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1202       资源大小:5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模拟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邪气盛则实”的特点是(分数:2.00)A.正邪斗争激烈,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B.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C.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D.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2.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既可以见到面黄气虚等虚证,又可以见到呕吐腹泻等水湿留滞的实证,属于(分数:2.00)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3.疾病向好转或痊愈发展的最常见的转归

    2、是(分数:2.00)A.邪正相持B.正虚邪恋C.正胜邪退D.邪盛正衰4.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属于(分数:2.00)A.阴盛格阳B.真寒假热C.阳盛格阴D.阴阳亡失5.心悸、血瘀,属于(分数:2.00)A.肺卫气虚B.心气虚C.脾气虚D.宗气虚6.气机失调中,( )升降失常最为重要。(分数:2.00)A.脾胃B.肝胆C.肺肾D.肝肺7.气血关系的失调主要指(分数:2.00)A.气滞血瘀B.气血两虚C.气血不荣经脉D.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8.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脏腑有(分数:2.00)A.心、脾、肾B.心、肝、肾C.肺、脾、肾D.肝、脾、肾9.胃阴枯涸的原因

    3、为(分数:2.00)A.热病后期,邪热久留B.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C.气滞、瘀阻、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D.肝胆之火,横逆犯胃10.“至虚有盛候”为(分数:2.00)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C.虚实错杂D.虚实转化11.脏腑气滞多见于(分数:2.00)A.肺、肝、脾、胃B.肺、肾、肝、胆C.心、肾、肝、胆D.心、肝、脾、胃二、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津停气阻 B气随液脱 C津枯血燥 D津亏血瘀(分数:4.00)(1).烧伤,或吐泻后,出现舌质紫绛,或有瘀点、瘀斑,或见斑疹显露等临床表现其病机是(分数:2.00)A.B.C.D.(2).高热后,皮肤干燥。或肌肤甲

    4、错并有皮肤瘙痒的病机是(分数:2.00)A.B.C.D.A阴偏胜 B亡阳 C阳偏衰 D阴阳格拒(分数:4.00)(1).面色恍白,肢冷,倦卧,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的病机是(分数:2.00)A.B.C.D.(2).面白,肢冷,胃脘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舌苔白润,脉弦紧的病机是(分数:2.00)A.B.C.D.A心血不足 B心阴不足 C心的阳气偏衰 D心血瘀阻(分数:4.00)(1).心胸憋闷、疼痛、心悸怔忡,惊恐万状,甚则肢冷、脉伏不出,汗出而脱厥病机是(分数:2.00)A.B.C.D.(2).神思难以集中专一,甚则神思恍惚,面色恍白无华,舌色不荣病机是(分数:2.00)A.B.C.D

    5、.A风寒袭肺,肺失宣降 B邪热犯肺,灼伤肺津 C肺气耗伤,失于宣降 D痰湿停肺,肺失肃降(分数:4.00)(1).咳声重浊沉闷者,其病机是(分数:2.00)A.B.C.D.(2).咳声响亮,痰黄质稠者,其病机是(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2.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分数:2.00)A.水停气阻B.津枯血燥C.气随津脱D.津亏血瘀13.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分数:2.00)A.假热象B.很重的虚寒证C.寒热错杂证D.实寒证14.血的循环运行失常的病理变化应包括(分数:2.00)A.血行迟缓B.血行逆乱C.血液妄行D.血

    6、行加速15.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分数:2.00)A.表虚里实B.上实下虚C.至虚有盛候D.表实里虚16.在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变中,以哪些脏腑升降失常最为重要(分数:2.00)A.肺B.肝C.脾D.胃17.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分数:2.00)A.外伤大量失血B.肝病呕血C.月经淋漓不断D.妇女崩中18.内火病理变化有(分数:2.00)A.阳气过盛化火B.邪郁化火C.五志过极化火D.阴虚火旺19.血热的临床表现特征是(分数:2.00)A.有热象B.有肿疡C.有扰神D.有动血20.风气内动属于虚的(分数:2.00)A.热极生风B.肝阳化风C.阴虚生风D.血虚生风21.“火热内生”的原因是(分

