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1197       资源大小: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模拟试卷 3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七情损伤,首先影响(分数:2.00)A.精气B.津气C.心神D.运化2.下列哪项对燥邪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B.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卫失宣,发为外燥病证C.燥为秋季的主气,兼邪不同可分温燥、凉燥。温燥发于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由燥与热合所致,凉燥发于深秋近冬寒,由燥与寒合所致D.燥邪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3.下列哪项不是湿邪的致病特点(分数:2.00)A.致

    2、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B.湿邪侵袭肌表,则恶寒无汗C.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季节D.湿邪侵入所致病证称为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而致4.下列关于六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B.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的共同致病特点C.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正常的适应范围或机体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气变为六淫侵害人体D.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5.“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由于(分数:2.00)A.味过于酸B.味过于苦C.味过于咸D.味过于辛6.“( )则心有所存,神有

    3、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分数:2.00)A.忧B.思C.悲D.恐7.下列哪项不是暑邪的致病特点(分数:2.00)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性升散,耗气伤津C.暑多夹湿D.暑热易生风动血8.心神耗伤,脘腹胀满,纳呆便溏,属于(分数:2.00)A.喜则气缓B.惊则气乱C.思则气结D.恐则气下9.过度忧伤,精神萎靡,气短乏力,属于(分数:2.00)A.怒则气上B.惊则气乱C.悲则气消D.恐则气下10.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中。“不内外因”为(分数:2.00)A.六淫B.七情C.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D.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11.内经中阴阳分类法。生于阳(分数:2.00)A.得之

    4、风雨寒暑B.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C.得之七情D.得之阴阳喜怒12.“皮槁而毛拔”(素问五脏生成篇)的原因是(分数:2.00)A.多食苦B.多食甘C.多食辛D.多食咸二、B1 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A医和 B葛洪 C陈无择 D张仲景(分数:4.00)(1).提出“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房室、金刃、虫兽所伤”的是(分数:2.00)A.B.C.D.(2).提出“外所因为六淫,内所因为七情。不内外因为劳倦、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的是(分数:2.00)A.B.C.D.A热 B暑 C风 D火(分数:4.00)(1).能引起局部红

    5、肿热痛等症状,易耗血动血,多脏腑郁发的病邪(分数:2.00)A.B.C.D.(2).夏季的主气是(分数:2.00)A.B.C.D.A劳力过度 B劳神过度 C房劳过度 D安逸少动,气机不畅(分数:4.00)(1).心悸失眠、健忘、纳呆腹胀便溏可见于(分数:2.00)A.B.C.D.(2).动则心悸、气喘汗出,抗邪无力,易感外邪致病(分数:2.00)A.B.C.D.三、X 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3.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是(分数:2.00)A.发病急骤,症状相似B.与季节气候或居住环境有关C.多从肌表或口鼻而入D.可单独致病或合邪致病14.下列属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分数:2.

    6、00)A.风为百病之长B.其性开泄,易袭阳位C.善行而数变D.易生风动血15.能耗气伤津的邪气是(分数:2.00)A.风邪B.暑邪C.燥邪D.火邪16.以下既属于病理产物又属于病因的是(分数:2.00)A.七情B.六淫C.痰饮D.瘀血17.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多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数:2.00)A.气候的反常B.空气、水源和饮食物受到污染C.预防隔离不利D.情志因素的影响18.火与热的主要区别是(分数:2.00)A.火为热之极,热极能化火B.火为内生,热为外受C.火多脏腑郁发或邪郁化火,其性炎上,热多泛及全身D.火易耗血动血,热易耗伤阴液19.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分数:2.00)A.为

