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综合)-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1979 年 4 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经济问题。李先念作了关于国民经济调整问题的讲话,总结实行经济改革的经验,提出的“新八字方针”是( )。(分数:2.00)A.调整、巩固、整顿、提高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整顿、充实、巩固、提高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规定建立乡(镇)政
2、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普遍建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分数:2.00)A.1981 年 10 月B.1984 年 10 月C.1982 年 10 月D.1983 年 10 月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简明概括是( )。(分数:2.00)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四个现代化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分数:2.00)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改革开放C.实行家庭承包经营D.建立经济特区6.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思想是在( )。(分数:2.00)A.1978 年B.1979C.1982 年D.1983 年7.我国国有
3、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分数:2.00)A.实行公司制B.实行股份制C.抓大放小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C.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9.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分数:2.00)A.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B.改革与发展的关系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D.发展与稳定的关系10.内蒙古自治区的设立时间是( )。(分数:2.00)A.1947 年B.1955 年C.1958 年D.1965 年11.新疆维吾尔
4、自治区的设立时间是( )。(分数:2.00)A.1947 年B.1955 年C.1958 年D.1965 年12.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设立时间是( )。(分数:2.00)A.1947 年B.1955 年C.1958 年D.1965 年13.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设立时间是( )。(分数:2.00)A.1947 年B.1955 年C.1958 年D.1965 年14.西藏自治区的设立时间是( )。(分数:2.00)A.1947 年B.1955 年C.1958 年D.1965 年15.以下内容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中西部落后问题,巩固发展国防事业而采取的三线建设的是( )。(分数:2.00)A.建攀枝花为钢
5、铁基地B.建设酒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C.建葛洲坝、刘家峡水电站D.建天津无缝钢管厂16.在中国共产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以下不属于“西部”的省是( )。(分数:2.00)A.四川B.广西C.内蒙古D.山西17.在中国共产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逐步形成一些有特色的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以下不属于其中的是( )(分数:2.00)A.西陇海兰新线B.滨海新区C.长江上游经济带D.南(宁)贵经济带二、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14.00)18.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19.“新八字方针”(分数:2.00)_20.家
6、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数:2.00)_21.经济特区(分数:2.00)_22.“一国两制”(分数:2.00)_23.西部大开发(分数:2.00)_24.三线建设(分数:2.00)_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5.史料分析题 29-30 小题。(分数:2.00)_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1982 年 9 月 22 早晨,我在从东京飞赴北京时,一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根本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 1842 年就香港岛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我们事先也商量过了,决定把谈判立场建立在英国至少对一部分香港领土拥有主权的基础上,如果中国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
7、此立住脚,然后把主权让出,以换取对香、港继续管治的权利。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 材料 2:“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希望用两年时间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如到时还不能解决,中国将单方面作出宣布。”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人为制造的动乱,“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回归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周南他才是中英谈判的首席代表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2)邓小平所说的“单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 (3)通过谈判,最后中英双方于什么时间达成了什么协议?
8、(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7.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合作化前的个体经济的区别。(分数:2.00)_28.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分数:2.00)_29.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分数:2.00)_3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综合)-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1979 年 4 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
9、议,讨论经济问题。李先念作了关于国民经济调整问题的讲话,总结实行经济改革的经验,提出的“新八字方针”是( )。(分数:2.00)A.调整、巩固、整顿、提高B.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D.整顿、充实、巩固、提高解析:3.(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规定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普遍建立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分数:2.00)A.1981 年 10 月B.1984 年 10 月C.1982 年 10 月D.1983 年 10 月 解析: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简明概括是( )。(分数:2.00)A.四项基本原则
10、B.改革开放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个现代化解析: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分数:2.00)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改革开放 C.实行家庭承包经营D.建立经济特区解析:6.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思想是在( )。(分数:2.00)A.1978 年B.1979 C.1982 年D.1983 年解析:7.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分数:2.00)A.实行公司制B.实行股份制C.抓大放小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解析: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分数:2.00)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C.
11、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析:9.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分数:2.00)A.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B.改革与发展的关系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解析:10.内蒙古自治区的设立时间是( )。(分数:2.00)A.1947 年 B.1955 年C.1958 年D.1965 年解析:1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设立时间是( )。(分数:2.00)A.1947 年B.1955 年 C.1958 年D.1965 年解析:12.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设立时间是( )。(分数:2.00)A.1947 年B.1955 年C.
