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学硕士联考化学-18 及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色散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分子及原子间;B.对硝基苯酚存在分子间氢键;C.PH3和 SO3的杂化类型相同;D.CHCl3的偶极距不为零。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欲使溶液中某离子沉淀完全,沉淀剂的加入量越多越好;B.两种难溶电解质中溶度积小的,溶解度必定小;C.同离子效应会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减小;D.某离子沉淀完全是指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为零。3. (分数:2.00)A.+C和+I;B.-C和-I;C.
2、+C和-I;D.-C和+I。4.光吸收定律仅适用于 _ 。(分数:2.00)A.有色溶液;B.单色光;C.互补色光;D.可见光。5.配合物RhCl 2 (NH 3 ) 4 NO 3 中,Rh 的氧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 _ 。(分数:2.00)A.+2和 4;B.+3和 6;C.+2和 6;D.+3和 4。6.D-葡萄糖在碱性溶液发生变旋现象,其溶液中共存的糖有 _ 。(分数:2.00)A.1种;B.2种;C.3种;D.4种。7.用 Na 2 C 2 O 4 标定 KMnO 2 溶液时,温度应控制在 _ 。(分数:2.00)A.45;B.7585;C.50;D.100。8.下列电对中,电极电势不受
3、酸度影响的是 _ 。 A ; B (分数:2.00)A.B.C.D.9.用 4个量子数 n、l、m、m s 表示某一电子的运动状态,不合理的是 _ 。(分数:2.00)A.3,2,-2,+1/2;B.3,1,1,+1/2;C.3,2,1,-1/2;D.3,0,1,-1/2。10.下列化合物中,不是脂肪酸的是 _ 。(分数:2.00)A.油酸;B.软脂酸;C.硬脂酸;D.苦味酸。11.土壤中 (分数:2.00)A.分子吸附;B.离子选择吸附;C.离子交换吸附;D.物理吸附。12.将某氨基酸溶于 pH=8.5的水中,并置于电场中,该氨基酸向阴极移动,表明该氨基酸为 _ 。(分数:2.00)A.酸性
4、氨基酸;B.中性氨基酸;C.碱性氨基酸;D.无法确定。13.EDTA的 (分数:2.00)A.B.C.D.14.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它们的碳骨架大多是由 _ 单位头尾相连而成。(分数:2.00)A.异戊二烯;B.丁二烯;C.苯乙烯;D.丙烯。15.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氯化重氮苯发生偶联反应并生成偶氮化合物的是 _ 。(分数:2.00)A.苯酚;B.硝基苯;C.2,4,6-三氯苯酚;D.吡啶。16.下列化合物中,能将酯还原为醇的还原剂是 _ 。(分数:2.00)A.NaBH4;B.LiAlH4;C.Hg-Zn/HCl;D.NH2NH2/KOH。二、填空题(总题数:12,分数:19.00)
5、17.配合物二氯化二氯四氨合铂()的化学式为 1。 (分数:1.00)18.为保证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0.2%,则要求从终点误差-0.2%处到计量点、从计量点到终点误差+0.2%处,pH的变化均不得小于 1。 (分数:1.00)19.配位滴定中,通过控制溶液酸度来准确滴定 M、N 混合溶液中的 M离子(终点误差0.1%),必须满足 1条件。此时方可保证 (分数:2.00)20.苯甲醛与甲醛在浓碱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1。 (分数:1.00)21.朗伯-比耳定律可表示为 A=bc,其中 b代表 1,c 代表 2, 称为 3。 (分数:3.00)22.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必须做 1 处
6、理,目的是 2。 (分数:2.00)23.2卤代烃在 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主要生成 1 的烯烃。 (分数:1.00)24.完成反应式(只写出主要产物): (分数:2.00)25.甲基-D-吡喃葡萄糖苷和甲基-D-吡喃葡萄糖苷的比旋光度大小 1,R f 值 2,熔点 3。 (分数:3.00)26.完成反应式(只写主要产物): (分数:1.00)27.L-葡萄糖开链结构的 Fisher投影式是 1。 (分数:1.00)28.铜是元素周期表中第 29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可以表示为 1。 (分数:1.00)三、计算、分析与合成题(总题数:4,分数:31.00)29.用 Na 2 O 2 将 0