    7、阳邪,其性炎热B.风为百病之长C.为阳邪,伤经耗气D.为阳邪,易袭阳位20.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分数:2.00)A.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B.易扰心神C.易伤津耗气D.易生风动血致疮痈21.下列病因中。能致汗出的病邪为(分数:2.00)A.风B.寒C.暑D.燥22.下列哪些是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分数:2.00)A.湿雾瘴气B.食物污染C.疫毒痢D.社会动荡不安23.依据灵枢本神所述,恐惧日久不解,易导致的病症有(分数:2.00)A.飧泄B.遗精C.骨瘦D.痿厥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模拟试卷 3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A1 型题(总题数:12

    8、,分数:24.00)1.七情损伤,首先影响(分数:2.00)A.精气B.津气C.心神 D.运化解析:解析:七情首先影响心神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2.下列哪项对燥邪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分数:2.00)A.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B.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卫失宣,发为外燥病证C.燥为秋季的主气,兼邪不同可分温燥、凉燥。温燥发于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由燥与热合所致,凉燥发于深秋近冬寒,由燥与寒合所致D.燥邪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解析:解析:D 为湿性黏滞病程缠绵的致病特点。3.下列哪项不是湿邪的致病特点(分数:2.00)A.

    9、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B.湿邪侵袭肌表,则恶寒无汗 C.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季节D.湿邪侵入所致病证称为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而致解析:解析: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邪侵入所致病证称为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而致。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季节。B 为寒主收引的特点。4.下列关于六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 B.具有外感性、季节性、地区性、相兼性的共同致病特点C.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正常的适应范围或机体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气变为

    10、六淫侵害人体D.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解析:解析:六淫,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六气,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正常的适应范围或机体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气变为六淫侵害人体。共同致病特点为: (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其所致疾病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一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发风病,长夏多湿病等。 (3)地区性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西北多燥病。 (4)相兼性既可单独侵犯人体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风寒湿痹等。5.

    11、“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由于(分数:2.00)A.味过于酸B.味过于苦C.味过于咸 D.味过于辛解析:解析:“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6.“( )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分数:2.00)A.忧B.思 C.悲D.恐解析:解析:素问举痛论原文。7.下列哪项不是暑邪的致病特点(分数:2.00)A.暑为阳邪,其性炎热B.暑性升散,耗气伤津C.暑多夹湿D.暑热易生风动血 解析:解析:D 项为火邪的致病特点。8.心神耗伤,脘腹胀满,纳呆便溏,属于(分数:2.00)A.喜则气缓B.惊则气乱C.思则气结 D.恐则气下解析:解析:七情影响脏腑气机如下: (1)怒则气上过

    12、度愤怒,使肝气横逆上冲头胀头痛、甚则呕血、昏厥。 (2)喜则气缓过喜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 (3)悲则气消过度悲忧,损伤肺气精神萎靡,气短乏力。 (4)恐则气下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二便失禁,甚则遗精,昏厥。 (5)惊则气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心悸,惊恐不安。 (6)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心神耗伤,脾气郁结脘腹胀满,纳呆便溏。9.过度忧伤,精神萎靡,气短乏力,属于(分数:2.00)A.怒则气上B.惊则气乱C.悲则气消 D.恐则气下解析:解析:七情影响脏腑气机如下: (1)怒则气上过度愤怒,使肝气横逆上冲头胀头痛、甚则呕血、昏厥。 (2)喜则气缓过喜使心气

    13、涣散,神不守舍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 (3)悲则气消过度悲忧,损伤肺气精神萎靡,气短乏力。 (4)恐则气下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二便失禁,甚则遗精,昏厥。 (5)惊则气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心悸,惊恐不安。 (6)思则气结思虑过度,使心神耗伤,脾气郁结脘腹胀满,纳呆便溏。10.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中。“不内外因”为(分数:2.00)A.六淫B.七情C.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 D.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解析:解析: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 (1)外所因六淫。 (2)内所因七情。 (3)不内外因劳倦、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11.内经中阴阳分类法。生于阳(分数:2

