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心理学-24 及答案解析(总分:9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U /U。 A.概括 B.抽象 C.概念 D.综合(分数:1.00)A.B.C.D.2.练习曲线中两次上升之间出现的一段水平相近的线段是U /U现象的体现。 A.抑制 B.高原 C.疲劳 D.适应(分数:1.00)A.B.C.D.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U /U。 A.大脑 B.神经元 C.大脑皮层 D.枕叶(分数:1.00)A.B.C.D.4.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早上起来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少了U /U。 A.前
2、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分数:1.00)A.B.C.D.5.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线为U /U。 A.1 分钟 B.5 分钟 C.10 分钟 D.1 小时(分数:1.00)A.B.C.D.6.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U /U心理学。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 D.精神分析(分数:1.00)A.B.C.D.7.一种最基本的言语形式,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是U /U。 A.口头言语 B.对话言语 C.交际言语 D.独白言语(分数:1.00)A.B.C.D.8.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U /U。 A
3、.感知活动 B.思维活动 C.想象 D.意识活动(分数:1.00)A.B.C.D.9.友谊感属于(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心境(分数:1.00)A.B.C.D.10.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U /U。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分数:1.00)A.B.C.D.二、B填空题/B(总题数:8,分数:10.00)11. 1 是最低级的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动物。(分数:1.00)填空项 1:_12.心理学研究有四个原则,它们是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 1 原则。(分数:1.00)填空项 1:_13.古希
4、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把人的气质类型划分为多血质、 1、胆汁质、抑郁质四种。(分数:2.00)填空项 1:_1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人的智力分为 1、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分数:2.00)填空项 1:_15.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这就是 1。(分数:1.00)填空项 1:_16.心理过程包括 1、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分数:1.00)填空项 1:_17.在人类的活动中,情绪和情感是个人与他人的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起着 1 的作用。(分数:1.00)填空项 1:_18.1973 年,卡尼曼在注意与努力一书中提出了 1 理论。(分数:1.00)填空项 1:_三、B名词
5、解释/B(总题数:5,分数:14.00)知觉_20.差别感受性(分数:2.00)_21.功能固定:(分数:2.00)_22.表情动作:(分数:2.00)_气质_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4.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分数:5.00)_25.简述个性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分数:5.00)_26.简述性格的形成因素。(分数:5.00)_27.简述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分析。(分数:5.00)_28.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分数:5.00)_五、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40.00)29.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分数:
6、10.00)_30.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数:15.00)_31.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数:15.00)_考研教育心理学-24 答案解析(总分:99.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10,分数:10.00)1.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U /U。 A.概括 B.抽象 C.概念 D.综合(分数:1.00)A.B. C.D.解析:2.练习曲线中两次上升之间出现的一段水平相近的线段是U /U现象的体现。 A.抑制 B.高原 C.疲劳 D.适应(分数:1.00)A.B. C.D.解析: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U /U。 A.
7、大脑 B.神经元 C.大脑皮层 D.枕叶(分数:1.00)A.B. C.D.解析:4.按照记忆的干扰理论,早上起来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少了U /U。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分化抑制(分数:1.00)A. B.C.D.解析:5.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在时间上的划分界线为U /U。 A.1 分钟 B.5 分钟 C.10 分钟 D.1 小时(分数:1.00)A. B.C.D.解析:6.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U /U心理学。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 D.精神分析(分数:1.00)A.B.C.D. 解析:7.一种最基本的言语形式,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
8、语活动是U /U。 A.口头言语 B.对话言语 C.交际言语 D.独白言语(分数:1.00)A.B. C.D.解析:8.心理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U /U。 A.感知活动 B.思维活动 C.想象 D.意识活动(分数:1.00)A.B. C.D.解析:9.友谊感属于(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心境(分数:1.00)A. B.C.D.解析:10.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到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U /U。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分数:1.00)A. B.C.D.解析:二、B填空题/B(总题数:8,分数:1
9、0.00)11. 1 是最低级的能够建立条件反射的动物。(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扁虫)解析:12.心理学研究有四个原则,它们是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和 1 原则。(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教育性)解析:13.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拉特把人的气质类型划分为多血质、 1、胆汁质、抑郁质四种。(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粘液质)解析:1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人的智力分为 1、操作和产品三个维度。(分数:2.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内容)解析:15.人在各种心理活动中,还伴随着一种心理状态,这就是 1。(分数:1.
