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9809       资源大小:72.50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1及答案解析.doc

    1、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冯诺依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_。(分数:2.00)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C.堆栈操作D.存储器按内部选择地址2.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系统是指_,没有外部存储器的计算机监控程序可以存放在中。(分数:2.00)A.RAM,CPUB.ROM,RAMC.主存储器,RAM 和 ROMD.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ROM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通常可划分为电路逻辑层、微体系结构层、指令系统层、操作系统层、汇编语言层、高级语言层等 6 层结构。

    2、层次之间的依存关系是_。(分数:2.00)A.上下层都无关B.上一层实现对下一层的功能扩展,而下一层与上一层无关C.上一层实现对下一层的功能扩展,下一层是实现上一层的基础D.上一层与下一层无关,而下一层是实现上一层的基础4.计算机经历了从器件角度划分的四代发展历程,但从系统结构来看,至今为止绝大多数计算机仍是_式计算机。(分数:2.00)A.实时处理B.智能化C.并行D.冯诺依曼5.下列选项中不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最根本特征的是_。(分数:2.00)A.以运算器为中心B.指令并行执行C.存储器按地址访问D.数据以二进制编码,并采用二进制运算6.带有处理器的设备一般称为_设备。(分数:2.00)

    3、A.智能化B.交互式C.远程通信D.过程控制7.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是指_。(分数:2.00)A.输入/输出设备B.外存储器C.远程通信设备D.除了 CPU 和内存以外的其他设备8.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_。(分数:2.00)A.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B.外部设备和主机C.主机和实用程序D.配套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9.至今为止,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仍以二进制方式表示的理由是_。(分数:2.00)A.节约元件B.运算速度快C.由物理器件的性能决定D.信息处理方便10.20 世纪 6070 年代,在美国的_州,出现了一个地名叫硅谷,该地主要工业是_,它也是_的发源地。(分数:2.00)A.马萨诸塞,硅矿

    4、产地,通用计算机B.加利福尼亚,微电子工业,通用计算机C.加利福尼亚,硅生产基地,小型计算机和微处理机D.加利福尼亚,微电子工业,微处理机11.对计算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的是_。(分数:2.00)A.牛顿、维纳、图灵B.莱布尼茨、布尔、图灵C.巴贝奇、维纳、麦克斯韦D.莱布尼茨、布尔、克柴12.我国在_年研制成功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第一台晶体管数字计算机于_年完成。(分数:2.00)A.1946,1958B.1950,1968C.1958,1961D.1959,196513.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分数:2.00)A.逻辑运算B.算术运算C.逻辑运算与算术运算D.初等函数的运算14.下列关

    5、于“兼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通用性,通常在同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间存在B.指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通用性,即它们在任何计算机间可以通用C.指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通用性,通常在同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间通用D.指软件在不同系列计算机中可以通用,而硬件不能通用15.关于 CPU 主频、CPI、MIPS、MFLOPS 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CPU 主频是指 CPU 系统执行指令的频率,CPI 是执行一条指令平均使用的频率B.CPI 是执行一条指令平均使用 CPU 时钟的个数,MIPS 描述一条 CPU 指令C.MIPS 是描述 CPU 执行

    6、指令的频率,MFLOPS 是计算机系统的浮点数指令D.CPU 主频指 CPU 系统使用的时钟脉冲频率,CPI 指平均每条指令执行所需 CPU 时钟的个数16.原码加减交替除法又称为不恢复余数法,因此_。(分数:2.00)A.不存在恢复余数的操作B.当某一步运算不够减时,做恢复余数的操作C.仅当最后一步余数为负时,做恢复余数的操作D.当某一步余数为负时,做恢复余数的操作17.已知一个 8 位寄存器的数值为 11001010,将该寄存器小循环左移一位后,结果为_。(分数:2.00)A.01100101B.10010100C.10010101D.0110010018.如果 X 为负数,由 X 补 求

