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40 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区别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特性是( )(分数:2.00)A.预见性B.精确性C.客观性D.系统性3.应用归纳法来得出研究结论,这一方法可追溯到(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培根C.苏格拉底D.柏拉图4.课题的选择必须达到的三个标准是( )(分数:2.00)A.有新意、有利益、有吸引力B.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C.有价值、有特色、有
2、创造力D.有价值、有特色、有实用性5.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分数:2.00)A.课题论证B.课题审查C.课题申报D.课题选择6.总数为 N=500,样本容量是 n=50,求出间隔 50050=10,于是每隔 10 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 50次。这是采用( )(分数:2.00)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D.多段随机取样法7.近二十年幼儿语言教育发展研究综述,这篇文章属于( )次文献。(分数:2.00)A.一B.二C.三D.四8.下列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分数:2.00)A.题录B.数据手册C.书目D.索引9.难于运用是( )的主要缺陷。
3、(分数:2.00)A.全结构式教育观察B.教育现象观察C.非结构式观察D.参与式观察10.根据观察情境,教育观察可分为( )(分数:2.00)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C.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11.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分数:2.00)A.正确选题B.写好指导语C.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D.设计“目标体系”12.下列不属于访谈调查特点的是( )(分数:2.00)A.灵活性强B.调查具有匿名性C.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D.可以使用复杂的访谈提纲13.对同样的试卷组织两次评分,评分结果相差悬殊,这表明测验的( )(分数:2.00)A
4、.可信度低B.效度不确定C.难度低D.区分度差14.数字不能比较大小的测量是( )(分数:2.00)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15.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分数:2.00)A.内在效度B.外在效度C.总体效度D.生态效度16.下列不属于假设的特征的是( )(分数:2.00)A.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B.具有一定的猜测性C.具有多样性D.具有确定性17.实验结果从研究者创设的实验情境推广到其他教育情境中去的范围,这是实验的( )(分数:2.00)A.生态效度B.总体效度C.内在效度D.信度18.下列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5、( )(分数:2.00)A.最初由美国的研究者提出B.致力于解决教育行动中的实际问题C.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D.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不强19.总地来说,数据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 )(分数:2.00)A.假设检验B.数据计算C.数据集中D.判断正误20.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者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的认识、建议和设想应置于( )部分的内容中。(分数:2.00)A.前言B.结论C.讨论D.附录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1.简述选题的基本要求。(分数:2.00)_22.试比较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分数:2.00)_23.简述教育实验变量控制
6、的主要方法。(分数:2.00)_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4.必答题(分数:2.00)_25.试分析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分数:2.00)_四、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26.系统随机取样(分数:2.00)_27.外审法(分数:2.00)_28.日记描述法(分数:2.00)_29.地位量数(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40 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0,分数:4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
7、析:2.区别科学方法与非科学方法最主要的特性是( )(分数:2.00)A.预见性B.精确性C.客观性 D.系统性解析:解析:方法具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其中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客观性问题。3.应用归纳法来得出研究结论,这一方法可追溯到( )(分数:2.00)A.亚里士多德B.培根 C.苏格拉底D.柏拉图解析:解析:注意与亚里士多德的“归纳演绎”程序相区别。4.课题的选择必须达到的三个标准是( )(分数:2.00)A.有新意、有利益、有吸引力B.有价值、有新意、有可行性 C.有价值、有特色、有创造力D.有价值、有特色、有实用性解析:5.对选定的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被称为( )(分数:2.00)
8、A.课题论证 B.课题审查C.课题申报D.课题选择解析:6.总数为 N=500,样本容量是 n=50,求出间隔 50050=10,于是每隔 10 个抽取一个样本,连续抽样 50次。这是采用( )(分数:2.00)A.简单随机取样法B.分层随机取样法C.等距随机取样法 D.多段随机取样法解析:7.近二十年幼儿语言教育发展研究综述,这篇文章属于( )次文献。(分数:2.00)A.一B.二C.三 D.四解析:8.下列不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分数:2.00)A.题录B.数据手册 C.书目D.索引解析:9.难于运用是( )的主要缺陷。(分数:2.00)A.全结构式教育观察 B.教育现象观察C.非结构式
