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耐药性检测、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试卷 1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头孢他啶 B青霉素 C亚胺培南 D头孢曲松 E氨曲南(分数:4.00)(1).对产 AmpC酶菌株临床治疗有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B.C.D.E.(2).一般情况下 ESBLs不能水解的抗生素是(分数:2.00)A.B.C.D.E.二、A1 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NCCLSCLSI 药物敏感性试验中规定的药物分类,“C”组代表的药物是(分数:2.00)A.针对医院感染
2、的药物B.仅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的药物C.常见首选药敏试验药物D.替代性药物E.仅用于研究的药物2.下列关于 KB纸片扩散法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各纸片中心距离不24mmB.纸片距平板内缘不应15mmC.直径 90mm的平皿可贴 6张纸片D.纸片贴牢后避免移动E.培养 1618 小时后读结果3.培养基的 pH过低时,其抑菌圈可扩大的是(分数:2.00)A.米诺环素B.庆大霉素C.红霉素D.诺氟沙星E.头孢菌素4.ESBL菌株感染者治疗应选用(分数:2.00)A.青霉素B.氨苄青霉素C.头孢氨苄D.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E.氨曲南5.可同时做测定某种药物对多株菌的 MIC的方法为(
3、分数:2.00)A.纸片琼脂扩散法B.肉汤稀释法C.琼脂稀释法D.E试验E.直接药敏试验6.下列可使 K-B法抑制圈直径扩大的因素是(分数:2.00)A.测量时未经过纸片中心B.接种细菌浓度为 1麦氏比浊C.孵育时间 36小时D.药敏纸片失效E.培养基厚度为 3 mm7.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中,杀菌终点的标准是(分数:2.00)A.1最初接种菌量B.01最初接种菌量C.001最初接种菌D.0001最初接种菌量E.10最初接种菌量8.治疗 MRSA所致感染的抗生素是(分数:2.00)A.亚安培南B.头孢唑啉C.头孢他定D.万古霉素E.青霉素9.产生 ESBLs最常见的细菌是(分数:2.00)A.痢
4、疾志贺菌B.肺炎链球菌C.肺炎克雷伯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阴沟肠杆菌10.下列既是 ESBLs的主要产生菌,又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是(分数:2.00)A.大肠埃希菌B.肺炎克雷伯菌C.阴沟肠杆菌D.铜绿假单胞菌E.伤寒沙门菌11.K-B法试验中,头孢他定的抑菌环直径为 20mm,头孢噻肟的抑菌环直径为 22mm,正确判断是(分数:2.00)A.报告头孢他定和头孢噻肟都敏感B.报告头孢他定耐药,头孢噻肟敏感C.可排除该菌产生 ESBLsD.怀疑该菌产生 ESBLsE.可确认该菌为 ESBLs菌株12.碘测定法测定 -内酰胺酶阳性结果是(分数:2.00)A.无色B.蓝色C.棕色D.黄色E
5、.红色13.纸片法筛选 PRP时所用的苯唑西林纸片含量为(分数:2.00)A.1gB.2gC.4gD.8gE.10g14.第三代自动血培养系统通常采用的原理是(分数:2.00)A.放射性标记B.光电监测C.荧光标记D.测压E.测导电性15.Malthus Microbiological Growth Analyser系统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是通过检测培养基的(分数:2.00)A.光电信号B.荧光信号C.瓶内压力D.导电性或电压E.放射性16.ESP系列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检测原理是(分数:2.00)A.导电性的改变B.电压的改变C.培养瓶内压力的改变D.荧光信号的改变E.光电信号改变17.目前国内
6、、外应用最广泛的第三代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目标为(分数:2.00)A.H 2B.N 2C.NOD.O 2E.CO 218.BacTAlert 自动血培养系统判断阴性或阳性,是通过(分数:2.00)A.感受器颜色的变化B.电压的变化C.导电性的变化D.荧光信号强度的变化E.放射性强度变化19.Bactec9000系列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检测手段是(分数:2.00)A.同位素标记B.测压力C.荧光法D.测导电性E.颜色变化20.BacTAlert 血培养瓶的底部含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分数:2.00)A.荧光B.二氧化碳C.同位素D.压力E.导电性21.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分数:2.00)A
7、.光电比色原理B.荧光检测原理C.化学发光原理D.微生物数码鉴定原理E.呈色反应原理22.自动化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实质是(分数:2.00)A.KB法B.琼脂稀释法C.肉汤法D.扩散法E.微型化的肉汤稀释试验23.自动化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主要用于测定(分数:2.00)A.抑菌圈B.MBCC.MICD.MIC 50E.MIC 9024.VITEK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分数:2.00)A.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 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
8、相结合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25.MicroScan WalkAway 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分数:2.00)A.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 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26.PHOENIX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分数:2.00)A.采
9、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 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27.SENSITITRE ARIS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分数:2.00)A.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 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