7、.5000g铬铁矿熔融,使其中的铬全部被氧化为 (分数:6.00)_30.按照要求制备下列物质(两个及两个以下的碳原子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任选),写出每步反应的方程式和主要反应条件: (1)由苯胺制备 4乙酰基-2-溴苯甲酸; (2)由丙二酸二乙酯制备 2-甲基丁酸。 (分数:13.00)_31.煤燃烧时,其中的杂质硫部分转化为 SO 3 (g),造成大气污染。试用热力学数据说明在 298K时可否用 CaO(s)吸收有害气体 SO 3 (g)。计算 298K时该反应 Ca(s)+SO 3 (g)=CaSO 4 (s)的标准平衡常数。判断 298K、空气中 p(SO 3 )=10kPa时,反应进
8、行的方向。 (分数:6.00)_32.用简便并能产生明显现象的化学方法,分别鉴别下列两组化合物(用流程图表示鉴别过程): (1)苯胺、苯酚、苯甲酸; (2)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 (分数:6.00)_农学硕士联考化学-18 答案解析(总分:8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色散力普遍存在于各种分子及原子间;B.对硝基苯酚存在分子间氢键;C.PH3和 SO3的杂化类型相同; D.CHCl3的偶极距不为零。解析:PH 3 和 SO 3 的杂化类型分别为 sp 3 杂化和 sp 2 杂化。2.下列叙
9、述正确的是 _ 。(分数:2.00)A.欲使溶液中某离子沉淀完全,沉淀剂的加入量越多越好;B.两种难溶电解质中溶度积小的,溶解度必定小;C.同离子效应会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减小; D.某离子沉淀完全是指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为零。解析:答案 A错:欲使溶液中某离子沉淀完全,沉淀剂的加入量并非越多越好。这是因为沉淀剂的加入量过大时,会由于盐效应或其他副反应而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一般沉淀剂过量 10%20%为宜。答案 B错:同一种类型的两种难溶电解质,溶度积小的溶解度也小,但不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不同,溶度积小的溶解度不一定小。答案 D错:由于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离子浓度不可能为
10、0。某离子沉淀完全一般是指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小于 10 -5 10 -6 molL -1 。同离子效应会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逆向进行,溶解度减小,故答案 C正确。3. (分数:2.00)A.+C和+I;B.-C和-I;C.+C和-I; D.-C和+I。解析:甲氧基的氧原子是 sp 2 杂化,p 轨道与苯环的大 键共轭,氧原子出一对电子,所以甲氧基对苯环是+C 效应;氧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甲氧基对苯环同时有I 效应。4.光吸收定律仅适用于 _ 。(分数:2.00)A.有色溶液;B.单色光; C.互补色光;D.可见光。解析:5.配合物RhCl 2 (NH 3 ) 4 NO 3 中,Rh 的氧
11、化数和配位数分别是 _ 。(分数:2.00)A.+2和 4;B.+3和 6; C.+2和 6;D.+3和 4。解析:6.D-葡萄糖在碱性溶液发生变旋现象,其溶液中共存的糖有 _ 。(分数:2.00)A.1种;B.2种;C.3种; D.4种。解析:包括 D-葡萄糖、D-甘露糖和 D-果糖。7.用 Na 2 C 2 O 4 标定 KMnO 2 溶液时,温度应控制在 _ 。(分数:2.00)A.45;B.7585; C.50;D.100。解析:Na 2 C 2 O 4 标定 KMnO 4 溶液的反应,室温下进行缓慢。为了提高反应速率,需加热到 7585进行滴定。但是温度不宜过高,温度大于 90,H
12、2 C 2 O 4 会发生分解。8.下列电对中,电极电势不受酸度影响的是 _ 。 A ; B (分数:2.00)A.B.C.D. 解析:酸度会影有 H + (或 OH - )参与、或氧化态(或还原态)能发生酸碱反应,酸度影响其浓度的电对的电极电势。如 /Mn 2+ ,电极反应有 H + 参加;由于酸碱反应,酸度会影响 9.用 4个量子数 n、l、m、m s 表示某一电子的运动状态,不合理的是 _ 。(分数:2.00)A.3,2,-2,+1/2;B.3,1,1,+1/2;C.3,2,1,-1/2;D.3,0,1,-1/2。 解析:根据四个量子数 n、l、m、m s 的取值要求,n 可以取 1、2
13、、3、4 等正整数。l 可以取0、1、2、3、4 等正整数,但是其取值最大等于 n-1。m 可以取 0、1、2、3l。m s 可以取1/2。以此判断,D 的取值不合理,这是因为当 l取 0时,m 不可以取 1。故答案 D正确。10.下列化合物中,不是脂肪酸的是 _ 。(分数:2.00)A.油酸;B.软脂酸;C.硬脂酸;D.苦味酸。 解析:脂肪酸是链状羧酸,A、B、C 都是链状羧酸,D 是 2,4,6-三硝基苯酚,不是脂肪酸。11.土壤中 (分数:2.00)A.分子吸附;B.离子选择吸附;C.离子交换吸附; D.物理吸附。解析:当土壤中施入氮肥后, 与土壤溶胶中的 Ca 2+ 发生交换作用,使
