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13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34.00)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通信子网的是_。 网桥 交换机 计算机软件 路由器(分数:1.00)A.、B.、C.、D.、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1.00)A.小范围内只能使用局域网,而在较大范围内只能使用广域网B.局域网是基于广播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广域网是基于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C.城域网是为淘汰局域网与广域网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3.在以下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具有一定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是_。(分数:1.0
2、0)A.星形拓扑B.总线型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4.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_实现的。(分数:1.00)A.通信子网B.城域网C.路由器D.资源子网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1.00)A.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上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B.服务、接口、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 OSI 参考模型的 3 个主要概念C.同层两个实体之间必须保持连接D.协议是垂直的,服务是水平的6.协议数据单元包括_两部分。(分数:1.00)A.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B.接口信息和用户数据C.接口信息和控制信息D.控制信息和校验信息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 广播式网络一般只包含 3 层,即物理
3、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Internet 的核心协议是 TCP/IP 在 Internet 中,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是端口号(分数:1.00)A.、B.只有C.、D.、8.下列_描述了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分层概念。 保持网络灵活且易于修改 定义了各个功能执行的方法 把相关的网络功能组合在一层中(分数:1.00)A.、B.只有C.、D.、9.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的是_。(分数:1.00)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C.会话层D.传输层10.当一台计算机从 FTP 服务器下载文件时,在该 FTP 服务器上对数据进行封装的 5 个转换步骤是_。(分数:1.00)A.数据、报文、IP 分组、数据帧
4、、比特流B.数据、IP 分组、报文、数据帧、比特流C.报文、数据、数据帧、IP 分组、比特流D.比特流、IP 分组、报文、数据帧、数据11.在 OSI 参考模型的划分原则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网络中各结点可以有不同的层次B.不同的结点相同的层具有相同的功能C.同一结点内相邻的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D.每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12.下列关于 TCP/IP 参考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明显地区分接口和协议的概念B.完全是通用的C.不区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D.可以描述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13.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_。(分数:1.00)A帧B.报文C
5、.分组D.比特序列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 模拟数据不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称为调制 比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字节数 在无调制的情况下,波特率在数值上等于比特率(分数:1.00)A.、B.、C.、D.只有15.调制解调技术主要作用于_通信方式中。(分数:1.00)A.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B.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C.数字信道传输数字数据D.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16.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被称为_。(分数:1.00)A.基带传输B.频带传输C.调频D.调幅17.采用 1200bit/s 同步传输时,若每帧含 56bit 同步信息,48bit 控制信位和 4096
