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4及答案解析.doc

    • 资源ID:1388774       资源大小:48.5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4及答案解析.doc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64 及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_2.在周礼.春官宗伯中有“大司乐掌成均之法”。另据说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认为“成均,为五帝之学。” “成均”这个场所是(分数:2.00)A.实施乐教之地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3.孟轲认为“庠者,养也。”因此,庠有两个功能:养老和教育。由此可见,庠的主要教育任务是(分数:2.00)A.德教B.乐教C.礼教D.生活教育4.根据文

    2、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其中关于“序”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孔子认为“序者,射也”B.序是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C.非独立的教育机构D.教育是序的重要职能5.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下列关于“校”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校是习武的场所B.校是乡学C.校的教育对象是平民甚至是奴隶D.校的教育任务是德育6.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瞽宗的教育功能是(分数:2.00)A.实施乐教之地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7.西周的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其中天子之地的小学设在“公宫南之左”,即王宫的东南。小学教育的主

    3、要内容不包括(分数:2.00)A.三德B.六艺C.六仪D.六行8.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的小学和乡学共同的学习内容的是(分数:2.00)A.六行B.六艺C.六仪D.六德9.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这种贵族教育所处的时代是(分数:2.00)A.夏B.商C.西周D.东周10.西周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极重视武力建设,要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的人是(分数:2.00)A.贵族子弟B.平民子弟C.奴隶子弟D.贵族11.“春夏

    4、学干戈,秋冬学羽龠”是西周时期的(分数:2.00)A.小学B.大学C.乡学D.社学12.礼记.王制所记载的“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实施这一教学内容的是西周时期的(分数:2.00)A.小学B.大学C.乡学D.社学13.在六艺中,被称之为小艺的是(分数:2.00)A.射、御B.礼、乐C.书、数D.乐、射14.西周时期,教师不是专门的职业,而是政府的官吏担当。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是(分数:2.00)A.学在官府B.学在官守C.官师合一D.学在四夷15.战国时期,在各家私学之中,儒、墨、道、法四家的私学影响最大。其中与儒并称为“显学”的是(分数:2.00)A.墨B.道C.法D.明16.

    5、据中论.亡国记载“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长,招致贤人而尊宠之”。创立稷下学宫的国家是(分数:2.00)A.齐B.楚C.秦D.韩17.下列选项中,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的是(分数:2.00)A.政治下移B.经济下移C.学术下移D.生产力发展18.学术自由、待遇优厚是稷下学宫的特点。下列选项中,不是稷下学宫的“学术自由”的特点的是(分数:2.00)A.容纳百家B.来去自由C.争鸣、辩驳D.物质待遇丰厚19.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反映的是教育与社会的作用的是(分数:2.00)A.“庶、富、教”B.“性相近也,习相远也”C.“有教无类”D.“学而优则仕”20.在教育与“人性”的基本观点中,孔子主张“性相近

    6、也,习相远也”。下列选项中,符合“习”的是(分数:2.00)A.后天的习染B.练习C.后天的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21.下列选项中,是“有教无类”思想的社会成因的是(分数:2.00)A.学在四夷B.学在官府C.百家争鸣D.官师合一22.下列选项不属于孔子的教学内容的是(分数:2.00)A.礼、乐B.诗、书C.射、御D.书、数23.在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中,处于“学、思、行”思想中的主导思想的是(分数:2.00)A.学而知之B.学、思结合C.学以致用D.启发诱导24.下列选项中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不相关的是(分数:2.00)A.“听其言,观其行”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C.“闻斯

    7、行诸“案例D.举一反三25.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思想,反映的孔子的教学思想是(分数:2.00)A.“学、思、行”思想B.启发诱导C.因材施教D.好学、实事求是26.孔子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下列选项不属于“克己”的方法的是(分数:2.00)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隐恶扬善D.言必信,行必果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 64 答案解析(总分:52.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2.00)

    8、_解析:2.在周礼.春官宗伯中有“大司乐掌成均之法”。另据说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认为“成均,为五帝之学。” “成均”这个场所是(分数:2.00)A.实施乐教之地 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成均的教学任务。关于成均的教学任务,郑玄认为“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成均之法者,其遗礼可法者。”由此可以看出,成均的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生产生活经验,而是独立于日常的生产生活经验的乐教,是在生产过程之外的活动。成均可以被视为古代学校的萌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3.孟轲认为“庠者,养也。”因此,庠有两个功能:养老和教育。由此可见,庠的主要教育任务是(分

