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2010 年及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题数:20,分数:40.00)1.春秋时期“救邢存卫”的国君是(分数:2.00)A.齐桓公B.秦穆公C.晋文公D.楚庄王2.十六国时期建立政权最多的民族是(分数:2.00)A.氐B.匈奴C.羌D.鲜卑3.下列君主中大力扶持佛教的是(分数:2.00)A.北魏太武帝B.梁武帝C.唐武宗D.北周武帝4.中国古代大型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的研制者是(分数:2.00)A.张衡B.一行C.苏颂D.沈括5.明清皇帝极少改动年号,但也有例外。
2、有两个年号的明朝皇帝是(分数:2.00)A.成祖B.仁宗C.宣宗D.英宗6.中国近代早期科技刊物格致汇编的主编者是(分数:2.00)A.伟烈亚力B.傅兰雅C.合信D.李提摩太7.1885 年,清廷在台湾设省。第一任台湾巡抚是(分数:2.00)A.姚莹B.沈葆桢C.刘铭传D.唐景崧8.民国时期,提出划区实验与发展乡村教育的是黄炎培及其主持的(分数:2.00)A.村治月刊B.中华职业教育社C.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D.中华教育促进社9.最早由中国人主持的重大科学考古是(分数:2.00)A.北京人遗址的发掘B.敦煌文书的发现C.殷墟的发掘D.半坡遗址的发掘10.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各民主党派关
3、系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 则的文献是(分数:2.00)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联合政府11.下列各组古代民族,其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的是(分数:2.00)A.雅利安人 赫梯人 波斯人B.雅利安人 赫梯人 以色列人C.苏美尔人 雅利安人 以色列人D.苏美尔人 以色列人 波斯人12.下列哲学学派中,不属于希腊化时期的是(分数:2.00)A.斯多噶学派B.伊壁鸠鲁学派C.犬儒学派D.毕达哥拉斯学派13.罗马帝国时期,在不列颠北部修建长城的皇帝是(分数:2.00)A.图拉真B.哈德良C.奥列略D.涅尔瓦14.中国僧人玄奘和义净西行求法时到过的大乘佛教中
4、心是(分数:2.00)A.飞行寺B.超岩寺C.那烂陀寺D.大寺15.下列蒙古四大汗国中,被欧洲人称为“金帐汗国”的是(分数:2.00)A.窝阔台汗国B.察合台汗国C.伊儿汗国D.钦察汗国16.下列人物中,参与起草美国 1787 年宪法的是(分数:2.00)A.麦迪逊B.富兰克林C.杰斐逊D.潘恩17.18 世纪从事大西洋黑人奴隶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是(分数:2.00)A.西班牙B.法国C.荷兰D.英国18.签订 1807 年提尔西特和约的两个国家是(分数:2.00)A.法国和俄国B.俄国和奥地利C.法国和西班牙D.俄国和英国19.1918 年,揭开协约国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序幕的事件是(分数:2.
