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42 及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教育研究可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这一分类的依据是( )(分数:2.00)A.研究目的的不同B.研究方法的不同C.研究对象的不同D.研究阶段的不同3.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手段是( )(分数:2.00)A.归纳分析B.比较分析C.统计分析D.综合分析4.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是(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培根C.笛卡尔D.柏拉图
2、5.对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联系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操作性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6.一般来讲,描述研究、调查研究,样本容量为总体的( )(分数:2.00)A.5B.10C.20D.307.在文献检索时,研究者不仅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资料,也要搜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甚至对立的资料,这体现了文献检索的( )(分数:2.00)A.矛盾性原则B.逆时性原则C.选择性原则D.全面性原则8.下列观察方法中属于正式观察法的是( )(分数:2.00)A.轶事记录法B.日记
3、描述法C.频率计数图示法D.特性等级评定法9.连续记录法和轶事记录法同属于( )(分数:2.00)A.描述记录法B.取样记录法C.行为核对法D.日记描述法10.“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分数:2.00)A.过于书面化B.词义含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11.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分数:2.00)A.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B.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C.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D.访谈调查
4、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12.当试题的区分度指数系数为 1 时,表明试题的区分度( )(分数:2.00)A.大B.小C.适中D.不确定13.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不同水平的自变量或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即每个被试都经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这种实验设计是( )(分数:2.00)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C.单组设计D.同组设计14.在一项问题解决的实验中,选取初、高中教学班为被试,初中生比高中生更早地感到疲劳,这一现象最可能证明了( )(分数:2.00)A.测验B.工具C.被试选择D.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15.当一个实验的被试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项实验时
5、,我们可以说实验者采用了( )来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分数:2.00)A.随机B.盲法C.抵消D.消除16.下列量数中,属于差异量数的是( )(分数:2.00)A.方差B.中位数C.众数D.平均数17.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是研究的( )(分数:2.00)A.结果B.方法C.讨论D.目的18.期刊文章的摘要一般字数为( )字左右。(分数:2.00)A.400B.300C.200D.100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0.查找阅读文献只要一次文献就可以。(分数:2.00)_21.题目的难度越大,区分度越高。(分数:2.0
6、0)_22.教育行动研究适用于所有教育情景。(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3.简述整群随机抽样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分数:2.00)_24.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5.必答题(分数:2.00)_26.试述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分数:2.00)_五、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27.整群随机抽样(分数:2.00)_28.文献综述报告(分数:2.00)_29.事件取样法(分数:2.00)_30.问卷调查法(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
7、拟试卷 42 答案解析(总分:6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36.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教育研究可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这一分类的依据是( )(分数:2.00)A.研究目的的不同B.研究方法的不同C.研究对象的不同 D.研究阶段的不同解析:3.定量分析在教育研究中的主要手段是( )(分数:2.00)A.归纳分析B.比较分析C.统计分析 D.综合分析解析:4.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是(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培根 C.笛卡尔D.柏拉图解析:5.对研究问
8、题与研究假设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分数:2.00)A.研究问题与研究假设没有直接联系B.研究假设的叙述是直接从研究问题的叙述中产生的 C.研究问题的叙述比研究假设的叙述更具操作性D.研究问题就是研究假设解析:6.一般来讲,描述研究、调查研究,样本容量为总体的( )(分数:2.00)A.5B.10 C.20D.30解析:7.在文献检索时,研究者不仅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资料,也要搜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甚至对立的资料,这体现了文献检索的( )(分数:2.00)A.矛盾性原则B.逆时性原则C.选择性原则D.全面性原则 解析:解析:检索教育文献首先要全面,即具有全面性。其次,检索要认真细致,即准
