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学硕士联考化学-10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6,分数:6.00)1.酶活性中心(分数:1.00)_2.核酶(ribozyme)(分数:1.00)_3.同工酶(分数:1.00)_4.与维生素、辅酶有关的名词(分数:1.00)_5.固定化酶/克隆酶/突变酶(分数:1.00)_6.在酶研究领域有重要的科学家(分数:1.00)_二、B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7.酶与化学催化剂相比,_。 A更有利于降低 B可以增加过渡态的能量 C不改变(分数:1.00)A.B.C.D.8.关于酶-底物中间产物的描述错误的是_。 A.酶与底
2、物结合后酶的稳定性增加 B.在底物浓度高到一定值时,酶的催化中心将被饱和,反应速度达到最大 C.由于底物的快速反应,无法分离酶与底物的复合物 D.酶-底物复合物可用 X 射线晶体衍射方法分析(分数:1.00)A.B.C.D.9.胰脏是产生胰蛋白酶的脏器,但该酶并不水解胰脏细胞的蛋白。请问下述原因正确的是_。 A.胰脏的 pH 不适宜胰蛋白酶的活性 B.新合成的胰蛋白酶需要特殊的蛋白水解酶对其进行激活 C.新合成酶需要磷酸化修饰才能转变为活性酶 D.胰脏细胞因含有特异酶可以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分数:1.00)A.B.C.D.10.在制备蛋白质测序样品时,往往需要先水解蛋白质产生短多肽。下述关于断裂
3、位点的描述正确的是_。 A.溴化氰断裂 Thr 的羧基端肽键 B.胰蛋白酶断裂 Lys 和 Arg 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C.胰蛋白酶断裂 Lys 和 Arg 的氨基形成的肽键 D.胰凝乳蛋白酶断裂 Lys、Arg 和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端肽键(分数:1.00)A.B.C.D.11.FAD 在被还原过程中_。 A.有黄素基团的转移 B.可以带上两个氢原子 C.发生磷酸化 D.腺嘌呤环被打开(分数:1.00)A.B.C.D.12._参与 CoA 的形成。 A.泛酸 B.硫胺素 C.叶酸 D.核黄素(分数:1.00)A.B.C.D.13.下述关于酶的活性调节哪项是错误的? A.别构调节是可逆、非共价调节
4、 B.共价调节为不可逆调节 C.酶原激活实质是蛋白质的水解激活 D.酶原激活反应是不可逆的(分数:1.00)A.B.C.D.14.NAD+_。 A.是 NADPH 的氧化态 B.又叫辅酶,具有脱氢作用 C.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还原型 D.生化作用是传递一个氢负离子(分数:1.00)A.B.C.D.15.酶_。 A.和底物结合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降低正反应速度 B.和底物的结合可以提高反应活化能,增加反应速度 C.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 ES 比产物能量状态低 D.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 ES 比产物能量状态高(分数:1.00)A.B.C.D.16.米氏方程_。 A.显示了 Km与 Vmax的关
5、系 B.显示了酶反应初速度 v0与酶浓度的线性关系 C.显示了酶反应初速度 v0与底物浓度S的定量关系 D.显示了酶反应初速度 v0与底物浓度S的线性关系(分数:1.00)A.B.C.D.17.下述关于酶的阐述哪条是错误的? A.酶分子只有在含有辅酶或辅基时才呈现完全活性 B.酶蛋白和蛋白酶含义不同 C.酶分子活性中心往往是一个疏水环境 D.具有催化活性的酶不一定遵循米氏动力学规律(分数:1.00)A.B.C.D.18.-胡萝卜素_。 A.又称为维生素 A 原 B.分子的基本结构为异戊二烯 C.可形成 1 分子维生素 A D.A,B(分数:1.00)A.B.C.D.19.从米氏常数 Km可以获
