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1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9219       资源大小:94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1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131及答案解析(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分数:2.00)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3.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是( )。(分数:2.00)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4.礼记学记中记载“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具有( )。(分数

    2、:2.00)A.科技功能B.经济功能C.政治功能D.文化功能5.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取决于( )。(分数:2.00)A.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B.决策者的意愿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教育的发展规模6.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 )。(分数:2.00)A.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C.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D.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7.“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论是( )。(分数:2.00)A.教育适应生活说B.教育准备生活说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改造生活说8.198

    3、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不包含的内容是( )。(分数:2.00)A.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B.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D.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用多种办学形式9.终身教育理念最早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A.布鲁纳B.斯普朗格C.保罗朗格朗D.马丁特罗10.课程之父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特别强调的是( )。(分数:2.00)A.专家对课程设计B.教师对课程的执行C.学生对课程的评价D.目标对课程的主导11.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双边活动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叫(

    4、)。(分数:2.00)A.讨论法B.讲授法C.谈话法D.读书指导法1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 )。(分数:2.00)A.考虑教法B.写好教案C.编制学期教学计划D.熟悉课程13.采用合理的惩罚这种教育手段的德育模式是( )。(分数:2.00)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B.社会学习模式C.集体教育模式D.体谅模式14.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分数:2.00)A.创造性B.示范性C.复杂性D.灵活性15.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作用适用于( )。(分数:2.00)A.所有人B.圣人C.一般人D.小

    5、人16.“化性起伪”的教育作用观,表明荀子的教育思想属于( )。(分数:2.00)A.“内发论”B.“外铄论”C.“性善论”D.“白板说”17.下列说法不属于王充关于教育对于人的作用的观点是( )。(分数:2.00)A.强调胎教B.教育可以使其天生的缺陷得以弥补C.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D.教育决定人性的发展18.近代中国正式派遣的留欧学生主要选自( )。(分数:2.00)A.上海广方言馆B.福建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D.天津水师学堂19.清末学部的设立时间是( )。(分数:2.00)A.1905年B.1907年C.1910年D.1915年20.近代提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的人物是( )。

    6、(分数:2.00)A.梁启超B.康有为C.严复D.陶行知21.晏阳初的“三大方式”不包括( )。(分数:2.00)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社区教育22.“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提出者是教育家( )。(分数:2.00)A.黄炎培B.晏阳初C.梁漱溟D.陶行知23.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新模式,他发明的教师培养模式是( )。(分数:2.00)A.小先生制B.实习制C.学徒制D.艺友制24.在陈鹤琴的“五指活动”的思想体系中,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方面的常识属于( )。(分数:2.00)A.儿童健康活动B.儿童艺术活动C.儿童科学活动D.儿

    7、童社会活动25.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休息,使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昆体良D.西塞罗26.在认识论上,亚里士多德认为( )是经验和感觉的源泉。(分数:2.00)A.精神世界B.理性世界C.物质世界D.主观世界27.被称为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的是( )。(分数:2.00)A.奥古斯丁B.阿奎那C.阿伯拉尔D.安瑟伦28.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分数:2.00)A.家庭教育、礼文教育、侍从教育B.家庭教育、侍从教育、礼文教育C.礼文教育

    8、、家庭教育、护卫教育D.家庭教育、礼仪教育、侍从教育29.卢梭提倡的教育中的最终培养目标是( )。(分数:2.00)A.社会人B.自然人C.全面发展的人D.雄辩家30.在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否定天赋观念,提出“教育万能论”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卢梭B.爱尔维修C.狄德罗D.拉夏洛泰31.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儿童的设想,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张的是( )。(分数:2.00)A.哈多报告B.福斯特法案C.斯宾斯报告D.富尔法案32.联邦德国战后第一部高等教育法,它保留了德国大学民主自治的传统,同时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使之适应社会的新需要,这部教育法是

    9、( )。(分数:2.00)A.富尔法案B.高等学校总纲法C.教育改革法D.基佐法案33.被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赫尔巴特B.第斯多惠C.福禄培尔D.洪堡34.“强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人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或者说教育是发展关于自由选择以及对选择的意义和责任的认识的过程”的教育思潮是( )。(分数:2.00)A.要素主义思潮B.现代人文主义思潮C.永恒主义思潮D.存在主义思潮35.强调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霍尔B.斯金纳C.格赛尔D.华生36.“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此解释的理论是( )。(分数:2.0

