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 4及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这一研究属于(分数:2.00)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价值研究D.事实研究3.在研究“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上,研究者的理论基础有: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但论文中两个理论都没有恰当使用。这一研究违反了(分数:2.00)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创新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
2、则4.教育研究的发展还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二是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这一时期是(分数:2.00)A.古希腊时期-16 世纪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D.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5.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研究假设的作用是(分数:2.00)A.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限定研究范围B.是研究者设计具体方案的依据C.有利于对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D.研究只能验证假设,不能推翻假设6.有研究者想通过描述统计来调查分析“考研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该研究的满意样本应该(分数:2.00)A.不少于 100人B.至少 30人C.至少 50人D.至少 1
3、5人7.为掌握高等教育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小王同学阅读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30年。这一书籍属于(分数:2.00)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8.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成书年代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论的分类,这属于(分数:2.00)A.外部评论B.内部评论C.事实评论D.价值评论9.某研究者阅读了他通过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下载的千余篇文献后。发现其中的很多资料和研究的关联性并不大,因此,又删除了很多资料,仅剩百余篇。他的这个过程是(分数:2.00)A.分析阶段B.准备阶段C.搜索阶段D.加工阶段10.督导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走进教
4、师的课堂,观察教师的表现和学生的表现。这种观察方法是(分数:2.00)A.参与式观察B.非参与式观察C.间接观察D.实验室观察11.身为幼儿教师的李老师喜欢观察幼儿游戏中的争执行为(如自由活动时,豆豆想要和可可一起玩滑梯,而可可想和豆豆一起玩木马)。李老师选择观察幼儿争执的时间长短、谁的意见占了上风、其他幼儿的表现等。李老师的观察方法是(分数:2.00)A.连续记录B.行为核定表C.日记记录法D.时间取样记录法12.某研究者开展的调查研究是“大学生创业状况的调查”。他的研究属于(分数:2.00)A.现状调查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预测调查13.某研究者设计的问卷既包括开放式问题,又包括选择
5、题。这个问卷是(分数:2.00)A.开放式问卷B.封闭式问卷C.综合型问卷D.等级式问卷14.在研究“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状况”时,研究者将受访教师请在咖啡馆中,边喝咖啡边聊天。且告诉青年教师“不要受拘束,没有特定的限制,所有资料都是做研究之用,并为老师保密”。这一访谈是(分数:2.00)A.结构性访谈B.非结构性访谈C.重复性访谈D.集体访谈15.下列关于等比数据的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等比数据有绝对零点B.等比数据无绝对零点C.等比数据有相等单位D.等比数据可进行任何形式的运算16.下列选项中不是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的是(分数:2.00)A.自变量与因变量B.实验组与控制组C
6、.前测与后测D.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实验设计的是(分数:2.00)A.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B.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C.所罗门四组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18.下列选项中,不是教育实验研究中“控制”的含义的是(分数:2.00)A.对外部因素和实验因素的控制能力B.对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C.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D.研究样本的取样方法19.行动研究在 20世纪 70年代广泛使用的国家是(分数:2.00)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勒温一科利模式”的是(分数:2.00)A.计划B.调查C.实施D.反思21.现有一列数据:11、11、11、
7、11、14、14、14、17、17,它们的中位数是(分数:2.00)A.140B.125C.1366D.138322.某班期末考试英语的平均成绩为 75分,标准差为 8,小智得 92分,则小智的标准分是(分数:2.00)A.112B.137C.2.13D.6.5223.区间估计所依据的原理是(分数:2.00)A.样本分布理论B.抽样原理C.小概率原理D.真分数理论24.正态分布在测验方面应用广泛,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态分布的应用范围的是(分数:2.00)A.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B.确定录取分数线C.确定等级评定人数D.判断试验结果的机遇性与真实性25.在撰写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下列不属
8、于方法部分的内容是(分数:2.00)A.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B.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C.实验的设计D.统计图表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6.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分数:2.00)_27.简述整群随机抽样与分层随机抽样的区别。(分数:2.00)_28.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外在效度的主要因素。(分数:2.00)_29.简述推论统计的主要方法。(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研究方法)-试卷 4答案解析(总分:58.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5,分数:50.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
9、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某研究者设计的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这一研究属于(分数:2.00)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价值研究 D.事实研究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类型。对教育研究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有三个维度:(1)根据教育研究对象及任务,将教育研究分为教育价值研究、教育事实研究。其中教育价值研究是一种应然研究,揭示的是“为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教育事实研究是一种实然的研究,主要解释“是什么”的问题。(2)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其中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通过研究,寻找新的事实,阐明新
