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37 及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以下属于教育科学定性研究特性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倾向于采用演绎的思维方式B.把自然情景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C.更加关注研究过程,而不只关注研究结果D.资料收集与呈现通常采用文字或图片的方式3.根据伦理原则,不能用以检验“体罚会导致儿童反社会行为”这一假设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经验总结法B.教育访谈法C.
2、教育实验法D.教育问卷法4.根据( )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分数:2.00)A.教育目的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研究内容不同D.研究阶段不同5.为了探讨家庭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提出了“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的研究假设,这个假设属于( )。(分数:2.00)A.方向性假设B.非方向性假设C.解释性假设D.预测性假设6.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从未解决或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这一选题的基本要求是( )。(分数:2.00)A.创新性B.价值性C.规范性D.可行性7.按时间范围,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
3、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学术文献的方法是( )。(分数:2.00)A.顺查法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8.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分数:2.00)A.全结构式观察B.准结构式观察C.半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9.教育观察记录方法的分类中,主要用于对儿童成长和发展做传记式记录的方法是( )。(分数:2.00)A.日记描述法B.轶事记录法C.连续记录法D.取样记录法10.依据实施方法的不同,教育观察可分为( )。(分数:2.00)A.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B.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C.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D.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
4、察11.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 )。(分数:2.00)A.定名测量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12.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中选择某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描述的教育调查类型是( )。(分数:2.00)A.抽样调查B.个案调查C.访谈调查D.测量调查13.( )又称问题表格法,指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分数:2.00)A.问卷调查B.访谈调查C.测量调查D.调查表法14.真实验与准实验的最大区别在于( )。(分数:2.00)A.自变量个数不同B.因变量测评方法不同C.无关变量个数不同D.无关变量控制程度不同
5、15.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 )。(分数:2.00)A.前实验B.真实验C.验证实验D.准实验16.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分数:2.00)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D.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17.“由行动者研究”强调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 )。(分数:2.00)A.目的B.情境C.对象D.主体18.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分数:2.00)A.全距B.中数和平均数C.标准差和
6、方差D.差异系数19.在教育定性研究中,归纳法可分为( )。(分数:2.00)A.现象归纳法、实质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B.事实归纳法、理论归纳法和实质归纳法C.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D.完全归纳法、实质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20.方差是( )。(分数:2.00)A.集中量数B.差异量数C.地位量数D.相关系数21.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分数:2.00)A.前言部分B.正文部分C.结论和建议部分D.附录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2.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3.客观性原则是指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
7、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分数:2.00)_24.实验的内部效度高。则一定也具有较高的外在效度。(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25.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分数:2.00)_26.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分数:2.00)_27.简述教育观察的基本特点。(分数:2.00)_28.简述问卷调查中封闭式题目答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数:2.00)_29.简述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数:2.00)_30.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分数:2.00)_31.简述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分数
8、: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2.必答题(分数:2.00)_33.论述如何制定研究方案。(分数:2.00)_34.结合实例分析论述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模拟试卷 37 答案解析(总分:6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1,分数:4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以下属于教育科学定性研究特性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倾向于采用演绎的思维方式B.把自然情景作为资料的直
9、接来源 C.更加关注研究过程,而不只关注研究结果D.资料收集与呈现通常采用文字或图片的方式解析:3.根据伦理原则,不能用以检验“体罚会导致儿童反社会行为”这一假设的研究方法是( )。(分数:2.00)A.经验总结法B.教育访谈法C.教育实验法 D.教育问卷法解析:4.根据( )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和教育事实研究。(分数:2.00)A.教育目的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研究内容不同 D.研究阶段不同解析:解析: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将教育研究分为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5.为了探讨家庭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之间的关系,某研究者提出了“家庭教育方式与儿童身心发展相关”的研究假设,这个假设属于(
