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试卷 3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7,分数:14.00)1.网桥工作在互联网络的( )。(分数:2.00)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D.传输层2.在组建一个 10Base2 以太网时,需要使用的硬件设备中不包括( )。(分数:2.00)A.带有 BNC 接口的网卡B.BNCT 型连接器C.细同轴电缆D.外部收发器3.对于基带 CSMACD 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分数:2.00)A.1 倍B.2 倍C.4 倍D.25 倍4.PPP
2、 是 Internet 中使用的( ),其功能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分数:2.00)A.传输协议B.分组控制协议C.点到点协议D.报文控制协议5.已知循环冗余码生成多项式 G(x)=x 5 +x 4 +x+1,若信息位 10101100,则冗余码是( )。(分数:2.00)A.01101B.1100C.1101D.11006.HDLC 协议采用的帧同步方法是( )。(分数:2.00)A.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B.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C.字节计数法D.违法编码法7.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 N 帧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 07 的帧。当计时器超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
3、 号帧的确认,则要发送方重发的帧数是( )。(分数:2.00)A.2B.3C.4D.5二、填空题(总题数:6,分数:12.00)8.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 )。(分数:2.00)_9.物理层要解决( )同步的问题;数据链路层要解决( )同步的问题。(分数:2.00)_10.用户接入 Internet 的一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户使用( ),另一种是使用( )。(分数:2.00)_11.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称为( )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 )现象。(分数:2.00)_12.在将计算机与 10BaseT
4、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 )m。在将计算机与 100BaseTX 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 )m。(分数:2.00)_13.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 )。(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4.简述 HDLC 帧各字段的意义。(分数:2.00)_15.滑动窗口协议中,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16.简述 CSMA 技术的 P坚持算法规则。(分数:2.00)_17.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分数:2.00)_18.对于使用 3 比特序号的停止-等待协议、连续 ARQ 协议和选择 ARQ 协议,发送
5、窗口和接收窗口的最大尺寸分别是多少?(分数:2.00)_19.简述 PPP 链路的建立过程。(分数:2.00)_20.在面向比特同步协议的帧数据字段中,出现以下信息:1010011111010111101(高位在左低位在右),则采用“0”比特填充后的输出是什么?(分数:2.00)_21.在循环冗余校验系统中,利用生成多项式 g(x)=x 3 +x 4 +x+1 判断接收到的报文 1010110001101 是否正确?并计算 100110001 的冗余校验码。(分数:2.00)_22.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分数:2.0
6、0)_23.数据链路层的 3 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控制)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分数:2.00)_24.要发送的数据为 110011011。采用 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 P(x)=x 4 +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 1 变成了 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薷两个 1 都变成了 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分数:2.00)_25.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局域网采用的广播通信方式而广域网不采用呢?(分数:2.00)_26.数据速率为 10Mbns 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码元s?(分数:2.00)_27.以太网使用的
7、 cSMACD 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到共享信道。这与传统的时分复用(TDM)相比优、缺点如何?(分数:2.00)_28.以太网的极限信道利用率与链接在以太网上的站点数无关。能否由此推论出:以太网的利用率也与链接在以太网上的站点数无关?请说明理由。(分数:2.00)_29.以太网上只有两个站,它们同时发送数据,产生了碰撞。于是按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进行重传。重传次数记为 i,i=1,2,3,。试计算第一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二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三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以及一个站成功发送数据之前的平均重传次数 N。(分数:2.00)_30.以太网交换机有何特点?它与集线器有何区别?(分数:2.00)_
