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试卷 5 及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1,分数:62.00)1.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2.【考古学文化】兰州大学 2015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3.【二里头文化】辽宁大学 2014 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真题;复旦大学 2015 年历史地理学真题;厦门大学201 6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浙江工商大学 2016 年专门史真题;首都师范大学 20 l 7 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中南民族大学 2017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4.【宗法制】陕西师范大学 2012 年中国史复试真题;
2、南开大学 2013 年中国历史真题;福建师范大学2013 年中国史综合真题;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天津师范大学 2014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福建师范大学 2014 年中国史综合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15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河南师范大学 2015 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5.【远交近攻】(分数:2.00)_6.【孟子】(分数:2.00)_7.【李斯】南京师范大学 2015 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8.【治安策】西北大学 2004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9.【轮台罪己诏】西北大学 200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中国通史
3、真题;云南大学2014 年中国史基础真题;湖南大学 2017 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10.【合市】(分数:2.00)_11.【古文经学】陕西师范大学 2016 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12.【高平陵事变】西北大学 2004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年北京史复试真题;南京大学201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13.【六镇起义】陕西师范大学 2014 年中国史真题;西北师范大学 2015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北京大学2016 年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14.【大明历】(分数:2.00)_15.【三省六部制】上海大学 2014 年中国
4、史复试真题;复旦大学 2016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西北大学 2016年中国史真题;浙江工商大学 2016 年专门史真题;四川师范大学 2017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分数:2.00)_16.【氏族志】(分数:2.00)_17.【刘晏理财】北京大学 2001 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18.【昭武九姓】北京大学 1999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19.【摩尼教】(分数:2.00)_20.【禁军三衙】西北大学 2015 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21.【元祐更化】厦门大学 2014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分数:2.00)_22.【郾城大捷】(分数:2.00)_23.【耶律楚材】南
5、京大学 2004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24.【探马赤军】北京大学 2005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25.【朱熹】山西大学 2012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西北大学 2013 年专门史真题;南开大学 2014 年日本史真题(分数:2.00)_26.【马可.波罗】浙江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武汉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27.【奴儿干都司】武汉大学 200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黑龙江大学 2017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分数:2.00)_28.【三饷加派】
6、北京大学 200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008 年历史学统考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17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29.【粮长制】苏州大学 200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30.【札萨克制度】(分数:2.00)_31.【华夷之辨】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西北大学 2017 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试卷 5 答案解析(总分:6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31,分数:62.00)1.名词解释 21-28 小题。(分数:2.00)_解析:2.【考古学文化】兰州大学 2015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