    7、数:2.00)A.阳盛有余B.阴虚阳亢C.病邪郁结D.气血郁滞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模拟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邪气盛则实”的特点是(分数:2.00)A.正邪斗争激烈,病理反映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 B.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C.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D.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解析:解析:实,主要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状态。2.脾气不足。运化无权之湿滞中焦证,既可以见到面黄气虚等虚证,又可以见到

    8、呕吐腹泻等水湿留滞的实证,属于(分数:2.00)A.虚中夹实 B.实中夹虚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解析:解析: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3.疾病向好转或痊愈发展的最常见的转归是(分数:2.00)A.邪正相持B.正虚邪恋C.正胜邪退 D.邪盛正衰解析:解析:正胜邪退为正气奋起抗邪,正气日趋强盛,邪气日减衰退,疾病向好转和痊愈方向发展的一种病理变化。4.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属于(分数:2.00)A.阴盛格阳B.真寒假热C.阳盛格阴 D.阴阳亡失解析:解析:阳盛格阴,又称格阴,系指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

    9、体而格阴于外的一种病理状态。阳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在临床上出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之证。5.心悸、血瘀,属于(分数:2.00)A.肺卫气虚B.心气虚 C.脾气虚D.宗气虚解析:解析:气虚则生理功能减退,如: (1)肺气虚则胸闷、气短;肺卫气虚则怕冷、自汗、易感冒。 (2)脾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等。 (3)心气虚则行血无力而心悸、血瘀。 (4)宗气虚则见动而心悸、呼吸气短。6.气机失调中,( )升降失常最为重要。(分数:2.00)A.脾胃 B.肝胆C.肺肾D.肝肺解析:解析:气机升降失常病变中,脾胃和肝肺升降失常较重要,尤以脾胃升降

    10、失常最为重要。7.气血关系的失调主要指(分数:2.00)A.气滞血瘀B.气血两虚C.气血不荣经脉D.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 解析:解析:气血关系的失调主要指气和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主要有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和气血不荣经脉等几个方面。8.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脏腑有(分数:2.00)A.心、脾、肾B.心、肝、肾C.肺、脾、肾 D.肝、脾、肾解析:解析:与津液代谢密切相关的脏腑有肺、脾、肾三脏。肺、脾、肾等有关脏腑生理机能异常,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去协调,气化功能失常,均能导致津液生成、输布或排泄的失常,包括津液不足及津液在体内滞留的病理变化。9.胃阴枯涸的原因为(分数:2.00

    11、)A.热病后期,邪热久留 B.嗜酒、嗜食辛辣、过食膏粱厚味C.气滞、瘀阻、痰、湿、食积等郁结化热、化火D.肝胆之火,横逆犯胃解析:解析:胃阴的枯涸,多因热病后期,邪热久留;久病不复,消烁阴液所致。10.“至虚有盛候”为(分数:2.00)A.真实假虚B.真虚假实 C.虚实错杂D.虚实转化解析:解析: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形成: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表现: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淡嫩。又兼腹满时减、腹痛喜按等假象。11.脏腑气滞多见于(分数:2.00)A.肺、肝、脾、胃 B.肺、肾、肝、胆C.心、肾、肝、胆D.心、肝、脾、胃解析:解

    12、析:气机失调的病机可分为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五种。气机郁滞,某些脏腑功能失调或障碍,形成脏腑气滞病变,其中尤以肺气壅滞、肝气郁滞和脾胃气滞为多见。故选 A。二、B1 型题(总题数:4,分数:16.00)A津停气阻 B气随液脱 C津枯血燥 D津亏血瘀(分数:4.00)(1).烧伤,或吐泻后,出现舌质紫绛,或有瘀点、瘀斑,或见斑疹显露等临床表现其病机是(分数:2.00)A.B.C.D. 解析:(2).高热后,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的病机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高热、烧伤,或吐泻、大汗出等因素导致津液大量亏耗,血容量减少,血液循行滞涩不畅,从而发生血瘀之病

    13、变。在原有津液不足的基础上,出现舌质紫绛,或有瘀点、瘀斑,或见斑疹显露等临床表现。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津血又同源于后天的水谷精微,若因高热伤津,或烧伤引起津液损耗,或因失血脱液,或阴虚痨热津液暗耗,会导致津枯血燥。表现:可出现心烦、鼻咽干燥,或五心烦热,肌肉消瘦,皮肤干燥,或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脱落皮屑等津液不足和血虚失养的临床表现。A阴偏胜 B亡阳 C阳偏衰 D阴阳格拒(分数:4.00)(1).面色恍白,肢冷,倦卧,面红,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的病机是(分数:2.00)A.B.C.D. 解析:(2).面白,肢冷,胃脘冷痛,痛势暴急,遇寒加剧,舌苔白润,脉弦紧的病机是(分数:2.00)A

