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试卷 2 及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 )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主张体现了( )(分数:2.00)A
2、.社会本位论思想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4.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分数:2.00)A.智育就是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人的全面发展即平均发展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5.( )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最早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分数:2.00)A.圣西门B.傅立叶C.欧文D.马克思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分数:2.00)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素质教育D.加强现代人文教育7.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分数:2.00)A.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
3、育B.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D.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8.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 )中的教育目的。(分数:2.00)A.1958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9.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 )(分数:2.00)A.政治制度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10.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分数:2.00)A.教育途径B.教育内容C.教育目
4、的D.教育方针11.将个体发展所依赖的社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 )(分数:2.00)A.神学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12.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说明体育具有( )(分数:2.00)A.思想性B.技能性C.娱乐性D.竞技性13.教育的根本问题是( )(分数:2.00)A.政治方向问题B.发展生产力问题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14.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分数:2.00)A.发展生产力B.巩固社会制度C.促进人的身心发展D.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15.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5、分数:2.00)A.教育方案B.教育内容C.教育原则D.教育目的16.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家( )(分数:2.00)A.杜威B.洛克C.斯宾塞D.康德17.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分数:2.00)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三个代表”18.教育目的是检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评判标准,这最能说明的是教育目的具有( )(分数:2.00)A.教育评价功能B.控制教育方向的作用C.指导和支配教育活动的作用D.端正教育思想的功能1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分数:2.00)A.德、智
6、、体、美、劳全面发展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20.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分数:2.00)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21.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分数:2.00)A.社会效益论思想B.教育无目的论思想C.社会本位论思想D.个人本位论思想22.社会对学校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个体的质量规格或素质标准要求的总设想、总规定,这是( )(分数:2.00)A.教育目的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23.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为严重的时期是( )(分数:2.00)A.资本
7、主义高速发展时期B.资本主义社会初期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D.原始社会初期2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 )才能真正实现。(分数:2.00)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5.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6.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7.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分数:2.00)_28.评述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分数:2.00)_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9.必答题(分数:2.
8、00)_30.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数:2.00)_31.试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布的教育目的,说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应如何去实施教育目的。(分数:2.00)_32.试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处发,分析我国目前的教育目的。(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试卷 2 答案解析(总分:64.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4,分数:4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9、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 )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分数:2.00)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析:3.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的主张体现了( )(分数:2.00)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C.社会效益论思想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解析:解析:凯兴斯泰纳主张个人应服从国家,教育应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其国民教育思想是典型的社会本位论思想。4.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分数:2.00)A.智育就是教学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C.人的全面发展即平均发展
10、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解析:5.( )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最早提出了“全面发展的人”的理想。(分数:2.00)A.圣西门 B.傅立叶C.欧文D.马克思解析:6.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分数:2.00)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素质教育D.加强现代人文教育解析:7.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 )(分数:2.00)A.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B.思想政治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道德教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解析:8.中国当代历史
11、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教育目的是( )中的教育目的。(分数:2.00)A.1958 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9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解析:9.在现代社会中,各个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其教育目的制定首先适应它的( )(分数:2.00)A.政治制度 B.科技水平C.经济基础D.文化传统解析:解析:一个国家教育的性质是由政治制度直接决定的,其教育目的首先适应的也是它的政治制度。10.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工作总要求的是( )(分数:2.00)A.教育途径B.教育内容C.教育目的D.教育方针 解析:11.将个体发展所依赖的社
12、会条件无限夸大,认为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是( )(分数:2.00)A.神学教育目的论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C.教育无目的论D.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解析:12.学生通过体育活动能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这说明体育具有( )(分数:2.00)A.思想性B.技能性C.娱乐性 D.竞技性解析:13.教育的根本问题是( )(分数:2.00)A.政治方向问题B.发展生产力问题C.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D.提高教育质量问题解析:解析: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所以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14.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分数:2.00)A.发展生产力B.巩固社会制度C.促进人的身心
13、发展 D.提高人的科学人文素养解析:15.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分数:2.00)A.教育方案B.教育内容C.教育原则D.教育目的 解析:16.提出了“教育无目的”理论的是美国教育家( )(分数:2.00)A.杜威 B.洛克C.斯宾塞D.康德解析:17.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分数:2.00)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三个代表”解析:18.教育目的是检查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和评判标准,这最能说明的是教育目的具有( )(分数:2.00)A.教育评价功能 B.控制教育方向的作用C.指导和支配教育活动的作