6、bit 数据位,那么传输 1024B 需要_s。(分数:1.00)A.1B.4C.7D.1418.用 PCM 对语音进行数字化,如果将声音分为 128 个量化级,一个典型的电话通道是 4kHz,那么一路语音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为_。(分数:1.00)A.56kbit/sB.64kbit/sC.128kbit/sD.1024kbit/s19.某信道的波特率为 500Baud,如果要使得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1kbit/s,则一个码元所取得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为_。(分数:1.00)A.4B.8C.16D.3220.某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为 1000Hz,假设每个码元的离散电平数目为 16,则该信道的最大传
7、输速率是_。(分数:1.00)A.4kbit/sB.8kbit/sC.16kbit/sD.32kbit/s21.一个传输数字信号的模拟信道的信号功率是 0.3W,噪声功率是 0.02W,频率范围为 2.63.0MHz,该信道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_。(分数:1.00)A.1.6Mbit/sB.3.2Mbit/sC.4Mbit/sD.8Mbit/s22.电话系统的典型参数是信道带宽为 3000Hz,信噪比为 30dB,则该系统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_。(分数:1.00)A.3kbit/sB.6kbit/sC.30kbit/sD.64kbit/s23.对一个无噪声的 4kHz 信道进行采样,可达到的最
8、大数据传输速率是_。(分数:1.00)A.4kbit/sB.8kbit/sC.1kbit/sD.无限大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 在传输数据之前,电路交换先要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采用报文交换时,报文的内容不一定按顺序到达目的结点 电路交换比分组交换的实时性好 报文交换方式适合交互式通信(分数:1.00)A.、B.、C.、D仅25.市话网在数据传输期间,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结点构成的物理通路。这种市话网采用_技术。(分数:1.00)A.报文交换B.电路交换C.分组交换D.数据交换26.分组交换对报文交换的主要改进是_。(分数:1.00)A.传输单位更小且有固定的最大长度B.传输单
9、位更大且有固定的最大长度C.差错控制更完善D.路由算法更简单27.下列_不是数据报服务的特点。(分数:1.00)A.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B.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的现象C.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连接D.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能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28.虚电路属于_。(分数:1.00)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D.混合交换29.在电缆中采用屏蔽技术可以带来的好处是_。(分数:1.00)A.减少信号衰减B.减少电磁干扰辐射C.减少物理损坏D.减少电缆的阻抗30.10Base-T 是指_。(分数:1.00)A.1
10、0M 波特率,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B.10Mbit/s,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C.10M 波特率,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D.10Mbit/s,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31.单模光纤的通信能力一般比多模光纤_。(分数:1.00)A小B大C.可大可小D.相同32.用一根同轴电缆互连主机构建以太网,则主机间的通信方式为_。(分数:1.00)A.全双工B.半双工C.单工D.不确定33.关于多模光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1.00)A.传输光信号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特性B.光源为发光二极管C.纤芯的直径比光波的波长还要大D.适合远距离传输34.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
11、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_。(分数:1.00)A.双绞线B.同轴电缆C.光纤D.微波二、综合应用题(总题数:6,分数:66.00)35.什么叫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如果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输速率为2.010 5 km/s,数据长度为 1000B,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it/s,试计算它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分数:11.00)_36.速率为 9600bit/s 的调制解调器,若采用一位起始位、一位停止位且无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方式,试计算 2min 内最多能传输多少个汉字(双字节)? (分数:11.00)_37.一个网络系统的协议结构有 N 层,应用程序产生 M 字节