6、悉_。 A.酶的催化效率 B.酶和底物之间的亲和力 C.酶促反应进程和底物浓度的关系 D.底物浓度的数值(分数:1.00)A.B.C.D.20.下述关于酶与辅因子的关系哪项是正确的? A.一种酶有多个特异性辅基或辅酶 B.一种酶必须有一种辅基或辅酶 C.一种辅基或辅酶可对多种酶的活性有贡献 D.去掉辅基或辅酶后的酶蛋白将变性失活(分数:1.00)A.B.C.D.21.下述关于酶辅因子的阐述哪项是错误的? A.酶的辅因子可能是有机小分子,也可能是无机离子 B.辅因子种类不同,与酶的结合紧密程度也不同 C.酶的辅因子有的产生抑制效应,有的产生激活效应 D.酶的辅因子是全酶实现完全活性所必需的(分数
7、:1.00)A.B.C.D.22.一个酶制剂的酶活力单位数越高,表示该制品_。 A.单位体积的酶浓度越高 B.单位质量的酶含量越高 C.相对酶量越大 D.纯度越高(分数:1.00)A.B.C.D.23.核酶_。 A.是定位于细胞核中的酶 B.是核酸酶的简称 C.是核心酶的简称 D.化学本质是核酸(分数:1.00)A.B.C.D.24.酶分离纯化效果好意味着_。 A.蛋白质纯度高,酶回收率高 B.酶总量大 C.酶比活高 D.A 和 C(分数:1.00)A.B.C.D.25.加入竞争性抑制剂,酶的_。 A.Vmax不变,K m增加 B.Vmax减少,K m减小 C.Vmax不变,K m减小 D.V
8、max减小,K m增加(分数:1.00)A.B.C.D.26.下述关于酶活测定的建议哪项是正确的? A.要在最适条件下测定酶促反应初速度 B.注意保持底物浓度高于酶浓度 C.适当增加酶量可以提高酶比活 D.通过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酶比活(分数:1.00)A.B.C.D.27.同工酶的_。 A.催化反应相同 B.分子结构相同 C.免疫学性质相同 D.酶动力学参数相同(分数:1.00)A.B.C.D.28.下述关于别构剂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别构剂可以改变酶活性 B.别构剂可以结合酶的催化部位 C.别构剂能与酶分子可逆结合 D.别构剂可以改变酶分子的构象(分数:1.00)A.B.C.D.29.
9、有机磷杀虫剂能与酶分子的_残基反应形成共价结合。 A.Ser B.Cys C.Pro D.His(分数:1.00)A.B.C.D.30.RNase 属于_。 A.氧化还原酶类 B.水解酶类 C.裂合酶类 D.转移酶类(分数:1.00)A.B.C.D.31.提出锁钥假说的科学家是_。 A.Pehr Edman B.Leonor Michaelis and Maud Menten C.Daniel . Koshland D.Emil Fischer(分数:1.00)A.B.C.D.32.利用定点突变研究酶催化机理,需要_。 A.改变活性中心定位 B.制备含有不同氨基酸残基的酶分子 C.对酶分子某氨
10、基酸的 R 基团进行化学修饰 D.改变环境 pH(分数:1.00)A.B.C.D.33.在中性 pH 下,组氨酸常作为酶活性中心关键残基发挥作用,是因为_。 A.它属于疏水氨基酸 B.它参与电子转移过程 C.它处于非离子化状态 D.它的 R-基团 pKa为 67(分数:1.00)A.B.C.D.34.假如 Asp 和 Lys 位于一个酶分子的活性中心且参与酶催化过程。已知:这两个氨基酸残基的侧链 pKR分别为 3.2 和 9.6,该酶的最适 pH 为 6.4。那么,当该酶活性最高时,这两个氨基酸残基的状态分别是_。 A.Asp 质子化,Lys 去质子化 B.二者均为质子化 C.Asp 去质子化
11、,Lys 质子化 D.二者均去质子化(分数:1.00)A.B.C.D.35.如果一个酶在进行催化反应时既离不开质子供体,又离不开质子受体,那么,该酶的 v0-pH 曲线形状为_。 A.S 形 B.双曲线形 C.线形 D.钟形(分数:1.00)A.B.C.D.36.酶原是没有活性的,通过_可激活其活性。 A.重新折叠多肽链 B.选择性蛋白质水解 C.特定氨基酸残基的甲基化 D.改变环境 pH(分数:1.00)A.B.C.D.三、B简答题/B(总题数:11,分数:33.00)37.什么是酶活力单位?举例说明为什么一般不用质量单位表示酶量?(分数:3.00)_38.什么是酶的比活力?用“U/mg”和