14、用D.端正教育思想的功能解析:1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 )(分数:2.00)A.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C.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D.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 解析: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的是指既能从事体力劳动又能从事脑力劳动,即人的体力与智力都得到发展。20.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是( )(分数:2.00)A.教育大纲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教育目的 解析:解析:教育方针有三部分组成,其中教育目的是其核心内容。21.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主张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分数:2.00)A.社会效益论思想B
15、.教育无目的论思想C.社会本位论思想D.个人本位论思想 解析:22.社会对学校教育培养造就人才个体的质量规格或素质标准要求的总设想、总规定,这是( )(分数:2.00)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C.教育目标D.培养目标解析:23.马克思认为,人的片面发展最为严重的时期是( )(分数:2.00)A.资本主义高速发展时期B.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C.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D.原始社会初期解析:2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 )才能真正实现。(分数:2.00)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B.社会主义社会C.共产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高速发展时期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5.辨析
16、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6.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教育目的,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观念地存在着的教育活动结束时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培养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质量和规格。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2)二者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教育目的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总的要求或共同的质量标准;培养目标则是不同层次、类型学校或专业培养人的具体质量规格。 (3)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即培养目标不能
17、脱离教育目的,教育目的要体现、落实在培养目标之中。总之,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因而,教育目的是制定培养目标的依据,所以说此命题是正确的。)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7.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建立在这种生产关系之上的政治制度。 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也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制定。 人的发展的理论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解析:28.评述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社会本位论也称国家本位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柏拉图、凯兴斯泰纳、涂尔干等。其主要观点包括:第一,人的本性是社
18、会性;第二,相对于个体而言,国家或社会是绝对的和优先的价值实体,个体只不过是构成社会的“材料”和“要素”;第三,个人的使命和价值在于为国家或社会献身;第四,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使个人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具有起码的政治品格、生产能力和社会生活素质。 社会本位论将对教育目的的考察角度从宗教神学转移到国家和社会事业上来,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种视角的转换在近代有助于教育与教会的分离,在当代有助于动员国家和社会资源来发展教育事业。但是社会本位论却忽视了个体的特殊性,否认了个体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积极能动作用,完全将受教育者当成是等待被加工的“原料”,违背了教育的人道主义原则。 (2)个人本位论者的代表人
19、物有卢梭、裴斯泰洛齐等。其主要观点包括:第一,人的本性在于“自然性”;第二,人性具有内在的、自我实现的趋向;第三,这种趋向在道德或价值上是善的或向善的;第四,只有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充分实现的社会,才是理想的社会,只有确保每个人的本性都得到实现的国家,才是善的和正义的国家;第五,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人们充分地实现他们的自然潜能,以便在此基础上建立理想的社会和国家;第六,对个性的压抑和摧残是一切专制国家和时代教育的通病,必须得到彻底的医治。 个人本位论在教育上和社会上都有一种革命的作用,有助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伸张自己在教育和社会政治层面上的权利,同时对于人性也有一种解放的作用。 但其也有不足之处,主
20、要表现在:第一,将“自然性”与“社会性”、“个性”与“共性”对立了起来;第二,将个人的利益凌驾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之上,最终毁坏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或前提;第三,掩盖了自己的阶级属性。)解析:四、分析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0)29.必答题(分数:2.00)_解析:30.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含义。 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其基本的意义而言,首先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马克思始终坚持在劳动发展中来考察人的发
21、展问题,认为没有劳动,社会和个人都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什么人的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认为人类的生产劳动领域“始终是一个必然王国”。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劳动性质以及个人发展的片面性、局限性。他把资本主义生产下的人的片面发展具体化为体力和智力两个方面;又从资本主义内部出现的新的经济条件出发,论证了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人的发展领域包括了两个方面: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马克思认为,劳动时间创造了人类才能发展所必需的物质方面,而自由时间就是“财富”本身。因此,自由时间同劳动时间一样,也是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
22、一个方面,是人的后天各种才能、志趣、道德和审美能力充分发挥的又一个广阔领域,马克思因此称其为“真正的自由王国”。 概括而言,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的科学内涵就是指: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是全面发展了自己的一切才能的人。 (2)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思想。 人的发展是与社会的发展相一致的。 人的发展不是由人的意志和愿望决定的,也不是人性的自我发展。人的发展是被整个社会的发展所决定的。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是从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出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详尽地考察从 16 世纪中叶
23、到 18 世纪末这 200多年间人的片面发展的情况,同样也考察了 18 世纪后期农民和手工工厂的工人被吸收到大工业以后,怎样地改变了他们自己的整个生活方式,而完全成为另一种人的情况。正是从大工业对人的规定性中,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旧式劳动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直接针对人的片面发展的事实提出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了个人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分工。 劳动的分工是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进步的现象,它对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分工的日趋精细,人的片面发展的程度也日益加深。由于劳动成了一种毫无内容的机
24、械运动,加之工人又被长期固定在某一操作上,因而这种劳动不仅造成了工人智力的荒废,同时也造成了工人身体的畸形。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指出过:“它产生了特长和专业,同时也产生职业的痴呆。” 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并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当生产力由工厂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工业生产时,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了客观要求。“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从而承认了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因为大工业的本性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生产过程的不断完善和更新,需要劳动者不断掌握和学习科学技术,通晓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这就必然要求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25、的结合,要求人的全面发展。因此,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与现代生命攸关的问题提了出来。 现代大工业生产不仅提出了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性,而且也提供了可能性。首先,大工业生产依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劳动者通过学习掌握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了解整个生产系统成为可能;其次,大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缩短劳动时间、减轻劳动强度,使劳动者学技术、学文化,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成为可能。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根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可以看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特征是体力和智力都得到充分地自由地发展,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如何来实现这一理想呢?唯