    7、-X 补 是将_?(分数:2.00)A.补各值保持不变B.补符号位变反,其他各位不变C.补除符号位外,各位变反,末位加 1D.补连同符号位一起各位变反,末位加 119.若采用双符号位,则发生正溢的特征是:双符号位为_。(分数:2.00)A.00B.01C.10D.1120.加法器中每一位的进位生成信号 g 为_。(分数:2.00)A.xiyiB.xiyiC.xiyiciD.xi+yi+ci21.长度相同但格式不同的两种浮点数,假设前者阶码长、尾数短,后者阶码短、尾数长,其他规定均相同,则_。(分数:2.00)A.两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和精度相同B.前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但精度低C.后者可表示的数

    8、的范围大且精度高D.前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且精度高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采用变形补码进行加/减法运算可以避免溢出B.只有定点数运算才可能溢出,浮点数运算不会产生溢出C.定点数和浮点数运算都有可能产生溢出D.两个正数相加时一定产生溢出23.按其数据流的传递过程和控制节拍来看,阵列乘法器可认为是_。(分数:2.00)A.全串行运算的乘法器B.全并行运算的乘法器C.串-并行运算的乘法器D.并-串行运算的乘法器24.关于模 4 补码,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模 4 补码与模 2 补码不同,它更容易检查乘除运算中的溢出问题B.每个模 4 补码存储时,只要存

    9、1 个符号位C.存储每个模 4 补码时,需要存 2 个符号位D.模 4 补码,在算术与逻辑部件中为 1 个符号位25.下列各种数制的数中最小的数是_。(分数:2.00)A.(101001)2B.(101001)BCDC.(52)8D.(233)H26.将十进制数 15/2 表示成二进制浮点规格化数(阶符 l 位,阶码 2 位,数符 1 位,尾数 4 位)是_。(分数:2.00)A.01101111B.01101110C.01111111D.1111111127.十进制数 5 的单精度浮点数 IEEE754 代码为_。(分数:2.00)A.0100000010100000000000000000

    10、0000B.10000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C.01100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D.11000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28.能发现两位错误并能纠正一位错误的编码是_。(分数:2.00)A.CRC 码B.海明码C.偶校验码D.奇校验码29.两个补码数相加,只有在最高位相同时才会有可能产生溢出,在最高位不同时_。(分数:2.00)A.有可能产生溢出B.会产生溢出C.一定不会产生溢出D.不一定会产生溢出30.针对 8 位二进制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127 的补码为 1000000

    11、0B.-127 的反码等于 0 的移码C.+1 的移码等于-127 的反码D.0 的补码等于-1 的移码31.关于定点、浮点表示法在表示范围与精度两个方面,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假设定点数与浮点数的字长相同,浮点表示法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与定点数相同B.假设定点数与浮点数的字长不同,浮点表示法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一定大于定点数C.对字长相同的定点数和浮点数来说,浮点数虽然扩大了数的表示范围,但精度降低D.对字长相同的定点数和浮点数来说,浮点数虽然精度升高,但表示范围减小32.计算机中常采用下列几种编码表示数据,其中,0 编码相同的是_。 原码 反码 补码 移码(分数:2.00)

    12、A.和B.和C.和D.和33.如果 X 为负数,则已知X 补 ,求-X 补 的方法是_。(分数:2.00)A.补各值保持不变B.补符号位变反,其他各位不变C.补除符号位外,各位变反,末位加 1D.补连同符号位一起各位变反,末位加 134.在补码加法运算时,产生溢出的情况是_。 两个操作数的符号位相同,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与操作数相同 两个操作数的符号位相同,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与操作数不同 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和最高数位不同时产生进位 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和最高数位同时产生进位 运算时采用双符号位,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相同 运算时采用双符号位,运

