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内存管理(一)及答案解析(总分:1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以下不是存储管理处理的功能有 _ 。(分数:2.00)A.为每个程序安排内存空间B.决定哪个进程的程序和数据切换到内存中C.保护运行程序不受干扰D.将运行中程序的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2._ 存储管理方式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一组地址连续的内存单元。(分数:2.00)A.分区式B.分页式C.分段式D.段页式3.分区分配内存管理方式的主要保护措施是 _ 。 A界地址保护 B程序代码保护 C数据保护 D栈保护 (分数:2.00)A.B.C.D.4.在可
2、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 _ 进行排列。(分数:2.00)A.地址从大到小B.地址从小到大C.尺寸从大到小D.尺寸从小到大5.在动态分区式内存管理中,倾向优先使用低地址部分空闲区的算法是 _ ;每次分配时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区分配给进程的算法是 _ ;尽可能不留下碎片空间的算法是 _ 。(分数:2.00)A.最佳适应算法B.最坏适应算法C.循环适应算法D.最先适应算法6.段式存储管理中的逻辑地址格式是 _ 地址。(分数:2.00)A.线性B.一维C.二维D.三维7.一个分段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长度为 32 位,其中段号占 8 位,则最大段长是 _ 。(分数
3、:2.00)A.28 字节B.216 字节C.224 字节D.232 字节8.若处理器有 32 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 _ 字节。(分数:2.00)A.2GB.4GC.100KD.640K9.逻辑地址就是( )。(分数:2.00)A.用户地址B.相对地址C.物理地址D.绝对地址10.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做 _ 。(分数:2.00)A.编译B.连接C.运行D.重定位11.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装入的作业,在作业执行过程中 _ 进行地址转换。(分数:2.00)A.由软件和硬件相互配合B.由软件独立C.只需要硬件D.不需要12.下面的存储管理方案中, _ 方式可以采用静态重定位。
4、(分数:2.00)A.固定分区B.可变分区C.页式D.段式13.要保证一个程序在主存中被改变了存放位置后仍能正确执行,则对主存空间应采用 _ 技术。(分数:2.00)A.静态重定位B.动态重定位C.动态分配D.静态分配14.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 _ 中进行的。(分数:2.00)A.编译过程B.装入过程C.链接过程D.执行过程15.存储管理中地址重定位必须在 CPU 中设置专门寄存器,而 _ 不是此类寄存器。(分数:2.00)A.基址寄存器B.界限寄存器C.页表控制寄存器D.程序计数器16.在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页面的大小与可能产生的缺页中断次数 _ 。(分数:2.00)A.成正比B.成反比C.
5、无关D.相同17.可重定位内存分区分配目的为 _ 。(分数:2.00)A.解决碎片问题B.便于多作业共享内存C.回收空白区方便D.摆脱用户干预。18.以下存储管理技术中,支持虚拟存储器的技术是 _ 。(分数:2.00)A.动态分区法B.可重定位分区法C.请求分页技术D.对换技术19.属于内存连续分配方式的是 _ 。(分数:2.00)A.固定分区分配方式B.分段存储管理方式C.分页存储管理方式D.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20.的存储器管理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存储器分配时的“外零头”问题。(分数:2.00)A.固定分区B.可变式分区C.页式D.段式21.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这个理论的基本含义