10、的理论或重新评价原有理论,它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与建立教育的一般原理有关。应用研究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评价它在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应用研究具有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旨在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的实际应用价值,解决某些特定的实际问题或提供直接有用的知识,回答“是什么”的问题。(3)按照教育研究的范式不同,将教育研究分为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本题的命题是“高考改革的阻力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采用思辨的方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C。3.在研究“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问题上,研究者的理论基础有: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但论文中两个理论都没有恰当使用。这一研究违反了(分数:2
11、.00)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创新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伦理性原则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进行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客观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伦理原则。该研究之所以会出现理论基础的悬置,是因为研究者没有遵循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4.教育研究的发展还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二是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这一时期是(分数:2.00)A.古希腊时期-16 世纪B.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C.形成独立学科时期 D.教育研究的变革时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
12、。在 20世纪初到 20世纪 50年代,教育研究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形成独立的学科。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杜威、梅伊曼、拉伊。这些研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具体表现为:教育科学研究从哲学方法论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教育研究方法体系开始形成;构成教育研究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传统派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在研究的探讨中,带有实用主义倾向;在教育研究形成独立学科的同时,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的发展还受到两个因素的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产生和广泛传播、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13、C。5.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研究假设的作用是(分数:2.00)A.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限定研究范围B.是研究者设计具体方案的依据C.有利于对变量进行有效的控制D.研究只能验证假设,不能推翻假设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研究假设。假设的作用主要在于它是理论的先导,起着核心作用。首先,假设能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限定研究数据的搜集范围;其次,研究者可以根据假设的内容,设计具体方案搜集数据,进而验证假设;最后,有利于研究者对变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6.有研究者想通过描述统计来调查分析“考研与家庭经济状况的关系”。该研究的满意样本应该(分数
14、:2.00)A.不少于 100人 B.至少 30人C.至少 50人D.至少 15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结合长期教育研究的实践经验,提供以下取样大小的参考值:(1)描述研究和调查研究总体的 10。除少数情况外,调查研究的样本容量不能少于 100。(2)相关研究和比较研究满意样本每组至少 30。(3)实验研究条件控制较严格的研究,如心理学实验,每组 15人。条件控制不严格的教育实验,最好是一个自然教学班,不少于 30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7.为掌握高等教育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小王同学阅读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30年。这一书籍属于(分数:2.00)A.一次文献B.二次
15、文献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的等级。教育文献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其中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二次文献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三次文献一般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和专题研究报告。D 项的四次文献是干扰项。因此,问题的答案为 C。8.某古籍研究所最近发现了一批古代教育文献,专家对这些文献的成书年代进行了鉴别和评价。按照文献评论的分类,这属于(分数:2.00)A.外部评论 B.内部评论C.事实评论D.价值评论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确认文献的真实性。判别文献的方法有外部评论和内部评论两种。其中外部评论
16、,也称外审法,旨在判定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即“辨伪”和“证真”。涉及文献的形式和外表,内容主要包括:(1)确定作者,即真正的作者是谁;(2)成书年代,即出自何年代;(3)在什么地方完成;(4)写作和创作的背景是什么;(5)版本,是原版还是修订版等。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9.某研究者阅读了他通过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下载的千余篇文献后。发现其中的很多资料和研究的关联性并不大,因此,又删除了很多资料,仅剩百余篇。他的这个过程是(分数:2.00)A.分析阶段B.准备阶段C.搜索阶段D.加工阶段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
17、。分析和准备阶段包括分析课题、明确自己准备检索的课题要求与范围,确定所需文献的作者、文献类号和所属类目,进而选定检索工具,确定检索途径。搜索与所研究问题有关的文献,然后从中选择重要的和确实可用的资料,按适当顺序加以阅读,并以文章摘录、资料卡片、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搜集到的材料。要从搜集到的大量文献中摄取有用的情报资料,就必须对文献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加工工作,主要包括剔除假材料和评价资料的适用性。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0.督导在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走进教师的课堂,观察教师的表现和学生的表现。这种观察方法是(分数:2.00)A.参与式观察B.非参与式观察 C.间接观察D.实
18、验室观察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而不同。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直接参加到所观察对象的群体和活动当中去,不暴露研究者的身份,研究者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隐蔽性的研究观察。非参与式观察是指研究者以“旁观者”身份,采取公开的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的观察。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1.身为幼儿教师的李老师喜欢观察幼儿游戏中的争执行为(如自由活动时,豆豆想要和可可一起玩滑梯,而可可想和豆豆一起玩木马)。李老师选择观察幼儿争执的时间长短、谁的意见占了上风、其他幼儿的表现等。李老师的观察方法是(分数:2.00)A.连续记录B.行为核定表C.日记记录法D
