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7 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动物生理学/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生理机能活动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的是_。 A.神经膜受到刺激后,少量 Na+的内流可快速促进 Na+通道的全部打开 B.血液凝固 C.排尿反射 D.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动脉血压的调节(分数:1.00)A.B.C.D.2.关于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速度,错误的是_。 A.动作电位可以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的距离增加而衰减 C.有髓纤维是以跳跃式方式传导的 D
2、.无髓纤维传导的机制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分数:1.00)A.B.C.D.3.下列各项关于血浆渗透压的描述正确的是_。 A.血浆总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 B.血浆渗透压约为 6.7 个大气压 C.血浆总渗透压与 0.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 D.血浆总渗透压与 0.9%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分数:1.00)A.B.C.D.4.血小板数量减少易导致皮肤呈现出血斑点,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 A.血管回缩障碍 B.血小板不易聚集 C.血小板第三因子释放量减少 D.血小板修复和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作用减弱(分数:1.00)A.B.C.D.5.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最主要的因素是_。 A.心脏收
3、缩能力 B.呼吸运动 C.重力作用 D.骨骼肌的收缩(分数:1.00)A.B.C.D.6.CO2调节呼吸运动时,其最主要的刺激部位是_。 A.延髓呼吸中枢 B.延髓化学感受器 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主动脉体和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分数:1.00)A.B.C.D.7.平均动脉压等于_。 A.(收缩压+舒张压)/2 B.(收缩压+舒张压)/3 C.收缩压+脉压/3 D.舒张压+脉压/3(分数:1.00)A.B.C.D.8.脂肪的水解产物中,短、中链脂肪酸可直接进入_。 A.胸导管 B.右淋巴导管 C.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 D.小肠绒毛内的中央乳糜管(分数:1.00)A.B.C.D.9.胃黏膜上黏
4、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主要作用是_。 A.防止胃黏膜上皮细胞内的 H+扩散入胃腔 B.防止胃腔内的 H+扩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 C.防止胃腔内的 Fe2+扩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 D.防止胃腔内的 Cl-扩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分数:1.00)A.B.C.D.10.下列各项中,抑制肾素分泌的是_。 A.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 B.肾血流量减少 C.交感神经兴奋 D.通过致密斑的 Na+量增加(分数:1.00)A.B.C.D.11.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使后膜超极化的主要离子是_。 A.Na+ B.Cl- C.Ca2+ D.K+(分数:1.00)A.B.C.D.12.下列有关经典突触传递的特点,错误
5、的是_。 A.单向传递 B.中枢延搁 C.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D.不易疲劳(分数:1.00)A.B.C.D.13.甲状腺合成物中,生物学活性最强的是_。 A.一碘甲腺原氨酸 B.二碘甲腺原氨酸 C.三碘甲腺原氨酸 D.四碘甲腺原氨酸(分数:1.00)A.B.C.D.14.甲状旁腺激素对血液中钙或磷的调节作用是_。 A.降低血钙和升高血磷 B.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 C.降低血钙和降低血磷 D.升高血钙和升高血磷(分数:1.00)A.B.C.D.15.促进乳腺腺泡发育的最重要激素是_。 A.雌激素 B.孕激素 C.催乳素 D.生长激素(分数:1.00)A.B.C.D.三、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
