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9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0656       资源大小:40.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9及答案解析.doc

    1、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 9及答案解析(总分:2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9,分数:18.00)1.名词解释 21-28小题。(分数:2.00)_2.红山文化(分数:2.00)_3.轮台罪己诏(分数:2.00)_驿传_5.子口税(分数:2.00)_6.光绪皇帝(分数:2.00)_7.废两改元(分数:2.00)_8.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分数:2.00)_9.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分数:2.00)_二、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0.述评两税法。(分数:2.00)_11.论述 20世纪 30年代关于社会史的论战。(分数:2.00)_12.论述黄宗

    2、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术贡献以及对清代学术发展的影响。(分数:2.00)_1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分数:2.00)_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 9答案解析(总分:2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9,分数:18.00)1.名词解释 21-28小题。(分数:2.00)_解析:2.红山文化(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国北方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 1935年在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最初发现而得名,同类型文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距今约 5000年左右。其中出土了很多精致的玉礼器,还发现了包括祭坛和女神庙在内的大

    3、型祭祀建筑遗址,似表明这里的社会分化相当早,中原文明的产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影响。)解析:3.轮台罪己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汉武帝晚年颁布的政令。汉武帝时期,繁苛征敛和土地兼并造成大量的自耕农破产,加之长期对外战争,人力物力损失严重。征和四年(公元前 89年),汉武帝拒绝了桑弘羊在轮台扩大屯田的建议,下诏罪己。从此,汉武帝停止了对外征伐,转向对内政的整顿,实行“息民重农”政策。任田千秋为相,又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行代田法,发展生产。汉武帝政策的转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社会逐步安定下来,生产得以恢复发展。)解析:驿传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古代政府为供官员往来和文书传递而设

    4、置的驿站。汉时各地有传舍,通路上置驿,有驿马、传车。又有邮亭供传递文书。宋时驿传有三等:步递、马递、急脚递。元代驿站称“站赤”,组织规模很大,能供欧亚两洲交通。明代各地都设驿站,有“水驿”“马驿和“递运所”;又置“急递铺”递送公文。清代废递运所,仍置驿站、铺递。清末举办邮局后废除。)解析:5.子口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征收的一种国内关税。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外国货从通商口岸运销内地或中国土货从内地运至通商口岸,除了在口岸海关交纳值百抽五的进、出口关税外,一律只交一次子口税;洋货在海口交纳,土货在路上经过首次关口交纳,数目为进

    5、出口关税的一半,即货物价值的百分之二点五;定此税后可免内地一切税厘。当时海关所在口岸为“母口”,内地常关、厘卡所在地为“子口”,故称代替内地关、卡应征的各种捐税为“子口税”。子口税的规定起了保护洋商、排斥华商的作用。1931 年 1月 1日在施行关税新税则的同时,子口税及其他通行税一并裁撤。)解析:6.光绪皇帝(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清代德宗皇帝。即爱新觉罗.载淮,18741908 年在位,年号光绪。1874 年(同治十三年)同治死无嗣,遂入继为帝,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 年(光绪十三年)亲政,慈禧继续训政,但一切实权仍掌握在慈禧手中。甲午战败后,起用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等

    6、,实行变法。1898 年 6月 11日下“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实施新政。是年 9月 21日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于瀛台,复临朝“训政”。1900 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八国联军人京,出奔西安。1908 年病死。)解析:7.废两改元(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33 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废用银两改用银元的币制改革。1933 年 3月 1日,财政部发布废两改元令。4 月 6日,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规定即日起,所有公私款项收付、契约票据及一切交易,一律改用银币,不得再用银两。持有银两者,可由中央造币厂代铸银币,或在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兑换银币。废两改元是法币改革的前提。)解析:

    7、8.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952 年政府对全国原有高等学校的院系进行的全面调整。院系调整工作从 1952年开始,到 1953年基本结束。经过院系调整,全国共有高校 182所,其中综合大学 14所。学校的性质、任务更加明确,基本上实现了“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这次调整也有不恰当之处,如机械搬用苏联经验,不适当地取消了一些学科,有的专业设置过细,对人才的成长和合理使用不利。)解析:9.农业发展纲要四十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l960 年我国公布的农业发展规划。全称1956 年到 1967

    8、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1956年 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公布纲要草案,1960 年 4月 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此纲要共 40条,提出了我国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以及农村商业、信贷、交通、邮电、广播、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发展规划。纲要给全国农民和农村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解析:二、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10.述评两税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内容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和推动下,唐王朝对国家税收体制做出重大调整。在继承先前地税和户税征收精神的前提下,废止已陷入困境中的租庸

    9、调制,改行统一按每户的实有田亩和资产征税,每年分夏秋两次交纳,是为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内容是:(1)取消租庸调及一切杂徭、杂税,但保留丁额。(2)不分主户(当地土著户)、客户(外来户),一律以当时居住地为准登入户籍,交纳赋税。(3)不再按丁征税,改为按资产和田亩征税。根据资产定出户等,按户等征收户税,定税计钱,折钱纳物,即以钱计算税额,折合成实物交纳;根据田亩数量征收地税,地税以大历十四年(779 年)的垦田数字为准,交纳谷物。(4)没有固定住处的行商也要纳税。税额初为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后改为十分之一。(5)每年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要在 6月交完,秋税要在 11月交完。(6)“量出制人”。

