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学硕士联考真题 2003年及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一般商品的需求量和这种商品的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趋势,是因为( )。(分数:2.00)A.替代效应的作用 B.收入效应的作用 C.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2.如果一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上有一点,其弹性 Ed=-2,产品价格 P=20元,则边际收益 MR为( )。(分数:2.00)A.30元 B.10元 C.60元3.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 IS曲线左下方、LM 曲线右下方区域时,则就有可能( )。(分数:
2、2.00)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利率下降,收入上升4.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分数:2.00)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 C.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也下降5.从鲍莫尔的模型可得实际平均交易余额同下面哪个量无关?( )。(分数:2.00)A.利率 B.偏好 C.手续费6.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变动中,使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的是( )。(分数:2.00)A.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B.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C.流通中的通货减少7.SWIFF是( )。(分数:2.00)A.瑞士
3、银行 B.社会保险基金 C.一个资产清算组织8.下列有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此条件的假设前提是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 B满足此条件,意味着出口数量增加和进口数量减少幅度之和大于汇率上升导致的出口外币价格下降和进口本币价格上升幅度之和 C此条件是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充要条件,即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 1(分数:2.00)A.B.C.9.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完全流动,则( )。(分数:2.00)A.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10.下列有关金融期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期货交
4、易具有标准化的合同,每份合同的金额、到期日都是标准化的 B期货合同的价格是在期货交易大厅由期货交易所以买价和卖价方式报出 C期货合同真正进行实际交割资产的现象很少,大多都在到期日之前采用对冲交易方式(分数:2.00)A.B.C.二、B名词解释/B(总题数:6,分数:30.00)11.边际产量(分数:5.00)_12.外部性(或外部影响)(分数:5.00)_13.回购协议(分数:5.00)_14.准货币(分数:5.00)_15.非抛补利率平价(分数:5.00)_16.特里芬难题(分数:5.00)_三、B简述题/B(总题数:3,分数:24.00)17.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有何区别?(分数:8
5、.00)_18.货币主义者为什么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低?(分数:8.00)_19.简述一国汇率制度选择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分数:8.00)_四、B计算题/B(总题数:3,分数:24.00)20.某完全竞争行业中一个代表性企业的产品的价格是 640元,其成本函数为TC=240Q-20Q2+Q3(1)求该企业的均衡产量以及产品平均成本和总利润。(2)这一行业是否处于均衡状态?为什么?(分数:8.00)_21.某商业银行体系共持有准备金 300亿元,公众持有的通货数量为 100亿元,中央银行对活期存款和非个人定期存款规定的法定准备率分别为 15%和 10%,据测算,流通中现金漏损率(现金/活期
6、存款)为 25%,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率为 5%,而非个人定期存款比率为 50%。试求:(1)活期存款乘数;(2)货币乘数(指狭义货币 M1);(3)狭义货币供应量 M1。(分数:8.00)_22.某股票的当前价格是 94美元,以该股票为标的,协议价格为 95美元、三个月买权的当前售价为 4.7美元。某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将会上升,他有两个投资策略可供选择:买入 100股股票,或者买入 20份买权,拥有以协议价格买入 2000股股票的权利,投资额均为 9400美元。 你会提供什么样的建议?股票价格上升到多少时期权投资策略盈利更多?(分数:8.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52.00
