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农学硕士联考化学-12 (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90441       资源大小:140KB        全文页数:21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农学硕士联考化学-12 (1)及答案解析.doc

    1、农学硕士联考化学-12 (1)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32,分数:64.00)1.下述分子哪个不属于高能化合物?_。 A.3-磷酸甘油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三磷酸腺苷 D.乙酰 CoA(分数:2.00)A.B.C.D.2.下述分子哪种不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_。 A.ADP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AMP D.磷酸肌醇(分数:2.00)A.B.C.D.3.下列阐述哪项是错误的?_。 A标准自由能用 表示 B每一个反应都有其特定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C从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求出标准自由能变化 DpH=7 时的标准自由能变化用(分数:

    2、2.00)A.B.C.D.4.下述关于自由能的阐述哪项是正确的?_。 A只有当 G 是负值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B只有当是负值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C可用 判断标准状况下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 D可用 (分数:2.00)A.B.C.D.5.下述关于 ATP 的阐述哪条是错误的?_。 A.ATP 分子中核糖上的 C5羟基与三个相连的磷酸基团以酯键相连 B.ATP 的活化形式是 MgATP2- C.ATP 含有 3 个高能键 D.ATP 在酶促磷酸基团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数:2.00)A.B.C.D.6.线粒体_。 A.电子传递链含有四个质子泵 B.电子传递链最终电子受体是 Cyt a3 C.Cyt c

    3、 位于内膜内侧 D.电子传递链组分 CoQ 具有很强的运动性(分数:2.00)A.B.C.D.7.下述关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阐述哪条是错误的?_。 A.电子传递链中 NADH 是 FAD 的电子供体 B.电子传递链中 NADH 是 FMN 的电子供体 C.Cyt c 是线粒体的标志蛋白 D.CoQ 是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非蛋白组分(分数:2.00)A.B.C.D.8.下述关于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的阐述哪条是错误的?_。 A.鱼藤酮阻止 NADH 上的电子向 CoQ 传递 B.抗霉素 A 抑制电子从 QH2向 Cyt c1 传递 C.氰化物抑制电子从 Cyt cO 2传递 D.寡霉素抑制电子从 Q

    4、H2Cyt c1 传递(分数:2.00)A.B.C.D.9.下述关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阐述哪条是正确的?_。 A.NADH-CoQ 还原酶分子中含有电子传递组分 NAD+ B.NADH-CoQ 还原酶分子中含有电子传递组分 FMN C.琥珀酸-CoQ 还原酶分子中含有电子传递组分 FMN D.琥珀酸-CoQ 还原酶分子中含有电子传递组分 NAD+(分数:2.00)A.B.C.D.10.细胞色素 C_。 A.是一种小的有机色素分子 B.是一种无机色素分子 C.是一种缀合蛋白质 D.含有一条多肽链(分数:2.00)A.B.C.D.11.从呼吸链_。 A.能判定 ATP 在细胞中的具体合成部位 B.

    5、能了解质子泵的作用机制 C.能了解线粒体能量偶联机制 D.能了解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组成与电子传递顺序(分数:2.00)A.B.C.D.12.下述电子载体中,_又是递氢体。 A.NAD+和 Cyt c B.FMN、FAD 和 Cyt b C.CoQ 和 Cyt a D.FMN、FAD、NAD +和 CoQ(分数:2.00)A.B.C.D.13.能使线粒体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试剂是_。 A.2,4-二硝基苯酚 B.寡霉素 C.一氧化碳 D.氰化物(分数:2.00)A.B.C.D.14.参与呼吸链电子传递的金属离子是_。 A.镁离子和铁离子 B.钼离子和铁离子 C.铜离子和铁离子 D.铜离子

    6、和镁离子(分数:2.00)A.B.C.D.15.在使用解偶联剂时,线粒体内膜_。 A.膜电势升高 B.膜电势降低 C.膜电势不变 D.两侧 pH 升高(分数:2.00)A.B.C.D.16.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泵出的质子,_。 A.经过 F0F1-ATP 合酶回到线粒体基质时有 ATP 合成 B.可自由返回线粒体基质 C.不能被 2,4-二硝基苯酚带回线粒体基质 D.B,C(分数:2.00)A.B.C.D.17.在含完整线粒体且有氧供应的反应系统中,加入_能提高氧消耗量。 A.NAD+ B.FAD C.苹果酸 D.FMN(分数:2.00)A.B.C.D.18.下列氧化还原对标准氧化还原电势最高的是