5、00)A.捷克军团叛乱B.英军进入巴库C.英军登陆摩尔曼斯克D.日军登陆海参崴20.1962 年,美国女作家雷切尔卡尔森出版寂静的春天,引起对(分数:2.00)A.热带雨林砍伐的关注B.杀虫剂使用的关注C.大气环境圈污染的关注D.地质与土壤环境的关系二、名词解释:第 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总题数:8,分数:80.00)21.北府兵(分数:10.00)_22.青苗法(分数:10.00)_23.筹办夷务始末(分数:10.00)_24.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分数:10.00)_25.提洛同盟(分数:10.00)_26.耶稣会(分数:10.00)_27.彼得一世改革(分数:10.00)_2
6、8.弗莱明(分数:10.00)_三、史料分析题:第 2930 小题,每小题 30(总题数:2,分数:60.00)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今海宇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限見在人丁加徵錢糧實有不可人丁雖增地畝並未加廣應令直 省督撫将見今錢糧册内有名丁敷勿增勿減永為定额其自後所生人丁不必徵收錢糧編害時止将增出實數察明另造清册题報 材料二 丁口之翰赋也,其乘萏矣。至我朝雍正同,因各疆吏奏請以次摊入地畝,於是翰纳徵解,通帮之地丁,或曰丁随地起。是古束夫布之徵、口率之赋,一切取之晨夫,而户册所谓富民市民者,摊赀千莴,食指千人,不服田歆,即公家一练一粟之赋舞舆焉。 回答问题:(分数:30.00)(1).在答题纸上对材
7、料一、二加以句读。(分数:15.00)_(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清前期的赋税改革措施。(分数:15.00)_阅读材料 材料一 以下为 1918 年 1 月 8 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讲中提出的“十四点宣言”的部分内容: 对于我们希望保障其国际地位的奥匈帝国治下的各民族,必须给予最自由的机会, 使之获得自治的发展。 必须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门第内哥罗撤退军队;被占领的领土必须归还;塞尔维亚 应获得自由而安全的出海口;巴尔干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应以历史上建立起来的政治归属和民族界限为准则,通过友好的协商来决定;对巴尔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亦应予以国际的保证。 必
8、须成立一个独立的波兰国 材料二 以下为 1919 年 6 月 28 日,协约国集团签订的对德凡尔赛条约的部分内容: 第八十条德国应照将来奥国与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订之条约中规定之疆界,承认并确 切尊重奥国之独立;复承认奥国之独立如非经国际联盟行政院之许可,不得变易。 第八十一条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之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该国 包括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罗塞尼亚自治领土 第八十七条德国承认波兰完全独立,一如协约国及参战各国所已为者 材料三 以下为 1937 年 11 月 19 日希特勒与英国枢密院长哈利法克斯谈话的部分内容: 所有其余一切问题,归纳起来可以说是关系于大概迟早定会发生的
9、欧洲秩序变更的问题。 这些问题也就是指但泽、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而言。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分数:30.00)(1).指出“十四点宣言”和凡尔赛体系所倡导的国际关系原则是什么?确认了哪些民族国 家的独立?(分数:15.00)_(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扩张的步骤。分析凡尔赛体系在民族问题上的历史影响。(分数:15.00)_四、问答题:第 3134 小题,每小题 30 分,(总题数:4,分数:120.00)29.论述西汉时期的诸侯王国问题。(分数:30.00)_30.论述 20 世纪 2030 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分数:30.00)_31.概述公元前 8
10、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分数:30.00)_32.论述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历史背景、性质及影响。(分数:30.00)_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 2010 年答案解析(总分:3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第 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总题数:20,分数:40.00)1.春秋时期“救邢存卫”的国君是(分数:2.00)A.齐桓公 B.秦穆公C.晋文公D.楚庄王解析:分析 本题目属于考试大纲中“中国古代史”第三章“春秋战国”的“从诸侯割据到秦统一”的内 容。涉及“春秋五霸”和“齐桓公始霸”的内容。题目中出现了春秋五霸