7、)23.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在失业和通胀关系问题上观点的主要差异。(分数:16.00)_24.试比较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关于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调节效用的观点。(分数:16.00)_25.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析我国自 1996年以来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效应及其可供选择的改革方向。(分数:20.00)_金融学硕士联考真题 2003年答案解析(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20.00)1.一般商品的需求量和这种商品的价格之所以呈反方向变化趋势,是因为( )。(分数:2.00)A.替代效应的作用 B.收入效应的
8、作用 C.上述两种效应同时发生作用解析:解析 对于一般商品,即正常品,其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是同方向的,且均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在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共同作用下,需求量必定与价格反向变动,所以选 C。2.如果一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曲线上有一点,其弹性 Ed=-2,产品价格 P=20元,则边际收益 MR为( )。(分数:2.00)A.30元 B.10元 C.60元解析:解析 产品的需求弹性是某商品的价格每变动百分之一,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数量。其表达式为:由题可知:E p=-2又因为:R=P*Q所以:因此,本题应选 B。3.如果利率和收入都能按供求情况自动得到调整,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 I
9、S曲线左下方、LM 曲线右下方区域时,则就有可能( )。(分数:2.00)A.利率上升,收入下降 B.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C.利率下降,收入上升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货币和产品市场上均衡的调整问题。题中描述的情况如图中 A点所示。4.假定经济尚未实现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有正斜率,那么,减税会使( )。(分数:2.00)A.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不变 C.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也下降解析:解析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 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10、。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如下图:5.从鲍莫尔的模型可得实际平均交易余额同下面哪个量无关?( )。(分数:2.00)A.利率 B.偏好 C.手续费解析:解析 鲍奠尔模型即“平方根定律”(square-root rule)。该模型认为,人们没有必要让收入中用于日常开支的部分全部以现金形式保存,可以把其中的大部分暂时转化为生息资产的形式,到支出时再陆续转换为现金,因此,利率越高,人们愿意持有的现金越少,交易性货币同样是利率的递减函数。鲍莫尔模型的表达式为:其中,MD 表示愿意持有的现金额,T 0表示收入总额,b 表示为债券的交易费用,i 表示债券利率。其基本结论如下:(1)收入 T0增加,货币需求增加;(
11、2)手续费 b的增加,将使债券需求减少,货币需求增加;(3)债券利率 i的增加,将使债券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减少;由以上分析可知,本题应选 B。鲍莫尔模型是对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下面我们推导其上述基本结论。假定某家庭每年的收入为 T0,并在年初全部以债券的形式生息,利息率为 i;假定该家庭每年总是均匀地销售债券 N次,即每次获得的货币量为 T0/N,每次的销售佣金为 b,且每次获得的款项总是均匀地花完。则该家庭持有货币(即货币需求)的总成本函数为:利息机会成本+提款费用对上式关于 N求导,并令之为零,有:这就是该家庭在一年当中销售债券的最优次数。因此,该家庭的最优平均货币持有量(即最优交易
12、性货币需求量)为:6.在下列针对中央银行负债的变动中,使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增加的是( )。(分数:2.00)A.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B.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 C.流通中的通货减少解析:解析 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大致结构如下: 资产 负债和资本项目国外资产(再)贴现和放款政府债券和财政借款外汇、黄金储备其他资产流通中的通货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对外负债其他负债和资本项目与商业银行相比,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具有以下特点:(1)在其负债业务中,流通中的通货是其所独有的项目,是其独享货币发行权的结果。商业银行无此项负债,与之相反,现金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属于资产项目。(
