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0 及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春秋时期,楚相( )主持“芍陂”的修建,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水库。(分数:2.00)A.王景B.李冰C.孙叔敖D.屈原3.战国时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孟子B.荀子C.子思D.商鞅4.战国时期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申不害B.老子C.韩非子D.孟子5.战国时
2、期,任用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的楚国国君是( )。(分数:2.00)A.楚平王B.楚庄王C.楚悼王D.楚怀王6.春秋战国时期公室与私家的斗争非常激烈,以下不属于这种斗争的是( )。(分数:2.00)A.田氏代齐B.三家分晋C.吴起变法D.三桓鲁国7.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使用的货币是( )。(分数:2.00)A.刀币B.圆形方孔C.铲币D.蚁鼻钱8.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承认土地私有B.铁制农具的出现C.牛耕的出现D.军功爵制9.下列不是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制度是( )。(分数:2.00)A.军功爵制B.上计制度C.玺书制度D.俸禄制度10.韩昭侯时期,任用(
3、 )在韩国实施变法。(分数:2.00)A.商鞅B.吴起C.韩非D.申不害11.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同为诸侯国都城和冶铁中心的是( )。(分数:2.00)A.邯郸B.宛C.大梁D.咸阳12.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孔子B.老子C.墨子D.庄子13.下列属于先秦时期“五经”的是( )。(分数:2.00)A.周礼B.仪礼C.礼记D.谷梁14.战国时期,修筑于关中地区,沟通了泾河和洛河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分数:2.00)A.都江堰B.芍陂C.郑国渠D.邗沟15.先秦儒家中提出“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孔子B.
4、孟子C.荀子D.曾参16.下列思想家中曾经在稷下学宫讲学,并三次为祭酒的是( )。(分数:2.00)A.孔子B.荀子C.邹衍D.庄子17.在春秋晚期,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知彼知己”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孙武B.孙膑C.尉缭D.司马穰苴18.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孔子B.老子C.庄子D.荀子19.春秋时期,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重要思想的是( )。(分数:2.00)A.管仲B.孔子C.子产D.韩非子20.秦统一过程中,最先和最后灭掉的国家是( )。(分数:2.00)A.赵国、齐国B.韩国、齐国C.魏
5、国、赵国D.齐国、楚国21.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为了争夺上党地区,导致了( )的发生。(分数:2.00)A.长平之战B.邯郸之战C.五国伐齐D.六国伐秦22.我国生铁冶炼技术最早出现于( )。(分数:2.00)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23.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分数:2.00)A.尚书B.诗经C.左传D.春秋24.下列不属于李悝变法内容的是( )。(分数:2.00)A.尽地力之教B.平籴法C.废除世卿世禄制D.废除井田制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3,分数:26.00)25.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26.秦穆公小霸(分数:2.00)_27.三家分晋(分
6、数:2.00)_28.桂陵之战(分数:2.00)_29.徐州相王(分数:2.00)_30.合纵连横(分数:2.00)_31.远交近攻(分数:2.00)_32.初税亩(分数:2.00)_庄子_34.银雀山汉简(分数:2.00)_35.稷下学宫(分数:2.00)_36.法经(分数:2.00)_37.都江堰(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38.试述清朝人关初期的政策。(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0 答案解析(总分:7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 1-20 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
7、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春秋时期,楚相( )主持“芍陂”的修建,是当时非常著名的水库。(分数:2.00)A.王景B.李冰C.孙叔敖 D.屈原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时期的水利工程。春秋时期各国为了发展农业,大力发展水利事业,其中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了“芍陂”。3.战国时期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孟子 B.荀子C.子思D.商鞅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其中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观点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孟子。4.战国时期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思想家是( )。(分数