6、:24.00)16.何谓氧解离曲线?曲线在 Po2为 2.05.3kPa(1540mmHg)阶段时的特点和生理意义是什么?(分数:8.00)_17.简述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分数:8.00)_18.比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内脏生理活动的特点。(分数:8.00)_四、B实验题/B(总题数:1,分数:10.00)19.设计实验证明刺激迷走神经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分数:10.00)_五、B分析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6.00)20.比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收缩性的异同。(分数:13.00)_21.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体液因素。(分数:13.00)_六、B生物化学/B(总题数:0,分数
7、:0.00)七、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15.00)22.蛋白质标准氨基酸的_。 A.-碳原子只连接着氨基、羧基 B.-碳原子只连接着氢原子和 R 基团 C.氨基、羧基、氢原子和 R 基团连接于同一个碳原子 D.R 基团是一个长度不同的含有羧基的碳氢链(分数:1.00)A.B.C.D.23.在 Cys-Lys-Arg-Gln-Gly-Tyr-Trp-Met 这个短肽中,_。 A.第 1 个氨基酸残基含有巯基 B.第 2 个氨基酸残基在生理 pH 下带负电荷 C.第 6 个氨基酸残基含有苯丙基 D.第 8 个氨基酸残基含有羟基(分数:1.00)A.B.C.D.24.所有的酶_。 A
8、.只对底物有专一性 B.只对产物有专一性 C.一般对底物、反应物都具有一定专一性 D.都具有绝对专一性(分数:1.00)A.B.C.D.25.在蛋白质一级结构中,_。 A.含有数量不等的芳香族氨基酸 B.一定含有酰胺键 C.一定含有次级键 D.氨基酸顺序和构象都是特定的(分数:1.00)A.B.C.D.26.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_。 A.需要高温反应数分钟 B.需要低温条件 C.反应后需要离心去掉沉淀 D.考马斯亮蓝试剂中不能有悬浮颗粒(分数:1.00)A.B.C.D.27.下述常见表示符号,正确的是_。 A.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用“u”表示 B.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用“kb”表
9、示 C.酶的比活通常用“mg/mL”表示 D.核酸序列长度通常用“S”表示(分数:1.00)A.B.C.D.28.所有柱层析技术,_。 A.都需要在样品饱和吸附后才能进行 B.都需要使用高于柱床体积很多倍的洗脱剂 C.都需要在低温下进行 D.层析介质必须用新购置的(分数:1.00)A.B.C.D.29.在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 DNA 分子中,_。 A.只有 DNA 含有螺旋状结构 B.螺旋状结构只存在于 DNA 和蛋白质中 C.都存在螺旋状结构 D.其中三种都有可能含有螺旋状结构(分数:1.00)A.B.C.D.30.1 分子 16:1 的棕榈酰 CoA 经过 -氧化和 TCA 循环产生 C
10、O2和 H2O,在此过程中能够生成_。 A.30 分子(NADH+H +) B.31 分子(NADH+H +) C.32 分子(NADH+H +) D.38 分子(NADH+H +)(分数:1.00)A.B.C.D.31.3 分子葡萄糖经过 EMP 途径产生乳酸时,能够生成_分子 ATP。 A.3 B.6 C.9 D.12(分数:1.00)A.B.C.D.32.-酮戊二酸脱氢酶属于_。 A.氧化还原酶 B.水解酶 C.转移酶 D.合成酶(分数:1.00)A.B.C.D.33.科学家_由于在遗传密码破译和蛋白质合成机理的研究获得诺贝尔奖。 A.H. Temin B.M. Meselson C.M
11、.W. Nirenberg D.K. Mullis(分数:1.00)A.B.C.D.34.在脂肪酸的 -氧化过程中担任酰基载体的是_。 A.硫辛酸 B.CoA C.ACP D.柠檬酸(分数:1.00)A.B.C.D.35.某一 tRNA,其反密码子是 CAU,与之对应的密码子是_。 A.GUA B.AUG C.UAC D.CAT(分数:1.00)A.B.C.D.36._参与了嘌呤核苷酸的从头合成过程,并提供了 IMP 上嘌呤环的 7 位 N。 A.Gly B.Gln C.Asp D.CO2(分数:1.00)A.B.C.D.八、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37.对酶和无机催化剂的
12、作用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举一例说明酶的专一性。(分数:8.00)_38.简述逆转录酶的生物学功能及逆转录过程发现的生物学意义?(分数:8.00)_39.讨论真核生物细胞质中产生的 NADH 是如何进入电子传递链的?(分数:8.00)_九、B实验题/B(总题数:1,分数:10.00)40.利用经典的 Edman 降解法直接测定多肽链氨基酸顺序时,通常需要对多肽链进行专一性有限水解,而且需要选择两种以上水解方法。请分析其原因,并给出 2 种具体方法。(分数:10.00)_十、B分析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6.00)41.在不同底物浓度S下测定酶促反应初速度(v 0),作图如下。你从这个图上