13、2)其业务对象不同。虽然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也有存款,但其存款对象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和公共机构,另一类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而商业银行以普通居民和企业为存款业务的客户来源。(3)与商业银行的存款自愿原则不同,法律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在中央银行存有一定量的存款准备金,因此,中央银行的存款业务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基础货币(涉及流通中的通货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两个负债项目)的创造是由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实施的。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中央银行资产总额的增减会导致基础货币总额的增减。(1)中央银行主要以票据再贴现和放款两种资产业务形式对商业银行提供信用支持。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实施这两种资产业务,都使得
14、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账户(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项目)的余额增加,从而导致基础货币的增加。(2)中央银行以向财政贷款或购买财政债权的形式构成对财政的债权。在财政预算执行之前,没有形成基础货币的增加,而是表现为中央银行的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这一负债项目的增加。在财政预算执行之时,获得财政拨款的单位的开户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余额增加,才表现为基础货币的增加。(3)由外汇、黄金等构成的(官方)储备资产由中央银行购买并持有。如果中央银行向居民或企业购买外汇、黄金,会使企业、居民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增加,从而使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余额增加,或者使通货投放增加,都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如果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
15、购买外汇、黄金,则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余额增加,基础货币也将增加。可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上各资产项目的变动,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存款的规模有可能产生影响。一般说来,中央银行资产增加(或减少),在其他项目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存款增加(或减少);而中央银行负债的增加(或减少),在其他项目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会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减少(或增加)。显然,本题涉及的是后一种类型。由于 A和 B两个选项都表示中央银行的负债增多,因此,为保持资产负债表的平衡,在所有资本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以及其他负债项目不变的前提下,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项目)必定减少。又由于准备金+通货=
16、基础货币,所以在基础货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通货的减少必然意味着准备金的增加。所以,本题应选择 C。也可以换个角度来考虑,财政部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可能源于中央银行对财政债权的增加,也可能源于商业银行代缴的税款,则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余额。外国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增加,一般与外汇、黄金储备的增加相对应。流通中的现金减少,意味着公众在商业银行的(原始)存款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相应增加。因此,综合考虑,本题应选择 C。7.SWIFF是( )。(分数:2.00)A.瑞士银行 B.社会保险基金 C.一个资产清算组织解析:解析 SWIFT 代表的是“The Society for worldwide
17、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中文可译为世界银行金融电信协会,是一个负责银行间资金调度和清算的国际组织。在世界 20多个国家拥有 1000多个银行,每天处理大约 250000宗业务。中国银行于 1982年正式加入该资产清算体系,截至目前,我国经营外汇结算业务的主要银行均加入了该资产清算体系。8.下列有关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此条件的假设前提是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 B满足此条件,意味着出口数量增加和进口数量减少幅度之和大于汇率上升导致的出口外币价格下降和进口本币价格上升幅度之和 C此条件是本币贬值能够改善贸易收支的充要条件