12、“molmin -1mg-1”为单位表示酶比活力时。在数值上有什么区别?(分数:3.00)_39.请分析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的关系,指出 Km、v 0和 Vmax的含义,写出 Km、v 0和 Vmax三者之间的关系式,并指出 Km和S在数量上呈现什么关系时 v0=Vmax。(分数:3.00)_40.写出米氏方程,说明其含义,并指出推导米氏方程所基于的两个基本假设。(分数:3.00)_41.酶活性抑制和蛋白质变性含义是否相同?酶活性抑制有哪些类型?如何判定一种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属于哪一种?(分数:3.00)_42.讨论可逆抑制剂对酶的抑制特点,并举一例说明可逆抑制剂在人类生产、生活或科学研究
13、中的应用。(分数:3.00)_43.举一例说明不可逆抑制剂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分数:3.00)_44.酶高效催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影响因素?结合实例讨论影响酶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分数:3.00)_45.酶活性调节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点?(分数:3.00)_46.什么是酶原?何为酶原激活?举例说明其生物学意义。(分数:3.00)_47.举例说明什么是核酶(ribozyme)?讨论发现核酶的意义。(分数:3.00)_四、B实验题/B(总题数:8,分数:24.00)48.在一个酶反应系统中加入一种小分子物质,结果酶反应速度明显受到抑制。请设计一个实验,区分该抑制作用是可逆的还是不可
14、逆的。(分数:3.00)_49.有 50g 酶制剂。5min 内催化生成了 10mol 产物,请计算:(1)一个酶活力单位相当于多少微克酶制剂?(2)25mg 酶制剂中含多少酶活力单位(U)?(3)酶的比活(molmin -1mg-1)是多少?(分数:3.00)_50.在酶的分离纯化过程中,除了测定酶的比活外,常需要计算酶的总活力和酶的回收率。比如,有一个10mg 粗酶制品,比活为 100U/mg;经纯化获得 0.01mg 纯酶制品,比活为 80000U/mg。请回答:酶的纯化倍数是多少?酶的回收率(%)是多少?(分数:3.00)_51.解释 Km含义和物理意义。如果用双倒数作图法测定一种酶的
15、 Km,如何设计实验和分析结果?其根据是什么?(分数:3.00)_52.下图为一种酶修饰前后(修饰前为 a。修饰后为 b)在不同 pH 下的反应速度曲线,请分析酶改造后的效果。 (分数:3.00)_53.用 10-3mol 某酶进行反应速度测定。测得 Vmax=6molmin -1,请计算该酶的转换数 Kcat是多少?(分数:3.00)_54.试题分析举例酶纯化实验中,通常用(NH 4)2SO4,请问:(1)与其他中性盐沉淀剂相比,(NH 4)2SO4用做沉淀剂有何优点?(2)如发现层析后酶的总活性较纯化前明显升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柱层析时,湿法装柱注意事项主要有哪些?(分数:3.00
16、)_55.试题分析举例分离生化蛋白酶的主要步骤和结果如下表: 分离步骤 分离液体积/mL 总蛋白含量/mg 总活力单位/IU离心分离 1400 10000 100000硫酸铵盐析和透析 280 3000 96000离子交换层析 90 400 80000亲和层析 6 3 45000问题:1根据上述结果,计算至步骤中每步骤的比活力和纯化倍数?2亲和层析的原理是什么?(分数:3.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7.00)56.什么是酶活力?测定酶活力时应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分数:3.00)_57.图 A 三条曲线中两条来自在抑制剂(竞争性、非竞争性)存在下分别测得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数据
17、,另外一条来自对照,即没有加入任何抑制剂。请在 B 图画出三条对应曲线,并简述理由。 (分数:4.00)_农学硕士联考化学-10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名词解释/B(总题数:6,分数:6.00)1.酶活性中心(分数:1.00)_正确答案:(酶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上结合底物并进行催化反应的特定区域,是由同一条多肽链或不同多肽链上的几个重要氨基酸残基相互靠近形成的。酶活性中心一般有两个功能部位,一个是底物结合部位,决定了酶的专一性;另一个是催化部位,决定了酶的催化效率。对于结合蛋白类的酶,辅基、辅酶是其活性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酶活性中心往往位于酶分子表面的裂缝(或