13、能获得哪些信息?(分数:13.00)_42.简述磷酸果糖激酶与果糖 1,6-二磷酸酶的功能及其活性调节。(分数:13.00)_农学硕士联考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7 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动物生理学/B(总题数:0,分数:0.00)二、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15.00)1.下列生理机能活动过程中,存在负反馈调节的是_。 A.神经膜受到刺激后,少量 Na+的内流可快速促进 Na+通道的全部打开 B.血液凝固 C.排尿反射 D.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动脉血压的调节(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考查对正、负反馈概念的理解
14、。 解析 在血压突然发生变化时,通过压力感受反射,反馈信息可使原来的活动减弱,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为负反馈调节;而 A、B、C 三个活动的过程中,反馈信息均可使原来的活动加强,故为正反馈调节。2.关于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速度,错误的是_。 A.动作电位可以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的距离增加而衰减 C.有髓纤维是以跳跃式方式传导的 D.无髓纤维传导的机制是通过局部电流实现的(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同一细胞兴奋传导的特点。 解析 同一细胞兴奋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以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传导是不衰减的,有髓纤维是以跳跃式方式传导的,无髓纤维传导的机制是通过
15、局部电流实现的。因此,选项 B 是不符合细胞兴奋传导的特点,也正是该题的正确答案。3.下列各项关于血浆渗透压的描述正确的是_。 A.血浆总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 B.血浆渗透压约为 6.7 个大气压 C.血浆总渗透压与 0.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 D.血浆总渗透压与 0.9%氯化钠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血浆渗透压的概念和特性。 解析 血浆渗透压是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总和,约为 7.6 个大气压(约 771.0kPa)。0.9%的氯化钠溶液和 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大致相等。因而,本题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均不正
16、确,只有选项 D 是正确的。4.血小板数量减少易导致皮肤呈现出血斑点,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 A.血管回缩障碍 B.血小板不易聚集 C.血小板第三因子释放量减少 D.血小板修复和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作用减弱(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解析 血小板具有参与生理性止血、凝血、纤维蛋白溶解以及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诸多生理功能。本题问的是为什么血小板数量减少会导致皮肤呈现出血点,说明血小板少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壁脆性增强,血液渗出血管外,以致皮肤上有出血点。因而,选项 D血小板修复和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的作用减弱的理由,符合发生出血点的主要原因。
17、选项 A、B、C 的内容,均与血小板的止血和凝血功能有关。5.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最主要的因素是_。 A.心脏收缩能力 B.呼吸运动 C.重力作用 D.骨骼肌的收缩(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明确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最主要”的因素。 解析 该题选项 A、B、C、D 均可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而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最主要”的因素是 A,因为心脏收缩能力强,射血时心室排空较完全,心舒期心室内压就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内血液的抽吸力也就最大,静脉血液回流也就增加。6.CO2调节呼吸运动时,其最主要的刺激部位是_。 A.延髓呼吸中枢 B.延髓化学感受器 C.脑桥呼吸调整中枢 D.主动脉体和颈动