6、是程序执行时往往会()访问内存储器。程序的()表现在()和()上。()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存储单元可能马上就又要被访问。()是指马上被访问的单元,其附近的单元也可能马上被访问。 根据这个理论,。Denning 提出了工作集理论。工作集是进程运行时被频繁地访问的页面集合。在进程运行时,如果它的工作页面都在()器内,能够使该进程有效地运行,否则会出现频繁的页面调入/调出现象。 A局部性 B全局性 C动态性 D虚拟性 A频繁地 B均匀地 C不均匀地 D全面地 、A空间全局性 B空间局部性 C时间局部性 D空间全局性 A外部存储 B主存储 C辅助存储 D虚拟存储 (分数:2.00)22.系统发生抖动现象的
7、原因是 _ 。(分数:2.00)A.淘汰算法选择不当B.交换的信息量过大C.主存容量不足D.存储器管理方案选择不当23.考虑页面替换算法。系统有 m 个页帧(frame)供调度,初始时全空;引用串(reference string)长度为p,包含了 n 个不同的页号(nm)。无论用什么算法,缺页次数不会少于( )。(分数:2.00)AmBpCnD.min(m,n)24.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时,一个程序如何分段是在 _ 决定的。 A分配主存时 B用户编程时 C装作业时 D程序执行时 (分数:2.00)A.B.C.D.25.设置快表的目的在于( )。(分数:2.00)A.提高地址查找的命中率B.提高地
8、址变换速度C.淘汰不用的页D.增加页表的容量26.若给定一个逻辑地址空间中的地址为 A,页面大小为 L,则页内地址 D 为 _ 。(分数:2.00)A.A/LB.A mod LC.INTA/LD.AL27.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_ 。(分数:2.00)A.节省内存空间B.物理上扩充内存容量C.提高 CPU 容量D.实现内存共享28.作业在执行中发生了缺页中断,经操作系统处理后,应让其执行 _ 指令。(分数:2.00)A.被中断的前一条B.被中断的C.被中断的后一条D.启动时的第一条29.在存储管理中,支持虚拟存储器,但不能以自然的方式提供存储器的共享和存取保护机制的存储管理
9、方式是 _ 。(分数:2.00)A.段页式存储管理B.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C.请求分段式存储管理D.可变分区式存储管理30.对一作业来说,选择 FIFO 算法时,当分配的内存块数增加时,缺页中断的次数 _ 。(分数:2.00)A.减少B.增加C.无影响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31.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 1 2 3 确定的,其实际容量还要受到 4 5 6 的影响。 ACPU 地址长度 B内存容量 C硬盘容量 D内存和硬盘容量之和 (分数:2.00)32.在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 _ 。(分数:2.00)A.不可以把作业分散到几个不连续的主存区域B.不需要采用移动技术移动作业
10、区C.不需要硬件支持D.不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方式装入作业33.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内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增 1 的情况是 _ 。(分数:2.00)A.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B.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C.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D.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二、综合应用题(总题数:8,分数:80.00)34.请求分页管理系统中,假设某进程的页表内容如下表所示: 页号 页框(PageFrame)号 有效位(存在位) 0 101H 1 1 0 2 254H 0 页面大小为 4KB,一次内存的访问时间是 100ns,一次快表(