8、31.网轿中的转发是用自学习算法建立的。如果有的站点总是不发送数据而仅仅接收数据,那么在转发表中是誉就没有与这样的站点相对应的项目?如果要向这个站点发送数据帧,那么网桥能够把数据帧正确转发到目的地址吗?(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6.00)试分别讨论以下各种情况在什么条件下是透明传输,在什么条件下不是透明传输。(分数:6.00)(1).普通的电话通信。(分数:2.00)_(2).电信局提供的公用电报通信。(分数:2.00)_(3).因特网提供的电子邮件服务。(分数:2.00)_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试卷 3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
9、择题(总题数:7,分数:14.00)1.网桥工作在互联网络的( )。(分数:2.00)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D.传输层解析:解析:网桥将两个相似的网络连接起来,并对网络数据的流通进行管理。它工作于数据链路层,不但能扩展网络的距离或范围,而且可提高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2.在组建一个 10Base2 以太网时,需要使用的硬件设备中不包括( )。(分数:2.00)A.带有 BNC 接口的网卡B.BNCT 型连接器C.细同轴电缆D.外部收发器 解析:3.对于基带 CSMACD 而言,为了确保发送站点在传输时能检测到可能存在的冲突,数据帧的传输时延至少要等于信号传播时延的( )。(
10、分数:2.00)A.1 倍B.2 倍 C.4 倍D.25 倍解析:解析:争用期(Contention Period)就是以太网端到端往返时间 2,又称为碰撞窗口(Collision window)。在局域网的分析中,常把总线上的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记为 r。4.PPP 是 Internet 中使用的( ),其功能对应于 OSI 参考模型的数据链路层。(分数:2.00)A.传输协议B.分组控制协议C.点到点协议 D.报文控制协议解析:5.已知循环冗余码生成多项式 G(x)=x 5 +x 4 +x+1,若信息位 10101100,则冗余码是( )。(分数:2.00)A.01101B.1100 C.1
11、101D.1100解析:解析:10101100MOD110011=011006.HDLC 协议采用的帧同步方法是( )。(分数:2.00)A.使用比特填充的首尾标志法 B.使用字符填充的首尾定界符法C.字节计数法D.违法编码法解析:解析:HDLC(High Level Data Link Control,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是面向比特的同步协议。 HDLC 是面向比特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的典型代表,该协议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字符编码集;数据报文可透明传输,用于实现透明传输的“0 比特插入法”易于硬件实现;全双工通信,有较高的数据链路传输效率;所有帧采用 CRC 校验,对信息帧进行顺序编号,可防止漏
12、收或重份,传输可靠性高;传输控制功能与处理功能分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7.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 N 帧协议,发送方已经发送了编号为 07 的帧。当计时器超时,若发送方只收到0、2、3 号帧的确认,则要发送方重发的帧数是( )。(分数:2.00)A.2B.3C.4 D.5解析:二、填空题(总题数:6,分数:12.00)8.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帧)解析:9.物理层要解决( )同步的问题;数据链路层要解决( )同步的问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比特、帧)解析:10.用户接入 Internet 的一般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户使
13、用( ),另一种是使用(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拨号电话线接入,专线接入)解析:11.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称为( )现象。严重时甚至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 )现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阻塞,死锁)解析:12.在将计算机与 10BaseT 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 )m。在将计算机与 100BaseTX 集线器进行连接时,UTP 电缆的长度不能大于( )m。(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00,100)解析:13.交换式局域网的核心设备是( )。(分
14、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交换机或局域网交换机)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4.简述 HDLC 帧各字段的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标志字段 F:作为一个帧的边界,标明了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地址字段 A:在使用非平衡方式传送数据时,地址字段总是写入次站的地址。但在平衡方式时,地址字段总是填入应答站的地址。帧校验序列 FCS,校验的范围从地址字段的第一个比特起,到信息字段的最末一个比特为止。控制字段 C 是最复杂的字段。根据其最前面两个比特的取值,可将 HDLC 帧划分为 3 大类:信息帧、监督帧和无编号帧。)解析:15.滑动窗口协议中,
15、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含义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发送窗口用来对发送端进行流量控制,而发送窗口的:大小代表在还没有收到对方确认的条件下发送端最多可以发送多少个数据帧。 接收窗口是为了控制哪些数据帧可以接收而哪些帧不可以接收。在接收端只有当收到的数据帧的发送序号落入接收窗口内才允许将该数据帧收下。若接收到的数据帧落在接收窗口之外,则一律将其丢弃。)解析:16.简述 CSMA 技术的 P坚持算法规则。(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P坚持算法规则为: (1)监听总线,如果总线空闲,则以 P 的概率发送,而以(1P)的概率延迟一个时间单位(最大传播时延的 2 倍)。