    14、.00)A.得之风雨寒暑 B.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C.得之七情D.得之阴阳喜怒解析:解析:黄帝内经提出了阴阳分类法及三部分类法: (1)生于阳得之风雨寒暑。 (2)生于阴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三部分类法: 脏喜怒不节则伤脏; 上风雨则伤上; 下清湿则伤下。12.“皮槁而毛拔”(素问五脏生成篇)的原因是(分数:2.00)A.多食苦 B.多食甘C.多食辛D.多食咸解析:解析:皮槁毛拔,症名。是指皮肤枯槁不泽,毫毛脱落如拔掉之证。素问五脏生成篇:“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肺主皮毛,肺气耗伤,则皮毛失荣,而见本症。故选 A。素问五藏生成篇曰:“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

    15、,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二、B1 型题(总题数:3,分数:12.00)A医和 B葛洪 C陈无择 D张仲景(分数:4.00)(1).提出“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房室、金刃、虫兽所伤”的是(分数:2.00)A.B.C.D. 解析:(2).提出“外所因为六淫,内所因为七情。不内外因为劳倦、饮食劳倦、跌仆金刃,虫兽所伤”的是(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记忆题。张机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相结合。陈无择的观点更符合现在的情况重视

    16、情绪、饮食致病。A热 B暑 C风 D火(分数:4.00)(1).能引起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易耗血动血,多脏腑郁发的病邪(分数:2.00)A.B.C.D. 解析:(2).夏季的主气是(分数:2.00)A.B. C.D.解析:解析:热内生:其性弥漫,临床多全身弥漫性发热征象,易耗伤阴液,多泛及全身。火外受:其性结聚,临床多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易耗血动血,多脏腑郁发或邪郁化火,其性炎上。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所化。暑为夏季主气,乃火热所化。主要发生于夏至以后,立秋以前。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季节。A劳力过度 B劳神过度 C房劳过度 D安逸少动,气机不畅(分数:4.00)(1).心悸失眠、健忘、纳

    17、呆腹胀便溏可见于(分数:2.00)A.B. C.D.解析:(2).动则心悸、气喘汗出,抗邪无力,易感外邪致病(分数:2.00)A.B.C.D. 解析:解析:过劳可见于 3种情况。劳力过度劳则气耗,损伤形体,则少气懒言、体倦神疲、喘息汗出;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劳神过度思虑太过,暗耗心血,损伤脾气,则心悸失眠、健忘、纳呆腹胀便溏。房劳过度肾精、肾气耗伤,则腰膝酸软、眩晕耳鸣、精神萎靡、性机能减退,导致早衰。此题,可结合思则气结、久思伤脾来找到答案。过逸可见于 3种情况。安逸少动,气机不畅,脾胃呆滞,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内生,则食少胸闷,痰盛体胖。阳气不振,正气虚弱,动则心悸、气喘汗出,抗邪无力,易感

    18、外邪致病。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导致神气衰弱,则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三、X 型题(总题数:11,分数:22.00)13.六淫共同的致病特点是(分数:2.00)A.发病急骤,症状相似B.与季节气候或居住环境有关 C.多从肌表或口鼻而入 D.可单独致病或合邪致病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六淫的致病特点。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当气候变化异常,超过机体正常的适应范围或机体适应能力低下,不能适应正常的气候变化,六气变为六淫侵害人体。其共同致病特点是: (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而发病,其所致疾病称为“外感病”。 (2)季节性致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春季多发风病,长

    19、夏多湿病等。 (3)地区性致病常与生活工作的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如久居潮湿环境多湿病,西北多燥病。 (4)相兼性既可单独侵犯人体发病,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致病,如风寒感冒、风寒湿痹等。选项 A是戾气致病的特点。选项 B是说它的季节性和区域性,选项 C是说它的外感性,选项 D是说它的相兼性,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是 BCD。14.下列属于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分数:2.00)A.风为百病之长 B.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C.善行而数变 D.易生风动血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二是风善行而数变;三是风为百病之