10、 )。(分数:2.00)A.方向性假设B.非方向性假设 C.解释性假设D.预测性假设解析:6.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从未解决或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这一选题的基本要求是( )。(分数:2.00)A.创新性 B.价值性C.规范性D.可行性解析:解析:问题新颖,有研究价值,即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从未解决或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7.按时间范围,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学术文献的方法是( )。(分数:2.00)A.顺查法 B.逆查法C.引文查找法D.综合查找法解析:解析:顺查法是指按
11、时间范围,以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始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学术文献的方法。8.便于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研究的观察类型是( )。(分数:2.00)A.全结构式观察 B.准结构式观察C.半结构式观察D.非结构式观察解析:9.教育观察记录方法的分类中,主要用于对儿童成长和发展做传记式记录的方法是( )。(分数:2.00)A.日记描述法 B.轶事记录法C.连续记录法D.取样记录法解析:解析:日记描述法最早是由裴斯泰洛奇采用来研究儿童的行为,是对个案儿童的整体发展做连续记录的方法。10.依据实施方法的不同,教育观察可分为( )。(分数:2.00)A.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
12、察B.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C.自然情境中的观察和实验室中的观察D.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解析:解析:根据观察实施的方法可以将观察分成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11.某考试将考生考试的最终结果分为及格与不及格。这种测量属于( )。(分数:2.00)A.定名测量 B.定序测量C.定距测量D.比率测量解析:12.在对被调查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中选择某个调查对象进行深入调查。描述的教育调查类型是( )。(分数:2.00)A.抽样调查B.个案调查 C.访谈调查D.测量调查解析:解析:个案调查,即在对被调查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从其中选择某个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
13、进行调查与描述。13.( )又称问题表格法,指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分数:2.00)A.问卷调查 B.访谈调查C.测量调查D.调查表法解析:解析:问卷调查,又称问题表格法,指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14.真实验与准实验的最大区别在于( )。(分数:2.00)A.自变量个数不同B.因变量测评方法不同C.无关变量个数不同D.无关变量控制程度不同 解析:15.按实验控制程度划分,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试情况的是( )。(分数:2.00)A.前实验B.真实验C.验证实验D.准实验 解析:解析:准实验
14、是用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不能采用随机化方法分派被实验者的情况。16.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分数:2.00)A.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B.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C.因素型实验、反应型实验和函数型实验D.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解析:解析: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17.“由行动者研究”强调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 )。(分数:2.00)A.目的B.情境C.对象D.主体 解析:解析:教育行动研究要求教育一线人员即教育行动者要参与研究,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18.教育
15、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分数:2.00)A.全距B.中数和平均数C.标准差和方差 D.差异系数解析:19.在教育定性研究中,归纳法可分为( )。(分数:2.00)A.现象归纳法、实质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B.事实归纳法、理论归纳法和实质归纳法C.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D.完全归纳法、实质归纳法和简单枚举法解析:20.方差是( )。(分数:2.00)A.集中量数B.差异量数 C.地位量数D.相关系数解析:解析:差异量数是描述数据的离散趋势的量数。方差和标准差是教育研究中最常用的两种差异量数。21.在教育研究报告中,研究中使用的调查问卷一般放在( )。(
16、分数:2.00)A.前言部分B.正文部分C.结论和建议部分D.附录 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3,分数:6.00)22.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3.客观性原则是指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以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妄自论断。它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只有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究过程的客观性,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研究的目标。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要贯彻客观性原则,研究者要做到以下几点:要
17、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保证研究过程的客观性,研究者应力戒成见和偏见。对那些与自己原来设想不相符的材料不能轻易舍弃,更不能随意更改;相反,应该重视它、研究它。这样才更有利于发现规律,深化认识。 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解析:24.实验的内部效度高。则一定也具有较高的外在效度。(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因变量的变化,确实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
18、问题。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高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在效度有时会互相影响。二者往往难以同时得到完全满足,有时确保了一种效度,就会削弱另一种效度。所以该命题是错误的。)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25.列举教育研究假设的三种分类方式,并简述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按照假设的形成逻辑,可分为归纳假设和演绎假设;按照假设有无方向性(或倾向性),可分为方向性假设和非方向性假设:按照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可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 (2)假设表述的基本要求有:假设必须说明两个以上变
19、量间的期望关系;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假设必须是陈述句,不能是疑问句。)解析:26.简述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文献检索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分析和准备阶段 分析研究课题,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和范围,确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 (2)搜索阶段 搜索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需要和确实可用的资料分别按照适当的顺序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资料。 (3)加工阶段 主要包括剔除假材料,去掉相互重复、陈旧过时的资料。从研究任务的观点评价资料的适用性。保留那些全面、完整、深刻和正确地阐明所要研究问题的一切有关资