16、 (2)延迟了一个时间单位后,再重复步骤(1)。 (3)如果总线是忙的,继续监听直至总线空闲并重复步骤(1)。)解析:17.简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数据链路层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流传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控制和管理,构成透明的、相对无差错的数据链路,向网络层提供可靠、有效的数据帧传送的服务。其主要功能包括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数据和控制信息的识别、透明传输和寻址。)解析:18.对于使用 3 比特序号的停止-等待协议、连续 ARQ 协议和选择 ARQ 协议,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最大尺寸分别是多少?(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
17、案:使用 3 比特对帧进行编号,可以有 07,共 8 种编码。停止等待协议: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连续 ARQ 协议:最大发送窗口=7,接收窗口=1。 选择 ARQ 协议:最大发送窗口=4,最大接收窗口=4。)解析:19.简述 PPP 链路的建立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目前大部分家庭上网都是通过 PPP 在用户端和运营商的接入服务器之间建立通信链路。当用户拨号接入网络服务提供商 ISP 时,路由器的调制解调器对拨号做出应答,并建立一条物理连接。这时,PC 向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 LCP 分组(封装成多个 PPP 帧)。这些分组及其响应选择了将要使用的一些 PPP 参
18、数。接着就进行网络层配置,NCP 给新接入的 PC 分配一个临时的 IP 地址。这样,计算机就和网络建立了一个 PPP 连接,成为 Internet 上的一个主机了。)解析:20.在面向比特同步协议的帧数据字段中,出现以下信息:1010011111010111101(高位在左低位在右),则采用“0”比特填充后的输出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0”比特自动插入删除技术是在信息序列中连续 5 个“1”后自动加入一个“0”比特,则以下信息序列采用“0”比特插入后为: 信息序列:1010011111010111101 “0”比特插入后:10100111110010111101。
19、)解析:21.在循环冗余校验系统中,利用生成多项式 g(x)=x 3 +x 4 +x+1 判断接收到的报文 1010110001101 是否正确?并计算 100110001 的冗余校验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若收到的报文是 1010110001101,则用其去除以生成多项式对应的码组 110011。)解析:22.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
20、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节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解析:23.数据链路层的 3 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控制)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帧定界使收方能从收到的比特流中准确地区分出一个帧的开始和结束在什么地方;透明传输使得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
21、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因此很重要;差错控制主要包括差错检测和差错纠正,旨在降低传输的比特差错率,因此也必须解决。)解析:24.要发送的数据为 110011011。采用 CRC 的生成多项式是 P(x)=x 4 +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 1 变成了 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薷两个 1 都变成了 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添加的检验序列为 1110(11010110110000 除以 10011)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 变成了 0,11010110101110 除以 10011,余数为 0
22、11,不为 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 1 都变成了 0,11010110001110 除以 10011,余数为 101,不为 0,接收端可以发现差错。)解析:25.局域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局域网采用的广播通信方式而广域网不采用呢?(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局域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共享传输信道。在局域网中,多个系统连接到一个共享的通信媒体上:地理范围有限,用户个数有限。通常局域网仅为一个单位服务,只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局部范围内联网,如一座楼或几种的建筑群内。一般来说,局域网的覆盖范围为10m10kra 内或更大一些;传输速率高。
23、局域网的传输速率一般为 1100Mbs,能支持计算机之间的高速通信,所以时延较低;误码率低,因近距离传输,所以误码率很低,一般在 10 -8 10 -11 之间;多采用分布式控制和广播式通信。在局域网中各站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可以进行广播或组播。 从网络的体系结构和传输控制规程来看,局域网也有自己的特点: 底层协议简单。在局域网中,由于距离短、时延小、成本低、传输速率高、可靠性高,因此信道利用率已不是人们考虑的主要因素,所以底层协议较简单。 不单独设立网络层。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多采用总线型、环型和星型等共享信道,网内一般不需要中间转接,流量控制和路由选择功能大为简化,通常在局域网不单独设立