    10、0)A.社会建构主义理论B.认知主义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认知建构主义理论37.对于一个一直以来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当在一次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时,教师引导其进行合适的归因,下列选项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归因是( )。(分数:2.00)A.能力B.任务难度C.运气D.努力38.学习过程中的画线行为属于( )。(分数:2.00)A.元认知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39.下列选项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分数:2.00)A.打哈欠B.分析技能C.骑自行车D.打开电视机40.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是( )。(分数:2.00)A.文献检索B.形成研究假设C.选择研究课题D.制定研究计

    11、划41.在搜集资料时,不但要搜集观点一致的资料,还要搜集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矛盾的资料。这体现的文献检索的原则是( )。(分数:2.00)A.比较性B.全面性C.选择性D.直接性4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分数:2.00)A.动态综述B.索引C.书目D.题录43.按照事物的大小、轻重等特征依次排列,进行分类和比较的测量是( )。(分数:2.00)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44.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的解释的是( )。(分数:2.00)A.总体效度B.生态效度C.内在效度D.外在效度45.从某地区的 9岁儿童中随机抽取女生

    12、 60人,身高平均 133cm,抽取男生 65人,平均身高 135cm。根据以往资料可知该地区 012岁男童和女童身高的标准差。如果要以本次抽样的结果对该地区八岁儿童身高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应该使用的统计方法是( )。(分数:2.00)A.F检验B.t检验C.Z检验D.X 2 检验46.“总数为 N=500,样本容量是 n=50,求出间隔 50050l0,于是每隔 10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50次。”这是采用( )。(分数:2.00)A.单纯随机抽样B.机械随机取样C.分层随机取样D.整群随机取样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47.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

    13、)_48.所有教育现象都可以构成教育问题。(分数:2.00)_49.书院是学术研究之所。(分数:2.00)_50.学习策略是一种程序性知识,由一系列规则和技能构成。(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5,分数:10.00)51.简述隐性课程的含义及表现形式。(分数:2.00)_5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分数:2.00)_53.简述宋代学者胡瑗的“苏胡教学法”。(分数:2.00)_54.简述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分数:2.00)_55.简述教育观察研究实施的程序。(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8.00)56.必答题_57.试述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分数:

    14、2.00)_58.试举例分析近代西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分数:2.00)_59.选答题_从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分数:4.00)(1).结合教育实际,说一说如何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提高。(分数:2.00)_(2).一个幼儿园采用绘本阅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实验,取大班两个班为样本,由同一教师任教。首先对这两个班的儿童进行语言测试,并对测查数据进行了常模参照分析。对比班按常规的语言课进行教学,实验班儿童采用绘本阅读的方式进行语言教学,半年之后,对两个班再次测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绘本阅读式的语言教学对学生的语言发展是否有影响。请回答:(1)这个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是什么?(

    15、2)这个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3)这个实验属于哪一类的实验设计?(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 131答案解析(总分:11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46,分数:9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主张用理解和解释的方式进行教育研究的教育学流派是( )。(分数:2.00)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 C.批判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解析:解析:文化教育学又称为精神教育学,是 19世纪末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代表人物是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文化教育学强调的

    16、是把人看成是完整的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且教育研究要用理解与解释的方式进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3.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的观点是( )。(分数:2.00)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解析:解析: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孟禄认为,原始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4.礼记学记中记载“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了教育具有( )。(分数:2.00)A.科技功能B.经济功能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解析: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

    17、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的政治功能主要有:维护政治经济制度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等,所以这句话体现的是教育的政治功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5.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取决于( )。(分数:2.00)A.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B.决策者的意愿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教育的发展规模解析:解析: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办教育需要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办多少学校,学校的规模多大,办学经费多少等,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障,没有相应的物质条件,教育就无从谈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6.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表明( )。(分数:2.