    14、. B.C.D.解析:解析:阴寒于内,排斥阳气于外,故见面色恍白,肢冷,倦卧,又见烦热,口渴,脉大无根等假象。寒滞胃脘证是指寒邪侵袭胃肠,阻滞气机,以胃脘、腹部冷痛,痛势急剧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候。又名中焦实寒证。A心血不足 B心阴不足 C心的阳气偏衰 D心血瘀阻(分数:4.00)(1).心胸憋闷、疼痛、心悸怔忡,惊恐万状,甚则肢冷、脉伏不出,汗出而脱厥病机是(分数:2.00)A.B.C.D. 解析:(2).神思难以集中专一,甚则神思恍惚,面色恍白无华,舌色不荣病机是(分数:2.00)A. B.C.D.解析:解析:阳气不足,血脉寒滞;痰浊凝聚都可引起心血瘀阻。劳倦感寒,或情志刺激常可诱发或加重

    15、;其表现是瘀血痹阻于心脉,心脉气血运行不畅,故心胸憋闷、疼痛等。心脉为瘀血所阻,气血凝滞而不通,则可见心悸怔忡,惊恐万状,心前区暴痛,甚则肢冷、脉伏不出,汗出而脱厥等。心血亏损,多由于失血,或血液生化不足,或情志内伤,耗损心血等所致。表现为心血不足,则血脉空虚而心无所主,可见脉细无力;血虚不能滋养心神,则神识衰弱,可见神思难以集中专一,甚则神思恍惚;血虚不能涵敛心阳,阳不入阴,则神不守舍,而见失眠多梦;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不安,甚则惊恐;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可见面色恍白无华,舌色不荣等病理表现。A风寒袭肺,肺失宣降 B邪热犯肺,灼伤肺津 C肺气耗伤,失于宣降 D痰湿停肺,肺失肃降(分数:4.0

    16、0)(1).咳声重浊沉闷者,其病机是(分数:2.00)A.B.C.D. 解析:(2).咳声响亮,痰黄质稠者,其病机是(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咳嗽指有气上升至喉咙,声道关闭,突然开放发出的一种“咳一咳”的声音。多因六淫外邪袭肺、内伤损肺,有害气体刺激等致肺失清肃宣降,肺气上逆所致。古人将其分为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有痰有声谓之咳嗽。咳声重浊紧闷,多属实证,是寒痰湿浊停聚于肺,肺失肃降所致。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塞不通,见于风寒袭肺,肺失宣降;咳声轻清低微,多属虚证。多因久病肺气虚损,失于宣降所致。咳声响亮,痰稠色黄,不易咯出,多属热证,多因热邪犯肺,肺津被灼所致

    17、。咳有痰声,痰多易咯,多属痰湿阻肺。干咳无痰或少痰,多属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咳声阵发,连续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称为顿咳(百日咳),多因风邪与痰热搏结所致,常见于小儿。咳声如犬吠,伴有声音嘶哑,吸气困难,喉中有白膜生长,是时行疫毒攻喉所致,多见于白喉。三、X 型题(总题数:10,分数:20.00)12.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分数:2.00)A.水停气阻B.津枯血燥C.气随津脱 D.津亏血瘀 解析:解析:气逆,指气上逆不顺而出现的病变证候。气逆证为气机升降失调,是指气应下降而反上逆所产生的病变。临床以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为多见。气陷证指脏气不足,以致无力升举而反下陷所表现的症候。

    18、气陷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所表现的证候。气逆、气陷属于气机升降失常病机。气闭是指气机闭阻,外出严重障碍,以致清窍闭塞,出现晕厥的病理状态。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亡失,以致生命机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气滞是指情志内郁,或痰、湿、食积、瘀血等阻滞,肺、肝、脾、胃等脏腑功能的障碍影响到气的流通,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13.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分数:2.00)A.假热象B.很重的虚寒证C.寒热错杂证 D.实寒证 解析:解析:阳盛格阴(真热假寒):阳盛格阴,是指阳盛已极,阻拒阴气于外,出现内真热外假寒的一种病理变化。阳盛格阴是由于热极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闭郁于内,不能透达