8、:2.00)A.申不害B.老子C.韩非子 D.孟子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5.战国时期,任用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的楚国国君是( )。(分数:2.00)A.楚平王B.楚庄王C.楚悼王 D.楚怀王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战国时期楚国变法。吴起离开魏国之后,在楚悼王的支持下进行了短短一年的变法运动。6.春秋战国时期公室与私家的斗争非常激烈,以下不属于这种斗争的是( )。(分数:2.00)A.田氏代齐B.三家分晋C.吴起变法 D.三桓鲁国解析: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礼坏乐崩,秩序混乱,其中以公室和私家的斗争最为激烈。春秋时期著名的就是“三桓”在鲁国的专横统治。战国初年就发生了著名的田氏代齐和
9、三家分晋,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使用的货币是( )。(分数:2.00)A.刀币B.圆形方孔C.铲币D.蚁鼻钱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货币并不统一:楚国主要使用蚁鼻钱和金币郢爰,齐国主要使用刀币,赵国主要使用铲币,秦国使用圆形方孔钱,等等。8.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承认土地私有B.铁制农具的出现 C.牛耕的出现D.军功爵制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春期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变,根本原因还是生产力的发展,主要表现为铁质农具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9.下列不是开始于战国时期
10、的制度是( )。(分数:2.00)A.军功爵制B.上计制度C.玺书制度 D.俸禄制度解析: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僚制度改革。玺书制度在春秋末期已经出现了。10.韩昭侯时期,任用( )在韩国实施变法。(分数:2.00)A.商鞅B.吴起C.韩非D.申不害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变法。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推行变法。申不害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以“术”著称。11.下列战国时期的城市中,同为诸侯国都城和冶铁中心的是( )。(分数:2.00)A.邯郸 B.宛C.大梁D.咸阳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战国时期各国的都城以及冶铁中心。战国时期各国都有冶铁中心,其中最著名的是楚国的宛
11、、齐国的临淄和赵国的邯郸。12.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孔子B.老子C.墨子 D.庄子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墨子提出墨家十义: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尊天、事鬼、非乐、非命。提倡爱无等差,以非儒为志业。13.下列属于先秦时期“五经”的是( )。(分数:2.00)A.周礼B.仪礼 C.礼记D.谷梁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五经”中的礼经。在先秦时期,“五经”中的礼经主要指的是仪礼;宋代朱熹所说的“四书”“五经”,其中的礼经主要指的是礼记。14.战国时期,修筑于关中地区,沟通了泾河和洛河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分数:2.0
12、0)A.都江堰B.芍陂C.郑国渠 D.邗沟解析: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水利工程。郑国渠是公元前 246 年由韩国水利专家郑国在秦国主持兴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多达万顷。15.先秦儒家中提出“人定胜天”“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孔子B.孟子C.荀子 D.曾参解析: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先秦儒家思想。孔子的思想以“仁”“礼”为核心;孟子主要提出“仁政”;荀子强调“礼制”,也提出了著名的“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16.下列思想家中曾经在稷下学宫讲学,并三次为祭酒的是( )。(分数:2.00)A.孔子B.荀子 C.邹衍D.庄子解析
13、:解析:此题考查战国时期齐国的稷下学宫。在稷下学宫讲学的学者很多,有淳于髡、田骈、慎到、宋钎、尹文、环渊、鲁仲连和荀子等,其中荀子曾三为稷下学宫的祭酒。17.在春秋晚期,提出了“兵者国之大事”“知彼知己”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孙武 B.孙膑C.尉缭D.司马穰苴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兵家思想。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许多著名的战争原则,如“兵者国之大事”“知彼知己”“五事七计”等。18.春秋战国时期,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思想家是( )。(分数:2.00)A.孔子B.老子 C.庄子D.荀子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的思想。老子一书中提出“祸兮福
14、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思想,反映了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19.春秋时期,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重要思想的是( )。(分数:2.00)A.管仲B.孔子C.子产 D.韩非子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时期兴起的天人相分的思想。郑国执政者子产曾明确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的著名思想。20.秦统一过程中,最先和最后灭掉的国家是( )。(分数:2.00)A.赵国、齐国B.韩国、齐国 C.魏国、赵国D.齐国、楚国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秦国统一六国的先后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21.战国时期,秦国和赵国为了争夺上党地区,导致了( )的发生。(分数:2.00)A.