11、中除宋襄公外的四霸。春秋五霸的重要事迹很多,齐桓公始霸又往往与管仲改革结合起来。本题考的是“救邢存卫”,有点偏难。 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稳定国内局势后,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当时戎狄势力很盛,对华夏 一些小国有极大威胁。公元前 661 年,狄侵犯邢国(今河北邢台)。次年,又破卫国(今河南淇县)。齐于是出兵救邢存卫,迁邢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迁卫于楚丘(今河南滑县),史称“邢迁如归,卫国忘亡”。齐提高了在中原的威信,为始霸创造了条件。 本题给我们的启示,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特别要关心那些由固定同组概括的历史事件, 例如“少康中兴”“汤武革命”“三监之乱”“共和行政”“围魏救赵”“桂陵之战”“夷陵之战
12、”“甘露之变”“靖康之变”“三武灭佛”等等。本复习资料在编写时,对这些固定词组,特别加以关注。考生们可以仔细体味,以提高等分率。2.十六国时期建立政权最多的民族是(分数:2.00)A.氐B.匈奴C.羌D.鲜卑 解析:分析 本题考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在考试大纲中属于“中国古代史”的第五章“魏 晋南北朝”中的“十六国与南北对峙”。 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匈奴、鲜卑、羯、氐、羌,史称 “五胡”,古书上有“五胡乱华”之说。所谓“十六国”是指一成(汉)、二赵(前、后赵)、三秦(前、后、西秦)、四燕(前、后、南、北燕)、五凉(前、后、南、北、西凉)和一夏。统称“五胡
13、十六国”。其实,在十六国中,有 3 个政权是由汉族建立的,在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匈奴为 3 个,鲜卑为 5 个,羯 1 个,氐 3 个,羌 1 个。 在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鲜卑的影响是很大的。“十六国”时期鲜卑就特别活跃。结束北 方分裂局面,开创北朝的是北魏也称“后魏”(与三国曹魏相区别)、“拓跋魏”或“元魏”(因为在孝文帝改革时,改“拓跋”为汉姓“元”),它由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孝文帝改革。隋唐时期,统治阶级中有不少鲜卑族人或与鲜卑族联娴的。3.下列君主中大力扶持佛教的是(分数:2.00)A.北魏太武帝B.梁武帝 C.唐武宗D.北周武帝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考试大纲“中国
14、古代史”第五章“魏晋南北朝”中的内容。涉及的是大力支持佛教 的君主。选项中的君主,都有一个“武”字。其中的三位(北魏太武帝、唐武宗、北周武帝)都是反佛教的,史称“三武灭佛”。唯有梁武帝,是极其虔诚的佛教徒。南朝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统治时间都极短,政治黑暗,战乱不已。统治者醉生梦死,大力推行佛教,梁武帝最为突出,三次舍身同泰寺,群臣又聚钱把他赎出,后来他在侯景之乱中被饿死。所以应该选 B。 关于本选择题,有两种答法。一是直奔主题,选择“梁武帝”。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他是出 了名的佛教支持者,他三次舍身同泰寺广为人知。二是采用排除法,“三武(北魏太武帝、唐武宗、北周武帝)灭佛”也是极其著名的
15、历史事件。所以,我们对本题的理解,可以是考大力扶持佛教的君主梁武帝;也可以是考“三武灭佛”的。其问的区别只是设问的不同而已(例如:下列君主中,不属于“三武灭佛”的是)。4.中国古代大型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的研制者是(分数:2.00)A.张衡B.一行C.苏颂 D.沈括解析:分析 本题考的是中国科技史的内容。属于考试大纲“中国古代史”第七章“宋、辽、夏、金、元”的 “宋元的科技与思想文化”的内容。 选项中的张衡,为东汉大科学家,他设计了用水力转动的天文仪器“浑天仪”,还制作了候 风仪和地动仪;一行,为唐代杰出天文学家,他在世界上第一个实测子午线,并与人合作制成水运浑天铜仪(用机械转动的天文钟);
16、沈括,北宋科学家,主要是著梦溪笔谈;苏颂,宋朝天文学家、天文机械制造家,他组织制造了水运仪象台(分三层,上层置浑仪,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中层置浑象,有机械使浑象旋转周期与天球周日运动一样;下层设木阁,每到一定时刻有木人出来报时。木阁后面设置机械系统)。 由于张衡、一行、沈括都是著名科学家,本复习资料中都有详细介绍。本题的作答,可以采 用的逻辑步骤,就与上题接近。既可直接选定目标(正面做),又可采用排除法(反面做)。换言之,本题既可以理解作是考苏颂及其水运仪象台的;又可以理解作是考张衡、一行、沈括的。退一步说,即使不能排除全部非选选项,只要排除一项,得分概率就有三分之一;若能排除两项,得分概率