19、.时间取样记录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有描述记录、取样记录和行为检核表。其中描述记录法包括: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兴起于 20世纪 20年代,这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较之描述观察,具有更好的客观性、可控性和有效性,既可获得可靠的观察资料,又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记录所需的时间。取样记录可分为时间取样和事件取样。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2.某研究者开展的调查研究是“大学生创业状况的调查”。他的研究属于(分数:2.00)A.现状调查 B.相关调查C.发展调查D.预测调查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按
20、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将调查分为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按照调查研究的目的,可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按照调查手段,可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本题中的研究生的就业状况是一个现状调查。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13.某研究者设计的问卷既包括开放式问题,又包括选择题。这个问卷是(分数:2.00)A.开放式问卷B.封闭式问卷C.综合型问卷 D.等级式问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问卷的形式。问卷的形式有三种,即开放式问卷、封闭式问卷、综合型问卷。其中开放式问卷也称非结构型问卷,封闭型问卷也称结构型问卷,综合型问卷也称半开放或半封闭问卷。等级式问卷是从问卷答
21、案的格式角度划分的。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4.在研究“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发展状况”时,研究者将受访教师请在咖啡馆中,边喝咖啡边聊天。且告诉青年教师“不要受拘束,没有特定的限制,所有资料都是做研究之用,并为老师保密”。这一访谈是(分数:2.00)A.结构性访谈B.非结构性访谈 C.重复性访谈D.集体访谈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访谈调查的类型。依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问卷和访谈提纲,实际访谈过程中是否严格地按计划进行,将访谈分为结构性访谈和非结构性访谈;根据针对某一问题对同一访谈对象进行访谈的时间和次数,将访谈分为一次性访谈和重复性访谈,根据访谈者一次访谈对象的多少,将访谈分为个别访谈和
22、集体访谈。在本题中,研究者运用到了非结构性访谈。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5.下列关于等比数据的表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等比数据有绝对零点B.等比数据无绝对零点 C.等比数据有相等单位D.等比数据可进行任何形式的运算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测量变量的特点。等比数据是最高水平的数据,既有绝对零点,又有相等单位。等比数据可以进行任何形式的运算。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6.下列选项中不是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的是(分数:2.00)A.自变量与因变量B.实验组与控制组C.前测与后测D.定性实验与定量实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含义。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
23、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研究与描述研究等方法的根本不同,在于实验研究强调由研究者对实验变量进行操纵与控制,并对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教育实验研究的三对基本要素包括:(1)自变量与因变量;(2)实验组与控制组;(3)前测与后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真实验设计的是(分数:2.00)A.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B.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C.所罗门四组设计D.时间序列设计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真实验研究设计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即能较好
24、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真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并随机分派到组,主要有三种类型: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也称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也称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8.下列选项中,不是教育实验研究中“控制”的含义的是(分数:2.00)A.对外部因素和实验因素的控制能力B.对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C.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D.研究样本的取样方法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变量的控制。“控制”,在教育实验中主要含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对外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能力,包括对各种无关因素
25、的控制;二是研究中对于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三是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设计控制无关变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9.行动研究在 20世纪 70年代广泛使用的国家是(分数:2.00)A.美国B.英国 C.德国D.法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行动研究最早出现在 20世纪 30、40 年代的美国,20世纪 70年代在英国大放异彩;20 世纪 80年代兴盛于澳大利亚。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2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勒温一科利模式”的是(分数:2.00)A.计划B.调查C.实施D.反思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模式。教育行动研究
26、的模式有三种:一是勒温一科利模式,具体包括“计划一调查一实施”。二是凯米斯模式,具体包括“计划一行动一观察一反思(评价)”。三是七步骤模式,这种模式强调反思在行动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具体步骤为:确定问题:进行研究设计;选择研究参与者;收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和应用研究结果;报告研究结果。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1.现有一列数据:11、11、11、11、14、14、14、17、17,它们的中位数是(分数:2.00)A.140B.125C.1366 D.1383解析:解析:中位数,又称中点数、中数、中值,符号为 M d 或 Md dn 。中位数就是按顺序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一组
27、数据有无重复数据以及数据个数的奇偶影响中位数的求法。一组数据如无重复数据或重复数据出现在非中间的位置时,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显而易见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数,也就是中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中间。当一组数据的中间的数和它附近的数重复时,要根据重复的个数将其均等地分开。例如,在本题中,14 位于中间,且14有三个,此时要将 14均等地分为三部分,即分别是 135-1383(就是 1366);13831416(就是 1399);14161449(就是 1432)。本题中,中位数是第一个 14,因此,该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 1366。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22.