    13、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不同(分数:2.00)A.,B.,C.,D.,35.如果一个高速缓冲系统中,主存的容量为 12MB,Cache 的容量为 400KB,则该存储系统的总容量为_。(分数:2.00)A.12MB+400KBB.12MBC.400KBD.12MB-400KB36.当访问 Cache 系统失效时,通常不仅主存向 CPU 传送信息,同时还需要将信息写入 Cache,在此过程中传送和写入信息的数据宽度各为_。(分数:2.00)A.块、页B.字、字C.字、块D.块、块37.主存储器速度的表示中,T A (存取时间)与 T C (存取周期)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_。(分数:2.00)A.TATC

    14、B.TATCC.TA=TCD.不确定38.若存储周均为 250ns,每次读出 16 位,则陔存储器的数据传送率为_。(分数:2.00)A.4106BpsB.4MBpsC.8106BpsD.8MBps39.某一 SRAM 芯片,其容量为 10248 位,除电源和接地端外,该芯片引脚的最小数目为_。(分数:2.00)A.21B.22C.25D.340.在 Cache 存储器系统中,当程序正在执行时,由_完成地址变换。(分数:2.00)A.程序员B.硬件C.硬件和软件D.操作系统41.在下列 Cache 替换算法中,比较好的一种是_。(分数:2.00)A.随机法B.先进先出法C.后进先出法D.近期最

    15、少使用法42.采用页式内存管理某虚拟存储器,使用 LRU 页面替换算法,假定内存容量为 4 个页面,且开始时是空的,考虑下面的页面访问地址流(每次访问在一个时间单位中完成),1,8,1,7,8,2,7,2,1,8,3,8,2,1,3,1,7,1,3,7,则页面命中次数是_。(分数:2.00)A.24B.14C.16D.643.一般存储系统由三级组成(不计 CPU 内的寄存器级),关于各级存储器的作用速度及容量,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主存存放正在 CPU 中运行的程序,速度较快,容量较大B.Cache 存放当前访问频繁的数据,特点是速度最快,容量较小C.外存存放需联机保存但

    16、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容量很大而速度很慢D.外存存放需联机保存但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容量很大且速度很快44.关于静态存储器、动态存储器,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通常静态存储器依靠电容上暂存电荷来存储信息,电容上有电荷为 1,无电荷为 0B.动态存储器依靠双稳态电路的两个稳定状态来分别存储 0 和 1C.静态存储器速度较慢,但集成度稍高,动态存储器速度稍快,但集成度低D.静态存储器速度较快,但集成度较低,动态存储器速度稍慢,但集成度高45.关于 Cache 的 3 种基本映像方式,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Cache 的地址映像有全相联、页相联、多路组相联

    17、等 3 种基本映像方式B.全相联映像方式,主存单元与 Cache 单元随意对应,线路过于复杂,成本太高C.多路组相联映像,是全相联映像和页相联映像的一种折中方案,有利于提高命中率D.多路组相联映像,是全相联映像和页相联映像的一种折中方案,有利于提高失效率46.某存储器容量为 32K16 位,则_。(分数:2.00)A.地址线为 16 根,数据线为 32 根B.地址线为 32 根,数据线为 16 根C.地址线为 15 根,数据线为 16 根D.地址线为 15 根,数据线为 32 根47.为使虚存系统有效地发挥其预期的作用,所运行的程序应具有的特性是_。(分数:2.00)A.不应含有过多的 I/O

    18、 操作B.大小不应超过实际的内存容量C.应具有较好的局部性D.顺序执行的指令不应过多48.在 Cache 中,常用的替换策略有:随机法 RAND、先进先出法 FIFO、近期最少使用法 LRU,其中与局部性原理相关的是_。(分数:2.00)A.随机法 RANDB.近期最少使用法 LRUC.先进先出法 FIFOD.以上都不是49.虚拟存储器管理方式常用的有段式、页式和段页式,对它们在与主存交换信息时的单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段式采用“页”B.页式采用“块”C.段页式采用“段”和“页”D.页式和段页式采用“页”50.在 Cache 中,常用的更新策略有:写直达法、写回法和按写分