    10、中央根据财政支出的需要先做预算,定出总税额,分配到各地征收,全国没有统一的税率。 (二)意义 (1)两税法是一种比较适应当时情况及历史发展趋势的制度。它与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户,以及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相适应。两税法由主要按丁口征税转向主要按土地和资产征税,这是中国封建经济的新发展在赋税制度上的反映,是封建税制的一个重要改革,是税制的一大进步。(2)此法把租庸调和各种杂徭、杂税合并,建立了统一的税制,在一定时期内,既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使人民的负担有所减轻。(3)此法规定官僚、贵族、客户、不定居的商人都要纳税,这就扩大了税源。又此法规定按土地、资产的多少征税,比租庸

    11、调不管居民有多少土地、资产,一律按丁征税合理。这样的一些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赋税集中在贫苦农民身上的不合理状况。(4)此法关于定税计钱、折钱纳税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11.论述 20世纪 30年代关于社会史的论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背景 20 世纪 30年代,继中国社会性质问题的论争后,出现了关于中国社会史问题的论战,并于 19321933年形成高潮。这场论战是由当时进行的中国现阶段社会性质论战引发的。郭沫若根据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理论,认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个阶段在中国历史中也同样存在着,并

    12、对这几个阶段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作了划分。根据这些见解写成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在 1930年出版,引起社会震动,并成为当时讨论和批评的中心。 (二)论战内容与各派观点 这场论战主要由“新生命派”的陶希圣等和托派批判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而鼓动起来。论战双方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郭沫若首先提出亚细亚生产方式系指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后又认为等于奴隶制以前的族长制。李季认为是指与希腊、罗马奴隶制并行而又先于封建社会的一种独立的社会经济形态。(2)中国历史上有无奴隶社会的问题。李季认为,原始社会崩溃后,中国则进入以土地国有为特征的亚细亚式的社会。郭沫若根据甲骨卜辞和青铜

    13、铭文等古代文献,最早肯定中国奴隶制社会存在,并认为西周是中国的奴隶制时代。吕振羽指出殷代是奴隶社会。(3)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及秦汉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问题。李季认为,中国真正的封建制度仅与周代相始终,秦以后就是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代。梅思平认为,秦以后的中国社会完全是商业资本主义社会。陶希圣认为,中国的封建制在战国时代就因为商业资本的发展而崩溃了。郭沫若、吕振羽都认为从秦汉到鸦片战争,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社会的阶段。 (三)影响 论战主要是在 1931年上海神州国光社创办的读书杂志上展开的,并随着该杂志在 1933年停刊而逐渐冷却,抗战爆发时终止。论战高潮过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们或者用自己的研究

    14、实绩回答论战时提出的历史问题,如吕振羽出版了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或者对论战本身进行了总结,如何干之的中国社会史论战等。中国社会史论战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影响,对整个中国历史科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解析:12.论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学术贡献以及对清代学术发展的影响。(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学术贡献 (1)黄宗羲的主要著作有明儒学案宋元学案和明夷待访录等。黄宗羲在哲学思想上肯定“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观点,他在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对君主专制制度做了深刻的揭露,指出专制帝王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乃害民之贼。又指出专制帝王之法乃“一家之法”,并非天下人

    15、之大法。还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的现实和社会的要求。 (2)顾炎武的主要著作有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亭林文集等。顾炎武的哲学思想上有唯物主义成分,在政治思想方面也激烈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力。在治学方面,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明道救世”,反对空言,成为嘉道时期经世思潮兴起的重要源头。他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就是以有益于世用为目的而写成的。 (3)王夫之的著作主要有张子正蒙注周易外传读四书大全说读通鉴论和宋论等。王夫之继承了宋代张载的唯物主义思想,通过对宋、明以来主、客观唯心主义的批判继承,建立了超越前人的唯物主义思想。主张“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他还

    16、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认为土地不是帝王的私产,是耕者所有。 (二)影响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主张学术要切实、有用,不承认在经学之外存在独立的所谓理学,反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病,提倡修己治人的实学。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和认识,主张从小学人手,用训诂名物的方法达其真义。他们的经世致用主张,是对明朝覆亡的反思,也有复明反清的功用在内。但是,随着清政权的巩固,政府一面用大兴文字狱的方式加强思想钳制,一面提倡整理、考订古典文献以转移人们反清的视线。在这一背景下,顾炎武等人所提倡的重视现实社会问题研究的精神遭到阉割,但他们重视读书、反对空谈的学风对后来的学者却产生了深远影响。 参考著作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17、,中华书局 2011年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 2011年版。)解析:13.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打破了近代中国抵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面对强敌入侵及空前的民族危难,中国人民团结奋战,结成国内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及海外华人、爱国侨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民族独立自由与解放,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完整,成为中国民族共同奋斗的目标

    18、,从而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3)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和歼灭日军最多、对日本国力的消耗最大、在对日作战中做出的牺牲也最大,并有力地支援、配合了太平洋战场。 (4)抗日战争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激起中国人民在历史灾难时刻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捍卫民族生存的斗争,表现出与民族之敌血战到底的气概,恢复了中国在国际社会应有的地位。抗战力量的广泛动员、民族意识的空前高涨、民众参政意识的提高,提出了改变中国现状、前途和命运的要求,经过中国政府和各阶层人民的不懈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取得了部分外交上的胜利,尽管当时中国尚不具备强国的真正实力,但毕竟与美、英、苏并列挤入四强行列。 (5)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通过进步政党和抗日救亡团体的宣传和组织,广泛地动员了城乡民众尤其是乡村农民的抗日力量。广大农民为抗战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农民提供的粮食、兵役等,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长期抗战。)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国通史)历年真题试卷9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proposalcash35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