12、长的报文,网络软件在每层都加上 h 个字节长的协议头,那么信息传输时,协议头信息在网络带宽中所占的比率是多少? (分数:11.00)_38.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假设要传送的报文共 x 比特。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 秒,数据传输速率为 b 比特/秒。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 s 秒。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 p 比特,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试问在什么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分数:11.00)_39.在上题的分组交换网中,设报文长度和分组长度分别为 x 和(p+h)比特,其中 p 为分组的数据部分的长度,而 h
13、为每个分组所带的控制信息固定长度,与 p 的大小无关。通信的两端共经过 k 段链路。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 b 比特/秒,结点的排队时间忽略不计。若打算使总的时延为最小,问分组的数据部分长度p 应取多大? (分数:11.00)_40.在下列情况下,计算传送 1000KB 文件所需要的总时间,即从开始传送时起直到文件的最后一位到达目的地为止的时间。假定往返时间 RTT 是 100ms,一个分组是 1KB(即 1024B)的数据,在开始传送整个的文件数据之前进行的起始握手过程需要 2KTT 的时间。 1)带宽是 1.5Mbit/s,数据分组可连续发送。 2)带宽是 1.5Mbit/s,但在结束发送每
14、一个数据分组后,必须等待一个 RTT 才能发送下一个数据分组。 3)假设带宽是无限大的值,即取发送时间为 0,并且在等待每个 RTT 后可发送多达 20 个分组。 4)假设带宽是无限大的值,在紧接起始握手后可以发送一个分组,此后,在第一次等待 RTT 后可发送 2 1 个分组,在第二次等待 RTT 后可发送 2 2 个分组,依此类推,在第 n 次等待 RTT 后可发送 2 n 个分组。 (分数:11.00)_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网络-13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4,分数:34.00)1.计算机网络可分为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下列属于
15、通信子网的是_。 网桥 交换机 计算机软件 路由器(分数:1.00)A.、 B.、C.、D.、解析:解析 网桥、交换机、路由器都是属于通信子网,而只有计算机软件属于资源子网。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1.00)A.小范围内只能使用局域网,而在较大范围内只能使用广域网B.局域网是基于广播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广域网是基于交换技术发展起来的网络 C.城域网是为淘汰局域网与广域网而提出的一种新技术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解析:解析 A 选项显然错误,这个并不一定,既可以在小范围内使用广域网,也可以在大范围内使用局域网,这个根据具体需求而定。城域网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替代局域网和广域网,因为现在局域网与
16、广域网仍然被广泛使用,故 B 选项正确。3.在以下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具有一定集中控制功能的网络是_。(分数:1.00)A.星形拓扑 B.总线型拓扑C.环形拓扑D.树形拓扑解析:解析 从字面上的理解,要更好地实施集中控制,就是说应该有一个设备来管理所有的传输过程,这样才能便于集中化管理。星形拓扑很明显有一个中心结点,所有的数据传输都必须经过此中心结点,非常便于集中控制。而总线型拓扑、环形拓扑、树形拓扑并没有这样的结点,非常难以集中化管理。4.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_实现的。(分数:1.00)A.通信子网B.城域网C.路由器 D.资源子网解析:解析 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都是通过
17、路由器实现的。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1.00)A.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上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B.服务、接口、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 OSI 参考模型的 3 个主要概念 C.同层两个实体之间必须保持连接D.协议是垂直的,服务是水平的解析:解析 某一层可以使用其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不需要知道服务是如何实现的,故 A 选项错误;计算机网络中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就必须遵守一些事先约定好的原则,这些原则就是协议。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而提供服务就是交换信息,而要交换信息就需要通过接