    19、于外所致。其病机的本质属热,而临床症状有某些假寒之象,故又称真热假寒。如热性病发展到极期(阳明经证白虎汤证、阳明腑证承气汤证,及暑厥病等),即有阳热极盛之心胸烦热、胸腹扪之灼热、口干舌燥、舌红等症状,又有阳极似阴的四肢厥冷或微畏寒等:热势愈深,四肢厥冷愈甚,所以有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之说。四肢厥冷是假象,系阳盛于内,格阴于外所致。脉象沉伏亦属于热极邪气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闭郁于内,不能透达于外所致。14.血的循环运行失常的病理变化应包括(分数:2.00)A.血行迟缓B.血行逆乱C.血液妄行 D.血行加速 解析:解析: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形成阴

    20、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在阳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阴虚,称为阳损及阴。由于肾藏精气,内寓真阴真阳,为全身阳气阴液之根本,所以,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损及肾脏阴阳及肾本身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发生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实际上,由阴或阳的一方不足导致另一方虚损,终究会导致阴阳两虚。15.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分数:2.00)A.表虚里实B.上实下虚 C.至虚有盛候D.表实里虚 解析:解析:肝肾阴虚主要表现为机体阴液不足。心阴不足,即心阴虚。多由劳心过度,久病失养,耗伤心阴;或情志内伤,心阴暗耗;或心肝火旺,灼伤心阴等所致,心阴不足不足以表现为

    21、机体阴液不足。胃属于六腑之一,并非五脏。16.在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变中,以哪些脏腑升降失常最为重要(分数:2.00)A.肺B.肝 C.脾 D.胃 解析:解析:阴盛格阳(真寒假热):阴盛格阳,是指阴寒过盛,阳气被格拒于外,出现内真寒外假热的一种病理变化。如虚寒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其证除有阴寒过盛之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细欲绝等症状外,又见身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身反不恶寒、面颊泛红,似为热盛之证,但与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并见,知非真热,而是假热。阴盛格阳,又有格阳和戴阳之分,格阳是内真寒而外假热,阴盛格阳于体表(身反不恶寒)。戴阳是下真寒而上假热,阴盛格阳于头面(

    22、面赤如妆)。格阳和戴阳均属真寒假热证,其病机同为阴阳格拒。实际上,疾病发展到阴阳格拒的严重阶段,格阳证和戴阳证常常同时出现,只是名称不同而已。17.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分数:2.00)A.外伤大量失血B.肝病呕血 C.月经淋漓不断 D.妇女崩中 解析:解析: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性喜清肃,其气以下降为顺,肺的宣发和肃降,是肺气升降出入运动的两个方面,二者虽有区别,又相互影响,有宣有肃方能使肺的生理功能正常。肺气宣发和肃降失常,多由外邪袭表犯肺,或因痰浊内阻肺络,或因肝升太过,气火上逆犯肺等所致,也可由于肺气不足,或肺阴虚亏等因素而成。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而藏血,其气升发,喜条达而恶抑郁,主

    23、筋,开窍于目,与胆相表里,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集阴阳气血于一身,成为阴阳统一之体。肝火上炎又名肝火、肝经实火,是肝脏阳热亢盛,气火上冲的一种病理变化。多因肝郁气滞,郁而化火,而致肝火上冲,或因暴怒伤肝,肝气暴张,引发肝火上升,或因情志所伤,五志过极化火,心火亢盛,引动肝火所致。胃的生理病理特点:胃为水谷之海,喜润恶燥,以降为顺,主受纳饮食和腐熟水谷。因此,胃的功能失调,主要表现为受纳和腐熟功能异常,以及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等。18.内火病理变化有(分数:2.00)A.阳气过盛化火 B.邪郁化火 C.五志过极化火D.阴虚火旺解析:解析:体质对疾病的传变作用,其一是影响正气之强弱,从而

