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0904       资源大小:52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

    1、历史学基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试卷 7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是( )。(分数:2.00)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呼唤科学理论B.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方法适当C.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暴露D.空想社会主义为其做了理论上的准备3.1848 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分数:2.00)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B.欧洲工人运动的推

    2、动作用C.19 世纪欧洲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D.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4.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有( )。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数:2.00)A.B.C.D.5.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 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分数:2.00)A.英法美B.英美德C.法美德D.英法德6.下列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的是( )。(分数:2.00)A.法国启蒙思想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7.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其中吸收了被列宁称之为“基本内核

    3、”的哲学思想,该思想是( )的重要贡献。(分数:2.00)A.康德B.费尔巴哈C.黑格尔D.费希特8.首先明确提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分数:2.00)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穆勒9.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分数:2.00)A.16、17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B.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C.19 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D.“真正的”社会主义10.恩格斯认为 19 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中,有一个人的社会主义始终保持着其“实践的性质”。这个人是( )。(分数:2.00)A.傅立叶B.圣西门C.欧文D.布朗基11.下列不是空想社会主义

    4、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是( )。(分数:2.00)A.工业革命的发展B.资本主义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C.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D.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12.标明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唯心主义、民主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两部主要著作是( )。(分数:2.00)A.导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B.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神圣家族C.哲学的贫困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神圣家族和雇佣劳动与资本13.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是( )。(分数:2.00)A.论波兰B.神圣家族C.德意志意识形态D.共产党宣言14.马克思第一次明确论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必须与科学理论相结合思想的著作是( )。(分数:2.0

    5、0)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B.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15.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由于( )。(分数:2.00)A.适应时代的需要B.他们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C.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D.他们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16.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分数:2.00)A.巴黎公社成立B.国际歌的完成C.共产党宣言发表D.十月革命的胜利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分数:2.00)A.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B.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长期的合作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共产主义同盟的成立二、名词解释(总题数:

    6、11,分数:22.00)18.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19.“果月政变”(分数:2.00)_20.“花月政变”(分数:2.00)_21.亚眠和约(分数:2.00)_22.普列斯堡合约(分数:2.00)_23.莱茵联邦(分数:2.00)_24.提尔西特和约(分数:2.00)_25.大陆封锁政策(分数:2.00)_26.莱比锡之战(分数:2.00)_27.滑铁卢战役(分数:2.00)_28.“西方派”(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9.法国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数:2.00)_30.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分数:2.00

    7、)_历史学基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试卷 7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7,分数:34.00)1.单项选择题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中,最基本的是( )。(分数:2.00)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呼唤科学理论B.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与方法适当C.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暴露 D.空想社会主义为其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解析:3.1848 年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 )。(分数:2.00)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B

    8、.欧洲工人运动的推动作用C.19 世纪欧洲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成果D.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活动解析:4.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来源有( )。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数:2.00)A.B.C. D.解析:5.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 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三种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这里“三个最先进国家”指的是( )。(分数:2.00)A.英法美B.英美德C.法美德D.英法德 解析:6.下列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的是( )。(分数:2.00)A.法国启蒙思想 B.德国古典哲学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解析:7.马克思创立马

    9、克思主义哲学时,其中吸收了被列宁称之为“基本内核”的哲学思想,该思想是( )的重要贡献。(分数:2.00)A.康德B.费尔巴哈 C.黑格尔D.费希特解析:8.首先明确提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分数:2.00)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穆勒解析:9.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是( )。(分数:2.00)A.16、17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B.18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C.19 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D.“真正的”社会主义解析:10.恩格斯认为 19 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中,有一个人的社会主义始终保持着其“实践的性质”。这个人是( )。(分数:2

    10、.00)A.傅立叶B.圣西门C.欧文 D.布朗基解析:11.下列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的是( )。(分数:2.00)A.工业革命的发展B.资本主义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明显D.工人阶级生活非常悲惨解析:12.标明马克思、恩格斯分别从唯心主义、民主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的两部主要著作是( )。(分数:2.00)A.导言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B.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神圣家族C.哲学的贫困和德意志意识形态D.神圣家族和雇佣劳动与资本解析:13.马克思、恩格斯合写的第一部著作是( )。(分数:2.00)A.论波兰B.神圣家族 C.德意志意识形态D.共产党宣言解析:1