    19、配法、不按写分配法,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读操作时,写直达法和写回法在命中时运用B.写操作时,写回法和按写分配法在命中时运用C.读操作时,写直达法和按写分配法在失效时运用D.写操作时,按写分配法和不按写分配法在失效时运用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1 答案解析(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冯诺依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_。(分数:2.00)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D.存储器按内部选择地址解析:2.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系统是指_,没有外部存储器的计算机监控程序可以存

    20、放在中。(分数:2.00)A.RAM,CPUB.ROM,RAMC.主存储器,RAM 和 ROMD.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ROM 解析:3.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通常可划分为电路逻辑层、微体系结构层、指令系统层、操作系统层、汇编语言层、高级语言层等 6 层结构。层次之间的依存关系是_。(分数:2.00)A.上下层都无关B.上一层实现对下一层的功能扩展,而下一层与上一层无关C.上一层实现对下一层的功能扩展,下一层是实现上一层的基础 D.上一层与下一层无关,而下一层是实现上一层的基础解析:4.计算机经历了从器件角度划分的四代发展历程,但从系统结构来看,至今为止绝大多数计算机仍是_式计算机。(分数:2.0

    21、0)A.实时处理B.智能化C.并行D.冯诺依曼 解析:5.下列选项中不是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最根本特征的是_。(分数:2.00)A.以运算器为中心B.指令并行执行 C.存储器按地址访问D.数据以二进制编码,并采用二进制运算解析:6.带有处理器的设备一般称为_设备。(分数:2.00)A.智能化 B.交互式C.远程通信D.过程控制解析:7.计算机的外围设备是指_。(分数:2.00)A.输入/输出设备B.外存储器C.远程通信设备D.除了 CPU 和内存以外的其他设备 解析:8.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应包括_。(分数:2.00)A.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B.外部设备和主机C.主机和实用程序D.配套的硬件设备和

    22、软件系统 解析:9.至今为止,计算机中的所有信息仍以二进制方式表示的理由是_。(分数:2.00)A.节约元件B.运算速度快C.由物理器件的性能决定 D.信息处理方便解析:10.20 世纪 6070 年代,在美国的_州,出现了一个地名叫硅谷,该地主要工业是_,它也是_的发源地。(分数:2.00)A.马萨诸塞,硅矿产地,通用计算机B.加利福尼亚,微电子工业,通用计算机C.加利福尼亚,硅生产基地,小型计算机和微处理机D.加利福尼亚,微电子工业,微处理机 解析:11.对计算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的是_。(分数:2.00)A.牛顿、维纳、图灵B.莱布尼茨、布尔、图灵 C.巴贝奇、维纳、麦克斯韦D.莱布尼茨、

    23、布尔、克柴解析:12.我国在_年研制成功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第一台晶体管数字计算机于_年完成。(分数:2.00)A.1946,1958B.1950,1968C.1958,1961D.1959,1965 解析:13.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进行_。(分数:2.00)A.逻辑运算B.算术运算C.逻辑运算与算术运算 D.初等函数的运算解析:14.下列关于“兼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之间的通用性,通常在同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间存在B.指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通用性,即它们在任何计算机间可以通用C.指计算机软件或硬件的通用性,通常在同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间通用 D.指

    24、软件在不同系列计算机中可以通用,而硬件不能通用解析:15.关于 CPU 主频、CPI、MIPS、MFLOPS 说法正确的是_。(分数:2.00)A.CPU 主频是指 CPU 系统执行指令的频率,CPI 是执行一条指令平均使用的频率B.CPI 是执行一条指令平均使用 CPU 时钟的个数,MIPS 描述一条 CPU 指令C.MIPS 是描述 CPU 执行指令的频率,MFLOPS 是计算机系统的浮点数指令 D.CPU 主频指 CPU 系统使用的时钟脉冲频率,CPI 指平均每条指令执行所需 CPU 时钟的个数解析:16.原码加减交替除法又称为不恢复余数法,因此_。(分数:2.00)A.不存在恢复余数的