14、12.将某氨基酸溶于 pH=8.5的水中,并置于电场中,该氨基酸向阴极移动,表明该氨基酸为 _ 。(分数:2.00)A.酸性氨基酸;B.中性氨基酸;C.碱性氨基酸; D.无法确定。解析:在 pH=8.5的水溶液中,氨基酸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说明此氨基酸是阳离子形态,且pI8.5,应该是碱性氨基酸。13.EDTA的 (分数:2.00)A.B.C. D.解析:,可判断答案 C正确。14.萜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它们的碳骨架大多是由 _ 单位头尾相连而成。(分数:2.00)A.异戊二烯; B.丁二烯;C.苯乙烯;D.丙烯。解析:15.在弱碱性条件下,能与氯化重氮苯发生偶联反应并生成偶氮化
15、合物的是 _ 。(分数:2.00)A.苯酚; B.硝基苯;C.2,4,6-三氯苯酚;D.吡啶。解析:能与重氮盐发生偶联反应的是活泼芳烃,选项中 4个化合物只有苯酚是活泼芳烃,且弱碱性条件也有利于苯酚参与偶联反应。16.下列化合物中,能将酯还原为醇的还原剂是 _ 。(分数:2.00)A.NaBH4;B.LiAlH4; C.Hg-Zn/HCl;D.NH2NH2/KOH。解析:NaBH 4 不能还原酯,Hg-Zn/HCl 和 NH 2 NH 2 /KOH都是还原羰基成为亚甲基的试剂,LiAlH 4 能还原酯。二、填空题(总题数:12,分数:19.00)17.配合物二氯化二氯四氨合铂()的化学式为 1
16、。 (分数:1.00)解析:PtCl 2 (NH 3 ) 4 Cl 2 。18.为保证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0.2%,则要求从终点误差-0.2%处到计量点、从计量点到终点误差+0.2%处,pH的变化均不得小于 1。 (分数:1.00)解析:0.3。19.配位滴定中,通过控制溶液酸度来准确滴定 M、N 混合溶液中的 M离子(终点误差0.1%),必须满足 1条件。此时方可保证 (分数:2.00)解析:。20.苯甲醛与甲醛在浓碱作用下发生反应,反应的主要产物是 1。 (分数:1.00)解析:苯甲醇和甲酸钠。21.朗伯-比耳定律可表示为 A=bc,其中 b代表 1,c 代表 2, 称为 3。 (分数:3.
17、00)解析:比色皿厚度(或者液层厚度);物质的量浓度;摩尔吸光系数。22.pH玻璃电极在使用前,必须做 1 处理,目的是 2。 (分数:2.00)解析:在水中浸泡 24h;使玻璃膜水化产生膜电势并降低、稳定不对称电势。23.2卤代烃在 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主要生成 1 的烯烃。 (分数:1.00)解析:双键上取代最多。24.完成反应式(只写出主要产物): (分数:2.00)解析:。25.甲基-D-吡喃葡萄糖苷和甲基-D-吡喃葡萄糖苷的比旋光度大小 1,R f 值 2,熔点 3。 (分数:3.00)解析:不同;不同;不等。26.完成反应式(只写主要产物): (分数:1.00)解析:HOOCC
18、OCH 2 COOH。27.L-葡萄糖开链结构的 Fisher投影式是 1。 (分数:1.00)解析:。28.铜是元素周期表中第 29号元素,其核外电子排布式可以表示为 1。 (分数:1.00)解析:1s 2 2s 2 2p 6 3s 2 3p 6 3d 10 4s 1 或者Ar3d 10 4s 1 。三、计算、分析与合成题(总题数:4,分数:31.00)29.用 Na 2 O 2 将 0.5000g铬铁矿熔融,使其中的铬全部被氧化为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30.按照要求制备下列物质(两个及两个以下的碳原子的有机试剂和无机试剂任选),写出每步反应的方程式和主要反应条件: (1
19、)由苯胺制备 4乙酰基-2-溴苯甲酸; (2)由丙二酸二乙酯制备 2-甲基丁酸。 (分数:13.00)_正确答案:()解析:(1)比较反应物 ,制备过程需要引入羧基,这可以通过重氮盐中间体来转换氨基实现;还需要在对位引入乙酰基和在邻位引入溴原子,这需要酰胺基作为定位基: (2)由丙二酸二乙酯制备 2-甲基丁酸。 反推,以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考虑向产物 2-甲基丁酸羧基的 -碳上再引入 1个羧基: 31.煤燃烧时,其中的杂质硫部分转化为 SO 3 (g),造成大气污染。试用热力学数据说明在 298K时可否用 CaO(s)吸收有害气体 SO 3 (g)。计算 298K时该反应 Ca(s)+SO 3 (g)=CaSO 4 (s)的标准平衡常数。判断 298K、空气中 p(SO 3 )=10kPa时,反应进行的方向。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 因此,298K 时可以用 CaO(s)吸收 SO 3 (g),以消除烟道的废气。 32.用简便并能产生明显现象的化学方法,分别鉴别下列两组化合物(用流程图表示鉴别过程): (1)苯胺、苯酚、苯甲酸; (2)异丁醇、仲丁醇、叔丁醇。 (分数:6.00)_正确答案:()解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