17、就有二分之一;当然,排除三项,就百分百了。5.明清皇帝极少改动年号,但也有例外。有两个年号的明朝皇帝是(分数:2.00)A.成祖B.仁宗C.宣宗D.英宗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有关“年号”的文化知识。属于考试大纲“中国古代史”的第八章“明清(前期)”的 内容。但考试大纲中没有明确要求。 有关内容本复习资料有间接涉及。那就是在“明清(前期)”的“郑和下西洋与南倭北虏” 的“北虏”部分。讲明英宗(年号“正统”)时,瓦剌部兵分四路大举南下,英宗在宦官王振挟持下亲征被俘,酿成“土木堡之变”。兵部侍郎于谦领导北京保卫战。也先将英宗放回,被景泰帝禁锢于南宫。景泰帝病危时,英宗夺东华门人宫复辟(改年号“天顺”
18、),史称“夺门之变”或“南宫复辟”。英宗第二次当皇帝。两次当皇帝,用两个年号的可能性极大。所以,如果不能明确知道英宗有两个年号,也能推断是他。 除明英宗由于有特殊原因(复辟)外,明朝的其余皇帝都是一位一年号。在清朝的皇帝中, 皇太极在国号“(后)金”时年号为“天聪”;1636 年改国号为“清”,改年号为“崇德”。入关后的清帝在位期间,都没有改过年号。6.中国近代早期科技刊物格致汇编的主编者是(分数:2.00)A.伟烈亚力B.傅兰雅 C.合信D.李提摩太解析:分析 考的是中国近代早期科技刊物格致汇编的主编者。本题目在考试大纲中属于“中国近 现代史”第四章“晚清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西学东渐与中西
19、文化冲突)的内容。 1876 年,傅兰雅、徐寿为普及科技知识而创办月刊格致汇编,这是中国近代自办的第一 家科技期刊。傅兰雅、徐寿等人还开办上海格致书院,是一所独具特色的科技学校。“格致”,原是“格物致知”的简称,清末是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7.1885 年,清廷在台湾设省。第一任台湾巡抚是(分数:2.00)A.姚莹B.沈葆桢C.刘铭传 D.唐景崧解析:分析 本题与考试大纲中“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列强的对外侵略”(中法战争)有一定的关联。考的是晚清加强对台湾的管辖,说明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关于台湾,其一,两汉时称东鳀,东汉后期和三国时称夷洲,三国吴孙权曾命卫温与诸葛直
20、率甲士去夷洲。其二,隋时称流求。其三,南宋时,澎湖隶属福建路晋江县。其四,元、明设巡检司于澎湖。其五,明末西班牙和荷兰殖民者分别侵入,后为荷兰殖民者独霸。其六,郑成功为抗清而收复台湾。其七康熙帝统一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其八,在外国殖民者入侵的过程中,台湾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法战争时期,法国海军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军进犯基隆,刘铭传进行抵抗;中法战争后,清政府在台湾设行省;甲午战争后为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归还中国。 选项中出现的姚莹,系桐城派主要作家姚鼐的侄孙。嘉庆进士,曾任台湾道。著作中颇多 有关台湾和西藏的资料。 沈葆桢,道光进士。1866 年调任福建船政大臣。1874
21、年被派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 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在台湾部署海、陆防务,调整行政区划,并购置机器设备,主持开采基隆煤矿。1875 年升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唐景崧,同治进士。1882 年自请赴越南联络刘永福抗法。1885 年初率部会同黑旗军与法 军作战。1891 年任台湾布政使,1894 年署台湾巡抚。马关条约签订后,激起人民反抗,台湾士绅成立“台湾民主国”,他被推为总统。日军占领后,逃回厦门。 刘铭传,清末淮军将领。1884 年督办推为军务,抗击入侵法军。次年,为首任台湾巡抚。 1891 年因病离任。8.民国时期,提出划区实验与发展乡村教育的是黄炎培及其主持的(分数:2.00)A
22、.村治月刊B.中华职业教育社 C.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D.中华教育促进社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第十章“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的内容。 民国时期出现了各种新思潮、新主张和新组织。其中,提出划区实验与发展乡村教育的是 黄炎培及其主持的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18781965),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创立者。曾参加辛亥革命和讨袁运动。1915 年赴美考察教育。1917 年在上海发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任董事长。次年创办中华职业学校。9.最早由中国人主持的重大科学考古是(分数:2.00)A.北京人遗址的发掘B.敦煌文书的发现C.殷墟的发掘 D.半坡遗址的发掘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中国近现代史