18、,即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之和大于 1(分数:2.00)A.B. C.解析:解析 国际收支即一个国家在一定期间内外汇收入与外汇支出的对比。国际收支调整的弹性分析方法是在假定国民收入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完全通过分析汇率与价格的变动解决经常项目失衡的方法。由于这一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的效果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所以被称为弹性论。这一理论最先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后经过罗宾逊、麦克勒普和哈伯勒等人的努力发展成为国际收支理论的重要内容。进出口商品的供求价格弹性对于国际收支的变化至关重要。例如,当本币贬值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或劳务的价格将上升,进口数量就要下降。但以本币表示的国际
19、收支是否因此发生变化还要看相关进口产品或劳务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如果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 1,则进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就会大于进口价格上涨的幅度,进口支出就会减少,从而有利于以本币表示的国际收支的改善;反之,如果进口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 1,则进口数量减少的幅度小于进口价格上涨的幅度,进口支出增加,以本币表示的国际收支的状况就会恶化。不过,由于假设进口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及进口外币价格不变,当本币贬值、进口需求减少时,以外币表示的进口支出下降。同理,当本币贬值时,虽以本币表示的出口商品价格不变,但换算成外币后在国外的销售价格将下降,所以出口商品的数量可能要增加,但以外币表示的国际
20、收支是否因此发生变化还要看相关出口产品或劳务在国外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大小。如果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大于 1,则出口数量增加的幅度就会大于出口价格下降的幅度,外汇收入就会增加,从而有利于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收支的改善;反之,如果出口需求的价格弹性(绝对值)小于 1,则出口数量增加的幅度小于出口价格下降的幅度,外汇收入就会减少,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收支的状况就会恶化。不过,由于假设本国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出口的本币价格不变,出口需求上升,以本币表示的出口收入增加。假设外汇供求只由贸易收支决定,即假定影响国际收支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国际贸易收支的变动规模也就是国际收支的变动规模。以本币表示的国际贸易
21、收支差额可表示成如下形式:其中,CA 表示贸易收支的差额,P 表示出口商品或劳务的国内价格,X 表示本国的出口量,e 表示汇率(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 表示所进口商品或劳务的国外(或外币)价格,M 表示本国的进口量。对上式关于汇率 e求导数,有:为简便起见,现在假定每一个国际贸易参与国产品或劳务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即假定所有国家出口产品在各自国内的价格 P和 不变),则本国货币贬值即 d(e)0以后,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产品价格(即=P/e)的变动率就等于汇率的变动率,但变动方向相反即 d( )/ =-d(e)/e;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即 Pm= )的变动率也等于汇率的变动率,但变动方向相同即
22、 d(Pm)/Pm=d(e)/e。我们分别用 x和 m表示出口需求价格弹性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则有:将 d( )/ =-d(e)/e和 d(Pm)/Pm=d(e)/e分别带入 x和 m的上述计算公式,进而有:取弹性的绝对值,并将 x和 m的绝对值| x|和| m|简便地写为 x和 m,则有:其中的 x和 m实际上是| x|和| m|。将这两个结果带入贸易收支差额 CA关于 e求导数以后所得到的计算公式中,有:在上式两边同除以M,有:如果假定本币贬值之前国际收支是平衡的,即 CA=PX-e M=0,则有:进而有:d(CA)= x+ m-1 Md(e)显然,当本币贬值的时候即 d(e)0,如果 x
23、+ m1,则有 d(CA)0;如果 x+ m1,则有 d(CA)0。可见,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取决于进出口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只有在二者之和(的绝对值)大于 1的时候,一国货币的贬值才会有利于改善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这一结论由马歇尔提出,又经勒纳发挥,所以称之为马歇尔勒纳条件。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一国的贸易逆差会引起本币贬值,本币贬值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但条件是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必须大于 1。不过,有观点认为,尽管货币贬值可以降低本国商品的国外价格,但在通常情况下,一国货币的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该国外汇收入的增加,这是因为: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来判断货币贬值对价格