18、脉体化学感受器(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CO 2对呼吸运动的调节。解析 CO 2通过两条途径调节呼吸运动。一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兴奋呼吸中枢;二是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冲动沿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人延髓有关核团,反射性地调节呼吸的活动。其中,中枢化学感受器在呼吸运动的调节中起主要作用。调节呼吸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在延髓,所以本题的答案是 B。7.平均动脉压等于_。 A.(收缩压+舒张压)/2 B.(收缩压+舒张压)/3 C.收缩压+脉压/3 D.舒张压+脉压/3(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平均动脉压的概念。 解析 平均动脉压是指一个心动周期
19、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由于心动周期中舒张期较长,所以平均动脉压接近舒张压,大约等于舒张压+脉压/3。8.脂肪的水解产物中,短、中链脂肪酸可直接进入_。 A.胸导管 B.右淋巴导管 C.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 D.小肠绒毛内的中央乳糜管(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脂肪的水解产物的吸收部位。 解析 实践证明长链脂肪酸和甘油一酯主要通过淋巴途径被吸收;短、中链脂肪酸、甘油可直接经肠黏膜细胞进入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因此,A、B、D 选项均属淋巴系统,不符合题干要求。9.胃黏膜上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主要作用是_。 A.防止胃黏膜上皮细胞内的 H+扩散入胃腔 B.防止胃腔内的 H
20、+扩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 C.防止胃腔内的 Fe2+扩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 D.防止胃腔内的 Cl-扩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胃黏膜上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主要作用。解析 胃黏膜上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胃腔内的 H+扩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可以减少食物与胃黏膜的机械摩擦从而保护胃黏膜不易损伤。而 A、C、D 都不是。10.下列各项中,抑制肾素分泌的是_。 A.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 B.肾血流量减少 C.交感神经兴奋 D.通过致密斑的 Na+量增加(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肾素分泌的调节因素。解析 入球小动脉血压下降可刺激肾素的释
21、放;肾血流量减少及交感神经兴奋也可促进肾素的分泌;而通过致密斑 Na+量增加时,可抑制肾素的释放,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得机体肾脏Na+量的排出量增加。故 D 为正确答案。11.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使后膜超极化的主要离子是_。 A.Na+ B.Cl- C.Ca2+ D.K+(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机理。解析 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使后膜对 Cl-(主要)的通透性增高,Cl -内流,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 IPSP。兴奋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后,主要是 Na+的通透性增强,内流增加,后膜去极化,产生 EP
22、SP;而 Ca2+主要参与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过程;K +也参与了 EPSP 和 IPSP 的形成,但不是主要因素。12.下列有关经典突触传递的特点,错误的是_。 A.单向传递 B.中枢延搁 C.对内环境变化敏感 D.不易疲劳(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突触传递的特点。 解析 在经典突触中,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后膜,是单向传递的。突触传递过程繁多,需消耗时间,因此会有中枢延搁;突触的前后膜均处在细胞外液中,故对内环境的变化敏感。选项 A、B 和 C 均是经典突触的特点。当高频率的冲动持续通过突触时,可使突触小体中的神经递质释放速度超过合成速度,从而使神经递质耗尽,使得信息通