26、一的方法是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来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与智育和体育的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不是机械的教育与劳动的相加。它内涵丰富,包括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与用的结合,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结合,等等。 (3)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教育学上的重要意义。 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 全面发展学说把人的发展历史归结为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确定了“人怎样表现自己的 生活,他们自己也就怎样”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在人的发展问题上提供了一种
27、全新的方法论的指导。 指明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 全面发展学说所揭示的人的发展方向,不是个别人的美好理想、空洞的期望、道德的说教,而是一种建立在生产发展普遍规律基础之上的自然历史过程。这种发展方向不仅符合人类的利益,而且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的合理性是与它的必然性相一致的。 为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31.试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公布的教育目的,说明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应如何去实施教育目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于教育目的的表述虽然在字面上有所不同,具体内容也不完全一样,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实质,主要表现在: (1)培
28、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教育目的中最根本的问题是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出来的新人,绝不应是剥削者和寄生虫,人人都应以劳动为荣。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就是要把每个人都培养成为劳动者。但这里 所说的劳动者既包括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也包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者。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是劳动者。把劳动者仅仅理解为体力劳动者是一种片面的理解。(2)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 教育目的的另一构成部分是培养规格问题,即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质量标准。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 (3)坚持教育目
29、的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 按什么方向培养人,这是教育目的的又一个构成要素。教育目的的方向性是教育性质的根本体现。社会主义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对于教育目的的实施必须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1)实施教育目的,应当特别注意人才素质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创造精神。即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科学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面对庞杂的信息世界,能够进行有效地筛选,迅速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独立分析和决策,取得最优效益的能力。 实践能力。即学以致用,解决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也包括直接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学以致用不仅是巩固知识学习的需要,更是
30、学习的根本目的。参加适度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途径。 开放思维。即要改变单一的思维参照标准,扩大思维的空间范围,具有高度的宽容精神、开放胸怀,敢于接纳新生事物,特别是要具有在国际视野中对问题进行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崇高理想。创造精神和开放的胸怀只有和崇高的理想相结合才有方向。未来对青年一代的要求不仅是有知识、有能力、有创造精神和开放思想,还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为国家、社会的美好前途奋斗的精神。 (2)教育目的的实施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来制定的,除了考虑落实教育目的之外,教育目标还应结合各级
31、各类学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特定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来确立。从教育目的到教育目标的转化就是教育目的由一般到具体的过程。 德、智、体、美、劳诸育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抽象和概括。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均有相对的独立性,应该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或领域的特点实施合乎规律的教育,有重点地完成整体教育目标,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把五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才能使受教育者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实
32、际工作中虽然有所分工,但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兼有完成德、智、体、美、劳诸育的任务,都应是德育兼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者。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的一个具体要求。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或平面发展。不同个体所处环境不同,具有的自身素质和客观条件也不同,因而会形成不同的个性、兴趣和特长,所以必须根据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因材施教,在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长处的同时求得他的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全面发展的人才终究要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就必须为不同的社会岗位培养人。如果不管不同教育的性质和实际,一味片面强调划一的
33、全面发展,反而会葬送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解析:32.试从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处发,分析我国目前的教育目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把促进个人个性的发展看作教育的目的,认为社会也要为人的发展而存在而延续,认识到教育培养人的职能,主张发展个性,提高人的价值,有可取之处。在历史上,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高扬人的个性自由解放的旗帜,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促进人的解放、使教育回归到人间,起了重大的历史奠基作用。 但不正确地忽视或排斥教育为社会需要服务的职能,否定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具有片面性。
34、激进的人本位无视人发展的社会要求和社会需求,甚至把满足人的需要和满足社会的需要对立起来,导致个性、自由和个人主义的绝对化。 (2)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主张从社会的角度考虑人与社会的关系,把满足社会需要当作教育目的,认为个人应该为社会而生存而发展,同社会的共同生活相协调。这无疑是有道理的,因为人的存在和发展是无法脱离社会的。 过于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守性,容易导致人的本性发展的束缚和压抑,是一种机械决定论。 (3)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在于,培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
35、化的建设者。其中心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培养“劳动者”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第二,要求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教育质量标准;第三,使受教育者具有独立性,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也就是说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这与“全面发展”的要求并不矛盾,“全面发展”指的是个体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即个性的全面发展;“独立性”是指德、智、体、美等因素在受教育者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即全面发展的个性。 (4)评析。 从我国教育目的精神实质可以看出,我们总结了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两种不完美的教育目的观,把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国家的利益统一起来,在培养社会需要的“劳动者”的基础上,倡导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独立,使个体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相统一。)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