23、”第十章“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中的“民国时期的史学、文 学与艺术”的内容。由于考得很细,难度也并不低。 北京人化石 1927 年首次在北京西南房山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发现,1929 年 12 月 2 日我国 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了其第一个头盖骨,1941 年时下落不明。1966 年再次出土一枚头盖骨。 殷墟是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位于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周围。1899 年在此发现占卜用 的甲骨刻辞,1928 年开始由中国人主持考古发掘。 半坡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址,位于西安东郊半坡村。1954 年开始发 掘。显然不符合题意“最早由中国人主持的重大科学考古”。10.毛泽东首次提出
24、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 则的文献是(分数:2.00)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论人民民主专政D.论联合政府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 年)”的“发展 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内容。我们这本复习资料的有关表述是“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十大关系和双百方针”。“十大关系”之一便是“党和非党的关系”,其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原则。 本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在考毛泽东著作。所列各选项都是毛泽东的重要著作。 论十大关系是 1956 年 4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
25、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借鉴苏联的经 验,总结我国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也属于第十二章“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 (19561966 年)”的内容。其基本观点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解决敌我矛盾用专政的办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用民主的办法: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原则和方针政策,提倡通过“团结一批评一团结”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论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 1949 年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
26、 28 周年而写。总结了中国 革命一百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规定了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性质:“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论联合政府,毛泽东在 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上的报告。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 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政治路线;深刻论述了党的三大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11.下列各组古代民族,其语言都属于印欧语系的是(分数:2.00)A.雅利安人 赫梯人 波斯人 B.雅利安人 赫梯人 以色列人C.苏美尔人 雅利安人 以色列人D