23、过突触的效率降低,称为突触疲劳。因此D 为正确答案。13.甲状腺合成物中,生物学活性最强的是_。 A.一碘甲腺原氨酸 B.二碘甲腺原氨酸 C.三碘甲腺原氨酸 D.四碘甲腺原氨酸(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甲状腺合成激素的生物学活性。解析 一碘酪氨酸和二碘酪氨酸是甲状腺在合成甲状腺激素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不具有生物学活性。它们可分别耦联为三碘甲腺原氨酸(T 3)和四碘甲腺原氨酸(T 4,甲状腺素)。T 3和 T4具有生物学活性,T 3的活性比 T4约大 5 倍。14.甲状旁腺激素对血液中钙或磷的调节作用是_。 A.降低血钙和升高血磷 B.升高血钙和降低血磷 C.降低血钙和降低血
24、磷 D.升高血钙和升高血磷(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解析 甲状旁腺激素由甲状旁腺主细胞合成分泌,是机体调节血钙和血磷水平的最重要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通过对骨、肾及其对小肠的间接作用,使血钙升高、血磷降低。因而,本题的选项中,B 选项是正确的。15.促进乳腺腺泡发育的最重要激素是_。 A.雌激素 B.孕激素 C.催乳素 D.生长激素(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影响乳腺生长发育的激素。 解析 多种激素和因子在动物出生后的不同生理阶段影响着乳腺的生长发育。一般认为,雌激素主要促进乳腺导管的生长,孕激素主要促进乳腺小叶-腺泡的生长,雌
25、激素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也可使小叶细胞发育。催乳素和生长激素与卵巢激素协同作用,可使乳腺更好地生长发育。比较本题的四个选项中,促进乳腺腺泡发育的最重要激素应该选择 B 孕激素。三、B简答题/B(总题数:3,分数:24.00)16.何谓氧解离曲线?曲线在 Po2为 2.05.3kPa(1540mmHg)阶段时的特点和生理意义是什么?(分数:8.00)_正确答案:(氧解离曲线(氧离曲线)是表示*和 Hb 的氧含量或 Hb 的氧饱和度之间关系的曲线,是以氧分压作为横坐标,氧饱和度作为纵坐标,绘制出的氧分压对血红蛋白结合氧量的函数曲线。氧解离曲线在*为 2.05.3kPa 阶段时,是曲线最为陡峭的部分。
26、说明在此范围内,只要*稍有变化,Hb 氧饱和度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当组织活动加强时,耗氧量剧增,而血液可以释放出更多的 O2供给组织利用。因此,该阶段的氧解离曲线特点也反映了有机体的氧储备。)解析:考点 氧解离曲线的概念; 氧解离曲线在*为 2.05.3kPa 阶段时的特点; 氧解离曲线在*为 2.05.3kPa 阶段时的生理意义。17.简述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分数:8.00)_正确答案:(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调节犹如恒温器的调节一样,机体根据一个设定的温度值,对产热和散热过程进行调节,使体温相对稳定在所设定的温度值,这个温度值称为体温调节的调定点(set point)。如 37
27、是正常人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当体温升高超过调定点水平时,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中存在的热敏神经元活动明显增强,散热活动便明显大于产热活动,这使得升高的体温开始降低,直到回到调定点;当体温低于调定点水平时,此部位的冷敏神经元活动明显增强,产热活动则明显大于散热活动,这使降低的体温开始回升,直到回到调定点为止。)解析:考点 体温调节的调定点学说。18.比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调节内脏生理活动的特点。(分数:8.00)_正确答案:(自主神经系统是指调节内脏功能的神经,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或内脏神经系统。它包括与内脏的反射活动有关的神经系统的传入、中枢及传出部分。并将其分成交感神经和
28、副交感神经两部分。二者调节内脏生理活动的特点如下。 双重支配:大部分器官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 拮抗与协调:从交感和副交感的作用来看,大都相互拮抗,但从整体来看是统一协调,有适应意义的。 紧张性支配:在静息状态下自主神经中枢经常发放低频率冲动,维持效应器官的紧张性活动。 在调节内脏生理活动过程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常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参与反应。交感神经系统活动的主要作用在于动员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在功能,增加贮备能量的消耗,提高机体的应急能力,以适应环境的急骤变化,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副交感神经的活动较局限,在安静时作用较强。整个系统活动
29、的作用在于促进消化、吸收与合成代谢、积蓄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对机体起保护作用。)解析:考点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活动的特征。四、B实验题/B(总题数:1,分数:10.00)19.设计实验证明刺激迷走神经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分数:10.00)_正确答案:(1)实验方法 称重、麻醉及背位固定家兔,分离颈部右侧迷走神经,穿线备用。 用剪毛剪剪去耻骨联合以上腹部的被毛,沿腹中线在距离耻骨联合处 45cm 处,用手术刀锐性切开皮肤 10cm,沿腹白线锐性切开腹腔 58cm,暴露腹腔,不要伤及腹腔内器官,辨认膀胱及其基部左右输尿管。 在膀胱底两侧找到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扎一松结