    18、00)A.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B.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D.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解析:解析:A 项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之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C 项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如身体发展由机械到意义的顺序发展。D 项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从整体上看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但是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有的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

    19、因此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发展具有模仿性,但题干所表达的并非此意。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遗传物质的成熟阶段是教育的重要条件,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超越人的发展阶段,教育及任何的训练是不成功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7.“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论是( )。(分数:2.00)A.教育适应生活说 B.教育准备生活说C.教育超越生活说D.教育改造生活说解析:解析:B 项教育准备生活说由斯宾塞提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的生活做准备,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人们怎样生活,不符合题意。C 项教育超越生活说认为教育

    20、应该超越当前的现实社会基于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或可能,致力于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要求,与题干不符。D 项教育改造生活说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的发展。A 项教育适应生活说由杜威提出,他认为教育应该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主要教育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即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8.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不包含的内容是( )。(分数:2.00)A.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B.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C.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D.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采用多种办学形式 解析:解析:

    21、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加强基础教育,有步骤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高等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对学校进行分级管理。基础教育管理权属于地方,学校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9.终身教育理念最早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A.布鲁纳B.斯普朗格C.保罗朗格朗 D.马丁特罗解析:解析:A 项布鲁纳是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是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B 项斯普朗格是 19世纪末德国文化学的代表人物。D 项马丁特罗是提出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美国学者,他认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应该

    22、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C 项“终身教育”最早是在 1965年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人教育促进会上由法国的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正式提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10.课程之父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特别强调的是( )。(分数:2.00)A.专家对课程设计B.教师对课程的执行C.学生对课程的评价D.目标对课程的主导 解析:解析: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把课程理论归结为四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如果我们要从事课程编制活动的话,就必须回答以下问题:学校应该达到哪些目标;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应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因此,可以看出目标在课程编

    23、制过程中所起的主导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11.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双边活动而获取知识的方法叫( )。(分数:2.00)A.讨论法B.讲授法C.谈话法 D.读书指导法解析:解析:A 项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B 项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D 项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C 项谈话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

    24、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12.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 )。(分数:2.00)A.考虑教法 B.写好教案C.编制学期教学计划D.熟悉课程解析:解析: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必须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考虑教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13.采用合理的惩罚这种教育手段的德育模式是( )。(分数:2.00)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B.社会学习模式C.集体教育模式 D.体谅模式解析:解析:德育模式主要包括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体谅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学

    25、习模式和集体教育模式。在德育手段使用方面是不同的。A 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强调通过道德判断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B项社会学习模式强调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对儿童道德行为形成的影响。D 项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强调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和模仿作用。C 项集体教育模式主张采用合理的惩罚手段,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使教育者对集体和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教育影响是同时的、平行的。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14.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分数:2.00)A.创造性B.示范性C.复杂性 D.灵活性解析:解析:教育是一门科学,说的是教师的工作必须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

    26、展规律,教育不是随意性的无章可循的工作。教育是一门艺术,说的是教师的劳动对象是人,他们之间彼此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教育背景,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工作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而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复杂性。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15.孔子认为“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作用适用于( )。(分数:2.00)A.所有人B.圣人C.一般人 D.小人解析:解析:“有教无类”是孔子私学接受弟子的基本原则,也是其关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也就是说不分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地域差别、智力程度等,都应该作为教育的对象。所以“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作用是

    27、适用于一般的、普通的人。在解答此题时,应该注意联系到他的教育主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6.“化性起伪”的教育作用观,表明荀子的教育思想属于( )。(分数:2.00)A.“内发论”B.“外铄论” C.“性善论”D.“白板说”解析:解析: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是一个关于解释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名词,和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相对。性伪之分说明教育的必要性,性伪证明了教育的可能性。教育的作用就是“化性起伪”,就是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使人具有适应社会生活的道德智能。强调了环境与教育等外在因素对人的发展的重要

    28、性。A 项“内发论”强调的是遗传因素等对人的发展的作用。C 项“性善论”是内发论的一种。D 项“白板说”也是外铄论的一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17.下列说法不属于王充关于教育对于人的作用的观点是( )。(分数:2.00)A.强调胎教B.教育可以使其天生的缺陷得以弥补C.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 D.教育决定人性的发展解析:解析:王充强调胎教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以弥补人性的不足,还可以决定人性发展的方向,A 项强调胎教、B 项教育可以使其天生的缺陷得以弥补及 D项教育决定人性的发展是其教育对人的作用的观点,而 C项染于黄则黄,染于苍则苍不符合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18.近代中国正式派遣的留欧

    29、学生主要选自( )。(分数:2.00)A.上海广方言馆B.福建船政学堂 C.京师大学堂D.天津水师学堂解析:解析:1876 至 1886年,洋务派分三批派遣学生分赴英、法、德等国学习轮船制造与驾驶等技术,学习三年,期满回国任用。福建船政学堂派出十八名学生赴法国学习制造轮船,派出十二名学生赴英国学习驾驶。这是近代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开始,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自此,留欧学生成了近代中国海军的重要骨干,留欧教育为近代中国海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留欧学生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批实业人才。所以说,正式派遣的留欧学生主要选自福建船政学堂。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19.清末学部的设立时间是( )。