9、确性。故本题选D。8.下列观察方法中属于正式观察法的是( )(分数:2.00)A.轶事记录法B.日记描述法C.频率计数图示法D.特性等级评定法 解析:9.连续记录法和轶事记录法同属于( )(分数:2.00)A.描述记录法 B.取样记录法C.行为核对法D.日记描述法解析:10.“你曾经在考试中作过弊吗?”这是某研究者在“关于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中的一个题目,这一题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分数:2.00)A.过于书面化B.词义含糊C.带有暗示性D.涉及敏感性问题 解析:解析:问题设计是问卷编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问卷本身的质量,关系到所获得研究成果的科学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因此,
10、在设计问卷的问题时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是问题的内容与表述。第一,要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第二,应回避询问有关社会禁忌、爱好和个人隐私之类的问题。第三,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点在同一题中出现,造成题目似是而非。第四,问题的文字表达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容易回答,避免使用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本题所言的题目涉及个人隐私的问题,会影响到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故本题选 D。11.下列哪一种说法不正确?( )(分数:2.00)A.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B.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C.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
11、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D.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解析:12.当试题的区分度指数系数为 1 时,表明试题的区分度( )(分数:2.00)A.大 B.小C.适中D.不确定解析:13.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不同水平的自变量或接受不同的自变量处理,即每个被试都经受整个实验的各种实验处理,这种实验设计是( )(分数:2.00)A.组间设计B.组内设计 C.单组设计D.同组设计解析:14.在一项问题解决的实验中,选取初、高中教学班为被试,初中生比高中生更早地感到疲劳,这一现象最可能证明了( )(分数:2.00)A.测验B.工具C.被试选择D.选择和成熟的
12、交互作用及其他 解析: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的理解和把握程度。本题最主要说明了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首先,被试取样不等,没有随机取样和随机分组,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对比,因而造成被试组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同时,初高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这体现了成熟因素的影响。15.当一个实验的被试不知道自己正在参与一项实验时,我们可以说实验者采用了( )来消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分数:2.00)A.随机B.盲法 C.抵消D.消除解析:16.下列量数中,属于差异量数的是( )(分数:2.00)A.方差 B.中位数C.众数D.平均数解析:17.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主要部分是研究
13、的( )(分数:2.00)A.结果 B.方法C.讨论D.目的解析:18.期刊文章的摘要一般字数为( )字左右。(分数:2.00)A.400B.300C.200D.100 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4,分数:8.00)19.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0.查找阅读文献只要一次文献就可以。(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1)教育文献的等级主要分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一般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
14、引、提要和文摘等;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 (2)撰写文献综述必须直接阅读一次文献,对一次文献进行详细分析,并说明它们与你所研究问题的联系,同时也要依靠二次文献中对一次文献的总结,以及相关的三次文献。而且在研究过程中,由于各种实际情况,只依赖于一次文献的可行性也不高,而要结合实际尽可能以一次文献为主,有机地将三者结合起来。)解析:21.题目的难度越大,区分度越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题目的难度过高,很少有人能答对
15、,大部分得分都很低;难度过低,很少人会答错,分数多分布在高分段。因而过难或过易的题目都不能很好地区分不同水平的个体。所以,当题目的难度为中等时,区分度最高。 但是,一个好的测验并不是要求所有的题目都是中等难度。这是因为在一个测验中如果都是中等难度的题目,就会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即对中等程度的人有最佳鉴别力,而对水平高和水平低的那部分人不能做很好的区分。简言之,不同难度的题目对于不同水平的人来说区分度是不同的。鉴于全体受测者的能力分布往往都是正态的,测验中题目难度的分布也基本为正态分布,即难、中、易都有分布,中等难度题目最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测验有较高的鉴别力。)解析:22.教育行动研究适用于
16、所有教育情景。(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 (1)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师进行的,旨在改善教育实践,以自省、质疑的研究态度和实践教育理论的实践行动,改进教育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可见,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运用者就是一线教师,要有丰富的教育实践。 (2)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研究活动而不是一种研究方法,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为教育行动而研究”“在教育行动中研究”和“由教育行动者研究”。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其适用范围是有限的,表现为:第一,更适用于小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利于宏观的、理论问题的探讨和解决;第二,不能对研究的外部效度做过高要求;第三,需要教师对教育科