30、,以玻璃分针或有钩小镊提起输尿管管壁,于输尿管上剪一小口。从小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导管,并将松结扎紧以固定插管,这时可见尿液慢慢由导管流出。将导管开口固定于记滴器上,记录单位时间内尿液滴数。将滴下的尿液用量器收集,测量其尿液量。实验过程中,应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将手术部位覆盖,以保持动物腹腔温度和润湿肠管。 将计滴器与 RM6240 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或其他生物信号采集系统)相连,计时 510min,计算平均每分钟的滴数。 观察项目: a记录正常尿量(滴/min)510min,求平均数。 b剪断迷走神经,电刺激(强度510V、频率 30Hz、波宽 2ms)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 2030s,观察并
31、记录尿量的变化。 (2)实验结果及分析 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 2030s,510min 后家兔尿量下降(每分钟滴数下降)。 电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 2030s,可使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 ACh 增加,使心脏活动减弱,心输出量下降,血压下降,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有效滤过压下降,原尿量下降,从而使终尿量下降。)解析:考点 实验设计方法和完成实验过程。 分析迷走神经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五、B分析论述题/B(总题数:2,分数:26.00)20.比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收缩性的异同。(分数:13.00)_正确答案:(应明确三类肌肉都是由肌细胞组成,肌细胞的收缩都是粗、细丝间发生滑行引起的,启动肌丝
32、滑行的原因都是由于胞质内 Ca2+升高,而且都需要提供 ATP。三类肌肉的结构受神经支配的不同,在收缩性上有各自的特征。骨骼肌和心肌都是横纹肌组成,但骨骼肌中储存 Ca2+的肌质网特别发达,心肌次之,平滑肌最差,因此,在肌肉收缩时,心肌和平滑肌需要从细胞外提供 Ca2+;在肌细胞收缩过程中,骨骼肌和心肌细胞中 Ca2+是与肌钙蛋白结合,而平滑肌细胞中没有肌钙蛋白,Ca 2+是与钙调蛋白结合的;骨骼肌是运动神经元控制,收缩受意识支配,心肌是自主神经控制,收缩不受意识支配,平滑肌中的内脏平滑肌是属自主神经控制,收缩不受意识支配;当对肌肉的刺激频率增加时,可以引起骨骼肌和平滑肌的单收缩总和,甚至出现
33、强直收缩,而心肌不可以,常进行节律性收缩。)解析:考点 比较分析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在收缩性上的相同和不同。21.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体液因素。(分数:13.00)_正确答案:(影响动脉血压的体液调节因素包括激素的系统调节、激素以及调节因子的作用等,包括全身性调节和局部调节。下面列举 7 种,即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当动脉血压、血量肾动脉血压近球细胞中肾素分泌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在多数组织不具有生理活性)、血管紧张素(作用最为重要)和血管紧张素分泌。 生成的血管紧张素全身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动脉血压。 同时,血管紧张素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动脉血压生成的血管紧张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醛固
34、酮分泌保钠、保水、排钾血容量动脉血压。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分泌。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可以使心输出量、血压,但与受体的结合力不同,作用有所不同。肾上腺素与 受体的亲和力更强,因此对心脏的作用比去甲肾上腺素强得多,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通过富含 受体的血管平滑肌作用,引起血管强烈收缩,外周阻力动脉血压。 血管升压素(也称抗利尿素 ADH)由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的神经元合成、分泌,当血浆渗透压时,血管升压素,首先是出现抗利尿作用,若血管升压素血压,它对维持体液的恒定和血压的稳定起重要作用。 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一氧化氮(NO)血管舒张,内
