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66及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分数:2.00)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3.以下几项中不属于人格结构的是( )(分数:2.00)A.气质B.性格C.自我调控系统D.图式4.下面有关个体心理的性别差异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婴儿一出生就存在心理上的性别差异B.在思维发展发面,男性的思维水平明显
2、比女性的要高C.从婴儿期到青春前期,女孩的言语发展一直优于男孩D.女性的理解记忆和长时记忆优于男性5.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 )(分数:2.00)A.适应B.同化C.顺应D.平衡6.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用来解决“怎么做”这一问题的学习是( )(分数:2.00)A.言语信息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C.智慧技能的学习D.运动技能的学习7.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分数:2.00)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8.加涅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是( )(分数:2.00)A.习得阶段B.领会阶段C.保持阶段D.动机阶段9.在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
3、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分数:2.00)A.接受学习B.操作性条件学习C.发现学习D.观察学习10.奥苏伯尔所说的有意义学习需要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分数:2.00)A.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B.学习者必须具有主动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C.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D.必须在主体内部构成完形11.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 )(分数:2.00)A.魏特海默B.罗特C.韦纳D.海德12.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B.影响人们在困难
4、面前的态度C.影响活动的是情绪D.与行为的结果无关13.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旧知识由于新知识的加人发生一定的调整和改组,这叫作( )(分数:2.00)A.知识的顺应B.知识的改组C.知识的同化D.知识的变革14.小明在上课的时候听到教师说“蜻蜓是益虫”,回家后他对父母说“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此时小明对于“蜻蜓是益虫”的表征形式是( )(分数:2.00)A.图式B.命题C.表象D.概念15.对操作技能的熟练阶段的特点,表述不对的一项是( )(分数:2.00)A.完善化B.自动化C.系统化D.概括化16.以下哪项不属于学业求助策略?( )(分数:2.00)A.经常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B.向成绩优秀
5、的学生请教C.上网查资料D.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给学弟学妹17.从蒲公英的轻轻飘飞受到启发发明出降落伞,这是( )(分数:2.00)A.原型启发B.酝酿效应C.近因效应D.宽大效应18.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可将能力分为( )(分数:2.00)A.晶体能力和流体能力B.模仿能力和创造力C.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D.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19.一学生在学校受同学欺负,回到家后,妈妈对他说:“他为什么打你?你告诉老师,让老师跟他讲不可以打架的道理。”爸爸则说:“谁敢打你,下回你也打他!”对于这类家长的表现,以下几种描述最贴切的是( )(分数:2.00)A.养而不教,重养轻教B.宠严失度
6、,方法不当C.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D.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0.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2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处于前运算阶段。(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2.简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分数:2.00)_23.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24.如何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分数:2.00)_四、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25.有意义学习(分数:2.00)_同化_技能_28.精细加工策略(分数:2.00)_考研教育学
7、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 66答案解析(总分:5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解析:2.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它的作者是( )(分数:2.00)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 解析:3.以下几项中不属于人格结构的是( )(分数:2.00)A.气质B.性格C.自我调控系统D.图式 解析:4.下面有关个体心理的性别差异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分数:2.00)A.婴儿一出生就存在心理上的性别差异B.在思维发展发面,男性的思
8、维水平明显比女性的要高C.从婴儿期到青春前期,女孩的言语发展一直优于男孩 D.女性的理解记忆和长时记忆优于男性解析:5.皮亚杰认为,认知的本质是( )(分数:2.00)A.适应 B.同化C.顺应D.平衡解析:6.在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中,用来解决“怎么做”这一问题的学习是( )(分数:2.00)A.言语信息的学习B.认知策略的学习 C.智慧技能的学习D.运动技能的学习解析:7.孩子哭闹要买玩具,母亲对其不予理睬,这是( )(分数:2.00)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解析:8.加涅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是( )(分数:2.00)A.习得阶段B.领会阶段C.保持阶段D.动机阶段 解析:9.在
9、上“圆柱体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如何测量体积,教师所采取的教学策略是( )(分数:2.00)A.接受学习B.操作性条件学习C.发现学习 D.观察学习解析:解析:老师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确定,说明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10.奥苏伯尔所说的有意义学习需要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分数:2.00)A.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B.学习者必须具有主动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C.在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与新知识进行联系D.必须在主体内部构成完形 解析:11.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 )(分数:2.00)A.魏特海默B.罗特C.韦纳D
10、.海德 解析:12.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A.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B.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C.影响活动的是情绪D.与行为的结果无关 解析:13.在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旧知识由于新知识的加人发生一定的调整和改组,这叫作( )(分数:2.00)A.知识的顺应 B.知识的改组C.知识的同化D.知识的变革解析:14.小明在上课的时候听到教师说“蜻蜓是益虫”,回家后他对父母说“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此时小明对于“蜻蜓是益虫”的表征形式是( )(分数:2.00)A.图式B.命题 C.表象D.概念解析:解析:命题是意义观念的最小单元,用于表述一个事
11、实或描述一个状态。命题是用句子表达的,但命题不等于句子,命题代表观念本身,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句子表达。15.对操作技能的熟练阶段的特点,表述不对的一项是( )(分数:2.00)A.完善化 B.自动化C.系统化D.概括化解析:16.以下哪项不属于学业求助策略?( )(分数:2.00)A.经常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B.向成绩优秀的学生请教C.上网查资料D.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给学弟学妹 解析:17.从蒲公英的轻轻飘飞受到启发发明出降落伞,这是( )(分数:2.00)A.原型启发 B.酝酿效应C.近因效应D.宽大效应解析:18.根据能力在人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可将能力分为( )(分数:2.00)A.晶
