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心理学-3-1 及答案解析(总分:10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詹姆士朗格的情绪理论是U /U。 A.机体知觉理论 B.丘脑情绪理论 C.认识评估说 D.动机分化理论(分数:1.00)A.B.C.D.2.下列能力中,U /U能力是一般能力。 A.运动 B.绘画 C.音乐 D.观察(分数:1.00)A.B.C.D.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U /U。 A.综合 B.抽象 C.概括 D.概念(分数:1.00)A.B.C.D.4.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作U /U。
2、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幻觉 D.时间错觉(分数:1.00)A.B.C.D.5.自觉性属于性格的U /U特征。 A.态度 B.行为 C.意志 D.情感(分数:1.00)A.B.C.D.6.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情绪理论是U /U。 A.机体知觉理论 B.丘脑情绪理论 C.认识评估说 D.动机分化理论(分数:1.00)A.B.C.D.7.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征的是U /U。 A.性格 B.注意 C.兴趣 D.爱好(分数:1.00)A.B.C.D.8.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是U /U。 A.一般能力 B.创造能力 C.模仿能力 D.
3、特殊能力(分数:1.00)A.B.C.D.9.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神经是U /U神经。 A.植物性 B.脑 C.脊 D.自主(分数:1.00)A.B.C.D.10.U /U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格式塔 D.认知(分数:1.00)A.B.C.D.二、B填空题/B(总题数:10,分数:14.00)1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心理学家 1 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的。(分数:2.00)填空项 1:_12.练习曲线是练习进程与 1 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图。(分数:1.00)填空项 1:
4、_13.科学的心理诞生于 1 年。(分数:2.00)填空项 1:_14.按照三元智力理论,智力统一体的三种成分是成分性智力、经验性智力和 1 性智力。(分数:1.00)填空项 1:_15. 1 是最低级的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动物。(分数:1.00)填空项 1:_16.需要常常以一种 1 被个体所体验着,并以愿望、意向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分数:1.00)填空项 1:_17.根据动机的起源,把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 1 动机。(分数:1.00)填空项 1:_18.维果斯基把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 1。(分数:2.00)填空项 1:_19.巴甫
5、洛夫学说以两种 1 活动来解释思维的生理机制。(分数:2.00)填空项 1:_20.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 1 关系。(分数:1.00)填空项 1:_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2.00)21.动作思维(分数:4.00)_22.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分数:2.00)_23.无意识记(分数:2.00)_24.表情动作:(分数:2.00)_25.心理学(分数:2.00)_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6.简述概念掌握的途径。(分数:5.00)_27.简述思维的过程。(分数:5.00)_28.简述叶克斯道得生定律。(分数:5.00)_29.简述驱力一诱因理论。(
6、分数:5.00)_30.简述气质的激素理论。(分数:5.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40.00)3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斯金纳强化时程表在教育学中的应用。(分数:15.00)_32.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分数:10.00)_33.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使其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分数:15.00)_考研教育心理学-3-1 答案解析(总分:101.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詹姆士朗格的情绪理论是U /U。 A.机体知觉理论 B.丘脑情绪理论 C.认识评估说 D.动机分化理论(分
7、数:1.00)A. B.C.D.解析:2.下列能力中,U /U能力是一般能力。 A.运动 B.绘画 C.音乐 D.观察(分数:1.00)A.B.C.D. 解析: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U /U。 A.综合 B.抽象 C.概括 D.概念(分数:1.00)A.B.C.D. 解析:4.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体,这种知觉称作U /U。 A.真动知觉 B.似动知觉 C.幻觉 D.时间错觉(分数:1.00)A.B. C.D.解析:5.自觉性属于性格的U /U特征。 A.态度 B.行为 C.意志 D.情感(分数:1.00)A.B.C. D.解析:6.美国心
8、理学家阿诺德提出的情绪理论是U /U。 A.机体知觉理论 B.丘脑情绪理论 C.认识评估说 D.动机分化理论(分数:1.00)A.B.C. D.解析:7.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特征的是U /U。 A.性格 B.注意 C.兴趣 D.爱好(分数:1.00)A.B. C.D.解析:8.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活动,再以相同的方式作出反应的能力是U /U。 A.一般能力 B.创造能力 C.模仿能力 D.特殊能力(分数:1.00)A.B.C. D.解析:9.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神经是U /U神经。 A.植物性 B.脑 C.脊 D.自主(分数:1.00)A.B
9、. C.D.解析:10.U /U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格式塔 D.认知(分数:1.00)A.B.C. D.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10,分数:14.00)11.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德国心理学家 1 建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开始的。(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冯特)解析:12.练习曲线是练习进程与 1 之间函数关系的曲线图。(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练习效果)解析:13.科学的心理诞生于 1 年。(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1879)解析:14.按照
10、三元智力理论,智力统一体的三种成分是成分性智力、经验性智力和 1 性智力。(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情境)解析:15. 1 是最低级的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动物。(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扁虫)解析:16.需要常常以一种 1 被个体所体验着,并以愿望、意向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缺乏感”)解析:17.根据动机的起源,把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 1 动机。(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社会性)解析:18.维果斯基把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 1。(分数
