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心理学-33 及答案解析(总分:9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绝望属于U /U。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理智感(分数:1.00)A.B.C.D.2.下列能力中,U /U能力是一般能力。 A.运动 B.绘画 C.音乐 D.观察(分数:1.00)A.B.C.D.3.与意志的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U /U。 A.盲从 B.动摇性 C.优柔寡断 D.任性(分数:1.00)A.B.C.D.4.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U /U。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分
2、数:1.00)A.B.C.D.5.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U /U。 A.盲从 B.动摇性 C.优柔寡断 D.任性(分数:1.00)A.B.C.D.6.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U /U提出的。 A.詹姆士 B.阿诺德 C.凯农 D.汤姆金斯(分数:1.00)A.B.C.D.7.人在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以便于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U /U。 A.选择性特征 B.整体性特征 C.理解性特征 D.恒常性特征(分数:1.00)A.B.C.D.8.强、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于U /U气质类型。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黏液质(分数:1.00)A.B.C.D.9.人
3、在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以便于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U /U。 A.选择性特征 B.整体性特征 C.理解性特征 D.恒常性特征(分数:1.00)A.B.C.D.1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U /U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心理特征 D.心理现象(分数:1.00)A.B.C.D.二、B填空题/B(总题数:10,分数:11.00)11.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识记后要 1 复习。(分数:2.00)填空项 1:_12.神经细胞冲动是 1 式的,即使刺激是连续的,它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也是间断的。(分数:1.00)填空项 1:_13.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具有指向性和 1 特点。(分数
4、:1.00)填空项 1:_14.心理学家沙赫特做了一个著名的 1 的实验。(分数:1.00)填空项 1:_15.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 1 的机能。(分数:1.00)填空项 1:_16.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17.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18.意志行动过程分为两大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和 1 阶段。(分数:1.00)填空项 1:_19.华生是 1 心理学的创始人。(分数:1.00)填空项 1:_20.神经元根据
5、其功能特性,可分为感觉神经元、 1 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分数:1.00)填空项 1:_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2.00)21.分析:(分数:2.00)_22.特征侦察器(分数:2.00)_23.练习曲线:(分数:2.00)_言语_25.智力技能(分数:4.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6.简述驱力一诱因理论。(分数:5.00)_27.简述意志行动的主要特点。(分数:5.00)_28.简述性格结构特性。(分数:5.00)_29.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分数:5.00)_30.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及其信号功能。(分数:5.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
6、3,分数:40.00)31.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分数:15.00)_32.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分数:15.00)_33.结合实际阐述如何识别学生情绪以及如何让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分数:10.00)_考研教育心理学-33 答案解析(总分:9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绝望属于U /U。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理智感(分数:1.00)A.B.C. D.解析:2.下列能力中,U /U能力是一般能力。 A.运动 B.绘画 C.音乐 D.观察(分数:1.00)A.B
7、.C.D. 解析:3.与意志的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U /U。 A.盲从 B.动摇性 C.优柔寡断 D.任性(分数:1.00)A.B.C.D. 解析:4.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U /U。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分数:1.00)A. B.C.D.解析:5.与意志的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U /U。 A.盲从 B.动摇性 C.优柔寡断 D.任性(分数:1.00)A.B.C. D.解析:6.情绪的“认识一评估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U /U提出的。 A.詹姆士 B.阿诺德 C.凯农 D.汤姆金斯(分数:1.00)A.B. C.D.解
8、析:7.人在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以便于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U /U。 A.选择性特征 B.整体性特征 C.理解性特征 D.恒常性特征(分数:1.00)A. B.C.D.解析:8.强、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于U /U气质类型。 A.抑郁质 B.多血质 C.胆汁质 D.黏液质(分数:1.00)A.B. C.D.解析:9.人在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以便于阅读,这是利用知觉的U /U。 A.选择性特征 B.整体性特征 C.理解性特征 D.恒常性特征(分数:1.00)A. B.C.D.解析:10.心理学是研究人的U /U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心理特征 D.心理现象(分数:1.