9、观察D.参与式观察解析:10.根据观察情境,教育观察可分为( )(分数:2.00)A.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B.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C.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D.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解析:11.提高问卷效度的关键是( )(分数:2.00)A.正确选题B.写好指导语C.问卷题目的行文技巧D.设计“目标体系” 解析:12.下列不属于访谈调查特点的是( )(分数:2.00)A.灵活性强B.调查具有匿名性 C.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D.可以使用复杂的访谈提纲解析:13.对同样的试卷组织两次评分,评分结果相差悬殊,这表明测验的( )(分数:2.00)A.可信度低 B.效度不确定C.难度低
10、D.区分度差解析:14.数字不能比较大小的测量是( )(分数:2.00)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定比测量解析:15.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分数:2.00)A.内在效度 B.外在效度C.总体效度D.生态效度解析:16.下列不属于假设的特征的是( )(分数:2.00)A.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B.具有一定的猜测性C.具有多样性D.具有确定性 解析:17.实验结果从研究者创设的实验情境推广到其他教育情境中去的范围,这是实验的( )(分数:2.00)A.生态效度 B.总体效度C.内在效度D.信度解析:18.下列关于教育行动研究的表述中,错误
11、的是( )(分数:2.00)A.最初由美国的研究者提出B.致力于解决教育行动中的实际问题C.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政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D.适应性和灵活性方面不强 解析:19.总地来说,数据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 )(分数:2.00)A.假设检验 B.数据计算C.数据集中D.判断正误解析:20.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者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的认识、建议和设想应置于( )部分的内容中。(分数:2.00)A.前言B.结论C.讨论 D.附录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1.简述选题的基本要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问题要新颖有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
12、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问题的表述必须清楚明确。 问题的研究要有可行性。)解析:22.试比较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参与式观察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真正身份,在参与活动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其好处是,不破坏和影响观察对象的原有结构和内部关系,因而能够获得有关较深层次结构和关系的材料。但由于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处理不当易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非参与式观察不要求研究人员站到与被观察者对象同一地位上,而是以“旁观者”身份,可以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秘密的方式进行。非参与式观察结论可能比较客观,但易限于表面化,
13、难以获得深层次的材料。)解析:23.简述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消除法; 平衡法; 抵消法; 恒定法; 随机法。)解析:三、分析论述题(总题数:2,分数:4.00)24.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25.试分析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哪些技巧问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编写问卷内容时应注意的技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条。 题目的类型是否正确、合适; 题目是否切合研究假设的需要; 题目是否含混不清,引起歧义,并设法避免三类问题:太普遍化问题,使受测者不知真正目的;语意不清的措辞;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观念与事实,使受测者不知如何选择; 题
14、目是否涉及社会禁忌与爱好或者是一些敏感的道德问题、政治问题,涉及个人隐私或恩怨的问题; 要避免或减少社会称许性; 题目是否产生暗示作用; 题目是否超出受测的知识和能力。)解析:四、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26.系统随机取样(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系统随机抽样也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是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的一种改进,按一定的间隔顺序,在总体中抽取样本(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k 为抽样间距,N 为总体规模,n 为样本规模)。适用条件:适合大样本。优点:能在总体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使抽取到的样本比较分散,能够保证样本的代表性。缺点:当总体的排列顺序与抽样间隔具
15、有对应的周期性特点时,系统抽样会导致严重的抽样误差。)解析:27.外审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外审法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包括对作者真伪的鉴别和对文献版本的鉴别。通过外审确定资料的真伪和真实性,即“辨伪”和“证实”。内容主要包括: 确定资料的作者; 成书年代; 什么时期什么地方的文献; 创作背景; 版本,是原版还是修订版等。)解析:28.日记描述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日记描述法指用日记的方法详细描述。一般用于对少数研究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追踪观察,重点描述观察者所发现的有研究价值的事件或行为表现,并可作相应的评价。裴斯泰洛齐最早使用此方法,18921920 年这种记录有关儿童成长和发展的儿童传记形式的日记描述法,是研究儿童的一种主要方法。)解析:29.地位量数(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地位量数是用于描述单个数据在样本或总体中所处位置的统计量数,也称相对位置量数。常用的地位量数主要有百分等级和标准分数等。)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