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55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 1-20 小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1935 年 10 月 3 日凌晨,意大利军队未经宣战就兵分三路侵入( )。(分数:2.00)A.埃及B.埃塞俄比亚C.希腊D.西班牙2.1935 年 8 月 31 日,面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美国国会通过了( ),规定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分数:2.00)A.孤立法B.中立法C.禁运法D.外交法3.在二战爆发前夕,英法推行( ),纵容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分数:2.00)A.绥靖政策B.国联政策C.禁运政策D.孤立政策
2、4.1936 年 11 月 1 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宣布德意双方结成了( )。(分数:2.00)A.友好互助同盟B.互不侵犯条约C.仲裁条约D.罗马一柏林轴心5.1937 年 11 月 6 日,墨索里尼宣布参加了德日的( ),三国正式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分数:2.00)A.法西斯同盟B.反共产国际协定C.两国同盟D.罗马一柏林轴心6.1936 年 7 月,( )内战爆发,德意出兵进行干涉,支持佛朗哥叛军。(分数:2.00)A.西班牙B.古巴C.希腊D.埃塞俄比亚7.七七事变爆发后,( )给中国以巨大的支援,双方签订了( ),在政治上给中国以重大支持。(分数:2.00)A.英国互不侵犯条约B.苏
3、联互不侵犯条约C.美国友好互助协定D.法国友好互助协定8.1936 年,德奥双方通过( ),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分数:2.00)A.柏林一奥地利轴心B.柏林一维也纳轴心C.德奥同盟D.德奥协定9.1938 年,英、法、德、意在德国召开会议讨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的问题,这次会议被称为( ),它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分数:2.00)A.四国同盟会议B.干涉捷克会议C.苏台德会议D.慕尼黑会议10.1939 年 8 月 23 日,德双方签订了( )和秘密附属议定书,划定了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这一条约使德国得以进攻波兰,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爆发。(
4、分数:2.00)A.德波友好同盟条约B.苏德友好同盟条约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德波互不侵犯条约11.1939 年,德国入侵( ),英法两国先后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分数:2.00)A.埃塞俄比亚B.西班牙C.捷克斯洛伐克D.波兰12.( )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标志着德国闪击战的破产。(分数:2.00)A.敦刻尔克战役B.珍珠港战役C.莫斯科之战D.诺曼底登陆13.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舰队突然偷袭在( )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致使在港内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而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分数:2.00)A.诺曼底B.珍珠港C.英国
5、D.阿留申群岛14.1941 年 8 月 14 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 ),表示了反对纳粹暴政的决心,这是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分数:2.00)A.联合宣言B.联合国家宣言C.大西洋宣言D.大西洋宪章15.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中、苏等 26 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分数:2.00)A.大西洋宪章B.联合国家宣言C.联合宣言D.反法西斯同盟协定16.( )是苏德战争中历时最长、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分数:2.00)A.莫斯科之战B.阿拉曼战役C.库尔斯克战役D.斯大林格勒会战17.下
6、列不属于二次大战中苏德战场之战役的是( )。(分数:2.00)A.莫斯科之战B.斯大林格勒会战C.阿拉曼战役D.库尔斯克战役18.中国进行百团大战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 )。(分数:2.00)A.莫斯科之战B.阿拉曼战役C.不列颠之战D.斯大林格勒会战19.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苏德战争的爆发B.太平洋战争的爆发C.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矛盾的激化D.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分数:2.00)A.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B.美国和西欧的石油禁运政策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
7、.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21.( )标志着二战中苏德战场转折的完成。(分数:2.00)A.莫斯科之战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库尔斯克战役D.阿拉曼战役22.1942 年,蒙哥马利率领英军与隆美尔率领的德意联军在北非展开了一场沙漠消耗战,即( ),这是北非战局的转折战役,从此法西斯国家无力在北非发起进攻。(分数:2.00)A.阿拉曼战役B.北非战役C.沙漠之狐D.沙漠之战23.1942 年,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的( )展开一场海空大战,美国取得了胜利,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动权,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变。(分数:2.00)A.诺曼底B.中途岛C.珍珠岛D.阿拉曼二、B名词解释 21-