18、凹穴)中,是一个三维实体,占酶整个分子很小的一部分,有一定柔性。)解析:2.核酶(ribozyme)(分数:1.00)_正确答案:(化学本质是核酸、但有酶作用特点的一类生物分子被称为核酶。 除了自我剪接、自我剪切功能,近些年还发现有的核酶可以催化氨酰酯的水解,有的作为肽基转移酶催化肽链的合成,有的还能够以DNA、葡聚糖作为催化底物。)解析:3.同工酶(分数:1.00)_正确答案:(能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性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的一组酶被称为同工酶。它们分布在同一种属或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中,也可存在于同一细胞的不同细胞器中。同工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或相同的亚基缔合而成
19、的,具有四级结构,单个亚基没有活性。细胞中同工酶的种类和比例与胚胎发生、细胞分化、机体状态及代谢调节有关。同工酶参与细胞的分化、发育和代谢的精细调节。)解析:4.与维生素、辅酶有关的名词(分数:1.00)_正确答案:(几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可作一般了解。-胡萝卜素为维生素 A 原,其基本结构单位是异戊二烯。一分子 -胡萝卜素可生成 2 分子维生素 A。缺乏维生素 A 易患夜盲症。维生素 D 的基本结构为环戊烷多氢菲。维生素 D 为一元醇,是胆固醇的衍生物,缺乏时骨骼发育不良。维生素 E 为抗氧化剂,有清除氧自由基的功能,可保护细胞膜,延缓衰老。维生素 K 与凝血有关。维生素 C 具有还原作用。
20、B 族维生素多为辅基或辅酶的组成成分,参与许多代谢过程。重要的 B 族维生素,如维生素 B1是 TPP(硫铵素焦磷酸)的成分,而 TPP 是脱羧酶的辅酶,其生化作用是参与脱羧反应。维生素 B2是 FMN(黄素单核苷酸)或 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组成成分;FMN 和 FAD 是脱氢酶的辅基,其生化作用是传递 2 个氢原子。维生素 B3是 CoA 的组成成分,CoA 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生化作用是转移酰基。维生素 B5是NAD+/NADH(Co ),NADP +/NADPH(Co)的组成成分;Co和 Co均为脱氢酶的辅酶,其生化作用是转移氢负离子(即 H+2e)。维生素 B6可以形成磷酸吡
21、哆醛和磷酸吡哆胺,这两者都是转氨酶的辅酶,其生化作用是参与转氨基反应。维生素 B7又叫生物素,它可直接作为羧化酶的辅基,其生化作用是传递羧基。维生素 B11又叫叶酸,其还原产物四氢叶酸是转移酶的辅酶,其生化作用是转移一碳单位。维生素 B12为维生素 B12辅酶的主要组成,维生素 B12辅酶是变位酶的辅酶。常见辅基、辅酶的名称、生化作用应清楚,结构特点可作一般了解。有些重要辅酶、辅基可对照记忆:FMN/FMNH2:前者为黄素单核苷酸的氧化型,后者为其还原型,均是脱氢酶的辅基,维生素 B2的衍生物,生化作用是传递 2H。FAD/FADH2:前者为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氧化型,后者为其还原型,均为脱氢
22、酶的辅基,维生素 B2的衍生物,生化作用是传递 2H。NAD+/NADH:又叫 Co,前者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氧化型,后者为其还原型,均为脱氢酶的辅酶,维生素 B5的衍生物,生化作用是传递 1 个氢负离子。NADP+/NADPH:又叫 Co,前者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氧化型,后者为其还原型,均为脱氢酶的辅酶,维生素 B5的衍生物,生化作用是传递 1 个氢负离子。这里需注意氧化型 Co、Co都带有正电荷。另外还有两个重要的辅酶:CoA:即辅酶 A,维生素 B3的衍生物,酰基转移酶的辅酶,活性部位为巯基,生化作用是转运脂酰基。CoQ:即辅酶 Q,分子具有醌式结构,是一种电子载体,线粒体电