10、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注意)解析:16.心理过程包括 1、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认识过程)解析:17.在人类的活动中,情绪和情感是个人与他人的相互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起着 1 的作用。(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信息交流)解析:18.1973 年,卡尼曼在注意与努力一书中提出了 1 理论。(分数:1.00)填空项 1:_ (正确答案:资源限制)解析:三、B名词解释/B(总题数:5,分数:14.00)知觉_正确答案:(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解析:20.差别感受性(分数:2.
11、00)_正确答案:(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觉能力。)解析:21.功能固定:(分数:2.00)_正确答案:(是指当一个人了解到某物体的某种作用时,很难看出它还有其他作用,特别最初看到它的功能影响更大。)解析:22.表情动作:(分数:2.00)_正确答案:(简称表情,它是情绪在有机体上的外显表现,或者指有机体通过自己身体的外显行为来表达感情。)解析:气质_正确答案:(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出的稳定动力特征。)解析:四、B简答题/B(总题数:5,分数:25.00)24.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分数:5.00)_正确答案:(加德纳认为,人类具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
12、身体运动智力、内省智力和人际智力七种智力。他认为,通常人们并非一种而是几种智力在相互作用。在七种智力中,他将语言智力列为第一种智力。他认为,每个人在现代社会中都能摸索到各自成功的道路,简单地说一个人是否聪明其实没有意义,关键是明白自己的才能在哪一方面。他强调人的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和探索自我、把握自己命运的重要性。)解析:25.简述个性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分数:5.00)_正确答案:(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及性格特征上。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意志坚强、勤奋好学及创新进取精神的人,是能够克服困难,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的;反之,对问题解决往往持消极态度或容易使其工作半途而废。 其次,人的智力对问题
13、解决也有显著影响。一个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在遇到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时,善于灵活而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促进问题的解决;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的学生,问题解决不仅效率高,还会找出新途径和新方法;一个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容易受定势的消极影响或囿于书本和固定程序,导致问题解决的效率不高。)解析:26.简述性格的形成因素。(分数:5.00)_正确答案:(1)遗传的有限作用,在整个性格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对较小。 (2)家庭和环境的影响,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和他人结成的复杂的社会联系。 (3)家长的责任感教育态度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重要作用。 (4)家庭气氛对子女性格形成
14、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解析:27.简述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分析。(分数:5.00)_正确答案:(1)最近发展区;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解析:28.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分数:5.00)_正确答案:(1)成熟。 (2)联系和习得经验。 (3)社会经验。 (4)平衡。)解析:五、B论述题/B(总题数:3,分数:40.00)29.根据你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分数:10.00)_正确答案:(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式思维能力。 (3)发展学生创造想象能
15、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联系实际略)解析:30.论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数:15.00)_正确答案:(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并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而是一个统一的总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1)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之间的关系: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识过程。 (2)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的关系:认识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识过程。 (3)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关系:人的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感。)解析:31.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数:15.00)_
16、正确答案:(教师就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学生的知觉特点,避免先人为主。人的知觉的整体有时会使人偏离问题解决的方向,使思维陷入困境。特别要注意克制先人为主的倾向。 (2)定势。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知觉定势即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思维定势即先前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对问题解决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针对定势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克服定势的消极作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言语暗示,启发学生从定
17、势中解脱出来;教育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和一些习惯倾向的消极影响。 (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与确定适当的动机强度。具备有关问题的丰富知识及运用知识于实践的丰富经验,均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活动,人必须具备相应的需要和动机。问题解决的需要和动机使人对问题的解决持积极态度,并使思维处于活动状态。如果缺乏这种需要、动机或这种需要、动机太弱,就会对问题持漠然的态度,思维活动也不会活跃。在解决一般的问题时,要获得最佳的效率,动机强度应适中;在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时,动机应偏强一些;在解决很困难的问题时,动机强度反而应偏弱一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个性差异问题解决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及性格特征上。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意志坚强、勤奋好学及创新进取精神的人,是能够克服困难,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的。反之,对问题解决往往持消极态度或容易使其工作半途而废。 其次,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智力对问题解决也有显著影响。一个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在遇到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时,善于灵活而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促进问题的解决。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学生,解决问题不仅效率高,还会找出新途径和新方法。一个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容易受定势的消极影响或囿于书本和固定程序,导致问题解决的效率不高。)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