10、化呈色反应相结合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28.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是(分数:2.00)A.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 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细菌耐药性检测、微生物自动化检测)-试卷 1答
11、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1 型题(总题数:1,分数:4.00)A头孢他啶 B青霉素 C亚胺培南 D头孢曲松 E氨曲南(分数:4.00)(1).对产 AmpC酶菌株临床治疗有效的药物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产 AmpC酶菌株对青霉素类、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及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2).一般情况下 ESBLs不能水解的抗生素是(分数:2.00)A.B.C. D.E.解析:解析:ESBLs 可以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氨曲南。二、A1 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NCCLSCLSI 药物敏感性试验中规定的药物分类,“C”
12、组代表的药物是(分数:2.00)A.针对医院感染的药物B.仅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的药物C.常见首选药敏试验药物D.替代性药物 E.仅用于研究的药物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NCCLSCLSI 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何将药物分组。A 组主要是常见首选药敏试验药物。B 组包含一些临床上重要的,特别是针对医院内感染的药物。C 组为替代性或补充性抗微生物药物。U组仅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的药物。2.下列关于 KB纸片扩散法操作的描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各纸片中心距离不24mmB.纸片距平板内缘不应15mm C.直径 90mm的平皿可贴 6张纸片D.纸片贴牢后避免移动E.培养 1618 小时后读结果解析
13、:解析:本题要点为纸片扩散法,其药物纸片各中心应相距24mm,纸片距平板内缘15mm,35培养 1618 小时后阅读结果。3.培养基的 pH过低时,其抑菌圈可扩大的是(分数:2.00)A.米诺环素 B.庆大霉素C.红霉素D.诺氟沙星E.头孢菌素解析:解析:本题要点为纸片扩散法的培养基要求,其 pH值为 7274,过高或过低的 pH值会影响药物效能。碱性可扩大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抑菌圈,酸性可扩大四环素类药物的抑菌圈,米诺环素为四环素类抗菌药物。4.ESBL菌株感染者治疗应选用(分数:2.00)A.青霉素B.氨苄青霉素C.头孢氨苄D.亚胺培南一西司他丁 E.氨曲南解析:解析:目前认为亚胺培南是治疗产
14、 ESBL菌感染的最佳选择,产 ESBL菌重症感染的患者应首选亚胺培南治疗。5.可同时做测定某种药物对多株菌的 MIC的方法为(分数:2.00)A.纸片琼脂扩散法B.肉汤稀释法C.琼脂稀释法 D.E试验E.直接药敏试验解析:解析:琼脂稀释法是将不同剂量的抗菌药物,加入融化并冷至 50左右的定量 MH琼脂中,制成含不同递减浓度抗菌药物的平板,接种受试菌,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最低药物浓度为 MIC。本法优点是可在一个平板上同时做多株茵 MIC测定,结果可靠,易发现污染菌;缺点是制备含药琼脂平板费时费力。6.下列可使 K-B法抑制圈直径扩大的因素是(分数:2.00)A
15、.测量时未经过纸片中心B.接种细菌浓度为 1麦氏比浊C.孵育时间 36小时D.药敏纸片失效E.培养基厚度为 3 mm 解析:解析:纸片扩散法若菌悬液浓度若超过 05 麦氏浊度,若药敏纸片效力下降、测量时不经过纸片中心、细菌过度生长均可使抑菌圈变小,若 MH培养基厚度不够 4 mm,则细菌生长不良使抑菌圈增大。7.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中,杀菌终点的标准是(分数:2.00)A.1最初接种菌量B.01最初接种菌量 C.001最初接种菌D.0001最初接种菌量E.10最初接种菌量解析:解析:在最低杀菌浓度的测定中,当菌落计数01最初接种菌量(即 log 10 CFU一 3)时,即认为有杀菌活性。8.治疗
16、 MRSA所致感染的抗生素是(分数:2.00)A.亚安培南B.头孢唑啉C.头孢他定D.万古霉素 E.青霉素解析:解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所有 内酰胺类和 内酰胺类酶抑制剂均无临床疗效,绝大多数呈多重耐药性,包括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只有万古霉素敏感。9.产生 ESBLs最常见的细菌是(分数:2.00)A.痢疾志贺菌B.肺炎链球菌C.肺炎克雷伯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E.阴沟肠杆菌解析:解析:超广谱 内酰胺酶是一种水解青霉素、头孢菌素及单胺类的酶,主要由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等细菌产生。10.下列既是 ESBLs的主要产生菌,又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是(分数:2.0
17、0)A.大肠埃希菌 B.肺炎克雷伯菌C.阴沟肠杆菌D.铜绿假单胞菌E.伤寒沙门菌解析:解析:大肠埃希菌既是 ESBLs的主要产生菌,又是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11.K-B法试验中,头孢他定的抑菌环直径为 20mm,头孢噻肟的抑菌环直径为 22mm,正确判断是(分数:2.00)A.报告头孢他定和头孢噻肟都敏感B.报告头孢他定耐药,头孢噻肟敏感C.可排除该菌产生 ESBLsD.怀疑该菌产生 ESBLs E.可确认该菌为 ESBLs菌株解析:解析:筛选产 ESBL菌时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定抑菌圈22 mm 或氨曲南、头孢噻肟27 mm 时高度怀凝,需进行 ESBL确证实验。12.碘测定法测定 -内
18、酰胺酶阳性结果是(分数:2.00)A.无色 B.蓝色C.棕色D.黄色E.红色解析:解析:碘测定法测定 -内酰胺酶的原理是,如果牛奶中含有 -内酰胺酶,-内酰胺酶分解青霉素后产生的青霉噻唑酸与淀粉竞争游离碘,破坏了碘与淀粉的蓝色复合物,使蓝色变为无色,从而判断牛奶中是否掺有抗生素分解酶。结果判定:在 2分钟内能使蓝色完全消退的为 -内酰胺酶阳性,不消退者为阴性。即蓝色为阴性,白色为阳性。13.纸片法筛选 PRP时所用的苯唑西林纸片含量为(分数:2.00)A.1g B.2gC.4gD.8gE.10g解析:解析:肺炎链球茵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检查(PRP)采用 1g 苯唑西林的纸片筛选法。14.第三代自