23、子传递链的组分之一,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可以在膜中移动,传递 H 和电子。)解析:5.固定化酶/克隆酶/突变酶(分数:1.00)_正确答案:(它们都是酶工程的产物。“固定化酶”是通过吸附或共价交联等方法“挂”到某种固体介质上的酶,固定化酶在反应后易与反应底物、产物分开,便于反复使用。“克隆酶”是通过克隆酶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酶进行大量表达而获得的酶制剂,克隆酶使细胞中天然存在的微量酶能得到大量制备。“突变酶”是通过对基因定点突变而获得的酶制剂。)解析:6.在酶研究领域有重要的科学家(分数:1.00)_正确答案:(Daniel E. Koshland(底物诱导酶构象变化、诱导契合),Emil
24、 Fischer(酶专一性、锁钥学说),Leonol Michaelis and Maud Menten(米氏方程)。)解析:二、B选择题/B(总题数:30,分数:30.00)7.酶与化学催化剂相比,_。 A更有利于降低 B可以增加过渡态的能量 C不改变(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酶加速反应的机理。 解析 *为一个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化。对于一个特定反应,*是不变的。酶具有一般化学催化剂的特点: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加入后不影响反应平衡常数;反应前后自身不发生变化;酶能更有效地加速反应,重要原因之一是它改变了反应途径,能和底物形成中间物并能稳定反应过渡态,从而更有
25、效地降低了反应活化能。8.关于酶-底物中间产物的描述错误的是_。 A.酶与底物结合后酶的稳定性增加 B.在底物浓度高到一定值时,酶的催化中心将被饱和,反应速度达到最大 C.由于底物的快速反应,无法分离酶与底物的复合物 D.酶-底物复合物可用 X 射线晶体衍射方法分析(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中间产物。解析 酶和底物结合更有利于酶的稳定。有时在纯化酶时加入一定量底物,就是这个原因。酶促反应具有底物饱和效应,这从 v0S曲线为双曲线即可知。由许多“酶-底物”中间物被分离,并成功进行结晶分析。9.胰脏是产生胰蛋白酶的脏器,但该酶并不水解胰脏细胞的蛋白。请问下述原因正确的是_。
26、A.胰脏的 pH 不适宜胰蛋白酶的活性 B.新合成的胰蛋白酶需要特殊的蛋白水解酶对其进行激活 C.新合成酶需要磷酸化修饰才能转变为活性酶 D.胰脏细胞因含有特异酶可以抑制胰蛋白酶活性(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胰蛋白酶原激活。 解析 在胰脏细胞新合成的胰蛋白酶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分泌到小肠后经蛋白酶特异水解激活。10.在制备蛋白质测序样品时,往往需要先水解蛋白质产生短多肽。下述关于断裂位点的描述正确的是_。 A.溴化氰断裂 Thr 的羧基端肽键 B.胰蛋白酶断裂 Lys 和 Arg 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C.胰蛋白酶断裂 Lys 和 Arg 的氨基形成的肽键 D.胰凝乳蛋白酶
27、断裂 Lys、Arg 和芳香族氨基酸的羧基端肽键(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蛋白质选择性水解。 解析 在人为控制下,可以将蛋白质在体外进行不完全水解。通过选择适当的试剂能够获得一定大小的肽段,这对于大分子蛋白质的准确测序是必需的。蛋白酶常用于蛋白质的不完全水解。此外,也常使用溴化氰来断裂 Met 羧基形成的肽键。11.FAD 在被还原过程中_。 A.有黄素基团的转移 B.可以带上两个氢原子 C.发生磷酸化 D.腺嘌呤环被打开(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FAD。解析 FAD 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氧化形式,是常见辅基,其生物化学作用是传递 2 个氢原子,其