27、.苏美尔人 以色列人 波斯人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的内容,一定要归类的话,可属于第二章“古代西亚诸文 明”。因为考的是语言学的内容,考生比较陌生,所以,难度还是显得较大。 印欧语系包括印度一伊朗语族、日耳曼语族、罗曼语族、斯拉夫语族、凯尔特语族、波罗的 语族、希腊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和亚美尼亚语族。 跟印欧语系相对的有闪含语系,通常分为闪语族和含语族。说闪语族的古代包括巴比伦 人、亚述人、希伯来人、腓尼基人等近代主要包括阿拉伯半岛居民、犹太人、叙利亚人和埃塞俄比亚居民的大部分。 雅利安人是欧洲 19 世纪文献中对印欧语系各族的总称(所以,在严格意义上,试卷把雅利 安人称作古代
28、民族,还是可以推敲的;而把“总称”的雅利安人与其他具体的民族相提并论,也有失稳妥)。在公元前 2000前 1000 年间,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向西南 进入波斯,另一支迁入小亚细亚。所以,波斯语属于印度伊朗语系;赫梯人据认为也属于印欧人的一支;苏美尔人是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早期居民,来自东部山区,所以,语言也系印欧语系。 而以色列人是闪米特人他们起源于阿拉伯地区。据说,在亚伯拉罕的时候,他们迁居到 两河流域的幼发拉底河流域,在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的时候,又迁居到了今巴勒斯坦地区。当地人称他们为“从大河那边来的人”,念别了,就成了“希伯来人”。 从学术上讲,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
29、了解在公元前 2000前 1000 年间,雅利安人的迁徙状 况,从而选 A。 解答本题完全适用逻辑推理。本题中出现了雅利安人(3 处)、赫梯人(2 处)、波斯人(2 处)、以色列人(3 处)、苏美尔人(2 处)。其间,考生只要了解雅利安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那么,就可以排除选项 D(得分的概率是三分之一);了解赫梯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那么,就可以排除选项 C、D(得分的概率是二分之一);了解波斯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那么,就可以排除选项 B、C(得分的概率是二分之一):唯独如果只知道苏美尔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对答题没有帮助,主要原因是选项中出现了五种人,而正确的选项只要求确认三种人。 此外
30、,考生如果知道以色列人的语言不属于印欧语系(只要了解以色列人的历史,做到这一点并不难),那么,就可以排除选项 B、C、D(得分的概率是百分百);考生如果既知道雅利安人 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就可以排除选项 D),又知道波斯人的语言也属于印欧语系(就可以排除选项 B、C),那么,选择也是唯一的;考生如果既知道赫梯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就可以排除选项 C、D),又知道波斯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就可以排除选项 B、C),那么,答案也是唯一的;考生如果既知道雅利安人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就可以排除选项 D),又知道赫梯人的语言也属于印欧语系(就可以排除选项 C、D),那么,答案必然会在 A、B 之间找,得
31、分概率是二分之一。 由此可知,考前的认真仔细复习,考试中的冷静清醒做题,两者会相得益彰。相比之下,考 场上的冷静、善于运用逻辑推理,对于一个有一定专业基础的考生来说,尤为重要。12.下列哲学学派中,不属于希腊化时期的是(分数:2.00)A.斯多噶学派B.伊壁鸠鲁学派C.犬儒学派D.毕达哥拉斯学派 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第五章“古代希腊文明”的内容。 希腊化时期(时代)通常是指公元前 334 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开始东侵,到前 30 年罗马灭亡 托勒密埃及之间的一个历史时代。这时期希腊与东方文化进一步交流。这时期哲学中出现了斯多噶学派(创始人是芝诺)、伊壁鸠鲁学派(代表人物伊壁鸠鲁
32、)、犬儒学派(创始人安提斯梯尼)。考生可阅读本复习资料相关章节。毕达哥拉斯学派则是希腊古典文化的内容。 所以,本题的做法,可以直奔主题,选 D。也可以正题反做,选出希腊化时期的哲学流派 (A、B、C)加以排除,选 D。若不能将 A、B、C 全部排除,那么,排除两项,得分率就在 50%;即使排除一项,得分率也达到 33%。13.罗马帝国时期,在不列颠北部修建长城的皇帝是(分数:2.00)A.图拉真B.哈德良 C.奥列略D.涅尔瓦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第六章“古代罗马文明”的“罗马帝国”的内容。考的是世界 文化遗产。 四个选项均为罗马帝国的皇帝名。 涅尔瓦是安敦尼王朝的第一位皇帝