7、: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考古学术语。专指考古发现中观察到的属于同一时代、分布于同一地区且具有共同特征的一定数量的遗存。其命名方法一般是以第一次发现有代表性遗存所在地名的最小单位命名,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同一考古学文化遗存中,一般应包括同样形式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住宅、制作技术等因素。通过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可以复原共同体的社会面貌,了解其发生、演变的过程。通过对不同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比较研究,还可以了解不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解析:3.【二里头文化】辽宁大学 2014 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真题;复旦大学 2015 年历史地理学真题;厦门大学201 6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浙
8、江工商大学 2016 年专门史真题;首都师范大学 20 l 7 年历史学基础综合真题;中南民族大学 2017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黄河中游地区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发现于 1959年,另外相同文化类型的遗址在豫西、晋南又有多处发现。二里头文化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同地区的先商文化,在年代上大体处于夏朝纪年之内,极有可能为夏文化遗存。二里头文化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以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二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据测定,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大约在公元前 2395 年到前 1625 年之间。)解析:4.【
9、宗法制】陕西师范大学 2012 年中国史复试真题;南开大学 2013 年中国历史真题;福建师范大学2013 年中国史综合真题;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天津师范大学 2014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福建师范大学 2014 年中国史综合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15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河南师范大学 2015 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西周以嫡庶来划分宗族系统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嫡长子继承父亲的宗主地位,庶子分封。按照宗法制的规定,周王的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的嫡子和庶子应分封到地方去当诸侯;诸侯的嫡长子继承国君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
10、卿大夫的嫡长子即位,其余诸子分封为士。宗法制只适应于同姓贵族之间,与异姓贵族之间的关系则以婚姻为纽带联结起来。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贵族的亲疏、等级、分封和世袭的关系,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成为巩固分封制的重要手段。)解析:5.【远交近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战国时秦相范雎提出的兼并战争的策略。公元前 266 年秦昭王用范雎为相,采纳了范雎的“远交近攻”之策,即远交齐、楚,近攻三晋。范雎认为,如此“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这样既能破坏东方各国的合纵,又能巩固所攻占的土地。远交近攻之策对秦最终统一六国具有深远意义。)解
11、析:6.【孟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孟轲,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他继承孔子的学说而有所发展,其学说的核心是“仁”“义”。他主张行“仁政”主张“保民”,反对诸侯混战,反对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对当时各国的政治和战争多所抨击。孟子的性善说是他的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孟子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主思想,这是奴隶社会崩溃、庶民地位提高的反映。他的主要学说多收在所著孟子一书中。)解析:7.【李斯】南京师范大学 2015 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秦政治家。楚上蔡人。战国末人秦,
12、先后为吕不韦舍人、秦王政客卿。公元前237 年,因修郑国渠事件,秦宗室贵族排挤六国之士,李斯上书谏止。秦始皇统一六国,他多所谋略。秦王朝建立后,任丞相,定立郡县制,焚诗书,下禁书令,并以小篆为标准,推行文字统一。始皇死后,与赵高策动沙丘政变,矫诏赐死扶苏、蒙恬,立胡亥为二世皇帝。最后为赵高所猜忌,诬其子与盗贼相通腰斩咸阳市。著有谏逐客令和苍颉篇。)解析:8.【治安策】西北大学 2004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文帝时贾谊上奏的以解决诸侯国问题为内容的策论。其主要内容是:建议“欲天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主张把王国分割成若干个小国,从而削弱其力量。文帝
13、起初就很重视贾谊的建议,但有些犹豫不决;后来形势更加严重了,他才把齐国分为六个小王国,立齐王肥的六个儿子为王;又把淮南国分为三个小王国,立淮南王长的三个儿子为王。)解析:9.【轮台罪己诏】西北大学 200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北京师范大学 2006 年中国通史真题;云南大学2014 年中国史基础真题;湖南大学 2017 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武帝晚年颁布的政令。汉武帝时期,繁苛征敛和土地兼并造成大量的自耕农破产,加之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征和四年(公元前 89 年),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从此,汉武帝停止了对外征伐,转向对
14、内政的整顿,实行“息民重农”政策。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发展生产。汉武帝政策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生产得以恢复发展。)解析:10.【合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东汉时期民族间由官方组织的定期商业交换关系。又称互市。东汉时期,汉和匈奴之间定期合市,每次合市,汉商以铁器、丝织品和手工业品,交换匈奴的牛马。汉与羌、乌桓、鲜卑及西南各族之间也定期合市。合市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解析:11.【古文经学】陕西师范大学 2016 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经学研究中的学术流派。与今文经学相对应。古文经指秦以