8、28 小题(总题数:4,分数:8.00)24.苏芬战争(分数:2.00)_25.静坐战(分数:2.00)_26.敦刻尔克大撤退(分数:2.00)_27.不列颠之战(分数:2.00)_三、B史料分析题 29-30 小题(总题数:1,分数:2.00)28.下面是毛泽东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段著名的论述,结合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毛泽东说过:“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请结合二战的相关历史事实,对毛泽东的这两个观点进行论证。(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
9、7,分数:14.00)29.试述评列宁的世界革命论及其策略转变。(分数:2.00)_30.简述美国“柯立芝繁荣”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产生原因。(分数:2.00)_31.简述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分化。(分数:2.00)_32.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分数:2.00)_33.试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异同。(分数:2.00)_34.概述 20 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优势地位的影响。(分数:2.00)_35.简述 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分数:2.00)_历史学基础(世界近现代史)模拟试卷 55 答案解析
10、(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 1-20 小题(总题数:23,分数:46.00)1.1935 年 10 月 3 日凌晨,意大利军队未经宣战就兵分三路侵入( )。(分数:2.00)A.埃及B.埃塞俄比亚 C.希腊D.西班牙解析:2.1935 年 8 月 31 日,面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美国国会通过了( ),规定对交战国实行武器禁运。(分数:2.00)A.孤立法B.中立法 C.禁运法D.外交法解析:3.在二战爆发前夕,英法推行( ),纵容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分数:2.00)A.绥靖政策 B.国联政策C.禁运政策D.孤立政策解析:4.1936 年 11 月
11、1 日,墨索里尼在米兰宣布德意双方结成了( )。(分数:2.00)A.友好互助同盟B.互不侵犯条约C.仲裁条约D.罗马一柏林轴心 解析:5.1937 年 11 月 6 日,墨索里尼宣布参加了德日的( ),三国正式结成法西斯侵略集团。(分数:2.00)A.法西斯同盟B.反共产国际协定 C.两国同盟D.罗马一柏林轴心解析:6.1936 年 7 月,( )内战爆发,德意出兵进行干涉,支持佛朗哥叛军。(分数:2.00)A.西班牙 B.古巴C.希腊D.埃塞俄比亚解析:7.七七事变爆发后,( )给中国以巨大的支援,双方签订了( ),在政治上给中国以重大支持。(分数:2.00)A.英国互不侵犯条约B.苏联互
12、不侵犯条约 C.美国友好互助协定D.法国友好互助协定解析:8.1936 年,德奥双方通过( ),德国基本上控制了奥地利的内政和外交。(分数:2.00)A.柏林一奥地利轴心B.柏林一维也纳轴心C.德奥同盟D.德奥协定 解析:9.1938 年,英、法、德、意在德国召开会议讨论对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的问题,这次会议被称为( ),它把英法的绥靖政策推到了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分数:2.00)A.四国同盟会议B.干涉捷克会议C.苏台德会议D.慕尼黑会议 解析:10.1939 年 8 月 23 日,德双方签订了( )和秘密附属议定书,划定了双方在东欧的势力范围。这一条约使德国得以进攻波兰,使第二次
13、世界大战终于爆发。(分数:2.00)A.德波友好同盟条约B.苏德友好同盟条约C.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D.德波互不侵犯条约解析:11.1939 年,德国入侵( ),英法两国先后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分数:2.00)A.埃塞俄比亚B.西班牙C.捷克斯洛伐克D.波兰 解析:12.( )是德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它标志着德国闪击战的破产。(分数:2.00)A.敦刻尔克战役B.珍珠港战役C.莫斯科之战 D.诺曼底登陆解析:13.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舰队突然偷袭在( )的美国太平洋舰队,致使在港内的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而宣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4、分数:2.00)A.诺曼底B.珍珠港 C.英国D.阿留申群岛解析:14.1941 年 8 月 14 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了( ),表示了反对纳粹暴政的决心,这是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分数:2.00)A.联合宣言B.联合国家宣言C.大西洋宣言D.大西洋宪章 解析:15.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中、苏等 26 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 ),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分数:2.00)A.大西洋宪章B.联合国家宣言 C.联合宣言D.反法西斯同盟协定解析:16.( )是苏德战争中历时最长、最为激烈的一次战役,是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分数:2.00)A
15、.莫斯科之战B.阿拉曼战役C.库尔斯克战役D.斯大林格勒会战 解析:17.下列不属于二次大战中苏德战场之战役的是( )。(分数:2.00)A.莫斯科之战B.斯大林格勒会战C.阿拉曼战役 D.库尔斯克战役解析:18.中国进行百团大战时,欧洲战场正在进行( )。(分数:2.00)A.莫斯科之战B.阿拉曼战役C.不列颠之战 D.斯大林格勒会战解析:19.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根本原因是( )。(分数:2.00)A.苏德战争的爆发B.太平洋战争的爆发C.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矛盾的激化 D.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解析:2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最根本的原因是( )。(分数:2.00