    7、_。 A.CoQ/CoQH2 B.细胞色素 b(Fe2+/Fe3+) C.NAD+/NADH D.FAD/FADH2(分数:2.00)A.B.C.D.19.氧化磷酸化的特异抑制剂是_。 A.寡霉素 B.抗霉素 A C.缬氨霉素 D.鱼藤酮(分数:2.00)A.B.C.D.20.葡萄糖氧化为 CO2和 H2O,释放的自由能大小_。 A.与反应物活化分子数无关,但与反应途径有关 B.与反应物活化分子数有关 C.与反应途径无关 D.与反应途径有关(分数:2.00)A.B.C.D.21.按照化学渗透学说,驱动 F0F1-ATP 合酶合成 ATP 的力是_。 A.跨线粒体内膜的膜电势 B.跨线粒体内膜的

    8、化学势 C.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势 D.自身动力(分数:2.00)A.B.C.D.22.糖酵解过程产生的 NADH_。 A.只能进入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B.只能为某些生物化学反应提供还原力 C.可以直接进入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D.可以通过穿梭系统被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所利用(分数:2.00)A.B.C.D.23.下述有关氧化磷酸化的阐述哪条是错误的?_。 A.只有完整的线粒体才能进行氧化磷酸化 B.破坏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必然破坏氧化磷酸化 C.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对氧化磷酸化有影响 D.氧化磷酸化对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没有影响(分数:2.00)A.B.C.D.24.下述哪种物质不能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

    9、A.谷氨酸 B.天冬氨酸 C.NADH D.ATP(分数:2.00)A.B.C.D.25.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各组分_。 A.均存在于酶复合体中 B.只能进行电子传递 C.氧化还原电势一定存在差异 D.既能进行电子传递,也能进行氢的传递(分数:2.00)A.B.C.D.26.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 4 个酶复合体中,只有_没有质子泵功能。 A.复合体 B.复合体 C.复合体 D.复合体(分数:2.00)A.B.C.D.27.2,4-二硝基苯酚可以用作_。 A.木材杀虫剂 B.减肥药物 C.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 D.蛋白酶抑制剂(分数:2.00)A.B.C.D.28.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有质子的流

    10、动,这将_。 A.使 pH 在基质和膜间隙间保持相同水平 B.降低基质 pH C.降低基质和膜间隙 pH D.降低膜间隙 pH(分数:2.00)A.B.C.D.29.在原核细胞中,电子传递链和 ATP 合酶复合体位于_。 A.质膜 B.细胞质 C.线粒体内膜 D.内质网(分数:2.00)A.B.C.D.30.下述哪种物质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A.H+ B.CO2 C.ATP D.乙酸(分数:2.00)A.B.C.D.31.在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电子是从_。 A.NADH 和 QH2流向 O2 B.O2流向 NAD+和 Q C.O2流向 NADH D.ATP 流向 O2(分数:2.00)A.B

    11、.C.D.32.化学渗透学说用于解释_。 A.Na+和 K+跨细胞膜的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跨膜运输如何达到饱和上限 C.血-脑屏障 D.质子梯度驱动 ATP 合成(分数:2.00)A.B.C.D.二、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0.00)33.什么是化学渗透学说?有哪些证据支持?(分数:4.00)_34.DNP 作为解偶联剂的作用实质是什么?生物体内的解偶联过程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分数:4.00)_35.比较 F0F1-ATP 合酶与 F1-ATPase 的区别。(分数:4.00)_36.举例说明真核细胞质中的 NADH 是如何进入线粒体中被再氧化的。(分数:4.00)_37.什么是生

    12、物氧化?请比较燃烧和生物氧化的反应特点。(分数:4.00)_三、B实验题/B(总题数:1,分数:6.00)38.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只有完整的线粒体才能将电子传递释放的自由能用作 ATP 的合成”。(分数:6.00)_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10.00)39.下图是与线粒体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有关的说明图。请分析该图所表达的含义。 (分数:5.00)_40.在一个含有完整线粒体的反应系统中,先后加入琥珀酸、ADP 和 Pi、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寡霉素),以及 DNP(2,4-二硝基苯酚),测得相应的氧消耗和 ATP 合成情况,结果如下(图 1 和图 2)。(1)请对这两个图所显示的结