18、口(这里的接口和计算机组成的接口完全不同,不要混淆)去交换信息,因此,服务、接口、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的 OSI 参考模型的 3 个主要概念,故 B 选项正确;面向连接服务,两个实体之间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而面向无连接服务,不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通信,故 C 选项错误;协议是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故协议是水平的。服务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故服务是垂直的,故 D 选项错误。6.协议数据单元包括_两部分。(分数:1.00)A.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 B.接口信息和用户数据C.接口信息和控制信息D.控制信息和校验信息解析:解析 间协议数据单元(PDU):第 n 层的数据单元+第 n 层的
19、协议控制信息(PCI)=第 n 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即 n-SDU+n-PCI=n-PDU。除此之外,n-PDU=(n-1)-SDU,也就是说,在发送端每个 PDU 都是将上层协议的数据作为本层 PDU 的数据部分,并加上本层的首部(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接着在接收端将本层的控制信息去掉,交给上层协议。例如,从传输层下来的 UDP 报文,一旦交给网络层形成 IP 分组,此UDP 报文就成为此 IP 分组的数据部分,即 IP 分组=首部+UDP 报文。因此,协议数据单元包含首部的控制信息与用户数据。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 广播式网络一般只包含 3 层,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Intern
20、et 的核心协议是 TCP/IP 在 Internet 中,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是端口号(分数:1.00)A.、B.只有C.、 D.、解析:解析 由于广播式网络并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没有网络层,故错误;Internet 的核心协议是TCP/IP,故正确;在 Internet 中,网络层的服务访问点是 IP 地址,传输层的服务访问点是端口号,故错误。8.下列_描述了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分层概念。 保持网络灵活且易于修改 定义了各个功能执行的方法 把相关的网络功能组合在一层中(分数:1.00)A.、B.只有C.、 D.、解析:解析 分层就是将所有的功能进行分类,每一层分别来实现不一样的功能。这样,当某层
21、的功能需要改变,只需修改某层即可,而不需要修改其他层次,保持了网络的灵活且易于修改,故、正确。计算机网络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是抽象的概念,并不包括各层协议及功能的具体实现细节,故错误。9.为网络层实体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的是_。(分数:1.00)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会话层D.传输层解析:解析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的一定是网络层的下一层,即数据链路层。10.当一台计算机从 FTP 服务器下载文件时,在该 FTP 服务器上对数据进行封装的 5 个转换步骤是_。(分数:1.00)A.数据、报文、IP 分组、数据帧、比特流 B.数据、IP 分组、报文、数据帧、比特流C.报文
22、、数据、数据帧、IP 分组、比特流D.比特流、IP 分组、报文、数据帧、数据解析:解析 应用层是用户的数据,数据+传输层首部=报文;报文+网络层首部=IP 分组;IP 分组+数据链路层首部与尾部=数据帧;数据帧到了物理层变成比特流。 物理层是不参与封装的,物理层以 0、1 比特流的形式透明地传输数据链路层递交的帧。网络层、应用层都把上层递交的数据加上首部,数据链路层接收上层递交的数据不但要给其加上首部,还要加上尾部。11.在 OSI 参考模型的划分原则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分数:1.00)A.网络中各结点可以有不同的层次 B.不同的结点相同的层具有相同的功能C.同一结点内相邻的层之间通过
23、接口通信D.每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解析:解析 OSI 参考模型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 7 个层次,其原则如下:不同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12.下列关于 TCP/IP 参考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1.00)A.明显地区分接口和协议的概念B.完全是通用的C.不区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D.可以描述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解析:解析 TCP/IP 参考模型共有 4 层,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其中网络接口层包含物理层和数据链