15、前用古文书写而由汉代学者加以训释的儒家经典。古文经学专讲古代典章制度,不讲阴阳五行,治学注重师承,严守家法。古文经初在民间传授。西汉末年,王莽利用古文经周礼,作为“改制”的依据,提高了古文经学的地位。刘歆又力争古文经也应设立博士官,于是古文经一度成为官学。东汉末年,马融、郑玄将今文经学融人古文经,今古文经学趋于混同。)解析:12.【高平陵事变】西北大学 2004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首都师范大学 2012 年北京史复试真题;南京大学201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司马懿消灭曹魏宗室势力的军事政变。魏明帝之后,世家大族的代表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逐渐控制
16、了军政大权。嘉平元年(249 年),曹爽等陪同曹芳出洛阳城南拜谒明帝高平陵,司马懿乘机在洛阳发动政变,把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夺取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事变”。从此,曹魏政权落入司马氏父子手里。)解析:13.【六镇起义】陕西师范大学 2014 年中国史真题;西北师范大学 2015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北京大学2016 年历史学基础(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北魏末年六镇戍兵和各族人民起义。六镇是沿长城一线之北的六个军镇,自两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位置南北交错,是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漠北民族而设立的。正光四年(523 年),柔然进攻北魏,怀荒镇民请求开仓放
17、粮,以便抗敌,遭镇将拒绝,兵民愤而杀死镇将,举行起义。次年春,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也聚众起义,其他各镇的兵民都纷纷响应。525 年六月,起义军在北魏军和柔然军夹击下失败。)解析:14.【大明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朝祖冲之编制的历法。祖冲之证实了岁差的存在,并把它应用到他所制定的大明历中。根据计算,大明历规定一年为 36524281481 天,与近代科学测量的日数相差不到50 秒。大明历中的另一重要改革是对闰法做了新的调整,将古法 19 年 7 闰改为 391 年 144 闰。大明历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从梁天监九年(510 年)开始采用,到隋开皇九年(589 年)废止,共
18、用了 80 年没有改动。)解析:15.【三省六部制】上海大学 2014 年中国史复试真题;复旦大学 2016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西北大学 2016年中国史真题;浙江工商大学 2016 年专门史真题;四川师范大学 2017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隋唐时的中央官制。三省是中书省(隋称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是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其长官为中书令(隋称内史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其长官为侍中(隋称纳言);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三省为中央最高统治机构,三省长官同为宰相,
19、共同负责中枢政务。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主官吏的考核任务、户部主户口赋税、礼部主礼仪制度、兵部主军政、刑部主法律和刑狱,工部主水路工程。各部长官均为尚书,副长官为侍郎。三省分权改变了以往宰相一人执掌大权的状况,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职司划分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解析:16.【氏族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太宗时排定士族地位高低的典籍。唐太宗执政不久,即下令高士廉等修氏族志。高士廉本人是山东士族,编写时将崔氏列为第一。贞观十二年(638 年)奏上氏族志一百三十卷,太宗下令重修。新修订的氏族志把姓氏定出九个等级,改以皇族为首,
20、外戚次之,崔氏改列第三。氏族志的修订使唐太宗达到了扶植庶族地主、压抑门阀士族,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目的。)解析:17.【刘晏理财】北京大学 2001 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肃宗、代宗之时刘晏采取的财政改革措施。上元元年(760 年),刘晏出任盐铁使,先后掌管全国财政近 20 年,对财政制度进行了较大的改革,主要内容如下:改革第五琦的榷盐法,由政府在产地统购食盐,以榷价批发给商人;整顿漕运,改陆运为水运,以雇佣劳动替代强迫劳役;实行常平法,稳定各地物价。刘晏的理财措施增加了唐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唐政府的财政危机。)解析:18.【昭武九姓】北京大学
21、 1999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北朝、隋、唐时期对从中亚粟特地区来华的粟特人及其后裔之统称。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九姓,唐代又称九姓胡。隋书记载,九姓的祖先是月氏人,原居祁连山昭武城(今甘肃张掖),为匈奴所破,迁居葱岭,分为多个小国,其王均以昭武为姓,故称昭武九姓。昭武九国在南北朝时隶属恹哒,隋朝时隶属西突厥。唐朝平西突厥后,划入康居都督府,归安西都护管辖。九姓由于世代经商,成为古代西亚文明、南亚文明与东亚文明的重要媒介。)解析:19.【摩尼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3 世纪在波斯兴起的宗教。摩尼教是 3 世纪时波斯
22、人摩尼所创,约于唐前期传人中国,也叫作明教。该教宣传善恶二元论,认为光明是善的本原,黑暗是恶的本原,人应助明斗暗。延载元年(694 年),波斯人拂多诞持摩尼经典二宗经来朝,摩尼教始传入中土。安史之乱时传到回纥地区,成为回纥国教。大历三年(768 年)唐代宗准许回纥在长安建摩尼教寺,赐额“大云光明寺“。唐武宗会昌灭佛,摩尼教遭打击后转为秘密传播,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所利用。)解析:20.【禁军三衙】西北大学 2015 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宋代分掌全国禁军的三个最高统御机构的合称。即:殿前都指挥司、侍卫亲“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此法虽对防止将领专权有利,却削弱