    25、操作B.当某一步运算不够减时,做恢复余数的操作C.仅当最后一步余数为负时,做恢复余数的操作 D.当某一步余数为负时,做恢复余数的操作解析:解析 在用原码加、减交替法运算时,商的符号位是由除数和被除数的符号位异或来决定的,商的数值是由除数和被除数的绝对值通过加、减交替运算得到的。由于除数和被除数取的都是绝对值,那么最终的余数应是正数。如果最后一步余数为负,则应将该余数加上除数,将余数恢复为正数,称为恢复余数。17.已知一个 8 位寄存器的数值为 11001010,将该寄存器小循环左移一位后,结果为_。(分数:2.00)A.01100101B.10010100C.10010101 D.011001

    26、00解析:解析 小循环左移,每次左移一位,最高位进入最低位和标志寄存器 C 位。18.如果 X 为负数,由 X 补 求-X 补 是将_?(分数:2.00)A.补各值保持不变B.补符号位变反,其他各位不变C.补除符号位外,各位变反,末位加 1D.补连同符号位一起各位变反,末位加 1 解析:解析 不论 X 是正数还是负数,由X 补 求-X 补 的方法是对X 补 求补,即连同符号位一起按位取反,末位加 1。19.若采用双符号位,则发生正溢的特征是:双符号位为_。(分数:2.00)A.00B.01 C.10D.11解析:解析 采用双符号位时,第一符号位表示最终结果的符号,第二符号位表示运算结果是否溢出

    27、。当第二位和第一位符号相同,则未溢出;不同,则溢出。若发生正溢出,则双符号位为 01,若发生负溢出,则双符号位为 10。20.加法器中每一位的进位生成信号 g 为_。(分数:2.00)A.xiyiB.xiyi C.xiyiciD.xi+yi+ci解析:解析 在设计多位的加法器时,为了加快运算速度而采用了快速进位电路,即加法器的每一位都生成两个信号即进位生成信号 g 和进位传播信号 p,其中 g 和 p 定义为:g i =x i y i ,p=x i y i 。21.长度相同但格式不同的两种浮点数,假设前者阶码长、尾数短,后者阶码短、尾数长,其他规定均相同,则_。(分数:2.00)A.两者可表示

    28、的数的范围和精度相同B.前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但精度低 C.后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且精度高D.前者可表示的数的范围大且精度高解析: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采用变形补码进行加/减法运算可以避免溢出B.只有定点数运算才可能溢出,浮点数运算不会产生溢出C.定点数和浮点数运算都有可能产生溢出 D.两个正数相加时一定产生溢出解析:23.按其数据流的传递过程和控制节拍来看,阵列乘法器可认为是_。(分数:2.00)A.全串行运算的乘法器B.全并行运算的乘法器 C.串-并行运算的乘法器D.并-串行运算的乘法器解析:24.关于模 4 补码,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模

    29、4 补码与模 2 补码不同,它更容易检查乘除运算中的溢出问题B.每个模 4 补码存储时,只要存 1 个符号位 C.存储每个模 4 补码时,需要存 2 个符号位D.模 4 补码,在算术与逻辑部件中为 1 个符号位解析:解析 模 4 补码具有模 2 补码的全部优点而且容易检查加减运算中的溢出问题。有必要指出,存储每个模 4 的补码时,只要存一个符号位,因为任何一个正确的数值,其模 4 补码的两个符号位总是相同的。只在把两个模 4 补码的数送往算术与逻辑部件完成加减计算时,才把每个数的符号位的值同时送到算术与逻辑部件的两位符号位,即只在算术与逻辑部件中采用双符号位。25.下列各种数制的数中最小的数是

    30、_。(分数:2.00)A.(101001)2B.(101001)BCD C.(52)8D.(233)H解析:26.将十进制数 15/2 表示成二进制浮点规格化数(阶符 l 位,阶码 2 位,数符 1 位,尾数 4 位)是_。(分数:2.00)A.01101111 B.01101110C.01111111D.11111111解析:27.十进制数 5 的单精度浮点数 IEEE754 代码为_。(分数:2.00)A.01000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 B.10000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C.011000001010000000000000