12、1958 年 D.1965 年解析:13.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设立时间是( )。(分数:2.00)A.1947 年B.1955 年C.1958 年 D.1965 年解析:14.西藏自治区的设立时间是( )。(分数:2.00)A.1947 年B.1955 年C.1958 年D.1965 年 解析:15.以下内容不属于中国共产党为解决中西部落后问题,巩固发展国防事业而采取的三线建设的是( )。(分数:2.00)A.建攀枝花为钢铁基地B.建设酒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C.建葛洲坝、刘家峡水电站D.建天津无缝钢管厂 解析:16.在中国共产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以下不属于“西部”的省是( )。(分数:2.0
13、0)A.四川B.广西C.内蒙古D.山西 解析:17.在中国共产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提出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逐步形成一些有特色的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以下不属于其中的是( )(分数:2.00)A.西陇海兰新线B.滨海新区 C.长江上游经济带D.南(宁)贵经济带解析:二、名词解释(总题数:7,分数:14.00)18.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解析:19.“新八字方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工作的重点开始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党和政府为纠正两年徘徊期间的失误,改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状况,及时对国民
14、经济进行了调整。1979 年 4 月,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讨论经济问题。李先念作了关于国民经济调整问题的讲话,总结实行经济改革的经验,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决定集中几年时间,认真搞好调整工作,同时在调整中进行改革、整顿和提高。调整国民经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必要过程。)解析:2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其基本特点是,在保留集体经济必要的统一经营的同时、集体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承包给农户,承包户根据承包合
15、同规定的权限,独立作出经营决策,并在完成国家和集体任务的前提下分享经营成果、一般做法是将土地等按人口或劳动力比例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分给农户经营。承包户和集体经济组织签订承包合同。具体形式有: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两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消了人民公社,又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解析:21.经济特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所谓经济特区,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或地区划出特定区域,采取比一般地区更加
16、开放的经济政策,用减免关税等优惠措施,吸引外资和引进外国技术设备,以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经济特区特就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制度。1979 年 4 月,邓小平提出试办经济特区的思想。8 月,国务院公开宣布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解析:22.“一国两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职能是种华人民共和国。“一国两制”成为中国政府解决中国统一问题的基本国策,按照
17、这一国策,已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解析:23.西部大开发(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中国东西部发展很不平衡。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党和国家决心开发西部地区。2000 年 1 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小组召开会议,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想和战略任务,部署大开发的重点工作。2000 年 10 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又提出,把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2001 年 3 月,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
18、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成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解析:24.三线建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为解决中西部的落后问题,巩固发展国防事业,在 1964年至:1980 年,国家在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在中西部的 13 个省和自治区投人了 2000 多亿元巨资,是为三线建设。在三线建设中,广大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等,跋山涉水来到西部地区,用十几年的艰辛,建立起 1100 多个星罗棋布的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如攀枝花等钢铁基地,酒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长江中上游造船基地等。三线建
19、设是历史上空前的建设战略,初步改变了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布局,带动了中国内地和边疆的社会进步。)解析:三、史料分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5.史料分析题 29-30 小题。(分数:2.00)_解析: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1982 年 9 月 22 早晨,我在从东京飞赴北京时,一再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根本不承认英国与清政府 1842 年就香港岛签订的南京条约,这是中国领导人提出的先决条件。我们事先也商量过了,决定把谈判立场建立在英国至少对一部分香港领土拥有主权的基础上,如果中国承认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此立住脚,然后把主权让出,以换取对香、港继续管治的权利。 英玛格
20、丽特.撒切尔 材料 2:“如果说宣布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作出决策。”小平毫不含糊地表示,“我希望用两年时间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如到时还不能解决,中国将单方面作出宣布。”如果在这期间发生人为制造的动乱,“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回归的时间和方式另作考虑!” 周南他才是中英谈判的首席代表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国在香港问题上打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2)邓小平所说的“单方面作出宣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单方面作出宣布? (3)通过谈判,最后中英双方于什么时间达成了什么协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以主权换治权,继
21、续在香港实行殖民统治。(2)“单方面宣布”指的是单方面宣布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收回香港)。因为香港是中国领土,中国人民不能容忍自己的领土被侵占。(3)1984 年 12 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7.家庭联产承包制与合作化前的个体经济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合作经济中的一个经营层次,是一种新型的家庭经济。它与合作化前的个体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第一,它是以土地这一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承包者对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出租、典当、弃置、毁坏。 第二,承包者必须履行共同规定的对国家和集体的义务。这就
22、使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得到统一,使困难的农户得到必要的照顾,从而避免两极分化。 第三,这种承包制,在生产经营上是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可以根据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统与分的关系,因而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性和适应性,它能使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与家庭成员的积极性都得到发挥。增加家庭经营这一层次,使责权利相结合,使劳动与劳动报酬直接挂钩,使农业经济获得了强大的内在动力。)解析:28.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对外开放的第一阶段是创办经济特区。继 1980 年 5 月设立深
23、圳等 4 个经济特区后,1983 年 4 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又批转了关于建立海南经济特区的文件。此后对海南经济特区采取了更加开放的政策,加快了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速度。 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二阶段是开放沿海港口城市。1984 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 14 个沿海城市,至此,我国沿海开放地区显著扩大,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1985 年 2 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这是对外实行开放的又一重要步骤,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我国对外开
24、放的第三阶段是沿江和内陆城市与沿边城市的开放。1992,年 6 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武汉、重庆、芜湖、九江、岳阳 5 个城市,从而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此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决定将内陆省会城市对外开放,成为内陆开放城市。同时,还批准了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15 个边境城市和口岸对外开放。这样,一个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边和内地”组成的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解析:29.邓小平南巡讲话的背景、内容和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背景 就国际而言,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的东欧剧变
25、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上面临严峻的考验。就国内而言,到了 1990 年后,中国已呈现出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可喜局面。但如何保持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地发展,克服我们前进中的问题,继续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大步前进,是全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2)内容 邓小平于 1992 年 1 月 18 日至 2 月21 日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视察和调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其主要内容有:第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第二,抓住有利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第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敢于闯。 第四,要坚持两
26、手抓,两手都要硬。 第五,关键是共产党内部要搞好,要把领导班子建设好。 第六,调调对社会主义的前途要充满信心,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3)意义 邓小平南巡讲话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时刻发表的,是他十多年来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新的发展,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形成了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思路,也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解析:3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92 年 10 月 12 日至 18 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
27、召开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江泽民在会上作了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根据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的精神,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了新的概括。主要内容是: 第一,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第三
28、,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第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
29、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
30、步走。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地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韵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第九,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要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共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写入了党章的总纲中,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一次巨大飞跃。)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