11、TLB)的访问时问是 10ns,处理一次缺页的平均时间为 108ns(已含更新 TLB 和页表的时间),进程的驻留集大小固定为 2,采用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和局部淘汰策略。假设TLB 初始为空;地址转换时先访问 TLB,若 TLB 未命中,再访问页表(忽略访问页表之后的 TLB 更新时间);有效位为 0 表示页面不在内存,产生缺页中断,缺页中断处理后,返回到产生缺页中断的指令处重新执行。设有虚地址访问序列 2362H,1565H,25A5H,请问: (1)依次访问上述三个虚地址,各需多少时间?给出计算过程。 (2)基于上述访问序列,虚地址 1565H 的物理地址是多少?请说明理由。
12、(分数:10.00)_35.在某页式管理系统中,假定主存为 64K,分成 1 6 块,块号为 0,1,2,15。设某进程有 4 页,其页号为 0,1,2,3,被分别装入主存的第 9,0,1,14 块。试问 (1)该进程的总长度是多大? (2)写出该进程每一页在主存中的起始地址。 (3)若给出逻辑地址0,0、1,72、2,1023、3,99,请计算出相应的内存地址。(方括号内的第一个数为页号,第二个数为页内地址,题目中的数字均为 10 进制)。 (分数:10.00)_36.一个系统采用段页式存储方式,有 16 位虚地址空间,每个进程包含两个段,并且一页大小为 212 字节。段表和页表如图所示(所
13、有的值为二进制,并且段长以页为单位)。下列哪些二进制虚地址会产生缺段中断或缺页中断?哪些二进制虚地址能转换为物理地址?如果可以转换,请写出物理地址。 (1)00010100 01010111(提示:产生缺段中断或缺页中断?) (2)11100100 11111111(提示:转换后的物理地址是什么?) (3)110100 11000111(提示:产生缺段中断或缺页中断?) (4)00110010 11000111(提示:转换后的物理地址是什么?) (5)请问该系统最大物理内存是多少? 段表 页表 0 页表 1 段号 段长 页表地址 页号 存储块 状态 页号 存储块 状态 0 111 指向页表 0
14、00 101011 1 000 010100 0 0 的指针 001 001010 0 001 110101 1 1 110 指向页表 010 001011 1 010 110100 0 1 的指针 011 100110 1 011 011001 0 100 001100 0 100 110011 1 101 110110 1 101 001001 0 110 111010 0 110 000101 1 111 011101 0 111 100010 1 (分数:10.00)_37.在一个采用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的系统中,有一用户作业,它依次要访问的字地址序列是115,228,120,88,44
15、6,102,321,432,260,167。若分配给作业可使用的主存空间共 300 个字,作业页面大小为 100 个字,且第 0 页已经装入主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 FIFO 页面调度算法将产生多少次缺页中断?写出依次淘汰的页号。 (2)按 LRU 页面调度算法将产生多少次缺页中断?写出依次淘汰的页号。 (分数:10.00)_38.在一个请求分页系统中,采用 LRU 页面置换算法时,假如一个作业的页面走向为:1,3,2,1,1,3,5,1,3,2,1,5,当分配给该作业的物理块数分别为 3 和 4 时,试计算在访问过程中所发生的缺页次数和缺页率。 (分数:10.00)_39.假定系统为
16、某进程分配了三个物理块,并考虑有以下的页面号引用串:7,0,1,2,0,3,0,4,2,3,0,3,2,1,2,0,17,0,1,进程运行时,已将 7,0,1 三 个页面装入内存,试给出下列情形下的缺页次数: (1)先进先出(FIFO)淘汰算法。 (2)最近最少使用(LRu)淘汰算法。 (3)采用优化(OPT)淘汰算法。 (分数:10.00)_40.在页式系统中,其页表存放在内存中。 (1)如果对内存的一次存取需要 100 微秒,试问实现一次页面访问至少需要的存取时间是多少? (2)如果系统有快表,快表的命中率为 80%,当页表项在快表中时,其查询快表的时间可忽略不计,试问此时的存取时问为多少
17、? (3)采用快表后的存取时间比没有采用快表的存取时间下降了百分之几? (分数:10.00)_41.有一个虚拟存储系统采用最近最少使用(LRU)页面淘汰算法,每个作业占 3 页主存,其中一页用来存放程序和变量 i,j(不作他用)。每一页可存放 1 50 个整数变量,某作业程序如下: VAR A:ARRAY1150,1100OF integer; i,j:integer; FOR i:=1 to 150 DO FOR j:=1 to 100 D0 A i,j:=0; 设变量 i,j 放在程序页中,初始时,程序及变量 i,j 已在内存,其余两页为空,矩阵 A 按行序存放。 (1)试问当程序执行完后