    30、(分数:2.00)A.1905年 B.1907年C.1910年D.1915年解析:解析:1905 年,清政府在中央建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行政机构。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20.近代提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的人物是( )。(分数:2.00)A.梁启超B.康有为C.严复 D.陶行知解析:解析:在确定中国未来文化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上,严复主张“体用一致”而独树一帜,其既包括坚持中体不可变的思想,又包括对西学的整体性与发展性的认识。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21.晏阳初的“三大方式”不包括( )。(分数:2.00)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社区教育 解析:解析:晏阳初针对他的“四大

    31、教育”提出了相应的“三大方式”,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22.“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提出者是教育家( )。(分数:2.00)A.黄炎培 B.晏阳初C.梁漱溟D.陶行知解析:解析: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他把职业教育的目的概括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23.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的教育面貌,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新模式,他发明的教师培养模式是( )。(分数:2.00)A.小先生制B.实习制C.学徒制D.艺友制 解析:解析:陶行知为了改变乡村教育

    32、教师的面貌,探索了培养教师的新型的模式即艺友制。艺是艺术,也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24.在陈鹤琴的“五指活动”的思想体系中,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方面的常识属于( )。(分数:2.00)A.儿童健康活动B.儿童艺术活动C.儿童科学活动 D.儿童社会活动解析:解析:陈鹤琴的“五指活动”具体为:儿童健康活动(卫生、体育、营养等),儿童社会活动(史地、公民、时事等),儿童科学活动(生、数、理、化、地等),儿童艺术活动(音、美、工等)和儿童文学活动(包括读、写、译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25.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教师要注意学生

    33、的休息,使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昆体良 D.西塞罗解析:解析:昆体良认为,教学要“适度”。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的量与深度要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而不能使他们的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和休息应该交替进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26.在认识论上,亚里士多德认为( )是经验和感觉的源泉。(分数:2.00)A.精神世界B.理性世界 C.物质世界D.主观世界解析:解析: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和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将人的灵魂区分为两个部分: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非理性部分又分为两部分,所以人的灵魂有三部分构成,即营养的灵魂,感觉的灵魂和理性的灵魂。这三部分对应于植物

    34、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和人的灵魂。在灵魂的这三个部分中。植物的灵魂与理性不相干,动物的灵魂即感觉的、欲望的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分有理性。使灵魂的三个部分在理性的领导下和谐并存,人就成为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27.被称为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的是( )。(分数:2.00)A.奥古斯丁 B.阿奎那C.阿伯拉尔D.安瑟伦解析:解析:奥古斯丁是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把哲学用在基督教教义上,从而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的神学家和哲学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28.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其主要目标是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 )。(分数:2.00)A.家

    35、庭教育、礼文教育、侍从教育 B.家庭教育、侍从教育、礼文教育C.礼文教育、家庭教育、护卫教育D.家庭教育、礼仪教育、侍从教育解析:解析:骑士教育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从出生到七八岁为家庭教育阶段。儿童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母亲教育,学习的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教育以及身体的养护与锻炼。七八岁以后为礼文教育阶段,低一级的贵族将儿子送到高一级的贵族家庭中充当侍童,主要学习上层社会的礼节和行为准则,同时,也要学习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能。1421 岁为侍从教育阶段,重点是学习“骑士七技”,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29.卢梭提倡的教育中的最终培养目标是( )。(分数:2.00)A.社会人B.自

    36、然人 C.全面发展的人D.雄辩家解析:解析:卢梭提倡自然教育,而自然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自然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30.在法国启蒙思想运动中否定天赋观念,提出“教育万能论”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卢梭B.爱尔维修 C.狄德罗D.拉夏洛泰解析:解析:爱尔维修表达了人人智力天生平等和教育的民主化观点,直接抨击了以人的天赋不平等论证社会及教育的等级制度的合理性的贵族理论。在此基础上,他把人的成长归因于教育与环境,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遗传因素的影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31.第一次从国家的角度阐明了中等教育应该面向所有儿童的设想,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后分流的主张的是( )。