    13、果给予解释,并阐述线粒体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关系;(2)说明 DNP 的作用实质。 (分数:5.00)_农学硕士联考化学-12 (1)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选择题/B(总题数:32,分数:64.00)1.下述分子哪个不属于高能化合物?_。 A.3-磷酸甘油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三磷酸腺苷 D.乙酰 CoA(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高能化合物。 解析 高能化合物中以高能磷酸化合物为常见,如 1,3-二磷酸甘油酸、乙酰一磷酸、氨甲酰磷酸,ATP、AD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肌酸、磷酸精氨酸等。此外,有硫酯键相连的乙酰 CoA,以甲

    14、硫键相连的 S-腺苷甲硫氨酸。3-磷酸甘油不含高能键。2.下述分子哪种不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_。 A.ADP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AMP D.磷酸肌醇(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高能磷酸化合物。 解析 AMP 为一磷酸腺苷,不含高能磷酸键。3.下列阐述哪项是错误的?_。 A标准自由能用 表示 B每一个反应都有其特定的标准自由能变化 C从一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求出标准自由能变化 DpH=7 时的标准自由能变化用(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标准自由能。解析 热力学规定:在标准状况下(25,1 个大气压,1molL -1)的自由能称为标准自由能,用符

    15、号“*”表示;*表示标准自由能变;生物化学反应多数在 pH 为 7 的环境中进行,其标准自由能变用“*”表示。根据*(T)=-RTln *,从平衡常数(*)可以计算标准自由能变化。4.下述关于自由能的阐述哪项是正确的?_。 A只有当 G 是负值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B只有当是负值时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C可用 判断标准状况下一个化学反应的速率 D可用 (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自由能变的用途。 解析 自由能变是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根据。“G”为反应的自由能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为固定数值;另一部分是可变值,与温度、反应物和产物浓度有关。如果给定一个温度,并给出反应物、

    16、产物的瞬时浓度,即可计算出 G。只要 G0,反应就能自发进行。5.下述关于 ATP 的阐述哪条是错误的?_。 A.ATP 分子中核糖上的 C5羟基与三个相连的磷酸基团以酯键相连 B.ATP 的活化形式是 MgATP2- C.ATP 含有 3 个高能键 D.ATP 在酶促磷酸基团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ATP 的分子结构与功能。解析 ATP 简称腺三磷,由腺嘌呤、核糖及三磷酸单位组成。三个磷酸基团依次称为 、 磷酸基团。 和 磷酸基团水解时各释放出 30.5kJmol-1的能量,而 磷酸基团水解时释放出 14.2kJmol-1能量,所以 ATP 中含有

    17、2 个高能键。ATP 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即时性能量供体,同时在酶促磷酸基团转移中起“中转站”作用。6.线粒体_。 A.电子传递链含有四个质子泵 B.电子传递链最终电子受体是 Cyt a3 C.Cyt c 位于内膜内侧 D.电子传递链组分 CoQ 具有很强的运动性(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组分。 解析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含 3 个质子泵,最终电子受体是氧气,Cyt c 位于内膜外表面。CoQ 为小分子,呈脂溶性,可以在线粒体内膜脂双层中自由扩散,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流动电子载体,也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非蛋白组分。7.下述关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阐述哪条是错误的?

    18、_。 A.电子传递链中 NADH 是 FAD 的电子供体 B.电子传递链中 NADH 是 FMN 的电子供体 C.Cyt c 是线粒体的标志蛋白 D.CoQ 是电子传递链中唯一的非蛋白组分(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电子传递链中第一个电子传递体。 解析 NADH 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主要电子供体。NADH 将电子传递给复合体中的 FMN。8.下述关于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的阐述哪条是错误的?_。 A.鱼藤酮阻止 NADH 上的电子向 CoQ 传递 B.抗霉素 A 抑制电子从 QH2向 Cyt c1 传递 C.氰化物抑制电子从 Cyt cO 2传递 D.寡霉素抑制电子从 QH2