18、,共缺页多少次? (2)最后留在内存中的是矩阵 A 的哪一部分? (分数:10.00)_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操作系统-内存管理(一)答案解析(总分:14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33,分数:66.00)1.以下不是存储管理处理的功能有 _ 。(分数:2.00)A.为每个程序安排内存空间B.决定哪个进程的程序和数据切换到内存中 C.保护运行程序不受干扰D.将运行中程序的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解析:存储管理的功能有: (1)内存的分配和回收,为每道程序分配内存空间; (2)地址变换,将地址空间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内存空间中的物理地址; (3)扩充内存容量,借助于虚拟存储技
19、术或其他自动覆盖技术,从逻辑上扩充内存容量,使用户感动容量比实际内存容量大得多,一般借助于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来实现。 (4)存储保护,确保进入内存的各道程序都在自己的存储空间内运行,互不干扰,即要防止一道作业由于发生错误而破坏其他作业,也要防止破坏系统程序。 进行进程的切换是由存储管理来负责,但决定哪个进程的程序和数据切换到内存中是由中级调度来管理的。2._ 存储管理方式要求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一组地址连续的内存单元。(分数:2.00)A.分区式 B.分页式C.分段式D.段页式解析:分区式存储管理方式是连续分配的方式,就是对每一个作业都分配一组地址连续的内存单元。3.分区分配内存管理方式的主
20、要保护措施是 _ 。 A界地址保护 B程序代码保护 C数据保护 D栈保护 (分数:2.00)A. B.C.D.解析:分区分配内存管理方式中操作系统一般占有低址部分,为了对其进行保护采取的措施就是检查是否产生地址越界,避免用户对操作系统进行误操作。4.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 _ 进行排列。(分数:2.00)A.地址从大到小B.地址从小到大C.尺寸从大到小D.尺寸从小到大 解析:适应分配算法要求空闲区表项按尺寸由小到大顺序排列。首次(最先)适应分配算法和循环首次适应分配算法要求空闲区表项按首址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最坏适应分配算法要求空闲区表项按尺寸由大到小顺序排列
21、。5.在动态分区式内存管理中,倾向优先使用低地址部分空闲区的算法是 _ ;每次分配时把既能满足要求,又是最小的空闲区分配给进程的算法是 _ ;尽可能不留下碎片空间的算法是 _ 。(分数:2.00)A.最佳适应算法 B.最坏适应算法 C.循环适应算法D.最先适应算法 解析:6.段式存储管理中的逻辑地址格式是 _ 地址。(分数:2.00)A.线性B.一维C.二维 D.三维解析:段式存储管理中的逻辑地址格式是二维地址,页式存储管理中的逻辑地址格式是一维的。7.一个分段存储管理系统中,地址长度为 32 位,其中段号占 8 位,则最大段长是 _ 。(分数:2.00)A.28 字节B.216 字节C.22
22、4 字节 D.232 字节解析:分段存储管理中,逻辑地址分为两部分,段号和段内位移,地址总长度为 32 位段号占了 8 位,则剩下 24 位表示段内位移的,则最大段长为 2 24 字节。8.若处理器有 32 位地址,则它的虚拟地址空间为 _ 字节。(分数:2.00)A.2GB.4G C.100KD.640K解析:处理器有 32 位,则其虚地址空间为 2 32 字节,即为 4*2 10 *2 10 *2 10 =4G 字节。9.逻辑地址就是( )。(分数:2.00)A.用户地址B.相对地址 C.物理地址D.绝对地址解析:用户的每一条程序指令要访问的数据都有一个对应的地址,这个地址被称为逻辑地址。