24、的影响,即存在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供给方对商品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存在生产时滞;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把商品、劳务投放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即存在交货时滞。这样一来,在一国货币贬值以后的最初阶段,该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很可能会恶化,然后在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该国外汇收入才可能逐步增加,国际收支状况随之改善。就本题来说,选项 A只是说明了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一个假定前提,即假定每一个国际贸易参与国产品或劳务的供给弹性无穷大。没错,但不是对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完整恰当的表述。选项 C的表述与我们上述分析的结论一致。在上述分析过程中所规定的假定前提下,若 x+ m1,则在
25、d(e)0 的时候,必定有 d(CA)0;反之,在 d(e)0 的时候,若 d(CA)0,则必定有 x+ m1。所以,马歇尔一勒纳条件的确是本币贬值可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充要条件。下面我们分析选项 B。需求弹性刻画了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如果需求数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需求弹性(绝对值)便大于 1;反之,需求弹性便小于 1。若这两个弹性之和大于 1,例如假设一国出口的需求弹性为 0.5,即出口商品价格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出口数量将增加 0.5个百分点;再假设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0.75,即进口价格每上涨一个百分点,进口数量就会减少 0.75个百分点,则当本币贬值一个百分点,即出口
26、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一个百分点,进口品的本币价格上涨一个百分点的时候,以外币表示的出口收入会减少 0.5个百分点即出口数量的变动率+出口品外币价格的变动率=0.5+(-1)=-0.5;但以本币表示的进口支出会增加 0.25个百分点即进口数量的变动率+进口品本币价格的变动率=-0.75+1=0.25,以外币表示的进口支出会减少 0.75即以本币表示的进口支出变动率-汇率的变动率=0.25-1=-0.75个百分点,从而使得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收支逆差减少 0.75-0.5=0.25个百分点,国际收支状况获得改善。若这两个弹性之和小于 1,例如假设一国出口的需求弹性为 0.5,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0.25
27、,则当本币贬值一个百分点,即出口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一个百分点,进口品的本币价格上涨一个百分点的时候,出口数量将增加 0.5个百分点,进口数量会减少 0.25个百分点。这个时候,以外币表示的出口收入会减少0.5个百分点即 0.5+(-1)=-0.5,以本币表示的进口支出会增加 0.75个百分点-0.25+1=0.75,以外币表示的进口支出会减少 0.25即 0.75-1=-0.25个百分点,从而使得国际收支逆差增加了 0.5-0.25=0.25个百分点。若这两个弹性之和等于 1,例如假设一国出口的需求弹性为 0.75,进口的需求弹性为 0.25,则当本币贬值一个百分点,即出口品的外币价格下跌一个百
28、分点,进口品的本币价格上涨一个百分点的时候,出口数量将上涨 0.75个百分点,进口数量会减少 0.25个百分点。这个时候,以外币表示的出口收入会减少0.25个百分点即 0.75+(-1)=-0.25,以本币表示的进口支出会增加 0.75个百分点-0.25+1=0.75,以外币表示的进口支出会减少 0.25即 0.75-1=-0.25个百分点,从而该国的贸易收支状况得不到改善。归纳一下,由于下列结果成立:出口外汇收入的变动率=出口品国外价格的变动率+出口数量的变动率以本币表示的进口支出变动率=进口本币价格变动率+进口数量变动率以外币表示的进口支出变动率=以本币表示的进口支出变动率-汇率变动率所以
29、有:出口外汇收入的变动率-以外币表示的进口支出变动率=出口品国外价格的变动率+出口数量的变动率-进口本币价格变动率-进口数量变动率+汇率变动率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时候,上式大于零,即“出口数量的变动率-进口数量变动率”“进口本币价格变动率-出口品国外价格的变动率-汇率变动率”。这个结果显然不同于选项 B的表述,所以,本题应选择 B。9.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如果资本完全流动,则( )。(分数:2.00)A.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均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解析:解析 国际收支平衡也称外部均衡,指的是该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总余额为零。
30、这意味着该国相应期间的外汇收入正好等于外汇支出。在理论分析中,通常假定经常项目仅包含进出口贸易的内容,这个时候,所谓的国际收支平衡指的是净出口额(即出口减进口的差额)正好等于资本净流出额(即资本流出减流入的差额),也即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NX)-净资本流出(NF)=0 的状态。我们假定出口的规模取决于外国(即进口国)的国民收入,冈此它是一个外生变量;再假定进口的数量是本国(即进口国)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则净出口就是本国国民收入的减函数。除了本国的国民收入以外,市场汇率以及两个国家一般物价水平的相对变化也会影响净出口。我们用实际汇率的变化来概括上述几个因素的变动对净出口的影响。假定外汇市场上以直