16、)A.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B.美国和西欧的石油禁运政策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苏的中立自保解析:21.( )标志着二战中苏德战场转折的完成。(分数:2.00)A.莫斯科之战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库尔斯克战役 D.阿拉曼战役解析:22.1942 年,蒙哥马利率领英军与隆美尔率领的德意联军在北非展开了一场沙漠消耗战,即( ),这是北非战局的转折战役,从此法西斯国家无力在北非发起进攻。(分数:2.00)A.阿拉曼战役 B.北非战役C.沙漠之狐D.沙漠之战解析:23.1942 年,美日在太平洋地区的( )展开一场海空大战,美国取得了胜利,日本丧失了在太平洋
17、战场上的主动权,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发生了转变。(分数:2.00)A.诺曼底B.中途岛 C.珍珠岛D.阿拉曼解析:二、B名词解释 21-28 小题(总题数:4,分数:8.00)24.苏芬战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二战爆发后,苏联致力于巩固西部边防,建立一条东方战线。1939 年,苏联建议靠近列宁格勒地区的芬兰边界向北推移 2030 公里,苏联以卡累利阿东部两倍于此的领土作为交换,要求以每年 800 万芬兰马克租借芬兰的汉科半岛 30 年。芬兰政府表示坚守中立立场,拒绝了苏联的建议。11 月 30 日,苏芬战争爆发。经过 3 个多月的激战,芬兰战败求和。1940 年 3 月 12
18、 日,两国签订和约,靠近列宁格勒地区的苏芬国界向北移动 150 公里,芬兰将苏芬边界中部的一块领土割让给苏联,苏联共获得 4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此外,芬兰以 30 年为期将汉科半岛及其附近岛屿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苏联用军事行动和武力威胁扩大疆界的大国沙文主义行为,损害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所谓的“东方战线”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解析:25.静坐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二战爆发前夕,英法与波兰订有盟约,保证波兰的独立。德波战争爆发后,英法政府对德宣战,但两国实际上是宣而不战,未认真援助波兰。从 1939 年 9 月到 1940 年 5 月,英法联军与德军隔壕相峙,却没有采
19、取过重大军事行动。驻法英军到 1939 年 12 月才阵亡 1 人。这种战争史上的奇怪现象被叫做“静坐战”。这是英法绥靖政策的产物,结果使德国法西斯占领波兰,顺利反戈西进。)解析:26.敦刻尔克大撤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二战中,德军侵占波兰后,希特勒就制订了进攻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的计划。1940 年,德军突人北法平原,直逼英吉利海峡,将近 40 万英、法、比联军被围困在敦刻尔克海岸地区,希特勒唯恐孤军深入几次下令暂停前进。英国政府利用这段暂停时间,在从 5 月 26 日到 6 月 4 日的 9 天内,不顾德军轰炸和追击,全力以赴组织渡海营救,终于将包括 22 万英
20、军在内的 33 多万联军撤到了英国。这些撤到英国的部队成为日后反攻的基干。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解析:27.不列颠之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希特勒在打败法国后,武力入侵英国,争夺制空权的空战成为双方作战的主要特点。德方意识到短期内不易赢得制空权,转而对伦敦等城市不分昼夜狂轰滥炸,企图逼英就范。空战时断时续最终不了了之,这就是不列颠之战。在此战役中英国死伤约 86000 人,被炸毁的建筑物超过 100 万栋。但是英国人民坚韧不屈,在生死存亡的搏斗中赢得了第一个回合,使希特勒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为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谱写了光荣的一页。)解析:三、B史料分析
21、题 29-30 小题(总题数:1,分数:2.00)28.下面是毛泽东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段著名的论述,结合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毛泽东说过:“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请结合二战的相关历史事实,对毛泽东的这两个观点进行论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西斯是一种极端反动的政治体制,其本质就是对内统治、对外扩张。德国法西斯自建立之日起就开始了其扩张过程,二战前夕,吞并了奥地利、捷克,并做好了扩军备战的准备。二战开始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利用军事进
22、攻控制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法西斯扩张也达到了最大规模。在法西斯铁蹄之下所统治的地区都成了法西斯的势力范围,从此德国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补给,从而应付其日益扩大的战争及其开支。所以进攻是法西斯的生命线。 1943 年春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人民打败了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德国,使法西斯德国遭到了惨重的失败。苏德战场与欧洲战场的主动权易手。苏联人民开始掌握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迫使希特勒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苏联则进入反攻。它大大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巩固并发展了反法西斯联盟,促使法西斯集团的内部瓦解。从此德国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开始走向灭亡。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论断是完全的正确的。)解析:
23、四、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4.00)29.试述评列宁的世界革命论及其策略转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世界革命论指社会主义革命将在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至少是在主要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和取得胜利。后来列宁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一国胜利的理论。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从这个规律出发,列宁认为一方面帝国主义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加大了;另一方面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由于发展不平衡,一些不发达帝国主义国家发展起来,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于是新、老帝国主义国家矛盾激化导致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阵线,打击了某些国家,使其成为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从而形成
24、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易被无产阶级突破,使社会主义革命得以在个别国家首先取得成功。 列宁认为革命首先在一国成功,并不一定是在那些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无产阶级人数最多的国家,相反他认为在俄国这样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工业发展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只要具备了革命形势和革命主观力量就可以首先爆发革命。革命形势包括: 统治者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被压迫者的困苦异乎寻常地加剧; 群众积极性高涨。 此外,有了革命形势还要有革命的主观力量,无产阶级发动足以推翻旧政府的强大的群众运动。)解析:30.简述美国“柯立芝繁荣”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产生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表现: 战后,美国的
25、经济飞速发展,由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 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国内工业生产的持续增长,建筑、汽车、电气工业迅速发展成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到 1924 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 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到 1929 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 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美国对欧洲和拉美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经济上的优势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战后欧洲各国的重建、德国的赔款以及国联建立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美国
26、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内经济的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2)原因: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 1
27、924 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一半,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
28、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 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一战后,美国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对欧洲和拉美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国内市场也不断扩大,建筑、汽车、电气工业成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 战后国际局势的相对稳定和平。)解析:31.简述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后西方国家经济上的分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30 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结束了 20 世纪 20 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的局面,西方国家经济上走向了分
29、化: 美国通过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英国和法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其广阔的殖民地以及放弃金本位制,维护其资本主义的存在; 以日本、德国、意大利为代表的国家则通过法西斯专政,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推行对外扩张。 为了摆脱危机,资源自给率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日等国结成联盟;面对这一威胁,垄断国际市场、资金相对充足的英、法、美则主动调和矛盾。)解析:32.简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内容: 财政金融的整顿和改革。1933 年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后又通过格拉斯一斯蒂高尔法、存款保险法、银行法,对美国财
30、政金融进行全面的整顿。 调整工业生产。1933 年通过了全国产业复兴法,是新政的核心与基础。它规定市场竞争的原则和生产的限制;对劳资关系做了规定,成立了“产业复兴局”并发起了蓝鹰运动。 保证农业生产。1933 年公布了农业调整法,农业调整法被取消后,1938 年又出台了新的农业调整法,全面调整农业生产,减少产量,由政府对农业进行全面的调控。 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33 年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失业和贫穷者进行救济,为大中学生提供半工半读的机会。1935 年又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包括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对无依无靠者提供救济三部分,开始了福