24、路层,所以 TCP/IP 参考模型并不区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另外,在 TCP/IP 模型中,并没有明确区分服务、接口和协议。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的特性对比,如表所示。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的特性对比 OSI 参考模型 TCP/IP 模型 3 个主要概念:服务、接口、协议 协议有很好的隐藏性 产生在协议发明之前 共有 7 层 网络层:连接和无连接 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 没有明确区分服务、接口、协议 产生在协议发明之后 共有 4 层(不是 5 层) 网络层:仅有无连接 传输层:面向连接和无连接 13.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服务单元是_。(分数:1.00)A帧 B.
25、报文C.分组D.比特序列解析:解析 5 层参考模型各层的总结参考表,如表所示。 5 层参考模型各层的总结 应用层 (用户对用户) 任务:提供系统与用户的接口 功能: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电子邮件服务 协议:FTP、SMTP、POP3、HTTP 传输层(运输层) (应用对应用 进程对进程) 传输单位:报文段(TCP)或用户数据报(UDP) 任务: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 功能:为端到端连接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为端到端连接提供流量控制、差 错控制、服务质量等管理服务 协议:TCP、UDP 网络层(网际层、IP层) (主机对主机) 传输单位:数据报、分组 所实现的硬件:路由器 任务:将传输层传下
26、来的报文段封装成分组;选择适当的路由,使传输层传 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功能:为传输层提供服务;组包和拆包:路由选择;拥塞控制 协议:ICMP、ARP、RARP、IP、IGMP 数据链路层(链路层)传输单位:帧 所实现的硬件:交换机、网桥 任务:将网络层传下来的 IP 数据报组装成帧 功能:链路连接的建立、拆除、分离;帧定界和帧同步;差错检测 协议:PPP、HDLC、ARQ 物理层 传输单位:比特 所实现的硬件:集线器、中继器 任务: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功能:为数据端设备提供传送数据通路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 模拟数据不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称为调制 比特率
27、表示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字节数 在无调制的情况下,波特率在数值上等于比特率(分数:1.00)A.、B.、C.、D.只有 解析:解析 :脉冲编码调制可以将模拟数据编码为数字信号,故错误。 :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数据的过程称为解调,故错误。 :比特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所传输的比特数,而不是字节数,故错误。 :“无调制”说明处于正常情况,即每个码元携带 1bit 信息,故波特率在数值上等于比特率。一般来讲,假设经过调制后,每个码元携带 nbit 信息,则波特率=比特率/n,故正确。15.调制解调技术主要作用于_通信方式中。(分数:1.00)A.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B.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C.数字信道传输数
28、字数据D.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解析:解析 调制就是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最终传输的就是模拟信号。既然传输模拟信号,肯定是模拟信道,排除 C 选项和 D 选项。因此,调制解调技术是为了在模拟信道中传输数字数据。16.利用模拟通信信道传输数字信号被称为_。(分数:1.00)A.基带传输B.频带传输 C.调频D.调幅解析:解析 首先,要将数字信号调制为模拟信号,才能使其在模拟通信信道中传输。而基带传输的信号是未被调制的数字信号,故 A 选项错误。其次,C 选项与 D 选项仅仅是调制的方式,故 C 选项与 D 选项错误。频带传输就是先将基带信号调制成便于在模拟信道中传输的、具有较高频率范围的模拟信
29、号(称为频带信号),再将这种频带信号在模拟通信信道中传输。17.采用 1200bit/s 同步传输时,若每帧含 56bit 同步信息,48bit 控制信位和 4096bit 数据位,那么传输 1024B 需要_s。(分数:1.00)A.1B.4C.7 D.14解析:解析 计算每帧帧长=(56+48+4096)bit=4200bit,1024B=8192bit,由于每帧都有 4096bit 数据位,故可将 8192bit 分成 2 帧传输,一共需要传输 8400bit,而同步传输的速率是 1200bit/s,故传输8400bit 需要 7s。18.用 PCM 对语音进行数字化,如果将声音分为 1
30、28 个量化级,一个典型的电话通道是 4kHz,那么一路语音需要的数据传输速率为_。(分数:1.00)A.56kbit/s B.64kbit/sC.128kbit/sD.1024kbit/s解析:解析 PCM(Pulse Code Modulation,脉冲编码调制)通常用在电话系统,对模拟数据进行采样。一般都把 PCM 采样时间设置成 125s,125s 的采样时间对应于每秒 8000 次采样。一个典型的电话通道是 4kHz。根据奈奎斯特定理,为获取在一个 4kHz 通道中的全部信息,需要每秒 8000 次的采样频率。128=2 7 ,每个采样表示 7 个二进制位。80007bit/s=56