    20、长。易生风动血是火邪的致病特点。所以答案是 ABC。15.能耗气伤津的邪气是(分数:2.00)A.风邪B.暑邪 C.燥邪D.火邪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六淫的致病特点。暑为阳邪,阳性升发,故暑邪伤人多直人气分,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则耗伤津液,在大量汗出的同时,阳气无所依附也随之外泄而致气虚,所以暑邪耗气伤津。火邪最易迫津外邪,使人体阴液耗损,医学认为“壮火食气”,阳热亢盛的实火损伤人体正气,而使气津受损,所以火邪也能耗气伤津。所以答案时 BD。16.以下既属于病理产物又属于病因的是(分数:2.00)A.七情B.六淫C.痰饮 D.瘀血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病因的内涵。痰饮可能是人体

    21、脾气不足,脾失运化,水液代谢失常所出现的病理产物,也可能是肺主通调水道和肾主气化的功能失常所出现的病理产物,同时痰饮因其所停留的部位不同而有“痰饮”、“悬饮”、“支饮”、“溢饮”等不同名称。也可以上泛于肺造成咳嗽、咯痰等症。而瘀血可能是气滞、也可能是气虚造成的病理结果,同时瘀血形成后可以停留在任何脏腑而引起该脏腑瘀血所表现的病证。而七情和六淫都只是病因,不属于病理产物,所以答案是 CD。17.疫病的发生与流行,多与哪些因素有关(分数:2.00)A.气候的反常 B.空气、水源和饮食物受到污染 C.预防隔离不利 D.情志因素的影响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疫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气候的反常变化,空

    22、气、水源、饮食物受到污染和预防隔离不利等因素都可以引起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志因素影响不大。所以此题答案是 ABC。18.火与热的主要区别是(分数:2.00)A.火为热之极,热极能化火 B.火为内生,热为外受 C.火多脏腑郁发或邪郁化火,其性炎上,热多泛及全身 D.火易耗血动血,热易耗伤阴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火邪与热邪致病特点的不同。二者的相同点是:二者的本质都是阳邪,致病基本相同。但是区别是:火为热之极,热极能化火。热属阳,其性弥漫,临床多全身弥漫发热征象;火属阴,其行结聚,临床多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火易耗血动血,热易耗伤阴液,并且临床上对二者的治法是不一样的。火宜宣散,热宜清之。所以

    23、此题答案是 ABCD。19.下列属于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的是(分数:2.00)A.为阳邪,其性炎热B.风为百病之长 C.为阳邪,伤经耗气D.为阳邪,易袭阳位 解析:解析: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阳邪,其性开泄。20.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有(分数:2.00)A.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 B.易扰心神 C.易伤津耗气 D.易生风动血致疮痈 解析:解析: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阳邪,其性燔灼趋;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易生风动血;易致疮痈,故 ABCD均为正确答案。21.下列病因中。能致汗出的病邪为(分数:2.00)A.风 B.寒C.暑 D.燥解析:解析:风性开泄,易使腠理宣泄而开张,临床可见汗出、

    24、恶风等;寒邪袭表,阻遏卫阳,临床可见恶寒、无汗;暑性升散,易致;皮肤腠理开泄而汗出;燥性收敛,侵犯人体,伤津耗气,临床表现为皮肤、粘膜、官窍干燥的表现。22.下列哪些是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分数:2.00)A.湿雾瘴气 B.食物污染 C.疫毒痢 D.社会动荡不安 解析:解析: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气候因素、环境因素、预防措施和社会因素等,故ABCD均为正确答案。23.依据灵枢本神所述,恐惧日久不解,易导致的病症有(分数:2.00)A.飧泄B.遗精 C.骨瘦 D.痿厥 解析:解析:灵枢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痿厥,精时自下。”故选 BCD。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故不选 A。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中医综合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及发病)模拟试卷3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sofeeling20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