31、利国家的试验。 制定劳工立法,调整劳资关系。1935 年的工业复兴法中就包含劳工立法的内容。1935 年 7 月通过了全国劳工关系法即华格纳法,规定了工人罢工谈判的权利。1938 年又通过了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最高工时数和最低工资额,并禁止使用童工。 推行睦邻政策,改善对外关系。从 1934 年 8 月签订第一个互惠贸易协定到 1939 年,美国先后与 22 个国家签订了互惠贸易协定,减低美国长期以来的高关税政策。后又对拉美提出了“睦邻政策”,废除了侵犯古巴政权的宪法修正案,取消了干涉墨西哥内政的条约,撤回了驻海地和尼加拉瓜的美军,扩大了对拉美国家的最惠国待遇。 (2)影响: 缓和了经济大危
32、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美国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到 1936 年底,工业总产量超过了危机前的年平均数,农业方面较之危机年代也有重大进展。经济的发展为美国在二战中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政”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同时,也注意改善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缓和了社会阶级矛盾。 “新政”的实施打击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 “新政”作为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首次试验,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从实践上和理论上为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由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重要经验,开创了福利国家的
33、道路,推动了凯恩斯主义的系统化和完善。但是,罗斯福新政毕竟是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因而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解析:33.试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异同。(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相同点: 两国在走向资本主义的时候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受到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束缚。 经济危机中深受打击,没有殖民地可以转嫁危机,国民经济军事化,对外扩张。 都代表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极端形式。 国家职能无限扩大,以极权制取代民主制,废除了议会制和多党制,实行一党专政和党国合一的独裁统治。 都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积极对外扩张和侵略
34、。 (2)不同点: 上台的途径不同:德国是通过建立法西斯政党,进行蛊惑宣传,通过选举上台;日本没有全国性的法西斯政党,而是通过军部政变夺权建立法西斯统治。 上台方式不同:德国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但以自下而上为主;日本是自上而下。 统治方式不同:德国纳粹法西斯上台后废除了议会民主制建立极权统治;日本没有突破天皇制的范围。)解析:34.概述 20 世纪初欧洲在世界优势地位的主要表现,并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这种优势地位的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优势:欧洲列强将世界瓜分完毕,主导世界政治。欧洲是世界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英镑是世界贸易的通行货币。俄、法、德、英是世界军事
35、大国。 (2)影响:德国战败,俄国发生革命,英国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法德矛盾尖锐,欧洲传统强国被削弱。美国和日本开始分享欧洲对世界事务的主导权。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欧洲宗主国力量。)解析:35.简述 20 世纪 30 年代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20 世纪 30 年代,面对法西斯势力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做出的反应就是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径。作为一项长期推行的政策,绥靖政策有着深刻的根源。 (1)共同的原因有: 第一,战后人民普遍厌战,和平主义盛行。一战给英法造成的巨大伤亡,使人们对战争充满恐惧,普遍厌恶战争,向往和平,这种和平
36、主义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政策的制定。 第二,英法两国想靠牺牲东欧各国特别是苏联的利益来换取德国对其自身利益的尊重。 (2)就英国而言:它长期在欧洲推行“大陆均势”,一战后总想扶持德国来牵制法国,推行扶德抑法的政策,因而推行绥靖政策以扶持德国;当德、日、意法西斯逐渐走上扩张道路、向其全面挑战时,英国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拥有许多利益的世界性殖民帝国,其实力却不足以维护所有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英国首先关心的是大英帝国本身的安全,企图靠牺牲一些局部利益来保住其根本利益,因此,英国的绥靖政策是其战略摊子太多与其实力不足这一矛盾的产物;而且英国在 30 年代仍然坚持保守的财政政策,不敢应用赤字财政来刺
37、激经济,因而导致军费严重不足,军事实力下滑,从而使得英国政府只能依赖外交上的绥靖政策来平息各种事件。 (3)就法国而言:它在一战后的外交活动基本上是建立在英法合作的基础之上的,每当它想实施其建立欧洲霸权的计划时,总会遇到英、美的联合反对,无法有所作为,不得不返回到英法合作的道路上来;而且法国是陷人经济大危机较晚的国家,也是在危机后恢复最慢的国家,持续时间比别的国家长,经济困难;与经济危机相伴的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加深,经济社会矛盾导致了整个 30 年代法国政局的分裂和动荡不安,内阁的频繁更替,使得法国不能形成稳定的、长期的对外政策,因而只能追随英国;当法西斯侵略势力日益膨胀时,英国坚定地走上绥靖道路,法国也只得尾随其后,执行绥靖法西斯侵略的政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