23、由于它是相对于 0 的地址,因此又被称为相对地址。内存中的实际地址被称为物理地址。由于它并不和任何相对地址相关,因此,物理地址又称为绝对地址。10.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做 _ 。(分数:2.00)A.编译B.连接C.运行D.重定位 解析:用户编写的源程序必须经过编译、链接并装入内存后才能运行。 编译是将用户源代码编译成若干个目标模块。 链接是将编译后形成的一组目标模块以及它们所需要的库函数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装入模块。 重定位是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可分为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11.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装入的作业,在作业执行过程中 _ 进行地址转换。(分数
24、:2.00)A.由软件和硬件相互配合B.由软件独立C.只需要硬件D.不需要 解析:静态重定位是在作业装入时进行的地址转换,在作业执行过程中不再需要进行地址转换。 通常一个作业在装入时分配到的存储空间和它的地址空间是不一致的,因此有必要将用户程序中的逻辑地址转换成内存的物理地址。这种地址转换过程称为重定位也叫地址映射。它有两种方式: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 (1)静态重定位,是指地址转换工作是在程序装入内存时由装配程序完成的。装配程序根据将要装入内存的起始地址,对程序模块中有关的地址部分进行调整和修改(物理地址一逻辑地址+程序存放在内存的起始地址),一旦确定下来之后不再改变,即静态地址重定位是在
25、程序执行之前完成的地址转换。它的优点:无需硬件支持,容易实现。缺点:程序经地址重定位后不能再移动,程序在内存空间只能连续存储,程序很难被若干个用户所共享。 如上图所示,图(a)中,程序中逻辑地址为 6,8,10,因为装入内存中程序的起始地址变为 100,所以须对地址进行重定位,否则在图(b)的情况下会发生调用错误,所调用的地址中不再是程序员想要的内容。图(c)为重定位之后的结果。 (2)动态重定位,是指地址转换工作是在程序执行期间由硬件变换机构动态实现地址转换的。物理地址一逻辑地址+重定位寄存器的内容。动态重定位的优点:用户程序在执行过程中内存可移动,程序不必连续存放在内存中,可以放在不同区域
26、,若干个用户可以共享同一程序段或数据段。缺点:需要附加硬件支持,实行存储管理的软件算法比较复杂。 12.下面的存储管理方案中, _ 方式可以采用静态重定位。(分数:2.00)A.固定分区 B.可变分区C.页式D.段式解析:固定分区一旦分配到内存不会再进行移动,所以可采用静态重定位。13.要保证一个程序在主存中被改变了存放位置后仍能正确执行,则对主存空间应采用 _ 技术。(分数:2.00)A.静态重定位B.动态重定位 C.动态分配D.静态分配解析:动态重定位是在程序执行时才进行重定位,所以可以在主存中任意改变存放位置。14.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 _ 中进行的。(分数:2.00)A.编译过程B.装入
27、过程C.链接过程D.执行过程 解析:15.存储管理中地址重定位必须在 CPU 中设置专门寄存器,而 _ 不是此类寄存器。(分数:2.00)A.基址寄存器B.界限寄存器C.页表控制寄存器D.程序计数器 解析:在单一分区中,操作系统存放在低址部分,为了防止用户破坏,都设置了界限寄存器,其包括两部分:基址寄存器的内容是操作系统常驻内存部分以后的首地址,长度寄存器的内容便是用户可用区域的长度。其地址变换也是:绝对地址一基址寄存器+逻辑地址。但现在大部分单用户操作系统都不再使用界限寄存器,由于操作系统不会发生变化将基址和长度用两个常量来代替。不再使用硬件寄存器。 在动态分区中,进行动态重定位需要基址寄存
28、器:绝对地址=基址寄存器+逻辑地址。 在分页系统中,页表控制寄存器中存放页表起始位置和页表长度,在地址变换时先用页号与页表控制寄存器中的页表长度比较,判断是否越界,如没有则根据页表控制寄存器中页表起始位置找到页表查找到相应的块号进行地址转换:绝对地址=块号*块长+页内地址 程序计数器是在中断处理中用到的。16.在分页式虚拟存储系统中,页面的大小与可能产生的缺页中断次数 _ 。(分数:2.00)A.成正比B.成反比 C.无关D.相同解析:若页面较大,则同一作业所具有的页面数较少,因此作业执行时可能产生的缺页次数就较少。 影响缺页中断率的因素有如下几点 (1)分配给作业的主存块数,一般当页面大小固