33、,收养了图拉真,立为继承人,打破了以血统为基础的 继承制度。 图拉真在位期间积极对外扩张,把帝国疆土扩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哈德良致力于整顿内政,皇权得到继续加强和扩大,明显开始了元首制向君主制的过渡。 同时,采谨守边境政策,与安息(帕提亚)缔和在今不列颠筑“哈德良长城”,镇压犹太人起义。 在奥列略统治时期,帝国盛极转衰。 哈德良长城是古代分隔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城墙,每隔 8 公里建有一座要塞或里程堡,又称 “罗马长城”。由哈德良下令建造。1987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4.中国僧人玄奘和义净西行求法时到过的大乘佛教中心是(分数:2.00)A.飞行寺B.超岩
34、寺C.那烂陀寺 D.大寺解析:分析 本题从表面上看,属于“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第十章“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的“中古印 度: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的内容。 实际考的是中世纪印度大乘佛教的中心是哪里。不过,了解玄奘和义净主要事迹的考生, 回答这一问题当没有很大的难度。所以,本题实际考的当属于“中国古代史”第六章“隋唐五代”的“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内容。本复习资料在其中的“与天竺的交往”中,述及玄奘和义净。说“玄奘在印度学术中心那烂陀寺潜心佛学,成为著名佛学家”。该史实的掌握,就保证了本题的得分。 有意思的是,2007 年、2009 年、2010 年全国历史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的
35、 14 题,作为“世 界古代中世纪史”范围的题目,考的都是中外关系史的史实。2007 年考的是“李白作哭晁卿衡,以纪念误传在返国途中罹难的留唐日本友人阿倍仲麻吕”;2009 年的和 2010 年的题目相关度就更高了。2009 年要求学生回答反映印度戒日帝国时期土地和赋税制度的史料出自玄奘大唐西域记(备选的还有法显、义净和慧立等人的著作),而 2010 年则又考了玄奘和义净。不知是偶然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这个现象对我们的复习有什么启示?15.下列蒙古四大汗国中,被欧洲人称为“金帐汗国”的是(分数:2.00)A.窝阔台汗国B.察合台汗国C.伊儿汗国D.钦察汗国 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世界古代中世纪
36、史”的内容。应该归于第十章“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但 考试大纲并未明确列入。 蒙古四大汗国是指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 窝阔台汗国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窝阔台之孙海都与忽必烈争夺帝位失败后, 并入察合台汗国。 钦察汗国占有今俄罗斯及中亚部分地方,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及其后裔的封地。与元朝 的关系极为密切。拔都西征后,版图西至多瑙河下游。拔都将咸海东北地方封予其兄斡鲁朵,称白帐汗国;将咸海以北地方封予其弟昔班,称蓝帐汗国。所以,钦察汗国亦称金帐汗国。 伊儿汗国是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及其后裔的封地,以波斯为中心。与元朝的关系更为密切。 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
37、地,初仅占有西辽旧地。合并窝阔台封地后,兼有 天山南北路及阿姆河以东地区。后分裂为东西两部。 有意思的是,这四大汗国的内容在一般的中国古代史教材中却往往都有涉及,大抵归在 元朝的“中外关系”一节。这给我们的启迪,复习的时候,千万不要就事论事,历史是联系的,既有古今的联系,又有中外的联系。16.下列人物中,参与起草美国 1787 年宪法的是(分数:2.00)A.麦迪逊 B.富兰克林C.杰斐逊D.潘恩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世界近现代史”第二章“资本主义的确立与发展”的“美国独立战争”的内容。考的是美国1787 年宪法的起草人。表面看,难度不大,但因为考得较细,还是让不少考生为难。 选项中的四个人名
38、,都是美国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相比之下,对考生来说,还是麦迪逊相对 陌生些。 富兰克林的主要事迹,是参加起草独立宣言,为 1787 年制宪会议代表。他是资产阶级 民主主义者,主张废除奴隶制。他还是著名科学家,发明避雷针。 杰斐逊,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派主要代表之一,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曾 任美国国务卿、总统。 潘恩,英国人,启蒙思想家,1776 年发表小册子常识,号召殖民地人民通过斗争赢得独 立。后去法国参加大革命。 麦迪逊,1787 年参加制宪会议和起草联邦宪法。后担任国务卿、总统。17.18 世纪从事大西洋黑人奴隶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是(分数:2.00)A.西班牙B.法国C.荷兰D.