31、接标价法表示的汇率为 E,再假定本国的一般物价水平为 P,国外的一般物价水平为 Pf,则实际汇率为。可见,实际汇率相当于购买力平价汇率。不难理解,净出口是实际汇率的增函数。为说明问题方便,我们假定净出口函数的具体形式为: ,其中,a 为参数,m0 为边际进口倾向,Y为本围的实际国民收入,n 为实际汇率的单位变动对净出口的影响。我们假定资本的跨国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并且假定两个相关国家的利差是决定资本流动的唯一因素,再假定国外的利率(r f)是外生变量,则某国资本的净流出额应该是该国利率的减函数。例如令其为:NF=e-g(r-rf),其中,e 为参数,r 为本国的市场利率,g0 为净资本流出量关
32、于本圈利率的敏感系数,从而该国的国际收支净额为:现在假定该国正好实现了国际收支平衡,也即上式等于零,进而有:这就是国际收支平衡曲线。可见,在由市场利率均衡国民收入构成的直角坐标系中,国际收支平衡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线。这条曲线上的每一个点尽管利率和国民收入各不相同,但都能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并且,市场汇率的上升(即本币的贬值)或本国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会导致该曲线向右平行移动。假定 BP线与横轴的交点位于坐标系原点的右侧。我们将该交点与原点进行比较:由于利率水平相同,所以净资本流出的规模相同;但由于原点位置的国民收入较低,所以原点处的净出口要比交点处多。而交点处的国际收支保持平衡,所以原点位置的国
33、际收支顺差。一般的,在由市场利率均衡国民收入构成的直角坐标系中,如果国民经济位于 BP线的上方,则说明国际收支正处于顺差状态;反之,如果国民经济位于 BP线的下方,则说明国际收支正处于逆差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曲线的形状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种是在完全没有资本流动的情况下,利率变化对国际收支没有直接影响,也就是说,资本流动对利率的弹性为零(即 g=0),这时的 BP线是一条位于某一特定国民收入水平上的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另一种则是对应于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的情况,这时资本流动对于利率变动具有完全的弹性(即 g),即任何高于国外利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会导致资本大举流入,造成国际收支顺差;同样,任何低于国外利
34、率水平的国内利率都会导致巨额资本流出,使得国际收支处于逆差。这时的 BP线是一条位于某一特定利率水平上的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在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中,若资本自由流动,则 BP线的斜率无穷大,即为如图 1所示的水平线。这意味着,若国内利率超过国际利率,则必引起资本大规模流入;反之,若国内利率低于国际利率,则必定引起资本大规模流出。因此,一国国内的利率水平决定性地受国际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该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不能改变利率水平。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会发现,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如图 1所示,我们假定最初的均衡位置在 E点处,这时,该国已实现内外部的均衡。现在假定这个均衡位置的失业严重,因此中央银行决定实施扩张性的
35、货币政策,借以刺激总需求。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促使LM右移,例如假定右移到 LM1的位置。这个时候,国内利率将下降到由 A点决定的利率水平上,则根据资本自由流动的假定,资本将大规模外流,国际收支的逆差将促使本币贬值。为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势必进行干预,在外汇市场买进本币,抛售外汇,促使 LM1左移,直至重新回到 LM的位置为止。其结果是:货币供应量、国民收入和利率均恢复到最初的水平,但国际储备下降了。而在上述背景下,我们会发现,财政政策很有效。如图 2所示,假定经济背景与图 1完全相同。现在假定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借以刺激总需求和消除失业,则将导致 IS右移,例如假定由 IS右移至 IS
36、1的位置。这时,国内利率将上升到由 A点所决定的水平,资本将大量流入,国际收支顺差,汇率面临升值压力。为维持既定的汇率水平,中央银行势必干预,投放本币,买进外汇,从而促使 LM线向右移动,例如假定右移至 LM1的位置。因此,新的内外部均衡位置在 E1点处。其结果是:国民收入与货币供应量均上升,国际储备增加,失业减少。因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若假定资本可以自由流动,货币政策完全无效,而财政政策的效力达到极限。因此本题应选 C。在此基础上,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更明确地提出了“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的含义是;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