29、定时随着主存块数的增加缺页率会下降。 (2)页面的大小。 (3)编程方法。局部化程序越高,缺页率越小。 (4)页面调度算法。17.可重定位内存分区分配目的为 _ 。(分数:2.00)A.解决碎片问题 B.便于多作业共享内存C.回收空白区方便D.摆脱用户干预。解析:在动态分区分配方式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分配和回收后,内存中会产生很多小的空闲分区,此时,可能有用户程序因找不到足够大的空闲分区而难以装入,但所有空闲分区容量的总和却足以满足该程序的要求。这些不能被利用的空闲分区被称为“外部碎片”,可采用以下办法解决,将内存中的所有作业进行移动,从而将原来分散的多个空闲分区移到同一端拼接成一个大的空闲分区
30、,以装入用户作业。可重定位分区分配方式就是在动态分区分配方式基础上增加了紧凑功能,主要解决了碎片的问题。18.以下存储管理技术中,支持虚拟存储器的技术是 _ 。(分数:2.00)A.动态分区法B.可重定位分区法C.请求分页技术 D.对换技术解析:虚拟存储器是指具有请求调入功能和置换功能,能从逻辑上对内存容量加以扩充的一种存储器系统。一般采用请求分页式,请求分段式或段页式虚拟存储器系统。19.属于内存连续分配方式的是 _ 。(分数:2.00)A.固定分区分配方式 B.分段存储管理方式C.分页存储管理方式D.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解析:固定分区分配方式是内存连续分配方式其它三种分配方式都属于离散即非连
31、续分配的方式。20.的存储器管理方法较好的解决了存储器分配时的“外零头”问题。(分数:2.00)A.固定分区B.可变式分区C.页式 D.段式解析:本题是考查“内零头”与“外零头”的内容。内零头是指分配给作业的存储空间中未被利用的部分,外零头是指系统中无法利用的小存储块。 在各种存储器管理方法中固定分区的分配方式会产生内零头,因为是找出一个满足作业要求的空闲分区分配给作业,大小不一定刚好合适,分区中有一部分存储空间会被浪费。 在可变式分区分配中,是按照作业的大小找出一个分区来分配如果大于作业申请的空间,则一分为二,剩下的一分部作为系统的空闲分区有可能很小无法利用而成为外零头。 为了解决外零头的问
32、题,提出了离散的分配方式,在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存储空间被分面与页大小相等的物理块,作业的大小不可能都是物理块的整数倍,因此在作业的最后一页中有可能有部分空间未被利用,属于内零头。 分段式存储管理中,其内存分配方式类似于动态分区的分配,因此会产生外零头。 段页式存储管理中,其内存分配方式类似于页式的分配因此会产生内零头。21.虚拟存储管理系统的基础是程序的()。这个理论的基本含义是程序执行时往往会()访问内存储器。程序的()表现在()和()上。()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存储单元可能马上就又要被访问。()是指马上被访问的单元,其附近的单元也可能马上被访问。 根据这个理论,。Denning 提出了工作集理
33、论。工作集是进程运行时被频繁地访问的页面集合。在进程运行时,如果它的工作页面都在()器内,能够使该进程有效地运行,否则会出现频繁的页面调入/调出现象。 A局部性 B全局性 C动态性 D虚拟性 A频繁地 B均匀地 C不均匀地 D全面地 、A空间全局性 B空间局部性 C时间局部性 D空间全局性 A外部存储 B主存储 C辅助存储 D虚拟存储 (分数:2.00)解析:A C C B B。 抖动:采用某个淘汰算法淘汰一页时,如果算法选择不当,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刚被淘汰的页面马上又要用,因而要把它调入。调入不久再被淘汰,淘汰不久再次装入。如此反复,使整个系统处于频繁地调入调出状态,大降低系统的处理效率,
34、这种现象叫抖动。 进程的工作集:进程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访问的固定页面的子集为该进程的工作集。如果分配给进程的物理块号数与当前工作集大小一致,可以有效避免抖动现象。在实际中,可以通过调整淘汰算法,或者根据缺页率的大小动态的分配给进程物理页块,都可以防止抖动的发生。22.系统发生抖动现象的原因是 _ 。(分数:2.00)A.淘汰算法选择不当 B.交换的信息量过大C.主存容量不足D.存储器管理方案选择不当解析:23.考虑页面替换算法。系统有 m 个页帧(frame)供调度,初始时全空;引用串(reference string)长度为p,包含了 n 个不同的页号(nm)。无论用什么算法,缺页次数不会少于
35、( )。(分数:2.00)AmBpCn D.min(m,n)解析:缺页次数的上限是 P,下限是 n,因为无论用什么算法有可能刚淘汰掉的页又接着要使用,故页故障上限为 P;而不同的页至少有一次缺页故障,故下项为 n。24.采用段式存储管理时,一个程序如何分段是在 _ 决定的。 A分配主存时 B用户编程时 C装作业时 D程序执行时 (分数:2.00)A.B. C.D.解析:引入分段存储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要。用户在编程时把自己的作业按照逻辑关系划分为若干段。25.设置快表的目的在于( )。(分数:2.00)A.提高地址查找的命中率B.提高地址变换速度 C.淘汰不用的页D.增加页表的容量解