17、学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有一定的了解;第四,需要教师对工作保持高度的敏感,具有积极主动性和负责任的态度,否则,教育行动研究便会流于形式。)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3.简述整群随机抽样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适用条件适用于整体范围大、数量多的情况。但不适用于各层间同质性太低的情况。优点抽取方法简单,对抽取到的样本可以进行集中处理,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缺点相对粗糙,抽样误差较大。)解析:24.简述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首先,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的目的和意义。其次,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再次
18、,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最后,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解析: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5.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6.试述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单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单组前后测设计:只有一组非随机选择的被试,无对照组,只给予一次实验处理,有前测和后测,用前后测的差异来作为实验处理效应。 其格式为: 0 1 X O 2 优点: 有前测,可以在实验处理前提供被试的某些信息; 通过前后测,可以提供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能明显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 被试兼作控制组,
19、便于估计被试个体态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缺点: 没有控制组,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回归; 前测可能影响后测产生实验误差。 (2)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有实验组和控制组,但非随机取样;实验处理可随机指派;都有前后测。这是应用最普遍的设计。 其格式为: O 1 X O 2 O 2 O 4 优点: 有控制组,有前后测,可以控制成熟、历史、练习效应、工具等因素影响。 缺点: 不是随机分组,选择与成熟交互作用会降低实验效度; 前后测交互作用。 (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随机化选择被试和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
20、,两组均只有后测。 其格式为: R X O 1 R O 2 优点: 消除前测与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高。 可以控制历史、成熟、练习与统计回归等因素的影响。 缺点:不能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 (4)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则不给予实验处理;两组均进行前后测。 其基本格式为:RO 1 X O 3 RO 2 O 4 优点: 因为是随机分配,可以控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 有控制组,可以控制成熟、练习、统计回归等因素。 缺点: 前测与实验处理产生交互影响。 (5)所罗门四组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所罗门四组设
21、计:随机选择被试和分组,两组有前测,两组无前测,一有前测组和一无前测组接受实验处理,四个组均有后测。把前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是较理想的设计。 其基本格式为: RO 1 X O 2 RO 3 O 4 R X O 5 R O 3 优点: 可以将前测的反复效应分离出来,克服了实验组、控制组仅施后测设计和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两种设计的缺点; 实验者可以对四个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多种比较;实验者还可以运用 22 方差分析来处理四个组的实验数据。 缺点:它需要更多的组来完成实验,且往往比较难找到四个等组的被试。)解析:五、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27.整群随机抽样(分数:2.00)_正确答案:
22、(正确答案:抽样的单位不是单个的个体,而是成群的个体。把总体划分成许多组或层,按照随机原则在组或层中抽样,抽取的整群全体成员均为样本。适用条件:适用于总体范围大、数量多的情况。但不适用于各层间的同质性太低的情况。优点:抽取方法简单,对抽取到的样本可以进行集中处理,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缺点:整群取样所获取的样本,由于样本分布不均匀,比如存在学习成绩、学习水平、性别等差距,一般来说,代表性不如个别取样,在统计推论上有一定缺陷。在运用整群随机取样时,常与分层随机取样相结合。)解析:28.文献综述报告(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献综述报告是就某一个研究课题范围的有关文献资料内容进行评
23、价分析。研究者在全面搜集文献资料和广泛阅读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一定时期内的某一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叙述和评论。综述可以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文献综述不仅是对文献的综合,还包括对文献的评价,而综述的价值恰恰在于评价。)解析:29.事件取样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事件取样法是通过选取特定样本对象进行观察。以个人或群体为单位,使用取样记录法,观察者确定观察目的,然后决定观察的范围、所需被试的数量、需要观察的事件。观察时根据预先分好的类别行为,将它发生的次数、时间记录下来。事件取样法适用于记载某一事件发生的过程和环境条件、原因结果等方面的情况。)解析:30.问卷调查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问卷调查法又称问题表格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当面作答或追踪访问等方式要求被试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其最大的优点是能搜集大样本信息资料,收效大;其最大的缺点是应用范围较广,搜集的资料往往是表面的,还不能深入了解被调查者内心世界的真实情况。)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