23、了军队战斗力。宋神宗时,罢废更戍法。)解析:21.【元祐更化】厦门大学 2014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北宋元祐年间反变法派推翻王安石变法的事件。元丰八年(1085 年)春,宋哲宗即位,其祖母宣仁太后执政,起用司马光、文彦博、吕公著、范纯仁等人,废除神宗与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贬黜熙宁、元丰时用事诸臣;学校停止使用王安石的三经新义教材,篡改熙宁、元丰时的史官记录,重新编纂神宗实录。因这一事件发生在元祐年间,故史称“元祐更化”。)解析:22.【郾城大捷】(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宋初年的抗金战役之一。顺昌大捷后,岳家军出湖北,入河南,在各地义军的
24、配合下,一路势如破竹,先后收复颍昌(今河南许昌)、陈州、郑州、洛阳。绍兴十年(1140 年)七月,兀术亲率精锐突袭郾城。岳飞亲率骑兵参战,大破金兵。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郾城大捷。)解析:23.【耶律楚材】南京大学 2004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中国人民大学 2005 年中国通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3 世纪蒙古国大臣。成吉思汗取金中都时召用,随成吉思汗西征。窝阔台时深受信任,定君臣礼,立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推行赋税制。1231 年任中书令。随窝阔台灭金,废屠城旧制。设编修所、编籍所,编印儒家经典,召名儒讲经。耶律楚材在政治、经济
25、、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为蒙古国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及以后蒙古统一全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著作有湛然居士集等。)解析:24.【探马赤军】北京大学 2005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蒙元时期军队的一种。探马赤意为“探马官”。蒙古国时期,从各千户、百户和部落中挑选士兵,组成精锐部队,在野战和攻打城堡时充当先锋,战事结束后镇戍于被征服地区,称为探马赤军。与蒙古军由各千户的士兵编成不同,探马赤军是由各部挑选的士兵混合组成。有元一代,始终保持探马赤军的建制。)解析:25.【朱熹】山西大学 2012 年中国古代史复试真题;西北
26、大学 2013 年专门史真题;南开大学 2014 年日本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是理学形成的关键人物,其学主要承自程颐,而于周敦颐、张载、邵雍等人亦多有所吸收,基本上做到了集宋学诸家诸派之大成,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思想体系。因其以“理”为哲学核心,故有理学之名,亦称程朱理学。他认为“理“是万物生长的本源,而“气“只是构成万物的材料。主张以天理来克制人欲,以道心来主宰人心,要“去人欲,存天理”,以此来调和阶级矛盾。)解析:26.【马可.波罗】浙江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武汉大学 2001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
27、正确答案:意大利旅行家。约 1254 年生于威尼斯,1275 年来到中国,1295 年回到威尼斯。1298 年,他参加威尼斯与热那亚之战,被俘入狱,狱中口述其经历,由狱友鲁思梯谦记录,用法文写成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此书向西方介绍了东方地理、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扩展了欧洲人的地理视野)解析:27.【奴儿干都司】武汉大学 200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黑龙江大学 2017 年历史学基础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朝前期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机构。全称:奴儿干都指挥使司。永乐七年(1409 年)置,治所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辖区东至海,东北包括库页岛,西至斡难河,南接图们
28、江,北抵外兴安岭。永乐十一年(1413 年)与宣宗宣德八年(1433 年)曾两次在特林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两碑。奴儿干都司于宣德九年(1434 年)正式废弃。)解析:28.【三饷加派】北京大学 2006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2008 年历史学统考真题;东北师范大学 2017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末加征的三种赋税,即辽饷、剿饷、练饷。辽饷用于辽东的军事需要,剿饷和练饷用于镇压农民起义。辽饷是万历时为与后金(清)作战而增征的军费,共 520 万两。剿饷是崇祯时为镇压农民起义而增征的军费,共 330 万两。练饷是为训练军队而增征的军费,共 730 余万两。这一掠夺
29、性财政措施加重了社会危棚。)解析:29.【粮长制】苏州大学 2003 年中国古代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明代在各州县设置的由粮长负责征解税粮的制度。始创于洪武四年(1371 年)。其法,每州县按征收粮额分为若干粮区,粮区设粮长,粮长由粮区内纳粮最多之大户中选任。实行粮长制的目的,在于杜绝官吏贪污,便于民户就地交纳,以保证税收。永乐以后,粮长改为轮充、朋充以后,一般民户皆须承充,粮长一职已成为单纯而沉重的封建徭役。)解析:30.【札萨克制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清政府在内外蒙古地区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又称盟旗制度。蒙古各部划分为旗,旗是基本行政单位,
30、合若干旗为一盟。旗有扎萨克(旗长),盟有盟长。札萨克为世袭之职,盟长则由中央任命。此外,中央又派大员驻在各要地,以加强对蒙古地区的控制。)解析:31.【华夷之辨】湖南师范大学 2013 年历史学综合真题;西北大学 2017 年中国史真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有关汉族与周边异族关系的理论。夷是古代华夏族对周边异族的贬称。西周末年,戎狄之族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周朝多有侵扰,夷夏之防理论由此应运而生。孔子作春秋,提出“内诸夏而外夷狄”的观点。由魏晋至隋唐,我国境内各民族间的融合有了较大的发展。唐朝政权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能够摒弃“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的狭隘民族偏见,对各族“爱之如一”。在史学领域内,反映民族融合的史实、强调民族融合的思想倾向,也在发展。元末、清初和清末等时期都有人用上述理论来应对“异族”的侵扰或统治。)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