9、00)A.B.C.D. 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10,分数:11.00)11.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识记后要 1 复习。(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及时)解析:12.神经细胞冲动是 1 式的,即使刺激是连续的,它所引起的神经冲动也是间断的。(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脉冲)解析:13.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具有指向性和 1 特点。(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集中性)解析:14.心理学家沙赫特做了一个著名的 1 的实验。(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情绪归因论”)解析:15.神经元具有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
10、 1 的机能。(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整合信息)解析:16.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应激)解析:17.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对待所认识的事物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人对这种态度的体验就是情绪和 1。(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情感)解析:18.意志行动过程分为两大阶段即采取决定阶段和 1 阶段。(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执行决定)解析:19.华生是 1 心理学的创始人。(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行为主义)解析:20.神经元根据
11、其功能特性,可分为感觉神经元、 1 神经元和联络神经元。(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运动)解析: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2.00)21.分析:(分数:2.00)_正确答案:(就是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或将事物的个别特征、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过程。)解析:22.特征侦察器(分数:2.00)_正确答案:(每个神经细胞的感受野都有其侦察特定特征的功能。)解析:23.练习曲线:(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练习进程与练习效果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图。)解析:言语_正确答案:(是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过程。)解析:25.智
12、力技能(分数:4.00)_正确答案:(智力技能:又称心智技能,是指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认识活动的心智操作方式系统。)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6.简述驱力一诱因理论。(分数:5.00)_正确答案:(20 世纪 20 年代,武德沃斯提出了驱力的概念。所谓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心理学家赫尔认为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能为机体的活动提供动力,促使机体采取行动,以消除需要唤起的紧张状态。当紧张状态得以降低或消除后,驱力的动机作用也随之减少。赫尔的理论适用于解释个体的生物性行。 驱力理论强调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
13、却忽略了外在环境对行为的诱发作用。针对这种缺陷,一些心理学家又提出了诱因的概念。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活动的作用。赫尔接受了诱因的概念,把它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并将诱因(K)加入自己的行为公式。 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H)、诱因(K)和抑制(I)共同决定了个体有效行为的潜能(P),用公式表示为 P=DHK-I。)解析:27.简述意志行动的主要特点。(分数:5.00)_正确答案:(意志行动是受意识支配、调节、控制的行动。它与盲目冲动的行为不同,与熟练动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意志行动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有明确的预定目的。意志行动是人类特有的、自觉确定目
14、的的行动。人在行动前,行动的目的和结果就以明确的观念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头脑中。意志行动始终是在自觉目的的支配下进行的。 第二,随意运动是意志行动的基础。个体的各种运动可以分两类:一种是可以由意识支配的运动,叫做随意运动。另一种是意识不能支配的运动,叫做不随意运动。人的随意运动是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结果,第二信号系统起着主导和调节的作用。 第三,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克服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没有困难的行动不能称之为意志行动。)解析:28.简述性格结构特性。(分数:5.00)_正确答案:(性格不是各种性格特征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结构完整的有机整体。性格结构主要有以下特点: (1)完整性
15、。每个人的性格都包含了多种特征,这些特征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在机能上相互适应、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有机系统。这种联系的存在,使得性格的推测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2)复杂性。性格虽然是完整的系统,但它的完整与统一不是绝对的。这是因为客观现实中存在着种种矛盾,这些矛盾反映到人的性格内部,就成了人的各种态度或各种性格特征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会通过人的行为表现于外。另一方面,行为方式与态度之间并不一一对应。此外,性格结构的完善和完整程度存在着个体差异。 (3)稳定性。认识一个人的性格并对其行为作出预测,正是因为性格具有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性格的稳定性取决于人对于现实的态度以及有关态
16、度与人们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一个人的态度越坚定,与作为态度理性基础的核心价值观联系越紧密,表现在行为方面的相应性格特征也就越稳定。(4)可塑性。虽然性格有其稳定的一面,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与生活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要想很好地适应社会与环境,保持自己对于外界的最佳适应,就必须进行必要的挑战,维持适当的适应性。如果性格中某些部分不适应特定环境,就需要对它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这种性格调整的灵活性就是性格的可塑性。)解析:29.简述情绪、情感的功能。(分数:5.00)_正确答案:(1)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是指个体以体验方式表达出自己对周围事物意义的认知,并对他人施加