12、体能力和流体能力 B.模仿能力和创造力C.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D.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解析:19.一学生在学校受同学欺负,回到家后,妈妈对他说:“他为什么打你?你告诉老师,让老师跟他讲不可以打架的道理。”爸爸则说:“谁敢打你,下回你也打他!”对于这类家长的表现,以下几种描述最贴切的是( )(分数:2.00)A.养而不教,重养轻教B.宠严失度,方法不当C.要求不一致,互相抵消 D.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解析:二、辨析题(总题数:2,分数:4.00)20.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分数:2.00)_解析:21.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处于前运算
13、阶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错误。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特质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感知运动阶段,年龄范围是 02 岁;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年龄范围是 27 岁;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年龄范围是 711 岁;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年龄范围是 1116 岁。小学生的年龄一般为 612 岁,其认知水平大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3,分数:6.00)22.简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
14、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他认为,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学习的过程是盲目地尝试及错误的渐进过程;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 (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习者无准备而强制以活动也感到烦恼。 (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也就是 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得越多,就变得越来越强;反之,变得越弱。在他后来的著作中,他修改了这一规律,因为,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有奖励的练习才能增强。 (3)效果律:桑代克的效果律表明,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
15、情境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据此,桑代克得出:奖励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奖励就是感到愉快的或可能进行强化的物品、刺激或后果,在桑代克后来的著作中,他取消效果律中消极的或令人烦恼的部分。因为他发现惩罚并不一定削弱联结,其效果并非与奖励相对立。)解析:23.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 SR的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
16、,并特别重视用强化来说明动机的引起与作用。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与此相应,联结学习理论的中心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而不断地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某种报偿。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评分、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相应的学习行为。)解析:24.如何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的体系。 (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17、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有利于问题解决。在教学中教给学生一些通用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思维策略,会有效提高他们问题解决的能力。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训练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对问题展开全面分析,并使他们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及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以达到深刻地识别问题的目的。通过这种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问题解决中得以发挥。 (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帮助学生习得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有效方式,其中启发式策略最能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因为一般的启发式策略能适用于较
18、广的范围和领域,并可以转化为具体学科的思维方法。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教师应让学生了解思维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等对学生问题解决有什么影响,发挥这些因素的积极作用和克服其阻碍作用的有效策略等。让学生打开思路,从多种角度提出问题解决的策略,并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尝试和实验,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猜想。)解析:四、名词解释(总题数:4,分数:8.00)25.有意义学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是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指符号所代
19、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表象、概念、命题建立内在联系;非人为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表象建立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奥苏伯尔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罗杰斯也提出了自己的有意义学习的概念,他指出,有意义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的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罗杰斯强调的是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解析:同化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同化新知识。学生对新信息的理解即使来源于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他们也必须通过适当的途径在新信息
20、和原有知识经验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才能获得新信息的意义。这种通过将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经验相联系,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并把它纳入原有认知结构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量变的过程,叫作知识的同化。)解析:技能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技能就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技能也是一种个体经验,但主要表现为动作执行的经验。技能首先表现为一种活动方式,其次表现出规则性。技能作为活动的方式,一般表现为两种方式:操作活动和心智(智力)活动。)解析:28.精细加工策略(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精细加工策略主要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促进记忆的学习策略,即通过把新学的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运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通常,精细加工就是我们所称的记忆方法,如做笔记、加小标题等方法。)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