    19、Cyt c1 传递(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电子传递抑制剂。 解析 安密妥、鱼藤酮是一类植物毒素,对鱼、昆虫毒性很强,专一性抑制复合体的酶活性。抗霉素 A 是一种从灰色链球菌分离出来的抗菌素,专一性抑制复合体的酶活性。氰化物、硫化氢、叠氮化物、CO 等专一性抑制复合体酶活性。9.下述关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阐述哪条是正确的?_。 A.NADH-CoQ 还原酶分子中含有电子传递组分 NAD+ B.NADH-CoQ 还原酶分子中含有电子传递组分 FMN C.琥珀酸-CoQ 还原酶分子中含有电子传递组分 FMN D.琥珀酸-CoQ 还原酶分子中含有电子传递组分 NAD+(分数:2

    20、.00)A.B. C.D.解析:考点 电子传递组分。 解析 复合体又称 NADH-CoQ 还原酶,含有 40 多条多肽链,1 个FMN,7 个铁硫中心(Fe-S);起电子传递作用的组分是 FMN 和铁硫中心。复合体即琥珀酸-CoQ 还原酶,含有 4 个蛋白质亚基,1 个 FAD,3 个 Fe-S 中心;起电子传递作用的组分是 FAD 和铁硫中心。10.细胞色素 C_。 A.是一种小的有机色素分子 B.是一种无机色素分子 C.是一种缀合蛋白质 D.含有一条多肽链(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细胞色素 c 分子组成。 解析 细胞色素 c 是线粒体内膜上的一个外在蛋白,含有一条多肽

    21、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Cyt c 存在于所有生物中,保守性很强。11.从呼吸链_。 A.能判定 ATP 在细胞中的具体合成部位 B.能了解质子泵的作用机制 C.能了解线粒体能量偶联机制 D.能了解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组成与电子传递顺序(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电子传递链概念。 解析 代谢物脱下的氢经过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氢传递体和电子传递体的传递,最后传递给分子氧并生成水,这种氢和电子的传递体系,称为电子传递链。12.下述电子载体中,_又是递氢体。 A.NAD+和 Cyt c B.FMN、FAD 和 Cyt b C.CoQ 和 Cyt a D.FMN、FAD、NAD +和

    22、CoQ(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电子传递链的递氢作用。解析 从下图可以看出电子传递链中的递氢体,有 NAD+、FMN、FAD 和 CoQ。*13.能使线粒体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的试剂是_。 A.2,4-二硝基苯酚 B.寡霉素 C.一氧化碳 D.氰化物(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解偶联剂。 解析 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的偶联关系可被解偶联剂解除。2,4-二硝基苯酚是一种典型的解偶联剂,它属于酸性芳香族化合物,通过在生物膜中自由运动,携带质子跨膜扩散,从而消除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影响氧化磷酸化的进行,但电子传递照常进行。寡霉素是氧化磷酸化抑制剂,

    23、而一氧化碳和氰化物是呼吸链专一性抑制剂。14.参与呼吸链电子传递的金属离子是_。 A.镁离子和铁离子 B.钼离子和铁离子 C.铜离子和铁离子 D.铜离子和镁离子(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线粒体电子传递中的金属离子。 解析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复合体、都含有铁硫中心,复合物含有铜中心。15.在使用解偶联剂时,线粒体内膜_。 A.膜电势升高 B.膜电势降低 C.膜电势不变 D.两侧 pH 升高(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解偶联剂的作用实质。16.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泵出的质子,_。 A.经过 F0F1-ATP 合酶回到线粒体基质时有 ATP 合成 B.可自由返回线

    24、粒体基质 C.不能被 2,4-二硝基苯酚带回线粒体基质 D.B,C(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质矛流。解析 电子传递的结果是导致 H+从线粒体内膜基质“泵”到内膜外的膜间隙中,形成一个跨内膜 H+梯度。当质子从 F0F1-ATP 合酶的 F0质子通道,回流到线粒体基质时,驱使 F1的 亚基合成 ATP。17.在含完整线粒体且有氧供应的反应系统中,加入_能提高氧消耗量。 A.NAD+ B.FAD C.苹果酸 D.FMN(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电子传递链底物。解析 电子传递链的直接电子供体是 NADH 和 FADH2,但许多以线粒体为材料的实验,经常通过