31、000bit/s=56kbit/s。19.某信道的波特率为 500Baud,如果要使得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 1kbit/s,则一个码元所取得的有效离散值个数为_。(分数:1.00)A.4 B.8C.16D.32解析:解析 首先,假设每个码元取得 V 个有效离散值,波特率为 X,数据传输速率为 Y,需要知道公式:Y=Xlog2V将题干的已知数据代入,可求得 V=4。 很多考生过于抓一些不重要的细节,例如,经常会有考生问什么是有效离散值个数?这些其实都不需要知道,仅仅是一个术语而已。 补充:对于此类提醒还有一种出题方式。例如,某 Modem 的调制星形图如图所示。试求波特率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关系。什么
32、是调制星形图?不用管,数数有多少种信号,16 个点分别代表 16 种信号,16 种信号可看成 16 个有效离散值,那么又可以使用上面的公式了,即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信号传输率)=波特率log 2 16。或者还有一种方式,不直观地给出图。例如,一个调制解调器的星座图中包含 4 个点,它们的坐标是(1,1)、(1,-1)、(-1,1)、(-1,-1)。如果题目给出这样的条件,考生也应该能迅速反映出这4 个点分别代表 4 种信号,数据传输速率(比特率、信号传输率)=波特率log 2 4。 20.某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为 1000Hz,假设每个码元的离散电平数目为 16,则该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是_。(
33、分数:1.00)A.4kbit/sB.8kbit/s C.16kbit/sD.32kbit/s解析:解析 首先,从题干的理想低通信道可知,此题使用奈奎斯特定理来解题。可求得该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为 C max =f 采样 log 2 N=2flog 2 N(bit/s) (其中 f 表示理想低通信道的带宽,N 表示每个码元的离散电平的数目) C max =21000log 2 16=8kbit/s21.一个传输数字信号的模拟信道的信号功率是 0.3W,噪声功率是 0.02W,频率范围为 2.63.0MHz,该信道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_。(分数:1.00)A.1.6Mbit/s B.3.2Mbit
34、/sC.4Mbit/sD.8Mbit/s解析:解析 从题干可以看出,此信道为有噪声信道,故应使用香农定理。首先计算信噪比S/N=0.3/0.02=15;带宽 W=3.0=2.6MHz=0.4MHz,由香农公式可知,最高数据传输速率 V=Wlog 2 (1+S/N)=0.4log 2 (1+15)Mbit/s=1.6Mbit/s。22.电话系统的典型参数是信道带宽为 3000Hz,信噪比为 30dB,则该系统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_。(分数:1.00)A.3kbit/sB.6kbit/sC.30kbit/s D.64kbit/s解析:解析 由于电话系统的信道是有噪声的信道,所以该题应该用香农公式来
35、求解。S/N 为信噪比,若要换算为 dB(分贝),则为 10log 10 (S/N),依题意有 10log 10 (S/N)=30,可解出 S/N=1000 根据香农公式,最大数据传输速率=3000log 2 (1+S/N)30kbit/s。23.对一个无噪声的 4kHz 信道进行采样,可达到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_。(分数:1.00)A.4kbit/sB.8kbit/sC.1kbit/sD.无限大 解析:解析 在 4kHz 的信道上,采样频率需要 8kHz(即每秒可进行 8k 次采样)。如果每次采样可以取得16bit 的数据,那么信道传输速率为 128kbit/s。如果每个采样可以取得 102
36、4bit 的数据,那么信道传输速率为 8Mbit/s。所以说只要编码足够好(每个码元能携带更多的比特),最高码元传输速率是可以无限大的。 另外一种解释就是,使用奈奎斯特公式,无噪声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C max =f 采样 log 2 N=2flog 2 N(其中 f 表示带宽)=8klog 2 N,而这个 N 可以无穷大。 关键点在于信道是无噪声的,如果是在一个有噪声的 4kHz 的信道中,根据香农定理则不允许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无限大。2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 在传输数据之前,电路交换先要建立一条逻辑连接 采用报文交换时,报文的内容不一定按顺序到达目的结点 电路交换比分组交换的实时性好 报
37、文交换方式适合交互式通信(分数:1.00)A.、B.、 C.、D仅解析:解析 :电路交换建立的是一条物理连接,而虚电路建立的才是逻辑连接,故错误。 :报文交换是中间结点对整个报文存储转发,报文内容一定是顺序到达,故错误。 :电路交换无须存储转发,属于直通的,故比分组交换的实时性好,故正确。 :报文交换在中间结点需要对整个报文进行存储转发,导致延时较长,因此不适合交互式通信,故错误。25.市话网在数据传输期间,在源结点与目的结点之间有一条利用中间结点构成的物理通路。这种市话网采用_技术。(分数:1.00)A.报文交换B.电路交换 C.分组交换D.数据交换解析:解析 由于电路交换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
38、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故市话网采用的是电路交换。26.分组交换对报文交换的主要改进是_。(分数:1.00)A.传输单位更小且有固定的最大长度 B.传输单位更大且有固定的最大长度C.差错控制更完善D.路由算法更简单解析:解析 相对于报文交换而言,分组交换将整个报文分为多个等长的分组进行传送。C 选项与 D 选项属于干扰项。27.下列_不是数据报服务的特点。(分数:1.00)A.每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B.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结点可能出现乱序、丢失的现象C.在每次数据传输前必须在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建立一条逻辑