24、网络层。因此,局域网的体系结构仅相当于 OSIRM 的最低两层。 采用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由于采用共享广播信道,而信道又可用不同的传输媒体,所以局域网面对的是多源、多目的链路管理的问题。由此引发出多种媒体访问控制技术。 (2)局域网采用广播通信是因为局域网中的机器都连接到同一条物理线路,所有主机的数据传输都经过这条链路,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将主机要发送的数据送到公用链路上,发送至所有的主机,接收端通过地址对比,接收发往自己的数据,并丢弃其他数据的方式。广域网是由更大的地理空间、更多的主机构成的,若要将广播用于广域网,可能会导致网络无法运行。首先,主机间发送数据时,将会独自占用通信链路,降低了网络
25、的使用率;其次,主机 A 向主机 B 发送数据时,是向网络中所有的主机发送数据,当主机数目非常多时,将严重消耗主机的处理能力。同时也造成了数据的无效流动;再次,极易产生广播风暴,使网络无法运行。)解析:26.数据速率为 10Mbns 的以太网在物理媒体上的码元传输速率是多少码元s?(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码元传输速率即为波特率。以太网使用曼彻斯特编码,这就意味着发送的每一位都有两个信号周期。标准以太网的数据速率是 10Mbs,因此波特率是数据速率的两倍,即 20M 波特。)解析:27.以太网使用的 cSMACD 协议是以争用方式接入到共享信道。这与传统的时分复用(TDM)相比
26、优、缺点如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CSMACD 是一种动态的媒体随机接入共享信道方式,而传统的时分复用(TDM)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信道,所以对信道的利用,(2SMACD 是用户共享信道,更灵活,可提高信道的利用率,不像 TDM 为用户按时隙固定分配信道,即使当用户没有数据要传送时,信道在用户时隙也是浪费的;也因为 CSMACD 是用户共享信道,所以当同时有用户需要使用信道时会发生碰撞,就降低信道的利用率,而TDM 中用户在分配的时隙中不会与别的用户发生冲突。对局域网来说,连入信道的是相距较近的用户,因此通常信道带宽较宽,如果使用 TDM 方式,用户在自己的时隙内没有数据发送
27、的情况会更多,不利于信道的充分利用。对计算机通信来说,突发式的数据更不利于使用 TDM 方式。)解析:28.以太网的极限信道利用率与链接在以太网上的站点数无关。能否由此推论出:以太网的利用率也与链接在以太网上的站点数无关?请说明理由。(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实际的以太网各站发送数据的时刻是随机的,而以太网的极限信道利用率的得出是假定以太网使用了特殊的调度方法(已经不再是 CSMACD 了),使各站点的发送不发生碰撞。)解析:29.以太网上只有两个站,它们同时发送数据,产生了碰撞。于是按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进行重传。重传次数记为 i,i=1,2,3,。试计算第一次重传失败的概
28、率、第二次重传失败的概率、第三次重传失败的概率以及一个站成功发送数据之前的平均重传次数 N。(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设第 i 次莺传失败的概率为 P i ,显然 P i =(05)k,k=mini,10 故第一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P 1 =05, 第二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P 2 =025, 第一三次重传失败的概率 P 3 =0125。 P传送 i 次才成功=P第 1 次传送失败PL 第 2 次传送失败P第 i-1 次传送失败P第 i 次传送成功 求得(P传送 i 次才成功的统汁平均值,得出平均重传次数为 1637。)解析:30.以太网交换机有何特点?它与集线器有何区别?(分数:2
29、.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一个单个主机或另一个集线器相连,并且一般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一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通信完成后就断开连接。 区别:以太网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集线器只对端口上进来的比特流进行复制转发,不能支持多端口的并发连接。)解析:31.网轿中的转发是用自学习算法建立的。如果有的站点总是不发送数据而仅仅接收数据,那么在转发表中是誉就没有与这样的站点相对应的项目?如果要向这个站点发送数据帧,那么网桥能够
30、把数据帧正确转发到目的地址吗?(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如果站点仅仅接受数据,那么在转发表中就没有这样的项目。网桥能把数据帧正确地发送到目的地址。如果不知道目的地地址的位置,源机器就发布一广播帧,询问它在哪里。每个网桥都转发该查找帧(Discovery Frame),这样该帧就可到达互联网中的每一个 LAN。当答复回来时,途经的网桥将它们自己的标识记录在答复帧中,于是广播帧的发送者就可以得到确切的路由,并可从中选取最佳路由。)解析:四、论述题(总题数:1,分数:6.00)试分别讨论以下各种情况在什么条件下是透明传输,在什么条件下不是透明传输。(分数:6.00)(1).普通的电话
31、通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由于电话系统的带宽有限,而且还有失真,因此电话机两端的输入声波和输出声波是有差异的。在“传送声波”这个意义上讲,普通的电话通信不是透明传输。但对“听懂说话的意思”来讲,则基本上是透明传输。但也有时个别语音会听错,如单个的数字 1 和 7,这就不是透明传输。)解析:(2).电信局提供的公用电报通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般说来,由于电报通信的传输是可靠的,接收的报文和发送的报文是一致的,因此应当是透明传输。但如果有人到电信局发送“1849807235”这样的报文,则电信局会根据有关规定拒绝提供电报服务(电报通信不得为公众提供密码通信服务)。因此,对于发送让一般人看不懂意思的报文,现在的公用电报通信则不是透明通信。)解析:(3).因特网提供的电子邮件服务。(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般说来,电子邮件是透明传输。但有时不是。因为国外有些邮件服务器为了防止垃圾邮件,对来自某些域名(如cn)的邮件一律阻拦掉。这就不是透明传输。有些邮件的附件在接收入的计算机上打不开。这也不是透明传输。)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