    25、加入苹果酸或琥珀酸来维持电子传递链运转,这是因为苹果酸被线粒体苹果酸脱氢酶氧化、脱下的氢能将 NAD+还原为 NADH;而琥珀酸脱下的氢则转移给 FAD 生成了 FADH2。18.下列氧化还原对标准氧化还原电势最高的是_。 A.CoQ/CoQH2 B.细胞色素 b(Fe2+/Fe3+) C.NAD+/NADH D.FAD/FADH2(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电子传递链排列顺序。解析 电子传递链是按照标准氧化还原电势从低到高(从负到正)的顺序排列的,因此只要弄清了电子传递链基本顺序,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从下图可以看出,细胞色素 b(Fe2+/Fe3+)位于 NADH、FADH

    26、 2和 CoQH2的下游,所以标准氧化还原电势最高。*19.氧化磷酸化的特异抑制剂是_。 A.寡霉素 B.抗霉素 A C.缬氨霉素 D.鱼藤酮(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解析 寡霉素是一种有毒的抗真菌剂,能专一性抑制 F0F1-ATP 合酶的活性,是典型的氧化磷酸化抑制剂。抗霉素 A 和鱼藤酮都是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特异抑制剂。缬氨霉素是钾离子(K +)载体,能协助 K+跨膜扩散,破坏细胞膜两侧的 K+浓度,因而有杀菌作用。20.葡萄糖氧化为 CO2和 H2O,释放的自由能大小_。 A.与反应物活化分子数无关,但与反应途径有关 B.与反应物活化分子数有关 C

    27、.与反应途径无关 D.与反应途径有关(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反应自由能。 解析 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活化分子数有关;反应释放的自由能是固定的,与反应速度无关,与反应途径也无关。对于葡萄糖来讲,无论是生物氧化,还是化学氧化,最终产物和释放的自由能是一定的,只是在过程上有根本区别:生物氧化是在正常体温、生理 pH、有水的温和条件下进行的,不需要剧烈条件;生物氧化是代谢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逐步氧化,分次释放能量,而不是以爆发式进行;生物氧化释放的能量主要用于 ATP 合成,而非光和热。21.按照化学渗透学说,驱动 F0F1-ATP 合酶合成 ATP 的力是_。 A.跨线粒体内膜

    28、的膜电势 B.跨线粒体内膜的化学势 C.跨线粒体内膜的电化学势 D.自身动力(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化学渗透学说。解析 根据化学渗透学说及相关研究证据,线粒体内膜上电子的定向传递可以导致 H+从线粒体内膜基质“泵”到内膜外的膜间隙中,形成一个跨内膜的电化学梯度;这个电化学势包括两个方面:H +梯度(pH)和电势梯度()。电化学势是 H+返回膜内的动力,可以驱动 F0F1-ATP 合酶合成 ATP。22.糖酵解过程产生的 NADH_。 A.只能进入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B.只能为某些生物化学反应提供还原力 C.可以直接进入线粒体电子传递链 D.可以通过穿梭系统被线粒体电子传递

    29、链所利用(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线粒体穿梭系统。 解析 糖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电子传递链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糖酵解产生的 NADH 不仅可以为细胞质中某些反应提供还原力,还可以通过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产生 ATP,但是线粒体因内膜屏障作用不允许 NADH 进入线粒体,必须借助穿梭系统:磷酸甘油穿梭或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23.下述有关氧化磷酸化的阐述哪条是错误的?_。 A.只有完整的线粒体才能进行氧化磷酸化 B.破坏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必然破坏氧化磷酸化 C.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对氧化磷酸化有影响 D.氧化磷酸化对线粒体电子传递链没有影响(分数:2.00)A.B.C.D.

    30、解析:考点 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链的关系。 解析 氧化磷酸化和电子传递链存在紧密偶联关系。电子传递产生跨膜质子梯度是氧化磷酸化的基础,因此只有完整的线粒体才能进行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依赖于电子传递链的正常进行,反过来,氧化磷酸化又影响电子传递链的电子传递速度。24.下述哪种物质不能直接通过线粒体内膜? A.谷氨酸 B.天冬氨酸 C.NADH D.ATP(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机制。 解析 NADH 不能通过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二羧酸转运酶和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酶,前者允许苹果酸、-酮戊二酸穿过,后者允许谷氨酸、天冬氨酸穿过。借助这两个转运酶