    11、4.马克思第一次明确论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必须与科学理论相结合思想的著作是( )。(分数:2.00)A.(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B.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D.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解析:15.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主要是由于( )。(分数:2.00)A.适应时代的需要B.他们深入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C.他们具有广博的知识D.他们进行了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 解析:16.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分数:2.00)A.巴黎公社成立B.国际歌的完成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十月革命的胜利解析:17.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分数:2.0

    12、0)A.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B.马克思和恩格斯开始了长期的合作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共产主义同盟的成立解析: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1,分数:22.00)18.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解析:19.“果月政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督政府清洗王党分子的政变。督政府时期,财政和经济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王党分子趁机活动,并在 1797 年的立法两院改选时取得了胜利,使复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督政府决定采取武力手段制服王党分子,并向军队发出呼吁,得到了意大利军团司令波拿巴的支持。1797 年 9 月 3 日(共和五年果月 17 日),

    13、拿破仑派奥热罗率军进驻巴黎,波拿巴的弟弟吕西安接任了五百人院主席,两院被迫通过公安法,将 33 名议会代表、两名督政官、反抗派教士和前任官员逮捕并流放圭亚那。还通过决议宣布 198 名代表的当选无效。这就是果月政变。政变打击了王党分子,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解析:20.“花月政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797 年法国督政府中的共和派督政官镇压王党复辟活动后,补选梅兰和纳夫沙多为督政官,组成第二督政府。第二督政府利用果月政变后较为有利的形势,进行税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使督政府财政危机有所缓解,货币情况相对稳定。但共和七年恢复间接税,又引起广泛不满。由于督政府主要精力在于打

    14、击王党势力,因而雅各宾派的残余力量得以抬头,在 1798 年的选举中获胜。督政府于 5月 11 日(共和六年花月 22 日)宣布 106 名代表当选资格无效。这就是花月政变。)解析:21.亚眠和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二次反法联盟失败后,英、法签订的和约。1801 年,法国战胜奥地利后,第二次反法联盟开始瓦解,俄国退出,普鲁士也保持了中立。英国陷于孤立,被迫与法国议和,1802 年 3 月25 日,在亚眠正式签订和约,规定:英国将其在西印度群岛和印度所夺取的法国殖民地归还法国;英国从马耳他岛和埃及撤军;法国承认英国从荷兰夺得的锡兰,从西班牙夺得的特立尼达;但是英国没有承认

    15、法国的“自然疆界”及“姊妹共和国”。至此,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复存在。)解析:22.普列斯堡合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第三次反法联盟失败后,奥地利被迫同法国签订的和约。1805 年 12 月 2 日,法军在奥斯特利茨会战中大胜俄奥联军,迫使奥地利在 26 日与法国签订了普莱斯堡和约:奥地利承认法国对意大利的占领,将威尼斯、伊斯特利亚、达尔马提亚割让给意大利王国;又将斯瓦比亚、提罗尔分别割让给了法国附庸符腾堡和巴伐利亚;奥地利向法国支付大量赔款。合约签订后,第三次反法同盟基本瓦解)解析:23.莱茵联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拿破仑在德意志建立的、由邦国组成的统一

    16、体。拿破仑在粉碎第三次反法联盟后,建立了远超出本国疆域的大帝国,并采取了众多措施加以巩固。1806 年 7 月,他将德意志南部、西部的14 个邦(后增至 16 个)组成为“莱茵联邦”,由拿破仑任“保护人”,可在那里征兵收税。8 月 1 日,又宣布莱茵联邦退出德意志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莱茵联邦”实际是拿破仑帝国的附庸。)解析:24.提尔西特和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807 年法国同俄国、普鲁士签订的和约。1807 年 6 月 14 日,法军在弗里德兰同俄普联军会展,取得胜利,并于 1807 年 7 月在俄国边境的提尔西特先后与俄、普签订和约。主要内容是:俄国承

    17、认莱茵联邦及法国在意大利、德意志、荷兰的全部行动,而且与法国订立反英同盟;拿破仑同意俄国在东欧和北欧自由行动;普:鲁士丧失了除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外的大部分领土,赔款 1 亿法郎;普鲁士在易北河以西的领土大部分划人由拿破仑幼弟热罗姆为国王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原来普鲁土瓜分波兰所获领土被改为华沙大公国。和约标志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也表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已变为霸权性质的了。)解析:25.大陆封锁政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希望对英实行经济封锁,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 1806

    18、1807 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如 1806 年的柏林敕令、1807 年的枫丹白露敕令和两次米兰敕令。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 1812 年后逐步瓦解。)解析:26.莱比锡之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813 年,第六次反法联盟同拿破仑进行的会战。俄、普、奥等国于 1813 年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10 月 18 日19 日,双方在莱比锡进行决战,此被称为“民族之战”,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役。同盟国联军投人 32 万大