20、料,以及含有新观点、新材料的资料。对孤证材料要特别慎重。在资料数量和类型较多的情况下,应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编排,并编制题录索引或目录索引。对准备利用的文献资料,必须对其可靠性进行鉴别和评价,对那些不完全可靠的或有待进一步明确的资料,不予采用。)解析:27.简述教育观察的基本特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观察的基本特点是: (1)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2)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 (3)有翔实的观察记录。)解析:28.简述问卷调查中封闭式题目答案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关于问题要求: (1)关于问题的内容与表述。要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应
21、回避有关社会禁忌、个人爱好及个人隐私,每题只能包含一个观点,避免似是而非。 (2)关于题目的数量。问卷的长度要适度,避免问题太多使答题者产生厌倦情绪,一般 2030 分钟为宜。 (3)关于题目的排列。问题的排列要做到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和合乎逻辑。 关于答案要求: (1)是否式。所列选项只有两项,从中选择一个,作为问题答案。 (2)多项选择式。从多种答案中选择一个最适宜的。 (3)排序式。要求被试按照一定标准对选项进行比较,然后进行排序。 (4)等级式。选项为多等级,要求被试权衡之后做出选择。(5)定距式。答案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解析:29.简述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数:2.00)_正
22、确答案:(正确答案: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如下: 语言简练,词句通俗易懂,长度适度; 问题的范围适当,要符合调查需要,有较好的覆盖面而且不交叉; 问题的内容应具体、清晰。含义单一; 问题的数量合适。问卷的作答时间以 2040 分钟为宜: 设计者应持中立态度,避免问题中隐含会对被试进行暗示的信息; 要妥善处理与社会规范不一致或冲突的问题,避免填答者出现社会认可效应; 问题的排列顺序合理。层次分明。合乎逻辑。)解析:30.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行动研究的步骤包括计划、观察、行动、反思四个步骤。 (1)计划 在教育行动研究中,制订研究计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3、它既是教育行动研究者对问题澄清后采取进一步行动的前奏,又是研究者对自身行为进行行动前所做的系统的审视和反思。 (2)行动 教师的行动(或实践)具有实质性意义,它既是问题解决的实际操作过程和研究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也是后续的观察和反思的实践基础。 (3)观察 在行动研究中,观察是最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这种方法直观明了、简单易行,也最容易为教师所把握。 (4)反思 反思是在行动和观察之后做出的,它既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行动研究循环的开始。反思的目的在于寻求教师行动或实践的合理性。)解析:31.简述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结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实验研
24、究报告是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通过阅读实验报告。使人们对该实验有全面系统的了解,为他们评判、接受或应用这一实验研究成果提供依据。 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1)题目 题目必须准确、清楚地呈现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实验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明研究的主要变量,使人对研究问题一目了然。 (2)前言 前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主要内容包括:提出问题,表明研究的目的;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考察,说明选题的依据,课题的价值和意义;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趋势: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理论框架
25、。 (3)方法 该部分要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便于人们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评价鉴定。 (4)结果 简明地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5)讨论 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 (6)参考文献和附录 报告的末尾,应注明研究报告中所直接提到的或引用的资料来源。 参考文献的排列:在期刊的参考项目中,包括作者的姓名,文章标题,期刊刊号和期号;在书籍的参考项目中,包括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社名,出版时间及页数。)解析:四
26、、分析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32.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33.论述如何制定研究方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研究方案制定的步骤如下: 1选择研究对象(抽样) 教育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教育现象及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活动,具有很强的探索性。为了探索教育现象与过程发展规律,选取的研究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选择研究对象是研究设计的首要工作,选择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研究对象,即取样,一般应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明确规定总体。 第二,取样的随机性。 第三,取样的代表性。 第四,合理的样本容量。所谓合理,并不意味着样本越多越好,
27、而是要尽量通过分层、随机等抽样方法使得样本的情况尽量能够代表总体情况。 在教育研究中,抽样不仅针对被研究者,即人,也涉及时间、地点、事件和研究者搜集的原始资料等方面。 2确定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在教育研究中的方法中,不存在绝对的“最优方法”。哪一种或哪几种研究方法对实现研览目均最有效,就选择它。 从实际操作的层面看,研究的方法可以由以下几个大的方面组成:进入现场的方式、搜集资料的方式、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式。构建理论的方式、研究结果的成文方式等。 3制度研究计划 在课题研究设计的最后阶段。就应制定一项完整的、全面的研究计划。计划是研究工作的行动纲领,其内容必须全面、具体。一般
28、来说,它应包括研究过程中各个步骤或环节的工作目标和内容,研究活动的时间计划和进程安排,研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及研究经费的预算和分配等内容。)解析:34.结合实例分析论述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种设计设置控制组,被试被随机分派到两个组中,两个组都接受前后测。格式如下: 实验组:随机取样前测实验处理后测 控制组:随机取样前测后测 优点: (1)比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增加了前测,可以对实验组前后测的差异和控制组前后测的差异进行比较。 (2)能消除前后测、前测与自变量的交互影响,内在效度高。 (3)控制组的设置可以控制历史、成熟、测验和统计回归等无关因素的影响。 缺点: (1)前测可能导致练习效应,对结果产生影响。 (2)无法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