,都是精气运动的结果。气的运动,称为气机。

    10、气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升、降、聚、散等几种。如素问.六微旨大论说:“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3.下列关于气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气化是指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B.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C.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D.气化是精气的运动与变化中的一部分解析:解析: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凡在气的作用下或参与下,宇宙万物在形态、性能及表现方式上所出现的各种变化,皆是气化的结果。气化的形式包括:气与形之间的转化、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气与气之间的转

    11、化、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4.“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指的是(分数:2.00)A.阴阳互根B.阴阳互用C.阴阳对立制约 D.阴阳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阴阳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左与右、天与地、动与静、出与入、升与降、昼与夜、明与暗、寒与热、水与火等等。阴阳两个方面的相互对立主要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类经附翼.医易。说明了动与静、阴与阳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的关系。人的机体之所以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12、,就是阴与阳相互制约、相互消长取得统一动态平衡的结果。5.“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指的是(分数:2.00)A.阴阳互根互用 B.阴阳消长平衡C.阴阳对立制约D.阴阳相互转化解析:解析: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这种阴阳的相互依存关系,称之为“互根”。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阴阳学说运用阴阳互根互用关系,广泛地用来阐释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谓“阳生阴长,阳杀阴藏”。6.阴阳学说用于

    13、分析四诊资料时,脉象分阴阳,中如以部位分,寸为,尺为;以动态分,则至者为,去者为(分数:2.00)A.阴,阳;阴,阳B.阳,阴;阳,阴 C.阴,阴;阳,阳D.阳,阳;阴,阴解析:解析:阴阳学说用于分析四诊资料时,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7.“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说明了阴阳学说中的什么内容(分数:2.00)A.阴阳的对立制约B.阴阳的互根互用C.阴阳的消长平衡D.阴阳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析:阴阳转化是指阴阳对立的双方

    14、,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可以转化为阳,阳也可以转化为阴。8.脏腑辨证中,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阴证(分数:2.00)A.心血虚B.心气虚C.心阴虚D.心血瘀阻 解析:解析:A、B、C 为虚证属阴,D 为实证属阳。9.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夏日在肤”,则可见(分数:2.00)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 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解析:解析:四季脉象规律: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10.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

    15、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秋日下肤”,则可见(分数:2.00)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 D.蛰虫周密解析:11.天人相应,四时脉象变化,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冬日在骨”,则可见(分数:2.00)A.如鱼之游在波B.泛泛乎万物有余C.蛰虫将去D.蛰虫周密 解析:12.心病及肝属于(分数:2.00)A.母病及子B.子病及母 C.反克D.倍克解析:解析:五行学说可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与传变。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母脏之病传及子脏。如肾病及肝;子病及母:疾病从子脏传及母脏。如心病及肝。13.五行学说可以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确定五脏的病变部位。如面见赤色,口味苦,脉

    16、洪,为(分数:2.00)A.肾水凌心B.肝病犯脾C.肝病D.心病 解析:解析: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中,赤色、苦味、洪脉都对应心病。14.心在“五音”归属于(分数:2.00)A.角B.征 C.宫D.商解析:解析:解析见下表。15.脾之“变动”为(分数:2.00)A.握B.忧C.哕 D.咳解析:16.肾之“变动”为(分数:2.00)A.握B.忧C.哕D.栗 解析:二、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土 B金 C水 D火(分数:4.00)(1).泻南补北法泻的是(分数:2.00)A.B.C.D. 解析:(2).啰是的病变(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以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泻

    17、南补北法南,代表心火;北,代表肾水。泻南补北指泻心火补肾水,其基本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相似原理治法: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木、火、土、金、水的变动分别是握、忧、哕、咳、栗。A土 B金 C木 D水(分数:4.00)(1).呼是的病变(分数:2.00)A.B.C. D.解析:(2).肝气病者,病情为吉中顺时,人面色见之色(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木、火、土、金、水的五声呼、笑、歌、哭、呻。病色相生均足吉,色生病为吉中顺,病生色为吉中逆;病色相克为凶,色克病为凶中逆,病克色为凶中顺。简单记就是“相生就吉,色作主语时,要不是最好吉中顺就是最坏凶中逆。按题意,因色生