19、动血培养系统通常采用的原理是(分数:2.00)A.放射性标记B.光电监测 C.荧光标记D.测压E.测导电性解析:解析:第三代自动血培养系统通常采用的原理是光电监测。15.Malthus Microbiological Growth Analyser系统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是通过检测培养基的(分数:2.00)A.光电信号B.荧光信号C.瓶内压力D.导电性或电压 E.放射性解析:解析:Malthus Microbiological Growth Analyser 系统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是通过检测培养基的导电性或电压。16.ESP系列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检测原理是(分数:2.00)A.导电性的改变B.
20、电压的改变C.培养瓶内压力的改变 D.荧光信号的改变E.光电信号改变解析:解析:ESP 系列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检测原理是培养瓶内压力的改变。17.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第三代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目标为(分数:2.00)A.H 2B.N 2C.NOD.O 2E.CO 2 解析:解析: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第三代自动血培养系统检测目标为 CO 2 。18.BacTAlert 自动血培养系统判断阴性或阳性,是通过(分数:2.00)A.感受器颜色的变化 B.电压的变化C.导电性的变化D.荧光信号强度的变化E.放射性强度变化解析:解析:BacTAlert 自动血培养系统判断阴性或阳性,是通过感受器颜色的
21、变化。19.Bactec9000系列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检测手段是(分数:2.00)A.同位素标记B.测压力C.荧光法 D.测导电性E.颜色变化解析:解析:Bactec9000 系列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检测手段是荧光法。20.BacTAlert 血培养瓶的底部含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分数:2.00)A.荧光B.二氧化碳 C.同位素D.压力E.导电性解析:解析:BacTAlert 血培养瓶的底部含一个传感器,用于检测 CO 2 。21.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分数:2.00)A.光电比色原理B.荧光检测原理C.化学发光原理D.微生物数码鉴定原理 E.呈色反应原理解析:解析: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工
22、作原理是微生物数码鉴定原理。22.自动化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实质是(分数:2.00)A.KB法B.琼脂稀释法C.肉汤法D.扩散法E.微型化的肉汤稀释试验 解析:解析:自动化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的实质是微型化的肉汤稀释试验。23.自动化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主要用于测定(分数:2.00)A.抑菌圈B.MBCC.MIC D.MIC 50E.MIC 90解析:解析:自动化抗生素敏感性试验主要用于测定 MIC。24.VITEK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分数:2.00)A.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 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 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
23、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解析:解析:VITEK 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 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25.MicroScan WalkAway 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分数:2.00)A.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 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 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
24、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解析:解析:MicroScan WalkAway 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26.PHOENIX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分数:2.00)A.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 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 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
25、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解析:解析:PHOENIX 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27.SENSITITRE ARIS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分数:2.00)A.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 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 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解析:解析:SENSITITRE ARIS 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是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28.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是(分数:2.00)A.采用光电比色法,测定微生物分解底物导致 pH值改变而产生的不同颜色,来判断反应的结果B.采用传统呈色反应法,同时采用敏感度极高的快速荧光测定技术来检测细菌胞外酶C.采用荧光增强技术与传统酶、底物生化呈色反应相结合D.底物中加入酶基质,不同的细菌作用于不同的底物,激发出不同强度的荧光E.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 解析:解析:Biolog 微生物鉴定系统是利用微生物对不同碳源代谢率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