28、某班期末考试英语的平均成绩为 75分,标准差为 8,小智得 92分,则小智的标准分是(分数:2.00)A.112B.137C.2.13 D.6.52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标准分数,又称基分数或 z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置量数。标准分数的公式是 z=(x-)(其中 x为某一具体分数, 为平均数,为标准差)。由 z=(92-75)8=2125,得知与本题最接近的答案为选项 C。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23.区间估计所依据的原理是(分数:2.00)A.样本分布理论 B.抽样原理C.小概率原理D.真分数理论解析:解析:区间估计的原理是样本分布理论。在计算区间估计
29、值,解释估计的正确概率时,依据的是该样本统计量的分布规律及样本分布的标准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24.正态分布在测验方面应用广泛,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正态分布的应用范围的是(分数:2.00)A.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B.确定录取分数线C.确定等级评定人数D.判断试验结果的机遇性与真实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态分布的应用范围。正态分布的应用范围有:将原始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确定录取分数线、确定等级评定人数、品质评定数量化。而选项 D是二项分布的应用范围之一。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5.在撰写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过程中,下列不属于方法部分的内容是(分数:2.00)A.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
30、定义B.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C.实验的设计D.统计图表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报告及其构成。教育实验研究报告是对整个教育实验研究的全面总结,其基本框架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及附录等部分。其中方法部分的基本内容包括:(1)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2)被试的条件、数量、取样的方法;(3)实验的设计;(4)实验的程序;(5)资料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检验方式。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8.00)26.简述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
31、学研究中,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因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好恶、愿望等各种主观因素所致偏差的影响,力求了解事实真相。客观性原则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则,应贯穿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2)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无论是研究课题,还是研究的视角、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都应当是新颖的、前人未曾探讨和未曾获得的新发现。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从客观现实及其实际需要出发,在客观现象的复杂联系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作为相关领域实践活动的指南,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认识。 (4)伦理原
32、则。伦理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对象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地加以利用。伦理原则对研究的可行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这是本章的考查重点,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入门常识,必须予以掌握,并能熟练运用。27.简述整群随机抽样与分层随机抽样的区别。(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整群随机取样与分层随机取样的区别:整群抽样要保证各层间的同质性,而分层随机抽样要保证各层间的异质性,整群抽样的对象是群,即组或层只有一个或多个群被抽取,且被抽取到的群的全体成员均为样
33、本,而分层取样的对象是群内的个体,即每个群内的成员都有一部分被抽取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样本的选择方法。考生需要深入理解各种抽样方法的含义、要求以及适用条件。28.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外在效度的主要因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性、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主要有四个: (1)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 (2)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 (3)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即霍桑效应)。 (4)多
34、重实验处理的干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实验研究外在效度的影响因素。考生需要理解并熟练掌握影响教育实验研究的 4种外部效度。29.简述推论统计的主要方法。(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数据推断,是指在无法估计总体参数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抽样方式对样本进行研究,并用样本统计量对事物的总体做出统计推论和估计。它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统计检验。 (1)参数估计:是通过从总体中抽取的样本所提供的信息,对总体的特征进行估计,即从局部结果推论总体的情况。总体参数估计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之分。点估计是用一个特定的值(一般常用样本统计量),如样本的平均数、样本的方差等作为总体的参数估计;区间估计是用数轴上的一段距离来表示总体参数可能落入的范围,是用一个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 (2)统计检验:对教育研究的假设是否合理、正确,研究得到的多个统计量之间有何差异,需要抽取样本对其进行检验,即统计检验。)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推论统计。考生需熟知推论统计的基本统计量,以及统计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这一考点为本章的重点,考生需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