39、连接 D.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能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解析:解析 数据报服务无须建立连接,故 C 选项错误。可以将整个报文看成一个班级,每个同学看成一个分组。现在给每个同学相同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大家按照各自的方法去寻找这个目的地址。先出去的同学可能会晚到,甚至找不到目的地址(即乱序、丢失的现象)。当然,每个到达目的地的同学很有可能经过不同的地方(不同分组可能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28.虚电路属于_。(分数:1.00)A.电路交换B.报文交换C.分组交换 D.混合交换解析:解析 分组交换分为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方式和无连接的数据报方式。29.在电缆中采用屏蔽技术可以带来的好处是_。(分数:1.00)A
40、.减少信号衰减B.减少电磁干扰辐射 C.减少物理损坏D.减少电缆的阻抗解析:解析 因为电缆中通过的电流比较大,以至于产生较大的电磁场,为了不影响其他的元件,所以加屏蔽层可以将这种电磁场屏蔽在电缆内。30.10Base-T 是指_。(分数:1.00)A.10M 波特率,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B.10Mbit/s,使用数字信号,使用双绞线 C.10M 波特率,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D.10Mbit/s,使用模拟信号,使用双绞线解析:解析 10 表示每秒传输 10Mbit 数据,因此是 10Mbit/s。Base 表示采用基带型号传输(基带传输使用数字信号),T 表示使用了双绞线(Twisted
41、-pair)。31.单模光纤的通信能力一般比多模光纤_。(分数:1.00)A小B大 C.可大可小D.相同解析:解析 单模光纤不像多模光纤会色散,即单模光纤衰减较小,适合远距离传输,故单模光纤的通信能力一般比多模光纤大。32.用一根同轴电缆互连主机构建以太网,则主机间的通信方式为_。(分数:1.00)A.全双工B.半双工 C.单工D.不确定解析:解析 以太网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信息,但同一时间只能允许一台主机发送信息,否则各主机之间就会互相干扰,因此主机间的通信方式是半双工。33.关于多模光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分数:1.00)A.传输光信号的原理是光的全反射特性B.光源为发光二极管C.纤芯的
42、直径比光波的波长还要大D.适合远距离传输 解析:解析 多模光纤利用光的全反射特性传输光信号,纤芯的直径比光波的波长还要大,其光源为发光二极管。由于光脉冲在多模光纤中传输会逐渐展宽,造成失真,因此多模光纤只适合于近距离传输。34.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_。(分数:1.00)A.双绞线B.同轴电缆C.光纤 D.微波解析:二、综合应用题(总题数:6,分数:66.00)35.什么叫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如果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 1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输速率为2.010 5 km/s,数据长度为 1000B,数据发送速率为 100kbit/s,试计算它的
43、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分数:11.00)_正确答案:()解析:答案要点 发送时延是指节点在发送数据时使数据块从节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宽度=1000B8/(100103)=0.08s。 传播时延是指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信号在媒体上的传输速率=10km/(2105km/s)=0.00005s。36.速率为 9600bit/s 的调制解调器,若采用一位起始位、一位停止位且无校验位的异步传输方式,试计算 2min 内最多能传输多少个汉字(双字节)? (分数:11.00)_正确答案:()解析:答案要点 第一步:计算
44、2min 内传输的总位数为 9600bit/s120s=1152000bit。 第二步:在异步传输中,每传输一个字符(一个字节)都需要在字符前加一个起始位,以及在字符结束时加一个停止位。由于每个汉字用双字节表示,所以在给定的异步传输方式下每个汉字需传输的位数为(8+1+1)2bit=20bit。 第三步:可以求得 2min 内传输的汉字字数为 1152000bit/20bit=57600(个)。37.一个网络系统的协议结构有 N 层,应用程序产生 M 字节长的报文,网络软件在每层都加上 h 个字节长的协议头,那么信息传输时,协议头信息在网络带宽中所占的比率是多少? (分数:11.00)_正确答案:()解析:答案要点 一个网络系统的协议结构有 N 层,每层都加上 h 个字节长的协议头,共加入协议头的长度为 hN,因此实际信息传输量为 M+hN,协议头信息在网络带宽中所占的比率为:Nh/(M+hN)。38.试在下列条件下比较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假设要传送的报文共 x 比特。从源点到终点共经过 k 段链路,每段链路的传播时延为 d 秒,数据传输速率为 b 比特/秒。在电路交换时电路的建立时间为 s 秒。在分组交换时分组长度为 p 比特,且各结点的排队等待时间可忽略不计。试问在什么条件下,分组交换的时延比电路交换的要小? (分数:11.0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