    18、病,则生木的为水。A井穴 B荥穴 C输穴 D合穴(分数:4.00)(1).按五行相生,肝虚证时,取肾经的行补法。(分数:2.00)A.B.C.D. 解析:(2).按五行规律,肝实证时,取本经进行治疗。(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根据“虚者补其母”,取生我者经的有生我穴。故,木病因取有水属性肾的水穴合穴。肝虚者,还可选本经的水穴。根据“实则泻其子”,取我生经的我生穴。故,木旺者,取有火属性的火穴荥穴或本经的荥穴。A取象比类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精气学说(分数:4.00)(1).奠定中医理论体系方法论基石的是(分数:2.00)A.B.C.D. 解析:(2).能最好地说明万

    19、物同源性和物质统一性的(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此帮助中医构建了同源性思维、类比性思维、整体观和精气血津液神理论乃至藏象理论。古代哲学认为,精气的概念涵盖了一切的物质基础;精气是万物的本源,人类和自然万物有着共同的化生之源。精气也成了万物感应的媒介。三、X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7.下列属于中医学哲学基础的是(分数:2.00)A.精气学说 B.阴阳学说 C.五行学说 D.脏腑学说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是古代比较系统的自然科学体系,在其自身理论体系形成之时,并与医学实践经验和理论融合在一起,构建了涵盖自然哲学、形态学和实践验证的完

    20、整的医学体系。中医学以古代的唯物观和辩证观,即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分析和解决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等诸多问题,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理性思维特点。所以此题答案是 ABC。18.下列治法体现了阴阳制约的是(分数:2.00)A.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B.阳中求阴,阴中求阳C.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D.热因热用,寒因寒用 解析:解析:此题考察的是阴阳制约的内涵。寒为阴,热为阳,阴阳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若一方亢盛,另一方来制约它使其阴阳最终达到平衡,即所谓的阴阳相互制约,选项 A、C、D 都体现了阴阳相互制约,而选项 B 体现的是阴阳的互根作用。所以此题答案是 AC

    21、D。19.下列体现阴阳交感的是(分数:2.00)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C.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D.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交感互藏中“交感”的内涵。交感即交互感应,所谓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处于相互感应,即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地过程中。选项 A 是指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和变化的根本条件。选项 B 是指人与天地阴阳之气一样也是在自然界万物化生中所产生的。选项 C 是说阴阳二气在运动中达到和谐状态时,就会发生交感作用,从而产生万物。而选项 D

    22、是说阴阳的互藏。所以答案时 ABC。20.下列体现阴阳互藏的是(分数:2.00)A.天为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阳 B.万物负阴而抱阳 C.阴中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 D.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时阴阳交感互藏中“互藏”的内涵。阴阳互藏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涵有另一方。即阴中藏阳,阳中藏阴。类经“天本阳也,然阳中有阴;地本阴也,然阴中有刚,此阴阳互藏之道”;“万物负阴而抱阳”是说阴阳的互藏互寓自然观象亦应是宇宙万物普遍存在的规律。“阴重有阳则水温而精盈,阳中有阴则气清而神旺”是说阴阳互藏对事物或现象本事的生长、发展

    23、和变化有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是说大气圈也是受天地阴阳交感互藏的影响而制约生物繁殖牛长,从而构成人类生存环境。所以选项 ABCD 都体现了阴阳互藏,所以答案是 ABCD。21.下列能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是(分数:2.00)A.阳根于阴,阴根于阳 B.阴生于阳,阳生于阴 C.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D.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的互根互用内涵。阴阳的互根互用是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阴根于阳,阳根于阴”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又相互依存、相互化生、相互为用。“阴生于阳,阳生于阴