    31、00000000D.11000000101000000000000000000000解析:28.能发现两位错误并能纠正一位错误的编码是_。(分数:2.00)A.CRC 码B.海明码 C.偶校验码D.奇校验码解析:29.两个补码数相加,只有在最高位相同时才会有可能产生溢出,在最高位不同时_。(分数:2.00)A.有可能产生溢出B.会产生溢出C.一定不会产生溢出 D.不一定会产生溢出解析:30.针对 8 位二进制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127 的补码为 10000000B.-127 的反码等于 0 的移码 C.+1 的移码等于-127 的反码D.0 的补码等于-1 的移码

    32、解析:31.关于定点、浮点表示法在表示范围与精度两个方面,下面叙述正确的是_。(分数:2.00)A.假设定点数与浮点数的字长相同,浮点表示法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与定点数相同B.假设定点数与浮点数的字长不同,浮点表示法所能表示的数值范围一定大于定点数C.对字长相同的定点数和浮点数来说,浮点数虽然扩大了数的表示范围,但精度降低 D.对字长相同的定点数和浮点数来说,浮点数虽然精度升高,但表示范围减小解析:32.计算机中常采用下列几种编码表示数据,其中,0 编码相同的是_。 原码 反码 补码 移码(分数:2.00)A.和B.和C.和 D.和解析:解析 假设字长为 8 位, +0 原 =00000000,

    33、-0 原 =10000000; +0 反 =00000000,-0 反 =11111111; +0 补 =00000000,-0 补 =00000000; +0 移 =10000000,-0 移 =10000000; 对于真值 0,原码和反码各有两种不同的表示形式,而补码和移码只有唯一的一种表示形式。正因为补码和移码 0 的表示形式唯一,才使得补码和移码比原码和反码能够表示的负数个数多一个。33.如果 X 为负数,则已知X 补 ,求-X 补 的方法是_。(分数:2.00)A.补各值保持不变B.补符号位变反,其他各位不变C.补除符号位外,各位变反,末位加 1D.补连同符号位一起各位变反,末位加

    34、1 解析:解析 -X 补 被称为X 补 的机器负数,由X 补 求-X 补 的过程称为对X 补 变补(求补),这是做减法运算时必须要完成的操作。不管 X 的真值为正或为负,已知X 补 求-X 补 的方法是:X 补 连同符号位一起各位变反,末位加 1。X 补 表示的真值如果是正数,则变补后-X 补 所表示的真值变为负数;反过来,x 补 表示的真值如果是负数,则-X 补 所表示的真值变为正数。此题容易错选选项 C。如果除符号位外,各位变反,末位加 1,得到的是X 原 ,而不是-X 补 ,且只有 X 为负数时成立。34.在补码加法运算时,产生溢出的情况是_。 两个操作数的符号位相同,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

    35、,结果的符号位与操作数相同 两个操作数的符号位相同,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与操作数不同 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和最高数位不同时产生进位 运算时采用单符号位,结果的符号位和最高数位同时产生进位 运算时采用双符号位,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相同 运算时采用双符号位,运算结果的两个符号位不同(分数:2.00)A.,B.,C., D.,解析:解析 常用的溢出判断方法主要有三种:采用一个符号位、采用进位位和变形补码。 采用一个符号位的溢出条件为:结果的符号位与操作数符号位不同。 采用进位位的溢出条件为:结果的符号位和最高数位不同时产生进位。 采用双符号位(变形补码)的溢出条件为:运算结果