37、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而放弃另外一个。也就是:若要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就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若要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就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若要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10.下列有关金融期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期货交易具有标准化的合同,每份合同的金额、到期日都是标准化的 B期货合同的价格是在期货交易大厅由期货交易所以买价和卖价方式报出 C期货合同真正进行实际交割资产的现象很少,大多都在到期日之前采用对冲交易方式(分数:2.00)A.B. C.解析:解析 期
38、货交易具有以下特点: (1)以标准期货合同作为交易的标的。标准合同是由各商品交易所制定的。商品的品质、规格、数量以及其他交易条件都是统一拟定的,买卖双方只需洽定价格。 (2)特殊的清算制度。商品交易所内买卖的期货合同由清算所进行统一交割、对冲和结算。清算所既是所有期货合同的买方,也是所有期货合同的卖方。交易双方分别与清算所建立法律关系。 (3)严格的保证金制度。清算所要求每个会员必须开立一个保证金账户,在开始建立期货交易时,按交易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交纳初始保证金。以后每天交易结束后,清算所都按当日结算价格核算盈亏,如果亏损超过规定的百分比,清算所即要求追加保证金。该会员须在次日交易开盘前交纳追加
39、保证金,否则清算所有权停止该会员的交易。 此题根据排除法得出选项 B是错误的。期货合同的价格是在期货交易所内形成的,但并不是由期货交易所做市商报价,而是在期货交易所大厅内以买卖双方公开竞价的方式确定的。二、B名词解释/B(总题数:6,分数:30.00)11.边际产量(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增加或减少 1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动量。如果用 TP 表示总产量的增量,x 表示生产要素的增量,那么 MP=TP/x。12.外部性(或外部影响)(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又称外部影响,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而这种有利影响带
40、来的利益(或者说收益)或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都不为消费者或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外部性的实质在于,一个当事人对其他当事人的福利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却没有从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从而造成市场机制的失灵。13.回购协议(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回购协议是由借贷双方签订协议,规定借款方通过向贷款方暂时售出一笔特定的金融资产而换取相应的即时可用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后按预定价格购回这笔金融资产的安排。其中的回购价格为售价另加利息,这样就在事实上偿付了融资本息。回购协议实质上是一种短期抵押融资方式,那笔被借款方先售出后又购回的金融资产即是融资抵押品或担保品。回购协议分为债券回购和
41、股票回购两种。 与回购协议对应的有反向回购协议。反向回购协议是从买方角度来看的同一笔回购协议交易,即买方按照协议向卖方买进证券,并承诺在日后将该证券卖回给卖方,售价应加上卖方应付的利息。每笔回购协议交易由一方的回购协议和另一方的反向回购协议组成。 回购协议的利率一般低于同业拆借利率,因为协议由政府证券作为抵押担保品。 回购协议交易的主要问题是利率风险或市场风险,即由于利率变动而导致所持有的抵押品证券的市价变动。回购协议的期限越长,这种可能性越大。在回购协议下的证券买卖一般都是参照该证券的市场价格,但其售价应低于市价,差价作为缴存买方的保证金,以保护买方利率。14.准货币(分数:5.00)_正确
42、答案:()解析: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准货币主要由银行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流通工具等构成。准货币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但因可随时转化为现实的货币,故对货币流通有很大影响,是一种潜在货币。15.非抛补利率平价(分数:5.00)_正确答案:()解析: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于 1923年首先提出利率平价说(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利率平价说认为,投资者为获得较高的收益,会把资金从利率较低的国家调入利率较高的国家,这种套利活动会使得投资者投资于国内的利率最
43、终与先按即期汇率折成外汇在国外投资并在未来再兑换成本国货币所得到的利率相等。其结果是:资金的流入将使利率较高国家的货币汇率存在贬值的预期。因此,利率较低国家的即期汇率下降,远期汇率上升,出现远期升水;而利率较高国家的即期汇率上升,远期汇率下降,出现远期贴水。利率平价理论包括抛补的利率平价说(CIP)和非抛补的利率平价说(UIP)。抛补的利率平价说假定投资者可以通过远期外汇交易等途径规避汇率风险,而非抛补的利率平价说则假定投资者未采取任何措施覆盖国际套利交易过程中的汇率风险。因此对非抛补套利者而言,持有本币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也是本币的利息率 rd,但持有外币资产所获取的预期收益率不再是外币利息率 rf加远期外币升水率,而是外币利息率加预期汇率变动率 (e)。因此,当国际资本市场实现无套利均衡的时候,应该有:16.特里芬难题(分数:5.0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