    31、以及细胞质、线粒体中的苹果酸脱氢酶、谷氨酸-天冬氨酸转氨酶,NADH 的还原力可以从细胞质转移到线粒体中,即所谓“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25.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各组分_。 A.均存在于酶复合体中 B.只能进行电子传递 C.氧化还原电势一定存在差异 D.既能进行电子传递,也能进行氢的传递(分数:2.00)A.B.C. D.解析:考点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组分的电子传递和氢传递功能。 解析 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组分大部分存在于 4 个酶复合体中,少数自由存在,如能在脂双层中自由移动的 CoQ,以及内膜外表面上的 Cyt c;各组分中,有些既能传递电子,也能传递氢,有些只能传递电子。26.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的

    32、 4 个酶复合体中,只有_没有质子泵功能。 A.复合体 B.复合体 C.复合体 D.复合体(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线粒体呼吸链中的质子泵。 解析 除了复合体,其余 3 个复合体都是质子泵。27.2,4-二硝基苯酚可以用作_。 A.木材杀虫剂 B.减肥药物 C.线粒体电子传递抑制剂 D.蛋白酶抑制剂(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解偶联剂的用途。 解析 2,4-二硝基苯酚(DNP)是典型的解偶联剂。它存在时,线粒体电子传递照常进行,但 ATP 无法合成,导致代谢“燃料”大量消耗。因而,DNP 可用作杀虫剂和木材防腐剂。DNP 切忌用作人类减肥剂,因为对生命

    33、危害极大。28.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伴随有质子的流动,这将_。 A.使 pH 在基质和膜间隙间保持相同水平 B.降低基质 pH C.降低基质和膜间隙 pH D.降低膜间隙 pH(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呼吸链质子流方向。 解析 根据化学渗透理论,伴随线粒体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质子从线粒体基质泵到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这将降低膜间隙的 pH。29.在原核细胞中,电子传递链和 ATP 合酶复合体位于_。 A.质膜 B.细胞质 C.线粒体内膜 D.内质网(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呼吸链的定位。 解析 所有生物细胞都需要呼吸。在真核生物中,呼吸链相关酶位于线

    34、粒体内膜上。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呼吸链组分和 ATP 合酶复合体位于质膜上。30.下述哪种物质能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 A.H+ B.CO2 C.ATP D.乙酸(分数:2.00)A.B. C.D.解析:考点 线粒体内膜通透性。解析 线粒体有双层膜,外膜上有孔蛋白,对小分子和离子具有通透性;内膜对大部分极性分子和包括H+在内的离子不通透。CO 2属于非极性分子。31.在线粒体电子传递链中,电子是从_。 A.NADH 和 QH2流向 O2 B.O2流向 NAD+和 Q C.O2流向 NADH D.ATP 流向 O2(分数:2.00)A. B.C.D.解析:考点 线粒体电子流向。解析 线粒体电子传递

    35、是一个热力学自发过程,电子总是从 E 0值小(负值)的电子载体流向 E 0值大(正值)的电子载体。NADH 是高还原力物质,为重要电子供体;O 2为电子传递链最终电子受体。线粒体电子传递链另一个电子供体是 FADH2。32.化学渗透学说用于解释_。 A.Na+和 K+跨细胞膜的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跨膜运输如何达到饱和上限 C.血-脑屏障 D.质子梯度驱动 ATP 合成(分数:2.00)A.B.C.D. 解析:考点 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 解析 化学渗透学说是用来解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机理的。电子传递的结果是形成一个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该质子梯度驱动 ATP 合成。二、B简答题/B(总题数

    36、:5,分数:20.00)33.什么是化学渗透学说?有哪些证据支持?(分数:4.00)_正确答案:(化学渗透学说认为电子沿呼吸链传递伴随着 H+从线粒体内膜基质“泵”到内膜外侧,从而在内膜两侧形成了跨膜的 pH 梯度(ApH)和电位梯度(),二者合称为质子驱动力(proton-motive force, pmf),该驱动力使线粒体内膜内侧的 ADP 和 Pi 形成 ATP。化学渗透学说主要有以下证据:(1)线粒体内膜对 H+、K +、Cl -等不通透;(2)电子传递中产生了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3)只有完整的线粒体才能进行 ATP 的合成;(4)破坏质子梯度和电位差,必然破坏氧化磷酸化;(5