36、析:在分页的地址变换中,页表是存放在内存中的,这使 CPU 在每存取一个数据时,都要两次访问内存,一次是访问内存中的页表,从中找到指定页的物理块号,再将块号与页内偏移量 W 拼接,以形成物理地址,第二次访问内存时才是从第一次所得地址中获得所需数据。为了提高地址变换速度,增设了一个具有并行查寻能力的特殊高速缓冲寄存器,也就是快表。26.若给定一个逻辑地址空间中的地址为 A,页面大小为 L,则页内地址 D 为 _ 。(分数:2.00)A.A/LB.A mod L C.INTA/LD.AL解析:页号为 INTA/L,页内地址为 A mod L。27.在存储管理中,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的目的是 _ 。(
37、分数:2.00)A.节省内存空间 B.物理上扩充内存容量C.提高 CPU 容量D.实现内存共享解析:采用覆盖与交换技术是为了节省内存。 覆盖就是指一个作业(或进程)或多个作业(或进程)的若干程序段或数据段共享主存的某个区域。实现方法是将一个作业(或进程)划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段,将不同时运行的程序段或数据段组成覆盖。 交换就是系统根据需要把主存中暂时不运行的某个(或某些)进程的部分或全部信息移到外存,而把外存中的某个(或某些)进程移到相应的主存区,并使其投入运行。28.作业在执行中发生了缺页中断,经操作系统处理后,应让其执行 _ 指令。(分数:2.00)A.被中断的前一条B.被中断的 C.被中
38、断的后一条D.启动时的第一条解析:在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当指令的执行所需要的内容不在内存中时,发生缺页中断,当缺页调入内存后,应执行被中断指令。 另:缺页中断作为中断与其它中断一样要经历如保护 CPU 环境,分析中断原因,转入缺页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恢复 CPU 环境等几个步骤,但缺页中断又是一种特殊的中断,它与一般中断相比,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1)缺页中断是在指令执行期间产生和处理中断信号的。(2)一条指令的执行期间,可能产生多次缺页中断。29.在存储管理中,支持虚拟存储器,但不能以自然的方式提供存储器的共享和存取保护机制的存储管理方式是 _ 。(分数:2.00)A.
39、段页式存储管理B.请求分页式存储管理 C.请求分段式存储管理D.可变分区式存储管理解析:支持虚拟存储器的一定是请求式的,分页式存储管理的缺点就是不能方便的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保护。30.对一作业来说,选择 FIFO 算法时,当分配的内存块数增加时,缺页中断的次数 _ 。(分数:2.00)A.减少B.增加C.无影响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解析:一般情况下增加内存块数都会减少缺页中断次数,先进先出的页面置换算法淘汰的是最先进入内存的那一页,完全没有考虑页面是否最近使用过或没有使用过,会产生 Belady 现象,即内存块数增加时缺页中断次数反而也会增加。31.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
40、1 2 3 确定的,其实际容量还要受到 4 5 6 的影响。 ACPU 地址长度 B内存容量 C硬盘容量 D内存和硬盘容量之和 (分数:2.00)解析:AD 虚存的最大容量由 CPU 的地址长度决定。虚存的实际容量由 CPU 的地址长和外存的容量决定,当 CPU 的地址长度能表示的大小远远大于外存容量时,虚存的实际容量为内存和外存容量之和;当外存容量远大于 CPU 字长能表示的大小时,虚存的实际容量由 CPU 字长决定。一般情况下,CPU 的地址长度能表示的大小都大于外存容量。32.在采用页式存储管理的系统中, _ 。(分数:2.00)A.不可以把作业分散到几个不连续的主存区域B.不需要采用移