    37、(分数:2.00)A.哈多报告 B.福斯特法案C.斯宾斯报告D.富尔法案解析:解析:哈多报告第一次从国家角度阐明了使中等教育成为面向全体儿童的教育的思想,并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初等教育的终点和初等教育后的教育分流的主张,以满足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32.联邦德国战后第一部高等教育法,它保留了德国大学民主自治的传统,同时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使之适应社会的新需要,这部教育法是( )。(分数:2.00)A.富尔法案B.高等学校总纲法 C.教育改革法D.基佐法案解析:解析:1976 年,联邦德国正式颁布了高等学校总纲法。这个法案成为战后联邦德国第一个有权威的高等教

    38、育方面的法案。这个法案的精神实质是既保留传统大学民主自治的特色,又注重发掘大学的潜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的需要。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33.被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的教育家是( )。(分数:2.00)A.赫尔巴特B.第斯多惠 C.福禄培尔D.洪堡解析:解析:第斯多惠是 19世纪德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在师范教育上有不朽的功勋,被人们尊称为“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第斯多惠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第一,教师要时刻注意对自我的教育,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发展和培养别人;第二,教师要有崇高的责任感;第三,教师要有良好的素养和教学技能。故

    39、本题正确答案为 B。34.“强调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人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或者说教育是发展关于自由选择以及对选择的意义和责任的认识的过程”的教育思潮是( )。(分数:2.00)A.要素主义思潮B.现代人文主义思潮C.永恒主义思潮D.存在主义思潮 解析:解析:存在主义思潮以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强调教育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或“自我创造”;强调品格教育在自我发展中的重要性;提倡学生应该能“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主张采用个别教育的方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35.强调遗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2.00)A.霍尔 B.斯金纳C.格赛尔D.华生解析:解析:B 项斯金纳强调

    40、环境在个体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不符合题意。C 项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D 项华生倾向于后天环境的影响。A 项霍尔提出的“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环境”表明他重视遗传的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36.“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此解释的理论是( )。(分数:2.00)A.社会建构主义理论B.认知主义理论C.人本主义理论D.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解析:解析:A 项社会建构主义强调人与人的互动在知识获得中的作用。B 项认知主义理论、C 项人本主义理论均不属于学习的建构理论。D 项认知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有意义的建构过程。“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强调的是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

    41、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37.对于一个一直以来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当在一次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时,教师引导其进行合适的归因,下列选项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归因是( )。(分数:2.00)A.能力 B.任务难度C.运气D.努力解析:解析:根据成败归因理论,将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或努力,都属于积极归因方式,因为归因于努力有助于个体的持久行动;归因于能力则有助于建立个体的自信。对于长期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自信心是首要的,所以,将此次的学习成功归因于能力会更加鼓励其继续保持。而对于学习成绩长期较好的学生而言,每次的好成绩引导他们将其归因于努力会使教学效果更好。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38.学习过程中的画

    42、线行为属于( )。(分数:2.00)A.元认知策略B.复述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解析:解析:A 项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式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及组织策略。C项精细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D 项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细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的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B 项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和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包括及时复习、过度学习、画线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B。39.下列选项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 )。(分数:2.00)A

    43、.打哈欠B.分析技能C.骑自行车 D.打开电视机解析:解析:技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一种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技能分为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吹拉弹唱、系鞋带等属于动作技能,心算及写作等属于心智技能。A 项打哈欠不需要学习而获得。B 项分析技能属于心智技能。D 项打开电视机不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动作方式。只有 C项骑自行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动作方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40.进行教育研究的第一步是( )。(分数:2.00)A.文献检索B.形成研究假设C.选择研究课题 D.制定研究计划解析:解析: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步骤为:选择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

    44、料;分析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确定课题是进行调查研究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直接影响调查研究的实施以及调查结果的价值。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41.在搜集资料时,不但要搜集观点一致的资料,还要搜集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矛盾的资料。这体现的文献检索的原则是( )。(分数:2.00)A.比较性B.全面性 C.选择性D.直接性解析:解析: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要求通过浏览,要广泛查阅特定范围内的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不仅要搜集与自己观点一致的材料,也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不一致,或与自己构思相矛盾的资料;不仅要广泛查阅中文资料,同时也应查阅外文资料,以便及时掌握最新的研究资料和动向。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4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分数:2.00)A.动态综述 B.索引C.书目D.题录解析:解析: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理论化的检索性文献。主要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及文摘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43.按照事物的大小、轻重等特征依次排列,进行分类和比较的测量是( )。(分数:2.00)A.定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模拟试卷131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registerpick11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