    9、数:2.00)A.德教 B.乐教C.礼教D.生活教育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庠的教育功能。礼记明堂位中的“米廪,有虞氏之庠也”。郑玄认为“米廪为藏养人之物”。孟轲认为“庠者,养也。”庠,体现的是对年轻一代的教育任务由老人来完成,在养老的地方进行。因此,庠有两个功能:养老和教育。教育的任务是德教。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4.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其中关于“序”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孔子认为“序者,射也” B.序是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C.非独立的教育机构D.教育是序的重要职能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夏代学校“序”的功能。“序”最初是教射的场所。孟子.滕文

    10、公上中有“序者,射也”的说法。后来,序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一切公共活动,如议政、祭祀、养老的场所,也是奴隶主贵族教育子弟的场所。所以,“序”非独立的教育机构,但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职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5.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下列关于“校”的说法错误的是(分数:2.00)A.校是习武的场所B.校是乡学C.校的教育对象是平民甚至是奴隶D.校的教育任务是德育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校”的功能。根据文献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学校的设置序、校。孟子.滕文公上有“夏日校”“校者,教也”的记载。说文解字中认为:校,从木,交声。原义为木囚,即用木材围成的围栏,是养马驯马的地方,

    11、后来利用这种宽广的场所来进行军事训练,成为习武的场所。也有观点认为“校”是乡学。证据有:史记儒林传中有“乡里有教,夏日校”;宋朱熹为孟子作注释也认为校是乡学。可见,“序”和“校”是两种面向不同对象层次的教育机构。前者设置于国都,面向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教育;后者分布于乡里,面向平民甚至奴隶进行教育。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6.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瞽宗的教育功能是(分数:2.00)A.实施乐教之地 B.实施生活教育之地C.实施德育之地D.实施礼仪教育之地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瞽宗的功能。礼记.明堂位中有“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作乐于瞽宗。”再如礼记.王制中有“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

    12、老于左学”。郑玄作注有“右学,大学,在西郊;左学,小学,在国中王宫之东。”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当时大学的教育以乐教为重,乐教的教师就是乐师。乐师在学中祀其先师为乐祖,学也就成为乐师的宗庙,故称瞽宗。瞽宗是奴隶主贵族子弟学习礼乐的学校。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7.西周的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其中天子之地的小学设在“公宫南之左”,即王宫的东南。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包括(分数:2.00)A.三德B.六艺C.六仪D.六行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小学的教育内容。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两级。西周有小学的设置,在周康王时期的大盂鼎的铭文以及其他铭文中皆有记载。天子之地的小学设在“公宫南之左”,

    13、即王宫的东南。入小学的年龄说法不一,最早的为 10 岁,最晚的为 15 岁。小学教育是强调德行的教育:三德、六艺、六仪。六行是西周时期乡学教育的内容之一。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8.下列选项中属于西周的小学和乡学共同的学习内容的是(分数:2.00)A.六行B.六艺 C.六仪D.六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小学和乡学的教育内容。西周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三德、六艺、六仪。西周的乡学的教育内容被称为“乡三物”:“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因此,小学和乡学共同的教育内容为六艺。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9.礼记-内则记载了

    14、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这种贵族教育所处的时代是(分数:2.00)A.夏B.商C.西周 D.东周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贵族的家庭教育。西周时期,贵族奴隶主子弟在未入正式学校之前一般都要接受相当严格和规范的家庭教育。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因此

    15、,本题的答案为 C。10.西周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极重视武力建设,要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的人是(分数:2.00)A.贵族子弟 B.平民子弟C.奴隶子弟D.贵族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六艺中的射、御。射,指射箭的技术;御,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西周在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极重视武力建设,贵族子弟要成为“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武士,因此,射、御是必不可少的军事训练项目。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11.“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是西周时期的(分数:2.00)A.小学B.大学 C.乡学D.社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大学学习的季节性和计划性。如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龠。再如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

    16、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2.礼记.王制所记载的“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实施这一教学内容的是西周时期的(分数:2.00)A.小学B.大学 C.乡学D.社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大学学习的季节性和计划性。书、数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小艺,在小学完成。大学的学习内容则发生变化,加入了诗书。如礼记.王制所记载的“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B。13.在六艺中,被称之为小艺的是(分数:2.00)A.射、御B.礼、乐C.书、数 D.乐、射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艺。在西周时期,“六艺”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本学科。“六艺”具体指:礼、乐、射、御、书、数,按