    36、的两个符号位不同。35.如果一个高速缓冲系统中,主存的容量为 12MB,Cache 的容量为 400KB,则该存储系统的总容量为_。(分数:2.00)A.12MB+400KBB.12MB C.400KBD.12MB-400KB解析:解析 多级结构的存储系统不是各层次孤立工作的,三级结构的存储系统是围绕主存储器来组织,统一管理和调度的存储器系统,它们既是一个整体,又要遵循系统运行的原理,其中包括包含性原则。由于 Cache 中存放的是主存中某一部分信息的复制品,所以不能认为总容量为 2 个层次容量的简单相加。36.当访问 Cache 系统失效时,通常不仅主存向 CPU 传送信息,同时还需要将信息

    37、写入 Cache,在此过程中传送和写入信息的数据宽度各为_。(分数:2.00)A.块、页B.字、字C.字、块 D.块、块解析:解析 一个块通常由若干个字组成,这样下次访问才有可能在 Cache 中进行。37.主存储器速度的表示中,T A (存取时间)与 T C (存取周期)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_。(分数:2.00)A.TATCB.TATC C.TA=TCD.不确定解析:解析 (1)答案 D 当然大家不会选,正确的答案应该是 B,但如果对它们的定义不清楚,就会误选D。 (2)主存储器速度有 3 个相关的表示,它们有着一定的关联。 存取时间(T A )从存储器读出或写入一次信息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存

    38、取周期(T C )连续两次访问存储器之间所必需的最短时间间隔。 数据传输率:单位时间可存取信息的总量(数据传输率、传输带宽、数据吞吐率),带宽的单位通常为b/s。 (3)对 T C 一般有:T C =T A +T r ,T r 为复原时间:对 SRAM 指存取信息的稳定时间,对 DRAM 指刷新的又一次存取时间。38.若存储周均为 250ns,每次读出 16 位,则陔存储器的数据传送率为_。(分数:2.00)A.4106BpsB.4MBpsC.8106Bps D.8MBps解析:解析 计算带宽的频度相对较高,也可能在其他题目中出现。计算时,将存储周期 250ns 换算为其倒数 25010 -9

    39、 s;每个存储周期可读出 16 位,为两个字节,则数据传送率为:2B/(25010 -9 s),即 810 6 Bps。39.某一 SRAM 芯片,其容量为 10248 位,除电源和接地端外,该芯片引脚的最小数目为_。(分数:2.00)A.21 B.22C.25D.3解析:解析 芯片容量为 10248 位:1024 说明芯片容量为 1024B,故地址线为 10 位才能译码出 1024B单元;8 位说明数据项是 8 位,再加上片选端和读/写控制线(读控制为 RD 或 OE 选一),故引脚最小数目为 10+8+1+1+1=21,选 A;如果是 DRAM,因为采用地址复用,则地址线可以减少一半。40

    40、.在 Cache 存储器系统中,当程序正在执行时,由_完成地址变换。(分数:2.00)A.程序员B.硬件 C.硬件和软件D.操作系统解析:41.在下列 Cache 替换算法中,比较好的一种是_。(分数:2.00)A.随机法B.先进先出法C.后进先出法D.近期最少使用法 解析:解析 在 Cache 替换算法中,随机法是随机地确定替换的存储单元,先进先出法是替换最早调入的存储单元,它们都没有根据程序访存局部性原理,命中率较低;近期最少使用法比较正确地利用了程序访存局部性原理,替换出近期用得最少的存储块,命中率较高,是一种比较好的替换算法。而后进先出法不属于 Cache 所使用的替换算法,此法在堆栈

    41、结构中使用。42.采用页式内存管理某虚拟存储器,使用 LRU 页面替换算法,假定内存容量为 4 个页面,且开始时是空的,考虑下面的页面访问地址流(每次访问在一个时间单位中完成),1,8,1,7,8,2,7,2,1,8,3,8,2,1,3,1,7,1,3,7,则页面命中次数是_。(分数:2.00)A.24B.14 C.16D.6解析:解析 可画一张表,并检查等效情况,很容易得知为 14。43.一般存储系统由三级组成(不计 CPU 内的寄存器级),关于各级存储器的作用速度及容量,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主存存放正在 CPU 中运行的程序,速度较快,容量较大B.Cache 存放当