15、长平之战 B.邯郸之战C.五国伐齐D.六国伐秦解析:解析:此题考查长平之战的具体历史背景。长平之战爆发的背景就是公元前 262 年,秦、赵两国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郡。22.我国生铁冶炼技术最早出现于( )。(分数:2.00)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生铁冶炼技术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23.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分数:2.00)A.尚书B.诗经C.左传D.春秋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时期史学的发展。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左传也是编年体,
16、但是时间上后于春秋。24.下列不属于李悝变法内容的是( )。(分数:2.00)A.尽地力之教B.平籴法C.废除世卿世禄制D.废除井田制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李悝变法。李悝变法的内容主要包括:尽地力之教、平籴法、废除世卿世禄制等。废井田、开阡陌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二、名词解释(总题数:13,分数:26.00)25.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解析:26.秦穆公小霸(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秦穆公小霸指春秋时期秦穆公称霸西戎的重要历史事件。秦穆公时,任用百里奚为大夫,整顿内政,奖励生产,国家逐渐富强,疆土向东扩展。公元前 645 年,秦伐晋,大破晋军于韩原,生
17、俘晋惠公。公元前 627 年,秦又越过晋国袭击郑国,但由于弦高的出现,被迫撤军,在回军至觳时,遭晋军截击,秦军三个将军被俘,全军覆没,史称“觳之战”。此后,秦、晋战争不断,互有胜负,但由于晋国国力强盛,秦国东进始终无法取得进展,于是转而向西发展,称霸西戎。)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秦穆公小霸。答案中应当指出秦穆公小霸的简要过程以及称霸西戎的原因等。27.三家分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逐渐落入六卿手中,最终六卿博弈,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公元前 453 年,赵、韩、魏三家联合消灭了智氏,晋国的政权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这三家手中,晋君只保有绛和曲沃两小块土地
18、。公元前 403 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 376 年,韩、赵、魏灭晋侯,三分其地。)解析:解析:此题考查三家分晋的历史事件,三家分晋甚至被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标志。答案应指出韩、赵、魏消灭智氏,周威烈王承认三家为诸侯,最终灭亡晋侯等重要事件。28.桂陵之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桂陵之战是魏军被齐国在桂陵大败的一次战役。魏国强大后全力经营中原,而同为“三晋”的赵国和韩国首当其冲成为魏国针对的对象。公元前 354 年,魏伐赵,围邯郸,赵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师,避实击虚,进军大梁。尚在邯郸的魏军得知大梁遭袭,急忙以主力回救。当魏军
19、行至桂陵,惨遭齐军截击,魏军大败,主将庞涓被擒。这就是以“围魏救赵”的战法闻名于世的“桂陵之战”。)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战国初年魏国称霸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答案中应指出桂陵之战爆发的原因以及简单的经过等。29.徐州相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徐州相王是齐魏两国达成由于势均力敌互尊为王的历史事件。魏国接连遭遇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的失败之后,实力受损,元气大伤。秦国趁势东进,占领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河西之地。面对秦国的威胁,魏国不得不改变中原战略。同时,中原各国也惧怕秦国东进。公元前 334 年,魏惠王与韩国等一些小国前往徐州朝见齐威王,双方互尊为王,史称“徐州相王”。)解析:解析:
20、此题考查战国初年的政治局势。答案中应当指出魏国改变中原策略的原因、秦国的崛起以及徐州相王具体时间等。30.合纵连横(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各国采取的重要外交策略。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成为东方各国的心腹之患。从北到南,燕、赵、魏、韩、楚组成南北合纵,以阻止秦国东进,时而也对付东方的齐国。作为东西两大强国,齐、秦两国也要冲破这种封锁围堵,它们往往挑拨合纵国之间的关系,或威逼,或利诱,实现联合某个或者某几个国家,对某一个合纵国发动进攻,获取利益。这种东西走向的联合就是连横。但是,由于各国之间利益错综复杂,因此合纵连横并不稳固。)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战国中后期秦国的对
21、外政策。答案中应当指出合纵连横的具体所指以及复杂的意义所在。31.远交近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远交近攻是战国后期秦国推行的重要外交策略。秦昭王时,范雎建议:“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得到了秦昭王的认可。秦国于是采取了近攻韩、赵、魏,远交齐、楚的外交策略。这样秦国不断蚕食三晋的土地,同时又使得三晋国家两面受敌。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为秦国攻灭六国奠定了重要的谋略基础。)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战国晚期对秦国统一六国影响重大的外交策略。答案中应当指出这一策略的提出者、效果以及重要意义。32.初税亩(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初税亩是春秋时期