    19、军,法军只投入 16 万人。大战结果,双方各损失约 6 万人。由于一直同法国协同作战的萨克森军队突然倒戈,拿破仑遭到失败,突围返回巴黎。莱比锡之战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的失败,标志着拿破仑军事优势的最后丧失。)解析:27.滑铁卢战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拿破世同第七次反法同盟联军进行的会战。1815 年 3 月,被流放厄尔巴岛的拿破仑偷渡回法国,重登帝位。参加维也纳会议的奥、俄、普、英等国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集结 7080 万人的军队,向法国扑去。6 月 18 日,在布鲁塞尔以南约 20 公里的滑铁卢村,拿破仑率领的法军同英将威灵顿率领的联军进行会战。下

    20、午,由布吕歇尔统率的 3 万名普军投入战斗,法军腹背受敌,溃不成军,拿破仑败回巴黎。6 月 22 日,拿破仑第二次宣布退位。滑铁卢战役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解析:28.“西方派”(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近代俄国围绕废除农奴制问题形成的思想派别,约出现于 1840 年。“西方派”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但不赞成采取革命手段消灭它们,而是主张通过渐进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建立西欧式的君主立宪制,以实现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到 1848 年,“西方派”又分裂为革命民主主义派和自由派。革命民主主义派,是一个新型的知识分子阶层,多数出身小官吏、低级僧侣、小市民和农民法庭,少数为贵族家庭

    21、的背叛者。他们的斗争目标是废除农奴制和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已经不同于坚持旧立场的“自由派”,成为俄国解放运动的主要力量,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是其代表人物。)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9.法国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制,人权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和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障人的自然的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在根本上存在于国民之中。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确授予的权利”。

    22、这些就是人权宣言的总纲。宣言首先明确了人的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即平等和自由。这种自然权利通过人们的“政治结合”,就变为公民权利,那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政治结合产生的是公民社会,体现出来的是“社会契约”原则。因而,最高权力来自国民,即主权在民原则。它以主权在民代替主权在君,以公民社会代替贵族社会。 人权宣言并没有鼓吹无限制的自由,然而它给自由规定的唯一限制,只是不损害他人,即自由是指可以做一切不损害他人的事。在这个限制范围内,公民都有言论、写作、出版的自由,任何人不应因其意见,甚至宗教的意见而受干扰。 与自由密切相关的是平等。人权宣言将平等也列为人的自然权利。作为公民权利,它将平

    23、等解释成身份的平等,在法律面前的平等,担任公职上的平等,负担纳税义务上的平等。 为保障人权,法治是必要的。人权宣言强调,决定国家意图的,不应是掌权者而应是国民。国民的公共意志应是立法的根本依据。法律保护人的自由权利,不依照法律就不得控告、逮捕或拘留任何人。每个人在守法方面是平等的,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人权宣言明确规定,必须实行分权原则,以防止政府的专横与渎职。没有确立分权的社会就没有宪法。 人权宣言所确立的这些原则就是通常所说的“八九年原则”,这是改造封建社会,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解析:30.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异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

    24、案: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两者相较,既有共性,也各有特色。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相同点是: (1)二者的宗旨、路线相同,即以西方为榜样,以改革为手段,在保持封建特权的前提下,发展资本主义。 (2)二者的历史背景相同,表现在两国都是封建国家,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都面临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民族救亡和民主改革两大任务。 (3)双方的领导人都出身封建家庭,富于牺牲精神。 不同点是: (1)两国改革的侧重面不同。明治维新侧重政权改革和建设,戊戌变法的改革内容相对广泛。 (2)两国改革的社会基础虽均是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分化出来的具有资本主义倾向的改革派力量和正在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但明治维新的骨干力量是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他们以足以和中央分庭抗礼的强藩为依托,且与豪农富商和工商业者有密切联系;而戊戌维新的领导人是缺乏政治实践的知识分子和官僚。 (3)两国的领导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精神状态方面有所不同。明治维新的领导人久经政治风浪考验,长于韬略、精明强干,而戊戌维新的领导人对政治斗争的残酷性缺乏清醒的认识和足够准备,缺乏运筹帷幄的雄才大略。 (4)国际上英美对二者的态度不一,英美对明治维新竞相扶植,对戊戌变法则持观望态度。)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试卷7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