    24、”是指阴阳互根互用,相互依存,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从人体来说,阳气所代表的功能产生,必须依附于阴所代表的精血等物质为基础。阴精所代表的功能产牛,必须依附于阳气为基础。“孤阴不生,孤阳不长”是说阳依附于阴,阴依附于阳,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即任何阳的一面或阴的一面,都不能离开另一面而单独存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是说阴在内而为阳之镇守,阳在外而为阴之使役。二者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体现了阴阳的互根互用。选项 ABCD 都体现了阴阳互根互用,说明阴和阳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所以答案是 ABCD。22.下列能体现阴阳消长失调的是(分数

    25、:2.00)A.阴胜则阳病 B.阳胜则阴病 C.阳胜则热 D.阴胜则寒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阴阳的消长平衡之间的内涵。消长是指事物或现象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阴阳两个方面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处于运动变化当中。但是由于某些原因,阴阳的消长超出了一定的生理限度,破坏了阴阳的相对平衡,则阴阳的消长就会更加明显,表现为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此时,机体也从牛理向病理状态转化,导致阴阳消长失调而发病。素问“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是病理状态的阴阳盛衰,即阴偏盛则损阳,阳偏盛则耗阴,阴不足则阳亢,阳不足则阴盛。所以答案是 ABCD。23.下列不是以阴阳互根互用关系为主的是(分数:

    26、2.00)A.气与血B.寒与热 C.水与火 D.动与静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阴阳学说中阴阳互根互用关系的掌握。根据阴阳的互根互用概念我们知道气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相互为用的关系。气和血分属于阳和阴,气能生血、行血和统血,故气的正常,有助于血的生化和正常运行;血能舍气、养气,血之充沛则可资助气以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可以看出气血之间体现了相对物质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而 B、C、D 选项都是阴阳的两个方面,没有体现阴阳互根互用的关系,所以此题答案是 BCD。24.阴偏盛的病机是(分数:2.00)A.阴邪偏盛 B.阳不化阴,滋生痰湿 C.阳气被遏而寒盛 D.阳不制阴,虚寒内生解

    27、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阴偏盛的病机。阴偏盛是指阴超过正常的水平而引起的病理变化,是阴邪偏胜,机能减退,病理性代谢产物集聚的病理状态,阳不化阴,滋生痰湿,是痰湿等病理产物的积聚。阳气被遏而寒盛,是阴寒之气的偏胜,阻遏阳气的变化,阳不制阴,虚寒内生,是阳气不足,阳不制阴的病理变化,属于阳偏衰。所以答案是 ABC。25.下列属于阳中之阳的是(分数:2.00)A.心 B.肺C.上午 D.下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事物的阴阳属性。一般说来,凡属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功能的、机能亢进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阳的范畴;凡属于寒凉的、下降的、晦暗的、抑制的、沉重的、相对静止的、物质的、

    28、机能衰退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统属于阴的范畴,但是阴阳又是相对的,是无限可分的,任何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都可以一分为二。如白昼与黑夜相对而言,白昼为阳,然而白昼之中再分阴阳,白天的上午为阳中之阳,白天的下午为阳中之阴。金匮真言论“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所以此题答案是 AC。26.下列体现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的是(分数:2.00)A.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B.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C.虚者补之 D.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是指阴或阳的某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应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治疗,虚则补之是其总的治疗原则。“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是用来治疗阴虚阳亢症的,用滋阴壮水之祛,以抑制亢阳火盛的意思。“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用温补肾阳的方法来治疗阳虚阴盛的病证。然而无论是阴虚还是阳虚,最终会导致阴阳两虚,虚则补之,宜用阴阳双补。由于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在补阴或补阳的方药中配伍少量补阳药或补阴药,即“阴中求阳”或“阳中求阴”也体现了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需要注意的是阴阳偏衰不仅是单纯的阴虚或者阳虚,还包括阴阳两虚。所以答案是ABCD。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精气阴阳五行)-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