22、鲁国实行的按田亩征税的制度。公元前 594 年,鲁国开始实行初税亩。其内容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即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初税亩标志着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承认私田合法性而一律取税,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答案中应当指出初税亩实施的时间、具体内容以及重要意义。庄子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庄子,名周,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也认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是“道”,“道”无所不在,主宰一切。庄子生活贫穷,却鄙弃荣华富贵,主张齐物,肯定一切人与物的独特意义及其价值;追求“
23、逍遥”,认为人应当追求“无待”的绝对精神自由。庄子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的思想主要保留在庄子一书中。)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战国时期的道家思想。答案中应当指出庄子的生平、庄子的代表作以及庄子的主要思想。34.银雀山汉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银雀山汉墓竹简于 1972 年出土于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两座汉墓。简文书体为早期隶书,写于公元前 140 一前 118 年(西汉文景时期至武帝初期)。银雀山汉墓竹简共计有完整简、残简 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残片。主要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银雀
24、山汉简为研究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尤其是银雀山汉简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两部兵书,结束了关于吴孙子和齐孙子的争议,在学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出土文献的掌握情况。答案中应当指出银雀山汉简出土的具体时间、地点,出土文献的主要内容以及出土的文献在学术史上的意义。35.稷下学宫(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中心,由于设在齐国都城临淄稷门附近,故称稷下。稷下学宫初建立于齐桓公之时,经过齐威王,到齐宣王时盛极一时。稷下学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议而不治,任其讲学议论,成为各学派荟萃的中心。当时天下著
25、名的学者淳于髡、田骈、慎到、宋钎、尹文、环渊、鲁仲连和荀子等著名人物曾在此处讲学。稷下学宫的设置对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也是战国重视士人阶层的一个象征。)解析: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战国时期学术百家争鸣的掌握情况。答案中应当指出稷下学宫存在的时期、特点以及对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36.法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经是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制定的重要法典。战国初期,李悝任魏国相,主持魏国变法,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李悝集春秋各国法律之大成,制定了法经一书。法经主要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和具法六篇,但是具体的完整内容今已不存,其片断章句散见于各种古代典籍中。
26、李悝的法经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战国变法的内容。答案中应当指出法经的作者、内容以及其在战国时期的重要影响。37.都江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在蜀地修建的水利工程。秦国夺取巴蜀之地后,蜀郡郡守李冰在今四川成都以北的都江堰市境内治理岷江,将岷江分为内外江,内江灌溉,外江分洪。都江堰的修建消除了岷江长期存在的水患,灌溉了大量良田,有利于蜀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都江堰的修筑也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至今仍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战国时期的农田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战国时期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代表,
27、答案中应当指出都江堰的修筑时间、地点、修筑者以及都江堰的重要意义。三、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2.00)38.试述清朝人关初期的政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清朝人关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有积极的措施,也有错误的措施。 (1)清兵初人关时,为了稳定政权,曾颁行了一些安民措施:为崇祯帝发丧,令官民服丧三日。凡明诸帝陵,皆设官守护。明官吏降附者,各予升级,仍令视事。明朱姓诸王,亦仍保留王爵。这样扩大了朝廷的统治基础,笼络了汉族地主阶级,维持了社会稳定。?明朝的赋税除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练饷、剿饷,尽行蠲免,劝课农桑,发展工商业。废除明朝后期的厂、卫制度等恶政。礼俗衣冠暂
28、用明制,汉人剃发与否,听从其便。 (2)入关两年后,清政府的政策突变,开始强制推行一些民族压迫政策:剃发令。清初强迫汉人仿照满人习惯剃发。剃发令的颁布及强制执行加剧了清初的民族矛盾。圈地。把畿辅五百里内汉人的田地圈占给八旗将士。名义上是圈占明朝皇室、勋戚的庄田,其实这些田地已在农民战争中归于农民所有,共圈占田地约十六万顷。投充法。凡在京城三百里内外,八旗庄头及仆从人等,将各州县村庄汉人逼充奴仆,特别是各色工匠。逃人法。清政府为严禁八旗奴仆逃亡和其他八旗人员逃旗而颁布的法令。这些措施引发了汉族士人、民众强烈的反抗情绪,造成清初很多社会矛盾。)解析:解析:此题考查清朝入关时的主要政策。答案中应当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清朝入关时的政策进行论述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