28、还原形式是 FADH2。12._参与 CoA 的形成。 A.泛酸 B.硫胺素 C.叶酸 D.核黄素(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CoA。解析 CoA 是典型的酰基载体,活性基团是巯基。其分子含有泛酸(维生素 B3)。核黄素参与 FAD/FMN 的形成;硫胺素是 TPP(硫胺素焦磷酸)的主体部分;叶酸能形成四氢叶酸。13.下述关于酶的活性调节哪项是错误的? A.别构调节是可逆、非共价调节 B.共价调节为不可逆调节 C.酶原激活实质是蛋白质的水解激活 D.酶原激活反应是不可逆的(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酶活性调节。 解析 有些酶因自身某氨基酸残基发生可逆共价
29、修饰,在活性形式和无活性形式之间发生变化,这称为酶的可逆共价修饰,简称共价调节。如蛋白质磷酸化反应由蛋白激酶完成,去磷酸化反应则由蛋白质磷酸酶完成。14.NAD+_。 A.是 NADPH 的氧化态 B.又叫辅酶,具有脱氢作用 C.是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还原型 D.生化作用是传递一个氢负离子(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NAD +。解析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称为 CoI,其氧化态和还原态分别表示为 NAD+、NADH,生化作用是传递一个氢负离子(或一个质子和一对电子)。15.酶_。 A.和底物结合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降低正反应速度 B.和底物的结合可以提高反应活化能,增加反应
30、速度 C.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 ES 比产物能量状态低 D.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 ES 比产物能量状态高(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酶反应途径。解析 酶能改变反应途径(虚线),使过渡态 ES#大大降低,从而加速反应;在反应途径中,产物 P 的能量状态最低,酶和底物形成的中间产物 ES 或过渡态 ES#的能量状态都高于产物的能量状态。*16.米氏方程_。 A.显示了 Km与 Vmax的关系 B.显示了酶反应初速度 v0与酶浓度的线性关系 C.显示了酶反应初速度 v0与底物浓度S的定量关系 D.显示了酶反应初速度 v0与底物浓度S的线性关系(分数:1.00)A.B.C. D.解
31、析:考点 米氏方程含义。解析 从下述米氏方程可以看出,它描述的是酶促反应初速度(v 0)与底物浓度S的定量关系。v 0对S作图时呈双曲线,二者不是线性关系。*17.下述关于酶的阐述哪条是错误的? A.酶分子只有在含有辅酶或辅基时才呈现完全活性 B.酶蛋白和蛋白酶含义不同 C.酶分子活性中心往往是一个疏水环境 D.具有催化活性的酶不一定遵循米氏动力学规律(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米氏方程的限制。 解析 别构调节酶不遵循米氏动力学规律。有些酶没有辅酶、辅基,如溶菌酶;蛋白酶是专门水解蛋白质的一类酶,而酶蛋白通常指缀合酶的蛋白质部分。18.-胡萝卜素_。 A.又称为维生素 A
32、原 B.分子的基本结构为异戊二烯 C.可形成 1 分子维生素 A D.A,B(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A 的关系。 解析 -胡萝卜素又称为维生素 A 原。1 分子 -胡萝卜素可形成 2 分子维生素 A。19.从米氏常数 Km可以获悉_。 A.酶的催化效率 B.酶和底物之间的亲和力 C.酶促反应进程和底物浓度的关系 D.底物浓度的数值(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米氏常数应用。解析 K m值可近似反映酶与底物的亲和力,K m值愈大,亲和力愈小。酶的催化效率可用酶比活力表示,但用酶催化常数(K cat)更有效。催化常数又称为酶的转换数,其