    37、)人为创造线粒体内外质子梯度,在没有氧化底物时也能合成 ATP。)解析:34.DNP 作为解偶联剂的作用实质是什么?生物体内的解偶联过程有什么生物学意义?(分数:4.00)_正确答案:(DNP 即 2,4-二硝基苯酚,能将线粒体氧化磷酸和电子传递两个过程解偶联。DNP 是一种疏水性物质,可以在膜中自由移动;又是一种弱酸,可以解离出质子。DNP 通过在线粒体内膜上的自由移动,将线粒体电子传递过程中泵出的质子再带回线粒体内,严重破坏跨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梯度,从而切断氧化磷酸化合成 ATP 的驱动力。但由于 DNP 不影响电子传递链本身的功能,因此 DNP 存在时线粒体电子传递可以照常进行。 生物体内

    38、存在解偶联作用,由解偶联蛋白完成。其生物学意义主要是使新生动物和冬眠动物能自发产生热量,保持体温。)解析:35.比较 F0F1-ATP 合酶与 F1-ATPase 的区别。(分数:4.00)_正确答案:(F 0F1-ATP 合酶是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种跨膜蛋白复合体,能将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释放的自由能转化为 ATP。其分子由 F1和 F0两部分组成。F 1为球形头部,伸向线粒体基质内;F 0跨线粒体内膜,为质子通道。在完整的 F0F1-ATP 合酶分子上,F 1的功能是利用质子流的能量合成 ATP;当 F1处于分离状态时没有合成ATP 的能力,只有水解 ATP 的活性,因此又叫 F1-ATP

    39、ase。可见 F1-ATPase 是从 F0F1-ATP 合酶上分离下来的 F1水溶性部分。)解析:36.举例说明真核细胞质中的 NADH 是如何进入线粒体中被再氧化的。(分数:4.00)_正确答案:(1)通过 NADH 的穿梭机制。线粒体内膜对 NADH 不通透,细胞质 NADH 的还原力需要经过线粒体的穿梭系统(shuttle system)实现再氧化。(2)举例:如磷酸甘油穿梭。糖酵解过程在细胞质中进行,它产生的高还原力物质 NADH 虽然不能直接穿过线粒体内膜,但 NADH 上的电子可以通过甘油-3-磷酸进入线粒体。甘油-3-磷酸能容易地穿梭于线粒体内膜,起电子搬运作用。有两种酶参与这

    40、个过程:在细胞质中是以 NADH 为辅酶的甘油-3-磷酸脱氢酶,在线粒体中是以 FAD 为辅基的甘油-3-磷酸脱氢酶。因此,1 分子 NADH 经过穿梭后在线粒体基质中形成 1 分子FADH2。FADH 2可直接进入电子传递链。经过穿梭,一分子 NADH 变成了一分子 FADH2。)解析:37.什么是生物氧化?请比较燃烧和生物氧化的反应特点。(分数:4.00)_正确答案:(生物氧化指有机物氧化分解成 CO2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形成 ATP 的过程,反应实质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特点比较:(1)燃烧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而生物氧化是在细胞内正常体温、生理 pH、有水的条件下进行;

    41、(2)燃烧过程快速而剧烈,而生物氧化是在酶的催化下,经过一系列连续的化学反应,逐步氧化、逐步释放能量;(3)燃烧以热和光的形式将能量释放出来,而生物氧化过程释放的能量储存在 ATP 中。)解析:三、B实验题/B(总题数:1,分数:6.00)38.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只有完整的线粒体才能将电子传递释放的自由能用作 ATP 的合成”。(分数:6.00)_正确答案:(从生物样品分离线粒体,鉴定其完整性;以完整线粒体为测试样品,加入一个反应系统(缓冲条件;含有高还原力物质 NADH、FADH 2或能被线粒体利用生成这些物质的反应底物,如苹果酸、琥珀酸;含有 ADP 和 Pi),反应一定时间后,测定 ATP 含量。同时设计另一个实验:将完整线粒体用超声波破坏成碎片,作为对照样品,用相同的方法进行反应,然后测定 ATP 含量。比较两种状况下 ATP 的生成量。如果在含有完整线粒体的反应液中有 ATP 合成而对照中无,则证明只有完整的线粒体才能将电子传递释放的自由能用作 ATP 的合成。)解析:四、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10.00)39.下图是与线粒体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有关的说明图。请分析该图所表达的含义。 (分数:5.00)_正确答案:(1)该图阐述的是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的能量偶联机理。(2)电子传递链的描述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农学硕士联考化学-12 (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terrorscript15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