11、: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最近发展区)解析:19.巴甫洛夫学说以两种 1 活动来解释思维的生理机制。(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信号系统)解析:20.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成 1 关系。(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反比)解析: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2.00)21.动作思维(分数:4.00)_正确答案:(又叫直觉行动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的特点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即在动作中进行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解析:22.情绪、情感的调节功能:(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指情绪或
12、情感对行为活动具有支配的作用,并指引或维持活动的方向。)解析:23.无意识记(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没有有意采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解析:24.表情动作:(分数:2.00)_正确答案:(简称表情,它是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或者指有机体通过自己身体的外显行为来表达感情。)解析:25.心理学(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6.简述概念掌握的途径。(分数:5.00)_正确答案:(概念的掌握又叫概念获得,是个体对社会已形成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掌握。
13、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掌握概念主要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与积累经验。如在日常生活中,儿童看到麻雀、燕子等,通过一定的分析、综合而形成“鸟”的概念。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的概念称为日常概念或前科学概念。 另一条途径是通过课堂教学(也包括个人自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一类概念一般属于科学概念。)解析:27.简述思维的过程。(分数:5.00)_正确答案:(思维的过程有: (1)分析与综合; (2)比较与分类; (3)抽象概括与具体化。 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解析:28.简述叶克斯道得生定律。(分数:5.00)_正确答案:(该定律说明了作业效率与激奋水
14、平的关系,即前者先随着后者的升高而提高,达到最佳水平后,又随着后者的升高而降低。总的说来,就是作业效率在适中的激奋水平下最高。但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又以作业的复杂程度为转移,作业愈复杂,这种适中的激奋水平应偏低。 叶克斯道得生定律表明:进行较复杂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应适中;进行简单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应偏高;进行高度复杂作业时,要获得最佳效率的激奋水平应偏低。)解析:29.简述驱力一诱因理论。(分数:5.00)_正确答案:(20 世纪 20 年代,武德沃斯提出了驱力的概念。所谓驱力,是指由机体的生理需要所唤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个体采取行动,恢复体内平衡。心理学家赫尔
15、认为驱力是一种动机结构,它能为机体的活动提供动力,促使机体采取行动,以消除需要唤起的紧张状态。当紧张状态得以降低或消除后,驱力的动机作用也随之减少。赫尔的理论适用于解释个体的生物性行。 驱力理论强调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却忽略了外在环境对行为的诱发作用。针对这种缺陷,一些心理学家又提出了诱因的概念。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体活动的作用。赫尔接受了诱因的概念,把它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之一,并将诱因(K)加入自己的行为公式。 赫尔认为,驱力(D)、习惯强度(H)、诱因(K)和抑制(I)共同决定了个体有效行为的潜能(P),用公式表示为 P=DHK-I。)解析:30.简述气质的激
16、素理论。(分数:5.00)_正确答案:(1)气质特点是由不同的内分泌腺所致。 (2)可以依据内分泌腺的发达情况,把人分成不同的气质类型。)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40.00)3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斯金纳强化时程表在教育学中的应用。(分数:15.00)_正确答案:(斯金纳认为强化是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根本规律。他发现强化安排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其时间和次数的分配,他把这种分配叫做强化时程表。斯金纳把强化时程表主要分为五种: (1)正确的反应每次均予以强化。这种做法不仅不经济,而且一旦不强化,很快就消退。 (2)定比间隔强化。正确反应不是每次出现均予以强化,而是按一定次数比率予以强化
17、。它有利于保持反应重复频率的平衡,但也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 (3)定时间隔强化。不管正确反应发生的次数,而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予以强化,它虽然不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但反应频率不稳定。 (4)不定比间隔强化。以次数不定的间隔来强化,它的效果最好,最不容易因不强化而消退,而且反应重复的频率也稳定。 (5)不定时间强化。以不一定长的时间间隔来强化,它也有不易消退的好处,反应重复频率的稳定性也与不定比间隔强化不相上下。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很少在每次做事后都受到强化,也很少受到定时或定比的强化,而最经常受到的是既不定时也不定比的间隔强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斯金纳的强化时程表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对学生的奖励,
18、如果每次表现好都给予奖励,则会因强化过多失去效力,只有有时对他们进行奖励,效果反而会更好,也就是采用不定比、不定时间间隔强化最有效。)解析:32.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分数:10.00)_正确答案:(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式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联系实际略)解析:33.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合理地组织复习,使其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分数:15.00)_正确答案:(1)正确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及时复习、间时复习。 (2)复习中的尝试回忆,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 (3)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复习结合学习材料长度。 (4)复习的形式多样化,新旧材料加以对比复习;尽可能利用多种分析器的活动;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地组织,自己编写提纲等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