33、含义是酶被底物饱和时,每秒钟每一酶分子(或每一活性部位)转化底物的分子数。20.下述关于酶与辅因子的关系哪项是正确的? A.一种酶有多个特异性辅基或辅酶 B.一种酶必须有一种辅基或辅酶 C.一种辅基或辅酶可对多种酶的活性有贡献 D.去掉辅基或辅酶后的酶蛋白将变性失活(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酶与辅酶的关系。 解析 酶的辅基或辅酶往往是特异的,但一种辅酶或辅基可以与许多酶发生作用,比如 NADH,是许多种脱氢酶的辅酶。脱辅酶和酶蛋白变性不是一个概念。21.下述关于酶辅因子的阐述哪项是错误的? A.酶的辅因子可能是有机小分子,也可能是无机离子 B.辅因子种类不同,与酶的结合紧
34、密程度也不同 C.酶的辅因子有的产生抑制效应,有的产生激活效应 D.酶的辅因子是全酶实现完全活性所必需的(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酶辅因子的作用。 解析 辅因子即全酶中的非蛋白质组分,既包括辅基,又包括辅酶,也包括无机离子。在全酶的催化反应中,酶蛋白与辅因子所起的作用不同。酶蛋白本身决定酶反应的专一性及高效性;辅因子有不同作用:或用于维持酶分子的活性构象,或作为电子及特殊功能基团的载体,或在酶与底物之间起连接作用,或中和离子、降低反应中的静电斥力等。酶蛋白与辅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活力,只有在结合状态时方表现出完全的酶活力。酶的辅因子没有抑制作用。22.一个酶制剂的酶活力
35、单位数越高,表示该制品_。 A.单位体积的酶浓度越高 B.单位质量的酶含量越高 C.相对酶量越大 D.纯度越高(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酶活力单位。 解析 酶量一般用酶活力单位数表示,不用浓度或重量单位表示。如果没有活性,浓度再高、纯度再好,也没有价值。23.核酶_。 A.是定位于细胞核中的酶 B.是核酸酶的简称 C.是核心酶的简称 D.化学本质是核酸(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核酶。 解析 核酶是指化学本质是核酸、具有酶催化特征的生物分子。核酸酶是指专用来水解核酸磷酸酯键的酶。核酶的功能有多样性:有的参与核酸水解,有的参与核酸合成,有的还参与酯键的水
36、解甚至蛋白质的合成。24.酶分离纯化效果好意味着_。 A.蛋白质纯度高,酶回收率高 B.酶总量大 C.酶比活高 D.A 和 C(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酶的分离纯化。 解析 酶的分离纯化要坚持三个原则:高纯度、高回收率、高活性。酶纯化效果不仅要看纯度、回收率,更要看比活力。25.加入竞争性抑制剂,酶的_。 A.Vmax不变,K m增加 B.Vmax减少,K m减小 C.Vmax不变,K m减小 D.Vmax减小,K m增加(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抑制剂对酶米氏动力学重要参数的影响。解析 在竞争性抑制剂存在下,酶的 Vmax不变,K m值增大;在非竞
37、争性抑制剂存在下,酶的 Vmax变小,但 Km值不变,这是因为抑制剂与底物结合在酶的不同部位,抑制剂不会影响底物与酶的结合;当反应体系中加入反竞争抑制剂时,V max减小,K m值降低。26.下述关于酶活测定的建议哪项是正确的? A.要在最适条件下测定酶促反应初速度 B.注意保持底物浓度高于酶浓度 C.适当增加酶量可以提高酶比活 D.通过延长反应时间可以提高酶比活(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酶反应初速度。解析 要准确获得酶的催化活力,必须测定初速度,即“v 0”。从理论上来讲,v 0是 t0=0 时的反应速度,但实际上,在最初数分钟反应时间内,底物浓度减少一般小于 5%,此时产物生成量几乎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可以理解为初速度。只有初速度能反应酶的真实催化能力,测定初速度是测定酶活力需要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底物浓度要大大高于酶浓度”,“在最适条件下测定”,是测定酶活力的另外两个原则。27.同工酶的_。 A.催化反应相同 B.分子结构相同 C.免疫学性质相同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