41、动技术移动作业区 C.不需要硬件支持D.不采用动态重定位的方式装入作业解析:33.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内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增 1 的情况是 _ 。(分数:2.00)A.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B.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C.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D.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解析:回收区与邻接空闲区有如下四种情况,从图可看出,A,B 两种情况空闲区数不变,C 情况由原来的两个空闲区变成一个大的空闲区所以空闲数减 1,D 情况空闲区数增 1。 二、综合应用题(总题数:8,分数:80.00)34.请求分页管理系统中,假
42、设某进程的页表内容如下表所示: 页号 页框(PageFrame)号 有效位(存在位) 0 101H 1 1 0 2 254H 0 页面大小为 4KB,一次内存的访问时间是 100ns,一次快表(TLB)的访问时问是 10ns,处理一次缺页的平均时间为 108ns(已含更新 TLB 和页表的时间),进程的驻留集大小固定为 2,采用最近最少使用置换算法(LRU)和局部淘汰策略。假设TLB 初始为空;地址转换时先访问 TLB,若 TLB 未命中,再访问页表(忽略访问页表之后的 TLB 更新时间);有效位为 0 表示页面不在内存,产生缺页中断,缺页中断处理后,返回到产生缺页中断的指令处重新执行。设有虚
43、地址访问序列 2362H,1565H,25A5H,请问: (1)依次访问上述三个虚地址,各需多少时间?给出计算过程。 (2)基于上述访问序列,虚地址 1565H 的物理地址是多少?请说明理由。 (分数:10.00)_正确答案:()解析:因为每页大小为 4KB,所以页面位移地址占 12 位,前四位为页号,逻辑地址 2362H 对应二进制为0010001101100010,则页号二进制为 0010 即为第 2 页,可以看出 16 进制表示中,第 1 位就表示页号,该页在内存,但 TLB 为空,所以,2362H 的访问时间=10ns(访问 TLB)+100ns(访问页表)+100ns(访问内存单元)
44、=210ns。 因为逻辑地址 1565H 第 1 位为 1,则其页号为 1,该页不在内存,出现缺页中断,缺页中断处理后,返回到产生缺页中断的指令处重新执行需要再访问一次 TLB。所以,1565H 的访问时间=10ns(访问 TLB)+100ns(访问页表)+100000000ns(调页)+10ns(访问 TLB)+1。0ns(访问内存单元)=100000220ns。 因为逻辑地址 25A5H 第 1 位为 2,则其页号为 2,该页在内存,TLB 命中,所以,25A5H 的访问时间=10ns(访问 TLB)+100ns(访问内存单元)=110ns。此题考查请求分页管理系统中的地址访问,对于此题系
45、统中有快表,一般的访问顺序是先检查快表,快表有直接找到内存地址访问,如上题中逻辑地址 25A5H 即为此情况;若该页不在快表中则检查页表是否在内存中,若页表中有,则将其加入快表并按页表中的内存地址访问,上题中逻辑地址 2362H 即为此情况;若该页不在快表中而且在页表中显示不存在于内存,产生缺页中断,调入页后添加到快表中,添加到页表中,完成中断再次执行被中断的指令,先访问快表,再访问其内存地址,上题中逻辑地址 1565H 即为此情况。 (2)1565H 的物理地址是 101565H。因为 2 号页面刚被访问不会被置换,因此用 101 页框。 解析 此题按题中访问顺序可知,先访问 2362H 时
46、,求出是第 2 页,不在内存中,调入内存,由页表中可见,此中只有两个页框,一个是 101 页框被第 O 页占用,一个是 254 页框,未被占用,则第 2 页占用 254 页框,接着访问地址 1565H,求出是第 1 页中的地址,此时页 1 并不在内存中,两个物理页框都被占用,则须置换出一个页面,2 号页面刚被访问,而 0 号页面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被访问,则置换第 0 页,将第 1 页放入页框 101 中,将逻辑地址 1565H 表示页号位转为物理块表示的位,则物理地址为 101565H。35.在某页式管理系统中,假定主存为 64K,分成 1 6 块,块号为 0,1,2,15。设某进程有 4 页,其页号为 0,1,2,3,被分别装入主存的第 9,0,1,14 块。试问 (1)该进程的总长度是多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