39、英国 解析:分析 本题考的是欧洲的殖民扩张和奴隶贸易,属于“世界近现代史”第二章“资本主义的确立与 发展”的“殖民扩张及其后果”的内容。早期的殖民扩张,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主要国家。到了 18 世纪,英法在海上争霸,英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所以,18 世纪从事大西洋黑人奴隶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是英国。18.签订 1807 年提尔西特和约的两个国家是(分数:2.00)A.法国和俄国 B.俄国和奥地利C.法国和西班牙D.俄国和英国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 19 世纪初拿破仑战争期间欧洲的外交关系。属于“世界近现代史”第二章“资本 主义的确立与发展”的“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的内容。 我们的复习资料在这一部分
40、写道:1804 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5 年 12 月 2 日,在奥斯特里茨击溃俄奥联军,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称霸欧洲大陆。1806 年起,对英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1807 年,与俄罗斯签订提尔西特和约,西欧归法国,东欧归俄罗斯。这些拿破仑当政时期的重大史实,理应掌握,所以,本题难度较小。 即使不能完全掌握有关事实,只要知道 1807 年是法国拿破仑专政时期,那么,也能确信, 签订提尔西特和约的一方必为法国,答案只须在 A、C 两项中选择,得分概率达到 50%。 如果再进一步考虑到当时两班牙不是强国,而拿破仑战争的目的之一是争霸,那么,就不 会选择“西班牙”,得分率也就百
41、分百了。反过来看,能符合题意的,只能是法国和俄国。在当时欧洲大陆,经过长期的拿破仑战争,强国也就这么两个了。19.1918 年,揭开协约国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序幕的事件是(分数:2.00)A.捷克军团叛乱B.英军进入巴库C.英军登陆摩尔曼斯克 D.日军登陆海参崴解析:分析 协约国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的历史属于“世界近现代史”第七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的内容。 捷克军团叛乱、英军进入巴库、英军登陆摩尔曼斯克和日军登陆海参崴都是协约国武装干 涉苏维埃俄国的大事件,所以,本题颇有点排序题的味道。 我们的复习资料写道: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不久,英、法、日、美等协约国为扼杀新生
42、的苏维 埃俄国,进行武装干涉。从 1918 年 3 月 6 日起,英、法、美干涉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4 月初,日、英、美干涉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5 月底,由奥匈战俘编成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在经西伯利亚遣返途中叛乱认真复习,本题当然不难回答。20.1962 年,美国女作家雷切尔卡尔森出版寂静的春天,引起对(分数:2.00)A.热带雨林砍伐的关注B.杀虫剂使用的关注 C.大气环境圈污染的关注D.地质与土壤环境的关系解析:分析 本题属于“世界近现代史”的范畴,但很难归于考试大纲的哪一部分。如果一定要归类的 话,属于第十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当代科技革命”)的内
43、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失去平衡等等问题愈 演愈烈。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1962 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尔森在著作寂静的春天中,首先披露化学药物滴滴涕对野生动植物所产生的毁灭性后果,受到震惊的人类社会开始进行深刻反思,并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二、名词解释:第 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总题数:8,分数:80.00)21.北府兵(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要点 东晋在召募北方流民基础上形成的一支军队。接受驻地在京口(今江苏镇江)的军府指 挥,拱卫首都建康,称为北府兵。其最著名的战绩是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
44、秦军队。后成为南朝刘宋政权创立的军事基础。 分析 本题考的是军事史。属于“中国古代史”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十六国与南北对峙”的内 容。但是,考试大纲并没有明确提出要求,作为名词解释,似乎要求过高,我们的看法,此类题目宜作“单项选择题”。 京口是东晋政权的军事重镇,时称北府。这里是北方南下流民集中留居的地方,也是南方 政权的主要兵源所在。由招募北方流民基础上形成的军队,就叫做“北府兵”。要求回答其著名的战绩:在淝水之战中击败前秦军队。22.青苗法(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参考答案要点 王安石新法之一。又称“常平法”或“常平新法”。每年青黄不接时,官府将各地常平仓等 积存的钱谷借给请贷的农户,收获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