35、皮素血管收缩,可局部调节血管平滑肌活动。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具有较强舒张血管的作用。 心房钠尿肽:有舒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肾上腺髓质素(ADM):是由血管内皮和心肌细胞产生,对血管有舒张作用,可增强心肌力和兴奋-收缩耦联等作用。)解析:考点 阐述影响动脉血压的主要的体液调节因素。六、B生物化学/B(总题数:0,分数:0.00)七、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5,分数:15.00)22.蛋白质标准氨基酸的_。 A.-碳原子只连接着氨基、羧基 B.-碳原子只连接着氢原子和 R 基团 C.氨基、羧基、氢原子和 R 基团连接于同一个碳原子 D.R 基团是一个长度不同的含有羧基的碳氢链(分数:
36、1.00)A.B.C. D.解析:考点 标准氨基酸分子结构。 解析 -碳原子上不仅连接着氨基、羧基,还有 1 个氢原子和 R侧链基团。不同氨基酸,侧链不同。23.在 Cys-Lys-Arg-Gln-Gly-Tyr-Trp-Met 这个短肽中,_。 A.第 1 个氨基酸残基含有巯基 B.第 2 个氨基酸残基在生理 pH 下带负电荷 C.第 6 个氨基酸残基含有苯丙基 D.第 8 个氨基酸残基含有羟基(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氨基酸特征及其三字母符号。 解析 第 1 个为半胱氨酸,侧链含有巯基;第 2 个是赖氨酸,在生理 pH 下带正电荷;第 6 个为酪氨酸,含有酚羟基;第
37、8 个为甲硫氨酸。24.所有的酶_。 A.只对底物有专一性 B.只对产物有专一性 C.一般对底物、反应物都具有一定专一性 D.都具有绝对专一性(分数:1.00)A.B.C. D.解析:考点 酶的专一性。 解析 酶的专一性是指反应专一性,不仅包括底物专一,还包括产物专一。专一性程度不同,有的相对专一,有的绝对专一。25.在蛋白质一级结构中,_。 A.含有数量不等的芳香族氨基酸 B.一定含有酰胺键 C.一定含有次级键 D.氨基酸顺序和构象都是特定的(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蛋白质主要连键。 解析 在蛋白质共价主链结构中,氨基酸残基以酰胺键(即肽键)相连。一级结构属于初级结构,
38、二级结构以上才有构象。26.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_。 A.需要高温反应数分钟 B.需要低温条件 C.反应后需要离心去掉沉淀 D.考马斯亮蓝试剂中不能有悬浮颗粒(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考马斯亮蓝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解析 此法原理基于物理结合,不需要特殊反应条件,但试剂本身需要配制好,不能有不溶性颗粒。如果有,需要过滤后使用。27.下述常见表示符号,正确的是_。 A.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用“u”表示 B.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用“kb”表示 C.酶的比活通常用“mg/mL”表示 D.核酸序列长度通常用“S”表示(分数:1.00)A. B.C.D.解析:考点 生物
39、大分子表示符号。 解析 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通常用“u”(相当于道尔顿 Da)表示;“kb”表示核酸“碱基对数”;酶的比活用“U/mg”或“U/mL”表示,而不是用浓度单位;“S”为沉降系数,可用来表示蛋白质或核酸的大小。28.所有柱层析技术,_。 A.都需要在样品饱和吸附后才能进行 B.都需要使用高于柱床体积很多倍的洗脱剂 C.都需要在低温下进行 D.层析介质必须用新购置的(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柱层析技术。 解析 对于吸附柱层析或亲和柱层析,通常层析介质对目标物吸附越多越好;对于凝胶过滤层析,就不能强调吸附量,目标物太多影响分离效果。这里没有明确所分离的物质对温度敏感
40、,有些柱层析还要求不断升温。柱层析用大量洗脱剂才有好的分离效果。如果处理和保存恰当,层析介质可以反复使用。层析介质一般都比较贵重,应该提高使用次数。29.在淀粉、纤维素、蛋白质和 DNA 分子中,_。 A.只有 DNA 含有螺旋状结构 B.螺旋状结构只存在于 DNA 和蛋白质中 C.都存在螺旋状结构 D.其中三种都有可能含有螺旋状结构(分数:1.00)A.B.C.D. 解析:考点 生物大分子的螺旋结构。 解析 螺旋状结构存在于淀粉、蛋白质和 DNA 等生物大分子中,只是具体形状不同。30.1 分子 16:1 的棕榈酰 CoA 经过 -氧化和 TCA 循环产生 CO2和 H2O,在此过程中能够生
41、成_。 A.30 分子(NADH+H +) B.31 分子(NADH+H +) C.32 分子(NADH+H +) D.38 分子(NADH+H +)(分数:1.00)A.B. C.D.解析:考点 不饱和脂肪酸的 -氧化脱氢反应。解析 脂肪酸 -氧化的过程中有两步脱氢反应,分别是脂酰 CoA 生成烯脂酰 CoA,L-羟脂酰 CoA 生成 -酮脂酰 CoA 的过程,受氢体分别是 FAD 和 NAD+。但是对于 16:1 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言,在氧化过程中,由于含有一个双键,因此与饱和脂肪酸相比,少了一次脱氢过程,而且受氢体是 FAD。因此 16:1 的脂肪酸经过 -氧化可生成 7 个(NADH+H +),而氧化产生的 8 个乙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