17、一定的影响。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人的情绪、情感一旦和有关事物结合起来,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具有情感色彩的记忆映象; 第二,人一旦有了情绪、情感的记忆经验,不仅见到某类事物会引起相应的情绪,而且再度遇到某些表情也能领会它的涵义,并对它作出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及行为上的趋避动作; 第三,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意义性的鉴别是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情绪和情感信号也会激起相应的情绪活动或情绪共鸣。 (2)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是指情绪或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或维持活动的方向。 某些行为若能引起愉快的情绪体验,就会使人产生积极的模仿或反复进行的趋势,而不愉快
18、的情绪则会使人改变行为的趋向。情绪、情感的发生也会促使人们注意外界环境的变化,或机体内部的变化来调节行为,以适应新的情况。)解析:30.情绪与情感的定义及其信号功能。(分数:5.00)_正确答案:(广义的情绪包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的信号功能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人的情绪、情感一旦和有关事物结合起来,人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该事物的具有情感色彩的记忆映象; 其次,人一旦有了情绪、情感的记忆经验,不仅见到某类事物会引起相应的情绪,而且再度遇到某些表情也能领会它的含义,并对它作出积极的或消极的情绪反应及行为上的趋避
19、动作; 第三,个体对各种信息的意义性的鉴别经常是通过共鸣和移情作用进行的。)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40.00)31.分析动机冲突类型及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学生动机冲突的办法。(分数:15.00)_正确答案:(动机冲突类型可分为三类: (1)双趋冲突:从两所爱者或两趋向中仅能择其一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双趋冲突。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时必须从两者中取一更加高尚的目标。 (2)双避冲突:从两所恶者或两躲避中必须选择其一的困扰心理状态,称为双避冲突。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怕学习上的困难又怕学习不好受到处分。 (3)趋避冲突: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称为趋避冲突。如既想为社会做好事
20、又怕别人不理解等。 解决上述动机冲突,主要看动机冲突的内容是否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问题。从动机冲突内容上看可分为原则性的和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 对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仅是个人兴趣爱好方面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是去看电影还是看小说?这种动机冲突一般来说内心斗争不那么激烈,持续时间也不长,可让学生自行解决。 对于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即涉及个人愿望与社会道德标准相矛盾的动机冲突,例如:周末既有精彩的电影又有集体劳动,是去看电影还是参加集体劳动?这时教师要对学生讲清道理、树立榜样、加强管理,帮助学生以高级的动机战胜低级的动机,培养他们的意志,从而使他们的行为服从于社会道德标准。)解析:3
21、2.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条件。(分数:15.00)_正确答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实践的经验以及个人主观的努力等因素,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发生性质不同的作用。 (1)先天素质。 人的各种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禀赋所具有的,只有一定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其中,高级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特点有着尤其重要的意义,它们是能力发展的直接物质基础。在心理学上,把这些造成人们之间天生差异的解剖、生理特点,称为素质。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决定着能力发展的潜力。正如一个色盲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画家。 (2)环境和教育。 环境包括的范围十分广泛。学前
22、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都会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尤其是早期环境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有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心理学研究都证明了这一判断的正确性。 学校教育对能力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系统性的。学生通过系统地接受教育,不仅掌握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力也不断得到发展。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发展能力是与系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分不开的。 (3)实践活动的影响。 人的各种能力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虽然,掌握知识对于能力发展是重要的,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识到,个人直接经验的积累在人的能力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在多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经历和掌握事物,也就在多
23、大范围内和多深程度上形成应对事物的能力,人的最终能力的不同,归根结底是由于实践的性质、广度与深度不同造成的。这正如一个推销员的销售能力往往比一个农民更强,而一个农民的农业生产能力又比一个推销员更强。 (4)主观能动性。 个人自身是能力的载体。一个人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他的主观努力。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远大,付出的努力越多,经历的范围越广、程度越深,他的能力也就相应地获得越大、越多、越广和越深的发展。一个把夺取冠军作为跑步目标的人,其赛跑能力一定比仅仅把跑步作为其健身目的的人有更大的发展;而一个刻苦训练的人也一定比不参加训练的人有更大的发展。)解析:33.结合实际阐述如何识别学生情绪以及如何让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分数:10.00)_正确答案:(1)教师对良好情绪标准的掌握; (2)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3)结合教学实际得当。)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