    42、前访问频繁的数据,特点是速度最快,容量较小C.外存存放需联机保存但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容量很大而速度很慢 D.外存存放需联机保存但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容量很大且速度很快解析:解析 主存存放正在 CPU 运行的程序和数据,速度较快,容量较大;Cache 存放当前访问频繁的内容,是主存部分内容的复制品,特点是速度最快、容量较小;外存存放需联机保存但暂不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容量很大而速度很慢。44.关于静态存储器、动态存储器,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通常静态存储器依靠电容上暂存电荷来存储信息,电容上有电荷为 1,无电荷为 0B.动态存储器依靠双稳态电路的两个稳定状态来分别存储

    43、0 和 1C.静态存储器速度较慢,但集成度稍高,动态存储器速度稍快,但集成度低D.静态存储器速度较快,但集成度较低,动态存储器速度稍慢,但集成度高 解析:解析 静态存储器依靠双稳态电路的两个稳定状态来分别存储 0 和 1。动态存储器依靠电容上暂存电荷来存储信息,电容上有电荷为 1,无电荷为 0。前者速度较快,不需动态刷新,但集成度稍低,功耗大,单位价格高;后者集成度高,功耗小,单位价格较低,需刷新,故速度慢。45.关于 Cache 的 3 种基本映像方式,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Cache 的地址映像有全相联、页相联、多路组相联等 3 种基本映像方式B.全相联映像方式,主存

    44、单元与 Cache 单元随意对应,线路过于复杂,成本太高 C.多路组相联映像,是全相联映像和页相联映像的一种折中方案,有利于提高命中率D.多路组相联映像,是全相联映像和页相联映像的一种折中方案,有利于提高失效率解析:解析 Cache 存储器通常使用 3 种地址映像方式,它们是全相联映像、直接映像、多路组相联映像方式。 (1)全相联映像方式,主存单元与 Cache 单元随意对应,有最大的使用灵活性,但地址标志字段位数多,比较地址时可能要与所有单元比较,线路过于复杂,成本太高,只用于 Cache 容量很小的情况。 (2)直接映像方式,一个主存单元只与一个 Cache 单元硬性对应,有点死板,影响

    45、Cache 容量的有效使用效率,即影响命中率。但地址比较线路最简单,比较常用。 (3)多路组相联映像方式,一个主存单元可以与多个(2ache 单元有限度的随意对应,是全相联映像和直接映像的一种折中方案,有利于提高命中率,地址比较线路也不太复杂,是比较好的一种选择。46.某存储器容量为 32K16 位,则_。(分数:2.00)A.地址线为 16 根,数据线为 32 根B.地址线为 32 根,数据线为 16 根C.地址线为 15 根,数据线为 16 根 D.地址线为 15 根,数据线为 32 根解析:47.为使虚存系统有效地发挥其预期的作用,所运行的程序应具有的特性是_。(分数:2.00)A.不应

    46、含有过多的 I/O 操作B.大小不应超过实际的内存容量C.应具有较好的局部性 D.顺序执行的指令不应过多解析:48.在 Cache 中,常用的替换策略有:随机法 RAND、先进先出法 FIFO、近期最少使用法 LRU,其中与局部性原理相关的是_。(分数:2.00)A.随机法 RANDB.近期最少使用法 LRU C.先进先出法 FIFOD.以上都不是解析:49.虚拟存储器管理方式常用的有段式、页式和段页式,对它们在与主存交换信息时的单位的表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段式采用“页”B.页式采用“块”C.段页式采用“段”和“页”D.页式和段页式采用“页” 解析:50.在 Cache 中,常用的更新策略有:写直达法、写回法和按写分配法、不按写分配法,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_。(分数:2.00)A.读操作时,写直达法和写回法在命中时运用B.写操作时,写回法和按写分配法在命中时运用C.读操作时,写直达法和按写分配法在失效时运用D.写操作时,按写分配法和不按写分配法在失效时运用 解析: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组成原理-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