    17、其学科性质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数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小艺,在小学完成。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4.西周时期,教师不是专门的职业,而是政府的官吏担当。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这一特点的是(分数:2.00)A.学在官府B.学在官守C.官师合一D.学在四夷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时期的教师。西周时期,教师还没有成为专门职业。教师都是由政府官员担任的。其特点是:学在官府、学在官守、官师合一。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5.战国时期,在各家私学之中,儒、墨、道、法四家的私学影响最大。其中与儒并称为“显学”的是(分数:2.00)A.墨 B.道C.法D.明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18、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各家各派都重视教育活动,都不同程度地开展教育活动。在各家之中,儒、墨、道、法四家的私学影响最大。这四家之中,儒、墨更被称为“显学”。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16.据中论.亡国记载“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长,招致贤人而尊宠之”。创立稷下学宫的国家是(分数:2.00)A.齐 B.楚C.秦D.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著名学府。由于它设立于齐国都城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的稷门(西南门)附近,故称为稷下学宫。据中论.亡国记载“齐桓公立稷下之宫,设大夫之长,招致贤人而尊宠之。”齐桓公当政时期(前 375 一前 357),据此判断稷下学宫创建于

    19、公元前4 世纪 60 年代左右。后来经过几度盛衰,历时 150 年左右,直到齐被秦所灭才停办。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17.下列选项中,为私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的是(分数:2.00)A.政治下移B.经济下移C.学术下移 D.生产力发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私人讲学的兴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春秋时期的“经济下移”和“政治下移”,王权衰落,礼制破坏。促使官学失去了政权的依托,也促使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下层扩散,出现了“学术下移”的现象。“学术下移”进一步加速了官学衰废,也为适应新经济、新政治的新的教育组织形式私学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C。18.学术自由、待遇优厚是稷下学宫的特

    20、点。下列选项中,不是稷下学宫的“学术自由”的特点的是(分数:2.00)A.容纳百家B.来去自由C.争鸣、辩驳D.物质待遇丰厚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稷下学宫的特点。稷下学宫的特点有:学术自由、待遇优厚。其中学术自由的具体表现有:第一,容纳百家;第二,来去自由;第三,各派待遇平等:第四,争鸣与辩驳。待遇优厚的具体表现为:第一,物质待遇丰厚;第二,人格上的尊重。如齐宣王承认“士贵”并“愿请为弟子”。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19.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反映的是教育与社会的作用的是(分数:2.00)A.“庶、富、教” B.“性相近也,习相远也”C.“有教无类”D.“学而优则仕”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21、孔子的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思想。在孔子的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的思想中,既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思想,也有教育与人的关系思想。其中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思想是“庶、富、教”,即“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教育与人的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20.在教育与“人性”的基本观点中,孔子主张“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下列选项中,符合“习”的是(分数:2.00)A.后天的习染 B.练习C.后天的教育D.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的思想。“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其中“性”是先天

    22、素质;“习”是后天的习染。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21.下列选项中,是“有教无类”思想的社会成因的是(分数:2.00)A.学在四夷 B.学在官府C.百家争鸣D.官师合一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教无类”的思想。有教无类的思想其历史背景是:春秋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文化下移。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并付诸实践,把教育扩大到平民,适应了时代潮流,打破了奴隶贵族的教育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基础和人才的来源。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A。22.下列选项不属于孔子的教学内容的是(分数:2.00)A.礼、乐B.诗、书C.射、御D.书、数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孔子私学主要是以西周

    23、的“六艺”作为基本教育内容,尤其是诗礼乐的学习尤为孔子所重视。“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由于孔子所招的学生主要为成年人,昕以“六艺”中的儿童学习的小艺书、数教学不为孔子私学所注重。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3.在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中,处于“学、思、行”思想中的主导思想的是(分数:2.00)A.学而知之 B.学、思结合C.学以致用D.启发诱导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学思想。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包括学思行思想的结合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学、思、行”思想体系包括学、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学而知之”。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A。24.下列选项中与孔子的“因材施

    24、教”的思想不相关的是(分数:2.00)A.“听其言,观其行”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C.“闻斯行诸“案例D.举一反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教学思想体系中的“因材施教”的思想。在四个选项中,“举一反三”思想反映的是启发诱导这一教学思想。因此,本题的答案是 D。25.孔子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思想,反映的孔子的教学思想是(分数:2.00)A.“学、思、行”思想B.启发诱导C.因材施教D.好学、实事求是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教学思想体系中的“好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孔子的“好学、实事求是”的思想包括:“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

    25、也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26.孔子的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下列选项不属于“克己”的方法的是(分数:2.00)A.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B.躬自厚而薄责于人C.隐恶扬善D.言必信,行必果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道德修养体系。克己是在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主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和“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也就是说,主张以同理心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进而能“隐恶扬善”。而“言必信,行必果”则是力行。因此,本题的答案为 D。


    注意事项

    本文(【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中外教育史)模拟试卷64及答案解析.doc)为本站会员(amazingpat1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