    24、影响疾病的发生与传变的速度,素体盛者,一般不易感受病邪,一旦感邪则发病急速,但传变较少,病程亦较短暂;素体虚者,则易于感邪,且易深入,病势较缓,病程缠绵而多传变,其二是影响病邪的“从化”,素体阳盛者,则邪多从火化,疾病多向实热或虚热演变;素体阴盛者,则邪多从寒化,疾病多向寒实或虚寒演变,体质不同,对病邪的反应不一,可表现为不同的疾病过程,所谓邪气因人而化,疾病因人而异,“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故邪入于阴经,则其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府”(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由于机体正气有个体差异,脏腑组织,虚者受邪,实者不受邪。因而可以改变疾病的传变过程。19.血热的临床表现特征是(分数:2.00)

    25、A.有热象B.有肿疡C.有扰神 D.有动血 解析:解析:气主煦之,阳虚则阴盛,机体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失于温煦机体的作用,使脏腑组织表现为病理性机能减退。以冷(畏寒、肢冷)、白(面、舌色白)、稀(分泌物和排泄物质地清稀,如痰液稀白,大便稀薄),润(舌润,口不渴)、静(精神状态安静、喜卧)为其临床特点,其中以“冷”为最基本的特征。阳气虚衰,寒从中生的病理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温煦失职,虚寒内生,呈现出面色恍白、形寒肢冷等阳热不足之象;或因寒性凝滞。其性收引,使筋脉收缩,血行迟滞,而现筋脉拘挛,肢节痹痛等。二是阳气不足,气化功能减退或失司,水液不得温化,从而导致阴寒性病理产物的积聚或停滞。如水

    26、湿痰饮之类,以致尿、痰、涕、涎等排泄物澄澈清冷,或大便泄泻,或水肿等。此外,不同脏腑的阳虚内寒病变,其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如心阳虚则心胸憋闷或绞痛、面青唇紫等;脾阳虚则便溏泄泻;肾阳虚则腰膝冷痛、下利清谷、小便清长、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等。20.风气内动属于虚的(分数:2.00)A.热极生风 B.肝阳化风 C.阴虚生风D.血虚生风 解析:解析:内风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主要因为阳盛或阴虚不能制阳,阳升制出现动摇、眩晕、抽搐、震颤等类似风动的病理状态。热极生风,又称热盛风动。多见于热性病的极期,由于邪热炽盛,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使筋脉失其濡养所致。临床上以高热、神昏、抽搐、痉厥、颈项强

    27、直、角弓反张、目睛上吊等为临床特征。21.“火热内生”的原因是(分数:2.00)A.阳盛有余 B.阴虚阳亢 C.病邪郁结 D.气血郁滞解析:解析:风气内动,即是“内风”。风气内动,是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体内阳气之变动有多种原因,主要有肝阳化风、热极生风、阴虚风动、血虚生风等。 (1)肝阳化风: 原因:多由于肝气郁结、化火亢逆,或暴怒伤肝、肝气亢逆,或劳伤肝肾、水不涵木,肝阳浮动不潜,升而无制,亢逆之阳气化风,形成风气内动。 表现:在肝阳上亢的基础上,可见筋惕肉、肢体震颤、眩晕欲仆,甚者口角歪斜、半身不遂、卒然厥仆等表现。 (2)热极生风(热盛动风): 原因:热性病的极期,火热

    28、亢盛化风;并因邪热煎灼津液,伤及营血,燔灼肝经,肝筋失其柔顺之性所致。 表现:痉厥、抽搐、鼻翼煽动、目睛上吊,常伴有高热、神昏、谵语。 (3)阴虚风动: 原因:热病后期或久病伤阴,津液和阴气大量亏损,失其凉润柔和之性,筋脉失之濡润,且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气亢胜。 表现:筋挛肉喟、手足蠕动,伴有低热起伏、舌光少津、脉细如丝。 (4)血虚生风: 原因:由于生血不足或失血过多,或久病耗伤营血,肝血不足,筋脉失养,血不荣络,则虚风内动。 表现为肢体麻木不仁、筋肉跳动,甚则手足拘挛不伸等。 (5)血燥生风: 原因:多由久病耗血,或生血不足,或瘀血内结、新血产生障碍导致血少津枯,失润化燥,肌肤失养,经脉失调。 表现为皮肤干燥、肌肤甲错,并有皮肤瘙痒或落屑等症状。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机)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deputyduring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